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神态描写美文
100—150个字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今年的全国卷(Ⅰ)(河北等省)全国卷(Ⅱ)(陕西等省)均为材料类文题。这两则材料类文题,都是先给定一则材料,然后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选侧面和角度自主立意提炼话题。而要指出的是,这类文题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材料作文已有所不同,即文体要求由原先单一的议论文改为文体不限,对材料的引用也不必死扣不放,而应该从材料中选取角度提炼出话题,然后再确定立意角度为文。如全国卷(Ⅰ)所给材料为: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己确定题目和文体。对这则材料不同角度的审读就可生发出如下的话题:“网络文化”、“流行文化”、“文化快餐与传统文化”、“古典文化的继承与扬弃”、“精读与泛读”等。
经过话题作文的洗礼,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评判标准应该会是另一番境界了,具体该如何应对?先提供一些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举萃:
模拟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名英国登山者因为极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这是一条登山者常走的登顶之路,几十个登山者从他身边走过,都不愿意耽误自己的登程。几个小时后,这个34岁的登山者就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传开之后,有人感到震惊说,以前只有经验最丰富的才能攀登到那么高的地方,不管认识不认识,除非会危及营救者的生命,濒临死亡的攀登者是不会不营救就被遗弃的。但也有人说:不管是公众还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总是要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要不,人们还以为这是花钱逛公园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模拟试题二: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搜趣网,按要求作文:
⑴石家庄等许多城市,设立了专门的有偿失物招领公司,向失主收取一定服务费;而在保定市等地公交车上,主动让座者可领到一张奖励卡作为“让座奖”,每张卡可到商店兑换价值1元的面包。
⑵“这位旅客,麻烦您到那边的吸烟室里吸烟好吗?”长沙火车站的周启月每天要不耐其烦的重复这段话,然而相当一部分旅客当面掐灭了烟头,事后后又重新掏出烟盒。
⑶踏入社会之初,很多人都被告知:“社会复杂,不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同时,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慢慢成了“看客”,哪怕路遇歹徒当街行凶、目睹落水者拼命挣扎……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模拟试题三:南京市2007届高三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模拟试题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模拟试题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学生要老师教会他所有的智慧。
老师笑了笑,从桌上拿起了一个苹果,放到嘴边,大大地咬了一口。过了好一会儿,老师才又张开嘴,将口中已经嚼烂的苹果,吐在手掌当中,然后对着他的学生说:“来,把这些吃下去!”
学生惊惶地说:“老师,这……这怎么能吃呢?”
老师又笑了笑,说:“我咀嚼过的苹果,你当然知道不能吃;正如汲取别人的智慧,必须经过你亲自去咀嚼、去实践。”
学生恍然大悟:苹果新鲜而甜美的滋味,是需要由自己来品尝与体会的。学习的过程,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只有自己不断反省、思考,才合成为自己宝贵的经验。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模拟试题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古时中州(河南)有一蜗牛,痛感以往的碌碌无为,于是奋然立志,准备东上泰山,作一次壮游。计算一下路程,要走3000多年。于是打算南下长江、汉水,计算一下里程,也要走3000多年。再估量一下自己的寿命,却已经来日无多。于是悲愤交加,郁郁而死,落得一个被蝼蚁之辈耻笑的下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模拟试题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到省人才中心招聘销售部工作人员。应聘者很多,但招聘单位却只留给一个职位。在应聘者抢占座位作准备时,一个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几次主动让座,让别人先面试。到她面试时,公司负责人对她的条件虽较为满意,但认为她过于谦让,不适合到销售部工作。该负责人认为,谦让的确是一种美德,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更需要“锐意进取”的员工。而张媛媛则认为不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是干不好工作的。此事在省城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公司的要求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有人则认为张媛媛的做法是正确的,应继续保持这种美德。
请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www.yuwen888.com(语文发发发)
模拟试题八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
①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④不少于800字。
模拟试题九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农民曾经向一位教授这样问道:“先生,一个聋哑人曾到五金商店去买钉子。他先把左手中的两个手指放在柜台上,然后用右手做钉锤的样子。服务员拿出一把锤,他摇了摇头,并用右手指了指放在柜台上的两个手指。服务员拿给他钉子,他点了点头。这时候,恰巧有个盲人近来。先生,请你想象一下,他将如何买到一把剪子?”
