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华盛顿(描写华盛顿的作文)

描写华盛顿的作文城市,急华盛顿[1]临近大西洋,位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的波托马克河与阿纳卡斯蒂亚河汇流处,小型海轮可达。正式名称为“华盛顿......

描写华盛顿(描写华盛顿的作文)

描写华盛顿的作文

城市 急
华盛顿[1]临近大西洋,位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的波托马克河与阿纳卡斯蒂亚河汇流处,小型海轮可达。正式名称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为纪念华盛顿和哥伦布而得名。市区面积178平方公里,特区总面积6094平方公里,截止2002年7月,华盛顿城区的人口减少了1161人,从57万2千多人(2000年)降至57万8百。但华盛顿郊区几个郡的人口却增加了。其中蒙哥马利郡(Montgomery County)位列第一,增加了3万6千8百多人,总人口升至91万。黑人约占60-70%。居民主要为联邦政府官员、雇员及其家属 ;勤杂人员几占30%(大部为黑人)。
美国建国后对首都的位置发生了争执。北方希望将首都定在纽约。而南方希望将首都定于南方。最终美国南北双方作出让步,在美国南方离北方不远的地方新建一个城市作为美国的首都。地理位置是由詹姆斯麦迪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托马斯杰斐逊邀请的一次晚宴上讨论出来的。当时的“联邦城”(英语:the federal city)规划为一个面积100平方英里的菱形区域。其位于波多马克河上的实际地点是由华盛顿总统决定的,华盛顿本人还建议美国首都称为“联邦市”。但是1791年9月9日美国首都被命名为华盛顿市。华盛顿本人尽管居住在离华盛顿不远的弗农山庄,但是他很少访问华盛顿市。华盛顿原是一片灌木丛生之地,只有一些村舍散落其间。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成立,乔治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当国会在纽约召开第一次会议时,建都选址问题引起激烈争吵,南北两方的议员都想把首都设在本方境内。国会最后达成妥协,由总统华盛顿选定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长宽各为16公里的地区作为首都地址,并请法国工程师皮埃尔夏尔朗方主持首都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新都尚未建成,华盛顿便于1799年去世。为了纪念他,这座新都在翌年建成时被命名为华盛顿。
华盛顿是由法裔美国建筑师朗方(Pierre Charles L'Enfant)规划的,朗方还设计过纽约的联邦大厅。当时的规划是基于马车作为基本交通工具为基础的,因此华盛顿的道路系统并不适合现代汽车交通系统。目前华盛顿被认为是美国道路交通条件最差的城市。
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白宫、国会、美国最高法院以及绝大多数政府机构均设在这里。国会大厦建在被称为“国会山”的全城最高点上,它是华盛顿的象征。这座乳白色的建筑有一个圆顶主搂和相互连接的东、西两翼大楼,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都在国会大楼里办公。白宫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圆形建筑,是华盛顿之后美国历届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椭圆形的美国总统办公室设在白宫西厢房内,南窗外边是著名的“玫瑰园”。白宫正楼南面的南草坪是”总统花园”,美国总统常在这里举行欢迎贵宾的仪式。国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有“联邦三角”建筑群,其中包括联邦政府机构以及国家美术馆、国家档案馆、泛美联盟、史密森国家博物馆和联邦储备大厦等。hviUlJdoG华盛顿面积最大的建筑是位于波托马克河河畔的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
华盛顿还是美国的文化中心之一。全市有乔治敦、乔治华盛顿等9所高等院校。创建于1800年的国会图书馆是驰名世界的文化设施,华盛顿歌剧院、美国国家交响乐团、肯尼迪艺术中心等都是美国著名的文化机构。此地有相当多博物馆,国际女性艺术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华盛顿还有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宇航博物馆等许多著名博物馆。
华盛顿有许多纪念性建筑。离国会大厦不远的华盛顿纪念碑,高169米,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乘电梯登上顶端可把全市风光尽收眼底。杰弗逊纪念堂和林肯纪念堂等也都是美国有名的纪念性建筑物。
华盛顿市徽的外形看上去像是一只正在展翅的鹰,图案近景是华盛顿纪念碑,远景为国会山和波托马克河。华盛的市树为美洲橡树,市花为鹃菊,市鸟为红尾雀,市歌为《年轻的故乡华盛顿》。

描写华盛顿精神的成语

描写华盛顿精神的成语描写华盛顿精神的成语描写华盛顿精神的成语越多越好
真正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
"纯粹的政治家应当同虔诚的人一样,尊重并珍惜宗教和道德。"
如果这句话出自张三或李四之口,说不定会引来哄堂大笑。
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政治就意味着玩弄和践踏道德,只有在骗人的时候,政治家的嘴里才会溜出冠冕堂皇的道德词句。
不过,幸好说这段话的人,一生中都在尽可能身体力行。
他就是美国的国父之一华盛顿。
正是由于这种政治家里罕见的品格,使我在想写一些关于伟大人物的随笔时,感到应该将华盛顿放在首篇。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就越发能够感受到,华盛顿的政治遗产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影响。
遗憾的是,我们对华盛顿更多的只是只言片语的耳闻,认识也大都停留在中学教科书的水平。我们目染的都是康熙微服私访、雍正神武英明的形象。坐在电视机前,我们好像还是大清帝国的子民。
为了在政治的丛林里,不再总是迷失方向,我们应该消除自己眼里的梁木。因为世界有着太多的精彩需要我们去欣赏。
华盛顿并非出自钟鸣鼎食之家,他幼年丧父,17岁就开始独立谋生,所受的教育甚至不及林肯,顶多不过是小学程度而已。他也有过似乎刀枪不入的奇迹般经历。22岁就成了弗吉尼亚的总司令,一举成为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从21岁到26岁,他在和法国人、印第安人作战。但在此后的16年里,只不过是弗吉尼亚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种植园主。
是时势又一次将他推到了历史的前台。1775年华盛顿当选为大陆军总司令。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殖民地人民面临自由还是奴役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大敌当前,似乎应该小我服从大局,在一位天神般的人物领导下向前进。
但我们没有在美洲大陆看到历史上司空见惯的事情。
美国在追求独立和自由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人们对专制的警惕,对权力的不信任。就连促成华盛顿当选总司令的约翰亚当斯,也感到局促不安,因为他担心,树立创建独立国家这一事业的象征人物时,历史的经验使他认识到风险非同一般:"凡强者无一不竭力攫取一切他们可能获得的权力。"
独立战争的历程,就是今天在我们许多人眼里,也是不可思议的政治另类。不过,就是我们今天看来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却是在实践。短期兵役使得华盛顿的部队如流水一样更换不已,为了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华盛顿在1776年请求士兵服役期为3年,而大陆会议的代表们虽然大敌当前,却依然担心一支内部组织过于严密的军队,往往有成为暴君手中工具的危险。最后虽然接受了提案,但又规定各州有权委派自己部队的军官。他们不想由争自由始,而以得到暴政终。因为他们知道,烈士鲜血也可能换来暴政,然后又以鲜血的名义要求尊重暴政。而只是为了换一个奴役者,流血的意义又何在呢?
