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少数民族风俗的题目(急求一篇作文 题目是《民族的风俗》)

写一个关于中国少数名族风俗的作文要快最多明天你好,维吾尔族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礼貌语言,而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很多礼貌语言是共同的。不论......

描写少数民族风俗的题目(急求一篇作文 题目是《民族的风俗》)

写一个关于中国少数名族风俗的作文

要快最多明天
你好
维吾尔族
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礼貌语言,而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很多礼貌语言是共同的。不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充孜族还是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回族,大家在见面的时候都以右手抚胸,频频点头行礼,说声“萨拉姆!”“萨拉姆”包含“您好”、“向您问安”的意思,表达了尊敬别人的心情,无论在城市或乡村,到处都可以见到少数民族人民谦虚、恭敬、亲切相待的动人情景。
请求别人做事或帮忙的时候,往往用询问、客气的话语,尤其对待长者特别显得毕恭毕敬,在长者面前,任何失礼的举动都是绝对禁止的,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喝茶吃饭都要先敬老人;青年人不能直接叫长辈的名字,当着老人的面不得喝酒、抽烟、放肆谈笑,吃饭的时候,长者先入席。
少数民族非常热情好客。哈萨克族有句谚语:如果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放走客人,便是奇耻大辱。凡是前来拜访或者投宿的客人,不管相识或者不相识,都会受到热情接待。
在新疆的少数民族中,因为维吾尔族人数最多,所以维吾尔语比较通用。一般情况下,与人见面要说:“亚克西姆赛孜?”见到长者或德高望重的人右手搭胸,行鞠躬礼,然后说声“萨拉姆”,这表示最亲切的问候。
在称呼方面,各民族都有其尊卑辈序之称,少数民族一般对人不以官职相称,其中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称呼比自己稍长的男性为“阿卡”,就是哥哥、大叔的意思;比自己稍长的女性尊称为“阿恰”或“阿依拉”,就是姐姐、大婶的意思;称比自己年幼的男性为“吾康”(弟弟),女性为“森额尔”(妹妹);对年幼的人一般在名字后面加上“乌卡”,就是弟弟、妹妹,表示亲切;对上了年纪的女性长者叫“姆妈”(奶奶),男性长者尊称为“波瓦”(爷爷);对比较熟悉并与自己母亲同辈的女性叫“阿帕”(妈妈)、男性叫“达达”(爸爸);长者对晚辈,不论是不是亲生子女,都称 “巴拉姆”(我的儿子)、“柯孜姆”(我的女儿);青年同性之间互称“阿达西”(朋友);对干部和军人称“尧尔达西”(同志);对小男孩称“巴郎”,女孩称“克孜”;对小伙子不能称“巴郎”,应选择上面的对应尊称;青年之间还有个亲昵的称呼叫“阿达西”(朋友),不过男游客不要对女性,尤其对姑娘不能这样称呼;叫维吾尔族同志的名字的时候最好用全称,用一、两个字代替便显得不礼貌,如努尔买买提, 叫做“努尔”就不太好,不过对熟悉的同志这样称呼也是可以的,因为他可以谅解。

少数民族的风俗作文400字四年级

  藏族的风俗。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西双版纳是中国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头。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 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蒙古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貌。他们以蒙古包为中心的待客礼仪,主客之间都要有许多规矩,要分别遵守。
  主人迎客要立于门外西侧;要“浅茶满酒”;佳宴是手抓肉或全羊席;送客要送到包外或边界,要扶客人上马,目送客人走出一段后方可返回包房。
  人应在包房后下马;勿手持马鞭进入包房;不要踢打牲畜,不得骑马闯入羊群,不得追打猎犬和看家犬;不要称赞主人的孩子和牲畜;未经允许不要进入包房;在包房内不要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不要吐痰,不要从主人的衣帽、枕头、被褥上跨过;出入包房不要踩踏门栏;不要用烟竿、筷子、剪刀指别人的头部;礼品要成双,送接礼品用双手,忌用单手,更忌左手接礼;告辞时从左侧离开包房,出门后,不应马上上马或上车等。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献哈达作为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敬献动作因客人身分而异:
  对尊者,长辈,要举双手过顶搜趣网
  对平辈,只要双手送到对方手上;
  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献哈达都必须鞠躬,不得用手接送。
  客人来访主人要在门外迎接,对尊、长者要脱帽弯腰45度,见平辈稍微低下就可;敬献奶茶、酥油茶或青稞酒有敬三杯的习俗,客人不可拒绝,喝三杯之间还有许多细微的讲究;送客要让客人走在前,为客人牵马备鞍。
  主要禁忌有:不可触摸佛像、佛供、经书、钟鼓、活佛身躯和佛徒佩带的佛珠,因为都是圣物;男坐左边,女坐右边,不可混坐;家有病人或产妇,不得进入。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献哈达作为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敬献动作因客人身分而异:
  对尊者,长辈,要举双手过顶;
  对平辈,只要双手送到对方手上;
  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献哈达都必须鞠躬,不得用手接送。
  客人来访主人要在门外迎接,对尊、长者要脱帽弯腰45度,见平辈稍微低下就可;敬献奶茶、酥油茶或青稞酒有敬三杯的习俗,客人不可拒绝,喝三杯之间还有许多细微的讲究;送客要让客人走在前,为客人牵马备鞍。
  主要禁忌有:不可触摸佛像、佛供、经书、钟鼓、活佛身躯和佛徒佩带的佛珠,因为都是圣物;男坐左边,女坐右边,不可混坐;家有病人或产妇,不得进入。