“噢,很简单,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样就可以了。”教授从容地回答。
其实,盲人是会说话的。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模拟www.souquanme.com试题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个字的作文。
同样是喝水,有的人用金杯玉盏喝,有的人用瓷杯泥碗喝,有的人用双手捧着喝。第一种人感觉到富贵,第二种人感觉到贫贱,只有第三种人痛快地说:“真解渴啊!”人渴了,要喝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子;真正的享受是你喝上了甘甜的水,而不是举起了华丽的杯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口技林嗣环初一语文课堂实录
视频口 技》教案、反思、课堂实录
《口技》教案
教学目标:
一 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 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 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四 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一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二 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二 指导预习
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声责骂)
倾(斜) 顷(短时间)
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思考“思考一、二题”。
三 研习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可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
应重点理解的词语是:“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
6.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们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三”)
“一时”,同时。“忽”,“忽然”突然发生。“既而”两事相继发生。“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7.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适逢) “厅事”(大厅、厅堂) “施”(放置)“闻”(听见) “奋”(卷起) “但”(只) “虽”(即使)“走”(跑)
8.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 一(张)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块)抚尺 两(个)儿
百千(个)人 百千(条)犬 百(只)手
百(条)舌 百(张)口
9.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请学生朗读并翻译,然后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长。者:代词,代艺人。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会:副词,恰值,正好。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于:介词,在。厅事:厅堂、大厅。
“一桌……一抚尺而已”。里面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而已”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
“众宾客团坐……无敢哗者”。众多宾客团团围坐在围幕周围,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但:副词,只,仅。寂然:寂、寂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喧闹,声大而杂乱。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内容?
此段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场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高超。“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表演者表演前听众的反映。
10.学生熟读,背诵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研习课文二、三部分。
教学步骤:
一 讲读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段
2.学生翻译第2段,然后师生订正。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远远地听见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着有一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遥:远。巷:胡同、里弄。吠:狗叫。惊觉:惊吓而醒过来。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过了一会儿,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孩子含着奶头还在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哼着哄他睡觉。另一个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啼:放声哭。亦:副词,也。前一个“乳”是动词,作“喂奶”讲。后一个“乳”是名词,奶头。絮絮:连续不断地谈话。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哼着哄他睡觉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的啼哭声,大儿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叱骂大儿子的声音,一齐发出,各种维妙维肖的声响全都有了。当:值,在。是:此,这。叱:大声呵斥。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颈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好极了。以为,认为是。妙绝:“绝”,极,副词,引伸为少有的,没有人能赶得上。
3.提问:在这一段中,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口述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先写院外远处深夜犬吠声,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写一系列声音的缘由。“便有妇人惊觉欠伸”,“便”是时间副词,写出由于“犬吠”引起的“惊觉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呓语”表示出声音由远转近,由院外深巷转室内,由大转小。“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写一会儿后,紧接着发出了儿子醒来的声音,大哭声音和丈夫被儿子的哭声惊醒的声音。接着因为儿啼而发出的“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以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的声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继醒来,各自发出不同的声音,表现出声音由小转大,由简到繁。“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五种声音一时齐发,出现了口技表演的第一个高潮。而且各种声音有因果关系。因“犬吠”而引起妇人“惊觉欠伸”。不久“儿醒,大啼”,而儿大啼引起“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引起“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
5.学生翻译第3段,然后师生订正。
“未几,夫齁有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没有多久,丈夫的打呼声响起来了,妇人哄拍小孩的声音也逐渐停止了。隐约听到有老鼠(出来活动),悉悉索索作响。有盆碗一类东西被打翻,妇人在睡梦中咳嗽。客人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几,时间副词,没有多久。倾侧:倾斜歪倒。
6.提问:这一段,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渐渐进入梦乡的场景。“未几”这一时间副词,承接上段描写表演的声音高潮,表现出这高潮持续了短暂时间,“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表演的响声由繁转简,由大转小,由高潮转入低潮,室内由闹转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进一步表现出室内的静。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动;室内非常安静,才能听到老鼠动作的声音。(这是以动衬静)。
