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的文章
描写山的文章片段:
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人在山顶,你会觉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时的山正默默无闻地向你展示,不远处它的伙伴比它更壮观。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从它的峰头悠然而下。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这是山给予我的厚重酬报。我对于门前的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山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山最朴素的品质是石头,而石头从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总和。山的身体潜藏无数的财富,金银铜铁,锡铝镍铬,鲜花美玉,矿泉温泉,钻石石墨,木材草药,珍禽异兽,只要你善于发掘,决不会宝山空回。即使普通如石头,也有许许多多的品格。山身上还有人类至今尚未发现的资源。珍贵出于山,平凡出于山,山的身上凝聚着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丰厚成果。
大地何其广袤,而山其实更壮阔。山的面积是陆地的三倍。山虽然以石为怀,却从不嫌弃泥土,始终与泥土相依相伴。山虽然雄奇伟岸,却甘愿把泥土表露在自体周围。人们赞叹山之伟大,而山却把泥土捧在自己的峰巅。山因为有泥土,孕育了坚贞不渝的青松,青松以其苍翠葱茏描绘着大山永远不老的情怀。山正因为有泥土为伴,方衬出挺拔茂盛英姿勃发青春常在。
描写具体名山的文章:
1 雁荡山
位于浙江乐清市境内,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美誉,史称“东南第一山”。雁荡山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
雁荡山景色优美,众多诡形殊状的峰嶂洞瀑,错落分布于450平方公里的景区内,以至于三顾雁荡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掷笔而叹:“欲
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全山分为灵峰、三折瀑、灵岩、大龙湫、雁湖、显胜门、仙桥、羊角洞八个景区,其中东南部风景荟萃,“二灵一龙”(灵峰、灵岩、大龙湫)被称为“雁荡三绝”。
雁荡风景以峰、洞、岩石、泉、门、嶂称胜。奇峰怪石,悬崖叠嶂,耸峙嵯峨;古洞石室,茂林幽谷,曲折迂回;飞瀑流泉,碧潭清涧,如带若练;雁湖日出,百岗云海,一向为游客所赞赏,至于灵峰夜景,灵岩飞渡更为神奇幻绝。
雁荡三绝 (灵峰、灵岩、大龙湫),灵岩正当其中,人视为雁荡山的“明庭”。元代文学家李孝光云:“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正道出了“二灵”审美风格上的区别。以灵岩古刹为中心,后有灿若云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对峙,壁立千仞。因“浑庞”而生肃穆,人处其中,顿觉万虑俱息。灵峰使人情思飞动,灵岩则使人心境沉静。但人又怕沉静太过,于是就有“灵岩飞渡”的准杂技表演。其实,灵岩也有许多奇巧的景点,如天洞、龙鼻水、龙湫、玉女峰、双珠瀑等,只是都被藏掖到隐蔽处去了。人皆知
藏拙,不知藏巧更须具一副手眼,灵岩知此中三昧,才成其为博大。
据说最早叩问雁荡之门的著名文人是曾任永嘉郡守的南朝大诗人谢灵运,但他显然在云遮雾罩、乱石荆蔓挡道的门前蹑足而止,未能一窥仙山的奥堂。 这样,使雁荡名彰于外的使命便落到了唐代的三位僧人头上:一位是因“花村鸟山”之偈率三百弟子飞锡龙湫而被后人奉为开山祖师的西域高僧诺巨那,一位是画《山川两戒图》留下“南戒尽于雁荡”之语的一行和尚,最后一位是写出脍炙人口的名句“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的晚唐诗僧贯休。
“始于唐,盛于宋”,雁荡山来晚了一步,未能在“五岳”中分得一席之地,所以它从来没有一位称为什么“大帝”的山神,只有秋雁曾年年飞临山顶栖息于苍苍蒹葭之中。没有金碧辉煌的涂饰,村野之山的雁荡倒因此多了份游洒风神。“雁荡自奇,不附五岳;龙湫所注,别为一川”,在前辈文人所有关于雁荡出的文字中,此联最令人神思。雁荡,自有它不同于别的名山的独特性 !