  维吾尔族待人接物很讲礼貌。路遇长者或宾朋,手按胸部中心,向前倾斜30度;来客,全家出迎,尔后女主人托盘端上茶水敬客;老人吃饭或到别人家做客,要做“都瓦”(一种双手摸脸的祝福)。
  维吾尔族的饮食禁忌与伊斯兰教相同。他们忌用单手接送礼物;忌穿短裤、短小衣物外出;睡觉时禁头动脚西,禁四肢平伸仰卧。做客时洗手不可将湿手乱甩;不能在长者就座之前入坐;吃抓饭不要用手乱抓或抓了再放回去;吃剩残物不要乱扔;用餐时不要从餐布或主人面前跨过;不要当着主客的面吐痰、擤鼻涕等。
  朝鲜族有热情待客、尊老爱幼的传统。客人进门前,要先干咳一声,或以“在家吗?”向主人示问;脱鞋进门,进门上炕;对长者起立让坐,为长者让路;让客人吃饱吃好;客人吃饱,汤匙应放在桌上,或放在汤碗内;请可、客吃饭,主人要奉陪到底,不在客人之前离席;对稀客、贵客要以酒相待;节日饮食要与邻居分享。
  朝鲜族家庭礼节严格,讲究父慈子孝,晚辈敬重长辈。一般老少不同席,老人单独设席;晚辈要待长者用餐后方可举筷,不得在老人面前喝酒抽烟,如无法回避也要转身而饮;对六十岁的老人,全家要举行庆花甲仪式,跪拜敬酒祝寿。
  朝鲜族的禁忌有:严禁同宗、表亲通婚;不喜食羊、鸭、鹅及油腻食物,喜食狗肉,尤喜狗肉汤,但婚丧及佳节时禁止杀狗、食狗肉。
  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内参观或想体验当地民俗而住进船形屋,记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风俗。
  在船形屋内有禁忌:不得戴草笠进屋,不得在屋内吹口哨,不得在屋内扛锄头……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据说是屋场“多阴”“鬼神占地”,便要搬家等等。
  在西藏民间,天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对于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
  天葬令旅游者充满肃穆、神秘之感。好奇心和探秘感驱使,想见识一番为人之常情,但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场观看天葬。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馕。饭菜种类很多,有抓饭。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欢吃甜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鸡、鸭、鱼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着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手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在牧区,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冬天住平顶土房。哈萨克族饮食很丰富,他们爱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奶疙瘩,爱喝马奶、骆驼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区,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鲜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欢吃马肠子。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葱、大葱、胡椒,便成为哈萨克族最爱吃的“纳仁”。另外,哈萨克族人还吃用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杰尼提”、馕、“包尔沙克”、抓饭等食物。
在牧区,哈萨克男子冬天普遍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驼毛絮里的大衣;裤子多用牛皮缝制,名曰“夏里巴尔”。妇女喜欢穿红色和其他颜色的连衣裙,天冷时外罩对襟棉大衣,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姑娘们穿各种绣花衣服,在花帽上以猫头鹰羽毛作帽缨。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牧民,夏天戴白毡帽,妇女戴白布披中,天冷时戴绒头巾,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则戴圆形皮帽。哈萨克族牧民都穿长统皮靴,冬天穿用毡子缝制的长袜,外着皮靴。哈萨克族热情好客,招待来客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并宰杀羊只。进餐时,主人先将带有羊头的一盘肉献在客人面前,客人将盘中的羊头拿起后,割下羊头右面颊上的一片肉自己吃下,再割羊耳给主人家年幼者,然后将羊头送还主人。
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回族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部分经商,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酷爱养花,庭院中繁花似锦,屋内栽养盆花,讲究清洁卫生。饮食方面,肉食只限于牛、羊、驼、鸡、鸭、鹅、鱼。禁食猪、驴、骡、狗等肉。饮食有自己的特点,家庭饮食一般以拉条子、拌面、揪片子、蒸馍、烤饼和香豆子花卷为主,还有肉汤、羊肉泡馍、蒸肉、清汤牛肉面、凉粉等独具风格的食品,回族喜欢饮茶,主要喝砖茶、红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时,一般还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红枣。