7.指名学生朗读第4段。
8.学生翻译第4段,然后师生订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地呼喊,妇人也起来大声地呼喊,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一会,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间还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燃烧中的爆炸声,还有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拉倒房屋时,人们一齐用力发出的许许的声音,往外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听不到的。即使一个人长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长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况;即使一个人长着一百张嘴,一张嘴长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一个地方。百千:是虚词,极言其多。作:起,这里是响起来的意思。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不”两个否定词连用,表肯定。
“于是众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惶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奋”:本义尽全力举起的意思。这里可译成“捋、挽”。“走”:逃跑。
9.讲析第4段。
在这一自然段,作者描绘了“善口技者”摹拟一场突然性的特大火灾的惊险场景。
这一场景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们的惶急纷杂声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这一副词表现出大呼“火起”的声音来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骇浪险峰,构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澜。
“夫起大呼……两儿齐哭”,表现出声音由外到内,由少转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内一家人强烈反响。“俄而”表时间短暂,继室内一家大小呼喊啼哭,远近街邻被惊起,大人骇呼,小儿哭叫,狗也惊吠。三个“百千”表现出声音繁多杂乱。
第三:火势猛烈的声音(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百千齐作)。
房屋倒塌,火声爆响,风助火势,表音表现出火势的蔓廷、猛烈。
第三层:紧张救火的声响。(又百千求救声……泼水声)。
“中间”、“又夹”等词语的运用,表现出上述许多声音同时发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紧急情景,达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着用“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这一夸张赞叹语句,以失火、救火作结,衬托出“善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10.指名学生朗读第5段。
11.学生翻译第5段,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响,各种声响完全没有了。撤掉围幕一看,(里边)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毕:完全。绝:断,停止。之:代指围幕里边。
12.提问:为什么作者在本文结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
这样既与第一段呼应,写出表演者凭借进行表演的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衬托了“善口技者”技艺高超。
提问: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精神和动作?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
有以下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和动作:(1)写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写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衬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3)写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紧张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表现出听众已完全被带进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紧张场面中去,忘却了自己在听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场,惊骇恐惧。这是随着口技者卓越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应,作者紧密结合口技表演,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采。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rq8IILslvWdW4wvuD4bBg
提取码: jg64作文片段300字(细节描写+记叙方式)
那些记叙文写得平淡空洞的学生,大多头脑中没有细节描写的意识。他们在写人叙事时,习惯于粗线条地记叙说明,不知道把笼统抽象的概述具体细化为一幅幅静止的画面,或者一个个动态的场景。这就需要老师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让学生体验自己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事物若像电影特写镜头般一一呈现到细微处,就会显得更加具体生动。这样的体验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细节描写的好处,进而学着有意识地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细节写人叙事。
九月份刚开学,天气炎热,我要求学生把“天热”具体化,字数不限。开始时,学生不知该如何入手。我提醒他们可抓住个人的感受与言行,或借助其他生物来表现天热。他们这才恍然大悟,马上动笔书写起来。
在全班交流评议环节,我引导学生关注他人所写片段是怎样表现天热,好在哪里,还可以怎么修改来使之更完善?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简单的“天热”两个字,居然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细节展现出来。于是,我趁势让学生再一次完善自己的练笔。下面是一位学生练笔修改前后的对比:
(原稿)窗外的树叶有气无力地垂了下来。外面的哈巴狗也热得伸出了舌头。我把风扇的风开到了最大,可还是觉得很热。
(修改稿)窗外的叶子上铺了细细的一层灰,有气无力地垂了下来。热得躲进了屋里的哈巴狗伸出舌头,死盯着我手里的冰淇淋,好像也要扑过来咬一口解解暑。
修改稿中补充的叶子上的灰,应该是受了一个学生所写的“天好久没有下雨”的启发。而把哈巴狗由室外“移”至屋内,则来自交流时另一位同学的建议。更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有同学提到自己热得吃雪糕,小作者就补充了狗也想吃自己手中的冰淇淋解暑的细节。总体来说,修改稿较之原稿,不但更能体现天热,而且还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有时候,我还会抓住一些课堂突发事件让学生观察练笔。像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突然跟一只意外闯入的虫子较上了劲。一时间,学生们的视线都聚焦于那不速之客,教学活动只得停滞。这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显然,这却是极其难得的让所有学生都兴趣盎然的观察练笔机会。于是,我趁机提出练笔要求,让这一偶发事件变成了学生即时练笔的好素材。下面撷取两个学生的练笔:
一
只听“啊”的一声惨叫。咦?怎么回事?原来是有只虫子飞在了周杰同学的头上。只见他猛地站了起来,那红润的脸上顿时写满了惊吓。只见他左拍一下,右拍一下,大家看见他那滑稽的样子,笑得前仰后翻。(向敏慧)
二
“砰!”一本书重重地拍在课桌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沈华的桌子上有一只虫正在栖息着。周杰看见有虫,二话不说双手挥动着语文书在桌上拍上拍下,那动作像刷墙似的。可是,那只虫丝毫不理会他,一跳就跳好远去了。全班同学顿时哄堂大笑起来:有的笑得花枝乱颤,有的笑得前俯后仰,有的笑得东倒西歪……可我们在这儿笑,周杰却尴尬极了,他脸蛋红红的,我猜想此时他一定想找个缝钻进去吧!
