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如何描写贾府的兴衰变化(《红楼梦》里的贵族贾府是如何衰落的)

求红楼梦里贾家兴衰全过程如题红楼梦是通过各种人物的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与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

红楼梦如何描写贾府的兴衰变化(《红楼梦》里的贵族贾府是如何衰落的)

求红楼梦里贾家兴衰全过程

如题
红楼梦是通过各种人物的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与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幅贵族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红楼梦这一历史悲剧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绝不是单纯地建筑在贾宝玉、林黛玉恋爱失败的基础上,而主要的是建筑在揭露贵族家庭的骄奢淫逸上。由於种种的腐烂与罪恶,结果是应了秦可卿所说的「树倒猢狲散」的预言,使红楼梦在结构上一反旧有小说的大团圆形式,而创造了极高的悲剧美学价值。在中国的古典小说里,专就结构的完整与布局的细密上说,很少有其他的作品能比得上红楼梦。
红楼梦的伟大成就,是在这家谱式的小说里,大胆地揭露了君权时代外戚贵族的奢淫生活,指出他们种种虚伪、欺诈、贪心、腐朽及心灵和道德的堕落。它不单指出了那一家族的必然崩溃与死亡,同时也暗示那一家族所属的社会的必然崩溃与死亡。但要做到这一点,绝不能出於空虚想像的描写,绝不能出於概念画的说明,必得在生活上有丰富的体验,细微深入的观察,通过高度的语言表现能力和优美的艺术技巧,才能生动地中实地描绘出那一家族的本质和各种人物的真实形象来。
曹雪芹恰好有这种材质,它不仅有高度的文学修养,而且有深厚的贵族家庭的生活基础;因此他笔下的贾府,是既真实而又具体地千红万紫一般地展开在读者的眼前。富贵人家的生活方式、各种人物的言语举动,以及房屋设备饮食衣服各种方面,都写得具体而又生动,几乎使读者为之昏眩。
如果读者们只注意这种表面的华丽生活,而忽略了在经济方面支持这一家族的农民生活的穷困,那是错误的。要知道,为了贾家的奢靡贪婪,许多人家弄得倾家荡产,许多人家出卖儿女,许多少年少女成为「贾府」的家奴与丫头。贾家的经济来源,一面支用公款,一面是敲诈和放高利贷。贾家那搜趣网一套令人昏眩的吃穿享用,实际都是民脂民膏。而那些负债的穷户们,因为无法满足地主的要求,受不住压迫,结果是有的变卖产业,有的出卖自己的女儿。那些女孩子们无法反抗,只能怨恨自己的奴才命。宝玉有一次看见袭人的妹妹生得漂亮,想把她接到家里来,袭人听了冷笑道:「我一个人是奴才命罢了,难道连我的亲戚都是奴才命不成?」这话说得多麼伤心,多麼沉痛。
我们读红楼梦时,如果只注意那些莺莺燕燕的热闹场面,甚至於羡慕袭人、平儿那些丫头们的穿戴饮食,而不去注意她们精神上的痛苦和可怜的奴材境遇,那是非常不正确的。我们试想,金钏、晴雯、鸳鸯、尤二姐、尤三姐这些可爱的女孩们,全都成为贾家那一批色鬼、荒唐鬼的牺牲品。曹雪芹描写她们的时候,用著非常同情的文笔,在极其丑恶的现实上,点染出她们纯洁的心灵。使读者对於那些纨袴子弟的恶德,感到无比的愤恨。
对贾家那一批昏庸顽固的官僚,假仁假义的顽固守旧的头脑和那些骄奢淫佚的纨袴子弟们,曹雪芹毫不容情地用各样颜色的油彩,勾画出他们虚伪、淫奢、阴险和腐烂的脸谱来,生动而具体的形象,一一展现在读者们的眼前。在贾家出入的那些锦衣玉食的『哥儿小姐』们,绝大部分是醉生梦死,看不见阳光的幽灵似的影子。他们不知道一粒米一尺布的艰苦来源,不知道耕牛犁锄的功用,有钱有势,养尊处优,不做一件正当事。有的只是『今日会酒,明日观花,聚赌嫖妓,无所不至』;有的是『勾通官府,包揽词讼,强奸民女,重利盘剥。』贾琏夫妇贾珍父子是这类人物的典型,曹雪芹对於他们,用了最现实的笔法和痛恨的心情,真是写得笔墨酣畅,血泪淋漓。正如焦大所说:「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麼不知道,咱们胳膊折断了往袖子里藏。」红楼梦的作者藉了焦大的口,骂尽了贾家的一切。曹雪芹在这部家谱式的小说里,这样深刻细微地描写了君权时代贵族家庭兴衰变化的历史,让读者们都能明确地体会到,红楼梦是一篇史诗,是一篇骄奢淫逸的贵族豪门灭亡的史诗。
曹雪芹时代,是有名的文字狱时代。康、雍、乾三朝,大大小小的文字狱真是接连不断,死人之多,牵涉面之广,是过去历史上所少见的。曹雪芹虽是旗籍,对於清朝统治者这种可怕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是不能不顾虑,不能不小心翼翼的。他在红楼梦中虽没有『干涉朝廷』,虽没有明目张胆地指摘最高统治当局,但他巧妙地通过『贾府』那一家族的社会关系人事关系,侧面地对於清代政治的黑暗腐朽,作了真实的反映。贾雨村那一个谄媚求荣贪赃枉法的官僚,在他身上,作者赋予了非常深刻的满清时代地方官吏的典型意义。因为他善於找门路找机会,终於通过林如海、贾政的人事关系,飞黄腾达,加官进禄,做起大官。开始他经验不足,还缩手缩脚的。后来胆子愈大,良心愈黑。对於权贵的谄媚,是奴才相;对於百姓的压迫,是阎王相。做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来,由冯渊、石头呆子两件案件,就可见一斑了。
凤姐是一位管家『奶奶』,胆大辣手,脸酸心硬,『少说著只怕有一万个心眼子』。她不仅掌握著贾家的人事经济大权,她的魔手,依靠著她娘家的权势,还伸展到社会各方面去。她自己坦白地说过:「就告我们家谋反也没要紧。」如此大胆,她什麼可怕的坏事丑事做不出来?在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一回里,表现出她丑恶的面目。她勾结官府,为了三千两银子,拆散美满姻缘,害死了两条人命。
红楼梦的作者虽一再声明不干涉政治,他却巧妙的,通过那一家族的复杂社会关系,从侧面来反映清代社会搜趣网政治的腐败,来反应贵族豪门同地方关互相勾结、为非作歹、谋财害命的种种罪行。在清代社会里,贾雨村、云光一类的人物,绝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的;贾赦、凤姐一类的权贵,也不单是贾家才有,在所有的显宦世家里,同样存在著大小不同的贾赦和凤姐。他们的普遍性愈大,就愈能反映出政治的黑暗和民生的困苦。这些生动刻画的描写,使红楼梦成为伟大的文学杰作。

