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与边城心理描写的对比
《围城》的心理描写艺术
钱钟书的作品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尤其是长篇讽刺性小说《围城》妙语连珠,妙趣横生,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处处显示出学者的渊博和才情,颇具辛辣痛快和睿智幽默的风格,后被译成多种外文。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它是一部以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的空虚、//www.souquanme.com虚伪、灰暗的精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书名《围城》取自法国的一句古语:"Fortresse assiegee"。其含义是:爱情、婚姻或某一种人生,好像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在作品中,作者借人物之口点出了这部小说的含义:
他引了一句英国古语,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ege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围城”实际是象征性地指出,在巨大历史变革中,某些人们徘徊在人生之路,彷徨、茫然不能自主的苦闷处境,使人感到“人生万事,都有‘围城’之感,”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就深深陷入这“被围困的城堡”之中。
人生处处有“围城”
《围城》的主要成就,在于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所特有的部分中上层知识分子的生动群像,深刻剖析了他们空虚、卑琐的灵魂。这些,首先见之于对主人公方鸿渐生活遭际与人性的弱点的描述。方鸿渐出身于败落的绅士家庭,长期的封建家庭影响,形成了他气量狭小、软弱屈从的性格,家庭为他包办订了婚,但未婚妻夭折,他出于对岳父的怜悯、写信慰问,得到岳父的欢心,岳父便出巨资送他到欧洲留学。他在大学本是学中文的,却偏要出洋“深造”,此事未免滑稽,可在殖民化的旧中国却不失为时髦之举。在欧洲,他在四年间换过三个大学,兴趣虽广,却学无专长。他原本瞧不起留洋镀金的博士招牌。但迫于父亲和岳父的压力,不得不在回国前买了一张博士的假文凭,寄回去搪塞,不料,身为上海某银行经理的岳父立即将他的“博士照”登报,大肆吹嘘。这些文字看来是写主人公的经历和个性弱点,落笔却都巧妙地针砭了崇洋媚外、好尚虚荣的社会风习。当时,国内正是全民奋起抗日之时,然而,方鸿渐却陷入黑暗的“围城”,成为“情场”和“名利场”上的角逐者。
在“情场”和“名利场”的角逐中,方鸿渐屡次失败。若把结婚恋爱比作“围城”,那么方鸿渐就是陷入这座“围城”里最久的困兵。作品中写到他先后和四个女人发生过恋爱、婚姻关系,他曾冲进了“围城”,但终又逃了出来。一是和妖冶同流的鲍小姐鬼混过,搜趣网最后才明白上当受骗了;二是和谙于情场斗法的文学博士苏小姐的恋爱,结果被她害得身败名裂;三是遭到情场“后起之秀”唐小姐的拒绝;四是和三闾大学英语助教孙柔嘉的结婚,但孙柔嘉并非他真正的意中人,这位外表腼腆、稚弱的女子,内心却有主见,并且秉承了中国旧家庭中妇女传统的多疑善妒的品性。因此,伴随着这桩婚事而来的便是无穷无尽的争吵,使他陷入痛苦的“围城”。在“情场”、“名利场”的追逐中,他始终不能从“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中解脱出来,因而,在人生道路上,他只是个人茫然地冲撞。
方鸿渐固然不是那个时代的先进的知识分子,但比起那些思想极端**、灵魂无比卑鄙的“两足动物”来,他还不失为一个正直、有爱国进取心的青年。他还有点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思想,他鄙薄过“西方文明”;还拒绝过官僚小姐苏文纨的庸俗爱情;出于爱国心,他宁可失业,愤然离开被敌伪收买了的“新闻社”;他耻于去做“资本家走狗的走狗”,但他却到处碰壁,在社会上无法立足,在家庭中难以存身。真所谓人生处处有“围城”,归国轮船的舱房是“围城”,上海孤岛是“围城”,内地大学是“围城”,婚姻家庭也是“围城”,因而,方鸿渐在三闾大学受倾轧后如此说:“我还记得那一些褚慎明还是苏小姐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当他在小家庭中受气之后,又如此想:“正像他去年懊悔到内地,他现在懊悔听了柔嘉的话回上海。在小乡镇,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城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围城”一词,包含着作家浓郁的人生忧患意识,它象征着一个难以解开的阿芬克斯之谜,一个充满期待与懊悔、寻找与失落的悲喜人生连环结。方鸿渐的悲剧不仅在于隐入了爱情的伴侣情敌关系、家庭的夫妇亲友关系、学校的派系关系的“围城”中不能自拔,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勾心斗角的倾轧角逐中,无益地耗尽了可贵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
卑劣的灵魂
《围城》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它表现了一个特殊的人生领域,这个领域还从来没有被五四以后的现代作家们深入开掘过。作者借这个领域里人物命运的描写,淋漓尽至地揭露了造成这类人物命运的社会环境,从而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即将结束。作者在《序》中说:“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 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这可以说是全书内容和创作基调的提要,同时也表示着作者的严正的创作态度。还是看看作者是怎样以卓越的艺术才能为那些“无 毛两足动物”画像的吧!打开书,我们很快进入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知识分子世界,通过作者对那些极富有个性特征的心理和形体的刻画,确实会使读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这是在20世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土壤上孳生起来的独特的知识分子群,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滑、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也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意在结党自固、终于自蹈覆辙的阿木林;有陆子潇、顾搜趣网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专事吹拍、浅薄猥琐的势力小人;也有苏文纨、范懿那样虽然混迹学界,却以情场上施展手段,争强斗狠为己任的大家闺秀……总之,活跃在这“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等,虽然用不着再把八股文当作敲门砖,却都扯起一面自认为最漂亮的旗帜,将其面目掩盖起来,施出周身解数,去追求新的晋身之阶,仿佛自然界的动物,为了生存竞争,必须蒙上保护色,追求自身的发展一样。无怪乎作者要把这些人称为“无 毛两足动物”了。自然,他们之中也有没有耗尽人间正气的某些较好的人物,如虽则荒唐、孟浪,到底还有一点责任感的方鸿渐、赵辛楣,娇弱深沉、很有心计的孙柔嘉等等。