通常情况下,战争总是难免烧杀抢掳,而华盛顿却始终坚信道义的政治价值。哪怕是他的士兵赤裸的双脚在雪地里留下血迹斑斑的足印,也不能促使他用刺刀去征集军需物质。他进行的是一场人民战争。如果仅仅就此而言的话,古往今来做到这一点的不只是华盛顿。
可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华盛顿的所作所为,使一切戴着皇冠的人或没有帝王之名的帝王黯然失色。当时,独立战争进行得坚苦卓绝。一位医生就这样描写士兵的形象:"鞋烂得露出脚趾头,破烂的长袜盖不住他赤裸的双腿。裤子破得几乎连羞都遮不住,衬衣撕成了碎条……"就是这样一群人,在为美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战。而国家却没有给他们应有的报偿。比如复员的军人,甚至连已经拖欠了"四年、五年,可能六年"的薪饷,大陆会议也不支付。他们将如花似锦的年华,献给了自由和独立的事业,而得到的却是赤贫和忘恩负义,"他们负债累累,腰无分文,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华盛顿为此而疾首痛心。军人们也牢骚满腹。
可在军人的不满中,他看到的是对自由的威胁,而不是攫取权力的机会。
当刘易斯尼科拉上校在1782年写信劝华盛顿担负起合众国国王的责
任的时候,他回信说:"在整个战争进程中,没有比部队中有你讲的这种思想使我更痛苦的事情了……我憎恨并强烈谴责这种会毁灭我的祖国的极为有害的"的观点。1783年汉密尔顿也花言巧语地劝诱华盛顿,利用不满的军队的刺刀威力,而华盛顿也答复他不能领导将会"造成国内动乱和以流血告终的"行动。
我不知道华盛顿是否也有过私字一念闪。因为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先例,当时的大国都是国王统治,而历史也可以说基本上是王权史。世界更没有过在一个大国建立共和政府的创举。孟德斯鸠就认为共和政体只适合小国,大国则宜于由专制君主治理,而在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1783年3月15日,他召集了一次决定美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军官大会,呼吁军官们不要"打开内乱的闸门",而应"让你们的子孙后代在谈到你们为人类作出的光辉榜样时,有理由这样说,’倘若没有这一天,世界决不可能看到人性能达到如此至善至美的境界。"人们似乎不为所动。在演说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付眼镜。他说:"请允许我戴上眼镜。为了这个国家,我不光熬白了头发,还差点弄瞎了眼睛。"铮铮铁汉们流下了眼泪。暴政和内乱的乌云倾刻之间消弭。美国人民争取自由,也得到了自由,摆脱了历史上通常的革命悲剧:以争自由始以行专制终。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次信守了诺言的革命。1776年的《独立宣言》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是经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这些扣人心弦的词句,没有像许多革命那样,只是为了招兵买马炮制的宣传品,等到夺取了政权,就成了一纸空文。美国的历史就是实践这些诺言的历史。
也正因为这样,德国音乐家舒伯特说,在美国,十三扇"金色的大门向不容异说和专制政治的受害者敞开着。"而爱尔兰民族主义领袖亨利格拉顿则鞭策自己的同胞:"在你们确定当奴隶的可行性之前,请始终朝美国看。"
从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到1783年颁布命令宣告"美利坚合众国与大不列颠王国休战",华盛顿为自由和独立战斗了整整8年。潘恩热情洋溢地说:"太阳从来没有这样照耀过一个更足称道的事业",而华盛顿是这个事业最伟大的战士。独立造就了一代伟人,给了华盛顿无人可与之匹敌的威望和声誉,他是美国民众心中独一无二的偶像。然而,他不仅没有对绝对权力贪得无厌的野心,就是担任任何公职也非他当时所愿。华盛顿从来没有过使北美大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战绩——而没有拥有过中国历史上多少将军所拥有的辉煌!——华盛顿使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原来人类可以超越打江山坐江山的逻辑。他们是为独立和自由而战,而不是为权力和交椅而战。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史无前例的贡献。
他需要的酬劳只是,能在自己的葡萄架和无花果树下,逍遥自在地纳荫乘凉,享受解甲归田告别权力的轻松。在给拉法耶特的信中,他说"我终于成了波托马克河畔的一个普通老百姓了。"
正是他无与伦比的政治人格,使得后人在编写他的政治传记时,无须带着遗憾的心情写上这样几句:如果他在圣诞之夜回到芒特弗农时,就天年已尽,那么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神性的光辉。华盛顿不需要庸人事后做这样的假设。
尽管后来又重返政坛,但他没有在要为美国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名义下,死死抓住权力的记录。
1789年华盛顿作为惟一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可他连去临时首都纽约的路费,都是借钱凑足的。当他坐着自家马车上路时,他将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他走的是前无古人的道路,将向世界证明,人类必须有救世主大救星的观点已经不合时宜。自由的火炬不能熄灭。因为他的失败,就会成为人类不可能自由和自治的事例。人类又将在何时恢复追求自由的信心?后世欣慰地看到,他为自由留下的是路标,而不是墓碑。
第一届总统任内,华盛顿厌倦了权力斗争。1792年是总统选举年,他对麦迪逊说:"他情愿拿起锄头去挣块面包吃,那也比现在这种处境强。"问题是,华盛顿离任后,权力如何平稳转移。会不会出现血腥的争夺呢?历史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在这样一个选举制的国家,权力怎样交接,确实关系到千秋大业。国家需要他继续干下去。1793年,又一次作为惟一候选人,选举团一致通过他继续连任。他开创了至多连任两届总统的先例。
在1796年的告别演说中,他已下定决心,谢绝将自己列为下一任总统候选人,而是希望通过选举来托付治国的重任。这一年,中国的乾隆皇帝传位给嘉庆,整整作了61年皇帝。
1797年3月华盛顿回到芒特弗农经营自己的产业。他没有任职终生,赖在权力的宝座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也没有选拔接班人,而让人民通过选举产生。这是他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杰出贡献。他告诉后世和当代,国王和贵族并非不可或缺,人民有自治的能力,而不需要由强权人物指定接班人,在选举中,他置身事外,既不打击背叛自己的杰弗逊,也不为约翰亚当斯呐喊助威,从而显示了共和的魅力和生机。
他也厌恶党派之争,也告诫美国人民派系之争对国家的危险,但始终保持不偏不倚。这可以说是这位伟大人物的局限,他没有能够意识到,在没有像他这样由时势造就的、众望所归的伟人时,政治领导人如何才能产生的问题;他也没有意识到,政治职位的角逐,必然会产生派系之争。
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后人也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一位传记作家弗莱克斯纳写道:"华盛顿也的确认为芒特弗农的家族旧墓穴太狭窄和破旧了,他打算修一个好一点的,但却不希望在那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都建立一座巍然傲立于大街小巷之上的纪念他的什么建筑。"他不想华盛顿的市中心成了他的坟地。真正的纪念碑是矗立在人们的心中,而不是雄伟的大理石建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政治家都明白和乐于接受这样的道理。
当他合上棺材的那一刻,人们是满怀悲痛,而不是心有余悸。他留下的政治遗产不仅造福于美国人民,也使整个世界受益。美国人民此时和以后都用不着担心,伟人一死,天就会塌下来。
华盛顿开创了政治的新纪元。他虽然大权在握,却始终听从良知的召唤,谨慎谦卑地使用权力。他是政治家中的政治家,伟人中的伟人。后人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原来政治家还能够是这样一种形象。也正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政治和道德可以良性结合到什么程度。政治并不总是无耻的代名词,也不是只有政治小人,才能建功立业。华盛顿犹如一座政治人格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拥有或想拥有权力的人们,不要在权力的迷宫里晕头转向。
但华盛顿却不是天生正确的神灵。他自己没有这样认为,他的同胞也没有这样去塑造。他身前被一些人怨恨,死后也还有人指责。尽管他可以说是美国的另一面国旗,美国人民也会在歌谣中吟唱:"吹响赞美的喇叭,让华盛顿的英名,响遍世界,赢得欢呼",但美国人并没有把他捧上神坛,恭维他是美国人民的大救星。因为在这块土地上,从来就没有政治神坛的立锥之地。美国人民更没有从此就把自己命运和希望,寄托在圣人的手中。他们敬仰华盛顿,却对权力始终保持着警惕。

如何正确评价华盛顿

从正反两面来评价
真正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
"纯粹的政治家应当同虔诚的人一样,尊重并珍惜宗教和道德。"
如果这句话出自张三或李四之口,说不定会引来哄堂大笑。
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政治就意味着玩弄和践踏道德,只有在骗人的时候,政治家的嘴里才会溜出冠冕堂皇的道德词句。
不过,幸好说这段话的人,一生中都在尽可能身体力行。
他就是美国的国父之一华盛顿。
