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草子》内容?
。枕草子 《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 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 十一世纪初完成。作者清少纳言,平安时代有名的才女,家学渊源,深通搜趣网和歌又熟谙汉学。据跋文称,作品以“春是破晓时分为最好”起始,跋文终结,长短不一,共有三百余段。全文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的段落。一是类聚形式的段落,通过长期、细致和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将彼此相关、相悖的事物加以分类,然后围绕某一主题,加以引伸;二是随笔形式的段落,内容不仅涉及山川草木、人物活动,还有京都的特定的自然环境在一年四季之中的变化,抒发胸臆,缀成感//www.souquanme.com想;三是日记回忆形式的段落,片断性地记录了清少纳言自己出仕于中宫定子时的宫中见闻,也可说成是宫仕日记。主要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但也不乏当时流传的故事和戏剧性场面,描写手法诙谐幽默。其中文译本以周作人的译本流传最广、评价最高。 【作者身世】 《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大致生于九六六年,父亲清原元辅是著名歌人,也是《后撰集》编撰者之一。十六七岁时,清少纳言与橘则光结婚,生下一男子后,就离婚了。九九三年开始,入宫成为一条天皇皇后定子的家庭教师之一。皇后过世後,才又同年龄差距如同父女的藤原栋世再婚。晚年似乎过著僻静的隐居生活。 【书名的由来】 书名的由来,清少纳言自己在後记有说明。据说,定子的哥哥伊周於某天送了上等纸给皇上与定子。皇上命人书写《史记》,而定子则同作者商讨这些纸的用途。清少纳言俏皮地说:「既然皇上是『史记』,我们就来个『枕头』吧。」 为什麼「史记」与「枕头」有关?这有众多说法,但普遍说法是「史记」发音是「siki」,与鞋底的「底」同音,所以清少纳言才机灵地说出「枕头」。皇后听毕,极为赞赏作者的幽默感,便将所有纸都赏给清少纳言。 【成书的曲折】 皇后定子的父亲是关白藤原道隆,九九五年过世后,本来预定让弟弟右大臣道兼继任,没想到道兼於就任後一周便骤亡,政权移转到道兼弟弟道长手中。道隆、道兼、道长均是藤原兼家的儿子,而藤原兼家正是《蜻蛉日记》作者的丈夫。道长上任後,因女儿彰子还年幼,无法送进宫当皇上姬妾,於是便以种种阴谋加害皇后一家人。凑巧清少纳言的姐姐是《蜻蛉日记》作者的嫂子,与藤原家算是远亲,基於这层关系,加上其他女官的妒羡,宫内谣传清少纳言与道长有染,她只得暂且辞职回到娘家。就是在这段时期,作者利用定子赏赐的纸,写下《枕草子》初稿。 其后,定子再三要求作者回宫继续辅助自己,清少纳言才再度回宫,也持续书写《枕草子》。一○○○年冬天,定子生下第三子后,撒手尘寰。清少纳言二度辞职,回家写下有关定子的回忆。 读过《蜻蛉日记》与《枕草子》的人,应该不难发现,同样站在女人立场写身边琐事,前者是「一连串的不幸」,后者则是「一连串的幸福」。以旁观者的立场来分析的话,藤原道纲之母的处境比清少纳言幸福多了,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清少纳言则非常乐观,宛如向日葵,只朝阳光方向抬头,散播灿烂笑容。 【文学风格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清少纳言不同于当时王朝贵族们沉湎于欣赏飞花落叶的感伤情调里,而是在描写自然景物和动植物时,采取积极的态度,赞赏纤细的、动态而和谐的美,企求清新明亮的世界。所表现出的一种“をかし(明快)”之美,与当时王朝审美意识的主流,“もののあわれ(物之哀)”的审美思响并驾齐驱,代表了日本平安朝另一种审美趋向,开创了新的美学范畴。所以此作品被称作“阳性”、“青春”而又“富于高度理智”的文学。与《源氏物语》一起被誉为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也是当今文学史上随笔文学的代表之作。清新明快,形式多样、行文自由的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散文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春天是破晓时分最好的”、“秋天是傍晚最好”,成为千古绝唱。 