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站岗军人的句子
2.那次台风袭击,风声如狼嚎,嚎得浪涌岛颤,嚎得天地浑浊,嚎得人心发怵。哨所山岗上的松树有的连根拨起不知去向;有的松针全被可恶的风给一根一根地拔扯掉了,宛如没有退毛干净的小鸡;有的连松树皮都被残暴的风刀割得遍体鳞伤,歪耷着躺在地上……台风造成渡口停泊,给养中断,哨所孤立无助。后来连厨房的大烟囱也被台风摧倒溃塌,全哨几十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吃饭都 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3.哨位,没有喧闹,唯有寂寞;哨兵,没有索取,唯有付出。我赞你---极平凡的哨兵,有了你绿洲方显生机,尘土岂敢肆虐;有了你,搜趣网阳光更加明媚,碧波更加清静,有了你......
4.他在那里站岗,手握着那根钢枪。没有思乡的泪水,只有刚毅的眼神扫射四方;没有疲态的影像,只有挺拔的身姿天地徜徉;没有退缩的念想,只有无悔的誓言守卫边疆。他乞求着天下太平、祖国安康,他盼望着关爱他的长辈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他盼望着夜里的暖风将思念带回到故乡。夜空中的满月照亮了万家灯火,却始终照不亮他心中家的那扇窗。不知要经受多少苦愁、多少思念的日夜拷打,不知要多少回独自漫步山头、遥看着家的方向,不知要多少回在梦里回到故乡。
5.“吃菜难,买菜难,难就难在交通上”。海防哨所吃菜难,难就难在买菜的过程艰辛和路途的危险。这种难超越了现实中的想象,没有身临其境更无法体味。哨所每买一次菜,给养员凌晨点起床,挑着菜篮子,翻过四贫岗、越过雁荡山,步行公里到达山脚下的东剑汽车站,乘车公里到达西剑码头,再换乘过港轮渡才能到小长涂菜市。返回则要挑着百把来斤的菜及食品,从山下一步一脚地向山顶攀登。来回个多小时的折腾,再强健的人也体疲力尽。
6.月亮挂在戈壁的夜空,持枪而立的哨兵,是月夜下最美的风景。炯炯的目光,警惕着哨所周围的每个角落。火热的青春,驱散了戈壁的空旷与寂寥。
7.下连队不久
在部队,哨兵站哨是什么样的感觉
在部队,哨兵站哨是什么样的感觉?
哨兵,对于这个名字你们应该都不会感觉到陌生吧!因为你们平常不管是在电视上还是现实生活中看到站在部队大门口的军人或者在一些执勤哨位上的军人,他们都叫哨兵!可是当哨兵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这个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第一次上哨的时候是在新兵连,那时候上哨都是班长带着,就两个人站在宿舍门口,两个小时一班哨。第一次站的时候很兴奋,因为毕竟从来没有体验过嘛!开始的半小时自己还是军姿站在那里,后来感觉累了,想放松一下,班长的一个大手就过来了,“直起腰来!”后来的一个半小时,我都硬撑着过去的。这两个小时的哨,是我感觉最漫长的两个小时。心里面一直在念叨着下一班哨赶紧来换我。刚看到下一班哨的哨兵来的时候,我刚想下哨,班长说“哨兵交接词忘了?”吓的我腿都一哆嗦。
后来下连,真正的走上哨位之后,才发现新兵连训练的那些都是小儿科。因为作为一名哨兵,不是让你站在那里就行了,你要知道你站在那里是为了什么,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应该如何的有效处置。就比如说营门哨。来队的人要检查证件、外出的人也要检查证件,外出人员的着装等等都要检查。因为各种原因,新兵都会在哨位上“翻”几次才算合格。当然“翻把”的后果就是连哨。曾经一个战友最多的时候连着上了一个星期的十二到二。
下哨的时候两个腿都有些僵硬了,如果是白天,回宿舍喝口水休息一下就接着训练。如果在晚上就想着下哨后会不会有一桶泡面吃,如果加两根火腿肠就更好了。
上哨的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上哨一分钟、警惕六十秒”“哨位就是战场,上哨就是打仗!”每一个夜晚被领班员叫起来的时候都想把他打一顿然后继续睡觉。后来退伍了,自己再也不用上哨了,踏出营门看到哨位上的新兵,默默的敬一个军礼,“辛苦了!”给他们,也是给自己!
