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张学良的诗句
代表作:
1. 奋勉
莘莘学子,竟被摧残!莽莽神州,人道何在?
积弱之国,现象如斯。凡我国人,宜知奋勉。
2. 为《奉天省省城市街全图》题词
德祖两京,黄图三辅;茂先建章,千门万户。
艮维陪都,八方斯聚。益郭阗城,日即蕃芜。
通衢邝百,天幅威睹。如指诸掌,里然可属。
3. 挽高汝桐
陷胸段脰是男儿,死非其所,痛矣;
沐雨栉风先士卒,事不得人,惜矣。
4. 挽陈琛
知杨太尉在堂,忍把锦裘追往事;
为马幼常流涕,至今黄壤怆平生。
5. 军次游故城邯郸感怀
沽酒邯郸大道旁,村人都说武灵王。
英雄应有笙歌地,不比吴宫响屟廊。
光武艰难定洛中,滹沱一饭困英雄。
当年天下归心日,都在邯郸古赵宫。
6. 丛台怀古
武灵按剑却强胡,朝罢诸侯且自娱。
当日将才皆颇收,军王歌舞有功夫。
7. 赠东大学生
大好河山夕照中,国人肩负一重重。
男儿更要闻鸡起,依存光阴莫放松。
8. 为东北航空学校同学录题词
翱翔远驾,御风泠然。
隼击万里,鹏博九天。
9. 为天津《大公报》题词
真道存三代,知名过廿年。高文期有用,请议贵天偏。
回雁经秋乱,闻鹃讶地旋。中庸在天下,失为化幽燕。
10. 贺杨督办封翁双寿
长白控渤澥,盘郁壮绅纽;灵粹钟异人,如公近希有。
纯孝固所性,同气笃爱友;戚党感博施,诵义不去口。
柔嘉有良匹,瑰资耀琼玖;事亲相夫子,一惟女范守。
岂依树家型,乡望重山斗;古迹比刘樊,当代畴曰否。
古称明德后,必有达人生;克家得贤嗣,揽辔图澄清。
军维纡长德,武库森戈兵;开府大江南,运略何恢闳。
立身岂不伟,具庆良难并;欣兹揽揆辰,亲舍同称觥。
笑睹莱衣舞,能勿怡中情。愿为诵天保,受福齐冈陵。
11. 挽杨宇霆
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
凄绝东州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
12. 挽常荫怀
天地鉴余心,同为流言悲蔡叔;
江山还汉室,感因家事罪淮阳。
13. 寿谭组庵
一代谭公子,翩翩浊世中。乾坤入胞与,时势起英雄。
子弟三湘北,旌旗五岭东。玄黄今息战,应为首群龙。
却话兴中事,风云不偶然。炸惊沧海客,原始天堂仙。
入洛多奇事,登坛自少年。始知鸿鹄志,一举遂冲天。
衣锦宁知贵,明驺入故乡。十年三令尹,再造一元良。
大树终成荫,幽兰自古香。还闻多整暇,试马向朝阳。
今年刚及艾,官政一时清。气象真儒者,文章更老成。
陆生同注意,黄裔竟中兴。倘为张三世,凭公致太平。
1. 奋勉
莘莘学子,竟被摧残!莽莽神州,人道何在?
