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描写摘抄赏析(求 人物描写片段(约150-200字)+赏析(150字) 10篇)

骆驼祥子人物描写摘抄加赏析骆驼祥子人物描写摘抄加赏析人物描写如下:祥子十八岁,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为全书灵魂人物。祥子是个个性格鲜明的普......

小说人物描写摘抄赏析(求 人物描写片段(约150-200字)+赏析(150字) 10篇)

骆驼祥子人物描写摘抄加赏析

骆驼祥子人物描写摘抄加赏析

人物描写如下:

祥子

十八岁,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为全书灵魂人物。祥子是个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还出卖人命。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

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虎妞

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虎妞是一个流氓资本家的性格鲜明的女儿,她长得虎头虎脑,外表丑陋,小说中说她像一个大黑塔,不讲仁义,粗俗凶悍。她在书中是一个有些矛盾的人物,一方面她是一个财主的女儿,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车夫的妻子,待人泼辣,用祥子的话来说,她做哥们儿好,但难把她当作一个女人看待,对外人她不讲理,但是对祥子,她的确是真心爱他的。她想在祥子身上找回被自私父亲剥夺的青春。

刘四爷

六十九岁。人和车行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因为愧于女儿虎妞,凡事都让她几分,可他实在不愿辛苦成果被祥子继承去,就跟女儿闹翻了,后来变卖了一些车享福去了。直到祥子偶然拉他才知道女儿死了,真正感到了孤独。

曹先生

祥子的雇主,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了北平。后来又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

高妈

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于助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她保留了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善良、质朴,生活教会了她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也仔细有心眼,是适应了旧社会的为数不多的劳动人民。 

骆驼祥子摘抄及赏析:

1、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赏析:对于这句话,老舍先生是富含着感情写的,他用看似平淡无奇的雨来暗示祥子生活的世界是多么黑暗,是多么不公平。而恰恰用了雨的“公道”这个字来体现社会的不公道,并不是“雨”真的不公道,而是社会并不能想我们想象的那样真正做到公平公道,对不同的人的遭遇是没有给与公道公平的,这就是其中的深意了。

2、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赏析:我把老舍先生的这句话当做至理名言来看待的,不知道大家读过之后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不论是祥子生活的年代,还是我们的历史,以及现代社会,都是如此,人们总是会优先去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而对于“把握”二字的判断标准就是根据经验和数据来的,因此经验就是生活的肥料,这样的类比真是太贴切了。

3、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赏析://www.souquanme.com这句话写得十分深沉吧!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一种触动,老舍先生将这个社会看的太过透彻了。不论是什么时代,穷人因为生活的忙碌和劳累,是没有机会去谈情说爱的,也没有那个资本和精力,因此“情种”自然只能是有钱人,那就是大富大贵之家了。

4、人间真话本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话。

赏析:读了这句话,我认为老舍先生是一个很懂得女性心理的人,他真的很博学。社会上的恶人形形色色,有的话是真的,有的却是谎言,而大多数时候,对于情感方面的考究,我们看到的都是谎言,但情感的真实流露却是无法遮掩的,而“女子的脸红”就是最好的证明!

5、懒人的思想不能和人格并立,一切可以换作金钱的都早晚必被卖出去。

赏析:这句话可以用古今中外关于励志的人物和故事来作解答,我们会发现任何励志的人物都是和勤奋有关的,不论他有没有天赋,因此懒人的思想能否和人格并立就成为了值得探讨的话题,有天赋但并不勤奋的人是否具有人格,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我们会发现,身边的懒人都不值得信任,因此人格嘛,恐怕是没有的。

扩展资料:

《骆驼祥子》创作背景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

《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参考资料:骆驼祥子-百度百科

名著人物描写片段及赏析

急 快 速度
《三国演义》 ——刘备

刘备,做为《三国演义》极力推崇和褒扬的封建理想君主的化身,作者罗贯中在塑造和刻画时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这也使得刘备成为《三国演义》中继曹操、诸葛亮、关羽之后最为出彩的人物形象之一。但所谓“过犹不及”,作者的热心过度,一意的追求“高大全”,反而使得刘备的形象变得单纯和虚无飘渺,成为一种类型化的形象,仿佛文学上的扁平人物形象,其所作所为也尽显得虚伪,使得人们不由自主的对形象本身产生怀疑。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的评价,可以说是精辟独到、入木三分。诚然,结合刘备成功的经验,qqwzXT细细品味一部《三国演义》,似乎极尽刘备虚伪之能事。
一、伪装的汉室忠臣
刘备的形象,最突出的表现是汉室正统的忠实捍卫者。的确,这个时时处处不忘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汉室宗胄”,无时无刻不在惦记汉室安危的大汉“皇叔”,无论如何与“伪装的忠臣”这几个字是沾不上边的。但是事实偏偏就是如此。
早在“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第一回)先不说这句话是有心还是无意,单是这句话本身,在当时封建统治下,就是大逆不道之言,足以满门抄斩、祸延九族。因此,要说这句话是刘备孩童时的嬉戏之言,几乎绝无可能。这还不算奇,奇的是“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第一回)才真正称得上奇。刘备的话虽然大逆不道,还勉强可以“孩童无知”敷衍过去,而做为一个成年人的刘元起听到这句话,不仅不加阻止,反而“常资给之”,在当时黄巾之乱尚未发生,天下还算安定的条件下,就不能不使人怀疑起刘备的家族来。或许刘备的野心,就是在这样一个念念不忘当年曾贵为九五至尊的家族中培养起来的。
及到少年,“不甚好读书……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第一回)。秦汉之时,平民欲致仕,除出身、读书、走后门外,就是以德行获得“清誉”而得到推荐。在当时还算太平的时期下,刘备四者皆不取,却“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甘为韩非子所谓“五蠹”之类,惟恐天下不乱,那么其“素有”的“大志”,就颇可耐人寻味了。
再其后,从讨伐黄巾起兵,直到赤壁之战奠定三足鼎立基础,尽管成日在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中生活,刘备却开始考虑后嗣之事了。他先是收了一个义子,取名叫刘封,后又努力耕耘,生下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禅。两个儿子,老大刘封,老二刘禅,分开来看似乎没有什么,不过连起来问题就大了,那是“封禅”——一种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仪式。其时,刘备投陶谦,依吕布,归曹操,奔袁绍,亲刘表,身无立足之地,却始终念念不忘“封禅”大事,说他是汉室“忠”臣,的确是牵强了一点。
等到晚年,占据荆州,尽有西蜀,羽翼已成,兼之汉帝被废,刘备称帝的野心终于浮出水面。这时候,刘备已经有了一位深得自己心理的军师诸葛亮。说到诸葛亮,早在三顾茅庐、隆中论策时,就以一句“……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第三十八回),很隐晦的道出推许刘备承续汉祚的意思,从而得到了刘备打心眼里的喜爱,此后便一直委以重任。等到曹丕废帝自立后,“早有人到成都,报说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于洛阳盖造宫殿;且传言汉帝已遇害。”刘备与孔明便开始了一幕双人互动的游戏。首先是广造舆论。尽管汉帝遇害只是传言,刘备却迫不及待的当真了,“痛哭终日,下令百官挂孝,遥望设祭,上尊谥曰‘孝愍皇帝’。”向全世界宣告汉帝已经完了,汉室统治出现了空白,需要及时填补。而自己既然上了尊谥——做了皇位继承人该做的——当然就该即位登基了。其次是置身事外。忙完这一切后,为了表示自己并非有意,刘备开始莫名其妙的生病了,“玄德因此忧虑,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务皆托孔明。”