此作品深受汉文学的影响。其中引用的汉文典籍有《白氏文集》、《史记》等多种。但作者摒弃单纯的景物描写方法,巧妙地利用白诗,实现人物和景色的移位,表达自己期望达到的效果。如面对齐信的“阑省花时锦帐下”的发问,清少纳言根据白居易“庐山雨夜草庵中”的诗句,随机应变地回答道:“谁来拜访草庵呢”。最突出的要数第二百八十二段,在一次大雪过后,定子问左右侍从,“‘箱炉峰的雪’响如何”?清少纳言随即将帘子高高卷起,请中宫凭栏远眺。左右盛赞清少纳言的博学敏睿,定子也深www.souquanme.com深地为之感动。原来这是白居易诗《箱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之三》中“遗爱寺钟倚枕听,箱炉峰雪拨帘看”的诗句。无疑清少纳言熟读白诗,并且融会贯通了。 【精彩片段摘抄】 四时的情趣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就是暗夜里,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也是很有趣味的。飞着流萤的夜晚连下雨也有意思。 秋天是傍晚最好。夕阳辉煌地照着,到了很接近了山边的时候,乌鸦都要归巢去了,三四只一起,两三只一起急匆匆地飞去,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飞去,随后越看去变得越小了,也真是有趣。到了日没以后,风的声响以及虫类的鸣声,不消说也都是特别有意思的。 冬天是早晨最好。在下了雪的时候可以不必说了,有时只是雪白地下了霜,或者就是没有霜雪但也觉得很冷的天气,赶快生起火来,拿了炭到处分送,很有点冬天的模样。但是到了中午暖了起来,寒气减退了,所有地炉以及火盆里的火,都因为没有人管了,以至容易变成白色的灰,这是不大好看的。
希望采纳
希望采纳
养一畦露水小作文环境描写
养一畦露水
许冬林
①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②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风情画呈现于眼前:雾色迷蒙,芦苇郁郁葱葱,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
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牛,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我和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搜趣网芹,算作中饭菜。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阒寂。满世界,只剩下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露水里睡着,露水里醒来。清晨下房顶,常看见邻家的瓦楞上结着蛛网,蛛网上也悬挂着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风里摇摇欲坠。
⑤暑假一过,初秋早晨上学,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埂,也是一路蹚着露水去学校。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那时候,常提着凉鞋上学,到了学校后,才下到学校前的池塘边,洗掉脚上的草屑和野花,将一双被露水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脚插进凉鞋里。有时不舍得插:是露水让一个乡下小姑娘拥有了一双不为外人知晓的好看的脚。
⑥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单位之间来回折返,过着千篇一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有一日,读《枕草子》里写露水的几句,搜趣网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没看见露水了。忙时只顾着抬头往前赶路,快!快!闲时只想饱饱地睡会儿懒觉,起床时,草木上的露水已经遁形。以至以为:露水,是只下在童年的!