非洲民间故事《两哨兵》好句摘抄?
在一些地方,讲故事的人讲,听众也就参加进去。南非的拉姆巴人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叫“乌鲁希”的故事形式:一人领讲,掺杂进一些谣曲,而听众则伴以合唱。西非的爱维人也用这样的方式讲故事。爱维人作曲家西涅加加德则克普说:“我们在工作或娱乐的时候,唱我们的民间歌曲,我们用歌声来哀悼朋友,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欢乐,当我们听着很长的故事的时候,我搜趣网们的歌唱使故事变得生动活泼。”
很多非洲民族,只许可在晚上讲故事。据19世纪中叶英国旅行家柴普曼说,科萨人白天是不准讲故事的。另一位旅行家弗罗宾尼乌斯也证实,北非柏伯尔人的某些部落群禁止白天讲故事的。每到晚间黑暗降临的时候,人们才点起篝火,聚集在一旁,聚精会神地听故事。 17世纪中叶,欧洲人进入非洲之前,布须曼人是非洲各族中唯一处于石器时代的民族。布须曼人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落后的民族之一,而且把很多原始的特点保存到了20世纪。他们使用弓、毒箭和投枪狩猎,既不知农耕,也不知畜牧,没有固定的房舍,栖居于灌木丛中。因此,殖民主义者荷兰人把他们称作布须曼人,意为“灌木丛里的人”。
布须曼人的民间文学是19世纪中叶研究非洲语言的第一批学者之一英国人布雷克记录的,他曾经研究了当时居住在橘河一带的一个布须曼部落流传的故事,大都带有神话的色彩。一个故事谈到星星的起源,认为星星是一个布须曼姑娘造的,把她奉为布须曼人的始祖。故事这样叙述:“古代有一个姑娘。有一次她抓了一把燃烧过的炭灰撒向天空。灰烬撒到哪里,哪里的天空上便出现一条星星造的路。自那以后,每到夜晚,这明亮的星路,便用它那柔和的光芒照耀着大地,使人们看得见回家的路,不用再在黑暗中摸索了。”布须曼人用故事来讲解他们还不大了解的自然现象,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说成是普尔加神所使然。有一个故事这样说:“有一天天,太阳燃烧似的照耀着,令人非常苦闷。有两个因苦热而烦躁的妇人,为了要发泄她们的苦闷,把一条可怜的毛毛虫践踏死了。普尔加神对于这件罪恶非常震怒,于是降下漫漫的长夜,要使人们对日光的价值再看高些。……”布须曼人故事中的常见主角是蝗虫,蝗虫被认为创造了太阳、月亮和动物们。
霍屯督人的故事也是由布雷克记录下来的,大部分也是动物故事。他一度想把他的南非动物故事题名为《南非洲的列那狐》,把南非各族故事比作欧洲诸民族的动物故事。这一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霍屯督人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狮子、胡狼、鬣狗及羊等,对这些角色,霍屯督人都有自己的近乎固定的看法:狮子、大象=愚笨、粗暴;胡狼、鬣狗=狡猾;兔子和龟=智慧、机敏……故事偶尔也以人为主角,但在这种故事中也是人、动物同台,人与动物同生活、同思想,似乎仍是同类。例如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女人嫁给大象做妻子,人同动物是相像的。祖鲁人关于英雄乌希古留密的故事,也是把人物与动物之间说成同类,事实上,班图语的词类分法里也是把人和动物归为一类的。
班图语族各族居住在由苏丹到非洲的南部,刚果河流域,几个非洲大湖地区和三比西河、林波波河及瓦阿拉河流域。在欧洲人入侵之前,班图人宗教观念的基础是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
祖鲁人是班图人的一支,信仰一神教,认为神居住在天上某个地方,但不干涉人间的事务。祖鲁人的故事同其他非洲民族的故事一样,主要是动物故事,如野兔故事(据说撒哈拉沙漠以南是没有家兔的)。但是在祖鲁人的故事中,出现了巫师谷谷马戴乌、食人魔伊泽穆、英雄乌希古留密等等人物。