留出一个广阔的空间给诸葛亮发挥。再次是欲拒还迎。在三番五次的驳回群臣(主要是诸葛亮)上表过程中,刘备说了一句很是意味深长的话:“孤虽是景帝之孙,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意思是我本来就是皇帝之后,即便即位,那也是理所当然的。在这过程中,作为刘备的心腹人才,诸葛亮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时政务皆有的情形下,他先是统一思想,“与太傅许靖、光禄大夫谯周商议,言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欲尊汉中王为帝”。引出谯周一番“天意归属”的言论来。然后就强化落实,“引大小官僚上表,请汉中王即皇帝位”,并极力为刘备凝聚人心,苦劝数次,不惜装病,联合群臣为其塑造合法继承形象。整个过程,以刘备生病起而以孔明诈病终,二人配合默契,合作无间,等到“汉中王惊曰:‘陷孤于不义,皆卿等也!’”时,刘备,作为汉室江山的合法继承者,以一个崭新的统治者面貌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刘备作为皇叔,在汉帝被废后,所要做的应当是扶持、辅助汉帝的儿子继位,或者另找后人(哪怕是假的傀儡)接替,没有理由作为叔叔去继承侄儿的宝座,甚至还可能是跟汉帝的儿子自己的侄孙子争的位子。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长辈继承晚辈皇位的,除了刘备,似乎就只剩下明成祖了——那还是用武力强抢来的。
二、伪造的仁义君子
刘备的仁义,是《三国演义》最为着力克化的一个层面。但究其实质,刘备的所谓仁义,则完全是出于树立名望的需要,其目的则是鸠占鹊巢,反客为主。
刘备一生,运用得最多、最熟练也是最有效的,就是“反客为主”,即先投奔某个有势力的人,在他手下发展势力,树立声望,同时观察一下该势力后继者的才智。若后继者资质平庸,就耐心地等待,等到有一天那人死了,就顺理成章的接收该股势力。
刘备第一个看上的目标是刘焉。黄巾之乱时,刘备投奔了刘焉,“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第 回)可惜后来刘备变成了通缉犯,只好四处躲藏,第一次行骗就失败了。乱世中的机会多,后来曹操攻打陶谦,刘备赶上吕布袭破衮州,进据濮阳的大好时光,因缘际会的退了曹操兵马之后,就赖在徐州不走了,弃朝廷托付管辖的平原不顾,实实在在的就驻扎在了小沛。等到陶谦年纪大了,临死之前发现自己的儿子不是刘备的对手,为了保住儿子的命,只好故作大方,把徐州让给了刘备。可搜趣网是好景不长,接手徐州没过多久,就被吕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抢去了。没办法,只好又先后投靠了曹操、袁绍等人。但是那些人年纪都不算很老,刘备估计等他们死的时候自己也差不多半截入土了,所以都是稍微呆一下就离开了。其后他又发现了新目标——刘表,于是跑到刘表那里一呆就是七、八年,期间努力笼络人心,极力网罗人才,尽力离间刘表后嗣,全力扩充自身实力,果然等到刘表死的一天了。可是正在他准备动手时,天有不测风云,曹操带兵杀向荆州了,刘琮的不战而降彻底打破了他的美梦,自己反而被打得到处逃窜。这使刘备的目光不得不放到了另一个强大的诸侯——孙权身上。通过表面上和谐的联盟,使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取得了东南一面的绝对霸权。此时,刘备再次使出他的惯用伎俩,从孙权这里“借”来了荆州,从此赖住不还了——以后就有了一句俗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不过,这一次刘备的如意算盘却打错了,他没有想到孙权是一个态度如此强硬“债权方”,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威胁,这使得刘备食不甘味,睡不安枕。在诸葛亮和庞统的提醒下,他于是想到了西川的刘璋。刘备故技重施,以帮助刘璋抵御汉中张鲁为名,明目张胆的把军队开进了蜀中……
经过一个轮回,刘备的事业又转到了他的原点,最终赖以成就事业的,还是最先打主意的刘焉的地盘,也算是修成正果,功德圆满了。但是经过这一番周折,刘备反客为主的恶名却愈发彰显。然而世人只重其表,不重其里;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再加上后世南宋小朝廷的刻意美化,反使刘备得以成就仁义美名,嗟呼!
三、伪饰的君臣情谊