不过,没多久笑声变成惊呼声,因为那只虫子正朝我们坐的位置驶来。大家都忍不住惊恐地呼叫着。这时只见语文老师一个小碎步,一招“佛山无影脚”,那只虫子立刻光荣地牺牲在老师的鞋下了。(沈钰)
课堂上的即时练笔训练,也能引导学生做起了有心人。他们开始留心观察自己感兴趣的生活细节,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由此可见,进行课堂片段练习训练,除了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细节描写的意识外,还可以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跳一跳,就够得着”,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喜欢上细节描写。
二、课堂表演写作,学习观察描写细节
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可是,有些学生不仅缺乏细致观察的能力,还缺乏用文字恰当表达细节的能力。他们的观察要么浮光掠影,不够深入;要么忽略主体,不得要领。因此,即便他们在写作中运用了细节描写,也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特的个人体验,更不用说依据文章主旨,抓特征去枝叶,以最有价值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和事件了。
针对这一情况,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描写课堂情境表演。如晚自习时,让学生玩“贴鼻子”的游戏,并写一篇作文。
一听说要玩游戏,学生都很高兴。我趁势提出观察要求:
(一)注意观察参与“贴鼻子”的同学的动作、神态、表情等,
(二)留心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观看游戏中有代表性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着重关注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动作、心理活动等。
这样,学生的游戏就不是简单的玩儿了,而是对游戏活动中最能展现游戏状态的细节情境有意识地进行观察。
游戏进行了五六分钟后,学生已经积累到一定的观察素材,便开始写作了。我告诉他们,写作时可以小声交流。这样一来,学生遇到困难时,不再像过去那样等着我挨个儿去辅导。同学间的互助也不局限于生字词,还包括对所描写细节的完善,以及在语言表达上的互相指导。
学生的初稿完成后,便是鉴赏佳作和针对性评改的环节。首先,我展示在巡回辅导中发现的佳作,然后引导学生赏析。接着,我提出学生练笔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修改一篇带有问题的作文。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www.souquanme.com单位交流修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作文收上来后,我发现,即使是写作能力最差的学生,也学会了在写作中对游戏过程进行具体细微的描述。
这样的训练,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观察细节、描写细节的能力。首先,教师在情境表演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观察指导,指引他们有目的地积累细节描写素材,并将之用于当堂的作文中。这等于为学生指明了方向,让其明白如何观察有价值的细节,怎样选用细节来表现事物。其次,对学生共同经历的游戏过程进行即时写作,使学生间的同伴互助更深入有效。同学间对细节的相互补充与提示,能弥补个别学生观察不够仔细的缺点,也克服了教师分身乏术,无法及时辅导的局限。最后,初稿完成后的师生互评互改,能够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合理展现有价值的细节内容。
三、欣赏评鉴佳作,揣摩学习技巧技法
初中语文教材里有不少细节描写的范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范本,通过咬文嚼字,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揣摩体会细节描写的方法技巧与表达效果,甚至直接进行读写迁移,让学生在“学语用言”中提高运用细节描写的能力。
在教《观舞记》时,我抓住课文中的第17自然段,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文本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神态、服饰、动作等多个角度描写舞蹈艺术,然后再由“读”迁移到“写”——要求学生欣赏杨丽萍的舞蹈《雀之灵》,当堂练笔。具体内容做法发表在《湖北教育》(教育教学)上,下面撷取其中三位学生的练笔:
一
她的手指娇柔,如同向我们诉说着优美的诗歌故事;她的裙袂飘飘,如同那天边美丽的彩霞;她的舞姿优雅,如同孔雀轻巧地旋舞;她的动作柔美,如同百灵鸟在高歌柔舞。
二
她忽而身体旋转着,表演着飞舞的轻盈;她忽而手臂微颤着,表现着蛇舞般的动感;她忽而昂首挺立,展现着孔雀的高傲;她忽而伏身趴地,表演着休憩的宁静。
三
轻柔的音乐缓缓响起,舞蹈上走来了一只蓝色的孔雀,细腰,长裙,在一束月光下熠熠生辉。随着音乐的变换,孔雀旋转起来了,美丽的长裙舞动起来,美丽的孔雀飞舞起来。
用语言文字表现舞蹈艺术,原本是七年级学生描写的难点。但由上面的练笔可以看出,因为前面品鉴环节铺垫得到位,学生基本上能够学以致用。可以说,学生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多角度来描写舞蹈动作细节,读写迁移功不可没。
