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段环境描写
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
难忘的一幕心理环境描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该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故事就取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小说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其后,他又开始了另一部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但只完成了第一部,他就与世长辞了,年仅32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在此期间,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练,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榻上时,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拿起笔,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可以说,在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这部小说中的保尔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书中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都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我们阅读这部著作,不仅可以感受到保尔巨大的人格魅力,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而且可以借鉴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平。 【感知】 这是一部激励过无数中国人的书。阅读时要注意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体会保尔的精神魅力。有条件的话,可以观赏同名电视连续剧。 【精彩片段】 海浪在他脚下拍打着零乱的石堆,从遥远的土耳其刮来的干燥海风吹拂着他的脸。港湾的海岸呈不规则的弓形,一条钢骨水泥筑成的防波堤挡住了海浪。蜿蜒起伏的山脉延伸至海滨突然中断。城郊一幢幢白色小屋排列在山峰之中,伸展到很远的地方。古老的郊区公园里静悄悄的。秋风扫下的枯黄的枫叶缓缓地落在已很久无人清理、杂草丛生的小径上。 一个波斯老马车夫把保尔从城里拉到这里。他扶着这位古怪的乘客下车时,忍不住问道: “你干吗到这儿来这儿没有姑娘,也没有剧院,只有胡狼在这儿转悠……你在这儿干什么呢我真不明白!同志先生,还是坐我的车回去吧!” 柯察金付了车钱,那老头儿也就走了。 公园里空寂无人。保尔在海边找了张长凳坐下,把脸对着阳光,太阳已不那么晒人了。 他坐车来到这个僻静的地方,为的是考虑如何安排他今后的生活。是该进行总结和做出决定的时候了。随着他的再次到来,丘察姆家的矛盾激化到了极点。老头子www.souquanme.com听说他又来了,大动肝火,在家里又吵又闹,胡搅蛮缠。带头进行反抗的自然是保尔。老头子没有料到会遭到妻子和两个女儿的强烈反抗,于是从保尔第二次来到的那天起,这一家就分开过了,双方互相敌对,彼此仇视。通向老两口房间的过道已经钉,一小间厢房租给了柯察金。房租已预先付给了老头。他似乎很快就平静下来了,因为两个女儿独立出去,就不再要他负担生活费用了。出于外交方面的考虑,阿尔宾娜还和老头子www.souquanme.com住在一起。老头子从不上年轻人住的那边去,他不愿跟那个可恨的人碰面,然而在院子里他却像火车头似的,噗噗噗地大声喷烟,以此显示,他是这里的主人。老头子去合作社工作之前,会两门手艺——鞋匠和木匠。现在,他把板棚当成作坊,一有空就在里面干活,挣点外快。他很快就把工作台移到保尔的窗户下面,有意要为难这个房客。他使劲敲着钉子,心里乐滋滋的。他知道,这样可以妨碍保尔看书。 “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从这儿撵走……”他时常低声地自言自语。 远处,在接近地平线的地方,轮船喷出的烟柱像一片乌云似的舒展开来。一群海鸥尖叫着向海面俯冲。柯察金双手抱头,陷入沉思之中。他的一生,从童年时代一直到现在,一幕幕地在他眼前闪过。他这二十四年生活得怎么样好呢,还是不好他一年又一年地回顾,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检查着自己的一生。结果他十分满意,他这辈子过得还挺不错。当然,由于愚蠢,由于年轻,更多的是由于无知,也犯了不少错误。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在火热的斗争年代,他没有睡大觉,在夺取政权的残酷搏斗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而且在革命的红旗上,也有他的几滴鲜血。 在精力全部耗尽之前,他没有离开过队伍。现在他的身体垮了,不能再坚守阵地,惟有一条路可走——进后方医院。他还记得,在华沙附近的激战中,有个战士被子弹射中,从马上摔下来,跌倒在地上。同志们急忙包扎好他的伤口,把他交给救护人员,又继续向前飞奔,追赶敌人去了。JJJslpyj这个骑兵连并没有因为失去一个战士而停止前进。为了伟大的事业进行斗争时,就是这样,而且也应该这样。当然,也有例外,他就见过没有双腿的机枪手,坐在机枪车上坚持战斗,他们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勇士,他们的机枪给敌人送去亡和毁灭。他们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各个团队的骄傲。不过这样的人并不多见。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犹如阴森森的黑洞摆在他的面前。