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的景色怎样。具体描写下
香格里拉有什么特点
[1][2]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60年前,几个英国人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显然这里是藏区,四面雪山环绕,大峡谷的谷底有金矿,在这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受到了极好的接待,在这里时间似乎失去了意义,他们觉得自己正处在东方文化的神秘核心。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们知道在这里时间确实失去了意义,这里的人们惊人的长寿,在这里多种宗教并存//www.souquanme.com,在一个喇嘛寺院中,他们见到了当地的精神领袖——一个活佛,在活佛的影响下,他们中的一些人被东方文化所折服,他们觉得世界已向他们展开了令人惊奇和敬畏的一面,在峡谷中人们活得逍遥自在,静静地享受阳光和雪山的赏赐,却对峡谷的黄金不屑一顾,喇嘛寺领导着整个山谷,形成香格里拉社会,香格里拉居住着以藏民族为主的居民,他们的信仰和习俗各不相同,有儒教、道教、佛教等教派,但彼此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幸福安康。在香格里拉的所有领域,在处理各教派、各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都遵守着“适度”的美德,认为人的行为有过度、不及和适度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都是罪恶的,只有适度才是最完美的,香格里拉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种气候、多种地理兼容并存的地方。
从此,这一名词成了一种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当时,权威的《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特别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好莱坞制片公司买下版权将《失去的地平线》搬上银幕,立刻风靡全球,“香格里拉”一词更广为人知。电影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很快唱遍了全球。香格里拉这一“世外桃源”的象征成了人们追求寻觅的理想境地。后来,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从侧面印证了《消失的地平线》在人文学上的伟大意义。《消失的地平线》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记》,《消失的地平线》伟大的意义在于,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
香格里拉究竟在何地,一直是世界的一个谜。詹姆斯希尔顿给读者创造了一个人类理想的天地,也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值得寻觅深解的谜。谁也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只知道这个地方藏民叫它“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在哪里呢?
在人类即将离开20世纪的时候,中国云南迪庆揭开了这个世界之谜。199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组织了调研组,对“香格里拉”为期一年的研究,从七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的结论,并于1997年9月14日在迪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布这一结论,引起了国内外对迪庆——香格里拉的极大关注。
香格里拉从语言上讲是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英语发音源于中甸藏语土方言,其次近百年来,我们香格里拉除了盛行藏传佛教外还有东巴教、儒教、道教、苯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存;另外只有我们香格里拉才会拥有如此优雅的民俗,我们香格里拉人民继承了藏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优良传说,摒弃了拒绝现代科技成果的旧观念,成为全国最富裕的藏区之一,迪庆摒弃了贫穷落后,继承和发扬了各兄弟族和谐相处的风俗,如此论证,希尔顿是以迪庆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也只有迪庆才可以当之无愧的叫做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地处迪庆香格里拉腹心地带.云南香格里拉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完美保 香格里拉风光 留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香格里拉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县份。
香格里拉素有“高山大花园”、“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从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达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县城中心镇,距昆明659公里,乘飞机50分钟可达。中甸共有著名旅游景点24个,是一个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富集区域,是国家八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
云南香格里拉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北端,“三江并流”之腹地,形成独特的融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观,为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名胜区。香格里拉景区内雪峰连绵,云南省最高峰卡瓦格博峰等巍峨壮丽。仅中甸县境内,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达470座,峡谷纵横//www.souquanme.com深切,最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峡、澜沧江峡谷等大峡谷,再有辽阔的高山草原牧场、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使迪庆的自然景观神奇险峻而又清幽灵秀。香格里拉生活着藏、傈僳、汉、纳西、彝、白、回等13等种民族,他们团结和睦,在生活方式、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婚俗礼仪等传统习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风情。
香格里拉的主要景区(点)有虎跳峡、碧塔海、松赞林寺、白水台、纳帕海、依拉草原、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小中甸花海、藏民家访、香格里拉大峡谷、萨马阁自然保护区、达摩祖师洞、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搜趣网詹姆斯希尔顿(JamesHilton)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LostHorizon”)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而迪庆却惟妙惟肖的拥有着JamesHilton书中描写的一切,更加巧 虎跳峡 合的是,“香格里拉”一词是迪庆中甸的藏语,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环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庆高原就是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香格里拉”。
雪山环绕之间,分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坝子,它们是迪庆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土地肥沃,牛马成群。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有静谧的湖水、神圣的寺院、淳朴的康巴人,一切都如人们梦想中的伊甸园——香格里拉。“不必到西藏就可领略藏族风情”。迪庆不仅有西藏高原雪山峡谷的风貌和藏族风情,还可领略到内蒙古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般的壮丽景色。香格里拉 [xiāng gé lǐ lā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为“香格里拉”旅游线路的腹地。从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达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县城中心镇,距昆明659公里,乘飞机50分钟可达。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香格里拉是一座怎样的圣山?