正是由于这种政治家里罕见的品格,使我在想写一些关于伟大人物的随笔时,感到应该将华盛顿放在首篇。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就越发能够感受到,华盛顿的政治遗产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影响。
遗憾的是,我们对华盛顿更多的只是只言片语的耳闻,认识也大都停留在中学教科书的水平。我们目染的都是康熙微服私访、雍正神武英明的形象。坐在电视机前,我们好像还是大清帝国的子民。
为了在政治的丛林里,不再总是迷失方向,我们应该消除自己眼里的梁木。因为世界有着太多的精彩需要我们去欣赏。
华盛顿并非出自钟鸣鼎食之家,他幼年丧父,17岁就开始独立谋生,所受的教育甚至不及林肯,顶多不过是小学程度而已。他也有过似乎刀枪不入的奇迹般经历。22岁就成了弗吉尼亚的总司令,一举成为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从21岁到26岁,他在和法国人、印第安人作战。但在此后的16年里,只不过是弗吉尼亚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种植园主。
是时势又一次将他推到了历史的前台。1775年华盛顿当选为大陆军总司令。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殖民地人民面临自由还是奴役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大敌当前,似乎应该小我服从大局,在一位天神般的人物领导下向前进。
但我们没有在美洲大陆看到历史上司空见惯的事情。
美国在追求独立和自由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人们对专制的警惕,对权力的不信任。就连促成华盛顿当选总司令的约翰亚当斯,也感到局促不安,因为他担心,树立创建独立国家这一事业的象征人物时,历史的经验使他认识到风险非同一般:"凡强者无一不竭力攫取一切他们可能获得的权力。"
独立战争的历程,就是今天在我们许多人眼里,也是不可思议的政治另类。不过,就是我们今天看来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却是在实践。短期兵役使得华盛顿的部队如流水一样更换不已,为了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华盛顿在1776年请求士兵服役期为3年,而大陆会议的代表们虽然大敌当前,却依然担心一支内部组织过于严密的军队,往往有成为暴君手中工具的危险。最后虽然接受了提案,但又规定各州有权委派自己部队的军官。他们不想由争自由始,而以得到暴政终。因为他们知道,烈士鲜血也可能换来暴政,然后又以鲜血的名义要求尊重暴政。而只是为了换一个奴役者,流血的意义又何在呢?
通常情况下,战争总是难免烧杀抢掳,而华盛顿却始终坚信道义的政治价值。哪怕是他的士兵赤裸的双脚在雪地里留下血迹斑斑的足印,也不能促使他用刺刀去征集军需物质。他进行的是一场人民战争。如果仅仅就此而言的话,古往今来做到这一点的不只是华盛顿。
可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华盛顿的所作所为,使一切戴着皇冠的人或没有帝王之名的帝王黯然失色。当时,独立战争进行得坚苦卓绝。一位医生就这样描写士兵的形象:"鞋烂得露出脚趾头,破烂的长袜盖不住他赤裸的双腿。裤子破得几乎连羞都遮不住,衬衣撕成了碎条……"就是这样一群人,在为美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战。而国家却没有给他们应有的报偿。比如复员的军人,甚至连已经拖欠了"四年、五年,可能六年"的薪饷,大陆会议也不支付。他们将如花似锦的年华,献给了自由和独立的事业,而得到的却是赤贫和忘恩负义,"他们负债累累,腰无分文,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华盛顿为此而疾首痛心。军人们也牢骚满腹。
可在军人的不满中,他看到的是对自由的威胁,而不是攫取权力的机会。
当刘易斯尼科拉上校在1782年写信劝华盛顿担负起合众国国王的责
任的时候,他回信说:"在整个战争进程中,没有比部队中有你讲的这种思想使我更痛苦的事情了……我憎恨并强烈谴责这种会毁灭我的祖国的极为有害的"的观点。1783年汉密尔顿也花言巧语地劝诱华盛顿,利用不满的军队的刺刀威力,而华盛顿也答复他不能领导将会"造成国内动乱和以流血告终的"行动。
我不知道华盛顿是否也有过私字一念闪。因为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先例,当时的大国都是国王统治,而历史也可以说基本上是王权史。世界更没有过在一个大国建立共和政府的创举。孟德斯鸠就认为共和政体只适合小国,大国则宜于由专制君主治理,而在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1783年3月15日,他召集了一次决定美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军官大会,呼吁军官们不要"打开内乱的闸门",而应"让你们的子孙后代在谈到你们为人类作出的光辉榜样时,有理由这样说,’倘若没有这一天,世界决不可能看到人性能达到如此至善至美的境界。"人们似乎不为所动。在演说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付眼镜。他说:"请允许我戴上眼镜。为了这个国家,我不光熬白了头发,还差点弄瞎了眼睛。"铮铮铁汉们流下了眼泪。暴政和内乱的乌云倾刻之间消弭。美国人民争取自由,也得到了自由,摆脱了历史上通常的革命悲剧:以争自由始以行专制终。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次信守了诺言的革命。1776年的《独立宣言》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是经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这些扣人心弦的词句,没有像许多革命那样,只是为了招兵买马炮制的宣传品,等到夺取了政权,就成了一纸空文。美国的历史就是实践这些诺言的历史。
也正因为这样,德国音乐家舒伯特说,在美国,十三扇"金色的大门向不容异说和专制政治的受害者敞开着。"而爱尔兰民族主义领袖亨利格拉顿则鞭策自己的同胞:"在你们确定当奴隶的可行性之前,请始终朝美国看。"
从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到1783年颁布命令宣告"美利坚合众国与大不列颠王国休战",华盛顿为自由和独立战斗了整整8年。潘恩热情洋溢地说:"太阳从来没有这样照耀过一个更足称道的事业",而华盛顿是这个事业最伟大的战士。独立造就了一代伟人,给了华盛顿无人可与之匹敌的威望和声誉,他是美国民众心中独一无二的偶像。然而,他不仅没有对绝对权力贪得无厌的野心,就是担任任何公职也非他当时所愿。华盛顿从来没有过使北美大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战绩——而没有拥有过中国历史上多少将军所拥有的辉煌!——华盛顿使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原来人类可以超越打江山坐江山的逻辑。他们是为独立和自由而战,而不是为权力和交椅而战。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史无前例的贡献。
他需要的酬劳只是,能在自己的葡萄架和无花果树下,逍遥自在地纳荫乘凉,享受解甲归田告别权力的轻松。在给拉法耶特的信中,他说"我终于成了波托马克河畔的一个普通老百姓了。"
正是他无与伦比的政治人格,使得后人在编写他的政治传记时,无须带着遗憾的心情写上这样几句:如果他在圣诞之夜回到芒特弗农时,就天年已尽,那么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神性的光辉。华盛顿不需要庸人事后做这样的假设。
尽管后来又重返政坛,但他没有在要为美国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名义下,死死抓住权力的记录。
1789年华盛顿作为惟一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可他连去临时首都纽约的路费,都是借钱凑足的。当他坐着自家马车上路时,他将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他走的是前无古人的道路,将向世界证明,人类必须有救世主大救星的观点已经不合时宜。自由的火炬不能熄灭。因为他的失败,就会成为人类不可能自由和自治的事例。人类又将在何时恢复追求自由的信心?后世欣慰地看到,他为自由留下的是路标,而不是墓碑。
第一届总统任内,华盛顿厌倦了权力斗争。1792年是总统选举年,他对麦迪逊说:"他情愿拿起锄头去挣块面包吃,那也比现在这种处境强。"问题是,华盛顿离任后,权力如何平稳转移。会不会出现血腥的争夺呢?历史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在这样一个选举制的国家,权力怎样交接,确实关系到千秋大业。国家需要他继续干下去。1793年,又一次作为惟一候选人,选举团一致通过他继续连任。他开创了至多连任两届总统的先例。
在1796年的告别演说中,他已下定决心,谢绝将自己列为下一任总统候选人,而是希望通过选举来托付治国的重任。这一年,中国的乾隆皇帝传位给嘉庆,整整作了61年皇帝。
1797年3月华盛顿回到芒特弗农经营自己的产业。他没有任职终生,赖在权力的宝座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也没有选拔接班人,而让人民通过选举产生。这是他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杰出贡献。他告诉后世和当代,国王和贵族并非不可或缺,人民有自治的能力,而不需要由强权人物指定接班人,在选举中,他置身事外,既不打击背叛自己的杰弗逊,也不为约翰亚当斯呐喊助威,从而显示了共和的魅力和生机。
他也厌恶党派之争,也告诫美国人民派系之争对国家的危险,但始终保持不偏不倚。这可以说是这位伟大人物的局限,他没有能够意识到,在没有像他这样由时势造就的、众望所归的伟人时,政治领导人如何才能产生的问题;他也没有意识到,政治职位的角逐,必然会产生派系之争。
