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政府炒地(南通同一天出台两政策 防范炒地炒房现象)

求韩寒小说中一段描写政府大楼的章节忘记了是哪个小说中的内容,有知道的吗?你要相信我们的政府。你一要相信政府总有一天会还我们清白的;你二要相信政府......

描写政府炒地(南通同一天出台两政策 防范炒地炒房现象)

求韩寒小说中一段描写政府大楼的章节

忘记了是哪个小说中的内容,有知道的吗?
你要相信我们的政府。你一要相信政府总有一天会还我们清白的;你二要相信政府是不吃无包间之饭的。
呃,说政府大楼的忘记了,一座城池里有上面那段。

韩寒1月20号博文~!内容如下:
记得去年的夏天,我去成都比赛,开车经过市政府大楼,当然,我并不知道这是市政府大楼,不过中国的政府大楼有一种你一眼就能认出来独特的气质,就像小姐站在街边你总能知道他是小姐一样。当时我和友人说,这楼现在拍卖给谁了?友人就说了一个字,屁。
想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成都政府宣布,新建成的政府大楼将拍卖,拍卖所得全部用于捐助灾区,这条新闻引起了人们很大关注和好感,我是一个很幼稚的人,我觉得这样的场合这样说的话,一般总是作数的。也许我是属于那种领导夹菜我转桌的人,当时我就想,我要是有个百亿规模的企业,就把这楼买下来,把总部放在那里,不光交通方便,最主要的是,再遇上地震,这楼一定不会塌。朋友说,人家政府早就偷偷入住了。
于是在独唱团的第二期里,我问了一个问题,关于这政府大楼到底拍卖了没有,想要弄清楚答案,但由于独唱团被节能减排,所以我就把这些问答贴在这里。感谢蔡蕾同学的整理。
其实我觉得,如果住进去就住进去了,这是无所谓的事情,反正就算卖了,他也得再盖,捐了,他也得再败,而且政府也可以解释,我们已拨出了等额的钱用于抗震救灾,或者拉个企业进来合作装作拍卖了一部分有个交代,或者索性和谐了算了。但是联想起有的明星说捐100万但捐了84万而几乎身败名裂,号称要捐将近20多亿的楼的成都政府,最终如果只捐了一条正面新闻,未免不公。
还是说成都那个的?

