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过年的古诗
告诉我吧!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新春伊始,春节将临,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城乡百姓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可以说,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而春联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这是因为春节源于我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春联便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节应运而生,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我国古代春联可以知识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候的春联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也有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以后又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北方人称之为幌子)以装饰门庭。及至造纸术在我国古代发明后,春联便由文人墨客书写在纸制条幅上悬挂,进而再发展到人们用红纸书写并张贴在门亭与厅堂。有人又称春联为对联,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种。众多的对联还包括祝贺新婚嫁娶,新屋落成,乔迁志禧,生日寿辰和其他喜庆节日,还有悼念已故亲友的挽联和孝联等。而春联则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应用最多又最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它与鞭炮,喜筵相随,为人们的喜庆节日平添几分欢乐和吉祥。应该说,古人对春联的内容和形式颇有研究。因为春联的格式起源于我国的古典诗词,因而最初的春联要求象律诗一样讲究严格的字句相等与平仄对仗,即上下联的每个字都应要求其声调呈阴阳平仄相对,再配以具有章法技巧的书法墨写,所以古代文人视春联为一种既高深又典雅的艺术创作。
然而对联发展到今天,随着白话文和大众文化的普及,现在人们已不太注重古人所奉行的那种严格的律诗般的字句对仗原则,但一副象样的对联至少应在选字用词上讲求对等,即字数与词类应求相对。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应求上下联中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等词组相对等排列有序,而在声调上至少应求每个上下联的最末一字平仄相对。如一般上联末字为仄声(即汉语拼音第三,四声),则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即汉语拼音第一,二声)。这应该是创作对联的最起码的要求,否则就不称其为对联了,至少是不规范的对联。新春佳节之际,当你访亲会友或漫步大街小巷,趁着雅兴留意欣赏张贴在各家各户的新春联,于字斟句酌与领略其意之中确实可以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倘若你有心玩味并吟诵其中的妙联佳句,这无异于一种别有雅趣的艺术欣赏。因为当你看到和读到那些堪称绝妙的春联并加以品评的过程,这本身就是提高你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有益尝试。我还记得很早以前南昌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联林珍奇》,其中汇集了不少我国古代脍炙人口的妙联佳作,可谓〃佳联佳绝句,妙语妙诗章。〃
据说新中国诞生时有人曾作联庆祝:〃北京重庆成都,西安南宁长春。〃作者巧用我国六大城市名称成联,但细细品味却觉得不甚贴切。请看此上联中的〃重庆〃是作为动词之意,且〃成都〃与〃长春〃的词义亦不对等,再则上下联末字同为平声。严格说来,此联乃美中不足矣!
闻说又有人用江西省八个地名巧作对联:〃新建石城万年万载,永修铜鼓乐平乐安。〃则注重了字,词的义,音相对。此不失为绝妙之佳联。笔者早年曾在瓷都景德镇看到一副好春联:〃三阳开泰光照日月,青花梧桐香飘春秋。〃此联中的〃三阳开泰〃与〃青花梧桐〃同系景德镇的传统艺术名瓷,而上下联的〃光照日月〃又与〃香飘春秋〃在字,词的义,音上
巧妙相对。说明此联作者是深谙古人作联之道的。
我有一位朋友前年于某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他的文学功底不浅,尤擅长吟诗绘画。我记得有一次去他家做客,看到他的书房里挂着他的一幅新作国画,上面有他题写的一副配画对联:〃窗外青枝吐翠日作画,屋内红袖添香夜读书〃,其中诗情画意引人入胜。那年春节时他于踌躇满志中作联自赏:〃三载寒窗拂扫冬雪遍地,万里鹏程扶摇春风满天。〃此联意蕴深邃,不同凡响,又令我回味不已。
人们熟知的流传甚广的商业店铺用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既不同于沿袭的古代对联,又近乎于流传的现代对联。又如〃龙凤呈祥歌盛世,五谷丰登庆太平〃,〃物华天宝扬海内,人杰地灵遍神州〃,〃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报新春〃都是我国民间多少年来盛传不衰的好春联,直至今日仍具活力。我总忘不了自己孩提时代在故乡景德镇过年时看到的许多好春联,至今仍吟诵不忘,记忆犹新。
春联顾名思义用于新春佳节,但其他的对联可用于一年四季。试举古人曾以宋诗吟秋〃年华冉冉催人老,风物萧萧又变秋〃。亦有今人吟秋作联曰〃彩虹映苍松劲挺,金秋展少年文丰〃。读罢便感意境大不相同。文革时期人们常用毛泽东诗词代联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又如〃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回首当年人们仍记忆犹新。
