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对李纨的描写(《红楼梦》第八回好句摘抄赏析有哪些)

谁有李纨的外貌描写小说中没有李纨外貌的正面描写,侧写也很隐晦。她的判词上把她画成“凤冠霞帔的美人”,她两个堂妹的美受到上下称赞,可以推测李纨也是......

第八回对李纨的描写(《红楼梦》第八回好句摘抄赏析有哪些)

谁有李纨的外貌描写

小说中没有李纨外貌的正面描写,侧写也很隐晦。她的判词上把她画成“凤冠霞帔的美人”,她两个堂妹的美受到上下称赞,可以推测李纨也是个美人。她的容颜就像她内心封存的情感一样神秘。李纨出身书香门第,完全按照大家闺秀的标准教养。论端雅贤惠,她的气质倒和宝钗很相似,只是没有宝钗那么多的心计。宝钗为人有时显得过于冷漠,李纨则更富人情味,更温善些。她青春守寡,从不妆扮。尤氏偶尔一次去她房里洗脸梳妆,竟连一点胭脂都找不到,最后只得借丫鬟的用。她的诗写得不错,却自谦不能写,甘愿只评诗。她的年龄其实比探春一干姊妹大不了太多,心境竟像是隔了一代人。书上说她“如槁木死灰一般”,那是作者虚笔,哪里真能如此,不过是她的教养把她内心的苦闷压抑得近乎看不出罢了。

李纨人物形象描写

李纨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主要人物之一,位于十二金钗排名第十一位。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她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李纨被礼法束缚了个性,使她不得不在礼法的夹缝下生存。而曹雪芹笔下的李纨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被封建礼教压抑下的悲剧性人物。
  贾珠与李纨生下一个男孩www.souquanme.com贾兰以后便早早的死去了,年纪轻轻的李纨就成了寡妇。再休提绣帐鸳衾,只留下镜里恩情。李纨一心一意,“惟知侍养亲子,闲时与小姑针黹而已”。人们说她“心如古井”。正是因为李纨的这种表现,让贾府家长们完全放心,所以李纨被允许搬进了只有姑娘们才有资格居住的大观园。
  在大观园中,李纨住的地方叫稻香村,“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在后来探春结社的时候,李纨就自定了个“稻香老农”的雅号。作者对李纨这个角色是用同情及赞美的笔触描写的,她的形象既是贤妻良母也是个典型的一个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牺牲品。
  李纨进入大观园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月二十二日,姑娘们搬进园。春天还没有过完,也就是一个月左右,李纨就提出要办诗社。李纨提出办诗社,充分说明,李纨的内心并非“心如古井”,而是涌动着波涛,期望着变革,充满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但李纨是谨慎的,她没有去操作她的创意。直到将近半年以后,八月,贾探春才醒过来,捡起李纨的构想,发出帖子,邀集众人创办诗社。李纨并不与贾探春争功,一听到消息,立刻赶到贾探春那儿,称赞贾探春“雅的很”。
  李纨采取一系列行动来支持贾探春、支持诗社。一是自荐为掌坛人。二是拿出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三是肯定林黛玉的建议“极是”,不要再用姐妹叔嫂这些俗称,“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并且第一个为自己起了个别号:“稻香老农”。自诩为“霜晓寒姿’的老梅,“竹篱茅舍自甘心”。四是出了个人人叫好的主意,邀王熙凤做监社御史,好解决经费问题。李纨知道,没有钱,是什么好创意也没法实现的,是万万不能的。为了让王熙凤就范,李纨对王熙凤发动炮轰:一口气送给王熙凤“无赖泥腿市侩”“下作贫嘴恶舌”“黄汤灌狗肚”“狗长尾巴尖”“泼皮破落户”“楚霸王”的系列雅号,“恨不得将万句话来并成一句,说死那人”,有如狮子博兔,势不可挡,显现了她性格中的奇光异彩。
  李纨这个要钱的办法,是主动进攻。又是创新之举。王熙凤居然甘拜下风。说我不答应你,“岂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王熙凤非常清楚,大观园众女儿的心,与李纨是相通的。王熙凤知道,不能与李纨对抗,也用不着与李纨对抗。李纨在权力斗争中已经弃了权,只不过说说狠话、快活快活嘴巴而已。所以,王熙凤从未对李纨施以报复。这二妯娌只有矛盾而无对抗,和平共处了一生