雁荡山还有一个特点,欲观山景,不必耗费级大的体力去攀登陡峭的山径,只消沿着一条平坦的石子路,缓缓行走,各种姿态的奇峰怪石就可以收于眼底,这是因为这些山峰多是平地拔起之故。可谓是游者之福。
2。普陀山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www.souquanme.com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搜趣网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编辑本段四海尊崇
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宋陆游、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来普陀山朝拜观音。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紫衣、赐字、赐佛经,礼遇有加;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历经数十年艰辛的建设、开发和保护,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旅游秩序井然,景区社会稳定,相继荣获了“国家级安全山、文明山、卫生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还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获得全国第四家ISO14001国家示范区荣誉等。 优越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使普陀山常年游人如织,佛事四季不断。2004年接待游客 230多万人次。每年三大香会节以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普陀山之春”旅游节期间,游客更多,香火更旺。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诚朝拜,一派“海天佛国、琉璃世界”庄严而又繁荣的景象. 普陀山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集礼佛观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岛考察、书画写生、影视摄制,民俗采风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
编辑本段十二景观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其风景点数又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明代文学家屠隆的咏“普陀十二景”诗: 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 莲洋午、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 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十二景: 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 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编辑本段莲洋午渡
莲洋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勺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莲花洋是登普陀山进香的必由之航路。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朵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联想翩翩。如遇到大风天,这里则是波翻盈尺,惊涛骇浪,另一番极为壮观的景色。
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象狼牙。”
编辑本段短姑圣迹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0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 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相传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无福朝圣,遂嘱其在小舟中候她,独自怅然进山拜佛去了。不想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饥不得食,甚为纳闷。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模样的,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边踩着这些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托她捎来的,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及前事,娘愕然;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据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所为,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会了。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道头旁自相零附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大上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遂被称作‘短姑圣迹”。
编辑本段梅湾春晓
海湾春晓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的山湾为梅湾,又呼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www.souquanme.com,庵、篷僧众又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人地,避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衬映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之为“海上罗浮”。
每当天阳无风时日,伫立西山巅;远眺莲花洋,只见渔舟竞发,鸥鸟翔集,海中波涛,道道耀光,山外青山,层层叠翠,美不胜言。若在月夜,则疏枝淡月,岛礁腾胧,幽香扑鼻,更为令人陶醉。
编辑本段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说的是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
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
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景色壮奇,“磐陀夕照”,便成为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编辑本段莲池夜月
“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
“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一切之法。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卸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一座占和疏朗雄伟中透出股秀灵,真如人宫仙境,美轮美奂。
