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东北风土人情的散文(详细描写东北风土人情的文章)

描写风土人情的散文不低于800字,走进云南,最后一抹夕阳洒落湖面,万顷碧波金光闪闪。,晚霞辉映着笑语,渔舟静静地收获着自己的梦想。,我看......

描写东北风土人情的散文(详细描写东北风土人情的文章)

描写风土人情的散文

不低于800字
  走进云南
  最后一抹夕阳洒落湖面,万顷碧波金光闪闪。
  晚霞辉映着笑语,渔舟静静地收获着自己的梦想。
  我看见,水天相连处,一朵云拥着另一朵云,一股巨浪拍打着另一股巨浪。歌声从远处传来,婉转动听,如梦如幻。
  鱼群上下穿梭,一拨儿又一拨儿,激情飞扬,若隐若现。鸥鸟一忽儿斜掠着冲向水面,溅起一圈圈水晕,一忽儿又扇动着强劲的翅膀,箭一般射向遥远的天空。
  远处,峰峦叠嶂的西山充满神秘。
  森林密密匝匝,许多淳朴的山花美丽着自己,在那个多情的夜晚,她们以圣洁的方式悄然绽放。
  花香袅袅,遍地芳菲。
  这就是睡美人吗?波光艳影里,那些寻找美的人驻足湖畔,眼前的美景让他们心存感激,流连忘返。
  而此刻,唱晚的渔舟轻轻划过。船舱里,肥美的鱼虾鲜活了人们沉睡已久的情感。
  我看见,渔夫的脸上写满了幸福。他们收获着爱情,也放飞着自由和希望。
  湖水浩淼,浪花飞溅。暴风雨就要来了!
  一匹金马自湖中跃出。它神采奕奕,金碧辉煌。顷刻间,它腾飞的雄姿照亮了整个天空。
  此刻,滇池上空佛光闪现,祥云荟萃。金马过处,春风化雨,万物复苏。我看见,一只神鸟自由飞翔……
  世博园
  正午的阳光依旧那么热烈。此刻,在昆明世博园,我被无边无际的美感动着。
  一朵花牵动着我的情思。
  漫步在色彩的光波里,那些高贵的花都在为我祝福。她们饱满的热情激励着我,也温暖着所有生灵。
  花香一寸寸深入我的骨髓,仿佛六月阳光,照亮我的那一刻就命中注定,我们不该是那种缺盐少钙的男人。
  我来自遥远的伊犁草原。在那里,芳草连天,花香袭人,阳光也同样这般热烈。
  而此刻,我从一个展馆走向另一个展馆,又从一个园区走向另一个园区。在这里,世界仿佛很小,人心好像很大。那一刻,我看见所有的景致都那么灿烂,所有的脸上都漫溢着幸福之情。
  万紫千红,溢彩流光。
  在世博园,在一棵金灿灿的富贵树前,我留下了疲惫的身影,也留下了所有的安详。
  石林
  仿佛两只同命鸟,缓缓地飞入林中。
  远古的风吹来,悠远的思绪定格成永恒。
  野杜鹃勃发着激情,仿佛一团火焰,燃烧的那一刻,所有的生命都被她照亮。
  或者,我们相拥在烈焰里,复活麻木已久的心灵,让大地深处的每一根情弦,都弹奏出快乐的音符。
  我被眼前的美景陶醉着。此刻,幸福的阳光照亮了我,也照亮了整个石林。
  思绪随风舞蹈,就像天空自由飞翔的云雀。
  一只美丽的鸟伴我同行。她善良纯朴,神情迷茫。是相聚的幸福,还是离别的忧伤?
  在远方,美丽的神话只能深埋在心里。我知道,季节无情,花开花落,太阳还会照常升起。
  那是心灵深处永远挥之不去的痛吗?
  行走在石林的心脏里,大地的脉搏拍打着我,那些古老的神话渐渐鲜亮起来。苍凉的歌声穿越时空,一寸寸切割着我的思绪。被岁月漂白的记忆忽断忽续,那深深的眷恋仿佛无言的倾诉。
  不远处,阿诗玛一步步朝我走来。她步履沉重,神情黯然,美丽的眼神中写满了悲伤。
  哦,阿诗玛!你绵延千年的守望为谁?
  此刻,走在南国的夕阳里,暖风轻吹我的衣襟,一种无言的痛弥漫着我,仿佛被电击中一般。我知道,那些纯净的心灵是永恒的。
  我知道,在遥远的天空,在历史的最深处,她们永远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彩云之南
  彩云之南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远远地眺望,我看见神灵在自由飞翔。
  一座座山峰相连,森林密布,飞瀑流泉。群峰之上,一朵彩云追赶着另一朵彩云,一种情感撞击着另一种情感。
  古老的神话遍地开花,美丽的种子撒满一座座山岗。报春花鲜艳了我的视野,金马驰骋,碧鸡起舞。那一刻,所有的激情在狂欢。
  我被这梦幻般的情绪撞击着,心旷神怡,仿佛走进人间天堂。凤尾竹摇曳着多姿的倩影,金孔雀盛开着七彩尾羽。雪山圣洁而神秘,清泉逬射出生命的回响。
  哦,在彩云之南,在这孕育美的地方,迷失的心灵会得到神灵抚慰,破碎的爱情能找到圆满的归宿……
  走在云南多彩的土地上,我沉重的心渐渐晴朗。
  幽谷中,那些风和煦而又温馨。绿草葱茏,山花怒放。许多鸟飞来了,许多鸟又匆匆离去。
  我也是一只来去匆匆的鸟。在云南,在彩云的故乡,我以圣洁之心感受着美,也感受着甜蜜的爱情。
  我知道,所有的爱都是美丽的。
  狂欢的夜已经远逝。我知道,那激情彭湃的美,那刻骨铭心的爱,那清风朗月、鸟语花香,已经深深烙入我的血脉。
  而此刻,美丽的白玉兰含英吐露,遍地芬芳。
  在昆明街头散步
  一阵风骤然袭来,我看见一朵盛开的花即将飘落。
  她追忆着自己青春的往事,也为凋零的命运默默垂泪。我知道,人生漫漫,幸福抑或不幸,都是极寻常的事情。