谁有政府回购土地的相关文件

谁有政府回购土地的相关文件 只要是关于政府回购土地的文件都要 不要已废止的 发到邮箱也行 814234277@qq.com 谢谢。。。。。。。。。。。。。。。。。。。。。。。。。。。。。。。。。
回购是炒地吗?商业用地、住房用地会被回购吗?武汉经济开发区回购低效用地引起业界关注 由于早期的“粗放式”经营,不少低效项目日渐空闲,成为后期开发的“拦路虎”。 在经历19年的开放开发再加上受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影响,武汉经济开发区逐渐遭遇土地//www.souquanme.com“瓶颈”。 从2001年起,武搜趣网汉经济开发区开始探索资源节约新途径,对低效土地发起“二次开发”,截至去年底,通过回购的方式收回4600亩空闲和低效土地。新年伊始,武汉开发区提出,今年将继续实行三大节地政策,通过加强“回购”等方式节约土地资源。 大规模的土地“回购”,在业界引起不小的波动。有人担心,在土地推高房价的现实下,这种“回购”做法会不会成为变相炒地行为?“回购”会突破工业用地界限,进而在商业用地、住房用地等领域内大量复制吗? 首次回购迎来东风落地 据介绍,作为武汉经济开发区建区以来首个重量级项目,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部迁汉,曾一度受困于用bIOgMhH地问题。 2003年上半年,在东风来汉之前,便有部分前期项目在开发区内落户。但当东风总部及研发中心两个重头来汉后,想要与这些前期项目连为一体,却被中间大量的“闲地”挡住了路。 “整个东风项目需2000多亩地,现有土地根本不够,还要为将来的二期项目预留,土地成为决定东风总部最终能否落地的关健因素。”龙善国说,当时的金色港湾项目前景诱人,但考虑到东风这样的大户,开发区只好忍痛割爱,主要领导亲自上门协商,最终用回购的方法将包括金色港湾在内的300多亩小项目用地收了回来。 至此,武汉经济开发区从首次土地回购尝试中意识到,开发区用地必须科学规划、走节地增效道路。 至今节约工业用地4600亩 “开发区的节地增效尝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武汉经济开发区规划局土地利用处负责人龙善国说,当时国家开始对开发区加强“两个从紧”(即紧缩项目资金和项目用地)的宏观调控政策。“如何用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开发区土地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 “开发区先后出台了多个指导性文件,包括回购低效用地、给农民划地建房、集中建园区、厂房等,大多都是结合各地经验,尝试着在提高土地产出效益//www.souquanme.com上闯出一条新路。”龙善国说,截至2007年底,开发区通过回购土地、厂房集中等方式,共节约工业用地4600亩,节地尝试初显成效。 耀华玻璃的“回购”风波 实际上,土地回购制度的尝试并非一帆风顺。 1994年,与英国合资的上海耀华玻璃企业来到了武汉开发区,占地300多亩。但因资金和市场等原因一直没有投产。 一位曾在耀华工作的人员说:“耀华想做神龙的配套企业,按神龙生产10万辆汽车的需求量设计,但实际上神龙产能达到10万辆用了很长时间。” 2004年,开发区提出通过“回购”方式收回空闲了10年的土地,但回购价格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 据介绍,耀华投资达5000多万元,加上10年没有投产以及设备的折旧,耀华希望回购能按市场价以挽回损失。而开发区提出的方案是以土地成本为主,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部分设备折旧费。双方经过十几轮谈判,耀华最终以4000万元的价格将土地退出来。 龙善国说,该地块后来安排给了一个液晶电子项目,如今它的二期、三期工程都在投产。“土地利用起来了,还发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上讲是国家赚了。” 今年推行三大“杀手锏” 据龙善国介绍,开发区今年还将推行三大节地政策:提高招商项目的入区门槛,即土地每亩投资额度要高于20%、动工面积超过三分之一,同时重污染、能耗大、效益低的项目用地一律不批;对于部分空闲地、低效地,将通过协商回购的方式,陆续收回,以保障高新技术产出效益高的重大项目急需,实现高效集约利用;压缩企业“花园式工厂”规模,将企业绿化率压缩在30%以下。 - 示范效应 将把军山建成三大基地 虽然进行了一系列节地尝试,但随着开发区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产业用地不足的情况。至去年上半年,开发区可开发的41.3平方公里用地中,仅剩3.1平方公里。 解决开发区土地问题迫在眉睫。 2006年6月26日,武汉市委市政府发文,将蔡甸区军山街正式移交武汉开发区托管。武汉开发区原面积90.7平方公里,而面积102平方公里的军山融入后,使开发区空间扩大1.2倍。 “有了先前的教训,军山不会是沌口的‘克隆’,为了节约土地,接管过来的土地一律先规划再开发。”龙善国说,为了更好的节约用地,开发区共投入上千万请国内外专家反复论证,将把军山建成三大基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布局研发中心,形成物流配送点。 - 访谈 “回购是为了盘活土地,而不是炒地” ——对话武汉经济开发区规划局副局长张德华 长江商报:开发区解决土地紧缺的最主要做法是什么? 张德华:走集约化道路。在土地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各地对节约用地的探索有很多,包括项目用地提高要求。尽量压缩空间收回闲置土地,建多层厂房,对办公场所要求多层化,立体化。其中通过回购收回低效和空闲地就是探索之一。 长江商报:在新的节地政策下,开发区对入区企业有何新的要求? 张德华:现在环保要求高,污染大的企业即使效益再大也排除。要求多层化办公,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投资强度增加,以前每亩最低225万,现在实际执行每亩400多万。 长江商报:相对于其他新区,在发展规划上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 张德华:各大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基本一致,对闲置、空闲土地的回收及低效用地的问题。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没有什么经验可以模仿,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解决。 长江商报:政府回购土地,会不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张德华: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因此回购时,我们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历史取得和投资成本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尽最大能力帮助企业挽回损失,力求双赢。 长江商报:再转卖给第三方,这是不是一种炒地行为? 张德华:我们严格规范回收程序保护国有资产,在土地回购协议或者交换协议上,力求公正、公开,土地拿回来,还是用于企业,政府并没有从中渔利,严格来说,回购是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属盘活土地,不是炒地。 长江商报:这种回购会不会突破工业用地的界限,进而在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领域内大量“复制”? 张德华:不会,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不同,其回购的主体是政府,而在土地使用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回购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很困难,因此不会复制这一做法。