⑦当然不是。露水一直在下,下在童年,下在乡村,下在有闲情闲趣的人那里。
⑧《枕草子》里写露水的笔墨多而有情趣,最爱玩味的是: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长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议:怎么任它长得这么高呀,不会叫人来芟除吗?没想到,却听见宰相的声音答说:故意留着,让它们沾上露,好让皇后娘娘赏览的。真有意思。读到这里,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养花种草,不是目的,是为了给一个闲淡的女人去看清晨的露。烽火戏诸侯,裂帛博取美人笑,都不及人家种草来养露水的风雅。
⑨我读着《枕草子》,不觉痴想起来。痴想有一天
⑩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生命短暂渺小,唯求澄澈晶莹,无尘无染。让美好持续,一如少年时。
(选自《深圳商报》2013年11月5日 有删改)
17. 请简要概括童年时我在露水里泡大的三件事。(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3分)
18. 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9. 揣摩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
20. 根据上下文,补写第⑨段痴想的具体内容。(3分)
21. 探究下面语句中露的内涵或作用。(3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摘自曹操《短歌行》)
(3)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
17. 示例:①苇荡割草洗露水浴 ②夏夜房顶宿露水中 ③秋晨上学露水美脚
(3分;抓住主要信息即可)
18.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露宿房顶时凉爽、自由、舒展的感受。
(2分;修辞手法1分,心理感受1分;心理感受答出一点即可)
(2)从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多角度写出露珠落在我身上,带给我清凉愉悦的感受,形象生动。
(2分;描写角度1分,表达效果1分;答出两个描写角度即可得1分)
19. 找回了失去多年的童年生活的闲情闲趣和诗意。(2分;意近即可)
20. 示例:我能拥有一座庭院。我在院子里,种花种菜种草。清晨起来,临窗赏览,看我养的一畦一畦的露水。
要求:能联系上下语境展开合理想象,有对花草露水自我感受等方面的描写,表达顺畅。(3分;想象合理,内容具体,表达顺畅各1分)
21. (1)句中的露是景物,写出秋天的萧瑟冷落(是起兴,引出歌咏对象所谓伊人); (2) 句中的露比喻人生短暂;(3) 句中的露象征清纯美好,有闲情雅致的诗意生活。(3分;各1分,意近即可)
许冬林
①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②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风情画呈现于眼前:雾色迷蒙,芦苇郁郁葱葱,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
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牛,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我和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搜趣网芹,算作中饭菜。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阒寂。满世界,只剩下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露水里睡着,露水里醒来。清晨下房顶,常看见邻家的瓦楞上结着蛛网,蛛网上也悬挂着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风里摇摇欲坠。
⑤暑假一过,初秋早晨上学,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埂,也是一路蹚着露水去学校。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那时候,常提着凉鞋上学,到了学校后,才下到学校前的池塘边,洗掉脚上的草屑和野花,将一双被露水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脚插进凉鞋里。有时不舍得插:是露水让一个乡下小姑娘拥有了一双不为外人知晓的好看的脚。
⑥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单位之间来回折返,过着千篇一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有一日,读《枕草子》里写露水的几句,搜趣网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没看见露水了。忙时只顾着抬头往前赶路,快!快!闲时只想饱饱地睡会儿懒觉,起床时,草木上的露水已经遁形。以至以为:露水,是只下在童年的!
⑦当然不是。露水一直在下,下在童年,下在乡村,下在有闲情闲趣的人那里。
⑧《枕草子》里写露水的笔墨多而有情趣,最爱玩味的是: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长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议:怎么任它长得这么高呀,不会叫人来芟除吗?没想到,却听见宰相的声音答说:故意留着,让它们沾上露,好让皇后娘娘赏览的。真有意思。读到这里,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养花种草,不是目的,是为了给一个闲淡的女人去看清晨的露。烽火戏诸侯,裂帛博取美人笑,都不及人家种草来养露水的风雅。
⑨我读着《枕草子》,不觉痴想起来。痴想有一天
⑩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生命短暂渺小,唯求澄澈晶莹,无尘无染。让美好持续,一如少年时。
(选自《深圳商报》2013年11月5日 有删改)
17. 请简要概括童年时我在露水里泡大的三件事。(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3分)
18. 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9. 揣摩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
20. 根据上下文,补写第⑨段痴想的具体内容。(3分)
21. 探究下面语句中露的内涵或作用。(3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摘自曹操《短歌行》)
(3)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
17. 示例:①苇荡割草洗露水浴 ②夏夜房顶宿露水中 ③秋晨上学露水美脚
(3分;抓住主要信息即可)
18.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露宿房顶时凉爽、自由、舒展的感受。
(2分;修辞手法1分,心理感受1分;心理感受答出一点即可)
(2)从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多角度写出露珠落在我身上,带给我清凉愉悦的感受,形象生动。
(2分;描写角度1分,表达效果1分;答出两个描写角度即可得1分)
19. 找回了失去多年的童年生活的闲情闲趣和诗意。(2分;意近即可)
20. 示例:我能拥有一座庭院。我在院子里,种花种菜种草。清晨起来,临窗赏览,看我养的一畦一畦的露水。
要求:能联系上下语境展开合理想象,有对花草露水自我感受等方面的描写,表达顺畅。(3分;想象合理,内容具体,表达顺畅各1分)
21. (1)句中的露是景物,写出秋天的萧瑟冷落(是起兴,引出歌咏对象所谓伊人); (2) 句中的露比喻人生短暂;(3) 句中的露象征清纯美好,有闲情雅致的诗意生活。(3分;各1分,意近即可)
《枕草子》讲的是什么内容?
