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绘里和吾天性描写(1Q84的作品鉴赏)

天吾和深绘里在第几章第八章。休息的日子,开往高尾的快车里乘客稀稀落落。,天吾和深绘里并排坐在座位上,默默地看着对面车窗外都市的风景一闪而过。,因......

深绘里和吾天性描写(1Q84的作品鉴赏)

天吾和深绘里在第几章

第八章。休息的日子,开往高尾的快车里乘客稀稀落落。,天吾和深绘里并排坐在座位上,默默地看着对面车窗外都市的风景一闪而过。 因为深绘里依然不开口说话,所以天吾也保持姿势看着外面的风景。

1Q84读后感

少华的范式,玄奥而泛意识形态的东西浮现了出来。也许看惯了村上对生活细节关注的读者会对此感到惊喜。小说的情节虽然连贯,但还是能够感到作者在构建书的框架的时候没有明晰的指向性,林少华在为自己无法第一时间翻译《1Q84》的时候辩解说“村上还没有想明白。”创作一部涵盖宗教与时空观念的小说的确要触碰到未知领域中的感悟,“没有想明白”也许是作者在自我设定的这条轨迹中不间断的迷失和所产生的困惑。不管怎么说,这部小说必定会成为村上的代表作之一,也会成为读者们最近流行的话题。
记得我上一次在夏天读村上的《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还是在上大学之前的那个暑假,非常清晰地记得下午的天空总是蒙蒙细雨,八月的北方天气也格外凉爽。那本《弹子球》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洗涤至今难忘,就像是温热的白酒慢慢从胃里涌向胸口。虽然不像俄罗斯小说那样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升华,村上的文体风格往往能够将读者引入扣问生命的旅程之中。
这部小说的内容依旧是非常规的爱情故事,和《寻羊历险记》类似,关于时间、空间、身体。男女主人公在异样的时空内无法交汇,在丧失了所有可以把握的东西之后找到了生命的平衡点。也许是现代主义所一贯倡导的人性回归思想,使在书的结尾部分、天吾用弗洛依德式的自我剖析和父亲达成了和解,这一幕让人动容。村上兜了一个大圈子,用“平衡本身是善”这样一个形而上的理念完成了人生另一个阶段的感悟。
对于爱情,书中的主人翁以“穿越”的方式映衬了现代人的感情底线。在一个对精神和肉体都麻木不仁的年代,青涩的爱恋回忆竟然可以成为最不能舍弃的东西。理想主义的爱情用一个色彩亮丽的外壳包裹起来,使爱情本身的意义变得弥足珍贵,这是另一种看待爱情的方法:绝对地、纯粹地、无法保留地。爱情就像一个“空气蛹”,“进入这个世界的门是单向开放的。”
对青豆开场的描写显示出村上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步步为营有条不紊,等到青豆的刺杀动作那一霎那前,铺垫简直天衣无缝,称得上是经典侦探小说的背景介绍,《小交响曲》、雅那切克、天衣无缝。
深绘里这个人物汇集了村上以往小说中多位女性的特征:《再袭面包店》里的妻、《挪威的森林》中的绿子、耳朵是《寻羊历险记》中的耳模的影子,这一切融合在一起让深绘里这个角色显得并不突兀,反而似曾相识,使村上的读者产生莫名的悸动。随着在车厢里和天吾的那次牵手,想必读者耳边又传来《且听风吟》的声响。
里面关于哲理的部分还没回过神品读,要慢慢想。
摘抄书中的几句话:
BOOK1 P59:但面对深绘里这个十七岁的少女,天吾感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这和第一次看见她的照片的感觉完全相同,但面对真人时,这种震撼变得更强烈。不是爱慕,也不是性欲,绝非这一类东西。恐怕是什么物体从细细的缝隙中挤了进来,正要填满他体内的空白。他如此感觉。这不是深绘里制造出来的空白,而是天吾心中本来就有的。是她将特殊的光芒投射进去,重新将那里照的雪亮。
BOOK1 p216 “一切艺术,一切希求,以及一切行动与探索,都可以看作是以某种善为目标。因此,可以从事物追求的目标出发,来正确地界定善。”
BOOK2 P171 “基督正在旷野里严格修炼,魔鬼要求他显示奇迹,要他将石头变成面包。但是基督拒绝了。因为奇迹是魔鬼的诱惑。”
BOOK2 P175 “从心里一步都跨不出去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BOOK2 P352 月亮消失之后,暖意再次回到胸中。就像出现在旅人眼前的小灯火,尽管微弱,却是传递约定的可靠信息。
天吾闭上眼睛想,今后就得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了。这个世界拥有何种结构,根据何种原理运作,他还一无所知。今后因此会发生什么,也无从预测。但那样也没关系。不必害怕。不管前方等待的是什么,他大概都会在这有两个月亮的世界里顽强地活下去,找到前进的路。只要不忘记这份暖意,只要不丧失这颗心。

