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泛舟描写(描写“泛舟”的诗句有哪些)

湖上泛舟的诗句1、《国风·邶风·柏舟》先秦:佚名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

湖中泛舟描写(描写“泛舟”的诗句有哪些)

湖上泛www.souquanme.com舟的诗句

1、《国风邶风柏舟》

先秦:佚名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译文: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3、《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宋代: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译文: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行船被风浪所阻,微风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水中的宫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当到达岳阳时,准定在岳阳楼上观赏湖光山色。

4、《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宋代:贺铸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译文:画船载着离愁驶离了岸边,不料正有顺风送我登程。水波辽远夕阳中天色已晚,//www.souquanme.com暮色中禁不住黯然伤神。美好的夜晚再与谁共度,幸好还能与爱人小窗同倚在睡梦里。无奈到了梦醒的时候,又是一番新的别离。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搜趣网惊起了一滩鸣鹭。

乘船在湖上泛舟的诗句有哪些?

肯将六物供垂钓,拟向三江共泛舟。明霍与瑕
十洲草亭十首和玉田韵
其九
风急将吹帽,江寒更泛舟。宋王十朋
至鄂渚泊报恩寺
茅君小传还堪读,天地团团一泛舟。明张嗣纲
答王稚韬仙示之作
夕阳照水晚登楼,皎月涵波夜泛舟。宋范纯仁
西湖四时四首
其四
雨中访旧忆葵丘,冒雪臞樵又泛舟。明陈宽
题沈臞樵雪中访沈介轩画
雪堂词赋谁能续,赤壁矶前好泛舟。明朱朴
西崦楼冬夜看月
百顷风潭净,高情独泛舟。元末明初钱宰
题画十三首
其一
隔暑苹洲近,迎凉欲泛舟。唐皎然
新秋同卢侍御薛员外白苹洲月夜
华表方迷鹤,鄱阳已泛舟。明释今无
时得本师和尚归粤信
其一
梦游沧海休回首,路入浯①滩稳泛舟。宋李光
用孟博寄孟坚韵
蟾宫有客曾攀桂,牛渚何人学泛舟。明解缙
中秋
其一
平生爱雪如子猷,江湖乘兴常泛舟。宋范成大
爱雪歌
放歌剧饮不尽意,落日出林还泛舟。明林士元
秋日王龙津观物园
危亭突兀瞰岩浮,燕子飞飞似泛舟。明卢上铭
俯江亭用亭上韵
早发辰溪渡,清川喜泛舟。明何景明
辰溪县
长河亘南北,咄哉无泛舟。明杨起元
送余云衢册封周藩
胜日宾僚爱泛舟。清薛时雨
浣溪纱
其七
山庄入夏似凉秋,恰趁同人午泛舟。清邵陵
初夏偕雪航、允恭、东山、以宁、叔度泛舟拂水山庄,饮秋水阁
文化好交流。飞行不泛舟。近现代唐圭璋
菩萨蛮
题渭江教授尊翁琴窗词稿
坐卧半临水,往来都泛舟。明徐熥
同温允文史声伯集张稚通清远居分得留字
伤心草色连空语,望落银河同泛舟。明黎遂球
风平词
鹤园佳胜别沧洲,鱼鸟惭予未泛舟。明黄衷
冼少汾新岁见怀和答二首
其一
天开地辟几春秋,何人凿空先泛舟。明赖世隆
九龙行
自客水村里,登高仍泛舟。明释今沼
九日泛舟同梁器圃怀徐圣甫
何时得向溪头赏,旋摘菱花旋泛舟。唐薛涛
菱荇沼
摩挲苍峭追陈迹,四十四年重泛舟。宋徐瑞
王辛甫示朱敬堂钓台诗卷次韵
冰解初分窦,波平便泛舟。宋宋庠
坐池上看水偶成五绝句
其一
阴堂阁雨云生屋,晚浦收潮草泛舟。宋李弥逊
和明甫南山用粹之韵
早春相见又经秋,秋水迢迢阻泛舟。元末明初陈基
寄匡山人
高山有悬车,深水时泛舟。宋刘攽
寄原甫
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唐方干
早发洞庭
钩月挂,绮霞收,浦南人泛舟。宋米芾
阮郎归
海岱楼与客酌别作
洞里清溪可泛舟,入观洞府出高丘。宋陈藻
真仙洞
圭海何泛舟,载来介寿酒。清章甫
蔡母许孺人寿歌
其一
深江东泛舟,夕阳眺原隰。唐贾岛
送汲鹏
耿耿幽怀泛泛舟,翠楼时上更夷犹。明薛纲
和李商隐无题
泛舟复泛舟,何处有云薮。明霍与瑕
镜林泛舟
其二
天池宜泛舟,大风无怒涛。明湛若水
同道林诸贤天关泛舟
畏途水泛舟,流光磨旋蚁。明周伦
易州有本亭作
青波远泛舟,碧石朝逢雨。明宗臣
江上曲

找一篇湖上泛舟的,注意大部分篇幅是写感觉的!!!