早期的祖鲁人说不清楚这世界是怎么回事,甚至不知道怎样理解它。他们把无法理解、无法解释的现象说成是由于某种特殊力量的存在,而这种特殊力量又是经常跟人在一起的。他们赋予动物、岩石、水和家常用品以灵性,对这一切,人必须时刻加以提防。关于巫术和巫师的描写,是非洲其他民族的故事中不多见的。祖鲁人无法理解生死现象,便想象世界上有巫术存在,而且至今还用巫术来解释死亡。如有一篇《海浪的孩子》说,小姑娘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巫婆生活在一起,跟她学到一些基本巫术知识。由于老巫婆一病不起,姑娘只学到一知半解。这种掌握了巫术的超自然的人,同现实中的人是一同出现于故事中的。巫术并不同现实中的人处于对立的地位,而是帮助他们处世。可以说,超自然和现实生活并存,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
我们从祖鲁人的故事里可以看到原始公社制的社会特点。《鸟姑娘》里的主人公,住在一个还没有分解为一个个小家庭的家长制大家庭里。根据民族学所提供的材料,祖鲁人以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上的社会组织为基础,划分为四个年龄等级。例如20岁至40岁的男子构成第三个年龄等级,他们的社会义务是抵御外侮,保卫部落。这种年龄等级及社会分工,在故事中也有所反映:男人是战士、猎人和畜牧人。因此,像挤牛奶的工作,保护妇女儿童的安全,是由男人来做的(如《荒年》);而捡柴的工作,则由妇女来做。
祖鲁人的民间文学不仅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非洲大自然的景色,散发着浓郁的热带非洲的气息。故事大多发生在拉肯斯堡山脉一带,因而故事中常常出现海岸、浪潮、树木繁茂的险山、湍急流水的溪谷。他们的故事也反映了人同自然的斗争,涨潮、退潮、河水泛滥,往往淹没村落,冲走财物,卷走人畜;蝗灾、荒年的发生,也给他们带来了灾难。因此他们塑造了伊吉苦苦马呆鸟(可能是蝗虫的形象)和肯克伯(自私自利)的形象。
斯瓦希里人居住在印度洋沿岸,从南边的莫桑比克到北边的索马里。在荷兰人出现之前,阿拉伯和波斯的混合文化已经统治了这里。尽管表面上是波斯—阿拉伯文化,但居民仍然保留着过去的语言、风格和民间创作。斯瓦希里动物故事中,兔子是作为狡猾的角色出现的,它以自己的聪明超过所有的动物,乌龟的聪明、狡猾,当然也不亚于兔子。故事中的兔子称作艾布努瓦斯。艾布努瓦斯是阿拉伯古代诗人,以机智著称。斯瓦希里人把他的故事,改编成狡猾的兔子故事。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传说故事对斯瓦希里故事所发生的影响。
班图语族中其他民族的故事,其主人公多是酋长、巫师、巫医或普通人,事件也多发生在农村,而斯瓦希里人的故事却大多发生在城市、市场、教堂和苏丹的宫宇。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搬运夫、裁缝、教师、商人、法官、显贵和苏丹。在他们的故事中,普通人必定战胜苏丹王及其官吏的专横、封建主和商人的狡猾与贪婪、法官的贪赃枉法。这种特点说明,斯瓦希里人所处的社会阶段及文化发展水平,是与其他各族不同的。