这些人物,或者像方鸿渐,不失为“可造之才”,或者像赵辛楣,终究有一技之长,或者像孙柔嘉,是思虑周密、深藏韬略的女中强者,他们在好的社会里,完全有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但在那个乌烟瘴气的社会环境里,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倒像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那样,让社会的惰力抵消掉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围城》的确是一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新的“儒林外史”。它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作者艺术地概括了20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一代欧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基本特点。
杰出的讽刺艺术
面对畸形的世态和人事,作者不能隐忍他的鄙夷和憎恶,小说通篇充满着忧世的讽刺和深沉的感伤之情。但他的讽刺基于对社会洞幽烛微的精细观察和渊博的学识根柢,故显得从容自如而又充满睿智,可称之为机智幽默型的讽刺。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丑类而言,作者的幽默讽刺犹如一柄藏而不露的利刃,常会在笑语盈盈中脱颖而出;面对灰色平庸的灵魂,又犹如犀利灵活的手术刀,精于切开痈疽、剔析肌理;对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作者也往往在行文中随笔勾连,顺手一击——或在描绘人物经历、个性时插入现实生活中的片断画面,展示旧中国畸形世态,或在写人状物时借题发挥,类似杂文式的笔法针砭时弊,或通过人物间的“扯淡”议论时政,引出对现实政-治的讽刺嘲弄。比如作者写褚慎明这一崇洋症患者和不学无术的骗子时,就运用了辛辣的讽刺手法。这位褚慎明,原名褚家宝,成名后,嫌“家宝”这名不合哲学家身份,以“慎思明辨”之意改为慎明,他本不学无术,却又自恃高明,他小学、中学、大学都没有毕业,是靠“翻外国哲学杂志,查出世界大哲学家的通信处”,然后给他们写信,在信中,把哲学杂志书评栏里赞美他们的话,改头换面为自己的意见,吹捧他们,以骗取回信。有的哲学家,还寄书给他。这样,褚慎明居然靠着三四十封这类回信,“吓倒了无数人”。有位阔官僚甚至要“花一万金送他出洋”。“他最恨女人、眼睛近视得厉害而从来不肯配眼镜,因为怕看清楚了女人的脸”,他出洋时,为方便起见,不得不戴眼镜,对女人的态度逐渐改变。褚慎明心里装满女人,研究数理逻辑的时候,看见aposteriori(注,拉丁语,从后果推测前因)那个名词会联想到posterior(注,英国,臀部),看见记号会联想到kiss(英国,接吻)。作者用冷嘲热讽的笔法,剥下了这个哲学家堂皇华衮下的可鄙、可恨又可悲的灵魂和气质;写出了他在故作高贵中的浅陋,貌似风雅中的粗鄙愚蠢、道貌岸然和贪婪无耻、虚伪下流,一本正经的庸俗无聊和深入骨髓的卑鄙自私。另外,通过对话、细节等描写,尤其是写褚慎明在对话中,大量地将西方文字在汉语中的强行编码,生动地体现了殖民文化心理的奴性特征。
微妙细腻的心理描写
唐说:“我以为《围城》最大的成功是他的心理描写,钱钟书的主要风格也建立在这上面。”作者紧紧抓住对旧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劣根性进行剖析,从人物之间的关系中,从他们对待事情的态度上,从他们的语言、行动中,去捕捉他们的心绪、心态所构成的心理冲突,进行微妙的心理描写。但作者在描写人物心理时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心理描写手法。比如,其一是心态描写。这是一种直接对准人物心理进行剖析的描写方法。其中最大的一个“窍门”,就是作者钻进笔下人物心灵的深处,借助于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斗争。比如“唐小姐跟苏小姐的来往比从前减少了。可是方鸿渐迫于苏小姐的恩威并施,还不得不常向苏家走动。苏小姐只等他正式求爱,心里怪他太浮太慢。他只等机会向她声明并不爱,他恨自己的心肠太软,没有快刀斩乱丝的勇气”。苏文纨这个洋博士,一心追求方鸿渐,但方鸿渐此时已暗暗地恋上了唐小姐,但是他碍于面子,性格犹豫,欲说还休,不愿先捅破这层窗户纸,表明自己的态度。而苏小姐呢,正热昏了头,情意缱绻,深陷其中,乐以忘忧,做着美梦,想入非非呢!所以,两个人各有所思,各有所想,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因此,这里的心态描写,就见出了方鸿渐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和充满了矛盾的心理活动,也见出了苏小姐矜持自负,洋洋自得的心理。
其二言传心声。“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清李渔《闲情偶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说什么样的话。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很多地方是借助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实现的。比如,苏小姐在方鸿渐面前说赵辛楣“三天两天写信给我,信上的话我也不必说,可是每封信都说他失眠,看了讨厌!谁叫他失眠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医生!”试想,在情人面前说另一个男人给自己写信,并假装不知道什么意思。这不是装乖卖傻,这是什么。我们透过苏小姐这似嗔实喜的语言表白,可以想见到她此时情场得意、沾沾自喜的心态。
其三是借形写神。人物的心理变化,随时表现在人物的外形上、表情上,正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所说:“一个人有时生气,有时专心,有时好奇,有时爱,有时恨,有时蔑视,有时高傲,有时叹赏;他心灵的每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既清楚又明显。”(《画论》)因此,钱钟书在很多地方都是抓住人物瞬息万变的心理活动,借助对人物肖像的描写来达到其写心的目的。比如,“褚哲学家害馋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弹出的子弹’,险的突破眼眶,迸碎眼镜”。“大眼珠险的突破眼眶”,就刻画了一个一向“最恨女人”,对雌雄最有研究的褚大哲学家此时见到楚楚动人的苏文纨时的卑鄙肮脏龌龊的心理,剥下了这个大哲学家的伪装,露出了丑恶的原形。由此看来,钱钟书探索人物心灵奥秘的手段并非独创,但他特别讲究一个“妙”字,正是这个“妙”字,才形成了这部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的独特风格。
谈边城的心理描写艺术
谈起沈从文,必谈他的《边城》。
《边城》描述的是在三省交界的边城有两个兄弟同时爱上了一个摆渡船的孤孙女翠翠,但翠翠心中只爱二老傩送,父母却为大老天保先提了亲,兄弟俩决定以为翠翠唱歌来决定胜负,大老自知会输给弟弟,便出走了,在途中失事去世了。弟弟进退两难,也离家出走,只剩下翠翠一个人,在惆怅与期待中守着渡口。作品展现了淳朴的民风,表达了对人性美的呼唤。《边城》这部作品中,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个突出的特点——多用心理描写。作品中心理描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人物的内心独白、自言自语、梦境等形式,也有景物烘托、话外音等形式,深入人物内//www.souquanme.com心深处,使读者如同立于人物的内心之中,亲身接触人物周身环境之感,读来内心不觉随书中人物的心绪而跌宕起伏,神奇而美妙,亲切而自然。