注意大部分篇幅是写感觉,而不是写景物和划船的过程~~~~~~~好的再加分~~~~~~~~~~~
  泛舟西湖上 醉卧水云间
  文/黄岳峰
  烟雨时节,杭州似一块磁场对我有莫大的吸力,在蒙蒙细雨中我带着寻觅又一次开始在杭城踏青。
  固然,杭州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等待着后人去凭吊、去抒怀,但是西湖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没有西湖的杭州是让人难以想像的,没有西湖的杭州会显得缺乏历史凝重和文化的深邃感而显得轻率,正是西湖在滋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杭人。杭州也因为胸怀西湖这颗秀媚、璀璨的明珠才成了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是幸运的,是一座得到历史眷顾的城市。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曾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那么西湖就是杭城这本书扉页弥漫着芳香,是“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的玉石。难怪有人会留下“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评语。
  不知哪位诗人给后人留下了“岸上湖中各自奇,山觞水酌两相宜。只言游舫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的优美意境,用它来形容西湖的山水诗画是再恰当不过了,西湖四季风光各有山容水意,韵味无穷。正因为西湖的存在,杭州的春日的艳阳才显得那么明媚、景色那么旖旎,放眼望去,春云舒卷,万枝泛绿,刹那间你会发觉一枝红杏已经出墙来;西湖的凉风有如在炎热夏日的甘泉沁人心脾,可以吹走热浪给人带来的燥热,也让你在闲暇之余可以品茗何为闹中寻静;无边落木萧萧下,在文人骚客的笔下,萧条、悲凉一直是秋天亘古不变的主题,在这里这层秋意已经被湖风驱散了,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正是赏菊的好时光,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于是这秋便表现的随和与恬静了;皑皑白雪的冬日,万物寂寥,似乎整个世间一切生机已经销声匿迹了,但是在湖边,即使在积雪的沉压下你依旧可以轻轻聆听到潺潺水声的流动,那是生命的玄机,在积蓄力量等待再一次勃发。
  漫步在杭城的小巷中,我喜欢欣赏藏在青砖瓦房中的人文积淀,在残垣断壁中追怀历史的记忆。我亦步亦趋,细细品位每一次内心的悸动,历史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古代文人的一次小小聚会可以把平淡无奇的场所凝聚的意蕴悠长,因为它可能会是文化史的一次转折点。济公、越王铸剑、白娘子传奇、钱王射潮、雷峰塔的故事、灵隐的香火,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柳浪闻莺、曲院荷风等等足以让人流连忘返,畅游其中的滋味。于是白居易会书:“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在游客的不经意的一步脚印下深藏着一段历史往事,因为有苏小小、岳飞、陈英士、章太炎、苏曼殊……在修饰着这方畛域,真是“江山也有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杭城就是这么浓厚,充满遐想,她需要你对她的虔诚与呵护。但是细心的你不知是否此时会感觉到在这视线的旷野中有一种狭小,一种压抑和不惑,因为你遗漏了西湖。李清照曾对古都洛阳印象评判到:“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假若把杭城在历史政治中的地位比肩于洛阳之于“天下之治乱候”的作用难免夸大其词,但套用一句“杭城之盛衰候于西湖之兴废而得”则是在情理之中的,虽然若隐若现,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的西子作为一条线索来阐析杭州的人文社会历史,我想也是一番景象。此处特别值得黎道的是苏轼,这位“谈笑间,蔷鲁灰飞湮灭”的北宋第一才子在《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中说:“唐李泌始引湖水作六井,然后民足于水,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后食。今湖狭水浅,六井渐坏,若二十年之后尽为葑田,则举城之人复饮咸苦,势必耗散。”西湖与杭州的民生是息息相关的。南宋,杭州为国都,西湖承载的作用更为庞大,它除了带来南宋政治文化的重心之外,也是杭城人的唯一水源,系全城百姓的命脉。对于这一作用当时的知府杨孟瑛一语蔽之:“唐宋以来,城中之井,皆藉湖水充之……若西湖占塞,水脉不通,则一城将复卤饮矣。”没有理由不让我们明白西湖对于杭城子民的意搜趣网义。
