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的战争描写(左传怎么描写战争)

论述《左传》中战争描写,《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左传》的战争描写(左传怎么描写战争)

论述《左传》中战争描写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左传>战争场面的描写

左传中描写了许多战争但是对战争场面的直接描写却不多,相反,大部分篇幅用于讨论战争是否应该进行,战前准备,人物的表现,以及战争的性质等。
举个例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www.souquanme.com靡,故逐之。”
仅用了很少的语言描写战争场面。

说说《左传》诗怎样描写战争的

答案在三百字以内。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 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 特点。《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 战、{安革}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 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 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如“僖公二十八年”写 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晋 胜楚败的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纪,遵守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 心协力。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盲目进逼晋 师。城濮之战的结果也写得很全面,不仅搜趣网写了晋师大胜,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 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国后赏功罚 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后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的霸业。至此,叙述圆 满结束。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如,作者 在总结城濮之战经验时云:“谓晋于搜趣网是役也,能以德攻。”(僖公二十八年)不 仅是城濮之战,整个《左传》叙事中,礼、义、德等道德因素,都被作者当作影 响事件成败的重要原因加以叙述,而且叙述中往往还带有神秘因素。以《左传》 中常出现的预兆为例,这些预兆大都有道德化倾向:符合礼义要求之事,常有吉 兆,而悖于礼义之事,则常有凶兆。这些预兆有时是智者的言论,有时则是占卜、 梦境、天象等的神秘暗示。如“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在“僖公十年”就有 已故晋太子“敝于韩”的预言;“僖公十四年”又有晋卜偃“期年将有大咎,几 亡国”的预言,战前又有秦卜徒父释卦之兆,晋惠公不从占卜之失。在这些看似 神秘的预兆之后,是晋惠公违礼、失义、背信之举。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 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 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 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他:
一.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www.souquanme.com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
二.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www.souquanme.com、胆识具备的政治家。
三.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四.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左传》的进步思想:民本思想;爱国思想;揭露残暴和荒淫。
《左传》的艺术特色:1、故事性、戏剧性;2、善于写战争;3、行人辞令(相当于现在的外交辞令)之美。

举例分析《左传》描写战争的笔法

提问
百度知道 
举例说明《左传》的战争描写特色
我来答

1条回答

ningtiemin
LV.11 推荐于 2018-02-18
《左传》的叙事成就更突出体现在战争描写方面。书中出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很多著名战争都写得曲折完整,精彩动人。在描写战争时,作者不仅写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例如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前后历时三年,卷入者达十一国之多。作者围绕晋楚争霸的主要矛盾和两国在政治、军事上的优劣得失展开叙述,先交代了楚国向北扩张,侵扰中原小国,晋国抗拒楚师,企图建立霸业的背景;又详述晋文公如何“教民”如何任帅,如何展开外交活动,孤立楚国;而楚国一方其主帅子玉如何“刚而无礼”,君臣间如何意见不一;在此基础上又写了晋国在交战前的反复磋商准备,以及王子玉的请战和晋侯的回答;最后,以极简略的笔墨叙述了晋国的战术措施和战斗过程。如此头绪纷繁的战事,写得有条不紊,前因后果历历分明,体现了举足若轻的叙事功力。在作者看来,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力量的强弱,更与政治的好坏、民心的向背与策略的得失有关,他在叙写战事时往往以此为着眼点去取舍材料,谋篇布局。即使写一些较小的战事,也能体现出这种深切用心。如庄公十年叙齐鲁长勺之战,竟用几乎一半的篇幅详述战前准备,表现鲁国采纳曹刿的建议,取信于民;至于战斗过程,则着墨不多,只是交代鲁国一方的正确战术;最后又让曹刿对胜利原因作了总结。文章简洁明了,叙次井然,既有真切的描写,更寄寓了深刻的战争经验。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