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是什么朝代的人
西汉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 [1] (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她的生平典故。
扩展资料:
故事演变
昭君出塞的故事,从西汉到元初,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它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大致情节是: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耶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
正史中,汉元帝时期是西汉强盛时期,而匈奴经过汉朝连番打击早已元气大损,是汉强匈奴弱。实际上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在汉宣帝时期就已经归降向汉朝称臣,成了汉朝的属国,并且呼韩邪单于曾三次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也是第三次入京朝贡时,元帝挑选了宫女赏赐于他 。
而北匈奴郅支单于也在不久前被汉朝远征军陈汤、甘延寿等人诛灭,所以不存在“汉朝屈辱求和”这种情况,也并无王昭君自愿请行一说。而且汉元帝也并没封王昭君为“明妃”,这是晋代时避司马昭讳而改称“明君”或“明妃”。
自汉朝以来,笔记小说和文人诗篇都经常提及昭君的www.souquanme.com故事。其中,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昭君故事时,增加了毛延寿、陈敞、刘白等多位画工,因受贿作弊而同日弃市等情节。但是,比《西京杂记》稍后的《后汉书》并未采用这一传说;而此后的笔记小说和文人诗篇,不仅采用这一传说,而且还把受贿作弊的画工,集中到毛延寿一个人的身上。
唐代敦煌的《王昭君变文》是昭君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重大发展。《王昭君变文》一反正史的记载,把汉元帝时期民族矛盾的形势描绘为匈奴强大、汉朝虚弱;把昭君出塞看作搜趣网朝廷屈辱求和的表现。其中,叙述了画工画图,单于按图求索,以及昭君到匈奴后,因思念乡国,愁肠百结,终不可解,直至愁病身亡等情节。
后世大多数诗词戏剧都是在《王昭君变文》的基础上,汲取历代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等文学作品改编而成,如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受这些作品影响后人对王昭君和昭君出塞形成刻板印象既把昭君出塞当成是屈辱和亲。实际正史中上并非如此。
王昭君有什么功绩?能在正史中都有记载?
古代美女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西施、貂//www.souquanme.com蝉和妲己了,但其实王昭君也是四大美女之一。
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王昭君的事迹,在《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中都有记载。然而,在长达六十余年汉匈和亲期间,众多担负“和亲”重任的汉宗室公主无一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
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身份不如宗室公主尊贵的王昭君的事迹却均史有详载,而且衍生了许多新的故事。究其原因,Ddkmx是昭君的低微身份格外引起一般民众的同情与关切,加上各种民间文艺、野史小说的流传,文人墨客也便多对她进行描述、吟咏、赞叹,使王昭君的事迹广为流传。所以其离奇的遭遇,留给后世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
《汉书匈奴传》所载王昭君和亲事迹尚属简单实。
《后汉书南匈奴传》就已经增添了诸如“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此书补充记载了昭君自动求行和元帝为昭君的美丽所动“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节。再至乐府诗人笔下,则出现了“图画失天真,容华坐误人。君恩不可再,妾命在和亲”;“汉道初全盛,朝廷足武臣。
何须薄命妾,辛苦远和亲”等所谓“昭君怨”、“昭君叹”之类的歌咏之作。
除了《汉书》、《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对王昭君的事迹有详细的记载外,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就有五百零三首之多,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小说、戏剧等等。
可见许多关于昭君的记述是逐渐增多的,其可信度不免会大打折扣。
王昭君怎么死的怎么死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549953.html这位仁兄说了好多种不知哪一种是正确的?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死后当年,王昭君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其弟弟且糜胥即位单于,号为:搜谐若鞮单于。据《汉书。匈奴传》记载:搜谐若鞮单于且糜胥是呼韩邪单于第三个儿子,公元前20---前11年在位;在位共计8年;每两年到汉朝朝会一次;前11年到汉朝朝会途中病死。且糜胥在位期间为汉成帝时期,汉朝政局相对稳定,西汉著名文学家、目录学家刘向、刘歆父子都还健在,却没有留下王昭君死年和死因的的任何记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和宋代历史学家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都没有相应记载。如果王昭君再次改嫁,史料理应有所记载,公元前20年,王昭君第二任丈夫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死后,因无王昭君殉葬的相关记载,可以推定王昭君自此寡居。有人说复株累单于死去一年后,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因无任何依据,此说难以令人信服。