枕草子
《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 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 十一世纪初完成。作者清少纳言,平安时代有名的才女,家学渊源,深通和歌又熟谙汉学。据跋文称,作品以“春是破晓时分为最好”起始,跋文终结,长短不一,共有三百余段。全文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的段落。一是类聚形式的段落,通过长期、细致和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将彼此相关、相悖的事物加以分类,然后围绕某一主题,加以引伸;二是随笔形式的段落,内容不仅涉及山川草木、人物活动,还有京都的特定的自然环境在一年四季之中的变化,抒发胸臆,缀成感想;三是日记回忆形式的段落,片断性地记录了清少纳言自己出仕于中宫定子时的宫中见闻,也可说成是宫仕日记。主要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但也不乏当时流传的故事和戏剧性场面,描写手法诙谐幽默。其中文译本以周作人的译本流传最广、评价最高。
【作者身世】
《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大致生于九六六年,父亲清原元辅是著名歌人,也是《后撰集》编撰者之一。十六七岁时,清少纳言与橘则光结婚,生下一男子后,就离婚了。九九三年开始,入宫成为一条天皇皇后定子的家庭教师之一。皇后过世後,才又同年龄差距如同父女的藤原栋世再婚。晚年似乎过著僻静的隐居生活。
【书名的由来】
书名的由来,清少纳言自己在後记有说明。据说,定子的哥哥伊周於某天送了上等纸给皇上与定子。皇上命人书写《史记》,而定子则同作者商讨这些纸的用途。清少纳言俏皮地说:「既然皇上是『史记』,我们就来个『枕头』吧。」
为什麼「史记」与「枕头」有关?这有众多说法,但普遍说法是「史记」发音是「siki」,与鞋底的「底」同音,所以清少纳言才机灵地说出「枕头」。皇后听毕,极为赞赏作者的幽默感,便将所有纸都赏给清少纳言。
【成书的曲折】
皇后定子的父亲是关白藤原道隆,九九五年过世后,本来预定让弟弟右大臣道兼继任,没想到道兼於就任後一周便骤亡,政权移转到道兼弟弟道长手中。道隆、道兼、道长均是藤原兼家的儿子,而藤原兼家正是《蜻蛉日记》作者的丈夫。道长上任後,因女儿彰子还年幼,无法送进宫当皇上姬妾,於是便以种种阴谋加害皇后一家人。凑巧清少纳言的姐姐是《蜻蛉日记》作者的嫂子,与藤原家算是远亲,基於这层关系,加上其他女官的妒羡,宫内谣传清少纳言与道长有染,她只得暂且辞职回到娘家。就是在这段时期,作者利用定子赏赐的纸,写下《枕草子》初稿。
其后,定子再三要求作者回宫继续辅助自己,清少纳言才再度回宫,也持续书写《枕草子》。一○○○年冬天,定子生下第三子后,撒手尘寰。清少纳言二度辞职,回家写下有关定子的回忆。
读过《蜻蛉日记》与《枕草子》的人,应该不难发现,同样站在女人立场写身边琐事,前者是「一连串的不幸」,后者则是「一连串的幸福」。以旁观者的立场来分析的话,藤原道纲之母的处境比清少纳言幸福多了,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清少纳言则非常乐观,宛如向日葵,只朝阳光方向抬头,散播灿烂笑容。
【文学风格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清少纳言不同于当时王朝贵族们沉湎于欣赏飞花落叶的感伤情调里,而是在描写自然景物和动植物时,采取积极的态度,赞赏纤细的、动态而和谐的美,企求清新明亮的世界。所表现出的一种“をかし(明快)”之美,与当时王朝审美意识的主流,“もののあわれ(物之哀)”的审美思响并驾齐驱,代表了日本平安朝另一种审美趋向,开创了新的美学范畴。所以此作品被称作“阳性”、“青春”而又“富于高度理智”的文学。与《源氏物语》一起被誉为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也是当今文学史上随笔文学的代表之作。清新明快,形式多样、行文自由的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散文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春天是破晓时分最好的”、“秋天是傍晚最好”,成为千古绝唱。
