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拉萨的作文200字
描写拉萨的作文200字一路上我不停的想着我的暑候计划,暑候里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首先要按时完成暑假作业和其它课辅作业,其次还要熟习三年级课文,我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暑候,认真地完成我的计划,不再让成天为我操劳的爸爸、爷爷、曾祖母操心。
我们终于回到了美丽的家乡,爷爷、爸爸和叔叔带着我和家人去自驾游,我们沿着川藏线(318国道)一路向东,从车窗外看,蓝天白云地下流淌这哺育我们世代拉萨的河,爷爷说拉萨河藏语称“吉曲”。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西南流经拉萨市,至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开阔,是西藏的主要耕作区。我们是沿着拉萨河逆流而上的,快到日托时我的耳朵就像坐飞机一样嗡嗡作响,叔叔告诉我这是因为我们快要接近米拉山,海拔在升高,叔叔说海拔快要接近5000米了吗,挖顿时我在想那是个什么概念啊,平时我在学校跑一圈操场多累啊!更何况这个是高度。到日多乡我们改道往山南方向了爸爸说:这一路到山南的桑日县全是“土路、泥路、搓板路”叫我们把安全带系好,当时我没怎么在意,这是车子往西南方向拐了,突然爸爸叫我们抓好,铛的一声我们都飞起来了,叔叔头都撞在车顶上了,都叫出声了 原来前面是土路上有个大坑,车速太快,颠的很厉害,之后我才领教了什么叫做“土路、泥路、搓板路”了!虽然我们车子很颠,但这一点也不像我看车窗外的风景,在蓝天白云下//www.souquanme.com白皑皑的雪山耸立着,突然又是乌云密布,突然下雨,大雨、小雨、还有时是雨夹雪,突然又会出太阳,爷爷告诉我这就是“高原气候”多变。我们一路上游玩,不知有多开心,碧绿的湖水,壮丽的山峰,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来到了西藏名声校,山南、曲桑寺庙,曲桑寺庙是西藏著名的寺庙,很多善男善女在这里全国各地来朝圣者们,拜佛,我和全家人也依次到寺庙里烧香拜佛,出了寺庙,爸爸说带我们去骑马。
我们来到草原上,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一片碧绿的草地一望无垠,一陈凉爽的清风吹来,带起了我的衣角,我的心早已不由自主地奔向了辽阔的草原……
我骑上了马背,在草原上奔驰,一家人玩得非常开心,慢慢地沉浸在这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碧空万里飘着风风白云的晴空下,由于我和弟弟玩得过火,终于疲倦地睡过去了,梦里梦到,一个在蓝天白去这下,在碧绿的草原上自由地奔跑,醒了醒了……平措,“我被爷爷慈祥地叫醒了”。
欢快地暑假很快过去了,可我心中一直向往我的蓝天,我的白云,我的草原!
描写寺庙环境的散文
导语:寺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那么对于寺庙的环境感受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寺庙环境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描写寺庙环境的散文用近乎三十分钟的时间读完了白落梅的《我不去寺庙好多年》,心突然变得很沉静。骨子里的一些不安分,在此刻消失的无影无踪,如一尊坐禅的佛,闭目,凝神,连一贯以来的小情绪也变得遥远起来。爱读她笔下的那些小章节,把一个女子淡淡的忧伤,演绎得很生动。
喜欢那些穿行于庙宇中的女子,并不是我对俗世看得有多么开,只是觉得去那里久了,人身上似乎沾染上了佛的气息,多半是娴静如云,亦或是境界超然的。羡慕她们能够在氤氲的香炉面前,虔诚膜拜;能够怀揣寂寞,搁浅尘世纷扰。大概我不能如此,因为有着太多的放不下,所以去寺庙的机会并不多,想必很多时候去寺庙也是一种随波逐流的观光吧!
