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铃”是不是真的存在?
存在。
缅铃薄极,无可比拟。大如小黄豆,内藏鸟液少少许,外裹薄铜七十二层,疑属鬼神造。以置案头,不住旋运。
握之,令人浑身麻木。收藏稍不谨,辄破。有毫发破坏,更不可修葺,便无用矣。鸟液出深山坳中,异鸟翔集所遗精液也,莹润若珠,最不易得。
金瓶梅中的记载
“勉铃”大约正是万历年间从缅甸传来的一种贵重淫器,当时一定成为群众注意的新事物。《金瓶梅》作者也特别重视“勉铃”。
第十六回有一首临江仙词赋咏这件东西: “原是番兵出产,逢人荐转在京。身躯瘦小内玲珑,得人轻借力,展转作蝉鸣。解使佳人心颤,惯能助肾威风。号称金面勇先锋,战降功第一,扬名勉子铃。”
至于这件东西的功效,作者也有说明:
“妇人问道:是什么东西,怎的把人半边胳膊都麻了?”西门庆解答道:“这东西名唤做勉铃,南方缅甸国出来的。好的也值四五两银子。先把它放入炉内,然后行事,妙不可言。”
由此可知,这是使妇人肌肉麻木,感觉不敏的东西。放入炉内,是为了加热。不过从“惯能助肾威风”一句看来,这个东西是用于男根的。但是,在三十八回中,却说:“西门庆教妇人把勉铃自放牝内。”这里就出现了矛盾。再说,这个东西别的记载中都说是“缅铃”,因为它出于缅甸。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勉子铃
银托子现在还有吗?
中文名
银托子
用途
性交用具
使用者
男性
出处
金瓶梅
基本内容
在古代,当男性出现“阳痿”时,却执意行房事,于是就将银托子放在在阴茎下方,再用绳子绑上,借助银托子的硬度来达到效果。
《金瓶梅》的描述
第二十七回《李瓶儿私语翡翠轩 潘金莲醉闹葡萄架》中描述:
(西门庆)坐在一只枕头上,向纱褶子顺袋内取出淫器包来,使上银托子,次用硫磺圈束着根子,初时不肯深入,只在牝口子来回擂晃。
第三十八回中有描述:西门庆见妇人好风月,一径要打动他。家中袖了一个锦包儿来,打开,里面银托子、相思套、硫黄圈、药煮的白绫带子、悬玉环、封脐膏、勉铃,一弄儿淫器。那妇人仰卧枕上,玉腿高跷,囗舌内吐。西门庆先把勉铃教妇人自放牝内,然后将银托束其根,硫黄圈套其首,脐膏贴于脐上。妇人以手导入牝中,两相迎凑,渐入大半。
悬玉环的历史渊源
“悬玉环”的由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悬玉环”最早见于《金瓶梅》小说第三十八回 王六儿棒槌打捣鬼潘金莲雪夜弄琵琶 书中是这样描写的“西门庆见妇人好风月,一径要打动他。家中袖了一个锦包儿来,打开,里面银托子、相思套、硫黄圈、药煮的白绫带子、悬玉环、封脐膏、勉铃,一弄儿淫器。那妇人仰卧枕上,玉腿高跷,囗舌内吐…说话之间,两个干够一顿饭时”。《金瓶梅》中也只是提到“悬玉环”,并没有描述其性状和使用方法。在明清时期的春宫画中也只是偶尔出现过它的身影,足见其弥足珍贵,非常人所能拥有。
“悬玉环”制造原理来自古代“房中术”(是中国古代医家和道家关于如何在男女性生活中获得乐趣、保健、胎教、优生、延年益寿的学问。)名著——《既济真经》。《既济真经》用很长的篇幅讲述男人如何使自己的生殖器强壮,即应采用一种复杂的按摩法。而这一段最后说:“若行采战,先用绢带束固茎根”,《金瓶梅》中“药煮的白绫带子”就是这样的东西。性生活实践表明,“绢带”容易松缓,只能在行房时使用,还达不到应有的生殖器强壮效果。于是贵族阶层便用中国最为神秘的古玉,凭借古玉特有的品性和保健作用,制作出来了“悬玉环”. 达官贵族平时将“悬玉环”套在阴茎根部,用一条白绸带绑在腰上来固定它。玉环前面饰有浮雕的双龙,龙的舌头相互盘绕,形成一个凸起的螺旋。一方面,这个螺旋代表的是二龙正在戏耍的“夜明珠’(通常被认为是太阳、生育力和魔力的象征),但另一方面,这个螺旋当其进退移动之际,无疑又有刺激女子阴蒂的实际功用。使用时,可减缓血液回流,延长阴茎勃起时间,提高阴茎勃起硬度,使阴茎强壮粗大,提高性交质量。一般佩戴“悬玉环”百日再配合“玉环功法”即可达到生殖器强壮的目的。
《金瓶梅》和《水浒传》记载的西门庆有“驴大的行货”其实就是“养”出来的。和他佩戴“悬玉环”经常锻炼,最后功成身就有关。可以说他是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戴环的男人”。因为当时“悬玉环”只是在贵族阶层密传,讳莫如深、奇货可居、密不外宣没能流传到平民百姓手中,所以最终失传绝迹。后代男子因为无缘得此宝物,无法享受“戴环”的乐趣,也就只能惊叹古人的“雄伟”而遗憾自己的“小小鸟”了。
潘建国的学术论文(1996-2008)
1、《〈燕山外史〉版本考》,载《中国古代小说研究》2008年总第3辑;
2、《沈复粲鸣野山房藏书考略》,载《文献》2008年第4期;
3、《海内孤本明刊〈新刻全像五鼠闹东京〉考》,载《文学遗产》2008年第5期;