积弱之国,现象如斯。凡我国人,宜知奋勉。
2. 为《奉天省省城市街全图》题词
德祖两京,黄图三辅;茂先建章,千门万户。
艮维陪都,八方斯聚。益郭阗城,日即蕃芜。
通衢邝百,天幅威睹。如指诸掌,里然可属。
3. 挽高汝桐
陷胸段脰是男儿,死非其所,痛矣;
沐雨栉风先士卒,事不得人,惜矣。
4. 挽陈琛
知杨太尉在堂,忍把锦裘追往事;
为马幼常流涕,至今黄壤怆平生。
5. 军次游故城邯郸感怀
沽酒邯郸大道旁,村人都说武灵王。
英雄应有笙歌地,不比吴宫响屟廊。
光武艰难定洛中,滹沱一饭困英雄。
当年天下归心日,都在邯郸古赵宫。
6. 丛台怀古
武灵按剑却强胡,朝罢诸侯且自娱。
当日将才皆颇收,军王歌舞有功夫。
7. 赠东大学生
大好河山夕照中,国人肩负一重重。
男儿更要闻鸡起,依存光阴莫放松。
8. 为东北航空学校同学录题词
翱翔远驾,御风泠然。
隼击万里,鹏博九天。
9. 为天津《大公报》题词
真道存三代,知名过廿年。高文期有用,请议贵天偏。
回雁经秋乱,闻鹃讶地旋。中庸在天下,失为化幽燕。
10. 贺杨督办封翁双寿
长白控渤澥,盘郁壮绅纽;灵粹钟异人,如公近希有。
纯孝固所性,同气笃爱友;戚党感博施,诵义不去口。
柔嘉有良匹,瑰资耀琼玖;事亲相夫子,一惟女范守。
岂依树家型,乡望重山斗;古迹比刘樊,当代畴曰否。
古称明德后,必有达人生;克家得贤嗣,揽辔图澄清。
军维纡长德,武库森戈兵;开府大江南,运略何恢闳。
立身岂不伟,具庆良难并;欣兹揽揆辰,亲舍同称觥。
笑睹莱衣舞,能勿怡中情。愿为诵天保,受福齐冈陵。
11. 挽杨宇霆
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
凄绝东州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
12. 挽常荫怀
天地鉴余心,同为流言悲蔡叔;
江山还汉室,感因家事罪淮阳。
13. 寿谭组庵
一代谭公子,翩翩浊世中。乾坤入胞与,时势起英雄。
子弟三湘北,旌旗五岭东。玄黄今息战,应为首群龙。
却话兴中事,风云不偶然。炸惊沧海客,原始天堂仙。
入洛多奇事,登坛自少年。始知鸿鹄志,一举遂冲天。
衣锦宁知贵,明驺入故乡。十年三令尹,再造一元良。
大树终成荫,幽兰自古香。还闻多整暇,试马向朝阳。
今年刚及艾,官政一时清。气象真儒者,文章更老成。
陆生同注意,黄裔竟中兴。倘为张三世,凭公致太平。
关于张学良
张学良还有一条名字叫什么,张学良的妻子叫什么?被扣后张学良军队由谁接管?张学良(1901.6.3.~2001.10.15.)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
张学良将军一生三次婚姻,发妻于凤至,吉林人,大张学良三岁,1915年与张学良结婚,1916年生女张闾瑛,1917年生张学良长子张闾珣,1918年生张学良次子张闾王于,1919年生张学良三子张闾琪,“九一八”后,张学良辞职下野,游历诸国,于凤至即陪同所生二子(幼子张闾琪已早夭)一女在英国读书,“西安事变”后,于凤至与赵一荻轮流陪伴幽禁中的张学良,后引乳腺癌赴美治疗,从此就再未见过张学良,1963年,于凤至与张学良协议离婚,1991年1月30日,张学良赴美前夕,于凤至死于美国。于夫人晚年凄凉,所生三子均由于意外去世,现在,其女张闾瑛仍居于美国。
张学良的第二次婚姻是同谷瑞玉之间,后因而人不和,离婚。
第三次婚姻的女主角是赵一荻,又名赵绮霞,赵庆华之女,1929年同居,1930年,赵一荻生张学良四子张闾琳,现为美国航天专家,去年曾来搜趣网华代父接受抗日勋章。赵一荻与张学良在1964年正式结婚,张学良早幽禁期间,一直是赵一荻陪伴,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去世于檀香山,次年10月15日,张学良死于檀香山,与赵一荻合葬。
张学良将军一生三次婚姻,发妻于凤至,吉林人,大张学良三岁,1915年与张学良结婚,1916年生女张闾瑛,1917年生张学良长子张闾珣,1918年生张学良次子张闾王于,1919年生张学良三子张闾琪,“九一八”后,张学良辞职下野,游历诸国,于凤至即陪同所生二子(幼子张闾琪已早夭)一女在英国读书,“西安事变”后,于凤至与赵一荻轮流陪伴幽禁中的张学良,后引乳腺癌赴美治疗,从此就再未见过张学良,1963年,于凤至与张学良协议离婚,1991年1月30日,张学良赴美前夕,于凤至死于美国。于夫人晚年凄凉,所生三子均由于意外去世,现在,其女张闾瑛仍居于美国。
张学良的第二次婚姻是同谷瑞玉之间,后因而人不和,离婚。
第三次婚姻的女主角是赵一荻,又名赵绮霞,赵庆华之女,1929年同居,1930年,赵一荻生张学良四子张闾琳,现为美国航天专家,去年曾来搜趣网华代父接受抗日勋章。赵一荻与张学良在1964年正式结婚,张学良早幽禁期间,一直是赵一荻陪伴,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去世于檀香山,次年10月15日,张学良死于檀香山,与赵一荻合葬。
关于对张学良的客观评价
我看张学良:
张学良乃中华民族千古之功臣!