那一次,去灵隐寺,本没有多少虔诚的心,大殿里不许照相,我匆忙而进,绕着佛像环顾一周,森严的气氛,让我怯然而退。与佛,我只有一步之遥,就是这一步却无法走近。我不敢怠慢佛祖,怕他的笑容洞悉了我所有的心思,让我无地自容。因为,在慧眼的佛祖面前,我渺小如蝼蚁,为生活,为自己而奔波,总有一些不妥当的事情,在灵魂里游荡,挤压不出来,骚动,不安,缠绕着。这些年,我慢慢学会了不去计较,不去争辩,坦然中我感到心淡,却似乎变得温和。
我知道佛祖无法保佑我们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心底澄清,才是拯救自己唯一的办法。但,我还是虔诚地又去了一次寺庙,弥补那次在灵隐寺的仓促。少华山下的潜龙寺,一年到头,香火就春日的四五月比较旺,来膜拜的不一定都是香客,很多是旅游的过客,他们也只是短暂的停留,看看热闹。这里,环境清幽,离家不远,我却不常去,这次算是头一回吧!天气还算安分,没有阴晦和雨落,晴好的晌午,一个人,一个包,简单到一无所有,就这样与佛再次接触。仿佛,木鱼声在召唤着我,一步步前行。
我想,拜佛不一定要走远,或许之前的狭隘才让我远走千里去灵隐寺,追寻更著名的佛家禅院。在红尘人的俗眼里,连寺庙也被打上了豪华和粗糙的标志。只要心中有佛,无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虔诚。其实,我去寺庙,不是像那些老太太们去还愿,去祈求,我没有目的,也不知道想要求什么,更不知道要救赎什么?似乎带着很大的盲目性。
踏入寺庙的那一瞬间,我很清楚自己不是与佛有缘的人,却想在尘世的纷杂中寻得一丝超脱。其实,我是带着满身的尘土走向大殿的,我无法在殿外扫去所有的灰尘,因为我知道佛的眼睛具有穿透力。大殿内,我烧了一炷香,捐了一些香油钱。而后,绕道去了厢房,喜欢看他们清洁简单的住处,那里也散发着檀香味。这里很难找到像我一样年轻的香客,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搀扶着一走一拐,她们或者祈求福寿安康,或者祈求子孙满堂。我呢?祈求什么?不知道。若,真要佛祖保佑,我希望一生拥有一份稳妥的爱情,直到终老。
看来,我还是带有目的的拜佛,只是却没有向佛祖坦露心思,我相信他犀利的眼睛。其实,爱情,来得早,来得晚,都无法预料,红尘中谁是渡谁的人?对了,就是一生幸福,不对了,就是一生悲哀。然,日子都要端正着过下去。
喜欢寺庙后面的一株千年古树,枝繁叶茂,不曾有半点枯枝。总私下里以为,长在这山灵水俊的佛光之地,是会受到庇护的。我也想沾染一丝一毫的气息,好在烟火尘世能幸福如一。
读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一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僧人们在这里修行,汲取山中日月精华,煮水烹茶,清兴盈然。以茶和佛经度时光,淡然出红尘,那么,究竟薄凉的背后是否会有一丝厌倦?我不敢去问。突然想到了许仙,被法海活生生骗到金山寺,幽禁起来为僧,二十年的带发修行,驱除了心中的恨,依然无法消去心中的爱。爱情,总是佛门之禁,却有很多人是带着爱去修行。也许,佛教导我们应该大爱,爱情只是一个人的小爱,我们需要化小爱为大爱,以大局为重。只是,我的小女人情结太重,没有多少宏伟的目标,只愿守好我的.一份小爱安静下去。
没有白落梅的才情,读她的文字却使我变得清凉,她描绘的古刹禅院,多都是国内知名寺庙,香客流量斐然,我去过的也只是偶尔一两个。但,从她的字句中,我能感知她的寂寞和清凉,以及那份超然脱俗的风骨。我对佛祖的膜拜不及她的虔诚,很多寺庙也没有真正走进殿堂,徘徊在门外的自己终不敢迈进。离佛,只有一步,这一步却永远无法跨越,因着我太在乎尘世的眷恋,太渴望感情的饱满。一个字,“俗”!我无法忘记,这个尘世里,有一个人对我说过的每一句话。
翻开自己去寺庙的记录,稀少的可怜。想来我去寺庙,多少也有www.souquanme.com点些像其他游客那样的观光,看山看水,看菩萨。尘缘未了,看一切都是纷乱的;俗心不减,听木鱼声也是杂乱的。这个我不管,去了几趟寺庙,只知道佛祖面前,唯有清澈如荷莲,才能修来一世的情缘!