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在虚度光阴呢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仅仅作为一名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战斗前进吗就这样成为这个队伍的累赘该不该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只是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过去能够生活得不错,现在就应当能够及时结束这个生命。一个垂的战士不愿再痛苦挣扎,有谁能指责他呢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他站起来,向大路走去。一个赶着四轮马车进城的山里人,把他顺路带上。在十字路口他买了一份当地的报纸。报上登载着一个通知:要城里的党员到杰米扬别德内依俱乐部开会。保尔回到家已是深夜。他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大会上演说。 【体味】这里描写的是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它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出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心理刻画细腻感人。 保尔和达雅到了莫斯科,在一个机关的档案库里住了几天。这个机关的负责人帮助保尔住进了一所专科医院。直到现在,保尔才明白:当一个人年轻力壮的时候,做到坚强是比较简单而容易的事;如今,当生活像铁环似的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仍然能够坚韧不拔,那才是光荣的业绩。 从保尔住进档案库的那天晚上到现在,已经一年半过去了。这十八个月来他所遭受的痛苦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在医院里,阿韦尔巴赫教授直截了当地告诉保尔,恢复视力已不可能。在希望渺茫的将来,如果炎症能够消失,可以试试做瞳孔手术。他建议先作外科治疗,消除炎症。 他们征求保尔的意见。保尔表示,凡是医生认为需要做的,他都同意。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保尔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保尔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他在各种病人的痛苦和垂者的呻吟、哀号之中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比忍受自身的痛苦更为艰难。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 “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搜趣网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当天,保尔就给中央委员会写了封信,请求帮助他在莫斯科安家,因为他妻子在当地工作,而且他本人再继续到处住院已毫无用处。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请求党组织帮助。莫斯科市苏维埃拨给他一间房子。于是保尔离开了医院,当时他的惟一希望就是永远不再回来。那间房子在克鲁泡特金大街一条僻静的巷子里,很简朴,但在他看来,已经非常奢侈了。夜里醒来时,他常常还不相信,他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医院。 达雅已经转为正式党员。她工作非常努力,尽管个人生活非常不幸,但她并没有落在其他先进工人的后面。工人们信任这个寡言少语的女工:她当选为工厂委员会的委员。保尔为他的终身伴侣成为一个布尔什维克感到自豪,这减轻了他的痛苦。 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保尔热情地向她讲述了他所选择的道路,正是通过这条道路,他将能回到战士的行列。 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 “我看得出,您经受了不少痛苦,但是您仍然没有失去那永不熄灭的热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但是您怎么写呢” 保尔笑着安慰她说: “明天他们会给我送一块刻好格子的板子来,是用硬纸板做的。没有这块板子我没法写字,会把不同行的字重叠在一起。我想了很久,才想出这么个办法,就是在硬纸板上刻出一条条空格,这样我的铅笔就不会写到直行的格子外面。我看不见所写的东西,写起来是很困难,但也不是没法做到。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我试了好长时间,开始一直写不好,但是现在我慢慢地写,每个字母都仔细地写,结果写出来的字挺不错了。” 保尔开始工作了。 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从这一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要受到阻碍。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他必须凭记忆整页整页,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因此母亲有时觉得他疯了。保尔写字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在趁着替他捡起滑落在地上的手稿时,才怯生生地说: “保夫鲁沙,你最好还是做点别的什么事吧。哪里见过像你这样的,老写个没完没了……” 保尔见母亲如此不安,不由得笑了起来,并安慰老太太说,他还没到完全“发疯”的地步。 【体味】这是一段关于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的描写,也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正是作品的魅力之所在。生动幽默的语言则衬托出保尔乐观豁达的性格,也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读书笔记吧
描写一段环境描写?