  那季节,在昆明这座古城,所有的花都开得正艳。她们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离去。质本洁来还洁去,生命枯萎,灵魂永存。
  空气中尽是花的踪影。
  芳香四溢,美不胜收。
  她们用自己的娇艳装点着城市,也装点着我们的人生。那些来去匆匆的过客,那些渴望美的眼睛,此刻已定格成永恒。
  走在街头,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你会感觉到阳光明媚,百鸟呈祥。这座城市的魅力滋润着我,思绪被人潮淹没。
  花香扑鼻而来,秋风中满是爱的花瓣。
  据说昆明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除了遍地鲜花而外,这里还盛产温情和浪漫。
  在那条步行街上,我真切地感受着古城,也领略了南国的浪漫。或许,这曾是激情飞扬的地方?月光融融,曼舞笙歌。真情在这里着色,一缕缕,一片片。那些爱的音符铺满每一条小巷……
  夜幕降临,霓虹灯闪烁着迷人的光彩。清风许来,人声鼎沸,花影摇曳,喧嚣的城市仿佛陶醉了。我知道,在昆明,在这座美丽的古城,彩云追月肯定是另一番景致。
  过桥米线的故事听说已久。
  走在古老的传说里,我与星星一起沉醉。也许,真的爱情本就是这样,任何风暴都不能将它摧毁。
  那个温馨的夜晚,在金马碧鸡坊,在一家百年老店,我一边吃着进士www.souquanme.com米线,一边静静地咀嚼幸福。
  我知道,那个季节,金碧交辉是昆明最亮丽的风景……
  去大理的路上
  去大理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
  那个秋天,天高云淡,阳光格外温暖。许多花正艳艳地开着,一些不知名的鸟伴我们走了很远……
  夜幕徐徐降临,我们行驶在通往大理的路上。
  大巴高速奔驰,轰鸣的马达切割着夜的宁静。一片树叶缓缓飘落,顷刻间,又被风吹向遥远。
  远山隐隐约约,绵延的群峰蕴藏着多少神秘?
  我眺望着深邃的夜空,想象着大理是什么样子。
  风花雪月无疑是大理的象征,崇圣三塔显然是大理的标志。洱海碧波,荡涤着生命的回响,苍山无言,眉宇间满是岁月的沧桑。蝴蝶泉边,金花的故事让我们沉醉……
  大巴还在疾驶着,旅人渐渐入睡。偶尔间,我看见甜蜜的鼾声来自梦里。夜色已经很浓了。此刻,大地宁静无比,只有呼啸的风,还在撞击着我遥远的记忆。
  远处,一道道闪电稍纵即逝。
  那一刻,被电光照亮的山林美丽无比。古树婆娑,山茶花摇曳着清影,她们在追朔着自己远逝的梦吗?
  暴风雨骤然袭来,无数雨珠砸向车窗,噼啪作响。一丛丛杜鹃被雨击落,飘落的花瓣随风远逝。
  枝头上,最后的那朵花孤独无助,眼中噙满着泪水……
  月亮升起来了。被暴风雨侵袭的夜空更加澄碧。
  我知道,大理肯定是一个浪漫的地方。在那里,生命烛照,激情会越烧越旺……
  洱海泛舟
  在大理,蓝色的洱海拨动着我的情思。
  远远望去,烟波浩淼,秋水澄净。温柔的浪花,拍打着我,那些古老的神话,那些渐行渐远的记忆,此刻都被风吹远。
  湖水润育的爱情,温馨而亮丽。阳光充满激情,鸥鸟嬉戏着,它们多情的眼神让人心动。
  许多花静静地开了,许多花又默默地飘落。最后的真情独立枝头,是谁让它如此无助?那个季节,刻骨铭心的爱深及我的血脉。
  不远处,一群红嘴鸥正向我游来。它们舒展着快乐的翅膀,一忽儿扎向湖底,一忽儿又箭一般朝远方冲去……
  夜色已经很浓,皓月当空,碧波粼粼。这时候,湖面宁静极了。我看见两只热恋的鸟相偎着,一只鸟抖动着嘴,轻轻梳理着另一只鸟的羽毛。它们脉脉含情,相爱至深。
  哦,请不要惊动它们的春梦吧,你知道吗?
  在遥远的南国,在明月辉映的洱海,这是一道绝美的风景。
  蝴蝶泉
  百花争艳的季节,我与蝴蝶泉悄然相遇。
  在大理,在那个暗香浮动的黄昏,阳光依旧温暖,山花遍地,许多蝴蝶翩翩起舞。
  清风徐来,泉水静静流淌,婉转的鸟鸣传达着我深深的祝福。无数彩蝶纷飞着,狂欢着,一簇簇,一片片,激情飞扬,流光溢彩,就象繁星闪烁的夜空。
  哦,这些大地的精灵呀,它们尽情地追逐着,嬉戏着,无忧无虑,仿佛快乐就是它们永恒的主题。
  古老的合欢树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翠绿的浓荫下,泉水显得更加清纯。掬一捧入口,一股清凉沁人心脾。
  我被眼前的美景感动着,人生的疲惫顷刻间风消云散。
  寂静的小路一直通向遥远。
  在远方,故乡的草已经枯黄。那些水,那些阳光,那些养育我们的山谷和草原,此刻正遭受暴风雪的侵袭。我知道,所有的草都会枯萎,所有的生命都将走向永恒……
  而此刻,走在苍山的目光里,遍地的美震撼着我,也震撼着所有生灵。清流潺潺,蝶舞翩翩。那些山花,那些彩蝶辉映的风景,鲜艳了整个大理古城。
  云弄峰下,多情的红杜鹃正默默地妆扮着自己。
  蝴蝶泉澄澈而明净。我看见,金花的倩影美丽了一方风景。
  走遍苍山找金花,金花是阿妹!
  哦,我知道,这个故事已传扬了很久很久……
  此刻,苍山依然高耸在那里。目光深处,一群追寻美的人正历尽艰辛,跋山涉水,永不停息。
  一道电光照亮了他们沉重的背影。
  那个季节,所有的梦已经凝固,
  所有的人都定格成永恒…

