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二月的鹧鸪天(二月冰河雪未消古诗是谁所写)

二月春雨的诗句,二月春雨的诗句,你知道描写二月春雨的诗句有哪些吗?二月正是万物复苏的春天,春雨往往是报春......

描写二月的鹧鸪天(二月冰河雪未消古诗是谁所写)

二月春雨的诗句

二月春雨的诗句

你知道描写二月春雨的诗句有哪些吗?二月正是万物复苏的春天,春雨往往是报春的第一位使者,为我们滋润着被寒冬的烈风吹得龟裂的'土地。描写二月春雨的诗句是诗人们对春的到来所发出的第一声惊叹,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二月春雨的诗句1

1、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1、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1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4、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1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16、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1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9、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0、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2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2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蒋捷《虞美人听雨》

2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2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7、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28、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写怀》

2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0、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二月春雨的诗句2

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2、细雨度深闺,莺愁欲懒啼。——刘复《春雨》

3、拥被听春雨,残灯一点春。——陆游《春雨》

4、欹枕闻春雨,闭门见绿阴。——仇远《题扇》

5、一宵春雨晴,满地菜花吐。——郭仁移《村居》

6、一犁足春雨,一丝摇晴风。——叶茵《耕钓境》

7、绿树含春雨,青山护晓烟。——唐寅《山水图》

8、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孟郊《春雨后》

9、春雨细如丝,如丝霡霂时。——吟邵雍《春雨》

10、腊雪瑞我麦,春雨嘉我谷。——陆游《后杂兴》

1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13、一水鸣东西寺,春雨洗南北山。——章甫《题画》

1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5、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张协《杂诗十首》

16、江皋正月雨,平陆亦波澜。——齐己《江上值春雨》

17、最怜滋垄麦,不恨湿林莺。——李中《喜春雨有寄》

18、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19、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张正见《后湖泛舟》

2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21、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22、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朱熹《春日》

2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4、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6、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27、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秦观《春日》

28、花时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徐凝《春雨》

29、秋风魏瓠实,春雨燕脂花。——范成大《题赵昌木瓜花》

3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赵师秀《有约》

李清照的<<鹧鸪天>>全词及赏析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赏析一】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本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象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无须浅碧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第一流。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实,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的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的缘故。至此,作者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实际上,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赏析二】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前句重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咏怀,突出“香”字。桂有三种,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
  
  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暗淡”、“轻黄”
  
  二词,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禾农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以下转入议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梅定妨,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鹧鸪天这首诗的意思

