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心理描写(疫情期间的心理变化)

疫情期间的心理变化?结合疫情期间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变化,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让自己更乐观的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

疫情后的心理描写(疫情期间的心理变化)

疫情期间的心理变化?

结合疫情期间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变化,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让自己更乐观的面对生活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一些人不免出现恐慌、焦虑、紧张等情绪,你是否也被这种负面情绪包围了呢?有什么样的心理调适方法能够摆脱负面情绪?下面,小北来传授你一份“心理秘籍”。

适度关注疫情,提高控制感和信任感

虽然我们会通过收集信息来减少不确定性以提高控制感,但疫情早期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过度关注只会适得其反。网上夸大或不实的信息传递更多的是恐慌,让人更加焦虑、更加感到失控,受到次级伤害。

要学会信息管理:一是要信任国家和权威,关注官方平台发布的信息;二是要对疫情关注适可而止,可增加对其他感兴趣信息的关注或增加活动;三是要理性甄别信息,提高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更不要随意传播无法确定真实性的信息。

识别、面对和接纳负面情绪

在疫情影响下,我们会出现负面情绪十分正常也可能是必要的。例www.souquanme.com如焦虑、恐惧的情绪可以使我们提高警惕、避开危险、预防威胁,但我们应留意和识别负面情绪的失控。

如果我们的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持续存在而难以调整,甚至不断加重、泛化而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就需要重视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在向疾病方向发展,此时我们要直面、接纳而不是否认、忽视这些负面情绪,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

接受疫情所致变化,关注积极方面

疫情不仅影响我们的心理状况,也切实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很多人因疫情导致生活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原本比较固定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受影响较大,有人也会因变化而不适应。其实,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变化是普遍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及时调整原来的节奏和计划来适应变化,并积极做好这种改变在将来一段时间都持续存在的准备。

另外,有的变化本身是中性的,只是打乱我们原本的习惯而使人感到不适,要学会发掘和关注变化中的积极方面。毕竟危机也是机会,我们可借此重新安排生活,让生活更加丰富、更有意义。

积极寻求资源

在疫情的压力下,我们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政府和社会机构也提供重要保障,这些都是帮助我们维护心理健康、保持平衡的重要资源。当我们有负面情//www.souquanme.com绪或有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要积极向他们需求帮助。

如果我们心理受到了严重影响,可以向专业机构寻求心理援助,目前全国各地已建立起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援助系统,可关注国家或当地的心理干预网络平台和热线电话,也可直接去医院专科就诊。

责无旁贷与乐于助人的精神

抗疫战役的阶段性胜利依赖于全民的同心协力,不论是一线奋战的英雄,还是捐赠防护用品的热心民众,乃至注意佩戴口罩、认真汇报行程的你我,都在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

正是这种责无旁贷的抗疫精神,使我们有最终战胜疫情的底气,而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使我们对生活的体验更有价值和意义。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生活开始回到原有的节奏,针对广大普通人群复工后可能会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的心理专家有以下建议。

1

Q:

复工后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不想开工怎么办?

A:

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不想开工是拖延的表现,是把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的不好习惯。为了克服在职场中常出现的拖延行为,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增强对未来的实感

人们对于未来的时间是没有实感的。但如果换一种计时方式,可能会让人们更好地体会时间的流逝,用“天”来衡量时间,会让人觉得未来更加紧迫。因为天比星期,月或年更短。因此,也有研究者建议用倒计日甚至是倒计钟来帮助人们更好的体会时间的流逝和任务的到来。

(2)克服失败恐惧,实践“立即行动”哲学

拖延有很多原因,比如逃避压力、害怕失败的焦虑、认为不是最好就是失败的完美主义。“立即行动”哲学,就是以合理的方式、合理的时间去做合理的事情,拒绝那些拖拉冲动,找出容易做的事立即行动。

(3)挑出最重要的事情

一般来说事情都是由最重要的几个因素决定的,把这些因素挑出来,可以让你的决策既快速又有效。同时你也可以为每一个小任务的完成设定小奖赏。但这个奖赏也必须要分清楚,是不是对自己已完成的成就的过度满足。

2

Q:

因疫情影响担心今年业绩受影响怎么办?