4、《清初岭南诗人龚章及其〈澹宁堂集〉》,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第3期;
5、《方言与古代白话小说》,载《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6、《新见〈燕山外史〉清稿本考略》,载《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
7、《晚明七种争奇小说的作者与版本》,载《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
8、《古代搜趣网小说文献研究新课题》,载《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9、《古代小说珍稀史料知见录》,载《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2007年第2期;
10、《近代海上画家与通俗小说图像的绘制》,载《荣宝斋》2007年第3期;
11、《应该重新评价马廉的学术史意义》,载《书品》2007年第1期;
12、《晚清上海报馆与〈野叟曝言〉小说》,载《中国文学研究》2007总第9辑;
13、《近代小说的研究现状与学术空间》,载《文学遗产》2006年第1期;
14、《铅石印刷术与明清通俗小说的近代传播》,载《文学遗产》2006年第6期;
15、《马廉的藏书及其小说研究》,载《国学研究》2006年总第17卷;
16、《明末清初山阴藏书家祁理孙未刊诗稿》,载《历史文献》2006年总第10辑;
17、《〈野叟曝言〉光绪壬午本为增补本考辨》,载《国学研究》2005第15辑;
18、《魏秀仁〈花月痕〉小说引诗及本事新考》,载《文学评论》2005第5期;
19、《稀见清代小说〈詅痴符〉考略》,载《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
20、《新发现〈野叟曝言〉同治抄本考述》,载《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
21、《清代小说家魏秀仁著述新考》,载《中国古代小说研究》2005创刊号
2www.souquanme.com2、《新发现明代中篇文言传奇小说〈巫山奇遇〉考略》,载《明清小说研究》
2005年第3期;
23、《清末上海地区的书局与晚清小说》,载《文学遗产》2004年第4期;
24、《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的侦探小说期刊述略》,载《历史文献》2004年第8辑;
25、《清代小说家杜纲新考》,载《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2期;
26、《明凌蒙初刊刻评点〈世说新语〉考述》,载《上海师大学报》2004第5期;
27、《清代后期上海地区印刷文化的输入与输出》,载《中华文史论丛》2003年
总第73辑;
28、《〈工商业尺牍偶存〉所录鸳鸯蝴蝶派作家史料辑考》,载《明清小说研究》
2003年第2期;
29、《晚清扬州吴引孙测海楼及其所藏通俗小说考》,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
30、《〈松荫庵漫录〉与〈申报〉所载晚清文言小说》,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
31、《〈续同人集〉所录钱大昕遗文佚诗》,《古籍整理与研究学刊》2002第3期;
32、《明邓志谟“争奇小说”探源》,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第2期;
33、《小说征文与晚清小说观念的演进》,载《文学评论》2001年第6期;
34、《明凌蒙初尺牍真迹考释》,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
35、《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与传播方式》,载《复旦学报》2001年第1期;
36、《不断拓展古代小说研究新视野》(合作),载《学术月刊》2001年第5期;
37、《从〈申报〉所刊三则小说征文启事看晚清小说观念的演进》,载《明清小说
研究》2001年第1期;
38、《晚清上海崇明黄超曾所辑日本汉诗集〈同文集〉》,载《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1年第3期;
39、《档案所见1906上海地区的书局》,载《档案与史学》2001年第6期;
40、《古代小说租赁业漫话》,载《文史知识》2001年第5期。
41、《〈申报〉所载〈祭蒲柳泉先生记〉》,《蒲松龄研究》2001年第1期;