对《红楼梦》所描述的贾府兴衰有何领悟

呵呵,我觉得品读红楼名著应该带着历史感去读。水浒反映了一个王朝时代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而红楼亦是如此。它继承了《金瓶梅》的网状结构特点,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红楼梦中人曾给了多少人爱情遐想,情意绵绵又令多少人留恋不舍于宝黛的爱情悲剧,我想说的是,这只是世人偏于一隅的看法。
红楼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它展现的不仅是荣宁二府盘根错节,复杂无常的人际,那其中穿插的爱情或悲或喜、或纯洁、或被世人唾弃都是红楼梦中人有血有肉的体现,一个封建末路的时代,一个大厦将倾的王朝缩影就这样被那些看似演绎爱情、恩怨、情仇、功名、贪婪、享乐、奢华、腐朽之中表露无遗。
红楼博学精深,或许我们只能窥其一角,但是红楼的结局又何尝不是情理之中呢,红楼荣宁二府繁荣百年,人员庞杂,随着人事代谢,未免问题重重,思想堕落,腐朽入根,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令穷苦百姓对其无比向往,殊不知,它只是走在封建末路上一只虚有其表的丧家犬。

《红楼梦》描写贾府了衰败,那么贾府的经济变化是什么样的?

 曹公笔下的《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贾、史、王、薛的衰败史。而在这四大家族里,又以描写贾府的衰败为主。

  毫无疑问,《红楼梦》中展现的贾府,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便说道,宁荣二府,如今也已衰败了;秦可卿临终时,托梦给王熙凤,也说出了“树倒猢狲散”的言语;在后来,王夫人还说道,想林妹妹的母亲当日,那是何等的娇生惯养,那才是真正的小姐。可见,时至今日的贾府,是真的衰

  那么,祖宗在时的贾府,为何那样的富有呢?而如今的贾府,又为何如此的衰败呢?导致贾府经济缩水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此处的祖宗,说的是应该是贾府的第一代、第二代,如果从贾府来看,应该就是贾源、贾代善这两代。在《红楼梦》第七回末,我们通过焦大说的那番话,不难看出,宁、荣二公是以军功出身的,荣国公在死人堆里被焦大救出,才换来贾府一百多年的富贵。

  从此来看,宁、荣二公时期的贾府,同当时的国情有关,也许,那个年代,朝廷战争不断,如贾府这样屡立战功的家族,才能真正受到皇帝的重视。

  那么,在宁、荣二公时期,贾府的经济究竟是怎样的呢?