消失的一棵春树的课文有吗?谢谢

消失的一棵春树

1.《挪威的森林》

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故事讲述主角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旅程。自本书在日本问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销出1500余万册。

村上早年的作品,现实主义风格。

2.1q84

1Q84》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2009年所发表的长篇小说。故事以双线(BOOK3为三线)进行,并以村上较少用的第三人称全知观点来说故事。荣获2009年日本“年度最畅销图书”第1名。

内容大概:1984年,青豆与天吾皆为30岁,青豆为健身教练但另一面则是暗杀者,将受到极度暴力的妇女们的丈夫们送至死亡的世界。天吾的职业为升大学的补习班数学教SqlYEM师,另一面是一位作家,但只写过专栏而未出版正式的作品。青豆与天吾皆于某一时间点进入1Q84年,青豆为了区别与之前世界的不同,自行命名当年为1Q84年。1Q84年与1984年主要差异在于天空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月亮,并出现一些于1984年并未发生的历史事件。这些独立于1Q84年的事件将青豆与天吾引导至一个宗教团体:“先驱”,先驱前身为一主张社会主义的政治团体。而在这团体的背后又有不属于这个世界的Little People。Little People具有制作空气蛹的能力,并可借由空气蛹来到这个世界。青豆与天吾虽对彼此持有绝对的好感,但在青豆小学转学后并没有再次碰面。二人在1Q84年以不同的角度来探索这个世界,青豆借由一次的暗杀事件而对1Q84年有自己的认知与觉悟,而天吾则是将深绘里的作品《空气蛹》重新书写编排时有了Little People与两个月亮的概念,二人因缘际会的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在Book 2结尾时二人只有透过空气蛹而有过短暂的时空重逢。在Book 3中,青豆为了躲避“先驱”的追杀在女主人及Tamaru的帮助下躲藏起来,而天吾则由于父亲的死徘徊于医院和家之间,期间青豆得知自己怀了天吾的孩子(借由深绘里,二人并没见面)苦苦寻找着天吾想再次重逢却险些被“先驱”所派追踪者牛河发现,最后结尾二人相会共同返回了现实世界。[1]

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是非常经典的长篇小说。

3.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201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同年十月,中文简体版正式上架,这是村上春树的突破之作,是不一样的村上小说。[1] 这部小说叙述一位36岁铁道工程师多崎作,在女友木元沙罗的鼓励下,决定一个个去拜访年少时集体遗弃他的挚友,展开关键旅程。[2]

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小说,现实主义风格。

4.海边的卡夫卡

是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2003年出版。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主人公卡夫卡的成长史。2006年《海边的卡夫卡》获得世界奇幻奖(World Fantasy Awards)。

很有趣,但有些地方很晦涩。

5.且听风吟》

是村上春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79年,是他的处女作,也是村上春树的“青春三部曲”的第一部。荣获第二十二届群像新人奖。这部小说情节并不很复杂。“我”在酒吧捡到一个醉倒的少女,在她的家中度过了醉意朦胧的一夜。醒来的误会还未能解释清楚,已经成了一对情人,伤感的往事还未诉说清楚,她却已经一去无踪影。短短十八天的恋情,结束的没头没脑,又似包含无限。对成功的作家来说,故事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作家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求《1Q84》的书评!以及简介