  谁写的啊! ?????????????????自己找
  鹧鸪天
  zhè tiān
  ①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②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一、《鹧鸪天•时谪黄州》•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1,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2,照水红蕖细细香。
  邻舍外,古城旁3。杖藜徐步转斜阳4。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5。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词牌释义
  〔题考〕 【填词名解】:“[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按鹧鸪为乐谓名,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 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则似已指词调矣。
  〔作法〕 本调五十五字,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但应仄起,不得用平起。
  玉惨花愁出凤城,
  ⊙●○○●●△(平韵)
  莲花楼下柳青青。
  ⊙○⊙●●○△(协平韵)
  尊前一唱阳关曲,
  ⊙○⊙●○○●(句)
  别个人人第五程。
  ⊙●○○●●△(协平韵)
  寻好梦,
  ○●●(句)
  梦难成,
  ●○△(协平韵)
  有谁知我此时情。
  ⊙○⊙●●○△(协平韵)
  枕前泪共阶前雨,
  ⊙○⊙●○○●(句)
  隔个窗儿滴到明。
  ⊙●○○●●△(协平韵)
  注释
  1.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2.翻空:飞翔在空中。
  3.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4.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5.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在黄州。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上阕写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iweMUBFNOquot;。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阕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二、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2,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3。
  诗万首,酒千觞4。几曾著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5,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释
  1.西都:指北宋的西京洛阳。
  2.清都:道家传谓紫薇天帝的居所,《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薇,均天广乐,帝之所居"。山水郎:作者虚构出来管理山水的神官。
  3.券、章:均指公文。
  4.觞:酒杯。
  5.玉楼金阙:指神仙居住的楼阁宫殿。
  此篇是朱敦儒前半生生活理想和自我形象的写照。朱氏在词中将自己塑造成一位管理天下妙水清山的神官,由上天赋予了狂放不羁的特权,不问人间俗务,只管风月雨云,成日价过着清诗万首、美酒千杯的洒脱生活。对于俗世间的侯王将相自然不屑一顾,就算是天上的神仙府邸也懒得归去,只愿头上闲插着梅花,醉倒在繁华的西都洛阳城中。此词塑造的艺术形象,与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颇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读之直觉旷达洒脱,正可见其"有神仙风致"处。只可惜,朱氏年轻时代这种傲视侯门、纵情山水的理想生活,却不为现实所容。秦桧当权时,朱氏被迫出仕"久废之官"鸿胪少卿,可谓是晚节未终,招致不少非议。《二老堂诗话》载:"蜀人武横作诗讥之:'少室山人久挂冠,不知何事到长安。如何纵插梅花醉,未必王侯着眼看。'" 曾经的山水仙人,如此遭人奚落,真正令人扼腕。
  三、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儿嘶2。白头居士无呵殿3,只有乘肩小女随4。
  花满市5,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6,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释
  1.正月十一日观灯: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临安元宵节前试灯,称"预赏。
  2.笼纱:纱制的灯笼。
  3.白头居士:作者自称。呵殿:前呵后殿,即前呼后拥,指随从。
  4.乘肩小女:坐在大人肩上的小女儿。
  5.花:花灯。
  6.沙河塘:钱塘县南五里,南宋时为繁华盛地。
  这首词写正月观灯,描绘出当时人们赏灯的盛况,"笼纱未出马儿嘶的喧哗,花满市的壮丽,然而在拥挤的人群里,作者带着小女儿在缓缓行走着,无呵殿的白头居士是作者自嘲之情,乘肩小女是作者的自慰之情,两种形象叠加在一起却是词中新颖的意象。但作者在这样的繁华热闹里,仍然没有摆脱忧伤,他那颗敏感的心在观灯回来的路程中,在银色的月光下,在忽然沉静下来的深夜,触景生情,回想起了少年情事,那就发生在许多年前同样的美好的夜晚,然而往事亦已,岁月已逝,作者无可奈何之情在这热闹的节日里,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显得更悲凉更凄恻。
  四、《鹧鸪天》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骚人句:骚人,此处措赋《离骚》之屈原。
  【赏析】:此词是咏桂花的。作者赞扬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不仅因为它的美丽,而是因为它长存浓列的芳香,反映了她的审美观。上片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下面采用侧面衬托的方法。通过议论赞美桂花,使主题深化。寄托遥深。