沈从文曾经说:“我是天生就有一种理解女子的心。”我不禁感慨,沈从文是个男的,怎么能够把女孩子的心理刻画得如此细腻真切?小说中,作者在翠翠身上花的笔墨是最多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采用心理描写的形式,为读者展示一个天真乖巧、纯洁美丽的少女形象。这位少女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淳朴、天真、活泼。边城一个饱含自然气息的青春少女形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如“……(翠翠)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多么自然,多么活泼可爱的一位乡村少女!这一心理描写,立刻使我们勾勒出一位健康而又水灵灵的女孩子形象来。翠翠时不时地唱起歌来“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小姐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只有我三妹莫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芽菜。你大仙,你大神,眼睛看看我们这里人!……”还时不时自己冒出个问题来,如“‘白鸡关真出老虎吗?’她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起白鸡关”等等,有许多关于翠翠日常中脑海里突然冒出来的天真活泼的东西。这正是一位处于发育成长中的少女的心态。成天生活在绿树环绕的清幽的小山边,吃的是野菜,采的是野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非常淳朴,清新,稚嫩的心灵一尘不染。见到人家团总女儿戴着闪闪发光的银手镯“心中有点儿歆羡……望着这一行人中那个女孩身后发痴”。爱幻想,爱联想。思想容易随着事儿飞,静静发呆而不知所措。小说紧扣十五岁的山村女孩的心理特点,逼真地描绘出她特有的心态。
《边城》中还有许多出都写到了翠翠在初涉爱情是的矜持、害羞而又怦然心动的细微心理。在去看龙舟竞渡时,一听到说起“二老欢喜一个撑渡船的”,翠翠的脸开始发烧,在想到“谁是激动二老的黄花姑娘”时,翠翠心中不免有点儿乱,而这种“乱”在面对二老的问话时让她腼腆不安,她的脸还发着烧不便做声,心中却还想着碾坊陪嫁的事,于是不自觉地有了点烦恼、忧愁,又似乎有了点快乐,同时却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气。这种爱情心理是十分含蓄而矛盾的。然而后来第一个来他家提亲的确实老大天保:“翠翠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翠翠的惊愕和极度失望、掩饰的心理过程,在看似随意的动作中暴露无遗。之后,“翠翠不做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可是见了祖父眼中的一汪泪,她又惊又怕,“心中乱乱的,想赶去却不赶去”。翠翠的心意,祖父自然无法理解,连翠翠自己也觉得不明白。但正是这乱乱的心绪,反应了翠翠内心对于祖父的愧疚感、无人解怀的顾忌感以及梦中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一个青春少女躁动不安的心理。
在表现爷爷这个形象时,也多采用心理描写的方法。“那青年(大老)走后,祖父温习着那些出与一个男子口中的真话,实在又愁又喜。翠翠若应交把一个人,这个人是不是适宜于照料翠翠?当真交把了他,翠翠是不是愿意?” 爷孙俩相依为命度过了十多个年头,年老的对孤独的孙女的疼爱至深至诚。憨厚老实的爷爷不贪图在翠翠的未来中得到一点什么享受,只希望孙女有个好着落,自己方可安心离去。这是多么淳朴的人性之美!
《边城》为读者展现的是翠翠的形体美、灵魂美、人情美,爷爷淳朴的人性美,天保、傩送兄弟俩在爱情纠葛中的心灵美,宛如一幅人性的风俗画,充满了爱。
钱钟书的作品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尤其是长篇讽刺性小说《围城》妙语连珠,妙趣横生,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处处显示出学者的渊博和才情,颇具辛辣痛快和睿智幽默的风格,后被译成多种外文。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它是一部以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的空虚、//www.souquanme.com虚伪、灰暗的精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书名《围城》取自法国的一句古语:"Fortresse assiegee"。其含义是:爱情、婚姻或某一种人生,好像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在作品中,作者借人物之口点出了这部小说的含义:
他引了一句英国古语,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ege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围城”实际是象征性地指出,在巨大历史变革中,某些人们徘徊在人生之路,彷徨、茫然不能自主的苦闷处境,使人感到“人生万事,都有‘围城’之感,”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就深深陷入这“被围困的城堡”之中。
人生处处有“围城”
《围城》的主要成就,在于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所特有的部分中上层知识分子的生动群像,深刻剖析了他们空虚、卑琐的灵魂。这些,首先见之于对主人公方鸿渐生活遭际与人性的弱点的描述。方鸿渐出身于败落的绅士家庭,长期的封建家庭影响,形成了他气量狭小、软弱屈从的性格,家庭为他包办订了婚,但未婚妻夭折,他出于对岳父的怜悯、写信慰问,得到岳父的欢心,岳父便出巨资送他到欧洲留学。他在大学本是学中文的,却偏要出洋“深造”,此事未免滑稽,可在殖民化的旧中国却不失为时髦之举。在欧洲,他在四年间换过三个大学,兴趣虽广,却学无专长。他原本瞧不起留洋镀金的博士招牌。但迫于父亲和岳父的压力,不得不在回国前买了一张博士的假文凭,寄回去搪塞,不料,身为上海某银行经理的岳父立即将他的“博士照”登报,大肆吹嘘。这些文字看来是写主人公的经历和个性弱点,落笔却都巧妙地针砭了崇洋媚外、好尚虚荣的社会风习。当时,国内正是全民奋起抗日之时,然而,方鸿渐却陷入黑暗的“围城”,成为“情场”和“名利场”上的角逐者。
在“情场”和“名利场”的角逐中,方鸿渐屡次失败。若把结婚恋爱比作“围城”,那么方鸿渐就是陷入这座“围城”里最久的困兵。作品中写到他先后和四个女人发生过恋爱、婚姻关系,他曾冲进了“围城”,但终又逃了出来。一是和妖冶同流的鲍小姐鬼混过,搜趣网最后才明白上当受骗了;二是和谙于情场斗法的文学博士苏小姐的恋爱,结果被她害得身败名裂;三是遭到情场“后起之秀”唐小姐的拒绝;四是和三闾大学英语助教孙柔嘉的结婚,但孙柔嘉并非他真正的意中人,这位外表腼腆、稚弱的女子,内心却有主见,并且秉承了中国旧家庭中妇女传统的多疑善妒的品性。因此,伴随着这桩婚事而来的便是无穷无尽的争吵,使他陷入痛苦的“围城”。在“情场”、“名利场”的追逐中,他始终不能从“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中解脱出来,因而,在人生道路上,他只是个人茫然地冲撞。