莲花地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每当盛夏之际,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衬映着古树、梵字、拱桥、宝塔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夏日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
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佛教称极乐世界为“莲邦”,以为彼土之众总以莲花为所居。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而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因而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莲花则‘咄污泥而不染,澄清涟而不妖”,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佛性”。观世音菩萨是普渡众生往生莲邦的“莲花部主”。
编辑本段法华灵洞
法华灵洞奇特景观这里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处:有的有空刻露,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们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编辑本段古洞潮声
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若遇大风大,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土灵现。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编辑本段朝阳涌日
过仙人井,登几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堪叹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前鲜想曾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朝阳洞上原有朝阳庵,据书载,身处此庵,浪涛轰呜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
摊霞亭又称朝阳亭,建在朝阳洞左平台上,近崖濒海,每当旭日东升,霞光辉映,景色奇丽。
编辑本段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软美,犹如锦茵设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处海浪日夜泊岸,涛声不绝。浪潮嬉沙,来如飞瀑,止如曳练。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豁人心魄。悠忽之际,诡异尤常,奇特景观,不可名状。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可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如在夏日里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或在游山之后,赤着足行正其上,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其趣其咪,未经亲试者不可想象。或者静静地在沙滩上坐上一会儿,听听潮声。或者干脆换上泳装跃入佛海波涛,它会给你带米无限凉爽。当你浮游在碧海的怀抱之中,身心也许会慢慢地与大海交融起来,这时也许你会觉得你就是海,海就是你……。
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昔陀山观绝。
编辑本段光熙雪霁
光熙峰在佛顶山东南,一名“莲石花”、又名“石屋”。从远处望去,翠绿丛中,峰石耸秀,似莲花,如白雪积峰。
“光熙雪霁”指的是光熙峰的雪后景色,为普陀十二大景观之一。普陀山难得下雪,冬天显得宁静而搜趣网奇妙。但如果你运气好,赶上一场大雪,登上佛顶山,俯瞰光熙峰,犹如碧玉塑就,银装素裹,千树万树梨花开,山色混一,海大低与冻云齐平。此时此景,你会觉得心清虑净,犹如身临洁白无垢的佛国净土,舒畅无比。
光熙峰的雪景,是不大容易见到的,但普陀是佛家圣地,佛门弟子常来常往,或常住静修.就有缘赏识普陀山的“雪霁’风光。
编辑本段茶山夙雾
茶山位于佛顶山后,自北而西,婉蜒绵亘。山势崆旷,中多溪涧。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树林夙雾缭绕,时而如丝似缕,时而姻缊猕漫。此时此刻,如若身处其间,如梦如幻,令人通思无限。
古代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种自食,种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项重要劳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一齐出动,山上立时出现一种“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明李桐诗句)的繁忙景象。
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称作“云雾佛茶”,因为此茶树多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谈论“茶山夙雾”也别具情韵。
编辑本段天门清梵
天门清梵,说的是普陀山最东端梵音洞的景观。从法雨寺经飞沙岙,过祥慧庵,即为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岩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历来被人们叹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顺着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其奇异。此地又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曲屈通大海,海潮人洞,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闻之者无不惊心动魄。佛家信众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见到观世音菩萨的现身祛相。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编辑本段白华庵
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康熙年间屡次扩建。庵中大悲阁,原为僧人收藏古玩、图书之处,名人学士常往观赏。1960年后作民居,现尚修复。庵中有“真歇泉”古迹,宋代文学家史浩题有石碑,现泉废,碑尚存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碑刻。近年又在白华庵右侧妙庄严路旁发现明万历年间修筑海塘碑刻。