  四、《鹧鸪天》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释】:
  寒日:晚秋的霜晨,气温甚低,人们感觉不到阳光的热量,故称寒日。
  琐窗:窗棂作连锁形的图案,名琐窗。琐,即连环,亦儿锁。
  团茶:即压紧茶之一种。宋朝多制茶团。
  瑞脑: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龙脑,即冰片。
  仲宣怀远: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曾写《登楼赋》,以抒怀乡的情思。其中有“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悲旧乡之壅隔分,涕横坠而弗禁”之句。
  随分:照例。
  【赏析】:此词当为清照南渡后所作。李清照南渡之后,陷入了国破家亡、夫死流离的悲惨境地,心绪落寞,乡情殷切,写一些怀乡词。这词写晚愁霜晨庭院中凄寒肃杀的景象及女主人一醉解千愁的浓重家国之思。两词结句,如直抒胸臆,僵直枯燥,便缺乏了艺术的生机。宕开一笔,别出远神,境界全出,更引起读者冥想遐思。获得特殊的美感享受。
  五、《鹧鸪天》夏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此为送别词。词中托为一个女子的身口,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全词语浅情深,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爱人将行、行日及别宴上的种种情态,下片极言离别的痛苦。
  上片起首一句,写女主人公自爱人打算出行时就没精打采,整天百无聊赖地描眉。第二句,写她一见丈夫打点行装就愁了。这“愁见”似不同于“愁看”,应是情绪的突然触发,虽然行人即将出发,但何时理征衣,她并不是都有思想准备的。这样看来,这个“愁”比前句“无心”就深入一层而且带有一定程度的爆发性了。上片结尾两句,写男女双方唯恐对方伤心,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别宴上,女主人公虽然难受得两眼是泪,却不敢让自己的泪泉涌流出来。
  过片三句,略作顿挫,气氛稍缓,金玉的字面也显示了情意的美好;下面的反问又转入内心,“相斟相劝”表面的平静下隐伏着痛苦的煎熬。结拍两句,构思奇特,出语不凡,道出了女主人公深挚婉曲的内心独白:正因为分别这般痛苦,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情形或许好受些。自己强忍着眼泪想宽解心上人,但感情的自控总有个限度,说不定到分手时还会垂伤心,那只有求助于沉醉,庶几可免两伤。这两句,把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感人肺腑,波澜起伏。
  六、《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译文]
  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人多情;我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
  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灯久坐叙别情,还恐怕、又是虚幻的梦中境。
  [注释]
  (1)彩袖:借代手法,指歌女。
  (2)拚(pàn判)却:甘愿。
  (3)剩:尽量,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釭(gāng刚):灯。
  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写词人与一个女子的久别重逢。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通篇词情婉丽,读来沁人心脾。晁补之称赞小晏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成一家,举出“舞低杨柳楼心月”一联,说“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村中者。”(见《侯鲭录》)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中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叔厚云:”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此诗与词之分疆也。“上片叙写当年欢聚之时,歌女殷勤劝酒,自己拚命痛饮,歌女杨柳围绕的高楼中翩翩起舞,摇动绘有桃花的团扇时缓缓而歌,直到月落风定,真是豪情欢畅,逸兴遄飞。词中用词绚烂多彩,如”彩袖“、”玉锺“、”醉颜红“、”杨柳楼“、”桃花扇“等。但是,所有这一切又都是追忆往事,似实却虚,所以更有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
  下片叙写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银釭”即是银灯:“剩”,只管。末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脱化而出,但表达更为轻灵婉折。这是因为晏几道作此词是承平之世,而久别重逢的对象亦是相爱的歌女,情况不同,则情致各异。词中说,别离之后,回想欢聚时境况,常是梦中相见,而今番真的相遇了,反倒疑是梦中。情思委婉缠绵,辞句清空如话,而其妙处更于能用声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种迷离惝恍的梦境,有情文相生之妙。
  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全词不过五十几个字,而能造成两种境界,互相补充配合,或实或虚,既有彩色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足见晏几道词艺之高妙。
  鹧鸪天
  无名氏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
  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无名氏词作鉴赏
  词的上片写思妇凌晨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梦”是此片的关节。后两句写致梦之因,前两句写梦醒之果。致梦之因,词中写了两点:一是丈夫征戌在外,远隔千里,故而引起思妇魂牵梦萦,此就地点而言;一是整整一个春季,丈夫未寄一封家书,究竟平安与否,不得而知,故而引起思妇的忧虑与忆念,此就时间而言。从词意推知,思妇的梦魂,本已缥缈千里,与丈夫客中相聚,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境中得到了满足。这是何等的快慰,然而树上黄莺一大早就恼人地歌唱起来,把她从甜蜜的梦乡中唤醒。她又回到双双分离的现实中,伊人不见,鱼鸟音沉。于是,她失望了,痛哭了。