“香格里拉”——源自西方的故事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他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记述了康韦等四位西方人士在战时从南亚欠大陆一个叫巴司库(作者虚构的某国城市名字)的地方乘机转移去白沙瓦时,被一个神秘的劫机者劫持,从而极其偶然地到达了一个位于东方的神秘的蓝月亮山谷——香格里拉的神奇经历。
小说刻画了一个谜一样的秘境:人们在芬芳四溢的山谷里过着与世无争的优雅生活,皑皑雪山阻隔着外面的滚滚红尘,潺潺流水送来阵阵鸟语花香。各种信仰和平共存,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对任何事情都保持着适度的态度,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香格里拉是一个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和财富(那里富含金矿)的汇集地,是美丽、明朗、安然、闲逸、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集合体。
书中描述的宁静、平和、自由、幸福——这一人神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平相处的圣地,就是被称为“香格里拉”的神奇土地。1934年4月英国伦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该小说后,令出版商和作家始料不及地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小说很快畅销到美、日等国。小说出版后,立刻被独具慧眼的好莱坞制片公司摄制成电影,风靡世界,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也随之唱遍全球。后来,“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走遍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从侧面印证了《消失的地平线》在人类文化中的伟大意义。
《消失的地平线》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记》,它的伟大意义在于,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并且立即成了当时处于经济危机和战争阴影下的人们精神上的安慰剂,一时间在西方兴起了一股回归自然、寻找香格里拉的文化浪潮。二战期间,有人问罗斯福总统美军轰炸日本的飞机从哪里起飞,罗斯福说:“从‘香格里拉’。”这大概就是“无可奉告”、“不得而知”的意思。由此可见“香格里拉”一词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中,用瑰丽的文字向世人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梦幻、飘荡着田园牧歌的理想国度。半个多世纪以来,许许多多的香格里拉信仰者,漂洋过海,万里迢迢地来到中国的大西南,热切寻找他们心中的香格里拉圣境。
而在“香格里拉”的所在地——中国,早在《消失的地平线》出版的3年前,—位名叫刘曼卿的女探险家在她的游记中就如此描绘了云南迪庆州的中甸:
自丽江西行,路皆岩峻坂,如登天梯,老桧交柯,终岁云雾封山,行者不见马首,几疑此去必至一混沌世界矣。但三日后忽见广坝无垠,风清月朗,连天芳草,满缀黄花,牛羊成群,帷幕四撑,再行则城市俨然,炊烟如缕,恍若武陵渔父,误入桃源仙境。此何地欤?乃滇康交界之中甸县城也。
走出了中甸城后,刘曼卿女士又有一段描写:
出中甸城北门,为一广约十余里之草原,四面环山,如居盘底,有小溪一道,曲折流于其中,分草原为若干份,牛羊三五垂首以刍其草。沿溪设水磨数所,终日粼粼,研青稞为糌粑之所也。草原之上,多野鹜,低飞盘旋,鸣声咿哑,与磨之声相和答,在此寂静之广场中,遂亦如小儿女之喁喁私语,益显其悠闲况味。草原尽头,刚见一片巍峨建筑,横亘于山麓之下,则著名之归化寺也,、寺为清廷所敕建,外墙尽染赭色,正中大殿,屋顶为赤金镀成,灿烂夺目。中有喇嘛千余人……
在刘曼卿女士的这两段描述中,中甸的很多自然特征,与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的景致有着惊人的相似。如无垠的广坝、连天的草甸、遍地的黄花、成群的牛羊、环绕的群山、山坡上巍峨的建筑、赭色的外墙、赤金镀成的屋顶,这些正是小说中交代的蓝月亮山谷的景致。而1933年前写作《消失的地平线》的希尔顿,是不可能看到这篇探险游记的。因此有人说,西方的香格里拉和东方的世外桃源的概念在那个相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在迪庆的蓝天碧水之下不谋而合了。
这段景致的描写及对这一地区的概述,出现在1995年春北京优秀导游评测的考试中。孙炯是云南旅游集团公司的职员,在这次考试中,他发现了一道试题里有这样一段话:“香格里拉”这个为世人熟知的词汇,最早出现在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而它的真正源头,却出自云南藏族的某地方言中……这道试题,激起了孙炯的无限遐想。于是他开始在书本中寻找真正的“香格里拉”。他先找到了《消失的地平线》这本小说,然后按图索骥扩大搜索面。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发现小说中描绘的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
“香格里拉”就在这里!