识人才、用人才、笼络人才,即通常所说的“人和”,是刘备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君臣之间良好默契的关系,则是最为历朝百姓津津乐道的美谈。我们并不否认刘备吸纳人才的高超技巧和本领。但是,刘备识人用人笼络人的目的,则是从其事业和统治需要出发的,聂绀弩说过:“封建统治需要忠臣,远过于需要明主。没有明主,只有忠臣,江山还是江山;只有明主而无忠臣,这明主就可能寸步难行。”这一点我们不能不加以注意。关于刘备的“君臣情谊”,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几个人的遭遇:
先看关羽。关羽是刘备桃园结义起事的原班人马,一直忠心耿耿。先期,刘备手头仅“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着意笼络下,二人情同手足。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情况渐渐变得微妙起来,原因是关羽的发展太过迅猛,以致难以驾驭。尤其是下邳降汉不降曹后,曹操极力笼络,表奏为偏将军、汉寿亭侯,在官爵上已与刘备并驾齐驱。而在这同时,关羽只顾报答曹操恩情,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却使投身袁绍处的刘备身陷险境,性命堪虞。此后又收关平、纳周仓,自身实力膨胀,隐隐然竟有自成一派的风范,这是任何一个领导都很难容忍的。还好之后不久,刘备陆续得到了赵云和诸葛亮两大肱股,更兼有了魏延、马良、蒋琬等荆州的一帮文臣武将,二人的关系才慢慢修好,但是关羽的利用价值也大大降低了,于是开始受到冷落。如攻取长沙、赤壁挡曹等提议,都是加以诸多限制条件方才通过。其后,刘备西取益州,仅命关羽为诸葛亮副手镇守荆州,及庞统阵亡,无奈召诸葛亮救急后,才以荆州托付关羽。好不容易刘备领益州牧、进汉中王,挽回声望优势时,关羽却毫不示弱,置诸葛亮“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嘱咐不顾,一出“单刀赴宴”,不但声势上再度追赶,而且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是可忍孰不可忍?已经尽拥益州之地,有了根据地,再无后顾之忧的刘备终于狠下心来要干掉关羽,代价是荆州。首先,在东吴已议定一俟关羽攻取樊城,就遣兵暗取荆州的情况下,“令云长领兵取樊城”。至傅士仁、糜芳降吴,关羽败走麦城后,先是对求救文书置若罔闻,后又有刘封蹊跷的按兵不动,终于关羽为东吴所害。直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也!
再看赵云。赵云同属于刘备原从集团,论才干,前有伐取桂阳之功,后有据汉水不损一兵;论勇猛,长坂坡七进七出;论忠心更是无话可说。然终刘备一生,在西蜀群臣中,地位始终不高。当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群臣上表汉献帝。署名第一位是平西将军、都亭候马超,以下是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法正、李严等,赵云就“等”在这以下“一百二十人”中去了。到刘备称帝时,上表劝进的甚至没有赵云的名字。刘备封汉中王时,拜关、张、马、黄为前后左右四将军(三品),赵云只封了个翊军将军(五品),用现在的话说是个杂牌将军。刘备称帝,关黄已故,张飞升车骑将军、西乡候;马超为骠骑将军、嫠乡候;而赵云呢,仍是个翊军将军。直到刘禅继位,张、马也早死,赵云才升征西将军(四品),封永昌候,后又升镇东将军。当年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大节不亏的苏武终于得以回到汉朝时,已被迫降匈奴的名将李陵来送他,说出一句千古怨辞:“汉家待功臣薄!”信乎?
最后看诸葛亮。关于诸葛亮深得刘备宠信的原因,前文已有论述,就不再多费笔墨。重点还是看看刘备临终前白帝托孤的表现。刘备东征,彝林一战惨败而回,退守白帝城,身染重病,命在旦夕。但他十分清楚,刘禅暗弱无能,以后大权必定旁落,重蹈汉献帝的覆辙,于是刘备想到了托孤。刘备首先想到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反客为主”战略的积极拥护者和继承发扬者,以刘备的识人眼光,很可能已经看出诸葛亮在他死后会走上和曹操一样的道路,于是,刘备以退为进,以言试探,遂有“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第八十五回)之言语。以刘备的枭雄一世,决不会把几十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的,当时若诸葛亮有一点可疑举动,以我个人的猜想,刘备可能“已在帐中伏下二百刀斧手,只等举杯为号,一拥而上,乱刃分尸”。