竹禅(1842—1901),清末著名画僧,与破山禅师齐名,一生嗜好书画。俗姓王氏,号熹公。工书、画,其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谓别成一派,题画诗亦佳。光绪(一八七五―一九o八)间返蜀示寂。《海上墨林》、《韬养斋笔记》、《益州书画录》。14岁出家于梁山报国寺,受戒于双桂堂,一生云游大江南北,晚年为双桂堂第十代方丈。通诗文,善书画,工篆刻。其书画作品中以水墨人物,山水,墨竹,顽石,罗汉佛像见长。其主要作品现存于新都宝光寺,普陀山白华庵。人们在他墓前提联评价:“携大笔一枝,纵横天下;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是这位“书画名家”一生的真实写照。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 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 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 上,又名佛顶山寺。 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 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滩。岛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 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的 海水浴场。夏天去游览,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树木岛上树木葱郁, 林幽壑美,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沿有1000余株。 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荫数亩。还有一株“鹅耳枥”,是我 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
坐船到普陀山的轮船班次
吴淞客运中心公交线路表
1、上海火车站--吴淞客运中心 乘轻轨至江湾镇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2、人民广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52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3、十六铺--吴淞客运中心 乘576路至曲阳新村换乘116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4、上海体育馆--吴淞客运中心 乘旅游5号线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5、浦东第一八佰伴--吴淞客运中心 乘522路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6、五角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0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7、江湾镇--吴淞客运中心 乘51路、116路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8、虹桥机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25路至人民广场换乘952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至吴淞客运中心
9、浦东国际机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机场四线至大柏树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宝杨码头专线:宝杨路汽车站--吴淞客运中心--上海火车站
旅游5号线:宝杨码头--吴淞客运中心--上海体育馆
轮船:洛伽山 锦屏轮 普陀山轮 法雨轮
上船地点:上海吴淞客运码头 [从上海市区到吴淞客运码头]
航行时间: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07:00左右抵达普陀山
编辑本段旅游指南
最佳旅游时间
一年四季皆可畅游普陀。
普陀山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最冷为零下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6.9℃。日照充分,可见海浪煮日,碧海青天,海上生明月,佛光照我心。虽然普陀山一年四季都可以旅游,但是,选择何时上岛,是要非常留心的。
踏沙看海
享受海水和沙滩,当然是夏季7、8、9月最好。
每至夏秋之季,海面上万顷波涛惊起巨澜,惊心动魄,吼声震天。至夜则是另一种奇观,一排排波浪在夜幕中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人们称之为“海火“,信众们则叫“神火”。
品味紫涛盛宴
如果重点是吃最新鲜的海鲜,10月最好。
舟山历来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三大渔港之一,舟山群岛的东海渔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千余种鱼、蟹、虾、贝、藻类使舟山享有“中国渔都”之美誉。
经过舟山人民几十年来对海鲜美食文化的演绎,无论是夜幕下海边的海鲜夜排挡,还是地道渔家风味的渔家宴,都构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的海鲜美食佳话。
云游海天佛国
如果是香客和善男信女,会特意选择三个日子上岛:2月19日为观音菩萨生日,6月19日为菩萨得道日,9月19日为菩萨涅盘日,这三个日子都是农历。
以二月大香会期为最盛,六月游山避暑者较多,九月则称小香会,香客略少。这三个日子的前三天,大批香客上岛,候船时间可能长一点,房价也可能略高。
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人在山顶,你会觉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时的山正默默无闻地向你展示,不远处它的伙伴比它更壮观。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从它的峰头悠然而下。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这是山给予我的厚重酬报。我对于门前的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山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山最朴素的品质是石头,而石头从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总和。山的身体潜藏无数的财富,金银铜铁,锡铝镍铬,鲜花美玉,矿泉温泉,钻石石墨,木材草药,珍禽异兽,只要你善于发掘,决不会宝山空回。即使普通如石头,也有许许多多的品格。山身上还有人类至今尚未发现的资源。珍贵出于山,平凡出于山,山的身上凝聚着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丰厚成果。
大地何其广袤,而山其实更壮阔。山的面积是陆地的三倍。山虽然以石为怀,却从不嫌弃泥土,始终与泥土相依相伴。山虽然雄奇伟岸,却甘愿把泥土表露在自体周围。人们赞叹山之伟大,而山却把泥土捧在自己的峰巅。山因为有泥土,孕育了坚贞不渝的青松,青松以其苍翠葱茏描绘着大山永远不老的情怀。山正因为有泥土为伴,方衬出挺拔茂盛英姿勃发青春常在。
描写具体名山的文章:
1 雁荡山
位于浙江乐清市境内,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美誉,史称“东南第一山”。雁荡山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
雁荡山景色优美,众多诡形殊状的峰嶂洞瀑,错落分布于450平方公里的景区内,以至于三顾雁荡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掷笔而叹:“欲
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全山分为灵峰、三折瀑、灵岩、大龙湫、雁湖、显胜门、仙桥、羊角洞八个景区,其中东南部风景荟萃,“二灵一龙”(灵峰、灵岩、大龙湫)被称为“雁荡三绝”。
雁荡风景以峰、洞、岩石、泉、门、嶂称胜。奇峰怪石,悬崖叠嶂,耸峙嵯峨;古洞石室,茂林幽谷,曲折迂回;飞瀑流泉,碧潭清涧,如带若练;雁湖日出,百岗云海,一向为游客所赞赏,至于灵峰夜景,灵岩飞渡更为神奇幻绝。