对联多以五字与七字盛行,此与取源自古诗〃五言〃与〃七律〃很有干系,其他对联有六字,八字,九字亦常见。除上述举例外,五字联如〃沃野千里绿,青山万木春〃,〃古城皆春色,神州尽朝晖〃;六字联如〃大鹏高翔万里,小龙腾飞千年〃(蛇年春联),〃金鸡振翅劲舞,银犬引亢高歌〃(狗年春联);八字联如〃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辞旧岁捷报传千里,迎新年春风吹万家〃;九字联如〃春风化雨又绿江南岸,瑞雪映日重辉英雄城〃。此外还有更精炼绝妙的四字春联如〃除夕除旧,春节春临〃,〃春回大地,劲满神州〃,〃满园桃//www.souquanme.com李,一代风流〃。此联亦可扩展为十一字春联〃一代风流奋发抖擞抒壮志,满园桃李争奇斗芳竟英雄〃。据说古人曾作长达百余字的巨幅对联,但这种太多字的对联用于春节毕竟不太适合。
除了家庭用春联,还有用于各行各业的春联。如学校用联〃辛勤培育桃李满天下,忠诚执教春光遍校园〃;企业用联如〃生产捷报顿开千秋业,科研硕果更上一层楼〃。以上均为笔者所录,散见我国城乡的好春联,其中不乏颇具积极意义与欣赏价值之佳作。
我国春联发展至今,为人们欢度春节创造了许多令人感奋,意义深远的好春联。君不见,〃大江南北歌烂漫,长城内外舞翩跹〃;〃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社会风貌正日新月异,使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拥有更加隆重的欢乐与吉祥。国家的长治久安,令生活在我们这个伟大国度的人们更加感到欣悦和振奋。可以想见,强烈的时代感将激发起人们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劳动热情。让我们为欢度即将来临的又一个中国改革之年的春节,为扬臂拥抱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春天挥毫泼墨,激扬文字,再展笔意风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春联。
新春伊始,春节将临,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城乡百姓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可以说,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而春联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这是因为春节源于我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春联便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节应运而生,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我国古代春联可以知识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候的春联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也有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以后又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北方人称之为幌子)以装饰门庭。及至造纸术在我国古代发明后,春联便由文人墨客书写在纸制条幅上悬挂,进而再发展到人们用红纸书写并张贴在门亭与厅堂。有人又称春联为对联,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种。众多的对联还包括祝贺新婚嫁娶,新屋落成,乔迁志禧,生日寿辰和其他喜庆节日,还有悼念已故亲友的挽联和孝联等。而春联则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应用最多又最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它与鞭炮,喜筵相随,为人们的喜庆节日平添几分欢乐和吉祥。应该说,古人对春联的内容和形式颇有研究。因为春联的格式起源于我国的古典诗词,因而最初的春联要求象律诗一样讲究严格的字句相等与平仄对仗,即上下联的每个字都应要求其声调呈阴阳平仄相对,再配以具有章法技巧的书法墨写,所以古代文人视春联为一种既高深又典雅的艺术创作。
然而对联发展到今天,随着白话文和大众文化的普及,现在人们已不太注重古人所奉行的那种严格的律诗般的字句对仗原则,但一副象样的对联至少应在选字用词上讲求对等,即字数与词类应求相对。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应求上下联中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等词组相对等排列有序,而在声调上至少应求每个上下联的最末一字平仄相对。如一般上联末字为仄声(即汉语拼音第三,四声),则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即汉语拼音第一,二声)。这应该是创作对联的最起码的要求,否则就不称其为对联了,至少是不规范的对联。新春佳节之际,当你访亲会友或漫步大街小巷,趁着雅兴留意欣赏张贴在各家各户的新春联,于字斟句酌与领略其意之中确实可以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倘若你有心玩味并吟诵其中的妙联佳句,这无异于一种别有雅趣的艺术欣赏。因为当你看到和读到那些堪称绝妙的春联并加以品评的过程,这本身就是提高你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有益尝试。我还记得很早以前南昌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联林珍奇》,其中汇集了不少我国古代脍炙人口的妙联佳作,可谓〃佳联佳绝句,妙语妙诗章。〃