政府怎样调控房价

最近,住建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紧锣密鼓地出台了若干房地产调控政策:从“营业税征收2改5”,到“国四条”,再到“拿地首付不低于50%”,从“5年内普通住房转让差额征收营业税”再到“督办全国18宗房地产闲置土地”,调控之声不绝于耳。 但是,相关调控措施可能适得其反,因为,这些措施不仅未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滋生出了新的问题——这也是被以往房地产调控后的效果证明了的,几乎每次房地产调控过后, 房价 都会出现新一轮报复性上涨。 12月23日,在接受央视《今日观察》采访时,我提出了两点建议(播出时只播了第一条): 一是对现行分税制进行调整。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的财权减少了,事权反而在增加。地方政府不仅要 发展 经济,还要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但它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目前,地方政府基本上就是通过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相关税费收入来填补这个资金缺口的。所以说从利益驱动方面来看,地方政府是没有任何动力去抑制 房价 的。道理非常简单, 房价 上涨,才能拉动地价上涨,地价上涨,地方政府才能获得更多的土地出让收入。无论房地产调控措施多 么 严厉,最终都要靠地方政府来落实,由于受制于利益因素,地方政府在执行房地产调控 房价 只会阳奉阴违。因此,要从根源上来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分税制进行调整,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在它的财权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地落实抑制 房价 上涨的措施。 二是改变现行的官员政绩考核标准。现在主要以GDP来考核干部政绩,地方官员为了获得更高的GDP增速,更有动力推高地价、 房价 ,以提升其进行基本建设投资的能力,推高GDP,获得更多、更好的升迁机会。只要这种畸形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不改变,地方官员推动 房价 上涨的动力就永远不会减弱。GDP只是量化经济活动的一个指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追求民众幸福指数的提高而非GDP,我国的许多官员本末倒置,在畸形的考核制度下,把GDP当成了唯一的追求目标。试想,在这种考核标准下,哪一位官员能够真正关心民生呢?因此,现在必须尽快调整对官员的考核标准。 由于这两条建议,在目前并不受到重视,那 么 ,就必然导致越调控 房价 越涨的畸形结局。 以土地“重拳”为例。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开发商以后拿地时,“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两年内全部缴清,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如果开发商拖欠价款,不得参与新的土地出让交易。此举被媒体称为“房市调控第一拳”。 开发商囤地、炒地的目的,在于获取增值收益。即使让开发商一次性付清全部土地出让金,他仍然可以囤积土地,坐等土地升值。也就是说,开发商囤积土地的源动力不在于他是分几次拿的地,而在于他可以分享升值带来的暴利——这种暴利甚至超过他搞房地产开发获取的收益。中国的许多开发商并不建房而只炒地,也源于此。 其实,打击囤地并不需要另出“重拳”,只需严格执法即可。我国早在1994年7月公布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就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20 %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此后,国家又陆续出台类似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越来越多,而囤积土地的现象却有增无减,囤积土地者有恃无恐,原因在于法律与土地一 样 “闲置”。如果严格执法,没有一个开发商敢囤积土地,道理非常简单,囤积两年后不仅不能享受增值收益,连地也重新被政府收回了。这个账开发商都会算。 开发商为何敢囤积土地呢?因为地方政府纵容。 那 么 ,地方政府为何纵容开发商囤积土地呢? 利益使然。 