雁荡三绝 (灵峰、灵岩、大龙湫),灵岩正当其中,人视为雁荡山的“明庭”。元代文学家李孝光云:“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正道出了“二灵”审美风格上的区别。以灵岩古刹为中心,后有灿若云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对峙,壁立千仞。因“浑庞”而生肃穆,人处其中,顿觉万虑俱息。灵峰使人情思飞动,灵岩则使人心境沉静。但人又怕沉静太过,于是就有“灵岩飞渡”的准杂技表演。其实,灵岩也有许多奇巧的景点,如天洞、龙鼻水、龙湫、玉女峰、双珠瀑等,只是都被藏掖到隐蔽处去了。人皆知
藏拙,不知藏巧更须具一副手眼,灵岩知此中三昧,才成其为博大。
据说最早叩问雁荡之门的著名文人是曾任永嘉郡守的南朝大诗人谢灵运,但他显然在云遮雾罩、乱石荆蔓挡道的门前蹑足而止,未能一窥仙山的奥堂。 这样,使雁荡名彰于外的使命便落到了唐代的三位僧人头上:一位是因“花村鸟山”之偈率三百弟子飞锡龙湫而被后人奉为开山祖师的西域高僧诺巨那,一位是画《山川两戒图》留下“南戒尽于雁荡”之语的一行和尚,最后一位是写出脍炙人口的名句“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的晚唐诗僧贯休。
“始于唐,盛于宋”,雁荡山来晚了一步,未能在“五岳”中分得一席之地,所以它从来没有一位称为什么“大帝”的山神,只有秋雁曾年年飞临山顶栖息于苍苍蒹葭之中。没有金碧辉煌的涂饰,村野之山的雁荡倒因此多了份游洒风神。“雁荡自奇,不附五岳;龙湫所注,别为一川”,在前辈文人所有关于雁荡出的文字中,此联最令人神思。雁荡,自有它不同于别的名山的独特性 !
雁荡山还有一个特点,欲观山景,不必耗费级大的体力去攀登陡峭的山径,只消沿着一条平坦的石子路,缓缓行走,各种姿态的奇峰怪石就可以收于眼底,这是因为这些山峰多是平地拔起之故。可谓是游者之福。
2。普陀山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www.souquanme.com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搜趣网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编辑本段四海尊崇
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宋陆游、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来普陀山朝拜观音。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紫衣、赐字、赐佛经,礼遇有加;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历经数十年艰辛的建设、开发和保护,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旅游秩序井然,景区社会稳定,相继荣获了“国家级安全山、文明山、卫生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还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获得全国第四家ISO14001国家示范区荣誉等。 优越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使普陀山常年游人如织,佛事四季不断。2004年接待游客 230多万人次。每年三大香会节以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普陀山之春”旅游节期间,游客更多,香火更旺。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诚朝拜,一派“海天佛国、琉璃世界”庄严而又繁荣的景象. 普陀山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集礼佛观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岛考察、书画写生、影视摄制,民俗采风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
编辑本段十二景观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其风景点数又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明代文学家屠隆的咏“普陀十二景”诗: 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 莲洋午、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 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十二景: 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 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编辑本段莲洋午渡
莲洋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勺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莲花洋是登普陀山进香的必由之航路。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朵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联想翩翩。如遇到大风天,这里则是波翻盈尺,惊涛骇浪,另一番极为壮观的景色。
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象狼牙。”
编辑本段短姑圣迹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0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 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相传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无福朝圣,遂嘱其在小舟中候她,独自怅然进山拜佛去了。不想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饥不得食,甚为纳闷。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模样的,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边踩着这些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托她捎来的,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及前事,娘愕然;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据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所为,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会了。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道头旁自相零附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大上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遂被称作‘短姑圣迹”。
编辑本段梅湾春晓
海湾春晓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的山湾为梅湾,又呼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www.souquanme.com,庵、篷僧众又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人地,避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衬映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之为“海上罗浮”。