详细描写东北风土人情的文章

看过一些描写东北及东北人的文章,但都谈的是某个方面,有没有专门对东北介嘎达详细介绍的文章,如东北的形成历史,东北人的性格特点,东北人的成就及其原因等等
『辽阔东北』[风土人情]东北人哭了。。。
东北人火爆。有人说在“民风剽悍”的东北,生男孩儿是件很麻烦的事。几乎没有哪个东北男人不是打架长大的。是啊,东北人就是这性格,有了什么不痛快,没心思跟你废话,拳头飞脚先行,成败论英雄。打赢的孩子扑扑身上的土,回家了,别家的家长找来,老爹要训斥的,“小犊子!就不能老实点儿?!”还要象征性的在身上打两下,心里暗想:“这他妈才是我的种!”输了的孩子,应该会很悲惨,尤其如果你哭了的话。爹妈禁不住软磨硬泡,带着去讨公道,但回来就是另一回事了,老爹也要训斥,但这是真训斥,“我咋生了你这么孬个玩意儿!还哭!没那份儿能耐就别跟人逞能!”不怕笑话,我小时候就是被老爹鄙视出来的,后来我知道,要打啊,拼命打啊,输了也不许哭!
  
  
   现在的东北小孩打架的少了一些,世道变了,现在的家长没从前那么开明了,都是宝,把谁家的孩子打坏了,那是很麻烦的。所以现在每次看到有小孩儿在打架,我都饶有兴趣的看一番热闹。女友在旁边骂我没正事,我笑,“这才是东北的男儿啊。”
  
  
   东北人善良,看不得别人受苦。苦命的孩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有很多。老爸那辈儿家里不是一般的穷,老爸为人最不老实,但很顾家,经常往家里弄吃的。偷两穗包米,挖点土豆,秋收以后到地里捡点稻子……在那个年代这些是要受批判的,因为东西都是国家的,都是“社会主义”的,但大队书记也睁只眼闭只眼,邻里也都当看不见,乡里乡亲的,谁家没有难的时候?说东北乞丐多,为啥?生意好!东北人给钱啊,所以满中国的乞丐都往东北跑,这也算是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了。
  
  
   东北人实在,不爱藏着掖着。爱你就是爱你,恨你就是恨你,认准了太阳不说月亮,有半斤不说八两,我不跟你扯没用的蛋,你也甭跟我玩儿什么里根楞。
  
   东北人梗直。前头儿说爱打架,打啊,是真打。但打完就得,谁也甭跟谁没完没了,事儿弄明白了,虽说都是七尺男儿谁也不肯低头,但理亏的,这错儿是在心里认下了。遇到打出兴致的,血还没擦干净,转身俩人就喝酒去了。我跟你打,是因为那件事儿的矛盾,但我跟你喝酒,因为我觉得咱是朋友。“不打不相识”这类的事,在东北发生的几率可能最大了。
  
   东北人认亲。有南方朋友说东北人爱拉帮结伙,我笑,可能是亲过了头儿吧。异乡遇到同乡,甭管认不认识,肯定要热火朝天的聊上一阵子,聊啥?聊家呗。你一言我一语,大里大气的东北话,满口的“大茬子味儿”,热闹非凡,说到有意思的地方,俩人一起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又都黯淡了下来,看看彼此,不用说话,心里都明白,这不是咱家啊,什么时候,能回到故乡?
  
  
  悲情东北
  
  
   东北荒过,不是咱说的“北大荒”,那不是真的荒。古时候的东北是真荒。说东北人体格强,那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东北荒蛮,当年闯关东的,没点儿素质的都上西天了,活下来的,都是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主儿。
  
  
   东北富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东北可能是全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了。粮食,矿产,木材,什么都不缺,张家东北军雄兵四十万,无人能敌。
  
  
   东北付出过。建国初期,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矿产,木材,电力,钢铁,粮食,是从东北运出去的。那不同于九十年代初的南货北上,南货北上是挣钱,当年的东北是给,是活生生的放血啊。
  
  
   东北苦过。九一八的时候东北最苦。日本人的大炮在轰东北,日本人的刺刀在戳着东北,日本人的马蹄践踏在东北身上,都说中国人民八年抗战,可东北人民在还没有party领导的时候一打就是14年。多少东北军民,就是把棉袄吃光了,把脚指头冻掉了,也要跟日本鬼子干到底。一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唱得千万关东人泪流满面。
 
