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物的古诗有作者
1.马
卖骆马
【唐】白居易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归马华山
【唐】白行简
牧野功成后,周王战马闲。驱驰休伏皂,
搜趣网饮龁任依山。
逐日朝仍去,随风暮自还。冰生疑陇坂,叶落似榆关。
躞蹀仙峰下,腾骧渭水湾。幸逢时偃武,不复鼓鼙间。
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
【唐】曹唐
騄耳何年别渥洼,病来颜色半泥沙。
四啼不凿金砧裂,双眼慵开玉箸斜。
堕月兔毛干觳觫,失云龙骨瘦牙槎。
平原好放无人放,嘶向秋风苜蓿花。
陇上沙葱叶正齐,腾黄犹自跼羸啼。
尾蟠夜雨红丝脆,头捽秋风白练低。
力惫未思金络脑,影寒空望锦障泥。
阶前莫怪垂双泪,不遇孙阳不敢嘶。
不剪焦毛鬣半翻,何人别是古龙孙。
霜侵病骨无骄气,土蚀骢花见卧痕。
未喷断云归汉苑,曾追轻练过吴门。
一朝千里心犹在,争肯潜忘秣饲恩。
空被秋风吹病毛,无因濯浪刷洪涛。
卧来总怪龙蹄跙,瘦尽谁惊虎口高。
追电有心犹款段,逢人相骨强嘶号。
欲将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铰刀。
病久无人著意看,玉华衫色欲凋残。
饮惊白露泉花冷,吃怕清秋豆叶寒。
长襜敢辞红锦重,旧缰宁畏紫丝蟠。
王良若许相抬策,千里追风也不难。
马
【唐】陈凝
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
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
白马
【唐】杜甫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咏马
【唐】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骢马
【唐】霍总
青骊八尺高,侠客倚雄豪。踏雪生珠汗,障泥护锦袍。
路傍看骤影,鞍底卷旋毛。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
白马
【唐】贾至
白马紫连钱,嘶鸣丹阙前。闻珂自蹀躞,不要下金鞭。
紫骝马
【唐】李白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咏马
【唐】杨师道
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
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
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
白马
【唐】翁绶
渥洼龙种雪霜同,毛骨天生胆气雄。
金埒乍调光照地,玉关初别远嘶风。
花明锦襜垂杨下,露湿朱缨细草中。
一夜羽书催转战,紫髯骑出佩騂弓。
老马
【唐】姚合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浴马
【唐】喻凫
解控复收鞭,长津动细涟。空蹄沈绿玉,阔臆没连钱。
沫漩桥声下,嘶盘柳影边。常闻禀龙性,固与白波便。
塞马
【唐】元稹
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晓风寒猎猎,乍得草头行。
夷狄寝烽候,关河无战声。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
前
西顿动物记的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艺术家、教育学家、探险家。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1860-1946)被誉为“动物小说之父”。 他开创了动物小说这一崭新的文体,在世界文学和儿童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西顿毕生创作的46篇动物小说经历了百年岁月的检验,是世界动物小说中的经典。
他举止怪异,长发披肩,衣衫褴褛,手持画板和笔记本,像幽灵一样出没于群山之中,追寻着动物的足迹,写下有趣的动物故事,并为这些故事绘制了几千幅插画。
他一生都信奉“大自然是非常美好的事物”的观念,是最崇拜狼和印第安人,他觉得狼是最聪明神圣的动物,而印第安人是最好的人种,因为他们和大自然相处得最和谐,也最尊敬大自然。他自称“黑狼”,并终生倡导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动物记》是他的代表作。