据说新中国诞生时有人曾作联庆祝:〃北京重庆成都,西安南宁长春。〃作者巧用我国六大城市名称成联,但细细品味却觉得不甚贴切。请看此上联中的〃重庆〃是作为动词之意,且〃成都〃与〃长春〃的词义亦不对等,再则上下联末字同为平声。严格说来,此联乃美中不足矣!
闻说又有人用江西省八个地名巧作对联:〃新建石城万年万载,永修铜鼓乐平乐安。〃则注重了字,词的义,音相对。此不失为绝妙之佳联。笔者早年曾在瓷都景德镇看到一副好春联:〃三阳开泰光照日月,青花梧桐香飘春秋。〃此联中的〃三阳开泰〃与〃青花梧桐〃同系景德镇的传统艺术名瓷,而上下联的〃光照日月〃又与〃香飘春秋〃在字,词的义,音上
巧妙相对。说明此联作者是深谙古人作联之道的。
我有一位朋友前年于某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他的文学功底不浅,尤擅长吟诗绘画。我记得有一次去他家做客,看到他的书房里挂着他的一幅新作国画,上面有他题写的一副配画对联:〃窗外青枝吐翠日作画,屋内红袖添香夜读书〃,其中诗情画意引人入胜。那年春节时他于踌躇满志中作联自赏:〃三载寒窗拂扫冬雪遍地,万里鹏程扶摇春风满天。〃此联意蕴深邃,不同凡响,又令我回味不已。
人们熟知的流传甚广的商业店铺用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既不同于沿袭的古代对联,又近乎于流传的现代对联。又如〃龙凤呈祥歌盛世,五谷丰登庆太平〃,〃物华天宝扬海内,人杰地灵遍神州〃,〃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报新春〃都是我国民间多少年来盛传不衰的好春联,直至今日仍具活力。我总忘不了自己孩提时代在故乡景德镇过年时看到的许多好春联,至今仍吟诵不忘,记忆犹新。
春联顾名思义用于新春佳节,但其他的对联可用于一年四季。试举古人曾以宋诗吟秋〃年华冉冉催人老,风物萧萧又变秋〃。亦有今人吟秋作联曰〃彩虹映苍松劲挺,金秋展少年文丰〃。读罢便感意境大不相同。文革时期人们常用毛泽东诗词代联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又如〃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回首当年人们仍记忆犹新。
对联多以五字与七字盛行,此与取源自古诗〃五言〃与〃七律〃很有干系,其他对联有六字,八字,九字亦常见。除上述举例外,五字联如〃沃野千里绿,青山万木春〃,〃古城皆春色,神州尽朝晖〃;六字联如〃大鹏高翔万里,小龙腾飞千年〃(蛇年春联),〃金鸡振翅劲舞,银犬引亢高歌〃(狗年春联);八字联如〃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辞旧岁捷报传千里,迎新年春风吹万家〃;九字联如〃春风化雨又绿江南岸,瑞雪映日重辉英雄城〃。此外还有更精炼绝妙的四字春联如〃除夕除旧,春节春临〃,〃春回大地,劲满神州〃,〃满园桃//www.souquanme.com李,一代风流〃。此联亦可扩展为十一字春联〃一代风流奋发抖擞抒壮志,满园桃李争奇斗芳竟英雄〃。据说古人曾作长达百余字的巨幅对联,但这种太多字的对联用于春节毕竟不太适合。
除了家庭用春联,还有用于各行各业的春联。如学校用联〃辛勤培育桃李满天下,忠诚执教春光遍校园〃;企业用联如〃生产捷报顿开千秋业,科研硕果更上一层楼〃。以上均为笔者所录,散见我国城乡的好春联,其中不乏颇具积极意义与欣赏价值之佳作。
我国春联发展至今,为人们欢度春节创造了许多令人感奋,意义深远的好春联。君不见,〃大江南北歌烂漫,长城内外舞翩跹〃;〃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社会风貌正日新月异,使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拥有更加隆重的欢乐与吉祥。国家的长治久安,令生活在我们这个伟大国度的人们更加感到欣悦和振奋。可以想见,强烈的时代感将激发起人们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劳动热情。让我们为欢度即将来临的又一个中国改革之年的春节,为扬臂拥抱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春天挥毫泼墨,激扬文字,再展笔意风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春联。
李白描写庐山的诗句是?
有两首:望庐山瀑布水二首⑴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⑵。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⑶。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⑸。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⑹。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⑻;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⑼。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⑽;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⑾。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⑿。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⒀,遥看瀑布挂前川⒁。 飞流直下三千尺⒂,疑是银河落九天⒃。[1-2]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作品注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南见:一作“南望”。⑶三百丈:一作“三千匹”。壑(hè):坑谷。“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www.souquanme.com山谷,一泻数十里。 ⑷歘(xū):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⑸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⑹造化:大自然。 ⑺江月:一作“山月”。“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⑻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 ⑼穹(qióng)石:高大的石头。 ⑽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 ⑾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此指山中清泉。还得:但得。一作“且得”。尘颜:沾满风尘的脸。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⑿谐:谐和。宿:旧。宿所好:素来的爱好。“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 ⒀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⒁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⒂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⒃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3-4] 作品译文 其一 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 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 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 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 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 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 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其二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4-5]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6-7]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绝,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题作“望庐山瀑布”。[8] 第一首诗是五言古诗。此诗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前三层也各有重点:第一层从正面描写瀑布的主体实景;第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描绘瀑布;第三层,从上下四旁来烘托瀑布之动态。最后一层先擒后纵,收束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水”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从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所谓“挂流三百丈”,“初惊河汉落”,亦即第二首的“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简练和生动。末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正是如此。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第一首虽是古诗,其中却有不少对仗。古今读者多谓此首不如第二首绝句写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诗自有妙句。如《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韦居安《梅硐诗话》亦谓此二句“语简意足,优于绝句,真古今绝唱”,并认为“非历览此景,不足以见诗之妙”。 第二首诗是七言绝句。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搜趣网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五言古诗因篇幅无限制,所以诗人任意挥洒,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七言绝句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像[9]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10] (概述图片来源[11])
描写江西著名风景区李白的诗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文解释】
阳光照射下,香炉峰周围升起一片紫色的云霞,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挂在山前的江河,奔腾的水流从高处飞泻而下,简直使人怀疑是那条银河从九重天临空而落。
【词语解释】
香炉:指香炉峰。
九天:天的最高处。
【诗文赏析】
诗人在赞美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的同时,也颂扬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力。