不过,有心理研究发现:在青少年同辈中,“彼此之间容易相互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这就提醒教师在教细节描写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佳作的引领作用。
在教学生学习运用环境描写时,我深有体会。刚开始,尽管我在阅读教学中多次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写作辅导时也特别强调范文中运用环境描写的好处,但写作时能运用环境描写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后来,在作文评讲中,我特地选读了学生环境描写的句段,哪怕只有只言片语,我都大加赞赏。随后,便有更多的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了。但我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趁势梳理出学生描写环境的优秀段落,引导他们进行赏析。下面撷取其中的一个课堂片段:
学生作文片段
……已经深秋了,稻田里只剩下枯黄的谷桩。棉花地里,零落着几球白色的棉花。有几只小麻雀,胖嘟嘟的,落在带着黄叶的棉花杆上,似乎在开会。
“姐,等等我——”远处传来妹妹稚嫩的呼唤声,惊扰了麻雀们的会议。它们似乎被吓着了,“噌——”地冲出棉花地,飞过树杈,落在了路边的电线上。”
——严俏丽《假日黄昏》
课堂片段实录
……
生1:麻雀们开会运用了拟人手法,很生动。
生2:我觉得写麻雀,还是为了引出妹妹的出场。
师:你们品鉴得很仔细,也很深入。的确,这里不是为了描写景物而描写景物。在记叙文写作中,环境描写要为写人叙事服务。
生3:我特别喜欢她写的麻雀,“胖嘟嘟的”,好可爱啊!(生哄笑)
师:很形象。
生4:还有,“麻雀‘噌——’地冲出棉花地,飞过树杈,落在了路边的电线上”一句,也写得特别好,仿佛这样的情境就在眼前一样。
师:是啊,把受惊的麻雀写活了。这说明她平时的观察很仔细。不过,能写得这么有现场感,应该得益于她在细节描写中的生动语言表达。
生4:嗯,恰当地运用了拟声词“噌——”,让作文具有现场感。
生5:还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冲、飞、落。
师:是啊,这些动词的准确运用,也让麻雀的行动仿佛就在眼前,活灵活现了起来。
……
像这样评鉴同学的佳作,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强烈的认同感中揣词品句,更有助于他们揣摩体会到细节描写的语言表达技巧;另一方面,身边同学的作文受到表扬,能激发其他学生不服输的劲头,让他们萌生赶超同学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细节描写能力。
当然,言传胜于身教。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方——教师,若能活用自身的细节描写教学资源,现身说法,同样能发挥其它教学资源所无法企及的作用。我偶尔也写点豆腐块,有时,便站在写作者的角度,跟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体验。比如有段时间,我看到不少学生的细节描写语言过于平淡,而自己在新写的散文中,恰好有意识地运用了陌生化的语言。于是,我就把这篇文章展示给学生们看。我先让他们比较句子,体会“一路上,雪花用不超过0℃的冷冰亲吻着我的脸颊,我用37℃体温将它们感化”与“一路上,雪花打在我的脸上,不久就化了”的区别;然后,站在写作者的角度,谈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考量。像这样,引导学生在分享老师锤词炼句经验的基础上,感悟如何在细节描写中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技巧,也是极富引领效果的。
如何巧借细节描写打造精美作文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特征、某一局部、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著名作家李准说过:“细节在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捏着同样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下面,我将结合自己语文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讲细节描写落到作文实处,为作文增添水色彩。
一、借助语文阅读教学品读细节
语文课本所选的阅读文大多文质兼美,其中有许多运用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精美个例,如我在教西蒙诺夫的《蜡烛》时,曾特意就细节描写展开品读活动。
首先我要求学生把文中老妇人掩埋英雄尸体的相关段落找出反复诵读,并圈出一系列塑造主人公老妇人人性之美的动词。如“跪”(地)、“舀”(水)、“抄”“拖”(尸体)、“画”(十字)、“吻”(遗体)、“捧”(浮土)、“堆”(坟墓)等,引导学生认真赏析这些动词,学生就能从中发现,正是这些具体的动词反映了老好人对烈士的崇敬与悼念,反映了她由一个普通的老妇人一下子变成了一位反法西斯斗士的思想和情感,进而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就这样以小见大,深刻地揭示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像这样运用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人物、表现文章主题的阅读文其实每册课文都有不少。如鲁迅的《风筝》中“我”“摔”风筝一段;《孔乙已》中“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与‘摸’出四文钱”;李森祥的《台阶》一文中“父亲”倔强挑水的情景……老师只要在课堂上多多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强化,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细节描写的特点及作用了。