之后,云南的学者及考古专家又经过九个多月的考证,为香格里拉真身所在地就在迪庆提供了另外一条重要的证据: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香格里拉,用迪庆的藏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心中的日月”。迪庆州的中甸县正处于高原上的盆地,而迪庆的先民就在这块盆地中建起了两座城镇,分别叫日光城与月光城(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名为“蓝月亮山谷”)。终于,专家确定:迪庆,就是香格里拉!
1997年9月14日21时3吩,云南省中甸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正式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庆!”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寻找香格里拉”之旅终于cZmuMEUiPf尘埃落定!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以及詹姆斯希尔顿描绘的香格里拉,就在迪庆!这条爆炸性的新闻,立刻震动了整个世界。
在新闻发布的当天夜里,英国广播公司(BBC)就向世界播报了这条消息。然后,国内各大媒体,以及英国《泰晤士报》、《卫报》、《金融时报》,美国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西雅图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时代周刊》,日本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香港的《南华早报》、《亚洲周刊》,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海峡时报》,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南洋商报》等各大媒体,都用大幅版面迅速作出了报道。
之后的2002年1月7日,经中央政府批准,原迪庆州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5年间,关于香格里拉的两道新闻冲击波传遍了世界各地。于是,一股香格里拉旋风席卷中国,世界各地的香格里拉信仰者及游客也纷至沓来,竞相目睹香格里拉这一人间仙境。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交界处,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这里,怒山山脉、云岭山脉、贡嘎山脉纵贯南北,平行并列,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哈巴雪山三山鼎立于群峰之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复杂的地形使得迪庆天然地成为中原与藏区的过渡地带,也由此决定了它的历史命运。迪庆地处神奇美丽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横断山脉腹地,地势大起大落,既有巍峨雄奇、峰峦连绵数百里不绝的冰峰和大雪山群;又有众多深险神秘的峡谷,如虎跳峡、澜沧江大峡谷、梅里大峡谷。在雪山群中又分布着辽阔的草原,被小中甸河、属都江河、纳赤河、奶子河等多条大江分割成迪吉草甸、纳帕海草甸、属都谷草甸等大、小中甸草甸共八块,有如八瓣莲花铺地。
特殊的地理构造造就了迪庆奇妙的自然景观,从颇具江南特色的金沙江畔到白雪皑皑的雪山峡谷,能使人在一天之内“走”完世界各类气候风景带:“雪飘六月瓜果熟,冰冻三春看杏花”的“迪庆现象”;“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的虎跳峡;“天下第一奇观”的长江第一湾;号称“仙人田”的白水台;人称“高原明珠”的碧塔海;黑颈鹤的乐园”纳帕海……都令游人叹为观止。
滇西北青藏高原南延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是滇藏界山,它与太子雪山紧紧相连,后来当地人把这两座相连的雪山称作梅里雪山,当地藏民将之视为“神山”。梅里雪山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纵长3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峰顶终年积雪,海拔4000米以下是茫茫的原始森林。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各显其姿,又紧紧相连。梅里主峰卡瓦博格是康巴藏族人民心中的圣山,海拔6740米,为云南省的第一高峰。
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瓦博格是“世界最美之山”:
真是世上最可爱的山峰,几乎就是一座美妙绝伦的金字塔。轮廓简单,像是一个孩童两笔钩画出来的,然而它的高度、宽度和立体感却又不可同日而语。它是那么辉煌,那么安详!