庐山市,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是江西省第二个以景区命名的县级市。地处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背倚庐山,面临鄱阳湖,东与都昌县隔水为邻,西与九江县、德安县、共青城市接壤,北与濂溪区(原庐山区)相连,南与永修县湖洲相接。境域东西宽35千米,南北长52千米,介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城区南康镇系故南康军、路、府治所在地。
关于永修的词 如《望海潮》
永修古代诗词,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晋时就有诗歌创作,就其数量来看,极为丰富,至今保留下来的就有数百余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近300首。永修历代诗词如下:
晋唐诗词有:《入彭蠡湖》(晋谢灵运)、《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晋陶渊明)、《郊居赋》(南朝沈约)、《宿东园》(南朝沈约)、《效古诗》(南朝沈约)、《悼亡诗》(南朝沈约)、《和中书德克咏白云》(南朝沈约)、《襄阳蹋铜鞮歌》(南朝沈约)、《别范安城》(南朝沈约)、《春思》(南朝沈约)、《玩庭柳》(南朝沈约)、《咏月》(南朝沈约)、《晚夏》(南朝徐擒)、《咏笔》(南朝徐擒)、《乌栖曲》(二首)(南朝徐陵)、《山斋》(南朝徐陵)、《咏日华》(二首)(南朝徐陵)、《过建昌故台》(梁庾肩吾)、《彭蠡湖》(唐张九龄)、《故人建昌宰》(唐李白)、《入彭蠡经松门》(唐李白)、《赠毛仙翁》(唐杨於陵)、《紫薇》(唐杨於陵)、《和权载之离合诗》(唐杨於陵)、《祠祭毕因题临淮公旧碑》(唐杨嗣复)、《仪凤》(唐杨嗣复)、《赡毛仙翁》(唐杨嗣复)、《题李处士山居诗》(唐杨嗣复)、《经建昌江》(唐白居易)、《游云居山寺赠穆三十六地主》(唐白居易)、《云居寺孤桐》(唐白居易)、《温泉》(唐白居易)、《同刘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唐吴筠)、《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一首》(唐皎然)、《彭蠡湖春望》(唐项斯)、《过云居寺玄福上人旧居》(唐皮日休)、《建昌晚渡》(唐韦庄)、《寄云居诸长老》(唐王贞白)、《云阳书院》(五代吴白)。
宋朝诗词有:《送王太博知建昌军》(宋魏野)、《泛彭蠡湖》(宋余靖)、《送王言秀才归建昌》(宋梅尧臣)、《送李泰伯归建昌》(宋梅尧臣)、《经鄱阳湖》(宋赵抃)、《送太君之建昌》(宋陈襄)、《彭蠡湖》(宋王安石,又传为宋代朱熹作)、《温泉》(宋王安石)、《解雨送神曲》(宋李常)、《浣溪纱》(宋李安康)、《极相思》(宋李崇德)、《汲水诗》(宋李崇德)、《诗三首》(宋李崇德)、《书红帕》(宋李崇德)、《书怀》(宋李崇德)、《挽公择兄》(宋李崇德)、《西湖》(宋李崇德)、《时道逢王郎于建昌》(宋苏轼)、《诗五首》(宋苏轼)、《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宋苏轼)、《题公择白石山房》(宋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宋苏轼)、《答公择》(宋苏轼)、《寒食次韵答公择(三首)》(宋苏轼)、《开公择饮传国传家大醉(二首)》(宋苏轼)、《次舒教授韵告公择(二首)》(宋苏轼)、《至济南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宋苏轼)、《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马当世者》(宋苏轼)、《闻公择过云龙,张真人辄往从之,公择有诗戏用其韵》(宋苏轼)、《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松诗、忆与仆去岁会于彭门折花馈笋故事作诗二十四韵、见戏依韵奉答亦以一戏公择云尔》(宋苏轼)、《送李公择》(宋苏轼)、《再别公择》(宋苏轼)、《和黄山谷游云居作》(宋苏轼)、《端午游真如寺》(宋苏轼)、《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雪》(宋苏辙)、《和子瞻内翰题公择舅中丞山房》(宋黄庭坚)、《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宋黄庭坚)、《再和公择舅氏杂言》(宋黄庭坚)、《姨母李夫人墨竹三首(其一)》(宋黄庭坚)、《登云居作》(宋黄庭坚)、《山中闻杜鹃》(宋洪炎)、《次韵公实雷雨》(宋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宋洪炎)、《次韵许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药诗》(宋洪炎)、《大德顿悟诗三首》(宋了元禅师)、《令李石麟为已绘制肖像》(宋了元禅师)、《江亭怨》(宋吴城小龙女)、《次韵(二首)》(宋秦观)、《寄李公择郎中》(宋秦观)、《温泉》(宋秦观)、《鄱阳湖观打鱼——小龙庙在湖上》(宋杨时)、《彭蠡》(宋李纲)、《送江致远归建昌》(宋王之道)、《建昌门外小禅居》(宋陈舜俞)、《甘棠》(宋戴如愚)、《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宋张元干)、《春日怀秦髯》(宋李彭)、《渔歌十首颂尊宿付杲山人》(宋李彭)、《游同安寺》(宋李彭)、《游同安寺》(宋李彭)、《同安即事》(宋李彭)、《宿同安寺》(宋李彭)、《宿同安用旧韵呈云叟》(宋李彭)、《诸人绝江游同安》(宋李彭)、《南至日离同安,舟中寄阿弓》(宋李彭)、《赠无著》(宋李彭)、《咏李公择山房》(宋王十朋)、《满江红》(宋吕渭老)、《殿前欢居田园》(宋董有林)、《鄱阳湖》(宋范成大)、《夜闻松声有感》(宋陆游)、《将至建昌》(宋杨万里)、《吕居仁惠建昌纸被》(宋刘子翚)、《楞伽院李氏山房》(宋朱熹)、《感怀》(宋李燔)、《题竹斋指南诗》(宋李燔)、《吴城山》(宋文天祥)、《由剑邑过吴城》(宋文天祥)、《被俘北归路过吴城》(宋文天祥)、《建昌吾之邻》(宋曾丰)、《送曹西士宰建昌》(宋翁卷)、《建昌道上》(宋戴复古)、《挽建昌詹使君二首》(宋刘克庄)、《建昌憩李尚书山房》(宋区仕衡)、《过李氏山房清坐对雨》(宋丘葵)、《南乡子越树吴城势拍浮》(宋仇远)、《送信甫之江东》(宋陈深)、《晓望吴城有感》(宋陈深)、《望彭蠡》(宋严粲)、《晓发吴城山》(宋欧阳彻)、《宴建昌耋老》(宋钟季玉)、《和钟守宴建昌耋老》(宋苏某)、《忍对建昌门》(宋曹彦约)、《望湖亭》(宋胡大成)、《望湖亭》(宋李鼎)、搜趣网《望湖亭》(宋回阳子)。