《1Q84》的书评

       1.《1Q84》村上春树的作品,以非常独特的风格讲述了一个半科幻的故事,作者写作手法非常独特,最大的感触是他对事物细节的描写非常到位,看到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以前学语文课里学的那些东西,原来行文流露可以这么完美,原来对主人公中周边事物的细节描写对主人公感情的表达意义如此巨大,感受到了一些大师级的写作手法,这是在其它的小说或者文字中没有感受到的,最起码在我之前看到书中是这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读的书太少这一事实。
         最初为何看这本书呢?其实是做地铁的时候,看到对面一哥们在读,看到封面上说什么被翻译为多国语言,销量很好什么的,就回来网上search了一下,评价貌似都不错,正好也没有看过日本的小说,就拿来看了一下,没想到一共三本,小说挺长的,6寸的PDF加一块一共快2000页了,貌似之前没有看过这么长的小说,没办法,事情一但开始做,就没有理由放弃或者停止,只得把它看完了,不过确实挺不错的,我还是从客观的角度描述一下这本书吧。

      对其在写作手法上的赞扬我就不说了,就说说故事安排的特别之处吧。故事的主人公其实只要两个,还会穿插着一些有寓意的特别事物存在,比如说小小人、先驱,这些都是单纯穿插进来的,作者自己在寓意些什么。。。第一部看完你会认为两个主人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完全是两个平行的故事在继续,也完全可以分为两部来描述,不过作者始终贯彻这这两段故事,平行并交错着排版到各个章节,一递一个章节的交错描述着。从第二部开始,你感受到了主人公直接的隐含联系,背后的故事也开始渐渐明朗起来,不过还是分角色分章节的在交错的描述着,这可能就是它的一个特色吧,到了第三部,又加入了一个角色,就是那个私家侦探,通过描述他的调查,把他安排进来,来描述主人公之间的联系,有点像做程序的感觉,把二者之间的协调工作放在第三方身上了,有点MVC的感觉。结束时也留有一些悬念,大多故事貌似都是这样吧,呵呵……
     另外是对书中部分内容的评价,比较书是围绕主人公在描述的,而两位主人公年龄都在28~30左右。为了故事的完整性,会涉及到一些这个年龄段必须涉及的东西,所以么,会出现一些很黄很暴力的部分,仔细想想也是,故事是围绕主人公的,为了详细的记录故事的发展,难免会交代到日常生活部分,最后还会涉及到这个话题(我想这本书的畅销应该不会是因为这个吧,开玩笑);同时引发一种深思,中国人一般不会在公共刊物,或者大批量的发行物中很直观的大谈性事什么的,可能是源于根深蒂固的保守的性格,并且都会对这个话题比较敏感。确实是一种有趣的现象,不免会让人想到哲学或者心理学里面的一些命题,理性的力量,性冲动应该是最原始的一种动物冲动,是比较难以克制的,同时也是动物本质特征的体现(尽管人类总是试图把自己从动物中独立出来),但是理性却可以压制这种冲动,并且几千年来的文化可以塑造这在东西,让你接受这个环境的思想开始,就在影响着你,已经把一些东西无形之中注入到了你的体内;另外就会联想到内心的强大是多么可贵。为什么要修心……额,扯远了,不过我只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2.近两天,如果有人见到我,那么就会看到一个不是在读《1Q84》,就是在期待读《1Q84》的人。我在在睡前读,清晨醒来读,走在路上的时候读,等车的时候读,公汽上读,地铁里读,办公室里读,吃饭的时候读……一天一夜,终于抽时间读完了。 
  故事未完。BOOK2对我来说,太遥遥无期了。但是对于村上的资深书迷来说,读不读BOOK2其实已经不重要——BOOK1已经重新让我返回“并非这里的那个世界”——通过文字和书页,一部分我已巧妙地进入1Q84年,一部分“遗传基因”已经形同那里的时空一样和书中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这本书里,孤独被升华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而渐渐失去原有的存在价值——是一种孤独到“孤独”这个词本身所不能承载的境况——青豆渐渐觉得,尤其是在一个人住的阳台上看到天空中出现两个月亮的时候,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不再是人们普通意义上所谓的生活的这个世界。为了迎合自己的存在,青豆将自己生活的世界称为1Q84。“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放进陌生森林里的动物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得尽快了解并顺应这里的规则。”但其实,我觉得这仅仅是青豆适应自己的一种方式。接受自己生活在人们普通意义上所谓的世界上的一种自我保护、获得精神自由的一种方式。 
  书中的绝妙比喻随处可见,我比较偏爱村上独有的“宇宙系”气质比喻——“长时间倾听,渐渐感觉不像掌声,竟像在听无休无止的火星沙暴。”“而一旦沉默不语,他就像月球背面的岩石似的,沉默不语。”这样的比喻总是让我忍不住猜想,在他笔下人物的身边,还存在着一个五维世界,仿佛这样,宇宙的体系才更为健全。事实上不正是吗,所谓的五维世界,也许就是人们思想的延伸以及灵魂除了身体外的另一个神秘聚集地。 