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苇边钻出来放时透青了;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
环境描写的片段
环境描写(农村、雪景、芦苇)精彩语段: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一九三七年春夏两季,翼中平原大旱。五月,滹沱河底晒干了,热风卷着黄沙,吹干河滩上蔓延生长的红色的水柳。三稜草和别的杂色的小花,在夜间开放,白天就枯焦。农民们说:不要看眼下这么旱,定然是个水涝之年。可是一直到六月初,还没落下透雨,从北平、保定一带回家歇伏的买卖人,把日本侵略华北的消息带到乡村。
河北子午镇的农民,中午躺在村北大堤埝的树荫凉里歇晌。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树下面,有两个年轻的妇女,对着怀纺线。从她们的长相和穿着上看,全好像姐妹俩,小的十六七岁,大的也不过二十七八。姐姐脸儿有些黄瘦,眉眼带些愁苦;可是,过多的希望,过早的热情,已经在妹妹的神情举动里,充分的流露出来。
她们头顶的树叶纹丝不动,知了叫的焦躁刺耳,沙沙的粘虫屎,掉到地面上来。
远处有一辆小轿车,在高的矮的、黄的绿的庄稼中间,红色的托泥和车脚一闪一闪。两个乌头大骡子,在中午燥热的太阳光里,甩着尾巴跑着。
“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接着,具体写柳树、松柏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先写静态美:“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再写动态美:“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不经意间,窗外已飘起了雪花,姗姗来迟的雪密密匝匝,在灰暗的天空中急速地落向地面,凌空划过无数道孤线,随风旋转、飞舞,犹如从天而降的柳絮,一时间弥漫天空。
仿佛天女散花,无穷无尽的雪花从天穹深处飘落,如同窈窕的仙女穿着白色的裙子,用优美的舞姿向所有的生物致敬,然后轻柔地覆盖在房顶上、草尖上、树叶上,瞬间,万物的本来面目被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悄悄地掩盖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积雪,一眨眼工夫,雪花用自然的力量点缀了万物,将一切变得神秘起来。
雪花越来越密,在空中无休止地散落着。小区里弥漫着无数似花似蝶的六角精灵,它们无声无息地湿润了万物,用纤巧的魔棒将小区打扮一新,淘气的小精灵们无拘无束,欢快地、盈盈地在空中演绎着一场绝佳的舞蹈,也许是在天宫中呆久了的缘故吧,它们似乎把全身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了,渲染了一切。偶尔有几片雪花调皮地在家家户户的不锈钢架子上跳高,不时发出一声声清脆的敲击声,“叮叮当当”,似乎在为空旷的小区营造一点轰轰烈烈,然而,那六角形的精致搜趣网的雪花,却很快就融化成了水滴,依附在被雪水冲得干干净净的架子上,风儿悠悠地吹来,摇摇欲坠,但还是不肯善罢甘休。融化的雪水中,隐隐约约映出了一个清新的世界。
雪开始变小了。植物们像是吸足了营养,在向飘洒着的雪不断挥手,感谢雪的恩赐。
小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呆在河边。那时的天总是很蓝,蓝蓝的水面上总是倒映着大雁北飞的影子;绿莹莹的草地上缀满白白红红的小花,白色的小蝴蝶在花丛中上下翻飞,蜻蜓落在远处的芦苇上,惊落一串露珠;看着生命都在快乐地忙碌着,我的心便也充盈着快乐,鼓着腮帮子吹起苇叶做的哨子,“嘀嘀”的声音便会在河面上传出很远,吓得聒噪的麻雀们也能安静好一阵子。
第一片落叶带来秋的讯息,天气也很快凉下来了。庭院里,红红黄黄的枯叶落满了瓦沟;墙头招摇了一个春天带一个夏天的狗尾草也丧气地垂下了头,南归的大雁在深秋的碧空中变幻着队列。这时候的河道中,是芦花的海洋,白绒绒的芦花酷似蒲公英的花朵,却没有蒲公英的绝情,它永远也不会弃芦苇而去,而是无声无息地顶着淅沥的秋雨,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任白露、霜降这样的时节在身边飞逝而过。它们好像也知道:一岁一枯荣,不远的春天,绿的精灵还会苏醒。
今年冬天,我已在千里之外的他乡求学,不知故乡的芦苇是否安好,芦花早就开了吧?求学的路上,窗外一丛芦苇一闪而过,我竟觉得它们宛如一丛散乱的令人伤感的往事,我知道我会好久看不见故乡的芦苇了。
