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扬州慢》的板书设计!!
《扬州慢》教学设计
Ⅰ,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
2,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内涵.
2,比较阅读,与辛弃疾《永遇乐》比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Ⅱ,教学重点
"黍离之悲"的解读.
Ⅲ,教学难点
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赏析
Ⅳ,教学课时:一课时
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吟咏了二十四桥的美景,几百年后,又有一位文人路过此地,化用了这一名句,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诗人姜夔的名作----《扬州慢》.
二,新课推进
1,作者简介
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和前代的唐诗,后代的元曲,都分别是代表一个时代MCGMmwxOG的文学样式.宋词按时代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按流派,习惯上又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也称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词人李清照,后期则推姜夔.《扬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
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韵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隐晦等特点.同时他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留下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 留有《白石词》.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
三,背景简介: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虽然情调凄怆,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
三,整体感知
1.提问: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上有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悲(悲凉,凄凉,凄冷等)
2.提问:从哪些地方(字,词,句)读出这种感受的
明确: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桥……为谁生"等.
3提问:刚才你所撷取的这些词语,诗人是从哪些感官来描写的呢 (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色,声
(以上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青青荠麦
废池乔木
景—— 二十四桥 —— 眼前之景
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声——— 清角吹寒
四,小序的分析
1,序作为词的一个部分,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由,概括了写作的主旨.
2,小序中的"黍离"的来源
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序》中称: 《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3,这段序中的内容,在词中都有相对应的词句.请把这些对应的词句找出来.
明确:"余过维扬"对应:"过春风十里"
"荠麦弥望"对应:"尽荠麦青青"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对应:"废池乔木"
"戍角悲吟"对应:"清角吹寒"
4,序的最后一句:"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在词中,最能形象地表达这种悲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四,课文分析鉴赏
分析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先点出"名都",再化用杜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中的赞语,只八个字,就概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接下去,写"解鞍少驻"既突出了对名城风华的仰慕,又表明忆旧是为了伤今,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分析2: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呢
分析3: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词人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废池乔木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本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作为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他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分析4: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
分析5: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从这些诗句来看,是扬州繁华的象征.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
分析6: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搜趣网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
分析7:"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 这里将无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意蕴至深,悲痛已极.花且如此,人何以堪 到这里,全词结句,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词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
四,比较阅读《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扬州慢
内容
抒写作者抗敌救国宏图大志,表达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忠之心.
描绘昔日的繁华扬州由于受到金人的践踏而呈现的惨状,揭露金人的残暴.
情感
表达坚决抗金和投身战斗的坚强意志.忠不为用,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体现国亡土丧的黍离之悲,和凄凉悲怆的心情.
风格
苍凉中透露悲壮,豪迈
幽寂悲凉,婉约
手法
用典
化用,反衬
五,小结:
由上片的纪行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词的上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
上半阕主要写实,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
词的下半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
下半阕作者运用杜牧的典故,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是实写.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用来进行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这样就使主题更加突出了.
Ⅰ,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
2,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内涵.
2,比较阅读,与辛弃疾《永遇乐》比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Ⅱ,教学重点
"黍离之悲"的解读.
Ⅲ,教学难点
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赏析
Ⅳ,教学课时:一课时
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吟咏了二十四桥的美景,几百年后,又有一位文人路过此地,化用了这一名句,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诗人姜夔的名作----《扬州慢》.
二,新课推进
1,作者简介
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和前代的唐诗,后代的元曲,都分别是代表一个时代MCGMmwxOG的文学样式.宋词按时代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按流派,习惯上又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也称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词人李清照,后期则推姜夔.《扬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
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韵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隐晦等特点.同时他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留下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 留有《白石词》.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
三,背景简介: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虽然情调凄怆,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
三,整体感知
1.提问: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上有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悲(悲凉,凄凉,凄冷等)
2.提问:从哪些地方(字,词,句)读出这种感受的
明确: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桥……为谁生"等.
3提问:刚才你所撷取的这些词语,诗人是从哪些感官来描写的呢 (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色,声
(以上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青青荠麦
废池乔木
景—— 二十四桥 —— 眼前之景
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声——— 清角吹寒
四,小序的分析
1,序作为词的一个部分,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由,概括了写作的主旨.
2,小序中的"黍离"的来源
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序》中称: 《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3,这段序中的内容,在词中都有相对应的词句.请把这些对应的词句找出来.
明确:"余过维扬"对应:"过春风十里"
"荠麦弥望"对应:"尽荠麦青青"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对应:"废池乔木"
"戍角悲吟"对应:"清角吹寒"
4,序的最后一句:"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在词中,最能形象地表达这种悲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四,课文分析鉴赏
分析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先点出"名都",再化用杜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中的赞语,只八个字,就概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接下去,写"解鞍少驻"既突出了对名城风华的仰慕,又表明忆旧是为了伤今,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分析2: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呢
分析3: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词人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废池乔木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本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作为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他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分析4: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
分析5: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从这些诗句来看,是扬州繁华的象征.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
分析6: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搜趣网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
分析7:"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 这里将无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意蕴至深,悲痛已极.花且如此,人何以堪 到这里,全词结句,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词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
四,比较阅读《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扬州慢
内容
抒写作者抗敌救国宏图大志,表达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忠之心.
描绘昔日的繁华扬州由于受到金人的践踏而呈现的惨状,揭露金人的残暴.
情感
表达坚决抗金和投身战斗的坚强意志.忠不为用,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体现国亡土丧的黍离之悲,和凄凉悲怆的心情.
风格
苍凉中透露悲壮,豪迈
幽寂悲凉,婉约
手法
用典
化用,反衬
五,小结:
由上片的纪行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词的上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
上半阕主要写实,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
词的下半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
下半阕作者运用杜牧的典故,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是实写.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用来进行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这样就使主题更加突出了.
小学语文三年级《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寻找比较实际,实用的教学设计,有的朋友请赐教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www.souquanme.com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www.souquanme.com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www.souquanme.com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五、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六、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www.souquanme.com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www.souquanme.com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www.souquanme.com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五、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六、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板书设计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板书设计的作用:板书能简练地、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
板书设计的意义:既反映了教材内容的实质,又服务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把板书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是非常恰当的。
板书虽然是“微型教案”,但它却展现了一个宏观世界;板书虽然是“微量元素”,但它却贮积了无穷的能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设计和运用的优劣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1.鲜明的目的性
一堂课,由于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学目的与要求不同,板书的内容与形式也就随着有所不同。板书一定要为达到教学目的服务,不能无的放矢,随心所欲乱画一气。
2.明确的针对性
板书应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和不同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科制宜,因课制宜,因人制宜。
3.高度的概括性
板书要求要言不烦,言简意赅,对教材的内容概括得全面、正确、精当、有文采。切忌求全索面,表面繁华。
4.清晰的条理性
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条理性,板书要反映教材的本来面目,揭示内在的逻辑联系。尽管黑板上出现的文字不多,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应当层次清楚,条理分明,主线清晰、言虽断而意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