       3.作为一部严肃小说,《1Q84》不合格,情节混乱的双线式表述,最后双线相交,少年相恋的男主女主成年后不幸分离,但是两人都如有神助,彼此拥有不同寻常的人生,最后机缘巧合,在“未知的力量”的指引下,找到对方,合二为一,达到精神上的飞升——这么死乞白烂的情节不是披着抱奥威尔大腿的书名就能掩盖过去的——当然,如果在白烂的情节瓶子里装的是深刻动人的美酒佳酿,我也不会这么吐村上的槽。但是凡事怕比,举个栗子,《傲慢与偏见》的情节无非就是准灰姑娘钓到金龟婿,白烂么?就算在两百年前也算得上白烂!但是不妨碍它是好小说,是伟大的小说。 
  《1Q84》是么?看上去村上好像对其抱着巨大的希望,但是看完整本书之后,果不其然,村上的“轻浮”依旧压过了他所期望所写作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性质的“综合性”小说的野望。什么是村上的“轻浮”?再举个栗子,《1Q84》第一部写了一个神秘的组织,这个包袱卖的很响亮,把人胃口吊得老高,但是在第二部里,我们得知这个神秘组织是由“小小人”控制的(一下让我想起之前的短篇“电视人”了),但是这个“小小人”是什么呢?本以为在第三部里能得到解释,结果没了,就这么没了。我敢打赌,村上一定觉得自己这个包袱抖得真机灵,真有范,真神龙摆尾去无踪,搞不定心里还美滋滋地想卡夫卡的城堡和地洞啊、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啊、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啊……总而言之,超现实的现实,隐喻了无限的人生,真牛逼!   
  可是,您到底隐喻了嘛呀?隐喻这种手法一点也不新奇,被人翻来覆去用了无数遍了,真正牛逼的是一部作品隐喻背后的真实,是否强大?是否深刻?是否振聋发聩?卡夫卡牛逼之处不在于写了一个(其实很搞笑的)大甲虫,而在于他是第一个在人类自以为掌握理性之火,可以智慧地携手走向光明的前方时,意识到人类为这个自由的新世界所付出的代价是自我的丧失;博尔赫斯的花园牛逼之处不在于诡秘的情节设置,而在于他通过短短万言,让读者深深领会到了命运的无常和荒谬;卡尔维诺是著名的轻而又轻的作家,但就算他最小品的一部著作《看不见的城市》,你依旧能从他抖的那些小聪明里,窥视到大智慧不可遮掩的光芒。 
  但是《1Q84》这本书,带来了什么新的?深刻的?洞见的?有价值的思想精华吗?要我说,没有。整部书,抛去那些奇巧的、空洞的、华丽的、做作的诡异部分,我只看到了一个内核:即被这个世界莫名其妙所挤压的个体通过自我的抗争和完整,与世界达到一个平衡的结果。   
  其他的一切,都是耍花腔的点缀,或者说,装神弄鬼。    
  这样的概念新奇吗?一点也不!他写的深刻吗?一点也不!    
  把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内核,用花里胡哨的点缀,贴上闪闪发光的标签:“邪教”、“迫害女性”、“自我完整”、“两个世界”、“小小人”、“性”,要我说,都!没!用!你真正写的是什么,你是否真诚地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些什么,这不是靠扔一堆莫名其妙的想象,在想象之间扯上莫名其妙的关系,编织莫名其妙的迷局能做到的,再说一遍——都!没!用!    
  如果说早期我看村上的长篇(不包括《挪》,留待后面再提),虽然也会被他抖的小聪明小www.souquanme.com想象偶尔腻歪到,但是我能感到,里面还是有相当分量的真诚在,《世界尽头冷酷仙境》、《舞舞舞》、《寻羊冒险记》,探讨的都是心灵的空虚,但是村上不隐瞒,也不自我美化,所以不讨厌,虽然有点刻意,但是起码不讨厌。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讨厌的呢?《奇鸟形状录》。这本书给我留下很脏的印象,不是因为性描写,而是因为性描写背后展示出的村上猥琐的意图:“看我多牛逼啊,只有我敢这么写性”。我对于严肃作品写作者的要求是:尊重读者。不要玩弄,不要居高临下,不要虚伪,更不要炫耀。总而言之一个词:真诚。《奇鸟形状录》不是一部真诚的小说,在这部书里,村上开始大量地敷衍读者,用胡编乱造毫无逻辑的遐想,辅以故意花团锦簇的笔法和技巧,暗示读者:“看到没?我是有深意的!”    