像祖鲁人一样,斯瓦希里人流传着关于英雄人物的故事传说。他们关于利昂戈富莫的故事,是非洲民间创作的光辉范例。这是一部描写这位英雄的英勇和刚毅、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同“大人物”进行斗争,以及因被出卖而遭到杀害的史诗般的故事。故搜趣网事发生在非洲东部沿海一带的一座城市里,利昂戈富莫是这个城市里最有力气、最快活和热爱自由的人。他谁也不怕,并且经常给城里的一些显赫人物找麻烦,因此遭到陷害,不止一次被送进监狱,可是他每次都想出什么花样来越狱逃走。就是在牢狱里他也毫不沮丧。每天都从铁栅里传出优美歌声,城里的人都聚拢来倾听他的歌唱。在最后一次监禁时,他的母亲用歌声告诉儿子,大人物想要杀害他。在对唱中,二人研究出越狱方法。一个忠诚的奴隶姑娘把藏在圆形大面包里的锯转给了囚犯。看守们把它交给了利昂戈,并且告诉他,死刑翌日执行。利昂戈请求允许他同人民和亲人告别。一经看守们的召唤,全城的人都聚集到监狱来。利昂戈要求把鼓、号角、铜锣都拿来,让大家都来演奏跳舞,快乐一番。他教给人民演奏乐器和跳舞。看守们被欢乐场面迷住了,忘记了囚犯,他便趁机把脚镣锯断,又逃出了牢狱。从这时起,便开始了他那充满危险、斗争,对敌人进行大胆的恶作剧和神秘的单独活动的日子。敌人不止一次地向他所在的地方派遣奸细,但是都一无所获。在人民中间,传说着利昂戈刀枪不入。城里的富人决定使出最后的手段,收买他的外甥,指使他的外甥去刺探用什么方法可以陷害他的舅父。根据一个时候广泛流行的关于非洲的母系氏族的习惯,外甥乃是最亲近的人。利昂戈正苦于孤单,怀念着人民,便开始兴高采烈地接待客人,并且把自己最大的秘密暴露了:“只有用钢针扎穿肚脐才能杀死我。”。外甥指望得到重赏,决定杀害利昂戈。利昂戈的敌人又把他外甥作为杀害舅父的凶手给处决了。而利昂戈直到今天仍然活在人民的心中。人民对他的坟墓都很尊敬,人们现在还可以去他的墓地谒拜。
撒哈拉以南操苏丹语族的非洲各族文化传统,与东非居民阿拉伯—波斯文化传统有极大的区别。考古学证明,这里,苏丹、几内亚、尼日利亚、加纳、马里人的艺术,在古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几内亚各族,如约鲁巴人、埃道人、爱维人、阿散蒂人,很早就有了丰富发达的神话。这些神话中的角色是神。至今约鲁巴人还保存着为各种神灵建造的庙宇,每座庙宇的祭司都竭力颂扬自己的神,为他们编造神话故事。他们关于雷的起源的神话中,出现了伊罗公——长着铁翅膀的神话鸟的形象。关于天地分离、月亮起源的故事,也都有神话的特点。他们的神话,不再像布须曼人那样的原始神话,而是关于神和英雄的神话。
西苏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铁匠。铁匠是天体星球的锻造者,他锻造了月亮、星星和天。在苏丹各族人民的观念中,天是由许多一个高似一个、并用一条丝线串起来的圆圈组成的。地上有许多个天,天上住着神明;地下有若干个冥府,冥府里收留死者。他们把铁匠诗意化、理想化,通过铁匠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同自然界的斗争。 具有无敌力量的英雄和形形色色的恶魔(如林妖、河妖等精灵),通常是苏丹和几内亚故事中的主人公。这些恶魔绝大多数与人为敌。女人魔国的故事,反映了母系制的古代遗风和哲学观念。同时,故事中也反映了反封建、反农奴制的倾向,因为奴隶占有制在西苏丹封建王国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故事中的主角多是庄稼汉、游牧人或奴隶,通过他们嘲弄了国王、封建主和奴隶主。
居住在加纳(前英属黄金海岸的阿散蒂人),在欧洲人入侵之前已经是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的民族。他们的故事也像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叙述着物质的起源、宇宙的起源、解释自然现象,以及风俗、法律的产生。阿散蒂人以农耕为主,由于撒哈拉沙漠贸易风的影响,土地干旱,收成不好,因此,阿散蒂人经年累月同饥荒作斗争。这个主题,在阿散蒂人的故事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多是农民,而不是牧民。