在军阀的后代之中,
张学良是难得的将门虎子。
军事:
二次直奉大战,张学良率军攻破九龙口,大败吴佩孚;
蒋介石的北伐军,也是被张学良的军队当在邯郸,不得北上,
张学良创办了东北的海军、空军;
经济:
大力发展东北经济,
当时全国可以说是经常哀鸿遍野,
但是东北还是可以解决温饱问题的;
教育:
创办东北大学,(要不能有现在的东软么)
政治:
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
关于其它方面:
1. 张学良为何沉迷于毒品?
张学良乃中情义之人,
其挚友郭松龄反奉,对其打击太大了,
也就是从此,张学良染上了毒品,
但是,张学良在出国之前,在上海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没有用任何药物,靠自己的毅力,把毒品戒掉了,因为不要到国外拖着“东亚病夫”的身体,其毅力值得学习;
2. 张学良&&九一八
关于九一八,不管是蒋介石下的命令,还是张学良下的命令,
张学良的责任是不可以推卸的。 但是, 作为一个正常人,请用正常的眼光看看当时的形势: 中东铁路时间后,苏联对中国东北一直虎视眈眈,(说实话,苏联真的不怎么样,只不过共产党的原因,没人敢提苏联的不好,中东铁路事件就是一例) ,防御苏联的入侵,张学良只能靠自己,没有任何的援助,当时东北军的精锐大部入关,镇守河朔,关外东北军的精锐主要在中苏边境,这也是张学良没有想到倭寇会打东北。
九一八,张学良幻想着通过外交方式解决,所以未下令抵抗,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是张学良的过错。
九一八后,看看当时张学良的形势,蒋介石只是名义上的支持张学良 ,根本不会给张学良张学良一兵一卒,一枪一炮; 张学良 如对日开战,山东军阀韩复榘、山西军阀阎锡山势必趁火打劫,而苏联也会找理由入侵东北,这不得不防!!!
3. 张学良抵抗了
张学良与蒋介石拜了把子,东北人讲义气,啥事听大哥的,老蒋说不抵抗,那表面上的服从。实际上, 张学良暗中支持北军军民的抗倭斗争。
倭寇侵犯黑龙江, 张学良任命马占山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令其率部抵抗;
倭寇侵犯锦州, 张学良拿出50万条枪给黄显声将军,让其组织义勇军抗倭;
……
4. 张学良开始对共产党的偏见的原因
苏联真的不怎么样,中东铁路事件,苏联入侵东北,无恶不作,这就是苏联共产党给张学良留下的印象,那中国的共产党是什么样呢?张学良不得不这样想。
综上,
张学良乃中华民族千古之功臣!
张学良乃中华民族千古之功臣!
在军阀的后代之中,
张学良是难得的将门虎子。
军事:
二次直奉大战,张学良率军攻破九龙口,大败吴佩孚;
蒋介石的北伐军,也是被张学良的军队当在邯郸,不得北上,
张学良创办了东北的海军、空军;
经济:
大力发展东北经济,
当时全国可以说是经常哀鸿遍野,
但是东北还是可以解决温饱问题的;
教育:
创办东北大学,(要不能有现在的东软么)
政治:
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
关于其它方面:
1. 张学良为何沉迷于毒品?
张学良乃中情义之人,
其挚友郭松龄反奉,对其打击太大了,
也就是从此,张学良染上了毒品,
但是,张学良在出国之前,在上海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没有用任何药物,靠自己的毅力,把毒品戒掉了,因为不要到国外拖着“东亚病夫”的身体,其毅力值得学习;
2. 张学良&&九一八
关于九一八,不管是蒋介石下的命令,还是张学良下的命令,
张学良的责任是不可以推卸的。 但是, 作为一个正常人,请用正常的眼光看看当时的形势: 中东铁路时间后,苏联对中国东北一直虎视眈眈,(说实话,苏联真的不怎么样,只不过共产党的原因,没人敢提苏联的不好,中东铁路事件就是一例) ,防御苏联的入侵,张学良只能靠自己,没有任何的援助,当时东北军的精锐大部入关,镇守河朔,关外东北军的精锐主要在中苏边境,这也是张学良没有想到倭寇会打东北。
九一八,张学良幻想着通过外交方式解决,所以未下令抵抗,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是张学良的过错。
九一八后,看看当时张学良的形势,蒋介石只是名义上的支持张学良 ,根本不会给张学良张学良一兵一卒,一枪一炮; 张学良 如对日开战,山东军阀韩复榘、山西军阀阎锡山势必趁火打劫,而苏联也会找理由入侵东北,这不得不防!!!