服饰方面,散居在城镇的回族穿着基本上和汉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区,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衬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妇女爱穿纯朴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袄。已婚妇女一般都要盘头,戴白色、青色布帽或头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辫子,不戴头巾。中青年妇女有佩带耳环、戒指等金银首饰的习惯。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饮酸奶子、奶酒,也喜欢喝茶。农牧区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种粮食和蔬菜,喜喝米酒。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现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喜宴时才穿蒙古袍。妇www.souquanme.com女不论冬夏都喜欢穿裙子或连衣裙,用各色头巾包头。
蒙古族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时,首先摆上奶酪、奶油,各种面制干粮和奶茶,喝完奶茶后还要敬酒。随后端上手抓羊肉,贵客则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荐骨连着尾巴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上不带面颊的羊头,把小刀递给客人。客人把羊头的一只耳朵割下来,再切一块肉吃下,然后把刀还给主人,主人才动手切肉,请客人动手随便吃。为了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热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尝一尝。蒙古族特别尊敬长辈和教师。无论何时,对年长的人都称“您”,进门、入座、喝茶、吃饭、敬酒等都让年长的人领先,“巴格西”历来被作为贵客迎送招待。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牧民住的圆形毡房称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则迁居向阳山谷。定居的柯尔克孜族多住平顶方形土房,有壁龛和天窗,住宅周围种有蔬菜瓜果。柯尔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丰富。乳制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们喜欢牛羊奶、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马等各种肉食和米面细粮。
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女子喜欢穿对襟上衣,缀银扣;也有穿多榴长裙和下端带皱悯的连衣裙、外套黑色坎肩和袷袢的。姑娘们普遍喜好红色衣裙,戴红色丝绒圆顶小帽或大红色水獭皮帽。老幼皆喜欢穿绣有花纹的高筒皮靴。未婚女子梳许多小辫,婚后改扎双辫。装饰品多为银器,如手饲、耳环、项链、戒指等。有的还佩带铸有花纹的圆银片胸饰。柯尔克孜族人好客,重礼节,凡有客人来访,都要拿出最好的饮食款待,尤以宰羊待客最为尊敬。在迁居时,邻居们要宰羊互相招待,以示告别或迎送。
锡伯族 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住房自成院落,庭院种植花木蔬菜。大门多朝南开。住室的窗户和箱柜等家具都雕图案,最常见的是牡丹和莲花。锡伯族妇女擅长剪纸,纸糊的窗户都用剪纸装饰得十分美观。,在饮食方面,以面、米为主食,爱食奶茶、酥油、奶油等乳制品。
忌食狗肉。秋天习惯用圆白菜、韭菜、胡萝卜、芹菜和辣椒腌制咸菜,叫花花菜,作为冬春两季的食物。还喜欢在农闲时打猎、捕鱼,并用鱼腌制腊鱼肉。
在服饰上,妇女喜欢穿旗袍,男子穿对襟短衫,裤脚在脚踝扎紧,现在中青年男子爱穿制服、西服,妇女爱穿连衣裙。
锡伯族 注重礼节。在家庭生活中,长幼有序,晚辈对尊长www.souquanme.com行“打千”礼。
锡伯族的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如春节、清明、端午等。锡伯族迁至伊犁后,将农历四月十八从东北出发西迁时同父母兄弟分别的那一天,作为每年的纪念日,全“牛录”(旗)老少到野外开展娱乐活动。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多吃牛、羊、马肉及其乳制品,日常食品是使和奶茶,喜欢吃库尔达克(上豆炖肉)和蜂蜜、糖浆。“纳仁”是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上好食品。
乌孜别克族 的传统房屋形式有多种,顶楼呈圆形的称为“阿瓦”,一般则为平顶长方形的土房,取暖多用壁炉。
乌孜别克族家庭多是父母与未成家子女在一起,也有祖孙三代住在一起的。有和维吾尔、塔塔尔族联姻的传统。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小花帽有绣花的、有用灯芯绒或黑绒制作的。妇女有时还在小帽外面加戴头巾。男子穿长及膝盖、斜领,右任名为“托尼”的长袍,腰间束以三角形绣花腰带,妇女穿宽大多榴的连衣裙,不系腰带。一般多穿皮靴。妇女穿的“且特克”(绣花鞋)十分别致美观。男子衬衣的领边、前襟开口处和袖口常绣有彩色图案花边,体现了乌孜别克族工艺美术的特点,乌孜别克妇女善于刺绣,工艺品“派提努斯”花盘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城市乌孜别克人多穿西装。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每年春天播种青棵、豌豆、小麦等耐寒作物,初夏赶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后回村收获、过冬,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适应生活环境的特色。男子穿无领对襟长外套,系腰带,寒冷时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圆高筒帽,以黑绒为面,上绣数道花边,帽沿下翻时,掩住双耳和面颊,可御风雪,已婚女子系后身围裙,所戴圆顶绣花棉帽缀有后帘可保暖,外出时在帽上系方形白色头巾,新嫁娘则系红色头巾。男女都穿毡袜,穿野羊皮软靴,用牦牛皮作靴底,轻柔坚实,适于攀缘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制品,饮奶茶,以肉食为上好食品。
塔吉克族的村庄里,大都是正方平顶,木石结构的房屋,墙壁多用石块、草皮砌成。屋顶架树枝,抹上拌有麦草秸的泥土。门向东开,一般都靠近墙角。顶部中央开天窗。