  
  东北现在不荒了,也不富了,想付出也没什么可付出得了。但东北还苦,东北人还苦,东北人还在哭。
  
  
  东北的老人为了共和国拼了一辈子的命,在战场,在油田,在田地,在工厂,落了一身病,但他们没钱治啊。
  
  
  东北的父亲下岗了,他出去蹬三轮车,去扛大包,去捡破烂,因为孩子还要念书
  
  
  东北的母亲下岗了,她出去捡菜,做保姆,刷盘子,因为老人还要治病。
  
  
  东北的孩子哭了,他看见那个餐馆里吃着残羹剩饭的人,是他的母亲。
  
  
   东北哭了,因为她已经满身创伤,她的儿子在吃苦,她的闺女在吃苦,而她在被人辱骂。因为东北的穷孩子都为了生活而出走,离开了他的妈妈。
  
  
   我也哭了,当某些人大骂东北的时候,当东北人成了流氓,打手,B社会的代名词的时候,当某些嫖客津津乐道东北姑娘的优秀的时候,已有一把刀深深的插在了我的心上,那把刀带着倒刺,让我不敢把它拔出来,那把刀是把有放血槽的三棱军刺,让我血流不止。
  
  
   但东北仍然骄傲,因为她的儿子长大了,成为了男子汉,她的女儿长大了,成为了贤妻良母。因为他的孩子成了好干部,成了奥运健儿,成了工程师,成了航天员,成了祖国的栋梁。
东北人火爆。有人说在“民风剽悍”的东北,生男孩儿是件很麻烦的事。几乎没有哪个东北男人不是打架长大的。是啊,东北人就是这性格,有了什么不痛快,没心思跟你废话,拳头飞脚先行,成败论英雄。打赢的孩子扑扑身上的土,回家了,别家的家长找来,老爹要训斥的,“小犊子!就不能老实点儿?!”还要象征性的在身上打两下,心里暗想:“这他妈才是我的种!”输了的孩子,应该会很悲惨,尤其如果你哭了的话。爹妈禁不住软磨硬泡,带着去讨公道,但回来就是另一回事了,老爹也要训斥,但这是真训斥,“我咋生了你这么孬个玩意儿!还哭!没那份儿能耐就别跟人逞能!”不怕笑话,我小时候就是被老爹鄙视出来的,后来我知道,要打啊,拼命打啊,输了也不许哭!
  
  
   现在的东北小孩打架的少了一些,世道变了,现在的家长没从前那么开明了,都是宝,把谁家的孩子打坏了,那是很麻烦的。所以现在每次看到有小孩儿在打架,我都饶有兴趣的看一番热闹。女友在旁边骂我没正事,我笑,“这才是东北的男儿啊。”
  
  
   东北人善良,看不得别人受苦。苦命的孩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有很多。老爸那辈儿家里不是一般的穷,老爸为人最不老实,但很顾家,经常往家里弄吃的。偷两穗包米,挖点土豆,秋收以后到地里捡点稻子……在那个年代这些是要受批判的,因为东西都是国家的,都是“社会主义”的,但大队书记也睁只眼闭只眼,邻里也都当看不见,乡里乡亲的,谁家没有难的时候?说东北乞丐多,为啥?生意好!东北人给钱啊,所以满中国的乞丐都往东北跑,这也算是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了。
  
  
   东北人实在,不爱藏着掖着。爱你就是爱你,恨你就是恨你,认准了太阳不说月亮,有半斤不说八两,我不跟你扯没用的蛋,你也甭跟我玩儿什么里根楞。
  
   东北人梗直。前头儿说爱打架,打啊,是真打。但打完就得,谁也甭跟谁没完没了,事儿弄明白了,虽说都是七尺男儿谁也不肯低头,但理亏的,这错儿是在心里认下了。遇到打出兴致的,血还没擦干净,转身俩人就喝酒去了。我跟你打,是因为那件事儿的矛盾,但我跟你喝酒,因为我觉得咱是朋友。“不打不相识”这类的事,在东北发生的几率可能最大了。
  
   东北人认亲。有南方朋友说东北人爱拉帮结伙,我笑,可能是亲过了头儿吧。异乡遇到同乡,甭管认不认识,肯定要热火朝天的聊上一阵子,聊啥?聊家呗。你一言我一语,大里大气的东北话,满口的“大茬子味儿”,热闹非凡,说到有意思的地方,俩人一起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又都黯淡了下来,看搜趣网看彼此,不用说话,心里都明白,这不是咱家啊,什么时候,能回到故乡?
  
  
  悲情东北
  
  
   东北荒过,不是咱说的“//www.souquanme.com北大荒”,那不是真的荒。古时候的东北是真荒。说东北人体格强,那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东北荒蛮,当年闯关东的,没点儿素质的都上西天了,活下来的,都是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主儿。
  
  
   东北富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东北可能是全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了。粮食,矿产,木材,什么都不缺,张家东北军雄兵四十万,无人能敌。
  
  
   东北付出过。建国初期,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矿产,木材,电力,钢铁,粮食,是从东北运出去的。那不同于九十年代初的南货北上,南货北上是挣钱,当年的东北是给,是活生生的放血啊。
  
  
   东北苦过。九一八的时候东北最苦。日本人的大炮在轰东北,日本人的刺刀在戳着东北,日本人的马蹄践踏在东北身上,都说中国人民八年抗战,可东北人民在还没有party领导的时候一打就是14年。多少东北军民,就是把棉袄吃光了,把脚指头冻掉了,也要跟日本鬼子干到底。一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唱得千万关东人泪流满面。
 