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后人也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一位传记作家弗莱克斯纳写道:"华盛顿也的确认为芒特弗农的家族旧墓穴太狭窄和破旧了,他打算修一个好一点的,但却不希望在那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都建立一座巍然傲立于大街小巷之上的纪念他的什么建筑。"他不想华盛顿的市中心成了他的坟地。真正的纪念碑是矗立在人们的心中,而不是雄伟的大理石建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政治家都明白和乐于接受这样的道理。
当他合上棺材的那一刻,人们是满怀悲痛,而不是心有余悸。他留下的政治遗产不仅造福于美国人民,也使整个世界受益。美国人民此时和以后都用不着担心,伟人一死,天就会塌下来。
华盛顿开创了政治的新纪元。他虽然大权在握,却始终听从良知的召唤,谨慎谦卑地使用权力。他是政治家中的政治家,伟人中的伟人。后人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原来政治家还能够是这样一种形象。也正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政治和道德可以良性结合到什么程度。政治并不总是无耻的代名词,也不是只有政治小人,才能建功立业。华盛顿犹如一座政治人格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拥有或想拥有权力的人们,不要在权力的迷宫里晕头转向。
但华盛顿却不是天生正确的神灵。他自己没有这样认为,他的同胞也没有这样去塑造。他身前被一些人怨恨,死后也还有人指责。尽管他可以说是美国的另一面国旗,美国人民也会在歌谣中吟唱:"吹响赞美的喇叭,让华盛顿的英名,响遍世界,赢得欢呼",但美国人并没有把他捧上神坛,恭维他是美国人民的大救星。因为在这块土地上,从来就没有政治神坛的立锥之地。美国人民更没有从此就把自己命运和希望,寄托在圣人的手中。他们敬仰华盛顿,却对权力始终保持着警惕。
史学界对华盛顿的评价有三种不同意见:
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思想家说
陈森认为,华盛顿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坚决维护十三州殖民地的利益、积极主张北美独立的代表人物。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华盛顿以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爱国心,组织军队,整顿军纪,筹集物资,指挥作战,表现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华盛顿不仅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建立了不朽功勋,而且在政治思想方面也作出过重大贡献:他通过大量的信件、演讲和发布命令,不断呼吁美洲殖民地结成联盟,反对地方主义偏见;坚决主张把独立战争进行到底,反对妥协媾和,赞成建立共和制,反对君主政体;坚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等等。他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于巩固北美十三州的团结,共同打败英国殖民军和建立美利坚合众国,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1期)
余志森、尤天然也认为,华盛顿不仅在独立战争的烽火中统率大陆军取得了反英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而且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了许多贡献。首先,他制止试图建立君主政体的军事政变——坚决不当国王。他认为,君主政体不可取,它会给美国带来重大的灾难,他反对任何人当国王;为此他制止了两次军事政变,并竭力消除再度发生政变的可能性,他解散了产生军事政变的基础——大陆军。其次,他主持制定共和主义的宪法——力求建立“法治政府”。他竭力为美国制定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一是反映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维护统治的要求;二是他十分担心君主政体有朝一日会在北美土地上扎下根来。反对君主政体和建立“法治政府”是华盛顿思想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再次,他开创了总统任期最多两届的先例——排除总统终身制。他认为总统无限连任有可能为带有君主制色彩的总统终身制提供可能,极力反对总统终身制。
余志森、尤天然:《华盛顿反君主政体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华东师大学报》1980年5期)
卓越的军事才能说
余志森、孙建明认为,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驰骋战场,历尽艰险,为祖国的自由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显示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历史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整编和组织了一支能同英军正面抗衡的革命军队。面对世界上头号敌人,他契而不舍地致力于建立一支能作战的革命军队,对战争最后胜利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在英强美弱的形势下,直接指挥和领导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役。在战争中,华盛顿的领导和指挥艺术成了关系到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前有强敌,背受牵制的条件下,华盛顿亲自指挥了波士顿战役、特灵顿战役、普林斯顿战役、勃兰特威河战役、耳曼镇战役、蒙默恩法院战役和约克镇战役等大小十几个战役,其中不少战役对战争全局发生过重大影响。华盛顿的军事思想基本符合持久战的战争规律;在战争实践中,他的军事思想不断丰富和修正;他的总的战略思想是无可非议的。第三,在敌人的和谈阴谋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没有独立就没有和平,将斗争进行到底。华盛顿也存有阶级局限性,不少方面暴露了他那大种植园主的阶级偏见,在某些时刻有过动摇,在军事指挥上也有不少失误,但这一切同他的贡献相比,毕竟是次要的、第二位的。

华盛顿的成长故事

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大家都知道,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它位于大西洋岸的波托马克河畔。其实,在1800年以前美国并没有这样一座城市,它是美国人民为纪念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而专门建立的,由此可以看出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是多么崇高。
1732年12月22日,乔治华盛顿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他自幼丧父,只继承了少量的田产和10个黑奴。16岁的时候,就去西部作土地测量员,后来又在俄亥俄河流域领做过土地买卖,靠着自己的艰苦奋斗,华盛顿成为当地有名的大种植园主。
当时,英法两国为争夺北美殖民地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英国为战胜法国,竭力争取北美大种植园主的支持,1754年,弗吉尼亚总督答应把20万英亩土地给参加反法战争的富人,华盛顿积极参加了英国方面对法作战,指挥弗吉尼亚地方武装英勇战斗,屡立战功,协助英军把法军赶出北美。但战争结束后,英国却立刻翻脸,宣布西部土地为王室私产,不准垦殖。这一禁令使华盛顿一下子丧失了3万多英亩土地,从此,他成为英国殖民政策的坚决反对者。
1775年4月19日,波士顿人民在列克星顿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北美各州人民纷纷响应,轰轰烈烈的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
1775年6月,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费城召开“大陆会议”,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这时,波士顿义军正和那里的英军激战,华盛顿立即骑马出发,于7月3日抵达波士顿,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给英军以严重打击。
在战争初期,美军打得非常艰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临时招集来的农民,衣服破烂不堪,没有武器,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根本不像一支军队,另一方面,美军的后勤供应也极度的困难,士兵们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有时一连五六天吃不到面包,只好吃马料,在寒冷的冬季,有许多士兵不得不赤脚行军。
相反,他们的对手英军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后勤供应充足。所以,美军一败再败,纽约等要塞相继失守,到1777年9月,连首都费城也被英军占领,有些意志不坚的将领竟率兵向英军投降。