我喜欢绿色,觉得那是一种生机盎然的颜色。因为故乡的芦苇早已溶入了我的生命,包括那汪绿水,那片芦花。
文章:
会思想的芦苇
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久违了,朋友! 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我们先在地上挖洞,再将芦苇集束成捆,一段一段接起来,扎成长十数米的芦把,慢慢地插入洞中, 深藏地下的沼气,会沿着芦把的空隙升上地面,积蓄于土灶中,只要划一根火柴,就能在灶口燃起一簇蓝色的火苗,为贫困的生活增添些许温馨。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件无比奇妙的事情。
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坚韧和多姿多彩。
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使我难忘的是夕照中的景象,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海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冬天,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然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新叶为人类报告春天的消息。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
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诗,诗中以芦苇自比。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以芦苇比人,喻示人的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义理解,人性中的忍耐和坚毅,恰恰如芦苇。在我的诗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
我曾经担心,随着崇明岛的发展和进步,岛上的芦苇会渐渐消失。然而我的担心大概是多余的,只要泥土和流水还在,只要滩涂上的芦根还在,谁也无法使这些绿色的生命绝迹。我的故乡,也将因为有芦苇的存在而显得生机勃发,永葆它的天生丽质。
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上去看了芦苇。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秋风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那天黄昏,我凝视着落霞渐渐映红那一大片芦花,它们在天地之间波浪起伏,像涌动的火光,重又点燃我青春的梦想……
芦苇醉了
江南水乡的秋天,随处能看到一片片芦苇,它们生长在河边,清澈的河水如同一面镜子,把芦苇倒映在水中。
走到芦苇边上,它却喝的的酩酊大醉,身子摇摇晃晃的,上面的穗头像一把刀,仿佛是秋风把它磨得十分锋利。看那样子,像个喝醉了的大将军,挥着大刀,趾高气扬地晃了出来。
几丛并不高大的芦苇上,那白白的芦花,像是半透明的,它们大约偷尝了几勺酒,仿佛也有些微醉了,有些叶子贴着水面,芦花立在头上,轻轻摇晃,在阳光照射下微微地闪光。
在秋风中,芦苇醉了;我漫步其间,也被陶醉了。
家乡的芦苇花
我的家乡四面环山,到处芦苇丛生。秋天一到,芦苇花争相开放,把家乡掩映在一片花海中,很是好看。
家乡的芦苇大多生长在小溪边。它们茎秆细落弱,属草本植物,性喜潮湿。由于家乡的土质肥沃,春秋多雨,所以芦苇的熟根便遍及山野。阳春三月,家乡的芦苇齐齐的长出鲜嫩的芽来,卷着细长的叶向着太阳长。到了七、八月间,芦苇便开始开花。有奶白色的,有微红色的,有粉红色的,有降红色的,小溪边、山坡上到处都似盖上了一层多彩的绒线毯一般。芦苇花不大,有点像细碎的棉絮,它的蓬很浓密,看不出明显的花瓣。成熟的芦苇花又轻又软,能随风飘荡。因此,每当微风吹起时,芦苇花便满村地转悠,升了又落,落了又升,摇摇摆摆的,很是好看。这时候,家乡便掩映在花的海洋之中。
你看,家家户户房前房后,会时不时地飘来几多芦花,也有的飘进家里,落在桌上、椅上、灶上。看到这些,孩子们便忙着追逐、扑打,或使劲儿地吹那既将飘落的芦苇花。只要稍有空闲,老伯伯们便去割芦苇,用来编凉席。他们沿着小溪、山坡把芦苇割下来,然后扎成坚实的一捆,扛在肩上,背回家里。此时,没有撒落的芦苇花便随着老伯伯稳健的脚步一上一下地晃着。有些便随风窜入人们的鼻孔,让人使劲儿地打喷嚏。到了家,往地上一扔,"砰"的一下,便会窜起一团飞舞的花。每当此时,家乡的炊烟便在隐约于芦苇花的烟囱中袅袅身升起。