  
  东北现在不荒了,也不富了,想付出也没什么可付出得了。但东北还苦,东北人还苦,东北人还在哭。
  
  
  东北的老人为了共和国拼了一辈子的命,在战场,在油田,在田地,在工厂,落了一身病,但他们没钱治啊。
  
  
  东北的父亲下岗了,他出去蹬三轮车,去扛大包,去捡破烂,因为孩子还要念书
  
  
  东北的母亲下岗了,她出去捡菜,做保姆,刷盘子,因为老人还要治病。
  
  
  东北的孩子哭了,他看见那个餐馆里吃着残羹剩饭的人,是他的母亲。
  
  
   东北哭了,因为她已经满身创伤,她的儿子在吃苦,她的闺女在吃苦,而她在被人辱骂。因为东北的穷孩子都为了生活而出走,离开了他的妈妈。
  
  
   我也哭了,当某些人大骂东北的时候,当东北人成了流氓,打手,B社会的代名词的时候,当某些嫖客津津乐道东北姑娘的优秀的时候,已有一把刀深深的插在了我的心上,那把刀带着倒刺,让我不敢把它拔出来,那把刀是把有放血槽的三棱军刺,让我血流不止。
  
  
   但东北仍然骄傲,因为她的儿子长大了,成为了男子汉,她的女儿长大了,成为了贤妻良母。因为他的孩子成了好干部,成了奥运健儿,成了工程师,成了航天员,成了祖国的栋梁。
  
东北人火爆。有人说在“民风剽悍”的东北,生男孩儿是件很麻烦的事。几乎没有哪个东北男人不是打架长大的。是啊,东北人就是这性格,有了什么不痛快,没心思跟你废话,拳头飞脚先行,成败论英雄。打赢的孩子扑扑身上的土,回家了,别家的家长找来,老爹要训斥的,“小犊子!就不能老实点儿?!”还要象征性的在身上打两下,心里暗想:“这他妈才是我的种!”输了的孩子,应该会很悲惨,尤其如果你哭了的话。爹妈禁不住软磨硬泡,带着去讨公道,但回来就是另一回事了,老爹也要训斥,但这是真训斥,“我咋生了你这么孬个玩意儿!还哭!没那份儿能耐就别跟人逞能!”不怕笑话,我小时候就是被老爹鄙视出来的,后来我知道,要打啊,拼命打啊,输了也不许哭!
  
  
   现在的东北小孩打架的少了一些,世道变了,现在的家长没从前那么开明了,都是宝,把谁家的孩子打坏了,那是很麻烦的。所以现在每次看到有小孩儿在打架,我都饶有兴趣的看一番热闹。女友在旁边骂我没正事,我笑,“这才是东北的男儿啊。”
  
  
   东北人善良,看不得别人受苦。苦命的孩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有很多。老爸那辈儿家里不是一般的穷,老爸为人最不老实,但很顾家,经常往家里弄吃的。偷两穗包米,挖点土豆,秋收以后到地里捡点稻子……在那个年代这些是要受批判的,因为东西都是国家的,都是“社会主义”的,但大队书记也睁只眼闭只眼,邻里也都当看不见,乡里乡亲的,谁家没有难的时候?说东北乞丐多,为啥?生意好!东北人给钱啊,所以满中国的乞丐都往东北跑,这也算是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了。
  
  
   东北人实在,不爱藏着掖着。爱你就是爱你,恨你就是恨你,认准了太阳不说月亮,有半斤不说八两,我不跟你扯没用的蛋,你也甭跟www.souquanme.com我玩儿什么里根楞。
  
   东北人梗直。前头儿说爱打架,打啊,是真打。但打完就得,谁也甭跟谁没完没了,事儿弄明白了,虽说都是七尺男儿谁也不肯低头,但理亏的,这错儿是在心里认下了。遇到打出兴致的,血还没擦干净,转身俩人就喝酒去了。我跟你打,是因为那件事儿的矛盾,但我跟你喝酒,因为我觉得咱是朋友。“不打不相识”这类的事,在东北发生的几率可能最大了。
  
   东北人认亲。有南方朋友说东北人爱拉帮结伙,我笑,可能是亲过了头儿吧。异乡遇到同乡,甭管认不认识,肯定要热火朝天的聊上一阵子,聊啥?聊家呗。你一言我一语,大里大气的东北话,满口的“大茬子味儿”,热闹非凡,说到有意思的地方,俩人一起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又都黯淡了下来,看看彼此,不用说话,心里都明白,这不是咱家啊,什么时候,能回到故乡?
  
  
  悲情东北
  
  
   东北荒过,不是咱说的“北大荒”,那不是真的荒。古时候的东北是真荒。说东北人体格强,那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东北荒蛮,当年闯关东的,没点儿素质的都上西天了,活下来的,都是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主儿。
  
  
   东北富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东北可能是全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了。粮食,矿产,木材,什么都不缺,张家东北军雄兵四十万,无人能敌。
  
  
   东北付出过。建国初期,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矿产,木材,电力,钢铁,粮食,是从东北运出去的。那不同于九十年代初的南货北上,南货北上是挣钱,当年的东北是给,是活生生的放血啊。
  
  
   东北苦过。九一八的时候东北最苦。日本人的大炮在轰东北,日本人的刺刀在戳着东北,日本人的马蹄践踏在东北身上,都说中国人民八年抗战,可东北人民在还没有party领导的时候一打就是14年。多少东北军民,就是把棉袄吃光了,把脚指头冻掉了,也要跟日本鬼子干到底。一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唱得千万关东人泪流满面。
 
  
  东北现在不荒了,也不富了,想付出也没什么可付出得了。但东北还苦,东北人还苦,东北人还在哭。
  
  
  东北的老人为了共和国拼了一辈子的命,在战场,在油田,在田地,在工厂,落了一身病,但他们没钱治啊。
  
  
  东北的父亲下岗了,他出去蹬三轮车,去扛大包,去捡破烂,因为孩子还要念书
  
  
  东北的母亲下岗了,她出去捡菜,做保姆,刷盘子,因为老人还要治病。
  
  
  东北的孩子哭了,他看见那个餐馆里吃着残羹剩饭的人,是他的母亲。
  
  
   东北哭了,因为她已经满身创伤,她的儿子在吃苦,她的闺女在吃苦,而她在被人辱骂。因为东北的穷孩子都为了生活而出走,离开了他的妈妈。
  
  
   我也哭了,当某些人大骂东北的时候,当东北人成了流氓,打手,B社会的代名词的时候,当某些嫖客津津乐道东北姑娘的优秀的时候,已有一把刀深深的插在了我的心上,那把刀带着倒刺,让我不敢把它拔出来,那把刀是把有放血槽的三棱军刺,让我血流不止。
  