此作品深受汉文学的影响。其中引用的汉文典籍有《白氏文集》、《史记》等多种。但作者摒弃单纯的景物描写方法,巧妙地利用白诗,实现人物和景色的移位,表达自己期望达到的效果。如面对齐信的“阑省花时锦帐下”的发问,清少纳言根据白居易“庐山雨夜草庵中”的诗句,随机应变地回答道:“谁来拜访草庵呢”。最突出的要数第二百八十二段,在一次大雪过后,定子问左右侍从,“‘箱炉峰的雪’响如何”?清少纳言随即将帘子高高卷起,请中宫凭栏远眺。左右盛赞清少纳言的博学敏睿,定子也深深地为之感动。原来这是白居易诗《箱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之三》中“遗爱寺钟倚枕听,箱炉峰雪拨帘看”的诗句。无疑清少纳言熟读白诗,并且融会贯通了。
【精彩片段摘抄】
四时的情趣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就是暗夜里,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也是很有趣味的。飞着流萤的夜晚连下雨也有意思。
秋天是傍晚最好。夕阳辉煌地照着,到了很接近了山边的时候,乌鸦都要归巢去了,三四只一起,两三只一起急匆匆地飞去,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飞去,随后越看去变得越小了,也真是有趣。到了日没以后,风的声响以及虫类的鸣声,不消说也都是特别有意思的。
冬天是早晨最好。在下了雪的时候可以不必说了,有时只是雪白地下了霜,或者就是没有霜雪但也觉得很冷的天气,赶快生起火来,拿了炭到处分送,很有点冬天的模样。但是到了中午暖了起来,寒气减退了,所有地炉以及火盆里的火,都因为没有人管了,以至容易变成白色的灰,这是不大好看的。
《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 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 十一世纪初完成。作者清少纳言,平安时代有名的才女,家学渊源,深通和歌又熟谙汉学。据跋文称,作品以“春是破晓时分为最好”起始,跋文终结,长短不一,共有三百余段。全文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的段落。一是类聚形式的段落,通过长期、细致和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将彼此相关、相悖的事物加以分类,然后围绕某一主题,加以引伸;二是随笔形式的段落,内容不仅涉及山川草木、人物活动,还有京都的特定的自然环境在一年四季之中的变化,抒发胸臆,缀成感想;三是日记回忆形式的段落,片断性地记录了清少纳言自己出仕于中宫定子时的宫中见闻,也可说成是宫仕日记。主要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但也不乏当时流传的故事和戏剧性场面,描写手法诙谐幽默。其中文译本以周作人的译本流传最广、评价最高。
【作者身世】
《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大致生于九六六年,父亲清原元辅是著名歌人,也是《后撰集》编撰者之一。十六七岁时,清少纳言与橘则光结婚,生下一男子后,就离婚了。九九三年开始,入宫成为一条天皇皇后定子的家庭教师之一。皇后过世後,才又同年龄差距如同父女的藤原栋世再婚。晚年似乎过著僻静的隐居生活。
【书名的由来】
书名的由来,清少纳言自己在後记有说明。据说,定子的哥哥伊周於某天送了上等纸给皇上与定子。皇上命人书写《史记》,而定子则同作者商讨这些纸的用途。清少纳言俏皮地说:「既然皇上是『史记』,我们就来个『枕头』吧。」
为什麼「史记」与「枕头」有关?这有众多说法,但普遍说法是「史记」发音是「siki」,与鞋底的「底」同音,所以清少纳言才机灵地说出「枕头」。皇后听毕,极为赞赏作者的幽默感,便将所有纸都赏给清少纳言。