这是《消失的地平线》中对雪山的一段描述。许多人认为,这正是迪庆的卡瓦博格雪山。也因此,梅里雪山以其独特的魅力久久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也为它脚下的土地笼罩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卡瓦博格”藏语意为“雪山之神”,传说是宁玛派(又称红教,藏传佛教各派中历史最久的一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位居藏区的八大神山之首。在藏民的心中,它是神圣坛不可侵犯的。天气晴朗时,清远谧净的蓝色天幕映衬着高洁雄奇的雪峰,卡瓦博格峰白色的锋芒直指苍穹。在云蒸霞蔚、薄烟缭绕的晨光暮景中,雾是它神秘朦胧的面纱,云是它飘渺轻柔的腰带。雪比云白,比云亮,而那云、那雾,分明只是雪峰含婉约的一种符号。
迪庆的藏民几乎全民信奉藏传佛教,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也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藏民的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你走到藏区,便到处都能见到金碧辉煌的寺院、众多的僧人、嘛呢经堆及白塔、山顶上的经幡。从藏民的家庭庭布置、衣着打扮、每天的劳作、每年的节日、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等等,都可以看到藏传佛教对藏民的深远影响。迪庆有众多的藏传佛教寺院,最有名的有被称“小布达拉宫”的噶丹松赞林寺、德钦的噶丹东竹林寺,小一些的寺院更是遍布全境。
迪庆境内有众多纳西族人,居住在香格里拉三坝等金沙江沿线和维西、德钦县澜江沿线。历史上,境内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该教祭司被称作“东巴”,故该教名“东巴教”。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白地是东巴教的圣地,东巴经师遵守这样一个规则:“没有到过白地的东巴,不算真东巴。”因此,迄今为止的250年间,不断有周边各地的东巴教徒前来白地朝圣、学经、练艺。《东巴经》记载东巴第一圣祖丁巴什罗到白地后创造东巴经文(即东巴象形文字)及东巴教。另外,被誉为另一位东巴教圣祖的阿明什罗是土生土长的白地人,其后人至今仍居住在白地。
基督教、天主教很早以前就在迪庆传播,在迪庆的腹地澜沧江边,修建有一座法式天主教堂。教堂周围树林葱茏,果树参天,结果时节,果实累累;教堂还种有正宗的法国葡萄。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天主教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云南驿区主教堂——茨中教堂。
卡瓦博格被当地的藏族人视为心目中的神山,虽然科考探险者和登山健儿无不为它的神秘所倾倒,但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差异,也使得登山活动在当地藏民中备受争议。中日登山队曾连续三次攀登,均未能达峰顶。梅里雪山的海拔虽然不是很高,但从明永村(海拔2200米)至峰顶高差达4540米,加之梅里山区降水较频繁、土质疏松;山底垂直气候突出,天气变化多端;周围分布的冰川又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雪崩、冰崩时常发生,因此,卡瓦博格峰至今无人登顶。在1991年的最后几天,中日登山队想要再次征服这座雪山,不料却酿成了人类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难:一支由6名中国人和11名日本人组成的中日联合登山队在攀登卡瓦博格峰时不幸全部遇难,这就是著名的“梅里山难”,也是人类在梅里雪山进行的最后一次登山活动。他们的遗骸直到1998年才被上山采药的当地藏民发现,得到妥善安置。