刘备没想到的是,诸葛亮比他更老奸巨滑,一听这话,立即演了一场涕泪横流的戏,并说“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刘备对诸葛亮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这时就想起了李严,当时军权还没有落在诸葛亮手里,诸葛亮是丞相,主理内外政事,而内外军务有李严管理,刘备煞费苦心的使诸葛、李严二人同时受托,实是想这二人相互牵制,都使对方不敢妄动。刘备做完上述布置后还是不放心,诸葛亮属于荆州集团,李严属于益州集团,二人均非刘备原来从徐州开始所带的从属集团,而当时关、张已亡,若论跟随最久的,就只有赵云了。于是,刘备把赵云也叫到身边,说道:“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以诸葛亮荆州集团主政,李严益州集团主军,赵云原从集团监督,刘备亲自导演的白帝城托孤,达到了完美的制约平衡和权力分立,确保了蜀汉政权在他死后不立即陷入争权夺利的混乱之中,赵云、诸葛、李严之间的相互制肘,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蜀汉国内的派系斗争,使刘禅可以比较安稳的坐上了皇位。然对于当初他与诸葛亮“如鱼得水”的和谐关系来说,这又是怎样一种悲哀呢?
四、伪善的王道统治
后世推举刘备为明君,主要着眼点是刘备的君臣情谊,从而爱屋及乌,将其执政也一并纳入其内。事实上,刘备的统治政策,不但不能说是王道,连霸道都谈不上,与同时期的曹操、孙权,根本不能相比。
刘备早期,为扩充实力不择手段,兼之颠沛流离,一直没有一块长期稳固的根据地。为快速扩充势力,于是穷兵黩武,竭泽而渔,其性质不免就沾上了流寇色彩。其为平原令,时间不长,便“颇有钱粮军马”,似乎是安居乐业。但一旦到了徐州,仅仅是一个小沛,就令他乐不思归,原因何在?要么是放长线钓大鱼,身在小沛,觊觎徐州;要么就是平原已被其榨干,再无油水。统领徐州后,短短时间内,实力已从起初平原救陶谦时的三千人马,激增到讨伐袁术时的三万精兵(这还不包括留下来守城的)。其后又过一段时间,曹操欲起兵攻打徐州,竟须集结二十万人马,由此可以想见刘备扩充之快。接下来,刘备从袁绍处孤身逃脱,到汝南招兵买马,转眼又有数万。当时黄巾之乱、地方叛乱、董卓暴政都过后不久,全国各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刘备的军马却可说长就长,原因似乎已经很明显了。吴思的《血酬定律》曾经说过,即便是土匪,为了能够获得长期而稳定的收入,都会有意识的保护自己控制范围内的人民安全。而刘备作为当时的朝廷统治者,其竭泽而渔的风范,性质尤为恶劣。
后来刘备大业初成,登基称帝后,既有蜀道之艰,又有汉中之险,按理应当禀承其先西汉之初“黄老治国”的理念,休养生息、与民休息。但是他做的第一件事竟是举全国之力,发七十万大军攻打东吴,死伤无数,国力大削。临终之际,又命诸葛亮匡扶社稷,兴复汉室,直接导致后来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以致征战连年,民生凋敝,人口凋零。较之先前所谓平庸之主刘璋统治,百姓的生活无疑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当此之时,北魏的百姓在“篡汉逆贼”曹氏一门的统治下,已经安居乐业数十年;东吴的草民在孙权以守代攻的战略下,也干戈寥落。惟有西蜀的人民大众,“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凭空堆砌出来的王道统治下,空守着刘备这一尊仁德宽厚、有道明君的神像,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
总而言之,刘备的忠节、仁义、情谊、贤明,绝非后世所言的那么夸大。《三国演义》作者尽管极力夸大了这个侧面,却终究无法脱离历史的范畴。在当时的乱世条件下,仅凭以上特点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譬如陶谦,譬如孔融。真正需要的,是天生的野心壮志、个人的名声形象、高超的驾驭手段、深沉的政治权谋。这些,恰恰就是《三国演义》刻意掩饰和美化的部分,也是造成刘备形象虚伪的真正原因。后世中有人给了刘备这样一个评价——“枭雄”,这才是对刘备最合适的定位。
《水浒传》---林冲赏析
林冲者,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代枪棒武师。武功超群,英名盖世。本可以凭借一身的本事青云直上,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谁知他不识时务,不知变通,连中高太尉两大圈套,最终被逼上梁山,弄得家破人亡。