  关于这一点,元春晋封贤德妃后,贾琏同王熙凤以及赵嬷嬷的一番话,说出了答案。



  凤姐笑道:“果然如此,我可以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赵嬷嬷道:“阿呀呀,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船,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化的像淌海水似

  从时间上来看,王熙凤所说的二三十年前,应该是贾府第二代的事了,可见,那时候贾府的主要来源,是从监造海船,修理海塘这些大的工程项目上获得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很好理解。也正是因此,贾府才有那么大的经济能力,真正接驾了一回。而在贾府第二代中,其经济来源便这样了,可想而知,在宁、荣二公时期,贾府的经济有多富足。



  但显然,到了贾政、贾赦这一代,贾府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而贾府的经济,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联系上面我们说的贾府祖宗时期的经济来源,不难发现,贾府经济之所以缩水如此严重的两大原因:

  第一:是朝廷由战乱走向了和平,武将得不到重视

  在《红楼梦》第一回里,曹公便向我们介绍了如今国泰民安的境况,并且,我们会发现,世袭着一等将军的贾赦,似乎整日无所事事,这说明什么?或许,这只能说明,此时的朝廷,陷入了和平时期,已经不需要如此多的武将了,也是因此,如孙邵祖那样弓马娴熟的人,也得托贾赦找关系才有可能谋个好官。

  而我们从贾府教育来看,也会发现一点,贾府中的贾敬,进士出身;贾府中的贾珠,十四岁进学,若不是因为此时的武将无地位,贾府又怎么会突然由一个武将之家而选择从文呢?

  也因此,武将出身的贾府渐渐的不受朝廷待见,贾府曾经所能接管工程项目的机会,已经没有了。

  第二:是新、旧皇帝的交替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元春省亲这件事中就能看出,原本,皇上已经下旨,每月二六日,让贵妃的藤椒进宫与她们相见,但因为太上皇的旨意,凡贵妃家中,有重宫别院的,准许其省亲,而从好几个贵妃家都先后响应而修建省亲别院来看,此时的太上皇,还是有不少的威望的。



  但这,同样间接的告诉了我们一个问题,那就是,如贾府这样的功臣,很有可能是太上皇时期受宠的家族。

  而随着新皇帝的上位,自然会扶持一批自己的力量,如贾府这样武将出身的没有成功转型成文官出身的家族,则自然受到朝廷的排挤。

  而一旦,贾府在朝廷中受到了排挤,他的权利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在秦可卿的葬礼上,我们得知了贾代化的职位,原担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但到了贾珍这一代,则世袭的不过是三等将军。

  如此地位的贾府,又怎么能如当日那样的辉煌和富贵呢?

  在没有外务的情况下,贾府的经济收入便缩水严重了,不过是赖着祖宗留下的田地,收收地租、逢年过节领领朝廷的恩赏;借着贾府一向的名声和朝廷的关系,替人打打官司,弄弄差事,而谋取福利。但显然,这同当日接手朝廷大工程项目的收入是没法比的。

