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与陶渊明描写荆轲的异同(比较《荆轲刺秦王》与陶渊明《咏荆轲》异同)

比较《荆轲刺秦王》与陶渊明《咏荆轲》异同,形式上看《荆轲刺秦王》是一篇记叙文,陶渊明《咏荆轲》则是诗歌。构思上,《荆轲刺秦王》以记叙为主,直接......

左思与陶渊明描写荆轲的异同(比较《荆轲刺秦王》与陶渊明《咏荆轲》异同)

比较《荆轲刺秦王》与陶渊明《咏荆轲》异同

  形式上看《荆轲刺秦王》是一篇记叙文,陶渊明《咏荆轲》则是诗歌。构思上,《荆轲刺秦王》以记叙为主,直接交代『荆轲刺秦王』的起因,经过,结果,文体上属于记叙文范畴。

  陶渊明《咏荆轲》用诗歌语言简单描述荆轲的经过,表面上说荆轲技艺不精,事业难成。其实陶渊明是借荆轲的遭遇来表达个体“猛志固常在,没机会实现”的牢骚。从“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之句可以看出。

  从创作时间上看,《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陶渊明的《咏荆轲》则创作在东晋时期。陶渊明是东晋至南北朝的刘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受到了《荆轲刺秦王》故事启发,创作了《咏荆轲》。

  ==================================================

  附,1,陶渊明,东晋至南北朝的刘宋时期的诗人。

  2,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因为不满秦始皇暴政,而行刺秦始皇,失败后变成悲剧英雄。

  3《咏荆轲》原诗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www.souquanme.com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咏荆轲与陶渊明其他诗的风格有何区别

陶渊明是田园诗人的开山祖师,其诗多写田园静谧和美的生活,来表现自己的无拘无束,清高自赏。但咏荆轲是一首直抒胸臆的诗歌,不乏豪迈大气之句,与陶其他作品的风格迥异,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崇尚壮怀激烈的荆轲勇士,和他本来具有的奋发向上的人生面貌,隐居并非他的初衷。


咏荆轲是一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一改诗人平淡的风格。激愤不平、金刚怒目,是诗人这期间作品的显著特征,令人耳目一新。诗中的豪放热情,是诗人心中长期郁积的愤世情绪在易代失主后的强烈爆发。


扩展资料:


本篇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另具特色。


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


比如,“提剑出燕京”,写出了荆轲仗剑行侠的英姿;“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更以夸张的笔法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


而“登车何时顾”四句,排比而下,一气贯注,更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直蹈秦邦的勇猛气概。诗中虽没有正面写刺秦王的场面,但从“豪主正怔营”一句,可以想见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


这首诗还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最典型的是易水饮饯的场景。在萧杀的秋风中、滔滔的易水上,回荡着激越悲壮的乐声,“悲筑”、“高声”、“哀风”、“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主题。


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这是颇具眼力的。

关于荆轲的读后感

要关于荆轲个人的。关于《荆轲刺秦王》的也凑合。说荆轲坏话的也不要。
我眼中的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荆轲视死如归带给我的震撼。
在我的眼中,荆轲与要离,专诸,庆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并非单纯的“士为知己者死”,他肩上更多的担负着的是国家存亡兴衰的重任。因为胸怀天下,所以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面对秦王,他没有丝毫畏惧,虽然结果是失败的,但他仍然名垂青史,因为他的壮志豪情一直感染着后世的人们。
不论结果如何,是成功亦或是失败都以近成为过去,也许在荆轲身上,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他英勇刺杀秦王的过程。一把匕首,一个勇士,荆轲也许已经忘记了以一人之力难以力挽狂澜的道理,但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他会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他不避艰险,这是他荆轲的精神和气概。
出使前的他,尽一切努力谋划出计策,等待时机。出使时,他意志坚决,视死如归,而刺杀秦王后的他,将鲜血和生命留在秦朝大殿之上,用勇气和大义凛然将荆轲这一名字铭刻在历史的长卷中。
没有人知道在易水毅然离去的荆轲的背影里有些什么,也许是与家乡永别的悲www.souquanme.com哀,也许是对太子丹的不信任的痛心,也许有泪水,甚至,也许曾有过动摇,但最后,他选择坚定,选择了视死如//www.souquanme.com归,所以,人们在他的背影里看到他的坚决。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是陶渊明发自心底的赞美。是啊,荆轲虽然逝去了,但他留给后人了太多的东西,是他的勇气,他的坚持,他的视死如归搜趣网,他虽死,可他NkHTfcCp的生命却充满了意义。
明知此去结果是必然的,可他仍然选择了去搏一搏,因为这是挽救国家最好的办法了,他热爱国家,他甘愿用生命做赌注去挽救国家的命运。只是,他赌输了,但他输的大义凛然。
秦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荆轲是输给了历史的必然。
左思说荆轲是“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世间少有荆轲这样的勇士,有了他拼搏的过程,又有谁会再去关注结果。
荆轲,你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风萧萧兮易水寒,但你仍选择视死如归,尽管面对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现实,但你依然毫无畏惧。
荆轲,你才是英雄,是真正的英雄。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