【成书的曲折】
皇后定子的父亲是关白藤原道隆,九九五年过世后,本来预定让弟弟右大臣道兼继任,没想到道兼於就任後一周便骤亡,政权移转到道兼弟弟道长手中。道隆、道兼、道长均是藤原兼家的儿子,而藤原兼家正是《蜻蛉日记》作者的丈夫。道长上任後,因女儿彰子还年幼,无法送进宫当皇上姬妾,於是便以种种阴谋加害皇后一家人。凑巧清少纳言的姐姐是《蜻蛉日记》作者的嫂子,与藤原家算是远亲,基於这层关系,加上其他女官的妒羡,宫内谣传清少纳言与道长有染,她只得暂且辞职回到娘家。就是在这段时期,作者利用定子赏赐的纸,写下《枕草子》初稿。
其后,定子再三要求作者回宫继续辅助自己,清少纳言才再度回宫,也持续书写《枕草子》。一○○○年冬天,定子生下第三子后,撒手尘寰。清少纳言二度辞职,回家写下有关定子的回忆。
读过《蜻蛉日记》与《枕草子》的人,应该不难发现,同样站在女人立场写身边琐事,前者是「一连串的不幸」,后者则是「一连串的幸福」。以旁观者的立场来分析的话,藤原道纲之母的处境比清少纳言幸福多了,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清少纳言则非常乐观,宛如向日葵,只朝阳光方向抬头,散播灿烂笑容。
【文学风格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清少纳言不同于当时王朝贵族们沉湎于欣赏飞花落叶的感伤情调里,而是在描写自然景物和动植物时,采取积极的态度,赞赏纤细的、动态而和谐的美,企求清新明亮的世界。所表现出的一种“をかし(明快)”之美,与当时王朝审美意识的主流,“もののあわれ(物之哀)”的审美思响并驾齐驱,代表了日本平安朝另一种审美趋向,开创了新的美学范畴。所以此作品被称作“阳性”、“青春”而又“富于高度理智”的文学。与《源氏物语》一起被誉为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也是当今文学史上随笔文学的代表之作。清新明快,形式多样、行文自由的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散文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春天是破晓时分最好的”、“秋天是傍晚最好”,成为千古绝唱。
此作品深受汉文学的影响。其中引用的汉文典籍有《白氏文集》、《史记》等多种。但作者摒弃单纯的景物描写方法,巧妙地利用白诗,实现人物和景色的移位,表达自己期望达到的效果。如面对齐信的“阑省花时锦帐下”的发问,清少纳言根据白居易“庐山雨夜草庵中”的诗句,随机应变地回答道:“谁来拜访草庵呢”。最突出的要数第二百八十二段,在一次大雪过后,定子问左右侍从,“‘箱炉峰的雪’响如何”?清少纳言随即将帘子高高卷起,请中宫凭栏远眺。左右盛赞清少纳言的博学敏睿,定子也深深地为之感动。原来这是白居易诗《箱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之三》中“遗爱寺钟倚枕听,箱炉峰雪拨帘看”的诗句。无疑清少纳言熟读白诗,并且融会贯通了。
【精彩片段摘抄】
四时的情趣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就是暗夜里,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也是很有趣味的。飞着流萤的夜晚连下雨也有意思。
秋天是傍晚最好。夕阳辉煌地照着,到了很接近了山边的时候,乌鸦都要归巢去了,三四只一起,两三只一起急匆匆地飞去,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飞去,随后越看去变得越小了,也真是有趣。到了日没以后,风的声响以及虫类的鸣声,不消说也都是特别有意思的。
冬天是早晨最好。在下了雪的时候可以不必说了,有时只是雪白地下了霜,或者就是没有霜雪但也觉得很冷的天气,赶快生起火来,拿了炭到处分送,很有点冬天的模样。但是到了中午暖了起来,寒气减退了,所有地炉以及火盆里的火,都因为没有人管了,以至容易变成白色的灰,这是不大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