3. 张学良抵抗了
张学良与蒋介石拜了把子,东北人讲义气,啥事听大哥的,老蒋说不抵抗,那表面上的服从。实际上, 张学良暗中支持北军军民的抗倭斗争。
倭寇侵犯黑龙江, 张学良任命马占山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令其率部抵抗;
倭寇侵犯锦州, 张学良拿出50万条枪给黄显声将军,让其组织义勇军抗倭;
……
4. 张学良开始对共产党的偏见的原因
苏联真的不怎么样,中东铁路事件,苏联入侵东北,无恶不作,这就是苏联共产党给张学良留下的印象,那中国的共产党是什么样呢?张学良不得不这样想。
综上,
张学良乃中华民族千古之功臣!
用一句话评价张学良的一生
人们通常用两件事对张学良的一生做出评价,一是西安事变,一是九一八。
作为主角,他曾风头无两人们赞美他是千古功臣;作为主角,他也曾颜面扫地人们骂他是不抵抗将军。
对前者,他平静接受;对后者,张学良也曾说,“用不着和他辩,毁誉由人,说骂由你,我不在乎。”
在他不长的政治生涯中,张学良经历了数次重大历史转折,且每一次都与近代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历史经历者和创造者,张学良在这些转折中都扮演着主要角色。
但,在诸多历史大事件中,他说得最多的是九一八事变。
他承认“判断错误”,却否认“不抵抗”;他承认不抵抗命令是他下的,但也说,“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和他冲突,而不是知道以占领为目的后,仍不抵抗。”张学良晚年的一些口述,澄清了一些悬案,也否定了一些成说。
核心提示
“一弯明月落进高粱地,天色顿时昏暗下来。疏星点点,长空欲坠,整个大地都在沉睡。他们没有人知道,过了这一刻,整个大地都将完全改变”,时任日本驻奉天特务机关辅佐官、“九一八”三个直接策划人之一的花谷正,在其回忆录里甚至用抒情笔调描绘了九一八当晚沈阳的夜色。
同一时间,沈阳东北角,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除了门口哨兵,几乎没有其他声音。按当时军规,负防守之责的北大营在9点准时熄灯。
“所有人都知道关东军将有行动,但就是没有其他人知道具体哪一天”,有国内研究张学良扛鼎者之称,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辽宁省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胡玉海一言蔽之,“这在当时是个半公开秘密。”
千里之外,北平前门中和剧院高朋满座,梅兰芳主演的《宇宙锋》已连演数场,当晚则是为辽宁南部救灾进行的义演。在被“九一八”这场外侮惊醒之前,1931年的中国笼罩在一场全国性的水灾当中。
张学良作为梅兰芳的好友不仅亲自捧场,还邀请英国驻华武官蓝博森博士一起看戏。
一个开启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在这个晚上10点左右发生,“需要借口的时候,一段炸毁了的路轨就足够把搜趣网日本推上侵略和失败之路”,美国记者马克盖蔺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写下这样一句话。
1931年9月的沈阳
“城里有好多路障,军事演习9月15日已到了北大营边上”,当年只有8岁的黎易之之所以对这个日期有印象,是因为当天是他的生日。
1931年9月的沈阳表搜趣网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底层百姓或许可以感受到关东军的嚣张,但并不知道悬而未决的“中村事件”,让双方呈弹性的弧线关系,瞬间紧绷。
“天天面临开门七件事的沈阳居民,习惯了城里城外的路障,关注点也不在这”,有研究沈阳城市生活史的学者概括了当时百姓心态。
1931年9月16日《盛京日报》的热点新闻不在近在咫尺的日本军营,而是东北军内部特别党员分级的消息,以及张学良将在双十节前来沈阳阅兵。
倒是知识分子沙龙里,对已经带有强烈战争性的气氛有所担忧。
当时沈阳精英阶层喜欢到青年会(俱乐部)打网球,孙竞寰是其中之一。当年26岁的他在张学良开办的奉天边业银行担任信贷组长。
“青年会成员大多是教授、银行家、社会活动家,都是消息灵通人士。有个姓阎的会员在给商会做报告时,透露了他得到的‘日本人有行动’的消息。大家都把话题集中在日本人的活动上,青年会的气氛有些紧张。但当时日本在沈阳有保护南满铁路的护路军1万多人,而东北军有25万之多,大家又觉得不用太紧张”,孙竞寰生前曾对记者有过如此描述。