  呸,深你个头意啊!    
  然后接下来的《海边的卡夫卡》,把村上的自恋表达得淋漓尽致,那个少年一出场就让我想起村上自己,我真是不能不猜想,村上写的时候在多大的程度上是为了弥补自己不得志的少年时代啊……看到结尾,又是迷失的少年在自我的强悍和奇特的际遇下,击败了莫名其妙的黑暗,寻找到了人生的新境界。我说您能不能不要每次都这么三板斧啊……   
  然后是《1Q84》,把自恋和自我膨胀推向极致的《1Q84》……居然在采访中提《卡拉马佐夫兄弟》。您醒醒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勇气和笔力是您能比的吗?对于艰深如一座座大山的宗教、社会、伦理问题,陀氏是抱着虽手无寸铁仍然定要穿山而过的勇气,自断后路地撞进去的,换了您,看看您写的什么“小小人”,什么“空气茧”,都是神马玩意啊……连爬山都不能算,简直就是糊了个(无比精美的)纸飞机往山上一扔,然后鼓掌自贺已经征服大山了吧。   
  最后说说《挪》,之所以要最后说它,是因为《挪》是村上唯一一部收敛小聪明去写的书。《挪》发挥了村上最好的一面,但是也把他的老底兜了一干净。无论是双线式情节(绿子和直子的情节完全独立),还是刻骨的空虚感(是村上所有小说的内核),还是无端幻想中的牺牲和压迫(以木月为首的好几个莫名其妙就自杀的牺牲者)。如果说在那之后的书比《挪》有所改变,只在一点,那就是结局。《挪》的结尾飘渺而略带空虚,但之后的书里,村上编造出无数个世界里的无数种手段,为主人公创造一个具有各种奇特要素的充满希望的结局。    
  也就是说,村上的所有作品,无不是一个主题的变奏: 
  1.我很空虚/痛苦。(不知道为啥) 
  2.我要抗争/逃避。(主角没做什么努力但是配角都来帮他) 
  3.我胜利了。    
  最后,我问我自己,为什么村上会这样?为什么呢?而且,就算这样,为什么我会觉得气愤呢?  
  我想,这是因为我觉得村上太矫情了,也就是说,不真诚。作为一个喜欢过他甚至目前还喜欢他几部作品的读者,我非常讨厌不真诚的作者,和他们不真诚的作品。    
  什么叫不真诚?举个栗子,《1Q84》里写了好多悲惨的事情,但是我想问,在读的时候,你真正感觉到了悲惨吗?你真的感觉到痛了吗?书里的人物真的让你觉得,他们有血有肉,血泪淋漓?还是说,他们只是一堆木偶,被作者无形的手砍得七零八落?    
  不,丝毫不,无论村上怎么在书里用各种编造或者非编造的凄惨情节,向读者撒娇:“我好惨啊,看看我,我好惨啊,快点被我震撼。”对不起,我做不到,因为我能看出来,你不懂,什么是痛苦。    
  没有真真正正痛过的人,是装不出那种刻骨铭心的痛的,不管你怎么想象,怎么自怜自伤,怎么通过长时间跑步、清规戒律近乎自虐、把自己关起来一写写六个月,直到“把这种重复性的生活坚持很长时间——半年到一年,那就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和体力了”(引自《巴黎评论》村上春树访谈),没有就是没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痛指的不是肉体或者际遇的痛,不是!这种痛是灵魂深处的痛,是一个人勇敢面对他自己灵魂中所有肮脏、高尚、虚伪、真实、绝望、壮丽的时刻,所感受到的那种直插内心的痛楚——一个一生际遇平静,没有遭遇过太多悲惨的人同样可能因其敏感锐利的灵魂而得以从身边所有寡淡的事物中汲取生命的养分,最终品尝到这种痛苦——比如说艾米丽勃朗特,她一生平庸,交游狭窄,未婚早逝,但在《呼啸山庄》中,她让全世界为她灵魂的痛楚之强烈之深刻而战栗。    
  但村上,他没有,他或许感受过,但是他没能在他的小说中表达出来。他最大的痛苦,我所看到过的,无非就是渡边在直子死后,一个人悲痛欲绝地流浪,他提到他伤心的是“那般鬼斧神工的肉体再也见不到了”(可能记忆有误,大概这个意思)。这种和丢了一个iphone本质上毫无区别的伤心,对不起,离真正的悼亡还差了十万八千里的深度。在村上的小说里,你是看不到真正深刻的情感,和真正震撼的心灵的。村上从始,至终,都是一SqlYEM个“轻盈”的作家,他没有真正深刻地展现这个世界的能力,因为他无论离真正的幸福,和真正的痛苦,都太遥远了。这不是不好,但是拜托他,别老自我催眠,抱牛逼大师的大腿了,看着都替他难受。