  
   但东北仍然骄傲,因为她的儿子长大了,成为了男子汉,她的女儿长大了,成为了贤妻良母。因为他的孩子成了好干部,成了奥运健儿,成了工程师,成了航天员,成了祖国的栋梁。(摘录部分详见以下网址:)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874/1/848.shtml

关于风土人情的散文

3篇就好,不用太长
  <<风土人情之我说 人之我说>>
  出国前,听到许多的人说,在外国,人与人的关系是冷漠的,相互间不可能有什么更深的交往。有的只是金钱关系。所以,在国外不能期望有任何人会像我们中国人一样的互相帮助的。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观念来到了加国。
  可是,在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接连碰上的几件小事却让我的观念动摇了。
  一天, 首次乘坐多伦多的地铁,车次方向搞不清,正一头雾水地查地图时,旁边一位老外过来问道:需要帮忙吗?我把地点告知他,他不仅在地图上指明了我要去的地方,还一直把我带到了站台旁。我想,要在国内,问路时还得找点看起来老实的人,否则把我指到爪哇国去也未可知啊。我还没有唱国际歌,就有朋友来帮助我了。倘若我唱了国际歌,恐怕天下朋友将会更多了。
  在地铁里,一个小孩在临将关门的一刹那冲进车厢,车门忽然关闭,夹住了小孩的手臂。瞬时间,车厢里几个老外同时冲向车门,七手八脚的要拉开车门。而这时车厢里还有许多的黄皮肤的中国人,自始至终没有一点反映,麻木不仁地似乎在看一幕电影,与自己不相干的。更可气的是还冷不丁的听到一句粤语:“门不会关的,慌什么嘛。”
  其实,地铁的车门如同电梯门一样,有障碍就会自动打开,本不用着急的。这道理不仅中国人知道,谁都会知道的,可出于一种本能,老外们会同时抢了上去。而号称会互相帮助的国人,不仅不表示出关怀,还要冷言冷语几句,一付见过大世面,闯过大码头的架势。看来,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祖训可谓深入国人之心的了。当然,这种事在中国国内也是司空见惯的了,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历史和现实都和移民的交流迁徙相关。应该说,由于这样的移民流动,使加拿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使加拿大成为了发达的国家之一。
  正是由于加拿大的这种特点,各种民族的大汇聚,也就形成了多种民族特色的性格特征汇聚。
  美洲的开放,欧洲的矜持,非洲的粗犷和亚洲的猥琐,在加国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人的本性中,美洲的直率,欧洲的委婉,非洲的野性和亚洲的虚伪,在加国也是一样的竞相表现。
  在与当地洋人的笑谈中,居然听到很不中听的一个列举:在加国最不受欢迎的人有四种:黑人、印巴人、越南人和中国人。这其中,亚洲人就占了三个。几个新结识的老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他们不愿意和中国人打更多的交道,因为“中国人不讲信誉,”“骗人”。
  黑人的强悍粗野,自是不必说的;印巴人的神秘诡诈,这也是不必说的;越南人的土匪海盗行径,早受到世人的鄙夷;可中国人又何处得罪了这些老外呢?
  或许,这是白种人的歧视吧。
  <<[散文]长白山天池>>
    《中国国家地理》为山水选美。山山水水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完的,以往148页的杂志,在2005年第10期这里增至550页。感谢《中国国家地理》,增页不增价,仍是16元。杂志出来不久即告脱销,北京是全国脱销最早的城市之一,据说网上已拍到80多块了,不少读者为买不到杂志而生气,《中国国家地理》在其网站论坛发出总固顶帖,标题是《希望大家都冷静一些》。
  《中国国家地理》列出十五组“中国最美”,按排行榜顺序依次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和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
  之所以要把这排行榜依次抄下来,是发现,不知因为什么,排行榜上,没有江河。也许有了峡谷,就不用再说江河了。一些年来,可能只有雅鲁藏布江还算干净,也许江河只能按峡谷那样分段看,整体上不太好说了吧。
  此次评选,在最美名山方面,东北长白山入围,但没能进入最美十大名山之列。长白山没有进入最美十大名山,长白山天池却进入了最美五大湖,这让人感到欣慰。长白山没被选中,长白山天池却在长白山最高处,谁也不能把它搬到平地上去,要看天池,就得到长白山上来。
  翻看这期《中国国家地理》,对榜上有名的山水风景或介绍,或品评,或欣赏,都有许多文字,杂志还请了著名诗人和作家舒婷、于坚和刘亮程先生分别为厦门鼓浪屿、苏州老城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写了文章。可是,就是到了长白山天池这里,在标题《长白山天池:盛怒之后的平静》周围,除了两张图片、59个字的专家评语和220多个字的说明,再就没有什么了。用一个现在流行的词,这让人有些郁闷,难道长白山天池就没有什么好说?可是转念一想,又高兴了,一年之中常是云遮雾绕,冰封雪掩,登长白山是不容易的,两千多年了,既少有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又没有帝王将相来此祭天封禅,满清皇帝虽把长白山册封为神山,也只能在吉林市温德亨山建望祭殿遥遥拜祭,这里没有为人们准备下现成的语言,从自然到人文,污染还少,想说长白山天池,不太容易。
  杂志中两张长白山天池的图片,一张是夏景,一张是冬景,由此倒也看出编辑是用了心思。冬天爬到长白山顶峰看天池,少有人能够做到,一般人也没有机会,有位朋友冬天里上去过,多年后说起来还非常高兴,特为此写过一回游记。
  和许多长白山天池的图片一样,《中国国家地理》两张天池图片,一张野花点点,一张白雪皑皑,但都风和日丽,天池的水真平静如同玻璃,纹丝不动。这样的图片多了,会使人产生误会,好像白山天池总这样好脾气。其实,冬天看天池不容易,夏天也未必就能看到天池,2001年7月,到长白山上走了一趟,车进山门,天已暮色朦胧,高山上显得矮了的天空已有了雨意,司机人很好,在山上时间长了,有些经验,他提醒说,应该抓紧时间赶快到天池上去看看,如果下起雨来,一天两天不容易晴起来,天池就会藏进云雾中去,要想看到,几乎没有可能。司机说,前不久,有国家要人来,在山上住了几天,天气一直不好,终于什么也没有看到。听司机的话,直奔天池,果然,到了天池边,时间不长,人就冷得哆嗦,山风越来越凶猛,黑压压的云雾从天池对面压了过来,眼看着把天池就吞没了。就在这个暮色朦胧的傍晚,我看到了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天池,在围绕天池一十六峰的一峰之上,探头往下面看去,丝毫看不出以往人们所说和图片所显示的平静柔和的美,眼下的天池,阴沉沉地一动不动,好像在酝酿一个阴谋,好像要伸出手来把人拽下去,让人感到阴森,狰狞,恐怖,非常可怕。
  手上有一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长白山古今揽胜》,书中介绍,满清帝王一方面把长白山封禁起来,不许人们走进,一方面也曾派人寻找过长白山主峰,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临进京后,尊“龙兴之地”长白山为“长白山之神”。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四月十五日,爱新觉罗玄烨命大臣觉罗武木讷一行四人前往长白山拜谒,“详视明白,以便行祀礼”,同年夏,武木纳等人登上长白山,到达龙潭即天池,秋天回京禀奏。但是,据考证,武木纳此次拜谒并未真正见到长白山主峰,清人李廷玉在《长白山记》中说:“溯考康熙十三年,吴木纳查看长白,仅至讷阴地方白山东北。”李廷玉这里的“康熙十三年”有待商榷,但他说武木讷未至白山主峰,应该是对的,虽然武木讷也看到了一潭池水,长白山中的池水却不只一个。《长白山古今揽胜》收有武木讷拜谒长白山后写给皇帝的呈文,文中有关长白山天池一段是这样写的:“山顶有池,五峰围绕,临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纹荡漾,池畔无草木。”了解长白山的人知道,白山最高处那个天池,周围可不是只有五峰,武木讷所见若真是长白山天池,他就是把其他十一座峰给隐瞒了。不管怎么说,武木讷虽非故意,却是把皇帝给骗了。