西顿从20世纪90年代至1946年过世的期间,完成约60部著作,并在杂志上发表过400余篇文章,其中著名的有《野生动物的生活》4卷、论文《马尼托巴的鸟类》、短篇小说《温尼伯格之狼》和《沙丘牡鹿的踪迹》。
扩展资料:
代表作品介绍:
1、《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
《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中西顿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方法,使读者感到信服。他描写的都是一些真实的动物,而不是徒有动物外表的人。
他展示动物的心理时,强调的是仇恨、寂寞、饥饿、痛苦这些最基本的感情,而不是更为复杂的人类的思想情绪。
他抓住动物的生存斗争这个关键,突出动物的个性,避免笼统的叙述。他的文笔简练,语言朴直。无论是传递信息还是构成紧张的戏剧冲突,效果都十分明显。
2、《西顿野生动物故事》
一本让人惊奇、让人心生悲痛、让人丢不下的书一个全新的、了小起的动物世界。
世界上第一本真正的动物小说野生动物没有一个是老死的他的生迟早都有一个搜趣网悲惨的结局每一个动物都真实生动,每一个动物都充满生命的尊严感受自然的呼吸,倾听野兽的怒吼,尊重动物的权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动物记
关于动物文学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要好。狼 作者:冀根 ——不敢和贾平凹先生雷同,只是听到狼的故事有感而发 老家地处深山,也曾有过狼的肆虐,常有人在山上见到含毛的狼屎或是碗大的脚印,或偶尔听到呜呜的叫声。我长这么大没见过狼,只听大人说其貌如狗,色灰而带黄,尾巴拖于胯下,两眼发绿。耳闻多了,渐于心中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每于夜行或白天在山里干活四周无人时,就莫名地觉得有一双绿幽幽的眼睛随时盯着自己,头皮发乍。但记事以来没有发生过吃人的事情。我的感受是:狼一般不会到村里胡闹,除非人惹了它。有一年有猎人捉了几个狼崽,之后半个月,一到天黑,就可听见村后山腰呜呜的叫声,状如人啼。大人小孩一吃晚饭就闭门不出。半夜就听见有猪的直嚎或羊痛苦而恐惧的“咩——咩——”声划过夜空,于山谷中回响,令人毛骨竦然。如是几天,人心惶惶,人们不得不拿枪守着,过一阵才渐渐恢复了宁静。这是狼在报复!所以有经验的人宁打两只老狼而不收拾一只狼崽。 我终是怀疑狼会主动进攻人之说。我二姥姨讲过一件她的亲身经历。老伴去世后,儿女独立门户,她一人独居。一天晚上夜深人静睡得正香,忽然被一阵嗤嗤地抓门声惊醒,还哼哼叽叽的。村民都散居山头,最近的邻居也有一二里,可以说孤立无援。她一阵恐惧。但几十年的山区生活也锻炼了她的胆量。她穿好衣服拿起菜刀躲在门后。抓门声哼唧声仍时断时续。借着月色她从门缝看见一只狗样的动物,狼!她的心略放了些,因为结实的门狼是进不来的。她鼓足勇气喝斥:“畜牲,抓啥抓!”连喝几声狼就是不去,依然抓门并呜呜哀叫。迷信的意识使她转而一想:是不是有什么事呢?遂提了灯颤颤抖抖走近门,只见一只狼爪从门缝伸进来翻起,那爪红肿如面包。再细看,原来那爪垫上扎了一支生锈的针。她明白了。她小心地给狼拔下针又上了药,说:“畜牲,好了,你走吧。”狼听懂似的哼唧几声晃晃荡荡走了。不久的一天夜里,又是一阵挠门声把她吵醒。有了上次的事这次就胆正了些。起来从门缝一看,还是一只狼。她说:“畜牲,又有啥事?”狼没再抓门走了。姥姨一夜狐疑,不知咋回事。第二天她发现门前放了半个猪;后来又一天夜里又送来几只野兔,再后来一天夜里又抓了一阵门走了,第二天门前放了一个包裹,里面是些衣服首饰什么的。 这对于无神论者的我来说,是颇怀疑其真实性的,但二姥姨的儿子即我二姨舅也证实了这件事。我不禁想,狼也懂得报恩么?我问生长于山里的姥舅:“我怎么看到书上的都是狼吃人的事呢?”他沉默了一阵说:“那是你们城里人的事。” 一直想一睹狼的凶相,去了几家动物园概因其还不到保护的地步也不算希奇而一直未见,只是在电视中看到过它纵横驰骋、赤裸裸地露出牙齿捕猎其他动物的镜头。 (全文完) 为您找了一篇关于《狼》的读后感,以供参考。 希望您满意。 《狼》与《宋定伯捉鬼》人物谈 《狼》和《宋定伯捉鬼》再次收入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说明了这两篇古代小说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至少在当时确具有典型性。