笔者认为,根据《汉书。匈奴传下》中相关史实记载,王昭君最有可能死在呼韩邪单于第七个儿子舆单于即位之初,也就是她与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伊屠智邪斯被杀之后一两年。对应年代为公元18年到20年左右。理由:
一.王昭君入宫时年已十九岁,照此上推,当出生在公元前52年左右,到公元19年前后,王昭君已经年过古稀。网上有资料说王昭君生卒年代为公元前52---前19年,笔者在对应年代史料中看不出任何王昭君去世的背景痕迹。
二.伊屠智邪斯是她和呼韩邪单于唯一的儿子,伊屠智邪斯之死是王昭君出塞后唯一的、最大的精神打击事件。公元18年,王昭君两个女儿等亲眷进京奉献前后再没有提到王昭君的任何事迹。有人说塞外气候恶劣,王昭君活到三十来岁已经不错了,此说更不可信。
据史料记载,出生于民风淳朴的荆楚民女,历经大汉后宫三年之久的磨砺,挺身而出自荐和亲匈奴的王昭君,绝不似第一个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那样身体纤弱、性格柔弱,同样是生活在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五、六十多岁去世,解忧公主生活在乌孙,古稀之年回归汉朝,为何塞外的气候偏偏不能眷顾深爱塞外大草原的王昭君呢?可见气候之说难以成立。此外还有殉情之说,也就是说王昭君先后嫁过的两个丈夫都去世了,没必要再嫁给第三个丈夫,也没有人逼迫她改嫁新单于,王昭君在孀居生活的幽怨凄清中撒手人寰,此说近乎以今代古的怜爱式揣测。
“绝望服毒”、“投水自尽”之说来源于近千年之后的文学作品,而马致远创作的《汉宫怨》这部戏曲源自唐代《敦煌变搜趣网文集》中的《王昭君变文》,是在民间传奇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思想加工虚构的,不足为信。正史的记载是:在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所生之子伊屠智邪斯被杀之前,汉朝与匈奴关系很好,匈奴也不存在内乱,所谓昭君绝望就是无根之水。
三.王莽后期的汉朝已经分崩离析,咸单于是王昭君大女婿须卜当拥立的单于,按照呼韩邪单于临终与大小阏氏约定的单于继承制度,理当由舆即位。囊知牙斯单于死后,王昭君的大女婿须卜当是匈奴主政大臣,他希望能与汉朝再度和亲,平常又与咸的关系很好,当他看到咸受到王莽的宠爱、任命,于是越位改立咸为匈奴单于。舆在咸死后即位单于,舆单于即位后不计前嫌,派遣王昭君两个女儿女婿等进京朝贡,主要是贪图王莽的金银赏赐。王莽死后,西汉灭亡,王昭君及其子女已经失去利用价值。光武帝初年,舆单于骄横无比,自比冒顿单于,对汉朝使者言词违逆傲慢。从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开始,囊知牙斯单于就认为王莽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从此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日益下降,矛盾迭起,祸乱无穷。从上述历史背景看,咸单于的即位是由王昭君的大女婿须卜当扶持上台的,足以断定那时王昭君已经不在人世。
四.《王昭君变文校注》称,昭君死后,汉哀帝曾派使者杨少前往吊祭。笔者认为可信度很小。
一是《王昭君变文》来源于唐代《敦煌变文集》,此文集属于民间文学集子,具有浓厚的传奇特色,从变文中对王昭君思乡幽怨、盛极葬礼等情景的叙述描写、歌咏歌词文采,以及汉朝皇帝的祭辞都具备较为深厚的骈文文学功底来看,绝非汉代人所为。
二是《王昭君变文》中提到相关大事与史实相差甚远;诸如汉哀帝遣使吊祭王昭君没有对应史料印证,汉哀帝在位六年时期为匈奴囊知牙斯单于在位,史料中可见汉哀帝去世当年[公元前1年],囊知牙斯单于和乌孙大昆弥伊秩靡[解忧公主的孙子]一同到长安觐见,汉朝以此为荣。囊知牙斯单于入朝从上书请求到成行,经历了三年的曲折。
《汉书。匈奴传》对汉哀帝时期囊知牙斯单于入朝记载的十分详细,看不出王昭君病故的蛛丝马迹。汉朝对匈奴的赏赐极为丰厚,单于随行进京的人员也从以往的二百多人增加到五百多人。当年二月,囊知牙斯单于朝见归国,汉哀帝在当年六月病逝,年方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先前失宠的王莽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重新得势,并且主持朝政。王莽想讨好太皇太后,便让人侧面捎话给囊知牙斯单于,要王昭君的大女儿须卜居次云进京侍奉太皇太后。此时在公元1年,按王昭君出生于公元前52年推算,年龄恰好是52岁,汉哀帝在位期间的记载比较详细,史料中从未提及王昭君病危、病故的信息,因此王昭君死于公元前一两年之说难以采信。
此外,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通典》中并无具体情况的详细记载,直至清初钱良择的《出塞纪略》,才有关于昭君墓的具体描绘。昭君墓及其传说的真伪以及成型年代都不足以证明昭君死去的年代,恰恰是悠悠千古,各族人民对王昭君自荐和亲、远嫁匈奴非凡事迹的无尽缅怀。
五.与和亲乌孙古稀归汉的解忧公主相比,王昭君的生平及其儿孙的遭遇,更加令人同情感喟。虽然王昭君及其子孙的历史贡献不及解忧公主和他的子孙,虽然中原王朝的帝王们在历史的纷繁变迁中渐渐淡忘了这些非凡的和亲公主,同样幸运的是怀有爱国之心的中原汉族人和那些塞外绝域不断迁徙的游牧民族都永远铭记着她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