方鸿渐固然不是那个时代的先进的知识分子,但比起那些思想极端**、灵魂无比卑鄙的“两足动物”来,他还不失为一个正直、有爱国进取心的青年。他还有点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思想,他鄙薄过“西方文明”;还拒绝过官僚小姐苏文纨的庸俗爱情;出于爱国心,他宁可失业,愤然离开被敌伪收买了的“新闻社”;他耻于去做“资本家走狗的走狗”,但他却到处碰壁,在社会上无法立足,在家庭中难以存身。真所谓人生处处有“围城”,归国轮船的舱房是“围城”,上海孤岛是“围城”,内地大学是“围城”,婚姻家庭也是“围城”,因而,方鸿渐在三闾大学受倾轧后如此说:“我还记得那一些褚慎明还是苏小姐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当他在小家庭中受气之后,又如此想:“正像他去年懊悔到内地,他现在懊悔听了柔嘉的话回上海。在小乡镇,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城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围城”一词,包含着作家浓郁的人生忧患意识,它象征着一个难以解开的阿芬克斯之谜,一个充满期待与懊悔、寻找与失落的悲喜人生连环结。方鸿渐的悲剧不仅在于隐入了爱情的伴侣情敌关系、家庭的夫妇亲友关系、学校的派系关系的“围城”中不能自拔,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勾心斗角的倾轧角逐中,无益地耗尽了可贵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
卑劣的灵魂
《围城》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它表现了一个特殊的人生领域,这个领域还从来没有被五四以后的现代作家们深入开掘过。作者借这个领域里人物命运的描写,淋漓尽至地揭露了造成这类人物命运的社会环境,从而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即将结束。作者在《序》中说:“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 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这可以说是全书内容和创作基调的提要,同时也表示着作者的严正的创作态度。还是看看作者是怎样以卓越的艺术才能为那些“无 毛两足动物”画像的吧!打开书,我们很快进入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知识分子世界,通过作者对那些极富有个性特征的心理和形体的刻画,确实会使读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这是在20世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土壤上孳生起来的独特的知识分子群,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滑、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也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意在结党自固、终于自蹈覆辙的阿木林;有陆子潇、顾搜趣网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专事吹拍、浅薄猥琐的势力小人;也有苏文纨、范懿那样虽然混迹学界,却以情场上施展手段,争强斗狠为己任的大家闺秀……总之,活跃在这“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等,虽然用不着再把八股文当作敲门砖,却都扯起一面自认为最漂亮的旗帜,将其面目掩盖起来,施出周身解数,去追求新的晋身之阶,仿佛自然界的动物,为了生存竞争,必须蒙上保护色,追求自身的发展一样。无怪乎作者要把这些人称为“无 毛两足动物”了。自然,他们之中也有没有耗尽人间正气的某些较好的人物,如虽则荒唐、孟浪,到底还有一点责任感的方鸿渐、赵辛楣,娇弱深沉、很有心计的孙柔嘉等等。这些人物,或者像方鸿渐,不失为“可造之才”,或者像赵辛楣,终究有一技之长,或者像孙柔嘉,是思虑周密、深藏韬略的女中强者,他们在好的社会里,完全有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但在那个乌烟瘴气的社会环境里,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倒像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那样,让社会的惰力抵消掉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围城》的确是一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新的“儒林外史”。它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作者艺术地概括了20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一代欧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基本特点。
杰出的讽刺艺术
面对畸形的世态和人事,作者不能隐忍他的鄙夷和憎恶,小说通篇充满着忧世的讽刺和深沉的感伤之情。但他的讽刺基于对社会洞幽烛微的精细观察和渊博的学识根柢,故显得从容自如而又充满睿智,可称之为机智幽默型的讽刺。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丑类而言,作者的幽默讽刺犹如一柄藏而不露的利刃,常会在笑语盈盈中脱颖而出;面对灰色平庸的灵魂,又犹如犀利灵活的手术刀,精于切开痈疽、剔析肌理;对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作者也往往在行文中随笔勾连,顺手一击——或在描绘人物经历、个性时插入现实生活中的片断画面,展示旧中国畸形世态,或在写人状物时借题发挥,类似杂文式的笔法针砭时弊,或通过人物间的“扯淡”议论时政,引出对现实政-治的讽刺嘲弄。比如作者写褚慎明这一崇洋症患者和不学无术的骗子时,就运用了辛辣的讽刺手法。这位褚慎明,原名褚家宝,成名后,嫌“家宝”这名不合哲学家身份,以“慎思明辨”之意改为慎明,他本不学无术,却又自恃高明,他小学、中学、大学都没有毕业,是靠“翻外国哲学杂志,查出世界大哲学家的通信处”,然后给他们写信,在信中,把哲学杂志书评栏里赞美他们的话,改头换面为自己的意见,吹捧他们,以骗取回信。有的哲学家,还寄书给他。这样,褚慎明居然靠着三四十封这类回信,“吓倒了无数人”。有位阔官僚甚至要“花一万金送他出洋”。“他最恨女人、眼睛近视得厉害而从来不肯配眼镜,因为怕看清楚了女人的脸”,他出洋时,为方便起见,不得不戴眼镜,对女人的态度逐渐改变。褚慎明心里装满女人,研究数理逻辑的时候,看见aposteriori(注,拉丁语,从后果推测前因)那个名词会联想到posterior(注,英国,臀部),看见记号会联想到kiss(英国,接吻)。作者用冷嘲热讽的笔法,剥下了这个哲学家堂皇华衮下的可鄙、可恨又可悲的灵魂和气质;写出了他在故作高贵中的浅陋,貌似风雅中的粗鄙愚蠢、道貌岸然和贪婪无耻、虚伪下流,一本正经的庸俗无聊和深入骨髓的卑鄙自私。另外,通过对话、细节等描写,尤其是写褚慎明在对话中,大量地将西方文字在汉语中的强行编码,生动地体现了殖民文化心理的奴性特征。
微妙细腻的心理描写
