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写清明节扫墓的诗?
有关清明节的诗词非常多。中国是个诗的大国,诗人写诗讲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清明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诗兴勃发的节日。《岁时百问》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谓之清明。”此时,春雨绵绵,杨柳绽绿,桃李芬芳,让人变得多愁善感又意趣缠绵,因而,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可以说,清明是扫墓的清明,踏青的清明,也是诗歌的清明。
清明扫墓,是我国历史悠久、祭奠先人的民风习俗。写扫墓者悲痛心情最真切的,则非宋代诗人高菊涧的《清明》莫属,诗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春意盎然,美景如画,但故去的亲人却无缘享受这大好春光,实在令人黯然神伤。 苏轼的《江城子》词也是清明悼亡诗中的杰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纯用白描,自然真切,毫无斧凿之痕,全词句句有声,催人泪下。一代豪放派词人竟能写出如此缠绵婉约的词句,可见其对亡妻的思念之深。黄庭坚的《清明》别具一格:“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诗人由清明扫墓想到人的生死问题,进而有感于人的价值,表现了诗人旷达之中包含的郁勃、不愿与俗沉浮的兀傲之气和对仕途贤愚混杂的愤懑之情。
清明又名踏青节,最宜外出郊游。清明踏青的习俗,据考证起于唐,盛于宋,时人谓之“游春”。唐、宋均是诗词鼎盛的朝代,故留下了更多传世之作。唐代诗人顾非熊的 《长安清明言怀》:“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摄下了万家车马出动,领略“芳菲莺自啭”的暮春风景。宋代吴惟信的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wZAXGao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表现了万人郊游、尽兴方归的宏大场景。风和日丽,梨花盛开,杨柳葱翠,流莺娇啼,仿佛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踏青的美丽画卷。在这清和景明的美好时刻,人们竞相外出游览踏青,这是多么令人惬意之事!欧阳修的《踏青》写得最为生动传神:“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北宋诗人张先有“芳草拾翠莫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佳句,饶有情趣地描绘了郊野踏青游人往来不绝,妇女乘春游之际采集花草、流连忘返的景象。
清明时节,北方乍暖还寒,南方春意盎然。唐代温庭筠的《清明日》形象地描绘了桃红柳绿,万物复苏的春景:“清蛾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一首《临江仙》中也把清明景色写得惟妙惟肖:“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唐代韩愈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从表面上看,这首诗似乎只是描搜趣网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清明诗中,被诗人描绘最多的就是雨和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在写给张籍的诗里,既有雨又有柳,独具匠心,极为传神,却又透着儿童般的欢乐。“正好园林籍落英,细风吹雨湿清明”,宋人沈与求看着在春雨中纷纷落地的花瓣,愁绪油然而生,诗也就到了心头。清人孔尚任的“清明寒食多风雨,特特今宵月照花”,则带有不胜惊喜之情。当然,写雨最好也流传最广的,还是晚唐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为历代清明诗的扛鼎之作,清新隽永,寓意深远,脍炙人口,可谓神来之笔。
清明写柳也很时髦。唐代诗人韦庄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清新飘逸,美不胜收;宋代词人吴文英的“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清幽婉丽,独出机抒;陆游的“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虽平铺直叙,却也于拙朴中见精巧;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更是久传不衰的佳句。
古诗词里的清明就是这样意象万千,隽永悠长。但无论是悲欢离合、哀思绵绵,还是风和日丽、杨柳依依,它带给我们的,总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慰藉和文化上的代代传承。 清明时节,春雨潇潇,踏青扫墓,祭奠先人,吟诵古诗名句,领略诗人意趣,不失为悦情赏心之雅事。
清明扫墓,是我国历史悠久、祭奠先人的民风习俗。写扫墓者悲痛心情最真切的,则非宋代诗人高菊涧的《清明》莫属,诗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春意盎然,美景如画,但故去的亲人却无缘享受这大好春光,实在令人黯然神伤。 苏轼的《江城子》词也是清明悼亡诗中的杰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纯用白描,自然真切,毫无斧凿之痕,全词句句有声,催人泪下。一代豪放派词人竟能写出如此缠绵婉约的词句,可见其对亡妻的思念之深。黄庭坚的《清明》别具一格:“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诗人由清明扫墓想到人的生死问题,进而有感于人的价值,表现了诗人旷达之中包含的郁勃、不愿与俗沉浮的兀傲之气和对仕途贤愚混杂的愤懑之情。
清明又名踏青节,最宜外出郊游。清明踏青的习俗,据考证起于唐,盛于宋,时人谓之“游春”。唐、宋均是诗词鼎盛的朝代,故留下了更多传世之作。唐代诗人顾非熊的 《长安清明言怀》:“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摄下了万家车马出动,领略“芳菲莺自啭”的暮春风景。宋代吴惟信的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wZAXGao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表现了万人郊游、尽兴方归的宏大场景。风和日丽,梨花盛开,杨柳葱翠,流莺娇啼,仿佛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踏青的美丽画卷。在这清和景明的美好时刻,人们竞相外出游览踏青,这是多么令人惬意之事!欧阳修的《踏青》写得最为生动传神:“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北宋诗人张先有“芳草拾翠莫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佳句,饶有情趣地描绘了郊野踏青游人往来不绝,妇女乘春游之际采集花草、流连忘返的景象。