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婴儿的出生是件大喜事,亲友闻讯前来祝福。在婴儿身上洒面粉以示吉利。塔吉克人注重礼节,热情好客,谁拿走客人一件东西,意味着恳请客人前去做客。忌用脚踩食盐或食物,忌骑马穿过羊群,忌接近主人的羊圈或以脚踢羊,这会被认为是大不敬。吃饭时忌将饭菜倒在地上,等主人收拾完餐具才能离席,交谈时忌脱帽。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的饮食,种类多,美味可口。主要有肉汤饭,克孜杜尔玛(一种烤制的食物)、沙里玛阿西(一种煮制的食物)、古拜底埃(用鸡蛋和面粉制成的小馕和用肉、奶酪、酥油、大米等焙烘制成),各种油煎饼、烤饼、煎蒸包子、饼干、酱汁、酿制饮料以及各种炒菜等。
塔塔尔族的房屋多用土坯、砖块、石块、木材等材料建筑。有土、木房之分,房门一般朝阴面开。塔塔尔族多住套间,房外都建有围墙,自成院落,厨房内还有炉灶,馕坑。为防止食品变质,每家仓库或院内都垒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将积雪和冰块放进去,这种食品储藏室叫“帕孜”,牧区的塔塔尔族适应游牧生活,住帐篷。
塔塔尔族的传统服装,男子一般穿绣花白衬衣,外加齐腰短背心或黑色对襟长衫和黑裤,喜戴黑、白两色绣花小帽,冬季多戴黑色卷毛皮帽。女子以镶有珠子的小花帽为美,喜穿白、黄或紫红色连衫带褶边的长裙。年长者多穿带领、左衽的白衬衣,外加黑色齐腰短坎肩儿。一般情况下,多系布腰带,冬秋两季,戴皮帽,穿各式长短大衣、短袄,年长者外加套鞋。现在,塔塔尔族青年男子多穿西装和时装。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饮食主要以面粉、大米及牛羊马猪肉、家禽肉蛋为主。在新疆因长期与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居住在一起,猪肉虽不在禁忌之列,但也很少食用,与东北地区达斡尔族大相径庭。花样品种有米饭、拉面、汤面、烤馕等,基本上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相同,喜在春季3-5月份吃凉面,腊月八日吃腊八饭。
达斡尔人的庭院为方形或长方形。门朝南开,一般不能与院大门相对。住室以西屋为贵,西屋又以南炕为贵。达斡尔人有敬老、互助和好客的优良传统。老年人在社会上威信很高,在各种场合都受到晚辈尊重,人们不论彼此是否认识,都有互相帮助的义务,对于客人,即使生活上有困难,也乐于款待。
达斡尔族最大节日是春节,腊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扫墓,晚上玩个通宵,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穿上节日服装,逐户拜年。达斡尔族请安礼的姿势因本人的性别和对方的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
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回族过肉孜节较隆重,维、哈等民族过古尔邦节比较隆重。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同汉族一样过春节。
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人死后一般都实行土葬,先由宗教人士给死者擦澡,然后以白布裹尸,用移尸木匣抬到事先挖好的墓穴入葬。出葬时不许妇女和不信伊斯兰教的人到墓地去。死后的第七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均要举行悼念活动,请阿匐念经,请亲友吃饭,此项仪式叫“乃孜尔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饮酸奶子、奶酒,也喜欢喝茶。农牧区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种粮食和蔬菜,喜喝米酒。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现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喜宴时才穿蒙古袍。妇女不论冬夏都喜欢穿裙子或连衣裙,用各色头巾包头。
蒙古族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时,首先摆上奶酪、奶油,各种面制干粮和奶茶,喝完奶茶后还要敬酒。随后端上手抓羊肉,贵客则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荐骨连着尾巴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上不带面颊的羊头,把小刀递给客人。客人把羊头的一只耳朵割下来,再切一块肉吃下,然后把刀还给主人,主人才动手切肉,请客人动手随便吃。为了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热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尝一尝。蒙古族特别尊敬长辈和教师。无论何时,对年长的人都称“您”,进门、入座、喝茶、吃饭、搜趣网敬酒等都让年长的人领先,“巴格西”历来被作为贵客迎送招待。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牧民住的圆形毡房称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则迁居向阳山谷。定居的柯尔克孜族多住平顶方形土房,有壁龛和天窗,住宅周围种有蔬菜瓜果。柯尔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丰富。乳制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们喜欢牛羊奶、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马等各种肉食和米面细粮。
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女子喜欢穿对襟上衣,缀银扣;也有穿多榴长裙和下端带皱悯的连衣裙、外套黑色坎肩和袷袢的。姑娘们普遍喜好红色衣裙,戴红色丝绒圆顶小帽或大红色水獭皮帽。老幼皆喜欢穿绣有花纹的高筒皮靴。未婚女子梳许多小辫,婚后改扎双辫。装饰品多为银器,如手饲、耳环、项链、戒指等。有的还佩带铸有花纹的圆银片胸饰。柯尔克孜族人好客,重礼节,凡有客人来访,都要拿出最好的饮食款待,尤以宰羊待客最为尊敬。在迁居时,邻居们要宰羊互相招待,以示告别或迎送。