元明清诗词有:《摸鱼儿答程雪楼见寄补序》(元燕公楠)、《望湖亭》(元虞集)、《海昏道中》(元范淳)、《送熊叔昭还山房》(元范淳)、《望湖亭》(元掲傒斯)、《送客洞庭西》(元杨维桢)、《望湖亭》(元胡奎,又记为谢一夔作)、《浪淘沙离豫章舟泊吴城山下作》(元王旭)。《登望湖亭》(明刘基)、《望湖亭》(明解缙)、《朱王袁李四子获得口占赠之》(明魏源)、《过吴城》(明罗钦顺)、《鄱阳战捷》(明王守仁)、《御制庐山周颠碑歌》(明李梦阳)、《鄱阳湖》(明李梦阳)、《鄱阳歌》(明李梦阳)、《彭蠡》(明徐祯卿)、《望湖亭》(明罗洪先)、《望湖亭》(明乐镗)、《望湖亭》(明陈宗虞)、《游云居怀古》(明真可)、《无心杏》(明真可)、《讲经台》(明真可)、《石鼓》(明真可)、《云居复古二首》(明洪断)、《谨示二首》(明洪断)、《闻罗廓◇太史结庵云居兼讯缘公》(明曾凤仪)、《夜宿云居山有作》(明曾凤仪)、《云居山咏二首》(明常慧)、《海昏八景》(明蒲秉权)、《海昏八景》(明张焕)、《海昏八景》(明汪应娄)、《海昏八景》(明朱谋珲)、《海昏八景》(明徐中素)、《经建昌江怀图南无染二社丈》(明林嘉)、《徐无染司马招譕日中桥云树阁有怀,张子文明府同诸君各赋桥为明府重建,时予署篆事东毕》(明黎衷)(明朱谋珲、明周国庠、明徐中素、明陈尧典)、《九日徐司马邀登尊胜寺塔》(明但调元、明萧时中、明来鲲、明徐中素)、《徐司马邀登云树阁有怀来王孙》(明邓文明、明徐中素)、《无染酌泰素于云树阁上,即席怀予山中赋答》(明来鲲)、《过隆道观访汪鲁望孝廉》(明蒲秉权、明朱谋珲、明徐中素)、《奉和三公见枉之作》(明汪应娄)、《望云居寄徐司马》(明朱谋玮)、《夜宿云居有怀社中诸子》(明徐中素)、《夜宿云居有怀》(明朱谋珲)、《登建昌城望云居山》(明朱谋毂)、《登桃花尖》(明蒲秉权)、《登桃花峰绝巘,峰半有雷洞,其上则丁仙祠存焉》(明周国庠)、《登桃花峰最高处》(明周国廉)、《登宿云居元日值雪有作》(明周国庠)、《登云居步前韵》(明周国廉)、《望湖亭》(明樊王家)、《戊辰四月五夜二更风雹雷电交作》(明熊德阳)、《石鼓峰》(明熊德阳)、《温泉》(明熊德阳)、《题云居寺壁》(明圆悟)、《过云居真如寺二首》(明圆信)、《初游云居作》(明观衡)、《望湖亭》(明邹元标)、《为淦氏(君鼎)作传并赋诗一首》(明宋惕惕)、《东郭农耕》(明许延邵)、《饮望湖亭》(明熊汝达)、《渡鄱阳湖》(明袁懋谦)、《鄱阳湖》(明杨惟休)、《雾过鄱阳湖》(明王原)、《登望湖亭》(明丁比召)、《步苏东坡韵成回文一首》(明朱又孚)、《初至云居有感》(明罗治)、《明月湖》(明姜斌)、《登云居山寺》(明姜辅周)。《望湖亭晚眺》(清周体观)、《舟回至吴城》(清丁炜)、《望湖亭》(清邹度竑)、《吴城登望湖亭寄周南康星宫》(清王士祯)、《吴城登望湖亭》(清朱国汉)、《五龙潭》(清戒显)、《佛印桥》(清戒显)、《赠燕将军叔谦》(清李凤翥)、《望湖亭晓望》(清李绂)、《望湖亭》(清曹秀先)、《鄱湖怀古》(清曹茂先)、《望湖亭》(清裘日修)、《望湖亭怀古》(清汪轫)、《杨津渡》(清张回澜)、《桃源洞》(清张回澜)、《梅花诗》(清彭玉麟)、《馆苏坊》(清江炯)、《尚书山房》(清江炯)、《二吕故里》(清江炯)、《登望湖亭》(清陶万达)、《望湖亭》(清宋荆宝)、《望湖亭》(清吴观)、《登亭诗》(清冯询)、《罗汉墙》(清元鹏)、《明月湖》(清元鹏)、《莲花城》(清元鹏)、《罗汉塔》(清赵之俊)、《云顶田》(清赵之俊)、《明月湖》(清音住)、《钵孟峰》(清音住)、《云居石船》(音明)、《庚戌修江看竞渡》(清李道泰)、《壬戌水灾》(清袁懋芹)、《重赴鹿鸣宴》(清郭祚炽)、《夜舟泊吴城》(陈三立)、《望湖亭和壁间韵》(游龙)、《过九江》(蔡会亭)、《过鄱阳湖》(蔡会亭)。
三、古代散文
大量的古代诗词,为永修创造了文明和文化,同时,还有大量的古代散文也丰富了永修人文景观,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故事。
永修历代散文有:《刘贺传(节选)》(汉班固)、《李氏山房记》(宋苏轼)、《顺济庙石砮记》(宋苏轼)、《王长者墓志铭》(宋黄庭坚)、《谕建昌县榜文》(宋朱熹)、《祭熊仁瞻孝子墓文》(宋朱熹)、《云居山重修真如禅寺院碑记》(宋晏殊)、《李公择嘉裕帖赞》(宋岳珂)、《故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兵部尚书、陇西郡阁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李公行状》(宋秦观)、《重修李氏山房书院记》(明吴澄)、《燕公楠墓志铭》(元程钜夫)、《李文定公新祠记》(明田顼)、《重修李敬祠疏》(明蒲秉权)、《建昌县令嘉禾孙侯去思碑记》(明徐中素)、《建昌县顺德张侯去思碑记》(明徐中素)、《重修安定胡公祠疏》(明徐中素)、《明刑部尚书魏文忠公御苑道碑记》(明王直)、《重修云居寺记》(明张位)、《云居山真如禅寺募缘疏》(明王肯堂)、《募造释迦佛铜像疏》(明于玉立)、《题云居寺疏》(明董其昌)、《重修学宫筑堤改水引》(明熊德阳)、《募捐云居大殿疏》(清戒显)、《重修望湖亭记》(清叶一栋)。
另外,永修还有两篇短篇小说:《建昌奇事》(十则)(宋洪迈)、《奇人崔猛》(清蒲松龄)。
四、现代诗文
古代的永修,是诗歌的秀域,是散文的殿堂。为了全面展示永修全貌,“历代诗文”还精选了部分现代诗文。在现代永修诗文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诗文和作者,既有革命家(含革命烈士)的激情满怀,又有得道高僧参禅悟道,既有文人雅士的雍容典雅,又有布衣俗士的朴实真情。
现代诗词有:《回江西》(肖克)、《云山记游》(肖克)、《浪淘沙云山》(邵式平)、《追洪断和尚之二》(虚云)、《人学//www.souquanme.com始知道》(虚云)、《辞世诗》(虚云)、《西藏大雪山》(虚云)、《夜泊洱海》(虚云)、《题仰光龙华寺》(虚云)、《暹罗龙莲寺养病》(虚云)、《题雪兰峨绝顶涌泉》(虚云)、《佛印桥谈心石并序》(虚云)。
现代诗歌选取了革命烈士诗歌八首:《爱国民歌》(王环心)、《雪晨》(王环心)、《雪花(儿歌)》(王环心)、《狱中诗》(王环心)、《感怀》(张朝燮)、《念奴娇送别》(张朝燮)、《长相思》(张朝燮)、《狱中诗》(淦克群)。