每当天阳无风时日,伫立西山巅;远眺莲花洋,只见渔舟竞发,鸥鸟翔集,海中波涛,道道耀光,山外青山,层层叠翠,美不胜言。若在月夜,则疏枝淡月,岛礁腾胧,幽香扑鼻,更为令人陶醉。
编辑本段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说的是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
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
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景色壮奇,“磐陀夕照”,便成为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编辑本段莲池夜月
“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
“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一切之法。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卸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一座占和疏朗雄伟中透出股秀灵,真如人宫仙境,美轮美奂。
莲花地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每当盛夏之际,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衬映着古树、梵字、拱桥、宝塔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夏日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
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佛教称极乐世界为“莲邦”,以为彼土之众总以莲花为所居。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而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因而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莲花则‘咄污泥而不染,澄清涟而不妖”,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佛性”。观世音菩萨是普渡众生往生莲邦的“莲花部主”。
编辑本段法华灵洞
法华灵洞奇特景观这里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处:有的有空刻露,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们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编辑本段古洞潮声
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若遇大风大,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土灵现。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编辑本段朝阳涌日
过仙人井,登几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堪叹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前鲜想曾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朝阳洞上原有朝阳庵,据书载,身处此庵,浪涛轰呜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
摊霞亭又称朝阳亭,建在朝阳洞左平台上,近崖濒海,每当旭日东升,霞光辉映,景色奇丽。
编辑本段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软美,犹如锦茵设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处海浪日夜泊岸,涛声不绝。浪潮嬉沙,来如飞瀑,止如曳练。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豁人心魄。悠忽之际,诡异尤常,奇特景观,不可名状。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可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如在夏日里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或在游山之后,赤着足行正其上,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其趣其咪,未经亲试者不可想象。或者静静地在沙滩上坐上一会儿,听听潮声。或者干脆换上泳装跃入佛海波涛,它会给你带米无限凉爽。当你浮游在碧海的怀抱之中,身心也许会慢慢地与大海交融起来,这时也许你会觉得你就是海,海就是你……。
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昔陀山观绝。
编辑本段光熙雪霁
光熙峰在佛顶山东南,一名“莲石花”、又名“石屋”。从远处望去,翠绿丛中,峰石耸秀,似莲花,如白雪积峰。
“光熙雪霁”指的是光熙峰的雪后景色,为普陀十二大景观之一。普陀山难得下雪,冬天显得宁静而搜趣网奇妙。但如果你运气好,赶上一场大雪,登上佛顶山,俯瞰光熙峰,犹如碧玉塑就,银装素裹,千树万树梨花开,山色混一,海大低与冻云齐平。此时此景,你会觉得心清虑净,犹如身临洁白无垢的佛国净土,舒畅无比。
光熙峰的雪景,是不大容易见到的,但普陀是佛家圣地,佛门弟子常来常往,或常住静修.就有缘赏识普陀山的“雪霁’风光。
编辑本段茶山夙雾
茶山位于佛顶山后,自北而西,婉蜒绵亘。山势崆旷,中多溪涧。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树林夙雾缭绕,时而如丝似缕,时而姻缊猕漫。此时此刻,如若身处其间,如梦如幻,令人通思无限。
古代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种自食,种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项重要劳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一齐出动,山上立时出现一种“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明李桐诗句)的繁忙景象。
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称作“云雾佛茶”,因为此茶树多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谈论“茶山夙雾”也别具情韵。
编辑本段天门清梵
天门清梵,说的是普陀山最东端梵音洞的景观。从法雨寺经飞沙岙,过祥慧庵,即为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岩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历来被人们叹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顺着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其奇异。此地又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曲屈通大海,海潮人洞,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闻之者无不惊心动魄。佛家信众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见到观世音菩萨的现身祛相。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编辑本段白华庵