     《1Q84》简介: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2009年所发表的长篇小说。故事以双线(BOOK3为三线)进行,并以村上较少用的第三人称全知观点来说故事。荣获2009年日本“年度最畅销图书”第1名。

      1984年,青豆与天吾皆为30岁,青豆为健身教练但另一面则是暗杀者,将受到极度暴力的妇女们的丈夫们送至死亡的世界。天吾的职业为升大学的补习班数学教师,另一面是一位作家,但只写过专栏而未出版正式的作品。青豆与天吾皆于某一时间点进入1Q84年,青豆为了区别与之前世界的不同,自行命名当年为1Q84年。1Q84年与1984年主要差异在于天空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月亮,并出现一些于1984年并未发生的历史事件。这些独立于1Q84年的事件将青豆与天吾引导至一个宗教团体:“先驱”,先驱前身为一主张社会主义的政治团体。而在这团体的背后又有不属于这个世界的Little People。Little People具有制作空气蛹的能力,并可借由空气蛹来到这个世界。青豆与天吾虽对彼此持有绝对的好感,但在青豆小学转学后并没有再次碰面。二人在1Q84年以不同的角度来探索这个世界,青豆借由一次的暗杀事件而对1Q84年有自己的认知与觉悟,而天吾则是将深绘里的作品《空气蛹》重新书写编排时有了Little People与两个月亮的概念,二人因缘际会的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在Book 2结尾时二人只有透过空气蛹而有过短暂的时空重逢。在Book 3中,青豆为了躲避“先驱”的追杀在女主人及Tamaru的帮助下躲藏起来,而天吾则由于父亲的死徘徊于医院和家之间,期间青豆得知自己怀了天吾的孩子(借由深绘里,二人并没见面)苦苦寻找着天吾想再次重逢却险些被“先驱”所派追踪者牛河发现,最后结尾二人相会共同返回了现实世界。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著名作家。1979年,《且听风吟》出版以来,寂寞忧郁的文字、清淡闲适的情节,尤其是独特新颖的都市感觉的写作文风,令万千读者如痴如醉。随着《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海边卡夫卡》等作品的陆续出版,逐渐赢得世界性的崇高声誉,最终形成“村上春树文学山系”。 2009年,集毕生文学之大成的巅峰杰作《1Q84》隆重出版,以席卷之势荣登日本所有畅销榜首,在整个日本、东亚乃至全//www.souquanme.com球都引起巨大反响。正如媒体评论:“如此重大而复杂的题材,几可视为日本文学在新千年的伟大开篇。”

村上春树的《1Q84》的主要内容

具体点,越详细越好

长篇小说《1Q84》文本分为三卷:Book1(4月—6月)、Book2(7月—9月)、Book3(10月—12月),分别有24章、24章、31章。文本以主角“青豆”和“天吾”的视角叙述,Book1与Book2采用双线、Book3添加了牛河以三线平行结构进行推进,围绕邪教团体进行描述。故事讲述男主人公“天吾”与女主人公“青豆”在“小小人”所营造出的“未知的Q世界”相遇的故事。