在极端严峻的形势下,华盛顿始终忠于北美人民的独立事业,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以非凡的才干,把原来自由、散漫,缺乏组织纪律和统一指挥的美军组织起来,在战斗中锻炼成长,逐步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正规军。他鼓励美军士兵,号召他们为自由而战,指出:美利坚人是自由的,还是奴隶;我们的田产应当归自己,还是被劫夺、被毁坏;两条路,一条是勇敢地反抗,一条是驯服,正摆在独立军将士面前。
他努力将各州团结、联系起来,共同作战。1777年10月,美军在萨拉托加大败英军,从而扭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局面。与此同时,为了孤立英国,美国又多方展开了外交活动,争取法国等国的援助。1778年6月,法国军舰开进美国,英军被迫从费城撤退,把主攻方向转向南方。1780年,英军把主力转移到南方港口城市约克镇。法国和美军两路并进,直逼约克镇。法军用海军封锁海港,切断英军海上补给线,断绝了英国军队退路,华盛顿则率部从正面猛攻。
1781年9月,英军统帅康华理率部上千余人向华盛顿投降,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解甲归田,回到弗吉尼亚继续经营自己的种植园,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的绿荫下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1787年,华盛顿再度出山,主持制宪会议,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1789年4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当他担任美国总统八年后,发誓不再连任,坚决回到芒特弗农山庄,过平民生活。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病逝
真正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
"纯粹的政治家应当同虔诚的人一样,尊重并珍惜宗教和道德。"
如果这句话出自张三或李四之口,说不定会引来哄堂大笑。
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政治就意味着玩弄和践踏道德,只有在骗人的时候,政治家的嘴里才会溜出冠冕堂皇的道德词句。
不过,幸好说这段话的人,一生中都在尽可能身体力行。
他就是美国的国父之一华盛顿。
正是由于这种政治家里罕见的品格,使我在想写一些关于伟大人物的随笔时,感到应该将华盛顿放在首篇。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就越发能够感受到,华盛顿的政治遗产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影响。
遗憾的是,我们对华盛顿更多的只是只言片语的耳闻,认识也大都停留在中学教科书的水平。我们目染的都是康熙微服私访、雍正神武英明的形象。坐在电视机前,我们好像还是大清帝国的子民。
为了在政治的丛林里,不再总是迷失方向,我们应该消除自己眼里的梁木。因为世界有着太多的精彩需要我们去欣赏。
华盛顿并非出自钟鸣鼎食之家,他幼年丧父,17岁就开始独立谋生,所受的教育甚至不及林肯,顶多不过是小学程度而已。他也有过似乎刀枪不入的奇迹般经历。22岁就成了弗吉尼亚的总司令,一举成为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从21岁到26岁,他在和法国人、印第安人作战。但在此后的16年里,只不过是弗吉尼亚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种植园主。
是时势又一次将他推到了历史的前台。1775年华盛顿当选为大陆军总司令。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殖民地人民面临自由还是奴役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大敌当前,似乎应该小我服从大局,在一位天神般的人物领导下向前进。
但我们没有在美洲大陆看到历史上司空见惯的事情。
美国在追求独立和自由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人们对专制的警惕,对权力的不信任。就连促成华盛顿当选总司令的约翰亚当斯,也感到局促不安,因为他担心,树立创建独立国家这一事业的象征人物时,历史的经验使他认识到风险非同一般:"凡强者无一不竭力攫取一切他们可能获得的权力。"
独立战争的历程,就是今天在我们许多人眼里,也是不可思议的政治另类。不过,就是我们今天看来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却是在实践。短期兵役使得华盛顿的部队如流水一样更换不已,为了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华盛顿在1776年请求士兵服役期为3年,而大陆会议的代表们虽然大敌当前,却依然担心一支内部组织过于严密的军队,往往有成为暴君手中工具的危险。最后虽然接受了提案,但又规定各州有权委派自己部队的军官。他们不想由争自由始,而以得到暴政终。因为他们知道,烈士鲜血也可能换来暴政,然后又以鲜血的名义要求尊重暴政。而只是为了换一个奴役者,流血的意义又何在呢?
通常情况下,战争总是难免烧杀抢掳,而华盛顿却始终坚信道义的政治价值。哪怕是他的士兵赤裸的双脚在雪地里留下血迹斑斑的足印,也不能促使他用刺刀去征集军需物质。他进行的是一场人民战争。如果仅仅就此而言的话,古往今来做到这一点的不只是华盛顿。
可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华盛顿的所作所为,使一切戴着皇冠的人或没有帝王之名的帝王黯然失色。当时,独立战争进行得坚苦卓绝。一位医生就这样描写士兵的形象:"鞋烂得露出脚趾头,破烂的长袜盖不住他赤裸的双腿。裤子破得几乎连羞都遮不住,衬衣撕成了碎条……"就是这样一群人,在为美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战。而国家却没有给他们应有的报偿。比如复员的军人,甚至连已经拖欠了"四年、五年,可能六年"的薪饷,大陆会议也不支付。他们将如花似锦的年华,献给了自由和独立的事业,而得到的却是赤贫和忘恩负义,"他们负债累累,腰无分文,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华盛顿为此而疾首痛心。军人们也牢骚满腹。
可在军人的不满中,他看到的是对自由的威胁,而不是攫取权力的机会。
当刘易斯尼科拉上校在1782年写信劝华盛顿担负起合众国国王的责
任的时候,他回信说:"在整个战争进程中,没有比部队中有你讲的这种思想使我更痛苦的事//www.souquanme.com情了……我憎恨并强烈谴责这种会毁灭我的祖国的极为有害的"的观点。1783年汉密尔顿也花言巧语地劝诱华盛顿,利用不满的军队的刺刀威力,而华盛顿也答复他不能领导将会"造成国内动乱和以流血告终的"行动。
我不知道华盛顿是否也有过私字一念闪。因为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先例,当时的大国都是国王统治,而历史也可以说基本上是王权史。世界更没有过在一个大国建立共和政府的创举。孟德斯鸠就认为共和政体只适合小国,大国则宜于由专制君主治理,而在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1783年3月15日,他召集了一次决定美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军官大会,呼吁军官们不要"打开内乱的闸门",而应"让你们的子孙后代在谈到你们为人类作出的光辉榜样时,有理由这样说,’倘若没有这一天,世界决不可能看到人性能达到如此至善至美的境界。"人们似乎不为所动。在演说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付眼镜。他说:"请允许我戴上眼镜。为了这个国家,我不光熬白了头发,还差点弄瞎了眼睛。"铮铮铁汉们流下了眼泪。暴政和内乱的乌云倾刻之间消弭。美国人民争取自由,也得到了自由,摆脱了历史上通常的革命悲剧:以争自由始以行专制终。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次信守了诺言的革命。1776年的《独立宣言》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是经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这些扣人心弦的词句,没有像许多革命那样,只是为了招兵买马炮制的宣传品,等到夺取了政权,就成了一纸空文。美国的历史就是实践这些诺言的历史。
也正因为这样,德国音乐家舒伯特说,在美国,十三扇"金色的大门向不容异说和专制政治的受害者敞开着。"而爱尔兰民族主义领袖亨利格拉顿则鞭策自己的同胞:"在你们确定当奴隶的可行性之前,请始终朝美国看。"
从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到1783年颁布命令宣告"美利坚合众国与大不列颠王国休战",华盛顿为自由和独立战斗了整整8年。潘恩热情洋溢地说:"太阳从来没有这样照耀过一个更足称道的事业",而华盛顿是这个事业最伟大的战士。独立造就了一代伟人,给了华盛顿无人可与之匹敌的威望和声誉,他是美国民众心中独一无二的偶像。然而,他不仅没有对绝对权力贪得无厌的野心,就是担任任何公职也非他当时所愿。华盛顿从来没有过使北美大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战绩——而没有拥有过中国历史上多少将军所拥有的辉煌!——华盛顿使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原来人类可以超越打江山坐江山的逻辑。他们是为独立和自由而战,而不是为权力和交椅而战。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史无前例的贡献。
他需要的酬劳只是,能在自己的葡萄架和无花果树下,逍遥自在地纳荫乘凉,享受解甲归田告别权力的轻松。在给拉法耶特的信中,他说"我终于成了波托马克河畔的一个普通老百姓了。"
正是他无与伦比的政治人格,使得后人在编写他的政治传记时,无须带着遗憾的心情写上这样几句:如果他在圣诞之夜回到芒特弗农时,就天年已尽,那么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神性的光辉。华盛顿不需要庸人事后做这样的假设。