锡伯族 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住房自成院落,庭院种植花木蔬菜。大门多朝南开。住室的窗户和箱柜等家具都雕图案,最常见的是牡丹和莲花。锡伯族妇女擅长剪纸,纸糊的窗户都用剪纸装饰得十分美观。,在饮食方面,以面、米为主食,爱食奶茶、酥油、奶油等乳制品。
忌食狗肉。秋天习惯用圆白菜、韭菜、胡萝卜、芹菜和辣椒腌制咸菜,叫花花菜,作为冬春两季的食物。还喜欢在农闲时打猎、捕鱼,并用鱼腌制腊鱼肉。
在服饰上,妇女喜欢穿旗袍,男子穿对襟短衫,裤脚在脚踝扎紧,现在中青年男子爱穿制服、西服,妇女爱穿连衣裙。
锡伯族 注重礼节。在家庭生活中,长幼有序,晚辈对尊长行“打千”礼。
锡伯族的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如春节、清明、端午等。锡伯族迁至伊犁后,将农历四月十八从东北出发西迁时同父母兄弟分别的那一天,作为每年的纪念日,全“牛录”(旗)老少到野外开展娱乐活动。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多吃牛、羊、马肉及其乳制品,日常食品是使和奶茶,喜欢吃库尔达克(上豆炖肉)和蜂蜜、糖浆。“纳仁”是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上好食品。
乌孜别克族 的传统房屋形式有多种,顶楼呈圆形的称为“阿瓦”,一般则为平顶长方形的土房,取暖多用壁炉。
乌孜别克族家庭多是父母与未成家子女在一起,也有祖孙三代住在一起的。有和维吾尔、塔塔尔族联姻的传统。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小花帽有绣花的、有用灯芯绒或黑绒制作的。妇女有时还在小帽外面加戴头巾。男子穿长及膝盖、斜领,右任名为“托尼”的长袍,腰间束以三角形绣花腰带,妇女穿宽大多榴的连衣裙,不系腰带。一般多穿皮靴。妇女穿的“且特克”(绣花鞋)十分别致美观。男子衬衣的领边、前襟开口处和袖口常绣有彩色图案花边,体现了乌孜别克族工艺美术的特点,乌孜别克妇女善于刺绣,工艺品“派提努斯”花盘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城市乌孜别克人多穿西装。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每年春天播种青棵、豌豆、小麦等耐寒作物,初夏赶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后回村收获、过冬,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适应生活环境的特色。男子穿无领对襟长外套,系腰带,寒冷时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圆高筒帽,以黑绒为面,上绣数道花边,帽沿下翻时,掩住双耳和面颊,可御风雪,已婚女子系后身围裙,所戴圆顶绣花棉帽缀有后帘可保暖,外出时在帽上系方形白色头巾,新嫁娘则系红色头巾。男女都穿毡袜,穿野羊皮软靴,用牦牛皮作靴底,轻柔坚实,适于攀缘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制品,饮奶茶,以肉食为上好食品。
塔吉克族的村庄里,大都是正方平顶,木石结构的房屋,墙壁多用石块、草皮砌成。屋顶架树枝,抹上拌有麦草秸的泥土。门向东开,一般都靠近墙角。顶部中央开天窗。
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婴儿的出生是件大喜事,亲友闻讯前来祝福。在婴儿身上洒面粉以示吉利。塔吉克人注重礼节,热情好客,谁拿走客人一件东西,意味着恳请客人前去做客。忌用脚踩食盐或食物,忌骑马穿过羊群,忌接近主人的羊圈或以脚踢羊,这会被认为是大不敬。吃饭时忌将饭菜倒在地上,等主人收拾完餐具才能离席,交谈时忌脱帽。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的饮食,种类多,美味可口。主要有肉汤饭,克孜杜尔玛(一种烤制的食物)、沙里玛阿西(一种煮制的食物)、古拜底埃(用鸡蛋和面粉制成的小馕和用肉、奶酪、酥油、大米等焙烘制成),各种油煎饼、烤饼、煎蒸包子、饼干、酱汁、酿制饮料以及各种炒菜等。
塔塔尔族的房屋多用土坯、砖块、石块、木材等材料建筑。有土、木房之分,房门一般朝阴面开。塔塔尔族多住套间,房外都建有围墙,自成院落,厨房内还有炉灶,馕坑。为防止食品变质,每家仓库或院内都垒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将积雪和冰块放进去,这种食品储藏室叫“帕孜”,牧区的塔塔尔族适应游牧生活,住帐篷。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450

整理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形成一篇作文。(可以写节日风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艺术品。)
给你篇美文。。。
为汉服的低声吟唱
作者:天涯在小楼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
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
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
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
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
记得吗?
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
曾经有一条大鱼,
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
它化作一只巨鸟,
在天地之间翱翔。
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
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
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
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