二、通过语文综合活动观察细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学生语文活动为主要内容,将学生的实践活动、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等各个方面融为一体。它能丰富学生经历,也为他们积累了写作素材,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明白作文不是吟风弄月,而是思想的系统化和生活的文字化这一道理,这样实实在在地用“我手写我心”来作文。所以通过开展多种各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每一次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定会留下很多真实、精美的瞬间,只要我们捕捉到它并将其真实细腻地再现,打磨,就一定能形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细节情景,而这又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比如任教八年级上学期期间,我都会根据教学安排在班上组织一场主题辩论赛。记得有一次学生选的辩论题是 “克隆技术的利弊”,两个星期前全班同学民主选出正反辩论手,然后,我指导他们查阅、整理各自材料,熟悉辩论赛程序,为辩论赛的精彩表现做好充分准备。
两星期后,辩论赛正式开始,我特意带好摄相机把整场辩论赛实录下来,然后将正反方经自由辩论的镜头剪辑下来,在作文课上通过大屏幕用慢镜头播放出来,让学生找出辩论中最精彩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细观摩。课堂顿时沸腾起来了,大家踊跃发言,尤其是一//www.souquanme.com位同学讲到反方三辩的细节,最为精彩:只见反方三辩左脚一跺,一个猛地站起来,腮帮鼓起,眼睛射出两把利剑,嘴里的话像弹珠一样迸出,时不时还溅出一些小唾沫星花,左手食指有力地敲着桌面,右手时时扶着眼镜框,讲到激动处右手一挥,眼镜框也瞬时滑下鼻梁,“嘭”地一声砸在桌面……”
你看,一个神情专注、激情澎湃的辩论者形象正是在同学们的细心观察下,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学生也正是通过这样诸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捕捉到越来越多真实细微的场面,这样就不会出现作文刻画细节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而刻意捏造虚构场景了。
三、利用多种技巧点缀强化细节
诚然,通过阅读教学和综合性学习等方式,学生能深刻认识到细节描写对精美作文的扮靓作用,从而养成细致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但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细节描写,并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借助更多的写作技巧来对细节描写进行强化训练,我想可以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锤炼词语,精雕细琢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力求一字传神。《孔乙已》中,鲁迅写道:“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几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是用这手走来的。”一个“摸”字这一特定动作正是孔乙已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真实写照,作者的哀伤同情也尽情传达出来了。因此,好词不在多,而在准。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首先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然后仔细推敲词语,从而找到最传神达意的那个词语,而这种磁性极高的词语往往能如闪亮的珍珠一样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2.巧用修辞,生动传神
成功的细节描写都是客观事物(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结合在一起,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为有形,使读者透过生动细腻的文字表白,看到更为精神的画面,真正触及到内心的动情点。而学生借助各种修辞就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富有情趣,生意盎然,同时文章也更能散发出熠熠光彩。
3.烘云托月,避正就侧
艺术大师齐白石最善于用烘云托月法作画,它有一幅画:用淡墨泼洒而就的芭蕉叶上停着一只小小的瓢虫,小虫不但融须毕观,连身www.souquanme.com上的花纹也清晰可辨。就凭这么一个精灵的点缀,整个画面就平添了妙不可言的生趣。