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康熙年间屡次扩建。庵中大悲阁,原为僧人收藏古玩、图书之处,名人学士常往观赏。1960年后作民居,现尚修复。庵中有“真歇泉”古迹,宋代文学家史浩题有石碑,现泉废,碑尚存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碑刻。近年又在白华庵右侧妙庄严路旁发现明万历年间修筑海塘碑刻。
竹禅(1842—1901),清末著名画僧,与破山禅师齐名,一生嗜好书画。俗姓王氏,号熹公。工书、画,其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谓别成一派,题画诗亦佳。光绪(一八七五―一九o八)间返蜀示寂。《海上墨林》、《韬养斋笔记》、《益州书画录》。14岁出家于梁山报国寺,受戒于双桂堂,一生云游大江南北,晚年为双桂堂第十代方丈。通诗文,善书画,工篆刻。其书画作品中以水墨人物,山水,墨竹,顽石,罗汉佛像见长。其主要作品现存于新都宝光寺,普陀山白华庵。人们在他墓前提联评价:“携大笔一枝,纵横天下;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是这位“书画名家”一生的真实写照。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 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 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 上,又名佛顶山寺。 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 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滩。岛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 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的 海水浴场。夏天去游览,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树木岛上树木葱郁, 林幽壑美,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沿有1000余株。 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荫数亩。还有一株“鹅耳枥”,是我 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
坐船到普陀山的轮船班次
吴淞客运中心公交线路表
1、上海火车站--吴淞客运中心 乘轻轨至江湾镇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2、人民广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52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3、十六铺--吴淞客运中心 乘576路至曲阳新村换乘116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4、上海体育馆--吴淞客运中心 乘旅游5号线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5、浦东第一八佰伴--吴淞客运中心 乘522路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6、五角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0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7、江湾镇--吴淞客运中心 乘51路、116路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8、虹桥机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25路至人民广场换乘952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至吴淞客运中心
9、浦东国际机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机场四线至大柏树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宝杨码头专线:宝杨路汽车站--吴淞客运中心--上海火车站
旅游5号线:宝杨码头--吴淞客运中心--上海体育馆
轮船:洛伽山 锦屏轮 普陀山轮 法雨轮
上船地点:上海吴淞客运码头 [从上海市区到吴淞客运码头]
航行时间: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07:00左右抵达普陀山
编辑本段旅游指南
最佳旅游时间
一年四季皆可畅游普陀。
普陀山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最冷为零下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6.9℃。日照充分,可见海浪煮日,碧海青天,海上生明月,佛光照我心。虽然普陀山一年四季都可以旅游,但是,选择何时上岛,是要非常留心的。
踏沙看海
享受海水和沙滩,当然是夏季7、8、9月最好。
每至夏秋之季,海面上万顷波涛惊起巨澜,惊心动魄,吼声震天。至夜则是另一种奇观,一排排波浪在夜幕中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人们称之为“海火“,信众们则叫“神火”。
品味紫涛盛宴
如果重点是吃最新鲜的海鲜,10月最好。
舟山历来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三大渔港之一,舟山群岛的东海渔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千余种鱼、蟹、虾、贝、藻类使舟山享有“中国渔都”之美誉。
经过舟山人民几十年来对海鲜美食文化的演绎,无论是夜幕下海边的海鲜夜排挡,还是地道渔家风味的渔家宴,都构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的海鲜美食佳话。
云游海天佛国
如果是香客和善男信女,会特意选择三个日子上岛:2月19日为观音菩萨生日,6月19日为菩萨得道日,9月19日为菩萨涅盘日,这三个日子都是农历。
以二月大香会期为最盛,六月游山避暑者较多,九月则称小香会,香客略少。这三个日子的前三天,大批香客上岛,候船时间可能长一点,房价也可能略高。
关于描写山的散文5搜趣网0
关于描写山的散文50看山
山是故乡的守望,山是旅人的依恋。
夕阳西下,暮色沉沉,于独树一帜美丽的晚霞下,看远方重山,心旷神怡,思绪万千……
夕阳的余辉染红了半边天,而美丽停留在山的边缘,这种美丽是在不经意间才能发现她的独特之处。山淡然的面对了世间的一切,“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因为她的刚毅之浩气,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无论风吹雨打,她依然矗立于春夏秋冬……
山有雄壮的风采,山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隽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具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山是纯朴的象征,不管思归的游子,不管劳作的农民,对山的执着之情寄托了永远的钟情。
山,回忆她的纯洁,回忆着她的执着;我,回忆着自己曾经的足迹,回忆着少时岁月的可惜。当我们满怀梦想走出大山之后,再次去看暮色下的群山,她于世无争,无欲则刚,独领风骚。在晚霞的余晖中,感受着天人合一,是自然赐予了和谐之美,此时我在想,谁能否认这满山遍野的绿色,装饰了黄土高原的执着?