第八回主要内容

这一回的内容很多,,细细看来有七八个。
1 首先,把尤二姐的事作了一个彻底了结。贾母不许将尤二姐灵柩送往家庙铁槛寺,贾琏只好将她与尤三姐埋在一处。
2 处理已经到了婚配年龄的小厮和丫头,客观上反映了那个社会,大贵族家庭依然保留了奴隶制度。龙生龙、凤生凤,奴才只能生奴才。验证了赖嬷嬷说的“你那里知道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无奈的叹息。也包涵了作者家世的多少悲酸。
3 近来大观园悲事多。宝玉心情不好“弄得情色若痴,言语常乱,似染怔忡之疾。”丫鬟晴雯、麝月、芳官抓痒玩闹,袭人故意叫宝玉去看看,目的是为了宝玉高兴。
4 林黛玉写了一首《桃花行》的诗,引来了湘云、宝琴、宝玉、李纨等人的兴趣,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黛玉为社主。《桃花行》主要写花与人、人与花的关系。这asJlrq种关系在诗句中明显写出来,如“人与桃花隔不远”“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若将人涙比桃花”等等。以花代情,以花自喻,抒发了林黛玉内心深处的情感。“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是她自我哭诉与写照。难怪宝玉一看就知道是黛玉写的。【《桃花行》与《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的基本格调是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诗谶”的成分】(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这首仿初唐体的诗,隐示了大观园姑娘们的红颜命薄的命运,又是一首悲情绝唱的诗歌。
5 王子腾的夫人来贾府,王子腾之女许与保宁候之子为妻,因即日要过门,宝玉、探春、林黛玉、宝钗等人参加了活动。此段穿插,描述不多。说明豪门之间来往和婚配十分重要。
6 贾政来信六七月回京,回来之后必查宝玉的功课。 “书是第一件,字是第二件” 宝玉平常学习不认真,于是临时抱佛脚,临帖写字凑数。又恐急生病,搜趣网探春、宝钗出主意。众姐妹都来帮忙,林黛玉早有准备送来足足一卷。【黛玉暗暗代写,却不求人知,真是会用心人】(王伯沆红楼梦批语汇录)可见黛玉对宝玉的真心,正当宝玉开始“用功”时,贾政要推迟到冬底回来,宝玉喜出望外,“仍是照旧游荡”。如此作假应付检查,诚然得到大家的支持。现代的应试教育,想必也是这种结果。
7 为了应付贾政的检查,黛玉的桃花社也未开展活动。湘云“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建议黛玉起社填词,黛玉欣然同意,当即派人去请各位姑娘。这是黛玉担任社主后的一次诗社活动,也是大观园最后一次诗社活动。以柳絮为题,限定几个调,采用拈阄方法,姑娘们就开始填词。宝钗的《临江仙》另僻新意赞柳絮获搜趣网第一,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突出了宝钗的梦想。黛玉的《唐多令》缠绵悲怆获第二,“漂泊亦如人命薄”暗示黛玉早亡。湘云的《如梦令》情致妩媚获第三,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既是湘云的希望,也预示了她的美满婚姻好景不长。宝琴、探春落第,宝玉只补了探春的半阙。【柳絮词与海棠诗、菊花咏一样,都有着精美的艺术技巧,缠绵、悱恻的抒情方式,在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感情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王士超《红楼梦诗词鉴赏》)
说起咏柳絮,古今咏者不少。唯一曾在《红楼梦》电视剧中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14岁时写了一首现代柳絮诗,令人兴叹。凭着小诗她走进了《红楼梦》,给世人留下了难于忘怀林黛玉形象。小诗的后一段 :“我是一朵柳絮, 不//www.souquanme.com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含有希望,也有悲情。陈晓旭英年早逝,像一朵柳絮一样“漂泊亦如人命薄”。读了《红楼梦》的《柳絮词》,人们自然的怀念永远的林妹妹。
8.放风筝虽然是一个传统风俗游艺活动,《红楼梦》却把它写成隐喻人物和这个贵族家庭的败落。“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特别是最后两段话黛玉说:“我的风筝也放去了,我也乏了,我也要歇歇去了”。宝钗说:“且等我们放了去,大家好散”一语双关。这个故事【虽如风俗画,实寓漂泊离散之意】【令人深思,令人心惊!】(冯其庸评)小说中把放风筝写得有声有色,并含有很多“专业名词”如“送饭”“响鞭” 、“籰子”、“顶线”“像来绞的样儿”,不是内行,根本无法写出。据红学家吴恩裕考证,曹雪芹的遗稿《废艺斋集稿》中《南鹞北鸢考工志》记载了风筝的制作方法,说明作者非常熟悉风筝。尽管至今未能见到真本。从此回放飞风筝的描写和京城放风筝的习俗以及《南鹞北鸢考工志》内容分析,有些红学家认为是很有可能的出自作者之手。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