  她也见证着历史,羸弱的南宋政权在北面有“万里车书一混痛,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完颜亮这一纵横捭阖、睥睨宇宙绝代枭雄的虎视眈眈,背负“靖康之耻”的南宋小朝廷依旧不思进取,偏偶于江南,安于鲁迅愤懑的“自宋以来,我们终于只有天灵盖而已”的卑躬屈膝生存状态,苟延残喘,江南暖风熏的游人醉,莺歌艳舞,把酒言欢,会直把杭州作汴州,在未把握完颜亮死于内乱这一最后一次历史给予的契机后只能重现政权泯灭的结局了。当蒙古南下的强悍铁蹄长驱直入时,奸臣当道的南宋王朝只能上演着继位的恭帝与主政的谢太后也一并被元军掳去,在最后时刻大臣陆秀夫对赵昺言“困难如此,陛下应当以身殉国,不能再活着去受元人欺侮!”而后背负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在崖州投海自尽的方式终结一个朝代了,史实如此悲壮,确实让后人扼腕叹息。这应该算是一向阴柔低凄的南宋政权难得为史书留下浓彩的铮铮铁骨一笔,可惜只是夕阳的最后残照。历史的演变还真应证了邵雍“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的暗喻。
  至南宋以后西湖越来越充当着历史的旁观者的角色,也许不介入历史是西湖的正确选择,杭州至此以后鲜有兵燹之灾,正因如此才能凝聚她今天浑厚弥芳的气息。孙中山品赏西湖莲花别样红后会隽永深长的说:“ 愿中华民国如此花!”近代以降,西湖的旅游价值渐渐大于她的功用价值,“湖上春来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荫浓”的一步一景,让游人纷至沓来。一大批的近代历史文化硕儒名士也被吸引栖居于此让她更泫然夺目,俞楼、西泠印社、澄芦、一天园、风雨茅庐……, 据杭州文物保护部门不完全统计,人文荟萃的杭城至少拥有名人故居(旧居)100多处,文人越多是非也越多,相对与其它文化名城,北京的宫廷政治的诡谲,上海的商业气息的变异,苏州是失落文人的后花园,洛阳的白杨多悲风,在这些地方都曾演绎过“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等相类似的历史剧目,但是杭城一直却是个例外,在此即使是一心追逐权谋的政客也没有了奸邪鬼蛎之气,它一直就是这么恬淡、惬意和安详,温文尔雅,在这里一切喧嚣噪闹都归于宁静平适。这是个谜,也许谜底要“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中人方能解答,有“北齐南黄”美誉的黄宾虹在自己的《栖霞岭园居图》上题字“西湖栖霞岭旧有桃花溪,今已堙塞,筑为园居,余休息其中”,一语已释然个中缘搜趣网由。西湖在聚集文士的同时,也在积淀着她的文化底蕴,这些历史文化史诗犹如“神来之笔”描撰着西湖,它是杭派文化的标志,柔和、博大、深邃、幽详而又特立独行。
  在游赏中我看到“西进扩大400亩 杭州西湖历史上最大规模‘整容’”的新闻,带着层层的幽思,以这样的方式恢复历史原貌的方式的孰优孰劣我不敢评判,今天的现实过后就是明天的历史,西湖的独特地位注定在历代它都要在变,时代要在她身上留下印记,无论沧桑如何,我以为铭记中山先生的“西湖之风景为世界所无 ,妙在大小适中。若瑞士之湖嫌其过大 ,令人望洋兴叹 ;日本之芦之湖则又嫌其过小 ,令人一览无余。唯西湖则无此病 ,诚为国宝 ,当益加以人工之整理 ,使世界之游客皆来观赏其真价。”的揭语才是真谛。
  湖畔,弯曲的河堤,纤细柔弱的垂柳,潋滟的波光,迷蒙烟雨的湖色,那飘着的雨丝,夹带清风带走了曾经的寞落。临风怀古,湖中楼台亭榭,色香典雅,弥足回味;凭栏远眺,远处烟雾里青黛山色时隐时现,山峦天色交相融会,真是个“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一个个悠久的故事编织的千年西湖梦等有心人去解读。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