  过片三句,写女子在白天的思念。她一大早被莺声唤醒,哭干眼泪,默然无语,千愁万怨似乎随着两行泪水咽入胸中。但是胸中的郁懑总得要排遣,于是就借酒浇愁。可是如李白所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怀愁怨,触绪纷来,只得“无一语,对芳尊”,准备就这样痛苦地熬到黄昏。李清照《声声慢》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词意相似。唯李词音涩,声情凄苦;此词音滑,似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然无限深愁却蕴于浅语滑调之中,读之令人凄然欲绝。
  结尾两句,融情入景,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
  “甫能”二字,宋时方言,犹今语刚才。这里是说,刚刚把灯油熬干了,又听着一叶叶、一声声雨打梨花的凄楚之音,就这样睁着眼睛挨到天明。词人不是直说彻夜无眼,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婉曲地表达长时间的忆念,用笔极为工巧。
  这首词有一个好处,就是因声传情,声情并茂。词人一开头就抓住鸟莺啭的动人旋律,巧妙地溶入词调,通篇宛转流畅,环环相扣,起优跌宕,一片官商。清人陈廷焯称其“不经人力,自然合拍”,可谓知音。细细玩索,不是飞可以体会到其中的韵味吗?
  鹧鸪天
  晏几道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
  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
  莫教离恨损朱颜。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晏几道词作鉴赏
  此词写离愁别恨,哀婉动人。
  起二句,写的是昨夜里一番沉醉,今朝酒醒,又是春残时候,只见野棠梨上的宿雨,恰似离人的悲泪一样纵横。“一醉”,写昨夜借酒以遣寂寞之怀:“春又残”,本与醉醒之事全无干涉,词中把它们勾合一起,一谓酒醒之后,雨飘花落的情景,触眼生悲,词人蓦地感到,春天真的过去了;再谓往日的欢娱,如昨梦前尘,一切美好的情事全都消失了。如小晏词集自序云:“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春残,以“野棠梨雨”表之,而带雨的棠梨又暗喻流泪的人。次句从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化出,然情景交融,自有一番摇人心魄之独特魅力。三、四句写与情人别后的情景:悠扬的玉笙声里,孤鸾空自哀怨;罗幕中余馥郁,去燕犹未归来。“鸾”,谓孤鸾,失偶的鸾鸟,这里当为词人自喻。又古乐曲有《孤鸾》之曲,其声哀怨,故“鸾空怨”三字,语意相关。“罗幕”,指房中的帷幕。燕子穿过高楼的重重帘幕,回到旧日巢中,常用来喻游子回归,而此词谓“燕未还”,则指离别了的情人还未回来。这两句写的是帘下百无聊赖地吹笙,想念着远别的情人,心中充满了哀怨。
  过片三句,拓开一笔,强自解慰,尤言:既已知道欢聚易散,不如暂且悠闲中度日吧,莫让离愁别恨损害了青春美好的容颜。这里故作退让,用表面豁达的语言来表现怨极而无可奈何的心境。可是这古之伤心人呢?能真正觉悟的他还是要让那千万缕割不断的情丝去牵系着自己:“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这是一句彻骨情语。“鸳鸯锦”,指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象征着男女的和合。“西楼”,是词人青年时欢会之地,小晏词中屡见。春寒料峭,长夜漫漫,搜趣网西楼怅卧,谁共晨夕?当初“共展鸳鸯锦”的美好时光,已一去不复返了,所余下的只是永久的孤独和哀伤。
  这首以长调章法入于小词,处处呼应。“一醉醒来”,已伏下“西楼此夜寒”一笔:“鸾空怨”、“燕未还”,已伏下“谁堪共展鸳鸯锦”一笔。这一切又都和词人内心的感觉一一对应。
  鹧鸪天
  晏几道
  醉拍春衫惜旧香//www.souquanme.com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晏几道词作鉴赏
  此词对作者往日欢歌笑乐的回忆中,流露出他对落拓平生的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
  上片于室内的角度写离恨。起首两句抒写离恨的无法排遣。“旧香”是往日与伊人欢乐的遗泽,乃勾起“离恨”之根源,其中凝聚着无限往昔的欢乐情事,自觉堪惜,“惜”字饱含着对旧情的深切留念。而“醉拍春衫”则是产生“惜旧香”情思的活动,因为“旧香”是存留“春衫”上的。句首用一“醉”字,可使人想见其纵恣情态,“醉”,更容易触动心怀郁积的情思。次句乃因“惜旧香”而激起的无可奈何之情。
  “疏狂”二字是作者个性及生活情态的自我写照。“疏”为阔略世事之意。“狂”为作者生活情态的概括。他的《阮郎归》曾说“殷勤理旧狂”,可见“狂”他并非偶然,而是生活中常有的表现。“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浣溪沙》),“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俱是其生活狂态的具体写照。这句意谓以自己这个性情疏狂的人却被离恨所烦恼而无法排遣,而句首着一“天”字,使人觉得他的无可奈何之情是无由开解的。“年年”两句选取最常见的秋草、夕阳,烘托思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思念之情。路上秋草年年生,实写征人久久不归;日日楼中朝暮独坐,实写为离恨折磨之苦。
  过片承“夕阳”而写云、水,将视野扩展,从云水渺茫、征人归路难寻中,突出相见无期。此二句即景生情,以景喻情,道出了主人公于楼上怅望时的情思。
  结拍两句是无可奈何的自慰,措辞无多,然而读之使人更觉哀伤。“莫向花笺费泪行”虽是决绝之辞,却是情至之语,从中带出已往情事,当是曾向花笺多费泪行,如《西厢记》所说,把书信“修时和泪修,多管阁着笔尖儿未写早泪先流”。既然离恨这般深重,非言辞所能申写,如果再“向花笺费泪行”,那便是虚枉了。小晏也曾一首《采桑子》中写道:“长情短恨难凭寄,枉费红笺。”情意正同。此二句意谓此际相思之情,绝非言语所能表达得出来的。夏敬观云:“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号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从此词中,可以见出以上论述之深透。
  全词痛楚的往事追忆中流露出词人亲身经历的慨叹,意境深阔,感人至深,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鹧鸪天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