一篇写旅游拉萨散文800字
一篇写旅游拉萨散文800字西藏是个美丽的地方,从峡谷到悬崖,从树林到草原,从雪峰到冰湖,从一碧如洗的万里苍穹到四茫茫不见天日的浓雾,这里有的是惊心动魄的等待旷世的沉寂。那种苍凉而又充满柔情、严酷又不失生机的美可以把你带入灵魂出窃的冥想之中,沉醉而不思归路。
西藏是个神圣的地方,那遍及山间湖畔的寺庙金碧辉煌,给雪域高原披上一圈神圣光环,也给西藏大了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这浓郁的宗教氛围下,在酥油灯火棋布的寺庙殿堂里,如来佛的高深莫测、观音佛的宁静慈www.souquanme.com祥、护法神的恐怖狰狞,伴随着香火的闪烁,越发透也各自非凡的神韵,善男信女们摩肩接踵,虔诚恭顺的膜拜。在这块土地上,随处可见人对佛十足的真诚。
西藏是个安详的地方 ,经由佛光透彻灵魂的照耀,西藏人在知天达命、乐观外向的表情下,还隐含着来自佛教的空、虚、无。那是广大而散漫的“无”¬-------无我的、无他的、无意的、无为的、无所谓的、无所用心的、无所想见的、无所事事的、无所作为的、无可如何的无可无不可。
西藏也是一个世俗的地方 ,八廓街紧挨着寺院,却坦然地洋溢着世俗的快乐,似乎每天都一样从未有过中断。转经的转经、游荡的游荡,买卖的买卖。磕长头的信徒饱受风霜的身体扑倒在大地的沉重声音令人怦然心动,却并不妨碍一队又一队花枝招展的旅行者嬉笑而过;尽管有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如此显赫华丽,玛吉阿米那土黄的墙壁与床铺也一样值得怀念。
所有的一切注定了西藏是旅行者向往的天堂。
满意请采纳
求几篇与佛教有关的散文
请高手提供一下这方面的信息蔡银飚
台湾70、80年代的文坛,是乡土文学、原住民文学向现代文学、后现代文学及新文学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有一个土生土长的年青作家,以他的乡土气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一帜的禅佛文化,成为了台湾文坛最为多产而且畅销的作家之一,他,就是林清玄。
林清玄于1952年2月出生于南台湾的高雄县旗山镇,从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的电影技术科学成毕业后,曾任职于《中国时报》,后专事写作。
在林清玄先生大量的著作中,沉甸甸地包含着他对传统文化和禅学佛理的研究、推崇和宣扬,使之得以在台湾文坛开辟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境界。他“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以及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紫色菩提.自序》)。
除了与早期的乡土作家一般无二的土地恋结之外,林清玄还对在台湾本土风行的宗教文化、风土习俗格外关注和深入了解,并通过他的笔墨进行了大肆的描绘和渲染,在他的《大甲妈祖和她的子民们》、《InuZq燃香的日子》等文章中,对在台湾盛行的环岛妈祖庙进香活动进行了大篇幅的跟踪似的详尽描绘,坚定地认为那不是单纯的迷信活动,而是土地上的人民对和平安宁、去凶迎吉、缅怀先祖先辈的一种节日性质的寄托和寄思,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再发扬。
到了80年代中期,林清玄的作品中则更多、更主要的//www.souquanme.com就是对佛禅的诠释和推崇,他的“菩提”系列散文集,成了他孜孜以求,不懈思索的伟大结晶,该散文集也成为了台湾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图书之一,这时他的思想也进入到了那种“乐山者仁,乐水者智”的大觉大悟的境界。“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作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温一壶月光下的酒》)。“人要透过自觉,才能走向非凡美丽、悲智双运的世界等等,希望透过自己的文章,使人对佛法产生兴趣,生起大乘的信心。”(《清泉初唱—访林清玄谈“现代佛教徒的形象”》),他通过对禅佛的宣扬揭示了人生的启示和生命的哲理,以达到育人、诲人的目的。
汉林书城
西樵佛影
卧荷小隐
傍晚的时候,我走进了西樵寺。
说是寺院,其实只剩一堵爬满了苔藓与爬山虎的灰黑墙壁。秋已渐深,在漫山飘零的叶子与丛生的荒草里,这堵墙壁显得如此苍凉,如此深邃。是啊,谁能明白,在这上边,几百年的时光打马而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五百年前,这里该是怎样的景象?据南海的朋友介绍:这里曾是粤东地区讲经授法的圣地。当时烟云缭绕,晨钟暮鼓,香客僧侣比肩接踵,盛极一时。当高僧开坛讲经之时,满山虔诚的香客与僧侣侧耳倾听,雄浑的佛谒与梵语在天地间回荡,一草一木都尽情沐浴着西天的佛光。当是时,大雄宝殿金碧辉煌,佛像栩栩如生,木鱼声声,钟声隐隐,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一座古代名寺的威仪。
但谁能料到,突然间,它竟毁灭于一旦。轻抚这灰黑而厚实的墙壁,似乎还能触碰到往日的辉煌。一切宛如一个谜!五百年前那场大火,该是何等的猛烈!一百多僧侣的性命啊,竟无一例外地死在一夜之间,无一逃脱!
