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歌描写景物有哪一些(写上学路上的景物描写移步换景300字)

描写景物的歌曲有什么???《庐州月》、《青藏高原》、《千山万水》、《呼伦贝尔大草原》、《走天涯》等。1、《庐州月》《庐州月》是由许嵩作词作曲并演......

上学歌描写景物有哪一些(写上学路上的景物描写移步换景300字)

描写景物的歌曲有什么???

《庐州月》、《青藏高原》、《千山万水》、《呼伦贝尔大草原》、《走天涯》等。

1、《庐州月》

《庐州月》是由许嵩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该曲收录于许嵩第二张个人原创专辑《寻雾启示》中。这首中国风的歌曲是该专辑的第二波主打曲目,于2009年12月10日在其官方网站vaecn上面首发。

2、《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发行于1993年,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李娜的代表作品,由张千一作词作曲,是1993年电视剧《天路》的片头曲,后又作为2005年电视剧《雪域情》的片尾曲。2001年《青藏高原》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作品金奖。

3、《千山万水》

《千山万水》是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2008年5月2日由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发行的专辑《北京2008年奥运会歌曲专辑》中,该曲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创作

4、《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一首歌曲,是呼伦贝尔市的市歌。也是藏族歌手降央卓玛的2009年的专辑《金色的呼唤》中的第三首。军旅歌唱家刘子琪演唱《呼伦贝大草原》在音乐网排名前列。另外、乌兰托娅的2006年的专辑《阿尔斯楞的眼睛》、米线的专辑《梦回香巴拉》中都有这首歌曲。

5、《走天涯》

《走天涯》是降央卓玛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杨望作词,老猫作曲,收录在降央卓玛2009年发行的专辑《金色的辉煌》中。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蒙古草原风味,而从降央卓玛的歌喉唱出来,那些熟悉的草原之歌又重新注入了鲜活的旷野气息。

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一)手法
一、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二、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柳永《雨霖铃》想象别后之景。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三、绘形绘声绘色
所谓“绘形绘声绘色”,就是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地跳着”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四、细描白描
细描:即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维妙维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搜趣网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五、多个角度顺序结合
苏轼在《题西林壁》诗中写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同一景物,观察点不同,获得的印象就不一样。同是庐山,由于横、侧、远、近、高、低不同的观察角度,呈现的景物姿态以及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可以从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觉去描写,将景物真切再现,富有立体感,做到绘形绘声又绘色,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妙。
如《荷塘月色》描写月色下的荷花时,从视觉上看到了“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从嗅觉上“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尤其是最后一句还用上了“通感”的修辞,让这个句子有着独特的韵味。
六、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七、多种修辞结合
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看:
  1.蜘蛛也惜春归去,网住残红不放飞。
  以“残红”代落花,鲜明生动;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表达出惜春之情。
  2.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用对偶,有音乐之美;用拟人,不仅表现出环境的优美、幽静,而且渲染了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浓郁的书卷气。
  3.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用博喻刻画白妞的眼睛:“秋水”见其清澈纯净,“寒星”见其晶莹明亮,“宝珠”见其圆润光泽,“水银”见其黑白分明、水灵生动。这双眼睛真是顾盼传情,美丽动人。
  4.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张潮《幽梦影》)
  运用排比,列举一连串悦耳之声,令人浮想联翩,心旌摇荡。
  5.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同上)
  以赏月喻读书,表达读书所获与阅历相关的道理,深入浅出。
(二)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再如《一面》中第5段“门外,细雨烟似的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当时的自然环境,也暗含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渲染气氛,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三、烘托人物心情
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写景不应该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 “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又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四、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性格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例如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QsuCyquCTF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景物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了一幅恬淡朦胧的荷塘月色图,实际上寄托了朱先生的情感。朱自清是一名新文学运动的战士,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给他心灵上投下了落寞的阴影,他既对黑暗的现实不满,又不愿投身革命,所以幻想超脱现实。他借荷塘月色抒发的正是这种幻想超脱现实的情感。
七、照应标题。如《祝福》中的景物描写就起到照应标题的作用

儿歌小白船描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 有只小白船 船上有颗桂花树 白兔在游玩 桨儿桨儿看不见 船上也没帆 飘呀飘呀飘向西天 渡过那条银河水 走向云彩国 走过那个云彩国 再向哪儿去? 在那遥远的地方 闪着金光 晨星是灯塔 照呀照得亮
上面是歌词,自己把里面的景物选择出来哦

请问描写景物有哪几个方面?怎么归纳话的主要内容?