42、《晚清上海五彩石印考》,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43、《南北书肆与古代通俗小说》,载《国学研究》2000年总第7辑;
44、《古代通俗小说书目论略》,载《文学遗产》2000年第6期;
45、《道教女性崇拜与明清艳情小说的女性主题》,载《中国小说论丛》(韩国)
2000年第12辑;
46、《晚清上海书坊东璧山房与〈今古奇闻〉小说》,载《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0年第3期;
47、《稗官说》,载《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
48、《徐兆玮与〈黄车掌录〉》,载《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
49、《唐传奇文体考辨》(合作),载《文学遗产》1999年第6期;
50、《佛教俗讲转变伎艺与宋元说话》,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www.souquanme.com期。
51、《周越然及其藏书考略》,载《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第4期;
52、《周越然与明清小说》,载《浙江学刊》1998年第2期;
53、《〈欢喜冤家〉对〈钟情丽集〉〈寻芳雅集〉的辑采》,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
54、《道教房中观与明清小说的性描写》,载《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3期;
55、《明清艳情小说结局模式的宗教分析》,载《中州学刊》1997年第4期;
56、《陆容与明代拟话本小说》,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57、《敦煌论议考》(合作),载《中国古籍研究》1996年创刊号;
58、《勉铃新考》,载《文献》1996年第1期;
59、《〈欢喜冤家〉与〈杜骗新书〉》,载《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2期;
60、《唐表演伎艺“讹语影带”考》,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请问悬玉环是什么?
“悬玉环”的由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悬玉环”最早见于《金瓶梅》小说搜趣网第三十八回 王六儿棒槌打捣鬼 潘金莲雪夜弄琵琶 书中是这样描写的“西门庆见妇人好风月,一径要打动他。家中袖了一个锦包儿来,打开,里面银托子、相思套、硫黄圈、药煮的白绫带子、悬玉环、封脐膏、勉铃,一弄儿淫器。那妇人仰卧枕上,玉腿高跷,囗舌内吐…说话之间,两个干够一顿饭时。”,《金瓶梅》中也只是提到“悬玉环”,并没有描述其性状和使用方法。在明清时期的春宫画中也只是偶尔出现过它的身影,足见其弥足珍贵,非常人所能拥有。
“悬玉环”制造原理来自古代“房中术”(是中国古代医家和道家关于如何在男女性生活中获得乐趣、保健、胎教、优生、延年益寿的学问。)名著——《既济真经》。《既济真经》用很长的篇幅讲述男人如何使自己的生殖器强壮,即应采用一种复杂的搜趣网按摩法。而这一段最后说:“若行采战,先用绢带束固茎根”,《金瓶梅》中“药煮的白绫带子”就是这样的东西。性生活实践表明,“绢带”容易松缓,只能在行房时使用,还达不到应有的生殖器强壮效果。于是贵族阶层便用中国最为神秘的古玉,凭借古玉特有的品性和保健作用,制作出来了“悬玉环”. 达官贵族平时将“悬玉环”套在阴茎根部,用一条白绸带绑在腰上来固定它。玉环前面饰有浮雕的双龙,龙的舌头相互盘绕,形成一个凸起的螺旋。一方面,这个螺旋代表的是二龙正在戏耍的“夜明珠’(通常被认为是太阳、生育力和魔力的象征),但另一方面,这个螺旋当其进退移动之际,无疑又有刺激女子阴蒂的实际功用。使用时,可减缓血液回流,延长阴茎勃起时间,提高阴茎勃起硬度,使阴茎强壮粗大,提高性交质量。一般佩戴“悬玉环”百日再配合“玉环功法”即可达到生殖器强壮的目的。
《金瓶梅》和《水浒传》记载的西门庆有“驴大的行货”其实就是“养”出来的。和他佩戴“悬玉环”经常锻炼,最后功成身就有关。可以说他是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戴环的男人”。因为当时“悬玉环”只是在贵族阶层密传,讳莫如深、奇货可居、密不外宣没能流传到平民百姓手中,所以最终失传绝迹。后代男子因为无缘得此宝物,无法享受“戴环”的乐趣,也就只能惊叹古人的“雄伟”而遗憾自己的“小小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