高明的作者也应想法子打破陈旧的框框——写人,对其人不作直接描摹,而通过有关的人或事侧画烘托。这样也能让作文产生抢眼的感染力。《口技》一文无疑是典范。作者写到高潮部分——失火救火的表演场面时,用一句“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将口技表演者搁置一边,大肆铺陈宾客的慌张恐惧神情,不正是为了表现口技人的高超技艺么?这一烘托用法,若是放在我们作文中来,一定会为文章添色不少。
4.想家联想,跨跃时空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每一种事物都会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和它相关的事物,只要善于调动记忆,善于由此及彼地思考,各种奇妙的联想就会纷至沓来。”在细节描写中加入联想与想象,作文的思路就像插上了翅膀,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反映无限广阔的天地,同时将细微的生活变单调为神奇,变平淡为光彩照人。
总之,细节描写是作文中的点睛之笔,运用得好,往往能收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艺术功效。更值得一提的是细节描写一定是能表现文章中心主题、刻画人物、传递作者感情的写作技巧,烦琐冗长,游离主题的细节描写,不仅会模糊文章主旨,甚至会喧宾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阅读、综合性学习和作文训练等多方向训练学生,做好细节描写这一微末技艺,更要让学生根据文章主题,恰到好处地用好细节描写这一写作技巧,打造出更多更异彩纷呈的精美作文。
殷勤是描写人物的神态吗
这是百度上的
殷勤,词语。常用于表示巴结讨好;殷勤,太极名家的名字。
目录
1.词语解释
2.人物名
3.殷勤白领交友
4.复姓:殷勤
展开
编辑本段
1.词语解释
拼音:yīn qín
词性:形容词
英文:[deep affection]
n.友爱, 爱情, 影响, 疾病, 倾向
1.情意深厚。
2.指热情周到。
3.指巴结讨好。
4.衷情,心意。
5.借指礼物。
6.关注;急切。
7.频繁,反复。
8.恳切丁宁。
9.勤奋。
词意探源:指情意恳切深厚。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馀欢。”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瞻恤殷勤,过于故旧。”
基本解释
1. [deep affection]∶情意深厚
鞠养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solicitous]∶热情周到
殷勤的服务员
3. [industrious]∶勤奋
殷勤小心
4. [present]∶礼物
日后致殷勤
详细解释
1. 情意深厚。
《孝经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礼记曲礼下》“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 汉 郑玄 注:“皆臣民殷勤之言。”《南史任昉传》:“[ 任昉 ]为《家诫》,殷勤甚有条贯。”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军经 宁郭郡 ,众天兵天将殷勤迎於十里之外。”
2. 指热情周到。
陈白尘 《无声的旅行》:“我干脆放下菜单,用手势告诉那位很殷勤的服务员。”
3. 指巴结讨好。
《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西周 寳钏实奇哉, 费仲 殷勤特取来。”
4. 衷情,心意。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乃使人重赐 文君 侍者通殷勤, 文君 夜亡奔 相如 。” 汉 繁钦 《定情诗》:“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晋书贾谧传》:“ 充 ( 贾充 )每讌宾僚,其女辄於青璅中窥之,见 寿 而悦焉…… 寿 闻而心动,便令为通殷勤。”
5. 借指礼物。
明 沉鲸 《双珠记狱中冤情》:“长官,你宽了我刑具,日后致殷勤。”
6. 关注;急切。
三国 魏 曹操 《请追赠郭嘉封邑表》:“贤君殷勤於清良,圣祖敦笃於明勋。”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次第其韵,且殷勤於 士衡 之文。” 巴金 《砂丁》八:“公司不许停工,砂丁们望晴天比望什么都殷勤。”
7. 频繁,反复。
《后汉书陈蕃传》:“天之於 汉 ,恨之无已,故殷勤示变,以悟陛下。”《北史拓拔澄传》:“ 澄 亦尽心匡辅,事有不便於人者,必於谏诤殷勤不已,内外咸敬惮之。”《西游记》第十九回:“ 三藏 殷勤致意,再问:‘路途果有多远?’”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做农民工作的同志,总是殷勤地问‘章程’。”
8. 恳切叮咛。
唐 章碣 《春别》诗:“殷勤莫厌貂裘重,恐犯三边五月寒。” 宋 陆游 《弋阳县驿》诗:“殷勤记著今朝事,破驿空廊叶作堆。”
9. 勤奋。
《西游记》第二七回:“ 行者 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常懒惰?’”《红楼梦》第二六回:“别说他平日殷勤小心,就是不殷勤小心,也拼不得。”《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贫农四季歌》:“我们贫农人,劳苦又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