A:

首先,疫情对今年的业绩会产生影响,而且不同行业和领域差异较大。国家及各省市出台了延期复工、限制人员流动等一系列政策,确实对企业短期业务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这是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必须的措施。对此,任何企事业单位都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合理应对特殊时期的具体情况。其次,凡事要看两面,福祸相倚,在全国各行各业普遍面临疫情挑战之时,新的变革和机遇或许也蕴藏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

3

Q:

回到单位,感觉和同事比以前疏远了怎么办?

A:

有这样的感觉,并不是因为彼此之间有了间隙,而是疫情中隔离措施造成了同事间的人际距离增加。同时,工作场所的防疫措施(戴口罩、工位隔离等)会进一步增加人际距离。除此之外,由于担心疫情而产生的焦虑、无助等消极情绪,也会削弱人际交往的意愿,让我们与同事之间的人际距离更加遥远。人际距离的增加会让同事之间产生一种疏远感,过于远的人际距离会削弱员工的工作热情,造成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下降。

与同事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增强人际信任感,从而抵御人际距离增加导致的消极影响。在与同事沟通中,以下方法可以有所帮助:找到共同关注的话题、模仿对方肢体语言、掌握倾听的艺术。

4

Q:

为什么有些同事看起来很平和,而我却总焦虑、烦恼?

A:

这次疫情影响范围广,让我们许多人感到焦虑、烦恼,甚至无心工作,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而身边有些同事却可以很平和地应对,令人羡慕又疑惑。这些同事,是真的没心没肺,不关心自己的和他人的安危吗?当然不是。这一现象源自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又称为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所表现出良好适应的能力。简言之,心理韧性强的个体,能更好地应对应激性事件,通过自身的保护性因子,获得良好的适应,保持身心健康。相关研究指出,心理韧性是个体的天生潜能,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挖掘和培养的。主要有以下策略:

(1)“我有”、“我是”和“我能”策略

由国际心理韧性研究计划提出。其中“我有”是发现自己拥有的外界支持与资源,发展安全感和受保护的感觉;“我是”是发现个人的内在力量,包含个人的感觉、态度及信念;“我能”是发现和培养人际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如创造力、恒心、幽默、沟通能力等。

(2)情绪控制和表达策略

一方面,可以通过回避、注意转换、认知重评等方式,控制自己对应激性事件的情绪反应,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如:少看或尽量不看疫情相关的报道(回避)。另一方面,可以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自我反省;或者通过唱歌、听音乐、跳舞、画画、诗歌、哭、跟朋友聊天来表达情绪,舒缓自己的心理压力。

(3)运动策略

日常生活中,可以坚持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游泳、瑜伽、太极拳等,一方面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此外,还可以和家人、同事、朋友一起参与一些集体运动的项目,培养彼此间的默契,增强自己的安全感。

(4)建立支持系统策略

首先,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家庭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积极的互动;其次,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同事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培养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最后,可以寻求社会上相关组织、机构的支持和帮助,进行心理疏导,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

5

Q:

疫情导致工作改变所引起的焦虑需要治疗吗?