唐说:“我以为《围城》最大的成功是他的心理描写,钱钟书的主要风格也建立在这上面。”作者紧紧抓住对旧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劣根性进行剖析,从人物之间的关系中,从他们对待事情的态度上,从他们的语言、行动中,去捕捉他们的心绪、心态所构成的心理冲突,进行微妙的心理描写。但作者在描写人物心理时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心理描写手法。比如,其一是心态描写。这是一种直接对准人物心理进行剖析的描写方法。其中最大的一个“窍门”,就是作者钻进笔下人物心灵的深处,借助于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斗争。比如“唐小姐跟苏小姐的来往比从前减少了。可是方鸿渐迫于苏小姐的恩威并施,还不得不常向苏家走动。苏小姐只等他正式求爱,心里怪他太浮太慢。他只等机会向她声明并不爱,他恨自己的心肠太软,没有快刀斩乱丝的勇气”。苏文纨这个洋博士,一心追求方鸿渐,但方鸿渐此时已暗暗地恋上了唐小姐,但是他碍于面子,性格犹豫,欲说还休,不愿先捅破这层窗户纸,表明自己的态度。而苏小姐呢,正热昏了头,情意缱绻,深陷其中,乐以忘忧,做着美梦,想入非非呢!所以,两个人各有所思,各有所想,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因此,这里的心态描写,就见出了方鸿渐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和充满了矛盾的心理活动,也见出了苏小姐矜持自负,洋洋自得的心理。
其二言传心声。“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清李渔《闲情偶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说什么样的话。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很多地方是借助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实现的。比如,苏小姐在方鸿渐面前说赵辛楣“三天两天写信给我,信上的话我也不必说,可是每封信都说他失眠,看了讨厌!谁叫他失眠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医生!”试想,在情人面前说另一个男人给自己写信,并假装不知道什么意思。这不是装乖卖傻,这是什么。我们透过苏小姐这似嗔实喜的语言表白,可以想见到她此时情场得意、沾沾自喜的心态。
其三是借形写神。人物的心理变化,随时表现在人物的外形上、表情上,正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所说:“一个人有时生气,有时专心,有时好奇,有时爱,有时恨,有时蔑视,有时高傲,有时叹赏;他心灵的每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既清楚又明显。”(《画论》)因此,钱钟书在很多地方都是抓住人物瞬息万变的心理活动,借助对人物肖像的描写来达到其写心的目的。比如,“褚哲学家害馋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弹出的子弹’,险的突破眼眶,迸碎眼镜”。“大眼珠险的突破眼眶”,就刻画了一个一向“最恨女人”,对雌雄最有研究的褚大哲学家此时见到楚楚动人的苏文纨时的卑鄙肮脏龌龊的心理,剥下了这个大哲学家的伪装,露出了丑恶的原形。由此看来,钱钟书探索人物心灵奥秘的手段并非独创,但他特别讲究一个“妙”字,正是这个“妙”字,才形成了这部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的独特风格。
谈边城的心理描写艺术
谈起沈从文,必谈他的《边城》。
《边城》描述的是在三省交界的边城有两个兄弟同时爱上了一个摆渡船的孤孙女翠翠,但翠翠心中只爱二老傩送,父母却为大老天保先提了亲,兄弟俩决定以为翠翠唱歌来决定胜负,大老自知会输给弟弟,便出走了,在途中失事去世了。弟弟进退两难,也离家出走,只剩下翠翠一个人,在惆怅与期待中守着渡口。作品展现了淳朴的民风,表达了对人性美的呼唤。《边城》这部作品中,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个突出的特点——多用心理描写。作品中心理描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人物的内心独白、自言自语、梦境等形式,也有景物烘托、话外音等形式,深入人物内//www.souquanme.com心深处,使读者如同立于人物的内心之中,亲身接触人物周身环境之感,读来内心不觉随书中人物的心绪而跌宕起伏,神奇而美妙,亲切而自然。
沈从文曾经说:“我是天生就有一种理解女子的心。”我不禁感慨,沈从文是个男的,怎么能够把女孩子的心理刻画得如此细腻真切?小说中,作者在翠翠身上花的笔墨是最多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采用心理描写的形式,为读者展示一个天真乖巧、纯洁美丽的少女形象。这位少女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淳朴、天真、活泼。边城一个饱含自然气息的青春少女形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如“……(翠翠)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多么自然,多么活泼可爱的一位乡村少女!这一心理描写,立刻使我们勾勒出一位健康而又水灵灵的女孩子形象来。翠翠时不时地唱起歌来“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小姐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只有我三妹莫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芽菜。你大仙,你大神,眼睛看看我们这里人!……”还时不时自己冒出个问题来,如“‘白鸡关真出老虎吗?’她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起白鸡关”等等,有许多关于翠翠日常中脑海里突然冒出来的天真活泼的东西。这正是一位处于发育成长中的少女的心态。成天生活在绿树环绕的清幽的小山边,吃的是野菜,采的是野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非常淳朴,清新,稚嫩的心灵一尘不染。见到人家团总女儿戴着闪闪发光的银手镯“心中有点儿歆羡……望着这一行人中那个女孩身后发痴”。爱幻想,爱联想。思想容易随着事儿飞,静静发呆而不知所措。小说紧扣十五岁的山村女孩的心理特点,逼真地描绘出她特有的心态。
《边城》中还有许多出都写到了翠翠在初涉爱情是的矜持、害羞而又怦然心动的细微心理。在去看龙舟竞渡时,一听到说起“二老欢喜一个撑渡船的”,翠翠的脸开始发烧,在想到“谁是激动二老的黄花姑娘”时,翠翠心中不免有点儿乱,而这种“乱”在面对二老的问话时让她腼腆不安,她的脸还发着烧不便做声,心中却还想着碾坊陪嫁的事,于是不自觉地有了点烦恼、忧愁,又似乎有了点快乐,同时却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气。这种爱情心理是十分含蓄而矛盾的。然而后来第一个来他家提亲的确实老大天保:“翠翠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翠翠的惊愕和极度失望、掩饰的心理过程,在看似随意的动作中暴露无遗。之后,“翠翠不做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可是见了祖父眼中的一汪泪,她又惊又怕,“心中乱乱的,想赶去却不赶去”。翠翠的心意,祖父自然无法理解,连翠翠自己也觉得不明白。但正是这乱乱的心绪,反应了翠翠内心对于祖父的愧疚感、无人解怀的顾忌感以及梦中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一个青春少女躁动不安的心理。
在表现爷爷这个形象时,也多采用心理描写的方法。“那青年(大老)走后,祖父温习着那些出与一个男子口中的真话,实在又愁又喜。翠翠若应交把一个人,这个人是不是适宜于照料翠翠?当真交把了他,翠翠是不是愿意?” 爷孙俩相依为命度过了十多个年头,年老的对孤独的孙女的疼爱至深至诚。憨厚老实的爷爷不贪图在翠翠的未来中得到一点什么享受,只希望孙女有个好着落,自己方可安心离去。这是多么淳朴的人性之美!