  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晏几道词作鉴赏
  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
  上片起首两句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这两句写出了姑娘们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来时浦口随棹,采罢江边月河楼”,则写她们的采莲过程、采莲环境。夏天白昼云雾少,句中的“云”,当指晓云。这两句写的是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地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
  过片以后展示采莲女子心灵的美好。她们爱惜莲花,为莲花的遭遇担忧。或许她们采莲中,也从莲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好花易谢当然常用来象征少女青春易逝、好景不常。她们爱惜莲花、关切莲花,和爱惜自己的青春、关切自己的命运密切相关。“花不语,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人无可奈何,花也无可奈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而最急迫的愁是“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怕万一西风聚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朱颜”指花,用比拟写法进一步人花合一了。
  此片细腻地写出采莲人多情易感的内心世界。
  鹧鸪天
  晏几道
  斗鸭池南夜不归,酒阑纨扇有新诗。
  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
  今感旧,欲沾衣。
  可怜人似水东西。
  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
  晏几道词作鉴赏
  此为感旧词。作者词中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沉悲凉的伤时感逝情怀和身世之慨。
  词的上片写当年斗鸡池边征歌逐舞、饮酒赋诗的盛况。首两句写昼夜相继的游赏欢宴。酒阑之后,兴犹未尽,还歌女的纨扇上题遍绮丽的新诗,可以想见词人的情意气。这两句用淡墨浅染,略点宴乐,然后用浓墨重彩钩勒。“云随”两句写的是天上的云,也像随着碧玉的歌声而飘转;红琼的舞袖回旋,仿佛裹着一身飞雪。“碧玉”、“红琼”,是歌儿舞女的代称。本词中所指的或许是小晏最眷恋的小莲。《小山词》中尚有一首《鹧鸪天》,特为小莲而作,亦有“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之句,语意与本词相仿。小晏写歌声高亢,不说“响遏行云”,而是易“遏”为“随”为“转”,赋予歌声更大的感染力,可谓点铁成金;写舞态婆娑,如流风回雪,亦极生动形象。活色生香,酣歌畅舞,可知小晏此时之乐,自不免要纨扇题诗了。近世论者,尝举此联与大晏的“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相比,认为两联意同而小晏造语尤胜。
  过片三句,点明词旨为怀旧。词人追怀往事,不禁泪下沾衣。最令人痛苦莫过于两人象各向东西分流的水那样,再也不能会合一起了。可能此时小莲也不知去向了。词人发出了深沉的叹息:“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依旧是那皎洁的秋月,依旧是那温煦的春风,但那个人儿早已不眼前了,连同她清越的歌声,连同她妙曼的舞态,所留下的只是满眼凄凉。“秋月春风”四字,包涵了无限的哀思。“岂得知”三字,是孤寂的词人绝望之语,属反诘用法。
  鹧鸪天
  晏几道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
  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
  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晏几道词作鉴赏
  这首词记述的是词人一次春夜宴会上惊艳的情事。
  起笔“小令”二句,写两人初逢的情境。“尊前”,点酒筵:“银灯”,点夜晚:“玉箫”,指筵席上侑酒的歌女,典出唐范摅《云溪友议》,韦皋与姜辅家侍婢玉箫有情,韦归,一别七年,玉箫遂绝食死,后再世,为韦侍妾。词中以玉箫指称,当意味着两人筵前目成心许。华灯下清歌一曲,醉颊微酡,“娇娆”前着一“太”字,表露了词人倾慕之情。
  接下来“歌中”二句,从“一曲”生出。她优美的歌声中痛饮至醉,谁又能感到遗恨啊!她唱完之后,余音耳,筵散归来,酒意依然未消。“歌中醉倒”四字统摄全篇:表面看来,这是说一边听歌,一边举杯酣饮,不觉便酩酊大醉了;实际上是暗示自己被美妙的歌声陶醉,被美艳的歌者迷醉了。一“醉”字,点明命意,情韵悠长,并提引下片写的春夜梦寻。
  “醉倒”,是心甘情愿的。“谁能恨”即无人能恨,与柳永《凤栖梧》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终不悔”,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醉得实是太深太沉了,以至宴会归来,仍酒意未消,而“未消”的不仅是酒意,更有见玉箫而产生的绵绵情意。两句实中有虚,沉着深婉。
  过片后,紧接写“归来”的情事。小晏尚有《鹧鸪天》词云:“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可作本词下片的概括。“春悄悄,夜迢迢”意谓,春意悄悄地潜进了心中,春夜又是漫无际涯。“悄悄”二字,写春夜的寂静,也暗示词人独处时的心境。久不成寐,更觉春夜迢迢,与上片短暂的欢娱恰成强烈对照。“碧云”句,以天设喻,慨叹由于人为的间阻,使两人不能互通心愫,侯门如海,要想重见就更是困难了。一“遥”字,与《诗。郑风。东门之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的“远”字用意略同,并不是说两人空间上相隔很远,而是说时间上的长别的深意了。“楚宫”,楚王之宫,指代玉箫的居处,亦暗示女主人公“巫山神女”的身份。这三句写宴罢归来的刻骨相思,婉妙动人。
  “梦魂”二语,是全词中警策之语。今夜里,词人的梦魂,迷蒙的夜色中,又踏着满地杨花,悄悄地走过谢桥,去重会意中人了。“惯”,即惯常之意。
  “谢桥”,谢娘家的桥。唐代有名妓谢秋娘。词中以谢桥指女子所居之地。张泌《寄人》诗:“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廓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晏

