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朝花夕拾回忆童年生活片段
闰土,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现实原型章闰水。作者在文中着力塑造了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给予了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闰土成为中国小说中的典型农民形象。同时,《闰土》也是青年影视演员秦一铭所创作的一首歌曲的名字。闰土有着封建的思想和较强的等级观念,对他鲁迅先生还是有同情搜趣网感的,且同情大于批判。
朝花夕拾中鲁迅童年生活经历
鲁迅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是幸运的。祖父是京官,周家有四五十亩水田,生活阔绰与贫穷远离。更重要的是,周家是个书香世家,全家上下弥漫着书香气氛。鲁迅家中有两只大书箱,藏书很多,不光是经典国学,科举专用书,连插画小人书到搜趣网名著小说等都包罗在内。
不但自己家里有书,众多亲戚本家中,不少藏书也令酷爱阅读的鲁迅读得如痴如醉。不单是那些枯燥难懂的正经书,更有许多使小孩子非常喜欢的好玩的书,几乎什么都有。他的家里有钱、有地、有佣人,鲁迅作为小少爷无需担忧生计,大量丰富的藏书更是为他铺好了人生之路。
童年的鲁迅是自由快乐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了。在百草园中,鲁迅无忧虑,每天以鸟兽为友,花草为//www.souquanme.com伴,激发了他对大自然的那份浓厚的热爱;在迎赛神会上,乡村特有的新鲜有趣的繁盛活动,又让鲁迅了解了许多社会知识﹙虽然是迷信活动﹚;
在与长工家的孩子们玩耍的过程中,鲁迅又学到了一些生产知识,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同时也看到旧社会阶级压迫、剥削的事实,这些对鲁迅成长中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了生活在最底层农民的艰辛及愚昧思想的根源。
然而,在封建家庭里生活的鲁迅又是可怜的。“学而优则仕”,“万物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是封建家庭教育的准则。当他进入三味书屋读书时,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严肃刻板的私塾先生,呆板单调的教育形式,严重束缚了小孩子的身心发展。
回到家中,鲁迅的父亲虽不是封建顽固派,却认为读书——科举——做官才是人生唯一正搜趣网确的道路,强制孩子读死书,死读书。鲁迅七岁起,就开始读《鉴略》,常年被关在“牢笼”似的家里,强记、死背,“那一字也不懂”的古文,过着一种几乎与外界隔离的“牢笼”生活。
父亲虽然爱他,但完全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甚至抑制孩子爱玩的天性。即使在过年神赛会临行前,也不忘让鲁迅背上二三十行的《鉴略》,以至父亲下令强迫背书如梦魇一般令鲁迅讨厌。
童年生活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复杂的家庭,多变的命运,才形成了鲁迅搜趣网坚毅果敢性格,塑造了他深刻的思想。我虽然羡慕他拥有百草园那方乐土,羡慕他出生在拥有藏书丰富的书香世家,但更庆幸自己生活在平等、和谐、自由的社会中,享受着科学、多元、幸福的教育生活。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创作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
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写作时间
《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回忆童年生活七篇
朝花夕拾哪7篇文章从童年生活写起,哪3篇是写他离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的几段经历? 写清楚的啊...《朝花夕拾》中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片段的篇目有,
《朝花夕拾》10篇散文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