《边城》为读者展现的是翠翠的形体美、灵魂美、人情美,爷爷淳朴的人性美,天保、傩送兄弟俩在爱情纠葛中的心灵美,宛如一幅人性的风俗画,充满了爱。
边城好词好句
.................1.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2.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
3.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
4.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
5.这些诚实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及不能不为之喝彩。
6.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7.这小城里虽那么安静和平但地方既为川东商业交易接头处,因此城外小小河街,情形却不同了一点。也有商人落脚的客店,坐镇不动的理发馆。此外饭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莫不各有一种地位,装点了这条河街。还有卖船上用的檀木活车、竹缆与罐锅铺子,介绍水手职业吃码头饭的人家。小饭店门前长案上VHHWPcFmP,常有煎得焦黄的鲤鱼豆腐,身上装饰了红辣椒丝,卧在浅口钵头里,钵旁大竹筒中插着大把红筷子,不拘谁个愿意花点钱。
8.白日里无事,就坐在门口做鞋子,在鞋尖上用红绿丝线挑绣双凤,或为情人水手挑绣花抱兜,一面看过往行人,消磨长日。或靠在临河窗口上看水手铺货,听水手爬桅子唱歌。到了晚间,则轮流的接待商人同水手,切切实实尽一个妓女应尽的义务。
9.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那黄狗汪汪的吠着,受了惊似的绕屋乱走,有人过渡时,便随船渡过河东岸去,且跑到那小山头向城里一方面大吠。
10.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故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
2.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
3.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
4.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
5.这些诚实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及不能不为之喝彩。
6.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7.这小城里虽那么安静和平但地方既为川东商业交易接头处,因此城外小小河街,情形却不同了一点。也有商人落脚的客店,坐镇不动的理发馆。此外饭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莫不各有一种地位,装点了这条河街。还有卖船上用的檀木活车、竹缆与罐锅铺子,介绍水手职业吃码头饭的人家。小饭店门前长案上VHHWPcFmP,常有煎得焦黄的鲤鱼豆腐,身上装饰了红辣椒丝,卧在浅口钵头里,钵旁大竹筒中插着大把红筷子,不拘谁个愿意花点钱。
8.白日里无事,就坐在门口做鞋子,在鞋尖上用红绿丝线挑绣双凤,或为情人水手挑绣花抱兜,一面看过往行人,消磨长日。或靠在临河窗口上看水手铺货,听水手爬桅子唱歌。到了晚间,则轮流的接待商人同水手,切切实实尽一个妓女应尽的义务。
9.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那黄狗汪汪的吠着,受了惊似的绕屋乱走,有人过渡时,便随船渡过河东岸去,且跑到那小山头向城里一方面大吠。
10.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故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
赏析《边城》里的句子,要详细的
那小孩从翠翠估计也将十三四岁了,神气却很娇,似乎不曾离开过母亲。脚下穿的是一双尖头新油过的钉鞋,上面沾污了些黄泥。裤子是那种泛紫的葱绿布做的。见翠翠望着她,她也便看着翠翠,眼睛光光的如同两粒水晶球。有点害羞,有点不自在,同时也有点不可言说的爱娇。 ——沈从文《边城》(1)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道。这官道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赏析示例:作者采用了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故事,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关注生活在湘西地区的一群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句式简短,语言平实,语调平和舒缓,娓娓道来,给读者一种轻松、愉悦之感。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赏析:在平和的叙述语调之中饱含着作者对翠翠由衷的欣赏与赞美之情。黑黑的皮肤,光光的眼睛如水晶,天真活泼如小兽,善良淳朴如黄麂,从从容容无心机。作者运用了多个比喻句、排比句将翠翠淳朴可爱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实我们还可以发现作者很巧妙地将现代白话与古代语言结合起来,如“故”“皆”“举步入深山”等词语的运用得体,句式虽不整齐,但节奏感较强,有一种流动着的韵律感。
(1)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
①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河里的大鲤鱼吃去了。”
赏析示例:这段对话很有情趣,可以看到翠翠对祖父没有兑现自己诺言的嗔怪,也发泄了自己内心因跟傩送的争吵带来的不快。翠翠的答语有很浓厚的小孩子气,写出了她的单纯可爱。
②祖父说:“顺顺一家人真好,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这是翠翠和爷爷在看龙船趁夜色回家时的对话,爷爷在称赞大老,希望翠翠能够对大老有好感,但是爷爷并没有明白翠翠的心思,她却在想二老,言语中透露出翠翠对爷爷的嗔怪。
③(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爷爷的喋喋不休令翠翠心里很烦,烦的是爷爷不理解自己的心思;她的话语里包含着对大老的排斥,对傩送的暗恋。