常见描写方法的作用:
(1)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
节、气候、时间、场景等;社会环境包括时代背景、民俗风尚、地域风貌等。其
作用有: ①交待环境,渲染烘托气氛;②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③衬托人物
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借景抒情;⑥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起象征
、暗示、深化思想意义的作用等。
(2)肖像描写的作用。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身形、神情、容貌、姿态、服饰等的描写。一般说来,这与
人物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性格爱好等有密切关系。因此,作家进行肖像描写
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外形表现人物的身份、经历、修养、爱好、生
活习惯、性格特征、精神面貌、内心活动等。
(3)心理描写的作用。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记忆、联想等的描写。常见
的心理描写有:A.心理概述(即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叙述),B.内心独白
,C.动作暗示,D.景物衬托,E.梦境幻觉等。其作用在于刻画人物性格,揭
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人称运用的作用:
叙述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重点掌握运用第一、第二人称
的作用。
运用第一人称的作用:①象作者面对读者讲述自己的经历,让读者感到亲切、自
然、给人以真实感,从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以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②便于直
接抒情、议论,不象第三人称,主要是客观地叙述,必要的时候,作者又得站出
来,抒情,议论。
第二人称以“你”的形式出现,其作用是便于感情交流,使抒情真切感人。如果
写人,可通过对“你”的倾诉、赞颂、劝慰、激励等表现出来;如果写物,可起
到拟人化的作用。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正确领会和把握的前提下,作出恰当的评价。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作者写作时代背景的把握,准确地评价作品中
人物事件的社会意义。
第二,结合作者的生活体验。作品与作者特殊的生活遭遇和经历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有时甚至就是作者某一时期特定思想感情的反映,明白了这一点,就
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三,顾及全篇。对任何一个局部的鉴赏评价,都不能脱离全文语境去做片
面指认。如果我们有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作为背景,评价就能更准确。
第四,根据个人生活经验。推求、猜想作者的写作意图,虽然考生的个人的
生活经验可能不足,但可以通过已学过的文章,通过间接掌握的人生体验,通过
联想和想象的帮助,更准确地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的具体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要全面、深刻,避免以偏概全、主观片
面;要辩证统一的评价;要有理有据的评价;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
笼统。
诗歌鉴赏:
(一)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活背景等重要信息。
评论要知人论世,要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也必须对诗歌及诗人的背景资料有所了
解。这些信息有的要靠平时的积累,有的可以从诗题、注释或题目题干中得到。
1、把握诗歌中对揭示诗歌内容和主旨有重要作用的字词。
(二)寻找全诗的关键点
这些字词往往被称为诗眼。不过古诗中的“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表现为一
首诗思想的凝聚点,表达作者情感,揭示诗歌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二是诗
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
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www.souquanme.com的诗眼。在这个部分主要
谈对理解全诗有帮助的诗眼,也就是第一种诗眼。
2、把握诗歌中的关键句。
诗歌中的关键句包括:1、直抒胸臆的句子。2、表现人物形象复杂内心的句子。
3、带有生活情趣或人生哲理的句子。4、运用多种表达技巧的句子。
(三)了解诗歌中的景物特点及其所表达的//www.souquanme.com思想情感。
主要就是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一首诗歌从表面上看是词与词的连缀,而从艺
术构思的角度看便是意象的组合。意象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寄托了主观思想感情的
客观物象。
常见意象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兰:高洁 (4)牡丹:富贵、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
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
思归
(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四)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营造的意境。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意”指蕴涵在诗歌
中的思想感情,“境”是指作品描绘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图景。意是境的灵魂
,境是意的载体。已经就是情与境、心与物的和谐统一。
对意境的把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在脑海中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把画
面中没有写到的那一部分想象补充出来,使之区域完整;三、领会画面背后无限
深远的意蕴。
(五)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
茫)。
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
故人庄》。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抒发人生短暂或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白
《将进酒》。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
月》(明月别枝惊鹊)。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 坦陈心志的告白。搜趣网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六)诗歌题材
(二)掌握诗歌的题材。
体裁指的是诗歌的形式,而题材指的是诗歌的内容。
以下是常见诗歌题材的分类。
1、怀古咏史诗。
通过追述历史,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理性的思考和评价。这类诗歌常常借古
喻今,用以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2、山水田园诗。
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
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类诗歌往往借对山水田园的描写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要注意的是山水和田园诗歌由于描写对象不同,两者本
身有一定的区别。
3、边塞诗。
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题的诗歌,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①描写边地的奇异壮阔迥异中原的风土人情。
②描写将士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描写征人难以排解的思乡之情。
④揭露战争的残酷,抒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赞美之情。
⑤抨击统治者或边关将领的无情、贪功或荒淫失职。
4、咏物诗。
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作者往往会在有意无意中,有深有浅
地通过所咏之物,流露自己的人生态度,表达政治抱负或人生理想,因此大多数
的咏物诗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5、闺怨(宫体)诗。
以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
思念情人的感情为写作目的的诗歌。宫体诗是在齐梁时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其内容也多为吟咏女性,风格绮丽而感情苍白,一直以来被视为统治阶级生活奢靡
的表现而加以批判。
6、即事抒怀诗(咏怀诗)。
这类诗的特点是即事抒怀,往往通过具体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思乡、
怀友、离别、闲情等感受。
7、哲理诗。
带有哲理内涵的诗歌。有些诗歌的哲理是诗人创作时就构思好的,有些是读者在
欣赏诗歌的时候领悟到的。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