介绍哈尔滨中央大街 ?
做地理简答题 经典点一、发展历史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与哈尔滨建城几乎同步。当时,清政府被迫同沙皇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提出了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建设直达欧洲大陆的中东铁路计划。同年6月,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因为有数千名中国筑路劳工在这一带落脚,称之为“中国大街”。
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开始。哈尔滨很快就成了俄军的后方基地。一时间,大批俄国人先后涌入哈尔滨,在“中国大街”两侧大兴土木,开商店、建舞厅、盖酒吧、设餐馆、银行、药铺……英国的呢绒、俄国的毛皮、日本的棉布、德国的药品、美国的食品、罐头、瑞士的钟表等等洋货云集。
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政权,于1928年7月将“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
1997年,中央大街正式改建成为全国第一条步行街,成为展示哈尔滨现代文明之窗。
二、突出特点
(一)欧式建筑
中央大街步行街区就是全国第一个开放式、公益型建筑艺术博物馆,被称作“汇百年建筑风格聚世界艺术精华”的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总占地面积94.05公顷,约1平方公里。中央大街及辅街的保护建筑、历史建筑和特色建筑为天然展品,对游人开放。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现有欧式、仿欧式建筑75栋,各类保护建筑36栋,其中中央大街主街17栋。汇集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这些流派集中涵盖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在西方也需要数百年才能形成的建筑风格,在中央大街却仅仅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二)方石路
中央大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马路方石路宽10.8米。最具特色的就是整条街由方石铺成。1924年5月,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并监工,为“中国大街”铺上了花岗岩石块,宽度为10沙绳,沙绳是俄制度量单位:1沙绳等于2.134米。铺路用的方石块每块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就像俄式的小面包一样,石面呈浑圆型,精巧、密实、光亮、圆润,在中外道路史上极为罕有。据说,当时的一块方石价钱相当于一块银元。“中国大街”足有1公里长,粗略算下来,整条街大约铺有方石87万块,真可谓是黄金铺路。
三、旅游胜地
“没有到过中央大街,就不能说来过哈尔滨”。这就是中外游客对哈尔滨中央大街的评价。中央大街的确是来哈尔滨旅游观光者必到之地。百年积淀的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经久不衰的传奇故事、流光溢彩的迷人夜色,构成人们心中浪漫、时尚、典雅、高贵的中央大街,也成了哈尔滨人心中永远迷恋的情结。目前的中央大街已经成为享誉海外的,全国一流的,独具文化魅力的,集商业、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步行街,为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美誉的哈尔滨增添了一抹新的神韵。
哈尔滨中央大街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东起友谊路至经纬街路段西侧建筑红线,西至通江街友谊路至经纬街路段东侧建筑红线,南起尚志大街至通江街路段北侧建筑红线,北至尚志大街至通江街路段南侧建筑红线的区域和防洪纪念塔广场区域。
中央大街旧称中国大街,是哈尔滨西洋风情的所在。这条大街的形成,要追溯到1898年。当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拔给散居哈尔滨的中国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并且被称为“亚洲第一街”。
扩展资料:
建筑特点:
中央大街就是全国第一个开放式、公益型建筑艺术博物馆,被称作“汇百年建筑风格聚世界艺术精华”的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总占地面积94.05公顷,约1平方公里。中央大街及辅街的保护建筑、历史建筑和特色建筑为天然展品,对游人开放。
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现有欧式、仿欧式建筑75栋,各类保护建筑36栋,其中中央大街主街17栋。汇集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
这些流派集中涵盖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从历史和发展搜趣网的角度看,在西方也需要数百年才能形成的建筑风格,在中央大街却仅仅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大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
哈尔滨城的中央大街介绍
汇集欧式风情建筑
中央大街虽非哈尔滨市最长的一条街,但却是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有常见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欧洲风格满布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五步一典,十步一观。在西方建筑史上几百年才形成的建筑风格样式,使得中央大街成为远东最著名的街道。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在中央大街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其涵盖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为世上少见。
中央大街历史
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建设城市,来自关内及邻省的劳工大量涌入哈尔滨,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至1900年即形成"KINJGJM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由于埠头区的建立,这里俄人的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般。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搜趣网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据有关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二百年。
方石使得中央大街顿时显得华贵起来,当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不计其数,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在整个远东地区也颇有名气。在这条哈尔滨最时髦的街上,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国的洋油、瑞士的钟表、爪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国干鲜果品均有出售,不亚于一个国际商品博览会。
1925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现在的中央大街,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街道两侧商业、饮食服务网点近200家,形成了门类齐全、服务较为完备的商服中心,特别是近年来,各商家纷纷重新装饰门面,贴金镶银,张灯结彩,把中央大街打扮得更加富丽堂皇,成为哈尔滨最著名的最富特色的商业一条街。1997年,哈尔滨市政府把中央大街定为步行街。
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的介绍
哈尔滨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突出代表和显著标志。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步行街确定为保护街路, 1997年6月1日将其改造成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1998年,中央大街步行街获得了“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全国青年文明号”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06年3月又被中央八部委评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先进单位。2006年4月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年首届哈尔滨十大城市名片评选活动中,中央大街被评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2008年评为“哈尔滨十佳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