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柳如是的诗句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 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春日酿成秋日雨。 —— 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 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 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 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 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春日酿成秋日雨。 —— 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 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 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 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 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柳如是列传
作者:胡晓明
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汪荣祖的专著中,认为书名由《钱柳诗笺证》而改为《柳如是别传》,原因在于"寅恪于钱柳极为同情,甚觉未得历史之公道,故不惜冗长篇幅为之洗刷烦冤.而于柳如是更由同情而臻于仰慕.不仅赞美其才艺,更服其气节."文史家黄裳在一九八二年写的《关于柳如是》一文,也认为这本书的性质属于历史人物评价的翻案著作,但又认为陈寅恪的辨诬是不值得的.在他的心目中柳如是毕竟只是个放荡不羁的风尘女子,末代交际花一类的人物.她与陈子龙之间的关系不是基于爱情,而是基于名士与名妓的风流生活;而她最终归钱牧斋,也不是基于爱情,而是由于经济、政治地位的考虑. 自娱说
汪荣祖又明确提出自误说.他认为"寅恪投射一己于三百年前,犹如观剧者与剧中人同化,……而于神往之际,伤古抚今,常常不能自已.因寅恪之思想虽有新的一面,但在情感上甚是依恋旧文化与旧社会,自五四以还即觉扦格不入.晚年社会与文化之变动尤遽,唯有寄情于古人,以浑忘现实之痛苦.寅恪笺释钱柳诗得以精神上之乐趣,自无可疑."自娱还有知性的一方面.汪说:"《柳如是别传》集寅恪一生著述'笔法'之大成.寅恪欲借此书自验学术之深浅以及留示后人其史学方法的范例."他还举证说,书成之后,陈寅恪嘱其助手黄萱写文章总结他是如何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这正是当事人表明此书的撰述动机的直接证据.依汪氏此说,《柳如是别传》并无学术思想史上重大的深意,只是一部十分偶然的充满个人特殊因素的著作.
复明运动史
持这一说法的有明清史家王钟翰、何龄修,唐史家王永兴.何龄修《柳如是别传读后》,就笔者所见,这是第一篇系统评价《别传》的专论.他认为"第五章《复明运动》实际上是全书主旨所在."何龄修评价说:关于复明运动,"以往人们知道的只有其中个别的或少量的史实,单个人反清复明的思想情绪,个人或极少数人自发的反抗等局部活动,人们还知道各地规模不等的群众武装起义,却没有明确意识并提出过在清朝严酷统治下这种长期的、广泛的、有组织的复明运动、民族抵抗运动的潜流,更不知道这种运动曾在'绸缪鼓瑟之小妇'推动下展开."王永兴说河东君虽坚持参加复明运动,而未能获得成功,但陈寅恪不以成败论英雄,尊崇气节是柳如是一生志事的主要表现,也是她的立身之本.王钟翰进而在陈寅恪的基础上继续考辨,补充材料,认同陈寅恪关于钱柳因缘由言情之儿女,变而为爱国之英雄的说法.
颂红妆的女性史
中山大学教授蔡鸿生、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孙康宜等人持这种看法.因为《柳如是别传》毕竟又用了大量篇幅对于柳如是的情史与生活史进行了极为详尽的爬梳考证.这些考证却与复明运动应无直接的关系,那么,陈寅恪为何要花这么大的功夫来细辨河东君艰难处世、择婿人海、为争取婚姻幸福而斗争的过程呢?蔡鸿生、孙康宜等人从女性史的角度提出,这本书的宗旨乃在于陈寅恪先生晚年对于"红妆"的关注.蔡鸿生更为看重的是气质.所谓"胭脂泪中凝聚着民族魂","侠气、才气和骨气,在柳如是身上,可说是三者合一","奇女志与遗民心的结合",使本书成为可歌可泣的女性史颂.孙康宜的重点在于从十六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女性文学的崛起与成熟这一背景来分析此书.总之,"颂红妆的女性史"这一说法包容了"复明运动"说,既注重具性别特征化的情感世界一面,又重视女性意义中呈显出的精神价值与政治道德意义一面.
知识分子史、人格心态史
陈寅恪的友人吴宓以及南京大学教授周勋初、中山大学教授姜伯勤等持此说.一九六一年,吴宓到广州会见老友陈寅恪,谈及《柳如是别传》的写作情况.吴宓在日记中记载:"寅恪细述其对柳如是研究之大纲.柳之爱陈子龙及其嫁牧翁,始终不离其民族气节之立场、光复故物之活动.不仅其才高学博,足以压倒时辈也.总之,寅恪之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盖借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趣之行动也."由于这段话具有当事人口述性质,所以在《吴宓与陈寅恪》一书中披露之后,成为论者广泛引用的权威性说法.这个含义的核心,是在易代之际有关文化与道德的基本命运的抉择.周勋初说:"《别传》实际上却是一部反映明末知识分子动态的史诗."寅恪先生对柳如是身边的这些士人,以其对待搜趣网国家命运的态度为准,予以表扬或贬斥,从而起到了"贬斥势利、尊崇气节"的作用.