男女主人公经历了不幸的童年,其他登场人物成为暴力的牺牲品。虐童、宗教狂与暴力等,如空气之“蛹”,无孔不入地贯穿于人的存在空间——这便是主人公存在于斯、挣扎不已的、被称为1Q84的残酷青春。

故事以双线进行,并以村上较少用的第三人称全知观点来说故事。时间是1984年,少女青豆在健身俱乐部工作,但她另有一个神秘的身分,而热爱写作的补习班数学老师天吾则为了一篇小说新人奖投稿着迷不已,两个主角双线平行地发展,从互不相关、到发展出奇妙的恋情,从诡异的1Q84年回到幼年的60年代……

不管喜不喜欢,我现在正置身于这『1Q84年』。我所熟知的1984年已经消失不存在了。现在是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对带有问号的世界的成立方式,必须尽可能快速适应。就像刚被野放到新森林里的动物那样。保护自己的身体,为了生存下去,必须早一刻理解那个场所的规则,配合那个才行。

扩展资料:

村上春树一直试图打破真实与虚幻的界限。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尝试着这种努力。即便是写完全现实的题材,他的作品也流露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漂浮感,比如《挪威的森林》,同时,又不可思议的真实。有时,他走得过远,完全深入了那个虚幻的国度,比如《寻羊冒险记》。

有时,又写得太实了,比如《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在短篇中,他驾驭得更好,比如《东京奇谭录》。他寻找一个巧妙的切口,一个非凡的入径。他不愿意赤裸裸的描写真实。而这正是《V字仇杀队》说的,我以为真理:

“故事讲述谎言,但呈现真实。”

所有的故事都是谎言。故事的魅力正在于是一个谎言。真相只有一个,但是谎言变化万千。纪录的力量在于真实,在于直见性命。故事的力量在于浓缩,在于包容,在于不可解搜趣网。不可解释的部分,是最迷人的部分。正因此,故事才会成为寓言。

《海边的卡夫卡》是标准的平行蒙太奇,像奏鸣曲。他并不在表层的两条故事线中制造联系。有一种均衡,平正之感。尽管有杀父,娶母的情结,但是表层情节相对愉悦,幽默,轻松。

《1Q84》也是平行线,但是很早就展露两条故事线千丝万缕的联系。有险奇,紧张之感。村上喜欢设置均衡的人物。比如在《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少时身边出现的是木下和直子这一对情侣,青年时出现的是永泽和初美这一对情侣。

木下和永泽是对应设置的人物,都极具魅力,但是木下清澈,永泽污浊。直子和初美也是对应的设置,两人有同样的命运归宿。直子和绿子也是对应的设置。直子与玲子同样如此。

《1Q84》还没有看到全貌。在初展露的线索中,很多小主题下编织了很多人物。比如遭受男性暴力而死去——大冢环,老太太的女儿,亚由美。全部作用在青豆身上。这三个人物是对应了她的最初觉醒,与老太太联盟,诛杀领袖这三个重要的情节点。

比如因为年少时受到男性的猥亵而不能正常生活——亚由美,深绘里,阿翼。比如因为家人是邪教所以生活惨烈——青豆,深绘里,阿翼。而这一组人物,是以她们的年龄来排序的,青豆约二十七八岁,深绘里十七岁,阿翼十岁。青年,少年,童年。她们挣脱了,正在挣脱,挣脱失败(眼下)那种可怕的生活。

同样特性的人物,在不同的关系里出现,走向相同或者不同的命运。在同样的一个大主题之下,小主题不断的出现,不断的循环,不断的点亮。最后叠加在一起时,产生了丰富而统一的力量。这是我能感受到的音乐性。

“历史,就是集体性的记忆。”村上春树在《1Q84》中说。抹杀,遗失或者篡改了记忆,人会不知所措。集体性的记忆,就是我们的根脉,我们的血液。我们这个时代的狂躁,迷乱,低智,冷酷,是因为,我们的血液被偷换了,我们的根脉被斩断了。我们没有了定位,所以在盲目的上窜下跳,挣扎不已。

我们生活在一个谎言上。

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去找寻,真正的真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1Q84》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