卡瓦博格使征服者或抱憾而归,或魂归雪山,于是,在当地藏民的申请之下,中国国家有关部门作出了暂缓攀登卡瓦博格雪山的决定,当地政府也明令禁止攀登卡瓦博格雪山。卡瓦博格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座没有被人类征服的山峰。
香格里拉依拉草原春夏秋冬景色作文
香格里拉依拉草原春夏秋冬景色作文4月春天的香格里拉最美,草原繁花盛开,随处都绿草油油、花团锦簇的,那般姹紫嫣红恣意地盛放着春天的浪漫。在藏民心中,至高至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而这,正是香格里拉藏语所蕴含的意思“心中的日月”。是的,这是一片人们心中的日月。在春暖花开的时节,走过这片神奇的土地,没有一个人不会流连于《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美景里。
依拉草原,总面积13平方公里,是迪庆香格里拉最大最美的草原,创造了自然界最初始最完美的和谐。在温润的气候下,草甸上绿草、红的黄的紫的,无数叫不出名的野花和满山的杜鹃、格桑花争奇斗艳,竞相怒放,犹如一块被打翻了的调色板,在由森林、草原构成的巨大的绿色地毯上,留下大片的姹紫嫣红。
在一望无垠的草海和绚丽缤纷的花海中,肥硕的牛羊正闲庭信步,很惬意地舒展着身子,或是懒洋洋地躺在阳光的怀抱中拂动着尾巴,沉浮于草海和花海的起伏里。一条弯弯的小河,远远而来,在碧绿的草地上迂回蜿蜒,如白丝绸般又远远流去。
传说中的天堂很美,可是谁也不愿意去,人间天堂也很美却人人都向往而至。我以为香格里拉就是人间的天堂之一了。地理气候特点告诉我们地处温带和寒带交织的地方都一定有最美的景观,从西向东,扎达、普兰、亚东、隆子、林芝、察隅、怒江、香格里拉、稻城、木里、丹巴等地,勾画出了一道最美的风景线。这些气候边缘地带,温寒气候交互作用,使其四季都有其不同又独具个性的美。春天,“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夏日,“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秋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冬季,“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些古人描写四季的美好诗句在这些地方总找得着准确的景象。
香格里拉作为我最美的214国道专题中重要景观典型之一,我一直想有个综述了结,可多年N次的去拍摄才知道并非易事。每次的去感受有每次的美,每季的美又让我获得不同的景,诸不知何时才能尽善尽美。
夏天的香格里拉是充满大地生机和力量的季节。峰巅上的积雪缠缚着白白的云雾,似众神披挂的哈达;山峦间苍翠欲滴,郁郁葱葱,粗壮的原始林似一支支直立的利剑,茂密的树枝又似赐福人间的一把把生命的绿伞;坝子在群山中央诗情画意的布展,构成一幅幅淡妆浓抹的风景画。洒落在大自然里的风景和风情惹人醉,草甸、河流、庄稼、松柏、野花,跟随着阳光把风景变个不停的送到人们的眼前,眼眸里还有飞翔的鸟儿雀儿,悠悠荡荡曳着尾巴的牛羊马儿,予人生息。
在这样的风景画里更是让人提升美感的是那零零落落的民居。香格里拉的藏族民居和纳西族、彝族木楞房民居都是独具特色的。尤其香格里拉坝子里的藏族民居建筑考究,就是一座座独特的工艺品。这种房屋宽阔高大,只有县城附近才有。属架木支梁,冲土为墙,屋顶覆以木板为瓦,上压石块的土木混合以木为主的建筑,底层养牲畜,楼上住人,中间是灶房客房,旁边有卧室、仓库、佛龛等,门窗上端有斗拱作檐,房顶上有五彩经幡。其最为让人惊叹的似乎这是为香//www.souquanme.com格里拉的美丽专门建造的,独特的房屋还有零零星星的庄稼凉晒架,与四周美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珠联壁合,相互映衬,怎么不会叫人形成一个共同的定论:这就是香格里拉,这就是藏族人民心中的日月。