现两篇课文都作了课内自读课,我觉得,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重点应放在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上。在扫清语言障碍的同时看看两篇课文塑造的人物究竟有何相似之处,以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首先,两文都突出塑造了智勇双全的正面人物形象。 先看《宋定伯捉鬼》(选自《搜神记》,以下简称《宋》)中的宋定伯。他“夜行逢鬼”,却不是魂不附体,而是坦然应对。须知,在迷信盛行的东晋时代,人人都相信鬼、惧怕鬼,不怕鬼要有何等勇气!更令人惊叹的是,当鬼反问他是谁时,他竟“诳之”也是鬼,完全不把眼前的小鬼放在眼里。鬼想试探他,要 “共递相担”,他明知是“鬼”计,也没有退却。当暴露出自身缺陷时,以“新死,故身重耳”,机智地绕过了鬼的疑虑,还巧妙地套出了鬼的忌讳,最后终于在宛市顺利地制服了鬼。这样,一个大智大勇的人物形象就赫然站在了我们的面前。学生只要真能把握住宋定伯这个人物形象,也自能把握小说“人能胜鬼”这个主题。 相比之下,《狼》中的屠夫稍有逊色。他遇狼后先是“惧”,“以骨投之”。但我觉得这无损于屠夫智勇双全的形象,倒让读者觉得小说更有真实感,“晚归”却遭遇了两狼呀!当年武松过景阳冈也是开始不信有虎,但见真有虎的榜文,不是也想“发步再回酒店”吗?何况,“以骨投之”,多少也有一点机智在里面,他哪知恶狼竟如此贪婪,非要他的命不可。蒲松龄塑造人物令人称道的是:当屠夫投骨失效后,他抛弃了幻想,准备与狼决一死战。然而他也没有硬拼,而是充分利用外物,“奔倚”打麦场的柴堆下面,面对着两狼,使之不能形成前后攻击的局面,然后充分利用战机,把两只狼用刀砍死——屠夫这个大智大勇的形象到这里才算塑造圆满。因此,《狼》文较《宋》文多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复杂历程,这也大概就是文学史家称《聊斋志异》“把我国文言小说推到更高的阶段”的缘由吧。 总之,两篇小说都通过智勇双全人物形象的塑造,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义就肯定战胜邪恶。邪不压正,这是历史向人们所昭示的规律。 其次,作为寓言体小说,两文都成功地塑造了反CNFLH面(人物)形象。 鬼和狼都象征了人类社会中的邪恶势力。其CNFLH共同特点是:狡诈、贪婪、凶残而又愚蠢。《宋》文中的鬼听宋定伯说“欲至宛市”,他也说 “欲至宛市”,巧合乎?否!无非是想趁同行弄清宋定伯的真相,然后置他于死地。其接着提出的“共递相担”的建议也明显在与“人”挑战。但在人类正义力量面前,它又显得十分幼稚、愚蠢,轻易地暴露了“惟不喜人唾”的生理弱点,而终被宋定伯将之化为一羊。与之相比,《狼》中的两狼同样狡诈。为什么要“缀行”屠夫“甚远”?找机会呗。择僻静之处,待天再黑点,可利用“缀行”机会熟悉了解对手。而面对屠夫扔下的骨头,他们一方面不客气:吃;一方面“一狼得骨止而一狼仍从”:你屠夫休想借机溜掉!更让人惊奇的是两狼在柴堆前的表现,它们心照不宣,配合得是何等默契:一狼“目似瞑,意暇甚”——麻痹、稳住对方;“一狼径去”——“径去”,径直地离开屠夫,再绕到屠夫背后的柴堆打洞,以造成前后夹击之势,何等狡猾,可谓用心良苦!然而,作品就是这样通过反衬,有力地突出了“人”是大写的“人”。在任何魑魅魍魉面前,人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综上所述,作为文言志怪小说,《狼》和《宋定伯捉鬼》在人物塑造上是异曲同工,交相辉映。毋庸搜趣网讳言,《搜神记》作为我国古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较多地受了其影响。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得很清楚:“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因此,《聊斋志异》与《搜神记》的渊源关系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教学,我们也应有意识地将它们结合起来。通过比较学习,将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写动物小说的著名作家有哪些?除了沈石溪。
西顿(加拿大)动物小说鼻祖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姜戎(就狼图腾一部)
杨志军(藏獒系列)
椋鸠十(日本)
另外经常有人零零星星写一些动物故事刊登在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