  长白山天池,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湖水面积9.8平方公里,水边周长13.6公里,湖面海拔218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大水深373米,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和最深的湖泊,这是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10月版《吉林风物志》给出的数据。有人说,把一座大楼扔进白山天池,就像扔进一个火柴盒一样。事实上比这还要大,白山天池哺育出一条条江河,它是图门江、鸭绿江和松花江三江之源。也许可以这样说,图门江里小小的游鱼,鸭绿江边普通的草屋,松花江畔的大豆和高粱,都是白山天池养育的。2005年冬天,一开始以为是个暖冬,也真希望它是个暖冬,愿长白山天池流水多多,用它清净的水,洗去江河中的浑浊。
  <<武汉夏夜街头的"竹床阵">>
  夏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然而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城"之一,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酷热难耐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汉特有的民习"竹床阵"。
  2、吃粽子和赛龙舟�
  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中国许多地方的风俗。然而这一习俗是因从纪念屈原而来,使得屈原的家乡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湖北各地赛龙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乡。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们早早就把龙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龙舟便纷纷下水了,一条条"黄龙"、"白龙"、"红龙"、"青龙"劈波斩浪,箭一般前驶,锣声、鼓声、吆喝声、喝彩声响成一片,江河两岸观看赛龙舟人们黑压压一大片,那场面实在壮观极了。�
  传说屈原投汩罗江死后,他的故乡乡亲秭归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屈原身体消瘦了,便用箬叶包米饭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龙舟装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属龙管,以为是龙王送来的角黍,便不敢食。这就可让屈原食用了。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
  3、荆州花鼓�
  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
  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乐曲谱,并大胆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用来为花鼓戏伴奏,使花鼓戏结束了"一唱众和"和单纯用锣鼓伴奏的历史。如今,荆州花鼓戏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唱腔悠扬、甜美、悦耳,已有《家庭公案》、《水乡情》等几十个剧目,既取材于湖乡生活,又展现湖乡风貌。在民间,男女老幼走路、劳作,不时哼唱花鼓调,也有很大的"魔力"。有人说:"听了花鼓的哟喂哟,害病可以不吃药!""做活不唱花鼓戏,浑身上下无力气"。来到荆州地区,可以看到小学生放学时提着的收音机里。汽车里、商店柜台内,播放的全是荆州花鼓戏。
  4、天门"三棒鼓"
  在天门、沔阳一带,由于地势低平、多水,往昔水灾不断,民众身受其苦。为谋求生路,他们背井离乡,背起"三棒鼓",浪迹四方。许多人从湖北到中国西南部、印度、伊朗、中欧、西欧等地。也有些人经广东到菲律宾及其它东南亚国家,
  他们背起的"三棒鼓"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人们称他们为"中国的吉卜赛人"。
  5、通山山鼓�
  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便于鼓匠挂在胸前。演唱时,鼓匠右手执扦击鼓,左手托着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调节出不同的音色。一名技艺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够打出数十种节奏迥然不同、情绪各异的鼓点子。山鼓之音响亮清脆,数里之外能闻其声。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两大类。此外还有一种《山锣鼓》。这种《山锣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间还挂有一面铜锣,左手执钟打锣,右手拿扦击鼓。
  山鼓的曲调与地方语言结合紧密,节奏性很强,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质朴热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种活跃劳动场面的艺术形式。1988年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电视比赛中,通山县改编的节目《喜耘禾》山鼓,荣获银杯奖。
  6、崇阳人的老风习�
  鄂南崇阳县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由于远离大城市,乡民们保持了许多民间传统老风习。当青年男女嫁娶成婚时,打造的家俱样式仍按古老的形式 。如睡觉的木制床为古式雕木的花床,床四周有雕花杆,床前面雕花板上方,有三层雕"滴水沿",床下前方有三层踏板。床入口处仅仅只留可两人并坐的"口子",床两头和后面用整块木板钉死。这种讲究的崇阳花床,实在是一种十分罕见的习俗了。�
  此外,热情待客的崇阳人给客人泡的茶是花椒盐巴家焙茶,吃的菜是大块肉、大块鱼、红苕粉丝、煎豆腐四大菜。一寸来宽、二三寸长的大块烟熏肉,令城里人食一、两块就足够了。��
  7、鄂西土家风情�
  鄂西毗邻湘西、贵北和川东南,居住着数十万土家族居民。他们有着富有特色的生活习俗。独特、鲜艳的服饰。土族居民,特别是青年人,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如男青年,头上缠着一条长搜趣网长的青头巾,外面上衣往往是白布上镶宽大的蓝边,传统布扣、裤子比较宽大。女青年,其头巾则是彩色布巾,上衣或红或绿,但领口、背肩、袖口、下摆等处都镶有美丽花纹的边带布。手上戴着金或银制的手镯。
  山歌。唱山歌是青年土族男女中不可缺少的本领,有些上了年纪的土族人山歌也能唱上"一大箩"。在曲折蜿蜒的山道上,在田间、茶场、农舍、土塘旁,常常可听到阵阵悠扬的山歌传入耳中。更有山歌男女对唱,山族青年以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之心。木叶传情。土族青年用口含一青青的木叶,吹出美妙、动人、委婉的声音。这声音就是动人的情歌。小小的一片树叶,仅为男女传情表达出心声。 文章来自青藤文学网:http://www.7cd.cn,转载请保留版权!
  这三篇 中外 山水 风土人情 都涉及到了
  你用的时候可以有所取舍 选择需要的段落 删减你以为没用的
  希望能帮到你
  最后 祝春节愉快

