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描写了诗人李白怎样的心情?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诗人李白的那首《月下独酌》诗,是描写寂寞的巅峰之作,“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四下里一片静悄悄,月、人、影相缠绵,虽寂寥如此,诗人的内心却如波涛汹涌,内心的那一奋斗目标却久久难以割舍;此外,李清照的《声声慢》,对于寂寞的描述则更为独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泣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感谢诗人的巧思,把这份感觉叙述得如此传神,否则,我们要找到寂寞的美感,还要真要费一番功夫。 有凡夫俗子之寂寞。无聊之余吸一支烟,对着天空发呆,也很可贵;饱受相思之苦的青年男女,恨无传情之计,无奈焦灼,百无聊赖,虽不可取,却也是人间的真感情;古往今来,对这种情景的反映不可胜计。曾见一农家老汉,静坐于树下对着这远方出神,此情景令我羡慕多年,从此立下志向,晚年定效仿此人老归林下,也不知此梦能圆否? 有学子专家之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要从书本中找到乐趣;在实验室,数据堆里忘记忧愁,杜绝一切诱惑,非常不易;数学家陈省身,说“数学好玩”。如此枯燥无味的工作,竟能找到乐趣,非能耐住寂寞者,那有这种境界? 眼下,都市喧嚣,灯火酒绿,想要找到一清静之处为自己制造点寂寞也非易事。浮躁,已使我们迷失了自我,忘却了使命。能甘于寂寞者,定是正直的公民;那守住内心的情感,战胜焦虑性情的男女,必将是值得相守的有情人;那些不事张扬,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和知识界,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守着清贫,甘于奉献的中国大众们,苦都不怕,谁个没有寂寞?谁个还怕寂寞?
《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急!!!!!!!!!!!!!!!!!!!!!!!!!!!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二 李白
天若不爱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
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
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
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
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
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其三 李白
三月咸阳城。
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
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
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
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
此乐最为甚。
月下独酌其四 李白
穷愁千万端。
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
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
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
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
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
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
乘月醉高台。
第一首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词语解释】
独酌:一个人饮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将:和。
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交欢:一起欢乐。
无情:忘却世情。
相期:相约。
邈:遥远。
云汉:银河。
【诗文赏析】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www.souquanme.comquot;(《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二 李白
天若不爱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
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
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
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
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
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其三 李白
三月咸阳城。
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
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
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
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
此乐最为甚。
月下独酌其四 李白
穷愁千万端。
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
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
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
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
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
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
乘月醉高台。
第一首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词语解释】
独酌:一个人饮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将:和。
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交欢:一起欢乐。
无情:忘却世情。
相期:相约。
邈:遥远。
云汉:银河。
【诗文赏析】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www.souquanme.comquot;(《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
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扩展资料: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用酒镇住忧愁,并以推理的口气说:“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接着就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
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不如饮酒的观点。诗人对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态度,这样写是为了表示对及时饮酒行乐的肯定。
然后,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想做爱《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即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www.souquanme.com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有的是人迎奉吹嘘,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千古奇趣,从眼前www.souquanme.com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通观全诗其感情波澜可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扬,"花间一壶酒",而第二句紧接着抑,"独酌无相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孤单。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的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开,是"月下"场景的布置与"人物"(包括虚拟的月亮和身影)的出场。虽然出现了一点困扰,但还是比较圆满地顺着诗人自己设想的轨迹进行的。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的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展开,是"独酌"的实施,在这一阶段,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搜趣网却是孤独的心境,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因为在孤独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随身"影子,已经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高潮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种不离不散的执着情怀,我们只有对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真正体会。这首诗歌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全诗的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的确,李白成名之后,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后尘,不过到头来却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能对李白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发出由衷的赞叹了。李白他是怀才不遇的诗人,他的诗歌,如出水芙蓉,不加装饰。关于月下独酌,个人认为是酒后作诗,真情流露.对于诗的理解,一楼的叙述很详尽,不过我认为诗应该自己去品。我就说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的诗虽不拘一格,但并不是不善长写格律诗。他的七绝,五绝等,格律严紧,不乏名句.理解这几句无须在格律上下工夫。他,举杯喝酒,//www.souquanme.com身边缺乏的不是朋友,而是知己。贺知章称他谪仙,杜甫颂他诗无敌,可他的梦想在仕途上,不在诗。这也许是他诗自然,朴实的原因。杜甫的诗好在“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李白恰恰相反,他写问月饮酒,又写月不喝酒,表现了他天真,浪漫。当然诗句主要的感情色彩为孤独寂寞,而作者又不甘寂寞,影子随身。这只是个人看法,我仍赞同自己去品诗,那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