芦苇花开的时间不长,开花预示着它旧的生命的终止,新的生命的开始。我爱家乡的芦苇,不仅因为它美丽,更是因为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就像家乡的人们一样,坚韧而勇于开括。
故乡的芦苇丛春茂
我的家在南方的水乡,芦苇是那里最常见的植物。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爱山。无疑芦苇就是智者了。它们常常绿茫茫地长满整个河道,望着它们,常常就会被一种神奇的凉爽和神秘的幽静所折服。荡中的芦苇和水草犹如林风眠笔下那美丽的画,优雅地在水中舞蹈,婀娜多姿。芦苇荡里有红色的浆果,绿莹莹的水草,轻盈穿梭的游鱼和柔细如丝的水蛇,它们在芦苇的庇护下过着自己的日子。
我深爱着那片随风轻摆的墨绿,我觉得我的生命就在那片水里面。
阳春三月,正是南方草长莺飞的时节,芦苇也怯生生地从冻土下探出了头,粉红色的芦苇嫩生生的,很讨人喜欢。那时的我总会和小伙伴肆意拔芦苇玩,气得爷爷在河岸上跳脚大骂,可惜腿脚不灵便,也拿我们没有办法。现在想想,真是十分愧对那些夭折的芦苇和已逝的爷爷。
可是芦苇却不管这些,不出几日,就会有新的芦苇不屈不挠地从河泥里钻了出来,铺满日渐丰腴的河岸。它们一个劲地拔节,常常几日不见,芦苇便齐刷刷长至肩高了,放眼望去,视野内全是长得密密匝匝的芦苇,微风拂过,绿色的海洋中有苇叶的刷刷声,清澈、单纯,夹着风的轻柔和水的灵气。那茫茫的水面孕育着芦苇,但并不寂寞,它也陶醉于生命的轻舞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一九三七年春夏两季,翼中平原大旱。五月,滹沱河底晒干了,热风卷着黄沙,吹干河滩上蔓延生长的红色的水柳。三稜草和别的杂色的小花,在夜间开放,白天就枯焦。农民们说:不要看眼下这么旱,定然是个水涝之年。可是一直到六月初,还没落下透雨,从北平、保定一带回家歇伏的买卖人,把日本侵略华北的消息带到乡村。
河北子午镇的农民,中午躺在村北大堤埝的树荫凉里歇晌。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树下面,有两个年轻的妇女,对着怀纺线。从她们的长相和穿着上看,全好像姐妹俩,小的十六七岁,大的也不过二十七八。姐姐脸儿有些黄瘦,眉眼带些愁苦;可是,过多的希望,过早的热情,已经在妹妹的神情举动里,充分的流露出来。
她们头顶的树叶纹丝不动,知了叫的焦躁刺耳,沙沙的粘虫屎,掉到地面上来。
远处有一辆小轿车,在高的矮的、黄的绿的庄稼中间,红色的托泥和车脚一闪一闪。两个乌头大骡子,在中午燥热的太阳光里,甩着尾巴跑着。
“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接着,具体写柳树、松柏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先写静态美:“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再写动态美:“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不经意间,窗外已飘起了雪花,姗姗来迟的雪密密匝匝,在灰暗的天空中急速地落向地面,凌空划过无数道孤线,随风旋转、飞舞,犹如从天而降的柳絮,一时间弥漫天空。
仿佛天女散花,无穷无尽的雪花从天穹深处飘落,如同窈窕的仙女穿着白色的裙子,用优美的舞姿向所有的生物致敬,然后轻柔地覆盖在房顶上、草尖上、树叶上,瞬间,万物的本来面目被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悄悄地掩盖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积雪,一眨眼工夫,雪花用自然的力量点缀了万物,将一切变得神秘起来。
雪花越来越密,在空中无休止地散落着。小区里弥漫着无数似花似蝶的六角精灵,它们无声无息地湿润了万物,用纤巧的魔棒将小区打扮一新,淘气的小精灵们无拘无束,欢快地、盈盈地在空中演绎着一场绝佳的舞蹈,也许是在天宫中呆久了的缘故吧,它们似乎把全身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了,渲染了一切。偶尔有几片雪花调皮地在家家户户的不锈钢架子上跳高,不时发出一声声清脆的敲击声,“叮叮当当”,似乎在为空旷的小区营造一点轰轰烈烈,然而,那六角形的精致搜趣网的雪花,却很快就融化成了水滴,依附在被雪水冲得干干净净的架子上,风儿悠悠地吹来,摇摇欲坠,但还是不肯善罢甘休。融化的雪水中,隐隐约约映出了一个清新的世界。