A:

疫情导致很多人的工作受到明显影响,如推迟上班、返工后面临工作任务的加重,这些影响均易导致产生对工作的焦虑。这些焦虑情绪需要评估后决定是否给予治疗。根据现实事件对当事人的情绪反应、行为、认知、社会功能、持续时间各个方面的影响,评估其属于正常反应还是病理性反应。如果是正常反应但当事人有情绪困扰,并愿意主动求助,可寻求心理咨询帮助释放情绪;如果评估结果是病理性的,则需要心理治疗,甚至药物治疗。

素材来源 | 健康南京

编辑 | 冯秋璐

发布 | 徐雅莹、游堃

审核 | 王馨


如何看待疫情带来的心里影响

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人体每天早晨起身后至早餐后一段时间内,身体处于一天当中血糖水平较低时间,这个时候的身体接受负面信息刺激时,身体内部会发生着难以发现和察觉的重要的能量www.souquanme.com损耗,这个时候的心理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强烈的冲击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所以,这个时间段不看不听各类媒体信息,现在的疫情防控过程中,各类媒体信息中夹杂着各类容易冲击情绪情感的信息。
02
前苏联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发现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和抑制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之间形成相互诱导过程,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了兴奋的过程叫“正诱导”,比如良好的睡眠后(抑制),人的大脑积极功能增强,解决问题的效率高;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了抑制的过程叫“负诱导”,如悲伤、恐惧等信息刺激,容易形成保护性的抑制大脑其它功能。所以,在疫情期间,大量的引发情绪情感冲击的信息,把人的注意力集中性的限制在让人感到未知、迷茫、无所适从、焦虑等感受上,导致大脑持续的在焦虑紧张等感觉上保持兴奋,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抑制性调节,人的心身状态,情绪表现,睡眠质量等会逐渐受到破坏性的影响。所以,白天除了适当的了解国家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以外,减少接触疫情相关容易引起紧张和恐慌的民间信息,甚至不去关注和讨论。
03
根据脑科学研究发现,现代人在睡前使用现代的媒体工具,媒体的图文信息、声、光等会唤醒大脑活动水平,影响大脑至少一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而现代媒体工具的声和光等还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物钟。所以,在睡前至少半小时之前,要关闭各类科技或媒体应用工具。而且,深度睡眠时间,是人体重要的大脑内清洗和身体内新陈代谢内排毒的重要时间。有了好的睡眠,白天才可以更好的抵御外来的压力。

疫情期间居家期间你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

5月18日,“厦门航空飞行员跳楼”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据公众号“航旅速报”发文称,多个消息来源确认,厦门航空一位飞行员跳楼,听说是90后,在隔离期间发生,具体原因还在调查。

长期居家隔离,容易出现哪些心理反应?(这里指的是心理反应,而不是心理问题,也不是疾病症状。)

在疫情隔离期间,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网络。我们通过小小的电子屏幕关注疫情的各种消息,导致焦虑、紧张、忧虑、烦躁、愤怒等多种负面情绪,进而会影响到人的整体。这种影响包括心理、行为和生理三个层面:

心理上:处在这种情绪下,会让我们无法集中注//www.souquanme.com意力,对外界过于敏感,时常陷入对患病和死亡的恐惧感中。

行为上:会限制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日常生活事务的行动能力。

生理上:会导致心慌心悸、躯体肌肉紧张、头痛、失眠等反应。其次,有些人独居被隔离,容易产生过度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抑郁。

另一些人与家人一起隔离,虽然日常很热闹,但过近的距离也会引发焦虑。我们需要人与人亲密的链接,但也需要保持适当的空间感和距离感。然而在疫情防控之下,我们的人际距离不再有任何变化,要么时刻待在一起,要么一直忍受孤独。

那么,如何在居家隔离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和活力的体魄?想要从一个沉浸的状态中走出来并不容易,找到启动的源动力,迈出第一步是最艰难的。但只要你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改变就已经开始了。

01分散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当处于失业、居家隔离或者社交隔离的时候,脑海中反复出现的负面想法是很难被驱逐出去的。这时候可以通过专注一些其他有趣的事情,帮助自己打破这个循环。有什么东西是你一www.souquanme.com直想学习的,比如素描、编程、一门新的语言或者是学习厨艺?哪怕仅仅是很小的一个目标,都能帮助你从负面的状态中走出来。