阿散蒂人故事中最具特色的,是关于蜘蛛阿南绥的动物故事。阿南绥在阿散蒂人故事中,是个半人半蜘蛛的精灵。他与人生活在一起,有人的特点和缺点。这是一个矛盾的形象,只要环境对他不利,他身上的第二个“我”就显现出来,于是,阿南绥变成了一只蜘蛛,躲到黑暗的角落里,到密林的草丛中去了。阿南绥性格的一面是勇敢、聪明、机智、热情,能随机应变,永远处于不败搜趣网之地。如以自己的智慧取得了世上一切故事的所有权,战胜了凶恶的豹、蛇、黄蜂。阿南绥性格的另一面是贪婪、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吝啬成性、自吹自诩、虚荣怯懦。这里集中了人的弱点的一面。我们可以说蜘蛛阿南绥的故事是非洲的智慧故事。
关于阿南绥这个人物,在非洲的其他民族(如包累人)的故事中,也颇为常见。包累人把蜘蛛故事中的主人公叫做乃季亚肯代瓦,意即蜘蛛先生。他的妻子叫毛阿柯鲁,即阿柯鲁太太。非洲人的蜘蛛故事同欧洲人的狐狸先生故事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德国人的列那狐狸故事,法国人的狐狸先生故事,俄国人的狡猾的小狐狸故事。由于许多阿散蒂人作为奴隶为殖民主义者买卖,从而把狐狸故事带到了北美、南美和西印度群岛。蜘蛛是弱小的动物,然而它凭自己的智慧总是制胜别的动物。人民借这个形象影射现实,歌颂普通人战胜贪得无厌、庸碌无能的统治者。
居住在科特迪瓦的克鲁族,根据他们的传说,在迁徙之前若干世纪,就已形成了部落。他们以农业为主。克鲁族的社会制度,除了带有半宗法半封建的特点之外,还有古代社会制度(母权制与地方母系婚制)的残余。孩子继承氏族的名字、与氏族有关的权力和义务均从母亲。父子往往取不同氏族的名字。这种社会特点,在他们的故事中有所反映。如《西非神话故事》中的《蜘蛛理发》,叙述蜘蛛的儿子替受刑的父亲说情,而外甥不仅对此事冷淡,反而要求解下舅舅身上的腰巾。按母系氏族的规矩,外甥继承氏族的一切权利,而这腰巾是一种象征物,解下腰巾以免被鲜血染脏。这篇故事反映了母权制同父权制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
据曾到科特迪瓦和利比里亚作过五次民俗学旅行的德国民俗学者汉斯希梅尔黑贝尔证实,克鲁族的神话和寓言,都是描述最初人类在天上或者动物还与人在村中同住的“那个时代”的事情。克鲁族认为,他们所有的故事都是根据耳闻目睹讲述的,因此绝对真实。实际上,今天也还有人,而且常常是一天到晚出入森林的猎人,根据侦查动物、体会动物的特性来编造故事。汉斯希梅尔黑贝尔在他亲自记录的克鲁族故事集《亚拉波古》序言中说:“1949—1950年我在利比里亚作第五次民俗学研究旅行时,又记下了上百个故事,但没有一个能与包累人这些散文诗相提并论的,”“克鲁族的文学正像这个部落的雕塑品一样,是一个真正艺术家民族的结晶。”克鲁族像西非其他民族一样,信仰一个大神——天神尼阿米。尼阿米的形象在他们的神话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关于尼阿米神,他的弟弟安安加马和他的妻子阿西的神话故事,在克鲁族文学中独成一系。尼阿米神的形象在其他非洲民族神话中也很常见,如阿散蒂人故事中的“尼阿麦”,方蒂人故事中的“奥尼阿麦”或“奥尼扬柯邦特”(即“伟大的尼阿麦”之意)。不管在阿散蒂人、方蒂人,还是刚果人、赫勒罗人、巴鲁塞人的观念中,尼阿米都是至高无上的神,他能引发自然灾害和种种自然现象;在这些民族的神话中,他总是以神的面貌出现,远离红尘,既不善、也不恶,任何时候也不参与人间的事务。在克鲁族的传说故事中的尼阿米则大不相同。汉斯说:“他们常常说这神距离他们很远,简直只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他们不供奉他,不向他祈祷,而他也不关心人类的情况。但这种说法对于克鲁族并不完全符合,因为他们谈到尼阿米什神,供奉他,或者把供物献给他的妻子阿西,请他转交;他们也承认受他的惩罚和报酬。尼阿米在他们的故事里是个有声有色、神气活现的人物。他被描述得像个大酋长,常常有着非常像人的特性。如果他们安分守己地生活,尼阿米就赐给他们高寿;但是他生气起来,就兴起风暴,把尖石头往地面上投掷。”