雪开始变小了。植物们像是吸足了营养,在向飘洒着的雪不断挥手,感谢雪的恩赐。
小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呆在河边。那时的天总是很蓝,蓝蓝的水面上总是倒映着大雁北飞的影子;绿莹莹的草地上缀满白白红红的小花,白色的小蝴蝶在花丛中上下翻飞,蜻蜓落在远处的芦苇上,惊落一串露珠;看着生命都在快乐地忙碌着,我的心便也充盈着快乐,鼓着腮帮子吹起苇叶做的哨子,“嘀嘀”的声音便会在河面上传出很远,吓得聒噪的麻雀们也能安静好一阵子。
第一片落叶带来秋的讯息,天气也很快凉下来了。庭院里,红红黄黄的枯叶落满了瓦沟;墙头招摇了一个春天带一个夏天的狗尾草也丧气地垂下了头,南归的大雁在深秋的碧空中变幻着队列。这时候的河道中,是芦花的海洋,白绒绒的芦花酷似蒲公英的花朵,却没有蒲公英的绝情,它永远也不会弃芦苇而去,而是无声无息地顶着淅沥的秋雨,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任白露、霜降这样的时节在身边飞逝而过。它们好像也知道:一岁一枯荣,不远的春天,绿的精灵还会苏醒。
今年冬天,我已在千里之外的他乡求学,不知故乡的芦苇是否安好,芦花早就开了吧?求学的路上,窗外一丛芦苇一闪而过,我竟觉得它们宛如一丛散乱的令人伤感的往事,我知道我会好久看不见故乡的芦苇了。
我喜欢绿色,觉得那是一种生机盎然的颜色。因为故乡的芦苇早已溶入了我的生命,包括那汪绿水,那片芦花。
文章:
会思想的芦苇
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久违了,朋友! 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我们先在地上挖洞,再将芦苇集束成捆,一段一段接起来,扎成长十数米的芦把,慢慢地插入洞中, 深藏地下的沼气,会沿着芦把的空隙升上地面,积蓄于土灶中,只要划一根火柴,就能在灶口燃起一簇蓝色的火苗,为贫困的生活增添些许温馨。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件无比奇妙的事情。
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坚韧和多姿多彩。
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使我难忘的是夕照中的景象,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海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冬天,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然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新叶为人类报告春天的消息。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
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诗,诗中以芦苇自比。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以芦苇比人,喻示人的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义理解,人性中的忍耐和坚毅,恰恰如芦苇。在我的诗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
我曾经担心,随着崇明岛的发展和进步,岛上的芦苇会渐渐消失。然而我的担心大概是多余的,只要泥土和流水还在,只要滩涂上的芦根还在,谁也无法使这些绿色的生命绝迹。我的故乡,也将因为有芦苇的存在而显得生机勃发,永葆它的天生丽质。
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上去看了芦苇。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秋风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那天黄昏,我凝视着落霞渐渐映红那一大片芦花,它们在天地之间波浪起伏,像涌动的火光,重又点燃我青春的梦想……
芦苇醉了
江南水乡的秋天,随处能看到一片片芦苇,它们生长在河边,清澈的河水如同一面镜子,把芦苇倒映在水中。