(2)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写人物心理情感。
例①: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牛羊,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地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到船上,把船牵靠到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这段文字出现在小说的开始,翠翠正值豆蔻年华,对新娘子特别好奇,感觉特别新鲜,由此引发了对自己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句中叠词的运用使语调舒缓有致,增强了抒情性。小说中第6节也写到了新娘子过河,这次看到的情形在翠翠的心里引起了更大的波澜,她要爷爷给她吹“娘送女”的曲子,翠翠对爱情的向往更深了。
例②:翠翠正在屋门前剥豌豆,来了客并不如何注意。但听到客人进门说“贺喜贺喜”,心中有事,不敢再蹲在屋门边,就装着追赶菜园地的鸡,拿了竹篙唰唰的摇着,一面口中轻轻喝着,向屋后白塔跑去。
――本段选自小说的第十一节头。顺顺派人到碧溪�认亲戚来了,翠翠此时的内心是多么的慌乱!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羞涩与慌乱之情,只好假装去赶菜地的鸡,向白塔跑去。
例③:翠翠第二天第二次在白塔下菜园里,被祖父询问到自己主张时,仍然心儿憧憧的跳着,把头低下不作理会,只顾用手去掏葱。
――这个细节描写很传神,写出了翠翠内心里仍然没有决定时的矛盾心理,但是读者知道她的心里是爱着傩送的。
(3)以景和物来侧面写人物的心理情感。
例子①:翠翠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他们在水中从从容容的流走,自己俨然从容了许多。
教师赏析:本段写到了翠翠将空豆荚抛入河中,看豆荚从从容容地流走,作者以这个情景来暗示出翠翠对大老的不满意,让自己别把大老提亲的事情放在心上,自己的心里也轻松多了。
例②: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点儿力量。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皆习习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宏大。两山深翠逼入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鸣叫。翠翠感觉着,望着,听着,同时也思索着:
――这段文字选自小说的第11节后几段,作者主要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翠翠的复杂心理。句中写到日头火辣辣的,令人烦躁;杨柳树、菜蔬的繁荣滋茂且带有野性,蚱蜢飞,新蝉叫,黄鸟与竹雀鸣,嘈杂、热闹的环境实际上是翠翠复杂与矛盾心理的暗示,含蓄地写出了翠翠面对来自大老和二老以及王团总几个方面的压力而产生出的复杂的心理;她很烦闷,但又不知所措。
例③:天夜了,有一匹大的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地从翠翠身旁飞过去,翠翠想,“看你飞多远!”便把眼睛随着那萤火虫的光明追去。
――表面上写的是萤火虫,其实是翠翠内心想法的外化,心里想离开爷爷飞到远处去,但又不能飞走,或者也飞不了多远,正如这萤火虫一样,这正是她的苦闷之处。这样写除了具有含蓄美外,还给人一种心驰神往的美感,增加了小说语言的抒情性。
(4)以双关语来写人物的心理情感。
例:到了身边时狗身上已全是水,把水抖着且跳跃不已,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
――双关语的运用,一是嘲笑傩送因得意忘形而落水的狼狈样,二是表达了对傩送要碾坊不要她的嗔怪(尽管是误解),三是表现翠翠对傩送暗恋。
教师小结:平实、简明的语言,多种技巧的运用,体现含蓄美。
3、《边城》语言中还有很多独特的现象,同学们试从文中找出例子来加以体会。
(1)运用了很多方言俗语。学生加以评述。
示例:翠翠骂傩送的话:“悖时砍脑壳的!”――这句土语里包含着翠翠对来自傩送的带有欺侮性话语的反抗,也表现了翠翠的单纯可爱。
学生搜集整理及评述:
①老船夫称赞傩送:“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锦鸡。”
②吊脚楼上的闲言碎语:“牛肉炒韭菜,只看个人心里爱什么就吃什么!”
③老船夫担心着翠翠的婚事:“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鹊儿得有个窠。”
④傩送与天保求取爱情的方式:“车有车路,马有马路。”
⑤茶峒人的俗话说:“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⑥老船夫的话:“照理说: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
⑦翠翠话中引用的:“风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不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
教师小结:这些方言俗语凸显了小说浓厚的地方特色,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2)小说中还有很多比喻和象征之物。请同学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①作者常用“星子”“落日”“流星”象征死亡;以“白塔”来象征湘西人正直、诚实、善良与淳朴的品德。
学生找出这几段文字,加以评述。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成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法,她想:“假若爷爷死了呢?”
●他(老船夫)有时便躺到门外岩石上,对着星子想他的心事。他以为死是应当快到了的,正因为翠翠已长大了,证明自己也真正老了。
●“呀……”一颗大流星使翠翠轻轻的喊了一声。接着南方又是一颗流星划空而下。
――这几段文字分别来自小说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部分,爷爷死了,流星落了,应了翠翠的想法。这样的设置一是反映了湘西人迷信的思想,二是增加了小说抒情的意味。
●老船夫在雷雨之夜死去,白塔也在那个风雨之夜坍塌。作者说白塔“与茶峒的风水有关系,塔圮坍了,不重新作一个自然不成”。为了建白塔,城中营管、税局以及各商号平民百姓,还有个大寨子的人都出了钱。可见白塔在湘西人心中是多么神圣啊!难道不是湘西美好人性与淳朴民风的象征吗?