我还想问些什么,只听友人深深叹了一口气道:“带你去个地方吧,到那里,你就会明了一切的因果。”踩着几百年前遗留下来的灰烬,穿过荒草丛生的废墟,走上几层石阶,又向右拐了几个弯。最终我们停留在一座孤单的墓冢之前。友人眼睛停住了,轻轻地叹道:“这就是一切悲剧的源头。”
是么?墓冢前我蹲了下来。这是一个明代的墓冢,碑文上的油漆早已褪尽,但石刻的字体却仍清晰可见。顺着笔画,我读出了两个陌生的名字,一个是王尚书,另一个是他的爱妾柳氏。很明显,这是柳氏死去之后,王尚书为她修建的坟墓。只是,这个尚书的爱妾,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又能对寺院的毁灭构成什么影响呢?
友人回过头来,见到我猜疑的眼神,轻轻道:“这里本是禅房。五百年前那一把火,就是王尚书的杰作;而那一百多条性命,也是他下令杀害的。”
“什么?”我浑身不觉打了一个冷战,在友人的叙述里,五百年前的故事一一展开。
爱妾死了,尚书要为她选择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两天的勘察后,风水先生得出结论:西樵山脉中风水宝地就在于西樵寺内。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尚书为了夺取墓地,竟伙同当地官府,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生生将一百多名僧侣流放到外地。手无寸铁的僧侣们又如何是训练有素的官兵的对手?于是,无奈之下,他们只得走上流亡他乡的道路。
但那天夜里,就在流放路上,僧侣们回头一望,只见西樵寺上的大火烧红了半边天。原来,尚书为了掩盖罪证,竟将放火将西樵寺生生烧掉。要知道,那是生养他们的地方,是供奉佛法的殿堂,更是内心无上的信仰。为了挽救寺院,僧侣们哭喊着从迁徙的路上连夜赶回救火。
但他们太善良!太善良!他们从来不曾知道人心竟会狠毒到如此的地步!
当他们到达烈火熊熊的寺院时,当他们从寺前的池塘里提水去灭火之时,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手持利刃的官兵们正如狼似虎般掩来,王尚书的心里正在酝酿着更为可怕的阴谋!是啊,他们太善良,也太天真了!只见王尚书于火光中冷冷一笑,手向前一挥,顷刻之间,一百多个救火的僧侣来不及反抗,便被官兵们捆缚得严严实实。那夜,西樵寺前的池塘被火光映红,月影在水中也显得有些诡异。那夜的池水该是非常冰冷而悲哀吧?在尚书的狞笑里,一个个僧侣宛如粽子一般被静静地沉入池塘之中……
一百多个生命啊!一百多个活生生的生命啊!一群青灯礼佛,与世无争,为民祈福而又手无寸铁的僧侣!他们之中,有慈眉善目的老僧,有刚刚领悟佛理的年轻僧人,更有稚气未脱,未谙世事的孩子!只是为了一方墓冢,一百多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被静静地沉入冰冷的池底,再也没有上来。
西樵寺就这样消失在了一场大火里,一场阴谋里,柳氏的坟墓也终于在西樵寺里修建起来,尚书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五百年似乎很远,又似乎很近!
月亮不知何时已挂于山峰之间,山风吹拂的西樵寺显得格外凄凉。友人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凝望着山下一方狭长的池塘。那里水波粼粼,宁静而冰凉。我知道,多年前,那里就是一百多僧侣魂归西天的地方。我不想去揣度尚书与柳氏的爱情到底深厚到怎样的地步,也不想去争论风水对于仕途到底能够多大的帮助,我只知道,这里的一切,一草一木,一灰一石,无不渗透着秋的悲凉。池塘里的一百多条性命与墓冢里所谓的爱情与前途相比,要深刻得多,沉重得多,沧桑得多……
大约晚上十点钟,我与友人下了西樵山。在西樵山脚的一棵榕树下,一个和尚模样的中年人坐在一个箱子前募捐,边上写了一篇关于重修西樵寺的通告吧。我伫立许久,却没有留下一分钱,后来在他不耐烦的眼神里走开了。
其实,何必再去重现往日的辉煌呢?能留存现在的废墟或许更有意义。只是,又有多少人懂得其中的含义呢。南海的街道灯光璀璨,我不想再说什么。
也说佛心
多年前看到这段文字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涯,你若有佛心,你便即是佛.一时间感慨起来,想起我们家的两个人:外婆跟母亲.