名声在外的东北军,让沈城百姓很安心。“包括张学良在内,以及张以下的东北军政要员都没有做战争的准备”,胡玉海说,当时留守沈阳的东北军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最后的平静之夜
“主政华北后张学良基本住在北京,很少回沈阳。入住协和治病之后,张学良指定5人负责处理一般政务”,胡玉海描述了当时张学良对东北的遥控指挥,“张学良自4月13日从沈阳搬到北平后,东北的事务大多由两位军政大员东北边防公署军事厅长参谋长荣臻和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处理。”
9月17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已住院治疗三月有余的张学良气色已近正常,随着病情好转,开始慢慢处理公务。
“张学良此时比较心焦的是悬而未决的‘中村事件’,关东军在沈阳频繁演习,他没怎么在意”,胡玉海说对此张学良和沈阳的老百姓一样,已习以为常。
胡玉海概括了“中村事件”对东北局势的影响,“此事让一直对东北心怀不轨的日本关东军有了借口,东北局势让人越来越不安。”
这桩隐秘的间谍案始于1931年6月10日。
当日,日本参谋本部的中村震太郎大尉等人化装成中国人,从海拉尔进发,到兴安岭索伦山一带作军事调查,被守军抓捕。从他身上搜出各种地图和自绘桥梁涵洞断面图、一份记载兴安屯垦军军事分布和军力等物品。
随后中村被秘密枪决、焚毁灭迹,审讯记录和证物一起秘密交往北平的张学良
作为主角,他曾风头无两人们赞美他是千古功臣;作为主角,他也曾颜面扫地人们骂他是不抵抗将军。
对前者,他平静接受;对后者,张学良也曾说,“用不着和他辩,毁誉由人,说骂由你,我不在乎。”
在他不长的政治生涯中,张学良经历了数次重大历史转折,且每一次都与近代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历史经历者和创造者,张学良在这些转折中都扮演着主要角色。
但,在诸多历史大事件中,他说得最多的是九一八事变。
他承认“判断错误”,却否认“不抵抗”;他承认不抵抗命令是他下的,但也说,“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和他冲突,而不是知道以占领为目的后,仍不抵抗。”张学良晚年的一些口述,澄清了一些悬案,也否定了一些成说。
核心提示
“一弯明月落进高粱地,天色顿时昏暗下来。疏星点点,长空欲坠,整个大地都在沉睡。他们没有人知道,过了这一刻,整个大地都将完全改变”,时任日本驻奉天特务机关辅佐官、“九一八”三个直接策划人之一的花谷正,在其回忆录里甚至用抒情笔调描绘了九一八当晚沈阳的夜色。
同一时间,沈阳东北角,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除了门口哨兵,几乎没有其他声音。按当时军规,负防守之责的北大营在9点准时熄灯。
“所有人都知道关东军将有行动,但就是没有其他人知道具体哪一天”,有国内研究张学良扛鼎者之称,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辽宁省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胡玉海一言蔽之,“这在当时是个半公开秘密。”
千里之外,北平前门中和剧院高朋满座,梅兰芳主演的《宇宙锋》已连演数场,当晚则是为辽宁南部救灾进行的义演。在被“九一八”这场外侮惊醒之前,1931年的中国笼罩在一场全国性的水灾当中。
张学良作为梅兰芳的好友不仅亲自捧场,还邀请英国驻华武官蓝博森博士一起看戏。
一个开启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在这个晚上10点左右发生,“需要借口的时候,一段炸毁了的路轨就足够把搜趣网日本推上侵略和失败之路”,美国记者马克盖蔺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写下这样一句话。
1931年9月的沈阳
“城里有好多路障,军事演习9月15日已到了北大营边上”,当年只有8岁的黎易之之所以对这个日期有印象,是因为当天是他的生日。
1931年9月的沈阳表搜趣网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底层百姓或许可以感受到关东军的嚣张,但并不知道悬而未决的“中村事件”,让双方呈弹性的弧线关系,瞬间紧绷。
“天天面临开门七件事的沈阳居民,习惯了城里城外的路障,关注点也不在这”,有研究沈阳城市生活史的学者概括了当时百姓心态。