关于描写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的作文

今年春节,爸爸妈妈带我来到向往已久的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当时北京还在大雪纷飞,气温是零摄氏度;三亚这片热土却是绿意盎然,暖风袭人,白天气温竟高达三十度。这里不仅四季如春、风景秀丽,而且处处是山海奇观、阳光沙滩;不仅随处可见椰林椰风,更有那黎族独特的民族习俗使我流连忘返。
在黎苗族风情寨里,我参观了黎族传统的船形茅屋,观看了别具一格的吹奏鼻笛和铜笛,看斗鸡、敲铜锣、跳竹竿舞、吃竹筒饭。我都有点忙不过来了。哎,那里有两位老奶奶坐在地上织布!我赶忙跑了过去。几根简单的竹条,外加几根粗粗的麻绳,一个简易的织布机就做成了。两位老奶奶把它平铺在腿上,续上彩线织出彩锦。
我兴奋地走到老奶奶跟前,参观这神奇的织布艺术。忽然,我发现老奶奶脸上有绿色的花纹,就好奇地问:“老奶奶,您的脸上怎么有花纹呀?”老奶奶笑着告诉我:“过去,黎族妇女都有绣脸的习俗,那是为了保卫自己啊。”说着老奶奶给我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大陆有一个贫苦的少女叫乌娜。她从小父亲便死了,只有与母亲相依为命。邻居有一个青年叫劳可。乌娜与劳可的感属很好。有一天,皇帝选美女,把乌娜选中了。乌娜坚决不从。皇帝就派人来抢。乌娜和劳可就跳到大海中,抓住一块木头,飘洋过海到了海南岛上。皇帝知道后,又派人去海南岛抓人。乌娜用荆棘把脸刺破。皇帝见她这副模样就放了她。从此,乌娜便与劳可在岛上定居下来。为了保护女儿不再被皇帝加害,于是黎族妇女都有绣脸的习俗。
老奶奶告诉我:绣脸,就是在脸上用染料染后刻上各种图案,两边对称,有点有线。为什么要用浅绿色呢?因为她们觉行浅绿色的线条配上黎族妇女黄色的皮肤,有一种柔和细腻的美。现在,这种绣脸习俗早就在黎族中废止了,只有在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中才能看到这一遗留下来的习俗。
两位老奶奶是自己主动到黎族风情寨来表演的。她们一方面展示黎族的过去和今天,一方面与游客照相挣钱。真想不到,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老奶奶,竟会落落大方地向外国游客用英语说“Thanks”(谢谢),引得中外游客频频举起手中的相机。看到这张照片了吗?我也跪坐在老奶奶中间照了一张。相片上,你会模模糊糊看到老奶奶脸上绿色的花纹。那花纹是历史的见证,是黎族妇女保卫自己的象征,也是她们智慧、勇敢的结晶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