02有限度的摄取新闻

人天生就偏爱接收负面讯息,所有好事的总和,都不敌一件糟糕的事带来的坏心情。网络上众多耸人听闻的新闻,博人眼球的营销号报道,只会增加负面情绪。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被网络消息所左右,请有觉知地控制自己查看网络新闻的频率。

03保持稳定的作息

居家隔离会严重影响正常作息,长时间待在家中,会失去对时间的感知,再加上其他诸如核酸、凌晨抢菜等因素,也会影响睡眠时间。作息不规律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到情绪状态,甚至加重抑郁。每天安排固定的锻炼时间、用餐时间、与家人朋友交流的时间、入睡时间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活在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中。

我只想大半因为疫情严重但是待在家里一个月我们受不了这是心理描写吗?

一看就知道常年工作得不到休息,正好趁着疫情想好好歇歇,没想到这几天就不行了,不上班没有了经济来源而且待在家里时间久了感觉好无聊,又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所以内心又开始渴望和怀念上班的时候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

在提倡“足不出户是大爱,万众努力断魔根”的要求下,许多人不可避免的产生担忧、害怕、焦虑、恐慌等应激反应。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突发疫情下我们的反应?如何调整心态理性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冲击呢?
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下,自从疫情爆发以后,你的变化有哪些?你的想法、感受、身体经历了些什么?也许你所经历的这些也是许多人正在经历的,那么现在我们就具体来看看。
1、身体不适
在疫情下,我们会对自己的生理变化十分敏感,时常会怀疑自己身体的某种不适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有些人会反复测量体温,对号入座,怀疑自己生病等,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心慌、肠胃功能紊乱、失眠,食欲差,无明确原因的身体疼痛,多汗,发冷,肌肉紧张及发抖,头痛,胸痛,胸闷,手足无措,坐立不安等。
2、负性情绪
因为疾病传播源的隐蔽性,面对病毒感染的不确定性,当人们不知如何有效防范的时候,就会感到紧张、担心、不知所措。大部分人是在此次疫情下产生了恐慌心理。因为我们恐慌的对象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容易防范的,这就给人们带来了不安、不确定的心理反应,所以,人们在害怕的基础上增加了焦虑和不知所措。
大家不敢出门,也不敢与他人接触,担心各种未知感染。同时开学的不确定,也让大家心忐忑不安,对于学业的安排,对于实习以及假期兼职等各方面的问题都纷纷涌现。
甚至,当被认为是疑似感染者或者被确诊为感染者后,会真切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胁而感到害怕、孤独、无助。
3、睡眠障碍
睡眠方面的问题通过会表现晚上失眠,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都睡不着;或者日月明晚上睡得很晚,可是早晨会很早就醒过来;或者睡眠质量不好,睡梦中经常惊醒,醒来以后又需要几十分钟才能再次入睡。
4、人际交往冲突
疫情期间,大家都纷纷响应号召,都呆在家里哪也不去,与人之间的交往明显减少,互相不能见面,绝大部分只能通过网络进行。而在家里,有限的空间里,一家人天天呆在一起,时间长了,相看两生厌,更加容易爆发冲突。而有了冲突后,想要自己的空间,想要与朋友倾诉 ,或是以前能够外出去吃一顿,玩一下,运动一下,各种调节手段都使不上来了。这更加增加了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5、认知功能下降
大家此时更易关注负面信息,夸大严重后果和低估自己应对能力的倾向,感觉记忆力下降、脑子不好使、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注意力涣散,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情;对身体状况过度敏感,容易将身体的不舒服和“疫情”联系起来,出现疑病症状。
6、行为问题
人们可能会出现退缩、逃避、强迫、盲目从众等行为。比如有个同学,害怕被感染,在家里每天都要反复洗手,用消毒水反复清洁自己的房子,不管怎么干净总觉得不行。要是出门了的话这样的行为更加,反复消毒外出的物品。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