描写香格里拉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香格里拉的诗句: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说迪庆这个地方。它是一个藏族自治州,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位于云南的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南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腹地。原本是西藏、四川、云南“三不管”的地方,却因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问世,迪庆高原香格里拉便成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世外桃源"。
川、滇、藏交界处,这个大三角区域就是现代人曾经争执不休的“香格里拉”。尽管后来这个由外国人在小说中,推向世界的地名,被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中甸县获得。本世纪初国务院正式批准中甸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因为迪庆海拔仅三千米左右,本身具备有雪山峡谷的风貌和藏族风情;有以著名的“日照金山”梅里雪山为主的,包括白茫雪山和哈巴、巴拉更宗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群;有明永恰、斯恰等罕见的仅两千七百米的低海拔现代冰川。可以让来自低海拔地方的游客,不必担心发生高原反应,轻松自在地观赏大自然美景和领略民族风情。
看了关于香格里拉的纪录片,耳畔飘扬着容中尔甲的“香格里拉”,思绪一下子被拉到了今年四月的那趟世外桃源之旅,很庆幸,早早地就来到梦萦魂牵之地,走进这幅无以伦比的画卷,静静地感受着她的魅力,她的神韵。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是我们这次调研的最后一站,也是最让我们期待的一站,挥去了之前的疲惫,精神抖擞,带着温暖的心,走进了神洁的圣地。
地处高原,海拔四千多米,普达措这神山神水的圣法地方,最高海拔四千一百五十九米,导游在说时,我特意记了下来。有的时候,数字最具说服力。温度很低,上山前,每个人都租了件军大衣套上,虽然有点异味儿,租穿的人的确太多,却可以抵御寒冷暴虐,不让寒冷零距离接触。衣底披及脚踝,感觉很有范儿,特别一大群人走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风景。身体虽不能靠近那圣洁的空气,灵魂了却走进了肃穆的天堂。普达措,本身即是佛法之意。在山林的间隙,一条条白练横空而下,那是圣洁的雪铺陈的,自然地造化,没有一点矫情。
香格里拉的每一位藏民,只要能说话就一定会唱歌,只要能走路就一定会跳舞,这话我可以作证,它是真的。每一个人,司机或是牧民,随意吼上几句,会把你震住,把你深深折服。他们是未被发觉的明星歌手,却是不带着功利性的,质朴,原生态,合乎自然,无论唱给卓玛,还是母亲,流露出的感情是不假掩饰的,热烈奔放,他们不懂得柔情,粗犷豪放,直截了当,却是另外一种柔情。你似乎正置身于奔腾的牛群中,刚力的高原飓风里。敬酒唱歌,张口就来,嘹亮的歌喉,激越的曲调,直冲云霄。
香格里拉如此完整的森林,如此昌茂的树干,在高原上实属难见,一般高原的树,矮小乱窜,这里的树苍劲挺拔,刚直睥睨,此起彼伏的群林,霸道的铺陈,一棵棵,一片片,如此大手笔,自然地鬼斧神工,天地的灵韵毓秀。一望无际的绿浪,随意一抹的星湖,有匍匐的冲动,忍不住想亲吻这神法之地。神山、神水,千万年来不曾改变。
这些小花,单个看上去并不是特别美,可是,当它们成片成片地连在一起,那淡淡的紫湿漉漉地洇染在这片高原坝子上,随着那灰黑色的天空、黛蓝色的山峦、苍绿色的森林、宽阔的坝子绵延而去,那种淡雅的壮观,那种柔弱的震撼,让你不得不赞美这高原上大自然所昭示给人类的生命和美的最本真意义:安静,和谐,蓬勃而充满无限生机。哦,这就是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吗?哦,这就是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吗?