尽管后来又重返政坛,但他没有在要为美国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名义下,死死抓住权力的记录。
1789年华盛顿作为惟一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可他连去临时首都纽约的路费,都是借钱凑足的。当他坐着自家马车上路时,他将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他走的是前无古人的道路,将向世界证明,人类必须有救世主大救星的观点已经不合时宜。自由的火炬不能熄灭。因为他的失败,就会成为人类不可能自由和自治的事例。人类又将在何时恢复追求自由的信心?后世欣慰地看到,他为自由留下的是路标,而不是墓碑。
第一届总统任内,华盛顿厌倦了权力斗争。1792年是总统选举年,他对麦迪逊说:"他情愿拿起锄头去挣块面包吃,那也比现在这种处境强。"问题是,华盛顿离任后,权力如何平稳转移。会不会出现血腥的争夺呢?历史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在这样一个选举制的国家,权力怎样交接,确实关系到千秋大业。国家需要他继续干下去。1793年,又一次作为惟一候选人,选举团一致通过他继续连任。他开创了至多连任两届总统的先例。
在1796年的告别演说中,他已下定决心,谢绝将自己列为下一任总统候选人,而是希望通过选举来托付治国的重任。这一年,中国的乾隆皇帝传位给嘉庆,整整作了61年皇帝。
1797年3月华盛顿回到芒特弗农经营自己的产业。他没有任职终生,赖在权力的宝座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也没有选拔接班人,而让人民通过选举产生。这是他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杰出贡献。他告诉后世和当代,国王和贵族并非不可或缺,人民有自治的能力,而不需要由强权人物指定接班人,在选举中,他置身事外,既不打击背叛自己的杰弗逊,也不为约翰亚当斯呐喊助威,从而显示了共和的魅力和生机。
他也厌恶党派之争,也告诫美国人民派系之争对国家的危险,但始终保持不偏不倚。这可以说是这位伟大人物的局限,他没有能够意识到,在没有像他这样由时势造就的、众望所归的伟人时,政治领导人如何才能产生的问题;他也没有意识到,政治职位的角逐,必然会产生派系之争。
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后人也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一位传记作家弗莱克斯纳写道hviUlJdoG:"华盛顿也的确认为芒特弗农的家族旧墓穴太狭窄和破旧了,他打算修一个好一点的,但却不希望在那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都建立一座巍然傲立于大街小巷之上的纪念他的什么建筑。"他不想华盛顿的市中心成了他的坟地。真正的纪念碑是矗立在人们的心中,而不是雄伟的大理石建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政治家都明白和乐于接受这样的道理。
当他合上棺材的那一刻,人们是满怀悲痛,而不是心有余悸。他留下的政治遗产不仅造福于美国人民,也使整个世界受益。美国人民此时和以后都用不着担心,伟人一死,天就会塌下来。
华盛顿开创了政治的新纪元。他虽然大权在握,却始终听从良知的召唤,谨慎谦卑地使用权力。他是政治家中的政治家,伟人中的伟人。后人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原来政治家还能够是这样一种形象。也正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政治和道德可以良性结合到什么程度。政治并不总是无耻的代名词,也不是只有政治小人,才能建功立业。华盛顿犹如一座政治人格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拥有或想拥有权力的人们,不要在权力的迷宫里晕头转向。
但华盛顿却不是天生正确的神灵。他自己没有这样认为,他的同胞也没有这样去塑造。他身前被一些人怨恨,死后也还有人指责。尽管他可以说是美国的另一面国旗,美国人民也会在歌谣中吟唱:"吹响赞美的喇叭,让华盛顿的英名,响遍世界,赢得欢呼",但美国人并没有把他捧上神坛,恭维他是美国人民的大救星。因为在这块土地上,从来就没有政治神坛的立锥之地。美国人民更没有从此就把自己命运和希望,寄托在圣人的手中。他们敬仰华盛顿,却对权力始终保持着警惕。
史学界对华盛顿的评价有三种不同意见:
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思想家说
陈森认为,华盛顿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坚决维护十三州殖民地的利益、积极主张北美独立的代表人物。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华盛顿以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爱国心,组织军队,整顿军纪,筹集物资,指挥作战,表现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华盛顿不仅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建立了不朽功勋,而且在政治思想方面也作出过重大贡献:他通过大量的信件、演讲和发布命令,不断呼吁美洲殖民地结成联盟,反对地方主义偏见;坚决主张把独立战争进行到底,反对妥协媾和,赞成建立共和制,反对君主政体;坚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等等。他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于巩固北美十三州的团结,共同打败英国殖民军和建立美利坚合众国,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1期)
余志森、尤天然也认为,华盛顿不仅在独立战争的烽火中统率大陆军取得了反英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而且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了许多贡献。首先,他制止试图建立君主政体的军事政变——坚决不当国王。他认为,君主政体不可取,它会给美国带来重大的灾难,他反对任何人当国王;为此他制止了两次军事政变,并竭力消除再度发生政变的可能性,他解散了产生军事政变的基础——大陆军。其次,他主持制定共和主义的宪法——力求建立“法治政府”。他竭力为美国制定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一是反映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维护统治的要求;二是他十分担心君主政体有朝一日会在北美土地上扎下根来。反对君主政体和建立“法治政府”是华盛顿思想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再次,他开创了总//www.souquanme.com统任期最多两届的先例——排除总统终身制。他认为总统无限连任有可能为带有君主制色彩的总统终身制提供可能,极力反对总统终身制。
余志森、尤天然:《华盛顿反君主政体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华东师大学报》1980年5期)
卓越的军事才能说
余志森、孙建明认为,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驰骋战场,历尽艰险,为祖国的自由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显示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历史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整编和组织了一支能同英军正面抗衡的革命军队。面对世界上头号敌人,他契而不舍地致力于建立一支能作战的革命军队,对战争最后胜利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在英强美弱的形势下,直接指挥和领导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役。在战争中,华盛顿的领导和指挥艺术成了关系到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前有强敌,背受牵制的条件下,华盛顿亲自指挥了波士顿战役、特灵顿战役、普林斯顿战役、勃兰特威河战役、耳曼镇战役、蒙默恩法院战役和约克镇战役等大小十几个战役,其中不少战役对战争全局发生过重大影响。华盛顿的军事思想基本符合持久战的战争规律;在战争实践中,他的军事思想不断丰富和修正;他的总的战略思想是无可非议的。第三,在敌人的和谈阴谋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没有独立就没有和平,将斗争进行到底。华盛顿也存有阶级局限性,不少方面暴露了他那大种植园主的阶级偏见,在某些时刻有过动摇,在军事指挥上也有不少失误,但这一切同他的贡献相比,毕竟是次要的、第二位的。
美国开国大总统华盛顿小的时候,是个诚实的孩子。他跟父亲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故事。
一天,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那小斧头新崭崭的,小巧锋利。华盛顿可高兴啦!他想:父亲的大斧头能砍倒大树,我的小斧头能不能砍倒小树呢?我要试一试。他看到花园边上有一棵小樱桃树,微风吹得它一摆一摆的,好像在向他招手:“来吧,小华盛顿,在我身上试试你的小斧头吧!”华盛顿高兴地跑过去,举起小斧头向樱桃树砍去,只听“咯嚓”一声,小树成了两截,躺倒在地上。他又用小斧头将小树的枝叶削去,把小树棍往两腿间一夹,一手举着小斧头,一手扶着小树根,在花园里玩起了骑马打仗的游戏。
一会儿,父亲回来了,看到心爱的樱桃树倒在地上,很生气。他头问华盛顿:“是谁砍倒了我的树?”