鹧鸪天 苏轼 全篇翻译

赏析《鹧鸪天》苏轼
韩愈云:“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语文需要发现,语文需要创新,语文需要个性。语文的课堂要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惟陈言之务去,这是语文的要务,这是语文的精彩。语文的课堂如果是“一言堂”“标准答案”,那么无异于一潭“死水”,掀不起半点波澜。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www.souquanme.com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上片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片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市面上,世人对这首诗的最直接的也是最公认的解读,我对这一种解读也是非常的认可,因为这首诗歌还有一个小注“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由此我们推断这种解读使合乎情理的。我怀着这样一种确信无疑的理解让学生自主去赏析这首歌,本以为会得到统一的答案,但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同学认为“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理由如下:第一,苏轼是豪放词风的集大成者,他的词作一贯充满了一种积极、乐观 、向上的精神品质,此词应该是作者仕途不如意后的一种自慰。第二,此“凉”字可理解为作者的一种欣慰、满足之语。一种全新的理解。待我上网一查,确实也有此种理解。
正如澳柯玛冰箱的广告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想说,“语文的答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不能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这种发现创新的能力。
惟陈言之务去,惟发现之褒扬,惟创新之赞赏。
附苏轼《鹧鸪天》之两种解读:
其一: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在黄州。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上阕写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阕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上片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片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其二: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
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辛弃疾的《鹧鸪天》原文及其赏析 急需 谢谢

“陌上柔桑…… ”这首。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赏析:
辛弃疾写的这首农村风光的词,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感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故曰“点”这不得不使人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的警句“枯藤老树昏鸦”。两相比较,给人的感受很不相同,马致远是在低沉地哀吟,而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近处的自然风光,下阕则将镜头拉远,进而涉及人事。“山远近,路横斜”,一笔就将视线拉开了,在山区这种路成为村落与村落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成为与外面世界联系的桥梁,生活在山间的人们,时常觉得那路会给他们带来新的东西,所以词人对眼前蜿蜒于山间的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青旗沽酒有人家”,横斜的路,去向不止一处,但词人的注意力却集中在有青旗标志的酒家上。山村酒店,这是很有特色的一处地方风景。词人在一首《丑奴儿近》中就写过:“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只写出酒家青旗,意思便不言而喻了,一个“有”字透露出词人欣喜的心情。眼前的农村美景使他悟出了一种道理,在结尾两句中翻出了新意:“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荠莱花,繁密而又显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着风雨开放,生命力是那样顽强,好像春天是属于它们的“相反城中的桃李则忧风愁雨,春意阑珊。这两句,上句宕开,借“城中桃李”憔悴伤残的景象为下句作衬,虽只点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联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句则收归眼前现境,“在”字稳重而有力,显然带有强调的意味。
这首词通过写景和抒情,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并由此把词的思想意义向纵深方向拓展。荠菜花的花瓣碎小,颜色也不鲜艳,只有浓郁的香味,在城市人眼里,一般是算不上什么花的,作者却偏偏热情地赞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并捕捉到的,还有桑芽、幼蚕、细草、黄犊等等,多半是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这些,连同那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都体现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观。词中关于“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还含有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光,在它身上仿佛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联系作者篇首的目注“代人赋”,当时很可能是朋辈中有人为作者罢官后的生活担忧,因而词人便风趣地以代友人填词的方式回答对方,一方面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一方面又隐隐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风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坚强的荠菜花,以此与友人共勉。搜趣网这首词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与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