碧波万顷的属都湖,从天而降,嵌在茂密的丛林。四周丛林围绕,中间突兀一湾塘,盈满了水,清澈无瑕,蛮横的让你小心翼翼,怕一个不和谐的声响,破坏了此处的圣绝。空气也停止了流动,远方巨大的蓝色天幕,仿佛伸手就能触摸,若隐的雪山,包围在无法接近的纯净之中,出现在你的眼珠里。白的雪,绿的树,青的水,朦的雾,若现的雨帘,一幅神采飞扬、荡气回肠的水墨画,在无意间完成,那样随意的组合,却是独具匠心、浑然天成、恰成其妙。
香格里拉的雨时下时停。近处的山峦被厚厚的层云裹着挟着,那些云在山峰间翻滚着、奔腾着、撕扯着,山和云在进行一场无休止的较量,或许也是另一种缠绵。而日光不时地捅破云层透过来,天幕间一时便有了一道耀眼夺目的光亮直直地倾泻下来,那黑魆魆的山峦、苍翠的森林、青青的草地、金黄的菜花便因了这道明亮的太阳光,各自颜色分明、醒目一片。
香格里拉的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态,每个气候,都有异样的色调,就如在雨中,那沿边的景色就令人凝息,用简单地一个“美”来形容,显得十分草率,不合时宜。透过车窗,天黑沉沉一片,如阴沉的脸庞,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睡卧百姿,碧波万顷的绿,萦绕着源源雾气,远观仿似那一片森林燃烧时释放出的袅袅乌烟。显然那不是在燃烧,那是圣洁的福气腾达天路,直逼云霄。如此豪气,如此胆魄的泼墨,也只有自然才有这种大手笔,这种灵动。有福之人,有佛之人方能有幸一睹,雾星与天相接,完全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天亦地,地亦天,自然把大智慧诠释得淋漓尽致。
我们来到了属都湖。湖上雾气迷茫,烟树朦胧,宛若仙境。湖水清澈见底,平静的水面上,有两只野鸭在弋游,划出两道碧痕。我们沿着湖边草甸的栈道而行。栈道是木板铺成的,覆着白霜,游人踩出一窜窜的脚印,让人联想起郑板桥“人迹板桥霜”的诗。不远处,一棵秃顶的冷杉上,一只乌鸦在哇哇地叫,把此处衬托得更加清冷静谧。栈道很是悠长,一会儿,延伸到了丛林中。有的树大可数抱,笔直参天,伟岸得叫人肃然起敬。有的枯树屹立在水中央,铁骨铮铮直刺蓝天,它要学胡杨死了千年不倒。有的树倒在地上,还化腐朽为神奇钻出一只松鼠来,给人意外的惊喜。
出香格里拉首府建塘镇,汽车在蜿蜒的山间公路上飞速疾驶。放眼望去,天空像一面灰白色的幕布严严地罩着黝黑的山峦、蓊郁的森林、蜿蜒的公路、平坦的坝子和坝子上青青的禾苗、金黄的菜花。天上的云一路随行。灰白色的云层压得低低的,含着湿湿的雨气,但给人的感觉却并不压抑,那些低矮的云像没有重量似的,仿佛你若吹一口气,它们便会飘飘然而去。
大美香格里拉,游客的声音在这里失传,人类在这天高野旷中显得那样渺小而微不足道。曾经感叹于藏族同胞何以拥有那样宽广的音域,人人皆可把那首让我敬而远之的《青藏高原》歌曲挥洒得无比完美自如,原来那嗓音和那高高的蓝天,广袤无垠的草原一样也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高地远之下人与自然和诣的产物。一切让人如此心旷神怡!我疲倦的身体似乎找到了依恋,目光变得游离不定,脚步也飘浮起来,渴望就着路边的草丛沉睡不再醒来……昏昏然中,仿佛看见四周各种野花已竞相开放,五彩缤纷的杜鹃花飘洒在我的身上。
在香格里拉,穿过湖畔的小路进入到湖尽头的一片沼泽地,眼前豁然辽阔,苍穹下,蓝色的湖水与广阔的草地静静地相接,刚刚从枯黄中冒出一点嫩芽的草地看起来如同一块黄绿色的巨大毛毡柔和地铺盖在地面上,郁郁的森林环拥着这片空旷的土地,远处有三两只牦牛低着头在专心吃草,一条小路不甘寂寞地弯延着穿过草地隐藏到对面的森林里,依稀看得见不远处山顶上皑皑的白雪,湖水,草甸、牦牛,雪山,一切都在黄昏的余晖中显得那样祥和、宁静,就连草地上耸立着的光秃秃的树木也显得那样苍劲有力,耐人寻味。
香格里拉白塔蕴藏着金法,五彩斑斓的风马旗随风颂扬,空气中飘荡着诵经的梵音,那样的分明。不同的颜色的经文幡代表着不同寓意,绿色代表河流,红色代表海洋,黄色是大地,蓝色是天空,白色是白云。祈求着苍天保佑虔诚的信徒,保佑这神山、神水、神林、神畜,永远不会停殖,世代传承,永葆香格里拉的神奇韵力,永护香格里拉的世景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