现代散文只选取《涂家埠遇难记》(郭沫若)1篇。
晋唐诗词有:《入彭蠡湖》(晋谢灵运)、《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晋陶渊明)、《郊居赋》(南朝沈约)、《宿东园》(南朝沈约)、《效古诗》(南朝沈约)、《悼亡诗》(南朝沈约)、《和中书德克咏白云》(南朝沈约)、《襄阳蹋铜鞮歌》(南朝沈约)、《别范安城》(南朝沈约)、《春思》(南朝沈约)、《玩庭柳》(南朝沈约)、《咏月》(南朝沈约)、《晚夏》(南朝徐擒)、《咏笔》(南朝徐擒)、《乌栖曲》(二首)(南朝徐陵)、《山斋》(南朝徐陵)、《咏日华》(二首)(南朝徐陵)、《过建昌故台》(梁庾肩吾)、《彭蠡湖》(唐张九龄)、《故人建昌宰》(唐李白)、《入彭蠡经松门》(唐李白)、《赠毛仙翁》(唐杨於陵)、《紫薇》(唐杨於陵)、《和权载之离合诗》(唐杨於陵)、《祠祭毕因题临淮公旧碑》(唐杨嗣复)、《仪凤》(唐杨嗣复)、《赡毛仙翁》(唐杨嗣复)、《题李处士山居诗》(唐杨嗣复)、《经建昌江》(唐白居易)、《游云居山寺赠穆三十六地主》(唐白居易)、《云居寺孤桐》(唐白居易)、《温泉》(唐白居易)、《同刘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唐吴筠)、《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一首》(唐皎然)、《彭蠡湖春望》(唐项斯)、《过云居寺玄福上人旧居》(唐皮日休)、《建昌晚渡》(唐韦庄)、《寄云居诸长老》(唐王贞白)、《云阳书院》(五代吴白)。
宋朝诗词有:《送王太博知建昌军》(宋魏野)、《泛彭蠡湖》(宋余靖)、《送王言秀才归建昌》(宋梅尧臣)、《送李泰伯归建昌》(宋梅尧臣)、《经鄱阳湖》(宋赵抃)、《送太君之建昌》(宋陈襄)、《彭蠡湖》(宋王安石,又传为宋代朱熹作)、《温泉》(宋王安石)、《解雨送神曲》(宋李常)、《浣溪纱》(宋李安康)、《极相思》(宋李崇德)、《汲水诗》(宋李崇德)、《诗三首》(宋李崇德)、《书红帕》(宋李崇德)、《书怀》(宋李崇德)、《挽公择兄》(宋李崇德)、《西湖》(宋李崇德)、《时道逢王郎于建昌》(宋苏轼)、《诗五首》(宋苏轼)、《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宋苏轼)、《题公择白石山房》(宋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宋苏轼)、《答公择》(宋苏轼)、《寒食次韵答公择(三首)》(宋苏轼)、《开公择饮传国传家大醉(二首)》(宋苏轼)、《次舒教授韵告公择(二首)》(宋苏轼)、《至济南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宋苏轼)、《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马当世者》(宋苏轼)、《闻公择过云龙,张真人辄往从之,公择有诗戏用其韵》(宋苏轼)、《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松诗、忆与仆去岁会于彭门折花馈笋故事作诗二十四韵、见戏依韵奉答亦以一戏公择云尔》(宋苏轼)、《送李公择》(宋苏轼)、《再别公择》(宋苏轼)、《和黄山谷游云居作》(宋苏轼)、《端午游真如寺》(宋苏轼)、《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雪》(宋苏辙)、《和子瞻内翰题公择舅中丞山房》(宋黄庭坚)、《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宋黄庭坚)、《再和公择舅氏杂言》(宋黄庭坚)、《姨母李夫人墨竹三首(其一)》(宋黄庭坚)、《登云居作》(宋黄庭坚)、《山中闻杜鹃》(宋洪炎)、《次韵公实雷雨》(宋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宋洪炎)、《次韵许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药诗》(宋洪炎)、《大德顿悟诗三首》(宋了元禅师)、《令李石麟为已绘制肖像》(宋了元禅师)、《江亭怨》(宋吴城小龙女)、《次韵(二首)》(宋秦观)、《寄李公择郎中》(宋秦观)、《温泉》(宋秦观)、《鄱阳湖观打鱼——小龙庙在湖上》(宋杨时)、《彭蠡》(宋李纲)、《送江致远归建昌》(宋王之道)、《建昌门外小禅居》(宋陈舜俞)、《甘棠》(宋戴如愚)、《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宋张元干)、《春日怀秦髯》(宋李彭)、《渔歌十首颂尊宿付杲山人》(宋李彭)、《游同安寺》(宋李彭)、《游同安寺》(宋李彭)、《同安即事》(宋李彭)、《宿同安寺》(宋李彭)、《宿同安用旧韵呈云叟》(宋李彭)、《诸人绝江游同安》(宋李彭)、《南至日离同安,舟中寄阿弓》(宋李彭)、《赠无著》(宋李彭)、《咏李公择山房》(宋王十朋)、《满江红》(宋吕渭老)、《殿前欢居田园》(宋董有林)、《鄱阳湖》(宋范成大)、《夜闻松声有感》(宋陆游)、《将至建昌》(宋杨万里)、《吕居仁惠建昌纸被》(宋刘子翚)、《楞伽院李氏山房》(宋朱熹)、《感怀》(宋李燔)、《题竹斋指南诗》(宋李燔)、《吴城山》(宋文天祥)、《由剑邑过吴城》(宋文天祥)、《被俘北归路过吴城》(宋文天祥)、《建昌吾之邻》(宋曾丰)、《送曹西士宰建昌》(宋翁卷)、《建昌道上》(宋戴复古)、《挽建昌詹使君二首》(宋刘克庄)、《建昌憩李尚书山房》(宋区仕衡)、《过李氏山房清坐对雨》(宋丘葵)、《南乡子越树吴城势拍浮》(宋仇远)、《送信甫之江东》(宋陈深)、《晓望吴城有感》(宋陈深)、《望彭蠡》(宋严粲)、《晓发吴城山》(宋欧阳彻)、《宴建昌耋老》(宋钟季玉)、《和钟守宴建昌耋老》(宋苏某)、《忍对建昌门》(宋曹彦约)、《望湖亭》(宋胡大成)、《望湖亭》(宋李鼎)、搜趣网《望湖亭》(宋回阳子)。