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
他临刑前,
弹奏了一曲绝响,
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
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
几千年过去,
依旧有余音绕梁,
只是他不知道,
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
而是他的傲骨,
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
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
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
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
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
高歌吟唱,
长风吹开他的发带,
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
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
摒弃了武将。
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
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
然而在寒冷的北方,
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
敌人都说,
有岳家军在,
我们打不了胜仗。
可叹英雄遭忌,
谗士高张,
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
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
然而血色夕阳中,
我依稀见到,
有人把它插进土壤,
那是将军用过的,
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
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
于是瘦西湖畔,
梅花岭上,
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
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
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
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
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
丢了性命搜趣网
护了信仰。
残酷的杀戮,
如山的尸骨,
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
有人相信,
千百年后,
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
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
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
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
却莫名其妙的心伤,
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
忘了吗?
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
一群褐发篮眼的豺狼,
带着尖船利炮,
拆了我们的庙宇,
毁了我们的殿堂。
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
却忘了伦理纲常,
我们拥有音乐神童,
却不识角徵宫商,
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
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
我们穿着西服革履,
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
那个礼仪之邦?
在哪里,
我的汉家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
你却说我行为异常?
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
你竟说它属于扶桑?
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
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
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
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
那个信义之乡?
在哪里,
我的汉家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
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
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扬。
所以,
我总有一个渴望,
有一天,
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
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
记住吧,
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
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
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
曾经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