走到芦苇边上,它却喝的的酩酊大醉,身子摇摇晃晃的,上面的穗头像一把刀,仿佛是秋风把它磨得十分锋利。看那样子,像个喝醉了的大将军,挥着大刀,趾高气扬地晃了出来。
几丛并不高大的芦苇上,那白白的芦花,像是半透明的,它们大约偷尝了几勺酒,仿佛也有些微醉了,有些叶子贴着水面,芦花立在头上,轻轻摇晃,在阳光照射下微微地闪光。
在秋风中,芦苇醉了;我漫步其间,也被陶醉了。
家乡的芦苇花
我的家乡四面环山,到处芦苇丛生。秋天一到,芦苇花争相开放,把家乡掩映在一片花海中,很是好看。
家乡的芦苇大多生长在小溪边。它们茎秆细落弱,属草本植物,性喜潮湿。由于家乡的土质肥沃,春秋多雨,所以芦苇的熟根便遍及山野。阳春三月,家乡的芦苇齐齐的长出鲜嫩的芽来,卷着细长的叶向着太阳长。到了七、八月间,芦苇便开始开花。有奶白色的,有微红色的,有粉红色的,有降红色的,小溪边、山坡上到处都似盖上了一层多彩的绒线毯一般。芦苇花不大,有点像细碎的棉絮,它的蓬很浓密,看不出明显的花瓣。成熟的芦苇花又轻又软,能随风飘荡。因此,每当微风吹起时,芦苇花便满村地转悠,升了又落,落了又升,摇摇摆摆的,很是好看。这时候,家乡便掩映在花的海洋之中。
你看,家家户户房前房后,会时不时地飘来几多芦花,也有的飘进家里,落在桌上、椅上、灶上。看到这些,孩子们便忙着追逐、扑打,或使劲儿地吹那既将飘落的芦苇花。只要稍有空闲,老伯伯们便去割芦苇,用来编凉席。他们沿着小溪、山坡把芦苇割下来,然后扎成坚实的一捆,扛在肩上,背回家里。此时,没有撒落的芦苇花便随着老伯伯稳健的脚步一上一下地晃着。有些便随风窜入人们的鼻孔,让人使劲儿地打喷嚏。到了家,往地上一扔,"砰"的一下,便会窜起一团飞舞的花。每当此时,家乡的炊烟便在隐约于芦苇花的烟囱中袅袅身升起。
芦苇花开的时间不长,开花预示着它旧的生命的终止,新的生命的开始。我爱家乡的芦苇,不仅因为它美丽,更是因为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就像家乡的人们一样,坚韧而勇于开括。
故乡的芦苇丛春茂
我的家在南方的水乡,芦苇是那里最常见的植物。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爱山。无疑芦苇就是智者了。它们常常绿茫茫地长满整个河道,望着它们,常常就会被一种神奇的凉爽和神秘的幽静所折服。荡中的芦苇和水草犹如林风眠笔下那美丽的画,优雅地在水中舞蹈,婀娜多姿。芦苇荡里有红色的浆果,绿莹莹的水草,轻盈穿梭的游鱼和柔细如丝的水蛇,它们在芦苇的庇护下过着自己的日子。
我深爱着那片随风轻摆的墨绿,我觉得我的生命就在那片水里面。
阳春三月,正是南方草长莺飞的时节,芦苇也怯生生地从冻土下探出了头,粉红色的芦苇嫩生生的,很讨人喜欢。那时的我总会和小伙伴肆意拔芦苇玩,气得爷爷在河岸上跳脚大骂,可惜腿脚不灵便,也拿我们没有办法。现在想想,真是十分愧对那些夭折的芦苇和已逝的爷爷。
可是芦苇却不管这些,不出几日,就会有新的芦苇不屈不挠地从河泥里钻了出来,铺满日渐丰腴的河岸。它们一个劲地拔节,常常几日不见,芦苇便齐刷刷长至肩高了,放眼望去,视野内全是长得密密匝匝的芦苇,微风拂过,绿色的海洋中有苇叶的刷刷声,清澈、单纯,夹着风的轻柔和水的灵气。那茫茫的水面孕育着芦苇,但并不寂寞,它也陶醉于生命的轻舞
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段
黄山可真高啊,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浮,人在山上好像仙人
一样,
能腾云驾雾,
悠然而去。
黄山可真险啊,
平生以来我还从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
90
垂直的石梯,隔老远都让人心
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即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我家的西北面不到
2
公里处,
就是有名的五福山。
一样,
能腾云驾雾,
悠然而去。
黄山可真险啊,
平生以来我还从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
90
垂直的石梯,隔老远都让人心
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即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我家的西北面不到
2
公里处,
就是有名的五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