居住在黄金海岸的另一部族爱维人的口头创作,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有诗歌、寓言、俗语、谚语、故事、神话。爱维人的民间故事和寓言中的角色,也是奇禽异兽,实际上也是寓意化了的人。他们故事中最常见的人物是蜘蛛。爱维人的音乐、舞蹈别具特色。他们的歌分为抒情歌、叙事歌、战歌、仪式歌和劳动歌。这些歌曲不都是即兴编唱的。他们管编歌的诗人叫“哈克潘诺”,管表演这些作品的歌手叫“哈西诺”。
东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居民大多讲阿姆哈拉语,他们是东北非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东苏丹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在阿拉伯人出现之前,在自尼罗河谷地南至埃及的努比亚就曾建立了基督教王国。14世纪阿拉伯人侵入努比亚,由于阿拉伯人散居在当地居民之中,所以大部分同他们融合了。如今阿拉伯语言、伊斯兰风俗和宗教,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我们从苏丹的阿拉伯人故事中,可以看到阿拉伯民间文学同当地的非洲民间文学的融合。上面提到的艾布努瓦斯这个东方阿拉伯故事中司空见惯的人物,已经成了这里的故事的主人公。在苏丹的故事中常常出现的基督教的主题,这是伊斯兰教的主题,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之前的文化遗产和纯非洲的主题。
埃塞俄比亚是具有古老的书面文学传统的少数非洲国家之一,至今还保留着纪元前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相当发达的古代文化的许多特点。埃塞俄比亚的民间口头创作的发展,并未受到宗教文学及宫廷文学的影响。在他们的民间故事中,我们还能看得见皇帝、封建主、显贵、寺院神甫、契约农民和奴隶的形象。故事中嘲笑吝啬的富人、贪赃的法官、强权,把显贵的愚蠢同普通人的聪明加以对照。人民无论在动物故事或生活故事中,还是富有幽默感的谚语格言中,都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愿望、关心和态度,以及对社会制度、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抨击。正像他们的一句谚语所说的:“强者的理由总是最好的理由。”
吟游歌手在埃塞俄比亚很受欢迎。他们从一个村庄浪游到另一个村庄,在马桑柯(单弦竖琴)的伴奏下即兴编着歌曲。他们的故事、诗歌、传说、格言、谚语,早就有所记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出版。埃塞俄比亚的现代文学,是在民间文学和古代记载的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民间文学是非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当代非洲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素材库。这篇文章只是对非洲民间故事进行了一次速览,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我将挑选最具代表性的故事详细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