《红楼梦》—贾家衰落的原因、过程

只要关于“《红楼梦》—贾家衰落的原因、过程”就行。但至少300个字,反正,越详细越好!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封建社会“从它的社会制度到全部上层建筑作了一次时刻的总批判,从而宣判了社会和它的制度已经临近死亡的历史命运。”(注1 ) 这个认识,近年来已经成为大多数红学研究者和《红楼梦》读者的共识。
但是,我们可否进一步问: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思想观点进行批判的呢?笔者认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人性的批判等等,不是简单的否定,也不是用什么“市民思想”或萌芽的资本主义思想等等,而是从生活哲理和哲学的高度,从事物自身发展的辩证法的高度予以批判和揭露的。这样,就显示它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它给人们的启示也就不一样。它批判的深刻性和被人的认同性甚至超过某些哲学理论著作。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古代人们在社会的生产生活和阶级斗争中对自然社会现象的一种理性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作者描写和揭示的贾府由衰而亡的历史过程,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的哲理思想。作者通过对贾府内外矛盾的艺术描写,揭示了贾府的衰败和消亡是历史的必然.。“物壮则老”(《老子》第五十五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老子》第十章 ),讲的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壮)则必然向其相反(老)的方向转化这样一个规律。.这是我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它同和曹雪芹差不多时期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相比,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成分。《红楼梦》描写的贾府殒落衰败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这个朴素的辩证法的演绎,在《红楼梦》刚开始的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针对贾雨村只看到的贾府表面“ 蓊蔚洇润之气 ”的盛况,说到:
“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人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物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濹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第 26--27页 )
冷子兴很懂得辩证法搜趣网!他对贾家的这番议论,说明他看事物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贾府“虚盛”这个现象,看出必然没落的趋势。这是一个重要的辩证法原则。很多《红楼梦》的研究者和读者,都曾引用过冷子兴这段话,只把它作为作者用它来介绍贾府、认识贾家的根据,没有注意到其哲理意义。其实作者曹雪芹在这故事的一开始就让冷子兴出来讲这段话。其用意在于借此把我们引领进一个充满朴素的辩证法的哲理世界和艺术世界之中。从小说的艺术构思角度看,作者这样写自然属于是对小说即将展开描写的对象-——贾府,先作个提纲挈领的介绍,以使读者能轻松自然地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读下去,但同时,作者这样写,也是为把读者引入一个需要思考的哲理世界中。.接着,作者就写了贾家由盛而衰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写其表面上“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的盛况。而这个“盛况”,实际是“虚盛”,是表面现象,是盛极而衰过程中的一次“反弹”,作者为了突出此点,特意安排了一个 同贾府有“豆芥之微”的小人家的久经风霜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从她的眼中看贾家表面之“大”.、之“盛”、之“壮”、之“华”。接着,又接连具体地描写了几个盛大繁华的大场面:从秦可卿死后的大出殡、贾元妃的省亲,一直到除夕祭宗祠、元宵开夜宴等等,多视角地多层次地、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贾府外表的无限繁华和风光。作者极善于将哲理的思辨,寓于艺术形象地塑造和故事的铺叙之中。按照“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原则,透过这些描写,反映了贾府深层次存在的种种问题:有来自皇室的勒索敲诈;有来自王公贵族的威胁恫吓;有经济上的窘迫和捉襟见肘;有内部派系的顷轧争斗;有“不肖子弟”的种种“不肖”行为;有奴仆们的或明或暗的反抗和对立…….对此,正如开始刘姥姥和凤姐对话中透露出来的::
凤姐笑道:“……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于人也未必信罢……
刘姥姥……说道:“唉,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 第105页)
一个文雅,一个粗俗,但都讲的是同一个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理。为强化读者这种哲学思考,作者又写了一段秦可卿向凤姐托梦,说了一番令人十分警醒的话:
“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若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 第174页)
秦可卿面对贾家的必然衰亡的结局,为凤姐出谋:多在祖茔附近置买土地房舍,并将家塾建立于此,因为按清朝的法律规定,即使将来“犯抄家之罪”,这里也可例外。以此作为子孙的退路。之后,她又一次强调:
“依我之见……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诞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第175页 )
秦可卿托梦讲的思想,从总体上理解,仍然是《老子》“物壮则老”“木强则折”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她为贾家出谋关于后事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老子关于“知其雄,守其雌”(第二十八条)的辩证法思想方法。有人认为这里有唯心主义的轮回思想,是缺乏全面分析的(详见后文的分析)。
贾府衰败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以“探春理家”为标志。探春理家,是贾府由盛极而衰到最后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中的一个“过场戏”。“才自精明志身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的探春,她尽管很能干,有的地方甚于凤姐,但是,她的“新政”和“改革”并不能解决贾府内外固有的矛盾。她的“兴利除弊”既没有克服贾府的“经济危机”也改变不了贾府主子们的奢侈腐化、糜烂作恶的生活习惯。反倒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就在她主政期间,相继发生了“贾二舍偷娶尤二姨”“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等一桩桩丑事儿,闹得宁荣两府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乌烟瘴气。最后终于引发了抄捡大观园的闹剧。探春“主政”“改革”的失败越发让人感到,贾府衰落的不可避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的续书。不仅多处违背曹雪芹原意,而且对前八十回多方面的扭曲、篡改、误导。因此,不在我们论述之内。按着曹雪芹的原意,贾府衰败的第三个阶段,即最后结局是被抄,“家亡人散各奔腾”“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过单从前八十回中,我们也已经基本看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怎样贯穿贾府衰落始终的。