外婆不识字,笃信佛教.在她六十多到七十多岁的时候曾连续九年去南岳朝拜.为她的五个儿女几十个孙儿孙女祈福.每到清明时节,她就会上山给那些无主孤坟扫墓.在那些孤单了很久的灵魂的栖息的坟头挂上一树彩纸做的"清".那似乎是用于招魂的东西,是当地扫墓必备之物.乡下人手工做的精致绝美.有时我跟着去,看到那些彩色的纸条飘摇在翠绿山野,心里就有莫名的感动.家人都是读书的所谓无神论者,对外婆的作为都不置可否.还常常责怪她劳民伤财.只有母亲因为从小就是听话的孩子,一切都由着外婆.只是在陪外婆听经礼佛的时候常常打盹,外婆说了多少次都没用也只得罢了.后来外婆去世了,留下的佛经佛珠之类的东西,母亲都小心地收好了,并不是认为那些东西有多神圣,只因为都是外婆的随身之物.
母亲是那种心直口快的人,注定了她在爷爷奶奶面前不如会说话的婶娘来得讨喜.到了两位老人各自最后的日子里都是母亲照料操持的.小妹看不过眼,冷言冷语地说他们以前喜欢谁就让谁照顾嘛.母亲只是说句无愧于心就好了.妹妹哼一声走开了.倒是奶奶在弥留之际留了几千块钱给母亲,那时她已说不出话了.母亲事后却把钱如数给了叔叔让他为奶奶筑好坟台.事后母亲对我们说的还是那句无愧于心的话.
到后来父亲也去了,只剩得母亲一人守着那间小小的杂货店,时常会有孀居的老太太来找母亲说话..母亲总是笑吟吟地陪着.偶有卖菜或别的什么的,只要她觉得好就会殷勤地跟别的老太太推荐.有一次不记得是买辣椒还是什么,一个老太太买了来复称,母亲本来眼睛不好,还是给她看了.回去老太太一琢磨,觉得不对,又称了一遍,差了好几斤.心急火燎地找了来.母亲知道多说无益,付了差了的十几块钱给她.后来妹妹知道了,又数落母亲.母亲却只笑不语了.
匆匆几年过去,小弟都已成家了.母亲在我们的劝说下,把店交给了小弟.我几次催母亲来家小住都被她一口回绝了.但是过几天没看到我家小丫儿她就会上我们家去,却连饭也很少在我这吃.我明白她生怕麻烦了我.有一天,我去市场买菜的时候却发现她居然挑着一担柑子在卖.细问之下才知道是弟弟岳父家的.老人家七十多了,三个女儿都在外面打工,收下来的柑子眼看就要烂在家里了.说着这话的时候旁边又有卖菜的老人家来插话,让母亲帮忙看下摊子他去去就来.母亲一边应着,一边拿柑子给小丫儿吃.那边有人叫买菜,她赶紧过去给人称.我看着春天的阳光照着她脸上细密的汗珠不知该说她什么好了.只得跟小丫儿一起坐下来卖柑子.一下子,多年前看到的那段文字就浮上心来.
关于拉萨的描写
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诗中有这样的描述: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另外,刘景复的《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诗中也有:
繁弦已停杂吹歇,胜儿调弄逻娑拨。
《杜甫诗》和亲逻娑城;
至于翻译根据作者和诗名百度一下,有相关赏析。
希望对你有帮助。。。
引全文: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 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 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 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 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 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 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 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 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 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 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 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 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 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 日夕望君抱琴至。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 刘景复
繁弦已停杂吹歇,胜儿调弄逻娑拨。
四弦拢拈三五声,唤起边风驻明月。
大声嘈嘈奔淈淈,浪蹙波翻倒溟渤。
小弦切切怨飔飔,鬼哭神悲秋窸窣。
倒腕斜挑掣流电,春雷直戛腾秋鹘。
汉妃徒得端正名,秦女虚夸有仙骨。
我闻天宝十年前,凉州未作西戎窟。
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尘暂蓬勃。
太平之末狂胡乱,犬豕崩腾恣唐突。
玄宗未到万里桥,东洛西京一时没。
汉土民皆没为虏,饮恨吞声空嗢咽。
时看汉月望汉天,怨气冲星成彗孛。
国门之西八九镇,高城深垒闭闲卒。
河湟咫尺不能收,挽粟推车徒兀兀。
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
胜儿若向边塞弹,征人泪血应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