元明清诗词有:《摸鱼儿答程雪楼见寄补序》(元燕公楠)、《望湖亭》(元虞集)、《海昏道中》(元范淳)、《送熊叔昭还山房》(元范淳)、《望湖亭》(元掲傒斯)、《送客洞庭西》(元杨维桢)、《望湖亭》(元胡奎,又记为谢一夔作)、《浪淘沙离豫章舟泊吴城山下作》(元王旭)。《登望湖亭》(明刘基)、《望湖亭》(明解缙)、《朱王袁李四子获得口占赠之》(明魏源)、《过吴城》(明罗钦顺)、《鄱阳战捷》(明王守仁)、《御制庐山周颠碑歌》(明李梦阳)、《鄱阳湖》(明李梦阳)、《鄱阳歌》(明李梦阳)、《彭蠡》(明徐祯卿)、《望湖亭》(明罗洪先)、《望湖亭》(明乐镗)、《望湖亭》(明陈宗虞)、《游云居怀古》(明真可)、《无心杏》(明真可)、《讲经台》(明真可)、《石鼓》(明真可)、《云居复古二首》(明洪断)、《谨示二首》(明洪断)、《闻罗廓◇太史结庵云居兼讯缘公》(明曾凤仪)、《夜宿云居山有作》(明曾凤仪)、《云居山咏二首》(明常慧)、《海昏八景》(明蒲秉权)、《海昏八景》(明张焕)、《海昏八景》(明汪应娄)、《海昏八景》(明朱谋珲)、《海昏八景》(明徐中素)、《经建昌江怀图南无染二社丈》(明林嘉)、《徐无染司马招譕日中桥云树阁有怀,张子文明府同诸君各赋桥为明府重建,时予署篆事东毕》(明黎衷)(明朱谋珲、明周国庠、明徐中素、明陈尧典)、《九日徐司马邀登尊胜寺塔》(明但调元、明萧时中、明来鲲、明徐中素)、《徐司马邀登云树阁有怀来王孙》(明邓文明、明徐中素)、《无染酌泰素于云树阁上,即席怀予山中赋答》(明来鲲)、《过隆道观访汪鲁望孝廉》(明蒲秉权、明朱谋珲、明徐中素)、《奉和三公见枉之作》(明汪应娄)、《望云居寄徐司马》(明朱谋玮)、《夜宿云居有怀社中诸子》(明徐中素)、《夜宿云居有怀》(明朱谋珲)、《登建昌城望云居山》(明朱谋毂)、《登桃花尖》(明蒲秉权)、《登桃花峰绝巘,峰半有雷洞,其上则丁仙祠存焉》(明周国庠)、《登桃花峰最高处》(明周国廉)、《登宿云居元日值雪有作》(明周国庠)、《登云居步前韵》(明周国廉)、《望湖亭》(明樊王家)、《戊辰四月五夜二更风雹雷电交作》(明熊德阳)、《石鼓峰》(明熊德阳)、《温泉》(明熊德阳)、《题云居寺壁》(明圆悟)、《过云居真如寺二首》(明圆信)、《初游云居作》(明观衡)、《望湖亭》(明邹元标)、《为淦氏(君鼎)作传并赋诗一首》(明宋惕惕)、《东郭农耕》(明许延邵)、《饮望湖亭》(明熊汝达)、《渡鄱阳湖》(明袁懋谦)、《鄱阳湖》(明杨惟休)、《雾过鄱阳湖》(明王原)、《登望湖亭》(明丁比召)、《步苏东坡韵成回文一首》(明朱又孚)、《初至云居有感》(明罗治)、《明月湖》(明姜斌)、《登云居山寺》(明姜辅周)。《望湖亭晚眺》(清周体观)、《舟回至吴城》(清丁炜)、《望湖亭》(清邹度竑)、《吴城登望湖亭寄周南康星宫》(清王士祯)、《吴城登望湖亭》(清朱国汉)、《五龙潭》(清戒显)、《佛印桥》(清戒显)、《赠燕将军叔谦》(清李凤翥)、《望湖亭晓望》(清李绂)、《望湖亭》(清曹秀先)、《鄱湖怀古》(清曹茂先)、《望湖亭》(清裘日修)、《望湖亭怀古》(清汪轫)、《杨津渡》(清张回澜)、《桃源洞》(清张回澜)、《梅花诗》(清彭玉麟)、《馆苏坊》(清江炯)、《尚书山房》(清江炯)、《二吕故里》(清江炯)、《登望湖亭》(清陶万达)、《望湖亭》(清宋荆宝)、《望湖亭》(清吴观)、《登亭诗》(清冯询)、《罗汉墙》(清元鹏)、《明月湖》(清元鹏)、《莲花城》(清元鹏)、《罗汉塔》(清赵之俊)、《云顶田》(清赵之俊)、《明月湖》(清音住)、《钵孟峰》(清音住)、《云居石船》(音明)、《庚戌修江看竞渡》(清李道泰)、《壬戌水灾》(清袁懋芹)、《重赴鹿鸣宴》(清郭祚炽)、《夜舟泊吴城》(陈三立)、《望湖亭和壁间韵》(游龙)、《过九江》(蔡会亭)、《过鄱阳湖》(蔡会亭)。
三、古代散文
大量的古代诗词,为永修创造了文明和文化,同时,还有大量的古代散文也丰富了永修人文景观,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故事。
永修历代散文有:《刘贺传(节选)》(汉班固)、《李氏山房记》(宋苏轼)、《顺济庙石砮记》(宋苏轼)、《王长者墓志铭》(宋黄庭坚)、《谕建昌县榜文》(宋朱熹)、《祭熊仁瞻孝子墓文》(宋朱熹)、《云居山重修真如禅寺院碑记》(宋晏殊)、《李公择嘉裕帖赞》(宋岳珂)、《故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兵部尚书、陇西郡阁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李公行状》(宋秦观)、《重修李氏山房书院记》(明吴澄)、《燕公楠墓志铭》(元程钜夫)、《李文定公新祠记》(明田顼)、《重修李敬祠疏》(明蒲秉权)、《建昌县令嘉禾孙侯去思碑记》(明徐中素)、《建昌县顺德张侯去思碑记》(明徐中素)、《重修安定胡公祠疏》(明徐中素)、《明刑部尚书魏文忠公御苑道碑记》(明王直)、《重修云居寺记》(明张位)、《云居山真如禅寺募缘疏》(明王肯堂)、《募造释迦佛铜像疏》(明于玉立)、《题云居寺疏》(明董其昌)、《重修学宫筑堤改水引》(明熊德阳)、《募捐云居大殿疏》(清戒显)、《重修望湖亭记》(清叶一栋)。
另外,永修还有两篇短篇小说:《建昌奇事》(十则)(宋洪迈)、《奇人崔猛》(清蒲松龄)。
四、现代诗文
古代的永修,是诗歌的秀域,是散文的殿堂。为了全面展示永修全貌,“历代诗文”还精选了部分现代诗文。在现代永修诗文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诗文和作者,既有革命家(含革命烈士)的激情满怀,又有得道高僧参禅悟道,既有文人雅士的雍容典雅,又有布衣俗士的朴实真情。
现代诗词有:《回江西》(肖克)、《云山记游》(肖克)、《浪淘沙云山》(邵式平)、《追洪断和尚之二》(虚云)、《人学//www.souquanme.com始知道》(虚云)、《辞世诗》(虚云)、《西藏大雪山》(虚云)、《夜泊洱海》(虚云)、《题仰光龙华寺》(虚云)、《暹罗龙莲寺养病》(虚云)、《题雪兰峨绝顶涌泉》(虚云)、《佛印桥谈心石并序》(虚云)。
现代诗歌选取了革命烈士诗歌八首:《爱国民歌》(王环心)、《雪晨》(王环心)、《雪花(儿歌)》(王环心)、《狱中诗》(王环心)、《感怀》(张朝燮)、《念奴娇送别》(张朝燮)、《长相思》(张朝燮)、《狱中诗》(淦克群)。
现代散文只选取《涂家埠遇难记》(郭沫若)1篇。
永修的词《望海潮》写了什么?
永修的《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2) 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3) 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4) 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5) 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