地方政府如果严格执法,对囤积的开发商进行处罚,开发商争相拿地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地价就会跟着下来,地方政府的收益就会减少。为了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慢慢拿出土地进行拍卖,开发商高价拿地后坐享升值之利,双方都有好处,互惠互利,就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让地方政府去处罚与自己处在同一战壕中的囤地者,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但见法规纷飞,就是不见囤地者减少。 房地产调控的重拳,应该打在供应上。通过严格执法,迫使开发商按照规定开发,建造成房屋供应到市场。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开发商原本有限的资金大部分用到拿地方面,提前确保了政府出让土地的收益安全,却可能使开发商因资金紧张,开发进度进一步降低。 而且,在“地王”不断涌现的大背景下,动辄上亿元的土地,没有实力的开发商根本没有竞争力,在首次缴款比例提高后,这些开发商被淘汰出局,进一步减少了房屋供应能力——小的开发商是这个市场的必要补充。同时,行业的垄断性加强, 房价 会进一步上涨——中国油价高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垄断导致的必然结果。如今,这种垄断正在快速向房地产领域蔓延。 另一方面,许多供应到市场中的商品房被炒房者囤积起来,人为减少了市场供应,是催生 房价 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手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增加了流动成本,而这些成本在房屋供应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很容易转嫁到民众身上。而且,流动性的降低,也会导致房屋实际供应量的下降。 显然,这些重拳并不能真正抑制 房价 的上涨,原因在于,这些重拳都首先在悄悄确保政府的收益不减少,高 房价 是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炒房者利益共同推动的结果,作为获取主要收益的一个主体,地方政府必须带头压低地价,才能够理直气壮地挤压房产商的暴利,否则,在各方利益都不减少的情况下,出台的任何希望 房价 下跌的措施,都将成为空谈。 房市调控重拳必须打到点子上,那就是,打到利益上,打到供应环节上,否则,花拳绣腿耍得再好看也难有效果,更有可能, 房价 还被“重拳”打得越来越高。 后记: 我对避开根源的调控措施抑制 房价 已经不抱任何幻想。 《通货膨胀早已在我们身边(兼谈 房价 )》一文是我对未来 房价 趋势 走势最明确的分析: 在综合这些年的大量数据及政策信息后,我得出结论:政府能够容忍的中国 房价 的最大跌幅应在 20 %以内,时间应在 10 个月以内。超出这个极限,政府就必然出台救房地产的政策。 20 08年, 房价 刚刚步入下跌轨道不久,系列房地产救市政策的出台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除非有能够替代房地产解决地方政府财政缺口的产业, 房价 虽然会有调整,但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推动下,大 趋势 仍是上涨,会一直上涨到即使在任何推动力量下也不能再上涨为止,即崩盘为止。 当下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开发商等强势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他们已经能够直接影响一些政策的出台。公众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权力部门的高官(对政策出台有决定作用)与开发商勾肩搭背在一起,宛如同志。在这种情况下,官商勾结之网如何能够打开搜趣网呢?谁来打开呢? 我认为: 房价 是长是跌已经是人们现在关注以及争论的一个焦点,我觉得每次在出台一些政策后,虽然市场是有些暂时的低迷,但是过后会有个报复性的上涨,从08年就是,当人们还觉得08年底09年初 房价 会降到个能接受的价位的时候,不曾想 房价 在不经意间就起来了,而且是报复性的上涨,让人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已经跟不上脚步了,很多人都后悔没有在年底年初的时候把握住机会,所以我想不管是一时的调整能下来多少,长远看 房价 还是要涨的,只能自己去把握机会了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