清明时节,北方乍暖还寒,南方春意盎然。唐代温庭筠的《清明日》形象地描绘了桃红柳绿,万物复苏的春景:“清蛾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一首《临江仙》中也把清明景色写得惟妙惟肖:“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唐代韩愈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从表面上看,这首诗似乎只是描搜趣网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清明诗中,被诗人描绘最多的就是雨和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在写给张籍的诗里,既有雨又有柳,独具匠心,极为传神,却又透着儿童般的欢乐。“正好园林籍落英,细风吹雨湿清明”,宋人沈与求看着在春雨中纷纷落地的花瓣,愁绪油然而生,诗也就到了心头。清人孔尚任的“清明寒食多风雨,特特今宵月照花”,则带有不胜惊喜之情。当然,写雨最好也流传最广的,还是晚唐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为历代清明诗的扛鼎之作,清新隽永,寓意深远,脍炙人口,可谓神来之笔。
清明写柳也很时髦。唐代诗人韦庄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清新飘逸,美不胜收;宋代词人吴文英的“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清幽婉丽,独出机抒;陆游的“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虽平铺直叙,却也于拙朴中见精巧;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更是久传不衰的佳句。
古诗词里的清明就是这样意象万千,隽永悠长。但无论是悲欢离合、哀思绵绵,还是风和日丽、杨柳依依,它带给我们的,总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慰藉和文化上的代代传承。 清明时节,春雨潇潇,踏青扫墓,祭奠先人,吟诵古诗名句,领略诗人意趣,不失为悦情赏心之雅事。
关于清明节的古代记载
清明节实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在古代,人民反而更重视前一天的寒食。中国的清明节最早大约应该是始于周代,《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www.souquanme.com了清明。
清明节在古代典籍中的记载
清明节在古代典籍中的记载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清明节的古诗和清明节扫墓的资料
描写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后人留下了描写清明节的著名诗句: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节的祭扫礼仪
(1)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 . 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www.souquanme.com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至于祭扫的日 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搜趣网"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2)祭扫烈士墓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一般活动程序是:全体肃立在纪念碑前聆听领导讲话;代表在碑前演讲;全体向烈士宣誓;向革命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奏乐默哀三鞠躬;瞻仰烈士墓;参观事迹展,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注意的礼仪事项: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神圣,是革命英雄长眠的地方。革命烈士为了我们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到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首先穿着整洁,要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在烈士陵园中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注意卫生不能在陵园内乱吃零食,乱丢垃圾;不能在陵园内乱跑,行走要按顺序,不破坏青草绿地。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后人留下了描写清明节的著名诗句: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节的祭扫礼仪
(1)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 . 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www.souquanme.com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至于祭扫的日 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搜趣网"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2)祭扫烈士墓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一般活动程序是:全体肃立在纪念碑前聆听领导讲话;代表在碑前演讲;全体向烈士宣誓;向革命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奏乐默哀三鞠躬;瞻仰烈士墓;参观事迹展,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注意的礼仪事项: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神圣,是革命英雄长眠的地方。革命烈士为了我们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到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首先穿着整洁,要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在烈士陵园中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注意卫生不能在陵园内乱吃零食,乱丢垃圾;不能在陵园内乱跑,行走要按顺序,不破坏青草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