明清文化痛史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刘梦溪教授近年发表一系列研究陈寅恪的论文.关于《柳如是别传》,他在诸家群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明清文化痛史"的新说.内容涉及明清交替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党社、宗教、艺术、文学等各个方面,史事极为纷繁.陈寅恪综合运用传、论、述、证的方法,熔史才、诗笔、议论于一炉,将家国兴亡哀痛之情感融化贯彻全篇.作者更辉煌的学术目标是通过立传来修史,更准确而宽泛一点说,应该是用血泪写成的即撰写一部色调全新的明清文化痛史.
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汪荣祖的专著中,认为书名由《钱柳诗笺证》而改为《柳如是别传》,原因在于"寅恪于钱柳极为同情,甚觉未得历史之公道,故不惜冗长篇幅为之洗刷烦冤.而于柳如是更由同情而臻于仰慕.不仅赞美其才艺,更服其气节."文史家黄裳在一九八二年写的《关于柳如是》一文,也认为这本书的性质属于历史人物评价的翻案著作,但又认为陈寅恪的辨诬是不值得的.在他的心目中柳如是毕竟只是个放荡不羁的风尘女子,末代交际花一类的人物.她与陈子龙之间的关系不是基于爱情,而是基于名士与名妓的风流生活;而她最终归钱牧斋,也不是基于爱情,而是由于经济、政治地位的考虑. 自娱说
汪荣祖又明确提出自误说.他认为"寅恪投射一己于三百年前,犹如观剧者与剧中人同化,……而于神往之际,伤古抚今,常常不能自已.因寅恪之思想虽有新的一面,但在情感上甚是依恋旧文化与旧社会,自五四以还即觉扦格不入.晚年社会与文化之变动尤遽,唯有寄情于古人,以浑忘现实之痛苦.寅恪笺释钱柳诗得以精神上之乐趣,自无可疑."自娱还有知性的一方面.汪说:"《柳如是别传》集寅恪一生著述'笔法'之大成.寅恪欲借此书自验学术之深浅以及留示后人其史学方法的范例."他还举证说,书成之后,陈寅恪嘱其助手黄萱写文章总结他是如何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这正是当事人表明此书的撰述动机的直接证据.依汪氏此说,《柳如是别传》并无学术思想史上重大的深意,只是一部十分偶然的充满个人特殊因素的著作.
复明运动史
持这一说法的有明清史家王钟翰、何龄修,唐史家王永兴.何龄修《柳如是别传读后》,就笔者所见,这是第一篇系统评价《别传》的专论.他认为"第五章《复明运动》实际上是全书主旨所在."何龄修评价说:关于复明运动,"以往人们知道的只有其中个别的或少量的史实,单个人反清复明的思想情绪,个人或极少数人自发的反抗等局部活动,人们还知道各地规模不等的群众武装起义,却没有明确意识并提出过在清朝严酷统治下这种长期的、广泛的、有组织的复明运动、民族抵抗运动的潜流,更不知道这种运动曾在'绸缪鼓瑟之小妇'推动下展开."王永兴说河东君虽坚持参加复明运动,而未能获得成功,但陈寅恪不以成败论英雄,尊崇气节是柳如是一生志事的主要表现,也是她的立身之本.王钟翰进而在陈寅恪的基础上继续考辨,补充材料,认同陈寅恪关于钱柳因缘由言情之儿女,变而为爱国之英雄的说法.
颂红妆的女性史
中山大学教授蔡鸿生、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孙康宜等人持这种看法.因为《柳如是别传》毕竟又用了大量篇幅对于柳如是的情史与生活史进行了极为详尽的爬梳考证.这些考证却与复明运动应无直接的关系,那么,陈寅恪为何要花这么大的功夫来细辨河东君艰难处世、择婿人海、为争取婚姻幸福而斗争的过程呢?蔡鸿生、孙康宜等人从女性史的角度提出,这本书的宗旨乃在于陈寅恪先生晚年对于"红妆"的关注.蔡鸿生更为看重的是气质.所谓"胭脂泪中凝聚着民族魂","侠气、才气和骨气,在柳如是身上,可说是三者合一","奇女志与遗民心的结合",使本书成为可歌可泣的女性史颂.孙康宜的重点在于从十六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女性文学的崛起与成熟这一背景来分析此书.总之,"颂红妆的女性史"这一说法包容了"复明运动"说,既注重具性别特征化的情感世界一面,又重视女性意义中呈显出的精神价值与政治道德意义一面.