②作者在叙述中爱用动物、植物来做比喻(学生整理)。
●傩送兄弟的结实――小公牛。
●翠翠的胆小、警惕――黄麂子。
●赞美傩送的漂亮――豹子、锦鸡。
●老船夫――老鸦、楠木。
●傩送在外地碰到的唱山歌野性十足的女人――狼。
●为翠翠唱山歌的傩送――山中的竹雀。
●一个女人的归宿――窠儿、码头。
●飞动的萤火虫――想离开爷爷的翠翠。
●黄葵花、虎耳草、歌唱的黄鸟――爱情的象征。
教师小结:这些比喻与象征的运用增强了小说语言形象性与生动性,也体现了地方特色。
赏析示例:作者采用了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故事,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关注生活在湘西地区的一群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句式简短,语言平实,语调平和舒缓,娓娓道来,给读者一种轻松、愉悦之感。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赏析:在平和的叙述语调之中饱含着作者对翠翠由衷的欣赏与赞美之情。黑黑的皮肤,光光的眼睛如水晶,天真活泼如小兽,善良淳朴如黄麂,从从容容无心机。作者运用了多个比喻句、排比句将翠翠淳朴可爱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实我们还可以发现作者很巧妙地将现代白话与古代语言结合起来,如“故”“皆”“举步入深山”等词语的运用得体,句式虽不整齐,但节奏感较强,有一种流动着的韵律感。
(1)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
①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河里的大鲤鱼吃去了。”
赏析示例:这段对话很有情趣,可以看到翠翠对祖父没有兑现自己诺言的嗔怪,也发泄了自己内心因跟傩送的争吵带来的不快。翠翠的答语有很浓厚的小孩子气,写出了她的单纯可爱。
②祖父说:“顺顺一家人真好,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这是翠翠和爷爷在看龙船趁夜色回家时的对话,爷爷在称赞大老,希望翠翠能够对大老有好感,但是爷爷并没有明白翠翠的心思,她却在想二老,言语中透露出翠翠对爷爷的嗔怪。
③(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爷爷的喋喋不休令翠翠心里很烦,烦的是爷爷不理解自己的心思;她的话语里包含着对大老的排斥,对傩送的暗恋。
(2)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写人物心理情感。
例①: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牛羊,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地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到船上,把船牵靠到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这段文字出现在小说的开始,翠翠正值豆蔻年华,对新娘子特别好奇,感觉特别新鲜,由此引发了对自己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句中叠词的运用使语调舒缓有致,增强了抒情性。小说中第6节也写到了新娘子过河,这次看到的情形在翠翠的心里引起了更大的波澜,她要爷爷给她吹“娘送女”的曲子,翠翠对爱情的向往更深了。
例②:翠翠正在屋门前剥豌豆,来了客并不如何注意。但听到客人进门说“贺喜贺喜”,心中有事,不敢再蹲在屋门边,就装着追赶菜园地的鸡,拿了竹篙唰唰的摇着,一面口中轻轻喝着,向屋后白塔跑去。
――本段选自小说的第十一节头。顺顺派人到碧溪�认亲戚来了,翠翠此时的内心是多么的慌乱!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羞涩与慌乱之情,只好假装去赶菜地的鸡,向白塔跑去。
例③:翠翠第二天第二次在白塔下菜园里,被祖父询问到自己主张时,仍然心儿憧憧的跳着,把头低下不作理会,只顾用手去掏葱。
――这个细节描写很传神,写出了翠翠内心里仍然没有决定时的矛盾心理,但是读者知道她的心里是爱着傩送的。
(3)以景和物来侧面写人物的心理情感。
例子①:翠翠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他们在水中从从容容的流走,自己俨然从容了许多。
教师赏析:本段写到了翠翠将空豆荚抛入河中,看豆荚从从容容地流走,作者以这个情景来暗示出翠翠对大老的不满意,让自己别把大老提亲的事情放在心上,自己的心里也轻松多了。
例②: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点儿力量。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皆习习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宏大。两山深翠逼入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鸣叫。翠翠感觉着,望着,听着,同时也思索着:
――这段文字选自小说的第11节后几段,作者主要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翠翠的复杂心理。句中写到日头火辣辣的,令人烦躁;杨柳树、菜蔬的繁荣滋茂且带有野性,蚱蜢飞,新蝉叫,黄鸟与竹雀鸣,嘈杂、热闹的环境实际上是翠翠复杂与矛盾心理的暗示,含蓄地写出了翠翠面对来自大老和二老以及王团总几个方面的压力而产生出的复杂的心理;她很烦闷,但又不知所措。
例③:天夜了,有一匹大的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地从翠翠身旁飞过去,翠翠想,“看你飞多远!”便把眼睛随着那萤火虫的光明追去。
――表面上写的是萤火虫,其实是翠翠内心想法的外化,心里想离开爷爷飞到远处去,但又不能飞走,或者也飞不了多远,正如这萤火虫一样,这正是她的苦闷之处。这样写除了具有含蓄美外,还给人一种心驰神往的美感,增加了小说语言的抒情性。
(4)以双关语来写人物的心理情感。
例:到了身边时狗身上已全是水,把水抖着且跳跃不已,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
――双关语的运用,一是嘲笑傩送因得意忘形而落水的狼狈样,二是表达了对傩送要碾坊不要她的嗔怪(尽管是误解),三是表现翠翠对傩送暗恋。
教师小结:平实、简明的语言,多种技巧的运用,体现含蓄美。
3、《边城》语言中还有很多独特的现象,同学们试从文中找出例子来加以体会。
(1)运用了很多方言俗语。学生加以评述。
示例:翠翠骂傩送的话:“悖时砍脑壳的!”――这句土语里包含着翠翠对来自傩送的带有欺侮性话语的反抗,也表现了翠翠的单纯可爱。
学生搜集整理及评述:
①老船夫称赞傩送:“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锦鸡。”
②吊脚楼上的闲言碎语:“牛肉炒韭菜,只看个人心里爱什么就吃什么!”
③老船夫担心着翠翠的婚事:“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鹊儿得有个窠。”
④傩送与天保求取爱情的方式:“车有车路,马有马路。”
⑤茶峒人的俗话说:“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⑥老船夫的话:“照理说: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
⑦翠翠话中引用的:“风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不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
教师小结:这些方言俗语凸显了小说浓厚的地方特色,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2)小说中还有很多比喻和象征之物。请同学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①作者常用“星子”“落日”“流星”象征死亡;以“白塔”来象征湘西人正直、诚实、善良与淳朴的品德。
学生找出这几段文字,加以评述。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成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法,她想:“假若爷爷死了呢?”
●他(老船夫)有时便躺到门外岩石上,对着星子想他的心事。他以为死是应当快到了的,正因为翠翠已长大了,证明自己也真正老了。
●“呀……”一颗大流星使翠翠轻轻的喊了一声。接着南方又是一颗流星划空而下。
――这几段文字分别来自小说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部分,爷爷死了,流星落了,应了翠翠的想法。这样的设置一是反映了湘西人迷信的思想,二是增加了小说抒情的意味。
●老船夫在雷雨之夜死去,白塔也在那个风雨之夜坍塌。作者说白塔“与茶峒的风水有关系,塔圮坍了,不重新作一个自然不成”。为了建白塔,城中营管、税局以及各商号平民百姓,还有个大寨子的人都出了钱。可见白塔在湘西人心中是多么神圣啊!难道不是湘西美好人性与淳朴民风的象征吗?
②作者在叙述中爱用动物、植物来做比喻(学生整理)。
●傩送兄弟的结实――小公牛。
●翠翠的胆小、警惕――黄麂子。
●赞美傩送的漂亮――豹子、锦鸡。
●老船夫――老鸦、楠木。
●傩送在外地碰到的唱山歌野性十足的女人――狼。
●为翠翠唱山歌的傩送――山中的竹雀。
●一个女人的归宿――窠儿、码头。
●飞动的萤火虫――想离开爷爷的翠翠。
●黄葵花、虎耳草、歌唱的黄鸟――爱情的象征。
教师小结:这些比喻与象征的运用增强了小说语言形象性与生动性,也体现了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