1931年9月16日《盛京日报》的热点新闻不在近在咫尺的日本军营,而是东北军内部特别党员分级的消息,以及张学良将在双十节前来沈阳阅兵。
倒是知识分子沙龙里,对已经带有强烈战争性的气氛有所担忧。
当时沈阳精英阶层喜欢到青年会(俱乐部)打网球,孙竞寰是其中之一。当年26岁的他在张学良开办的奉天边业银行担任信贷组长。
“青年会成员大多是教授、银行家、社会活动家,都是消息灵通人士。有个姓阎的会员在给商会做报告时,透露了他得到的‘日本人有行动’的消息。大家都把话题集中在日本人的活动上,青年会的气氛有些紧张。但当时日本在沈阳有保护南满铁路的护路军1万多人,而东北军有25万之多,大家又觉得不用太紧张”,孙竞寰生前曾对记者有过如此描述。
名声在外的东北军,让沈城百姓很安心。“包括张学良在内,以及张以下的东北军政要员都没有做战争的准备”,胡玉海说,当时留守沈阳的东北军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最后的平静之夜
“主政华北后张学良基本住在北京,很少回沈阳。入住协和治病之后,张学良指定5人负责处理一般政务”,胡玉海描述了当时张学良对东北的遥控指挥,“张学良自4月13日从沈阳搬到北平后,东北的事务大多由两位军政大员东北边防公署军事厅长参谋长荣臻和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处理。”
9月17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已住院治疗三月有余的张学良气色已近正常,随着病情好转,开始慢慢处理公务。
“张学良此时比较心焦的是悬而未决的‘中村事件’,关东军在沈阳频繁演习,他没怎么在意”,胡玉海说对此张学良和沈阳的老百姓一样,已习以为常。
胡玉海概括了“中村事件”对东北局势的影响,“此事让一直对东北心怀不轨的日本关东军有了借口,东北局势让人越来越不安。”
这桩隐秘的间谍案始于1931年6月10日。
当日,日本参谋本部的中村震太郎大尉等人化装成中国人,从海拉尔进发,到兴安岭索伦山一带作军事调查,被守军抓捕。从他身上搜出各种地图和自绘桥梁涵洞断面图、一份记载兴安屯垦军军事分布和军力等物品。
随后中村被秘密枪决、焚毁灭迹,审讯记录和证物一起秘密交往北平的张学良
台湾历史课本上是怎样描述张学良的?搜趣网
我在苏教版学了西安事变后就很敬佩,可是最近听纪录片好像台湾课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西安事变举国愤慨
残共窜至陕北,覆减在即。 蒋委员长调集大军,作最後之剿灭。其中有张学良之东北军及杨虎城之西北军,亦参加剿共作战。中共承共产国际【一】的指示,实行统战,向东北军宣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官兵意志动摇,张学良亦受其惑,决与杨虎城联合,停止剿共。 蒋委员长为稳定军心,不使剿共功亏一篑,亲临西安。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竟遭张、杨劫持,是为西安事变。
事变之日,张、杨领衔发出通电,要求改组政府,停止剿共。此一越轨行动,震惊中外,举国愤慨,一致谴责张、杨叛逆行为。南京中央紧急应变,讨抚并用,一面维护国家纲纪,一面予叛逆以自新之路。张亦深悟中央抗日确有准备,乃亲送 蒋委员长回京,愿受国法制裁。
蒋委员长数日来准备抗日,秘密进行,不为国人所谅。今因西安事变而举国精神趋於一致,使日本有所警觉,乃加速其侵略行动,致对日抗战提前搜趣网爆发。
残共窜至陕北,覆减在即。 蒋委员长调集大军,作最後之剿灭。其中有张学良之东北军及杨虎城之西北军,亦参加剿共作战。中共承共产国际【一】的指示,实行统战,向东北军宣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官兵意志动摇,张学良亦受其惑,决与杨虎城联合,停止剿共。 蒋委员长为稳定军心,不使剿共功亏一篑,亲临西安。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竟遭张、杨劫持,是为西安事变。
事变之日,张、杨领衔发出通电,要求改组政府,停止剿共。此一越轨行动,震惊中外,举国愤慨,一致谴责张、杨叛逆行为。南京中央紧急应变,讨抚并用,一面维护国家纲纪,一面予叛逆以自新之路。张亦深悟中央抗日确有准备,乃亲送 蒋委员长回京,愿受国法制裁。
蒋委员长数日来准备抗日,秘密进行,不为国人所谅。今因西安事变而举国精神趋於一致,使日本有所警觉,乃加速其侵略行动,致对日抗战提前搜趣网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