华盛顿这才明白自己闯了祸,心想:今天准得挨爸爸揍啦!可他从来不爱说谎,就对父亲说:“爸爸!是我砍倒了你的樱桃树。我想试一试小斧头快不快。”
父亲听了华盛顿的话,不仅没有打他,还一下把他抱起来,高兴地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株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
这件事过去不久,秋天到了。一个早晨,鸟儿在树上唱歌,树叶和花草上的露珠在初升的太阳光中闪烁。华盛顿的爸爸一手拉着小华盛顿,一手拉着他的表哥走进了一片苹果园中,只见一株株苹果树果实累累,压满枝头。华盛顿的爸爸说:“嗨,儿子,”他指了指满园的果树,“瞧这儿,我的孩子,这许许多多的苹果都是你的。”华盛顿一听高兴地拍起了手。爸爸低下头对他说:“你还记得春天表哥来时带来的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吗?”华盛顿一听低下了头,他用脚在松软的泥土上划来划去,不知说什么好。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泪水晶莹地望着爸爸,柔声说:“爸爸,就原谅我这一次吧,我今后再也不那么小气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华盛顿的表哥在春天时到他家来做客,带给小华盛顿一个大苹果,爸爸告诉他要分给兄弟姐妹们吃,可华盛顿怎么也不肯。爸爸给他讲了许多道理,可华盛顿还是不听,直到后来爸爸对他保证说:“只要你愿意把苹果分给大家一起吃,作为奖赏,万能的上帝就会在秋天送给你许许多多的苹果。”他才将苹果分给了别人。今天,爸爸带他到这儿来,就是要小华盛顿明白一个道理。

评价华盛顿正反两面

评价华盛顿正反两面
真正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
"纯粹的政治家应当同虔诚的人一样,尊重并珍惜宗教和道德。"
如果这句话出自张三或李四之口,说不定会引来哄堂大笑。
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政治就意味着玩弄和践踏道德,只有在骗人的时候,政治家的嘴里才会溜出冠冕堂皇的道德词句。
不过,幸好说这段话的人,一生中都在尽可能身体力行。
他就是美国的国父之一华盛顿。
正是由于这种政治家里罕见的品格,使我在想写一些关于伟大人物的随笔时,感到应该将华盛顿放在首篇。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就越发能够感受到,华盛顿的政治遗产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影响。
遗憾的是,我们对华盛顿更多的只是只言片语的耳闻,认识也大都停留在中学教科书的水平。我们目染的都是康熙微服私访、雍正神武英明的形象。坐在电视机前,我们好像还是大清帝国的子民。
为了在政治的丛林里,不再总是迷失方向,我们应该消除自己眼里的梁木。因为世界有着太多的精彩需要我们去欣赏。
华盛顿并非出自钟鸣鼎食之家,他幼年丧父,17岁就开始独立谋生,所受的教育甚至不及林肯,顶多不过是小学程度而已。他也有过似乎刀枪不入的奇迹般经历。22岁就成了弗吉尼亚的总司令,一举成为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从21岁到26岁,他在和法国人、印第安人作战。但在此后的16年里,只不过是弗吉尼亚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种植园主。
是时势又一次将他推到了历史的前台。1775年华盛顿当选为大陆军总司令。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殖民地人民面临自由还是奴役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大敌当前,似乎应该小我服从大局,在一位天神般的人物领导下向前进。
但我们没有在美洲大陆看到历史上司空见惯的事情。
美国在追求独立和自由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人们对专制的警惕,对权力的不信任。就连促成华盛顿当选总司令的约翰亚当斯,也感到局促不安,因为他担心,树立创建独立国家这一事业的象征人物时,历史的经验使他认识到风险非同一般:"凡强者无一不竭力攫取一切他们可能获得的权力。"
独立战争的历程,就是今天在我们许多人眼里,也是不可思议的政治另类。不过,就是我们今天看来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却是在实践。短期兵役使得华盛顿的部队如流水一样更换不已,为了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华盛顿在1776年请求士兵服役期为3年,而大陆会议的代表们虽然大敌当前,却依然担心一支内部组织过于严密的军队,往往有成为暴君手中工具的危险。最后虽然接受了提案,但又规定各州有权委派自己部队的军官。他们不想由争自由始,而以得到暴政终。因为他们知道,烈士鲜血也可能换来暴政,然后又以鲜血的名义要求尊重暴政。而只是为了换一个奴役者,流血的意义又何在呢?
通常情况下,战争总是难免烧杀抢掳,而华盛顿却始终坚信道义的政治价值。哪怕是他的士兵赤裸的双脚在雪地里留下血迹斑斑的足印,也不能促使他用刺刀去征集军需物质。他进行的是一场人民战争。如果仅仅就此而言的话,古往今来做到这一点的不只是华盛顿。
可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华盛顿的所作所为,使一切戴着皇冠的人或没有帝王之名的帝王黯然失色。当时,独立战争进行得坚苦卓绝。一位医生就这样描写士兵的形象:"鞋烂得露出脚趾头,破烂的长袜盖不住他赤裸的双腿。裤子破得几乎连羞都遮不住,衬衣撕成了碎条……"就是这样一群人,在为美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战。而国家却没有给他们应有的报偿。比如复员的军人,甚至连已经拖欠了"四年、五年,可能六年"的薪饷,大陆会议也不支付。他们将如花似锦的年华,献给了自由和独立的事业,而得到的却是赤贫和忘恩负义,"他们负债累累,腰无分文,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华盛顿为此而疾首痛心。军人们也牢骚满腹。
可在军人的不满中,他看到的是对自由的威胁,而不是攫取权力的机会。
当刘易斯尼科拉上校在1782年写信劝华盛顿担负起合众国国王的责
任的时候,他回信说:"在整个战争进程中,没有比部队中有你讲的这种思想使我更痛苦的事情了……我憎恨并强烈谴责这种会毁灭我的祖国的极为有害的"的观点。1783年汉密尔顿也花言巧语地劝诱华盛顿,利用不满的军队的刺刀威力,而华盛顿也答复他不能领导将会"造成国内动乱和以流血告终的"行动。
我不知道华盛顿是否也有过私字一念闪。因为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先例,当时的大国都是国王统治,而历史也可以说基本上是王权史。世界更没有过在一个大国建立共和政府的创举。孟德斯鸠就认为共和政体只适合小国,大国则宜于由专制君主治理,而在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1783年3月15日,他召集了一次决定美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军官大会,呼吁军官们不要"打开内乱的闸门",而应"让你们的子孙后代在谈到你们为人类作出的光辉榜样时,有理由这样说,’倘若没有这一天,世界决不可能看到人性能达到如此至善至美的境界。"人们似乎不为所动。在演说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付眼镜。他说:"请允许我戴上眼镜。为了这个国家,我不光熬白了头发,还差点弄瞎了眼睛。"铮铮铁汉们流下了眼泪。暴政和内乱的乌云倾刻之间消弭。美国人民争取自由,也得到了自由,摆脱了历史上通常的革命悲剧:以争自由始以行专制终。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次信守了诺言的革命。1776年的《独立宣言》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是经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这些扣人心弦的词句,没有像许多革命那样,只是为了招兵买马炮制的宣传品,等到夺取了政权,就成了一纸空文。美国的历史就是实践这些诺言的历史。
也正因为这样,德国音乐家舒伯特说,在美国,十三扇"金色的大门向不容异说和专制政治的受害者敞开着。"而爱尔兰民族主义领袖亨利格拉顿则鞭策自己的同胞:"在你们确定当奴隶的可行性之前,请始终朝美国看。"
从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到1783年颁布命令宣告"美利坚合众国与大不列颠王国休战",华盛顿为自由和独立战斗了整整8年。潘恩热情洋溢地说:"太阳从来没有这样照耀过一个更足称道的事业",而华盛顿是这个事业最伟大的战士。独立造就了一代伟人,给了华盛顿无人可与之匹敌的威望和声誉,他是美国民众心中独一无二的偶像。然而,他不仅没有对绝对权力贪得无厌的野心,就是担任任何公职也非他当时所愿。华盛顿从来没有过使北美大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战绩——而没有拥有过中国历史上多少将军所拥有的辉煌!——华盛顿使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原来人类可以超越打江山坐江山的逻辑。他们是为独立和自由而战,而不是为权力和交椅而战。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史无前例的贡献。
他需要的酬劳只是,能在自己的葡萄架和无花果树下,逍遥自在地纳荫乘凉,享受解甲归田告别权力的轻松。在给拉法耶特的信中,他说"我终于成了波托马克河畔的一个普通老百姓了。"