看山,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她薄,年长时读她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看了千万年永远看之不完。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山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搜索世界上所有的形容词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看山是一种心情,看山是一种体会,人生何尝不是像群山一样有高峰亦有低谷,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人们只有不断的攀登,才能领略迷人的景色。然而诗人汪国真却向登高的人说出了经典名言: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高的路。
作者:孟向学
山是故乡的守望,山是旅人的依恋。
夕阳西下,暮色沉沉,于独树一帜美丽的晚霞下,看远方重山,心旷神怡,思绪万千……
夕阳的余辉染红了半边天,而美丽停留在山的边缘,这种美丽是在不经意间才能发现她的独特之处。山淡然的面对了世间的一切,“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因为她的刚毅之浩气,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无论风吹雨打,她依然矗立于春夏秋冬……
山有雄壮的风采,山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隽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具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山是纯朴的象征,不管思归的游子,不管劳作的农民,对山的执着之情寄托了永远的钟情。
山,回忆她的纯洁,回忆着她的执着;我,回忆着自己曾经的足迹,回忆着少时岁月的可惜。当我们满怀梦想走出大山之后,再次去看暮色下的群山,她于世无争,无欲则刚,独领风骚。在晚霞的余晖中,感受着天人合一,是自然赐予了和谐之美,此时我在想,谁能否认这满山遍野的绿色,装饰了黄土高原的执着?
看山,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她薄,年长时读她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看了千万年永远看之不完。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山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搜索世界上所有的形容词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看山是一种心情,看山是一种体会,人生何尝不是像群山一样有高峰亦有低谷,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人们只有不断的攀登,才能领略迷人的景色。然而诗人汪国真却向登高的人说出了经典名言: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高的路。
作者:孟向学
描写大山的优美散文
九月
我一路风尘
在大山深处与你邂逅
初次的对眸
你峻山般的清朗
田野般的宽博
沁入我心,让我退却尘埃
在这里注足
在清幽、深邃、又不乏荒芜的山涧
有油菜花前的低眉含羞
有豆瓣香中的顾盼生媚
你记得吗?
那夜
弯月姣姣风儿低吟
你牵着我的手
找寻迷失的`山路
掌心的汗珠带着我的柔情
渗入你的手中
不负那月色温润圣洁
你还记得吗?
那日
馒头花香柳枝曼舞
你捧起我的手
许下一句承诺
满目的温情
回赠你的执着
不负那天边云卷云舒
山树依旧
微风拂过沧海
韵华已逝
清泉淌过桑田
但这里
永远是我内心深处最温柔的记忆
我一路风尘
在大山深处与你邂逅
初次的对眸
你峻山般的清朗
田野般的宽博
沁入我心,让我退却尘埃
在这里注足
在清幽、深邃、又不乏荒芜的山涧
有油菜花前的低眉含羞
有豆瓣香中的顾盼生媚
你记得吗?
那夜
弯月姣姣风儿低吟
你牵着我的手
找寻迷失的`山路
掌心的汗珠带着我的柔情
渗入你的手中
不负那月色温润圣洁
你还记得吗?
那日
馒头花香柳枝曼舞
你捧起我的手
许下一句承诺
满目的温情
回赠你的执着
不负那天边云卷云舒
山树依旧
微风拂过沧海
韵华已逝
清泉淌过桑田
但这里
永远是我内心深处最温柔的记忆
描写高山的优美散文
描写高山的优美散文黄山春光
“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黄山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而在那时,黄山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黄山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春季,在通往黄山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黄山,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 春季,是游览黄山最佳的季节之一。
“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黄山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而在那时,黄山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黄山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春季,在通往黄山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黄山,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 春季,是游览黄山最佳的季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