曹雪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红楼梦》中运用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描绘了贾家衰败过程的同时,又以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为解刨刀,用他那支如椽之笔,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剖析了贾府衰败的原因。贾府的败落,有内因有外因,有远因有近因,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有总原因与总结果,有具体原因与具体结果。各个因果关系间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有时搜趣网平行发展,有时参差交错,就象生活本身那样多姿多彩,万像纷纭,令人眼花缭乱。贾府的衰败是当时封建社会末期各种矛盾相互斗争作用的必然结搜趣网果。它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正如凤姐在贾家走向困境时所哀叹的:“咱们一日难似一日,总绕不过湾来。”曹雪芹处在于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虽然不懂得什么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他无意中比较客观地正确地描绘了作为封建贵族的贾府内外交织的各类矛盾。这些矛盾外部的有皇室贵族之间的矛盾,有贾府同中小地主以及农民之间的矛盾,有贵族之间的矛盾:内部的则有祖孙、父子、母女、叔侄、婆媳、妯娌、夫妻、姐妹、兄弟、讁庶、甥舅、主仆、以至于仆人之间等等的矛盾。后世读者,在这些真实的描写中,享受其艺术美、哲理美的同时,看到了当时一幅幅真实的“人吃人”的人生画面。这是《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的思想性空前的深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红楼梦》的精华所在。
毛泽东同志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注 2)曹雪芹反映贾府在这些内外矛盾作用下,一步步走向衰落的过程中,不是平行地写这些矛盾,而是突出地描写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及这些矛盾在贾府衰败过程中的作用。是贾府的内部矛盾斗争最后导致了贾府最终的垮台。对这个问题,作者用贾府三小姐探春的口,进行了“点睛之笔”式的概括,在第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时,她十分气愤地说: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地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第1055页)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第1066页)
这话说得何等深刻!这同毛泽东同志关于事物发展在于内部的矛盾性的论述何等的接近和近似。探春有政治家的头脑!有辩证法的思想!当然,这探春的思想其实是曹雪芹的思想的反映!曹雪芹是从封建贵族大家庭的斗争中“翻过筋斗过来的”,因而对此有深刻而丰富的体验和认识。这种体验和认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封建贵族大家庭内部夺权争利、鸡争鹅斗、“一个个不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各种矛盾,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达到了无与论比的真实和深刻,成为我国小说中描写诸种矛盾的顶峰。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生动地描写和揭示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由极盛而衰的巨大变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这个衰败过程的规律性的东西。贾府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和结局,对人们的可贵的启示在于,贾家的衰败和殁落,不是那一个人的偶然过失和罪过,也不是那一个人的无能,也不是某个孤立、偶然的事件造成的。而是沿着一条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变化的。从头到尾向读者阐述了“盛筵必散”“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样一条人生哲理。而这三者又是水乳交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在一个充满哲理思想的艺术世界中感悟人生的沧桑变化。
这里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注意的是,曹雪芹生活在清朝的“康乾盛世”。在这样的“盛世”里写出这样一部书是很不容易的。《红楼梦》其实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盛世危言”。我们现在的人,用现在的正确观点和历史知识看二百多年前的“形势”,都十分清楚当时的社会是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可生活在当时的人们的认识就不一样了,在曹雪芹生活的时代,那是正逢所谓“盛世”。许多人还陶醉在“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是黛玉在元妃省亲时替宝玉写的诗,可以看作是他们的思想反映,并不代表作者的思想)之中,雪芹能在康乾盛世时,看到社会的腐败和堕落,感觉到了危机,预见到了必然灭亡的命运。《红楼梦》写出一个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殁落过程,并且深刻地揭示其“物壮则老”“富贵盈室,莫之能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那是十分不容易的。没有政治家的头脑,哲学家的远见,没有对社会和生活的深刻认识,是不能写出来的。《红楼梦》写的虽然是一个家庭,但作品反映的却是整个清朝社会。贾府的衰落过程正是清朝衰落过程的缩影。作品写的贾府的“虚盛”“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上来了”的种种情形,也正是当时清朝“康乾盛世”社会的本质写照。描述和揭露的何其深刻,何其正确!这些,足以警告当世,垂戒后人。后来清朝历史的发展的过程,完全证实了曹雪芹的远见卓识。曹雪芹不但是个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还是个伟大的预言家!--预见到了清朝盛极必衰和必然没落的命运。这是现实主义写作方法的胜利,也是曹雪芹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识社会和进行文艺创作的胜利! 遗憾的是,当时清朝的统治者和许许多多的读者、研究者,都没有读懂,把它当作了一般的爱情小说了。为宝哥哥林妹妹空洒了不少眼泪。这些人其实是统统把“荒唐言”“假语村言”当真了。“甄士隐”不光是“真事隐”也是“真实(思想)隐”。是隐去了“盛世危言”的哲理思想。

上一篇: 描写游戏的写话(写关于游戏的一段话- 问一问)

下一篇: 这是最后一篇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