正是他无与伦比的政治人格,使得后人在编写他的政治传记时,无须带着遗憾的心情写上这样几句:如果他在圣诞之夜回到芒特弗农时,就天年已尽,那么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神性的光辉。华盛顿不需要庸人事后做这样的假设。
尽管后来又重返政坛,但他没有在要为美国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名义下,死死抓住权力的记录。
1789年华盛顿作为惟一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可他连去临时首都纽约的路费,都是借钱凑足的。当他坐着自家马车上路时,他将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他走的是前无古人的道路,将向世界证明,人类必须有救世主大救星的观点已经不合时宜。自由的火炬不能熄灭。因为他的失败,就会成为人类不可能自由和自治的事例。人类又将在何时恢复追求自由的信心?后世欣慰地看到,他为自由留下的是路标,而不是墓碑。
第一届总统任内,华盛顿厌倦了权力斗争。1792年是总统选举年,他对麦迪逊说:"他情愿拿起锄头去挣块面包吃,那也比现在这种处境强。"问题是,华盛顿离任后,权力如何平稳转移。会不会出现血腥的争夺呢?历史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在这样一个选举制的国家,权力怎样交接,确实关系到千秋大业。国家需要他继续干下去。1793年,又一次作为惟一候选人,选举团一致通过他继续连任。他开创了至多连任两届总统的先例。
在1796年的告别演说中,他已下定决心,谢绝将自己列为下一任总统候选人,而是希望通过选举来托付治国的重任。这一年,中国的乾隆皇帝传位给嘉庆,整整作了61年皇帝。
1797年3月华盛顿回到芒特弗农经营自己的产业。他没有任职终生,赖在权力的宝座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也没有选拔接班人,而让人民通过选举产生。这是他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杰出贡献。他告诉后世和当代,国王和贵族并非不可或缺,人民有自治的能力,而不需要由强权人物指定接班人,在选举中,他置身事外,既不打击背叛自己的杰弗逊,也不为约翰亚当斯呐喊助威,从而显示了共和的魅力和生机。
他也厌恶党派之争,也告诫美国人民派系之争对国家的危险,但始终保持不偏不倚。这可以说是这位伟大人物的局限,他没有能够意识到,在没有像他这样由时势造就的、众望所归的伟人时,政治领导人如何才能产生的问题;他也没有意识到,政治职位的角逐,必然会产生派系之争。
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后人也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一位传记作家弗莱克斯纳写道:"华盛顿也的确认为芒特弗农的家族旧墓穴太狭窄和破旧了,他打算修一个好一点的,但却不希望在那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都建立一座巍然傲立于大街小巷之上的纪念他的什么建筑。"他不想华盛顿的市中心成了他的坟地。真正的纪念碑是矗立在人们的心中,而不是雄伟的大理石建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政治家都明白和乐于接受这样的道理。
当他合上棺材的那一刻,人们是满怀悲痛,而不是心有余悸。他留下的政治遗产不仅造福于美国人民,也使整个世界受益。美国人民此时和以后都用不着担心,伟人一死,天就会塌下来。
华盛顿开创了政治的新纪元。他虽然大权在握,却始终听从良知的召唤,谨慎谦卑地使用权力。他是政治家中的政治家,伟人中的伟人。后人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原来政治家还能够是这样一种形象。也正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政治和道德可以良性结合到什么程度。政治并不总是无耻的代名词,也不是只有政治小人,才能建功立业。华盛顿犹如一座政治人格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拥有或想拥有权力的人们,不要在权力的迷宫里晕头转向。
但华盛顿却不是天生正确的神灵。他自己没有这样认为,他的同胞也没有这样去塑造。他身前被一些人怨恨,死后也还有人指责。尽管他可以说是美国的另一面国旗,美国人民也会在歌谣中吟唱:"吹响赞美的喇叭,让华盛顿的英名,响遍世界//www.souquanme.com,赢得欢呼",但美国人并没有把他捧上神坛,恭维他是美国人民的大救星。因为在这块土地上,从来就没有政治神坛的立锥之地。美国人民更没有从此就把自己命运和希望,寄托在圣人的手中。他们敬仰华盛顿,却对权力始终保持着警惕。
史学界对华盛顿的评价有三种不同意见:
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思想家说
陈森认为,华盛顿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坚决维护十三州殖民地的利益、积极主张北美独立的代表人物。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华盛顿以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爱国心,组织军队,整顿军纪,筹集物资,指挥作战,表现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华盛顿不仅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建立了不朽功勋,而且在政治思想方面也作出过重大贡献:他通过大量的信件、演讲和发布命令,不断呼吁美洲殖民地结成联盟,反对地方主义偏见;坚决主张把独立战争进行到底,反对妥协媾和,赞成建立共和制,反对君主政体;坚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等等。他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于巩固北美十三州的团结,共同打败英国殖民军和建立美利坚合众国,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1期)
余志森、尤天然也认为,华盛顿不仅在独立战争的烽火中统率大陆军取得了反英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而且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了许多贡献。首先,他制止试图建立君主政体的军事政变——坚决不当国王。他认为,君主政体不可取,它会给美国带来重大的灾难,他反对任何人当国王;为此他制止了两次军事政变,并竭力消除再度发生政变的可能性,他解散了产生军事政变的基础——大陆军。其次,他主持制定共和主义的宪法——力求建立“法治政府”。他竭力为美国制定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一是反映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维护统治的要求;二是他十分担心君主政体有朝一日会在北美土地上扎下根来。反对君主政体和建立“法治政府”是华盛顿思想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再次,他开创了总统任期最多两届的先例——排除总统终身制。他认为总统无限连任有可能为带有君主制色彩的总统终身制提供可能,极力反对总统终身制。
余志森、尤天然:《华盛顿反君主政体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华东师大学报》1980年5期)
卓越的军事才能说
余志森、孙建明认为,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驰骋战场,历尽艰险,为祖国的自由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显示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历史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整编和组织了一支能同英军正面抗衡的革命军队。面对世界上头号敌人,他契而不舍地致力于建立一支能作战的革命军队,对战争最后胜利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在英强美弱的形势下,直接指挥和领导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役。在战争中,华盛顿的领导和指挥艺术成了关系到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前有强敌,背受牵制的条件下,华盛顿亲自指挥了波士顿战役、特灵顿战役、普林斯顿战役、勃兰特威河战役、耳曼镇战役、蒙默恩法院战役和约克镇战役等大小十几个战役,其中不少战役对战争全局发生过重大影响。华盛顿的军事思想基本符合持久战的战争规律;在战争实践中,他的军事思想不断丰富和修正;他的总的战略思想是无可非议的。第三,在敌人的和谈阴谋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没有独立就没有和平,将斗争进行到底。华盛顿也存有阶级局限性,不少方面暴露了他那大种植园主的阶级偏见,在某些时刻有过动摇,在军事指挥上也有不少失误,但这一切同他的贡献相比,毕竟是次要的、第二位的。

上一篇: 摘抄名著人物描写句子(名篇中的人物描写)

下一篇: 这是最后一篇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