人到中年,再读《水浒传》,感觉完全不同于青年时代。那时读书,读个故事,读个热闹,追求的是人物的结果。现在读书,读的是思考,读的是感悟,关心的是人物的命运。《水浒传》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单八将,个个本事了得,人人忠肝义胆,但都被含冤受屈,逼上梁山。掩卷沉思,我总感觉林冲更冤更屈,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空有一身本身,却一生窝窝囊囊,壮志难酬。思来相去,觉得林冲有三误
一误曰儿女情长,不识时务。高衙内看上自家娘子,你应该欢呼雀跃,喜形于色,赶紧恭恭敬敬双手奉送,那是你的造化,你的运气,乘机搭个铁梯子,傍个金靠山,何愁不平步青云,发达显贵?到那时,没多少美女佳丽,//www.souquanme.com供你挑捡?到那时何愁不花天酒地,拥香揽翠?看你傻的,死守一棵树,妄想夫妻恩爱,白头偕老。难搜趣网道你不知女人大多水性杨花,“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有钱有权跟你泡,一但钱权不见了,明日就跟别人跑。”如次,你还痴情什么?迷恋什么?再说,你不把爱妻送上,堂堂高衙内,能放过你吗?何必为区区一娘子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你说傻不爷们?君不见,送妻邀宠,买妾求荣者,个个加官晋爵,人前显贵么?君不见买了良心,丧失道德者人人发迹,甚嚣尘上么?
二误曰英雄气短,不知变通。火烧草料场,本来是高太尉的“圣旨”,于差拨何干?你却一枪结果他的性命。即使陆虞候之流,只不过是一些谄佞小人,人家就比你聪明乖巧.势力圆滑,知道依附权贵.阿谀奉承的好处。谁叫你不同流合污.狼狈为奸呢?人家好不容易找个若大靠山,做得个帮凶,说得可怜点,也就是在高太尉门下混碗饭吃,你却倒好,只一枪结束了人家讨好卖乖,巴结上爬的美梦。痛快是痛快,可你考虑过后果没有?你只凭一时气愤,手刃卑鄙小人,断了人家的心腹,权高位重的高太尉,岂能善罢甘休?你这不是更重人家圈套,引火烧身吗?你不明事理,不知变通也就罢了,干吗再给自己弄几条命案,有理变无理,最后只得去梁山落草?如果你吸取教训,赶紧见风转舵,乖乖领了娘子向高衙内自首,陪上一万个不是,再找些奇珍异宝敬献于高太尉门下,将功赎罪,定会博得衙内欢喜.太尉欢心,将你管复原职,列为心腹。甚至收为义子,分个“林衙内”什么的,也未可知。到那时,你不是又风光无限,平步青云了?何愁区区陆虞侯之辈,不为你牵马缒凳,吸脓舔痔?
三曰哥们义气,不图为己。那王伦本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又没十分本事。”能够把武艺在他之上的你收留,已是非常之冒险了。自古以来,那个领导能容下比自己“本事了得”的下属?况且人家还没来得及给你穿小鞋,套枷锁,未尝顾得打击报复,你就嫌人家“妒贤嫉能,心胸狭隘。”受人挑拨,一刀送其归西。火并“无大才大量,难成气候”的王伦,就算你有能耐,可你却偏偏不乘机自己坐上那梁山第一把交椅,好好施展你的本领,大干一番,而穷讲究什么哥们义气,两肋插刀,忠肝义胆,拱手把你用性命换来的位子让与别人,好一个大傻冒也么爷!那义气直几两银子,忠义当得了饭吃?曹操早就说过:"无毒不丈夫" ,没有一点心计,不耍一点手腕,如此心地无私,如此谦虚仁厚,如此英雄仗义,能成什么大气候?还想什么报效国家,产除奸党?
好不可惜也么爷!正是应了那句俗话:“自古忠诚无好死!"你纵有浑身本事,你纵有忠肝义胆,你纵然英雄仗义,你纵想报效国家,又能怎么样?

赏析人物描写

一、赏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技巧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有时起渲染气氛的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例如2008年高考浙江卷所选小说《乌米》,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就为我们提供了主人公乌米的生活环境,突出了她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写关于人物描写的片段,并赏析(要六个)

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有很多人物描写很生动,很到位,后人难以超越。包括人物长相外型体貌、话语音色音调、动作敏捷迟缓,甚至怪癖嗜好以及职业修养或个人涵养等诸多方面,突出人物的个性成长与挫折,以及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命运起伏。精读这两本小说而不被其中故事情节所吸引,那将对你很有帮助。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