知识分子史、人格心态史
陈寅恪的友人吴宓以及南京大学教授周勋初、中山大学教授姜伯勤等持此说.一九六一年,吴宓到广州会见老友陈寅恪,谈及《柳如是别传》的写作情况.吴宓在日记中记载:"寅恪细述其对柳如是研究之大纲.柳之爱陈子龙及其嫁牧翁,始终不离其民族气节之立场、光复故物之活动.不仅其才高学博,足以压倒时辈也.总之,寅恪之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盖借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趣之行动也."由于这段话具有当事人口述性质,所以在《吴宓与陈寅恪》一书中披露之后,成为论者广泛引用的权威性说法.这个含义的核心,是在易代之际有关文化与道德的基本命运的抉择.周勋初说:"《别传》实际上却是一部反映明末知识分子动态的史诗."寅恪先生对柳如是身边的这些士人,以其对待搜趣网国家命运的态度为准,予以表扬或贬斥,从而起到了"贬斥势利、尊崇气节"的作用.
明清文化痛史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刘梦溪教授近年发表一系列研究陈寅恪的论文.关于《柳如是别传》,他在诸家群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明清文化痛史"的新说.内容涉及明清交替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党社、宗教、艺术、文学等各个方面,史事极为纷繁.陈寅恪综合运用传、论、述、证的方法,熔史才、诗笔、议论于一炉,将家国兴亡哀痛之情感融化贯彻全篇.作者更辉煌的学术目标是通过立传来修史,更准确而宽泛一点说,应该是用血泪写成的即撰写一部色调全新的明清文化痛史.
柳如是的简介及诗词
【简介】 柳如是 明末清初名妓,生于1618年,本名杨爱,一说杨朝,杨影怜。十岁那年因家庭窘迫被卖入娼寮。娼门卖俏所必备之技艺,便是她人生的第一章,因天YnBoI资聪慧,容貌俏丽,诗文丹青出色,颇负声名.柳如是虽为妓女,却非常憎恶卖笑生涯.柳如是爱恋过江南正义人士宋徵舆、陈子龙,但是,情场履受挫折,极不如意.后嫁予东林领袖钱谦益,是常熟著名才子。早在明末已驰名文坛,家中府第连云,肥田千顷,奴婢过百,财力雄厚。因被指控纳贿舞弊,革职在家已十二年。当时,钱已六十岁,早年也是功名事业心极重之人,满怀匡济澄清雄心壮志,只是宦途坎坷,迭遭大挫,才变得消沉颓放,终日在秦楼楚馆中厮混,结果得了个“东林浪子”的外号。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 这场事变,倒是折腾出钱谦益几分血性来,积极参与到反清复明斗争中去,家中资产几乎用尽。钱谦益85岁因贫病交加死于家中,时柳如是不足五十岁,钱谦益的丧事由她一手操办。但钱谦益尸骨未寒,族人就眼红他的良田美宅,更欺负柳如是是个女流,就结伙聚众闹起事来。原配陈氏等失宠多年,早对柳如是恨之入骨,每日堵门叫骂不绝,千两银子散光了,众人还是喧集如故。柳如是气得发抖,在安排好钱谦益的后事和惩办闹事一班人的计策后,悬梁自尽,这一年,柳如是49岁。一代风流,玉殒香消,钱谦益和柳如是分葬与常熟虞山故宅的拂水山庄,两墓相距约二十米,钱谦益的墓碑上写“东涧老人之墓”,柳如是墓前石碑上书“河东君之墓”。钱、柳二墓自康熙三年归葬,至今已三百三十多年,今保存完好. 【人物作品】 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 与伊深怜低语。 江城子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YnBoI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杨白花 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 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 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 杨花 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杨柳其一 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 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杨柳其二 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YnBoI 忆得临风大垂手,销魂原是管相思。 梦江南怀人 其一 人去也,人去凤城西。细雨湿将红袖意,新芜深与翠眉低,蝴蝶最迷离。 其二 人去也,人去鹭鹚洲。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罗幕早惊秋。 其三 人去也,人去画楼中。www.souquanme.com不是尾涎人散漫,何须红粉玉玲珑。端有夜来风。 其四 人去也,人去小池台。道是情多还不是,若为恨少却教情。一望损莓苔。 其五 人去也,人去绿窗纱。赢得病愁输燕子,禁怜模样隔天涯。好处暗相遮。 其六 人去也,人去玉笙寒。凤子啄残红豆小,雉媒骄拥亵香看。杏子是春衫。 其七 人去也,人去碧梧阴。未信赚人肠断曲,却疑误我字同心。幽怨不须寻。 其八 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强起落花还瑟瑟,别时红泪有些些。门外柳相依。 其九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梦里自欢娱。 其十 人去也,人去夜偏长。宝带乍温青骢意,罗衣轻试玉光凉。薇帐一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