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的语言描写
宋江他本人的语言描写《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写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植根于深厚的民间文学的沃土之中,由南宋中期民间“街谈巷语”的口头传说①,发展为瓦舍艺人的说唱,又被元明杂剧搬上舞台,最后经小说作家们创造性的艺术加工,在明代中期形成了读者喜闻乐见的英雄传奇小说,在语言艺术方面自有它的特色, 特别是经过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删改,进一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语言的瑰宝。
一、《水浒传》语言的通俗性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章回小说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但其语言不是通俗的白话,而是半文半白的通俗文言,这是因为《三国演义》是长篇历史演义,既吸收了传记文学的语言成就,也颇受以往传记文学的影响,虽然较前通俗,“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但毕竟还不易为广大百姓所接受。《水浒传》虽具有讲史的架式,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却很少有历史根据,绝大部分是创造出来的。而这种创造来自民间,其语言是从话本发展而来,既从讲唱文学撷取精华,也从元明杂剧中吸取营养,很多地方也吸收或发展了《三国演义》的通俗语言,因此从母体就有口话化的特点,作者又在这种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选择和精细的艺术加工,使其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语言。
《水浒传》的语言的母体是极纯熟的古代白话,主要是宋明之际的北方方言口语,很多词语至今沿用。如“俺”、“他爹”、“我那爷”、“仁兄”、“贤妹”、“兄长”、“小弟”、“拙夫”、“贱人”、“师父”、“弟子”、“恩人”、“女贼”等称谓即是;有些词语虽然现今不用,但也能明了其义,诸如“那厮”、“洒家”、“厮见”、“请受”、“身分”、“唱喏”、“端公”、“盘缠”等即是;有些词语由于历史演变,现在已不甚理解,但当时却是地道的口语,诸如“寻趁”(本为寻找之意,引申为到处取闹或寻找生活门路)、“老郎”(宋时说话人对前辈的称呼,或指精明能干的老手)、“装幺”(装腔作势)、“罪犯” (罪过、罪责、与现代的“罪人”、“犯人”意义不同,有的单用“犯”)、“抢”(除强夺、争先之意外,还有冲闹、击打、行走不稳之意)、“太平车子”(宋时一种民间使用的四轮无盖大车,由几头牲口拖拉,行走缓慢、安稳,故称太平车。五十年代,苏北、山东一带农民还有这中载运工具)、“羹饭”(特指祭祀亡人的饭菜)等等即是②。在《忠义水浒全传》第三回中,鲁达要周济金老父女,向李忠借钱,“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银子”,他嫌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只把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并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重点号为笔者所加) 纯粹是北方人的口语,也表现了他的英雄本色。至于李逵的“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鸟”字,至今在他的家乡沂水一带仍然流行通用。
《水浒传》中的通俗语言有些是从元杂剧转移过来的。如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写李逵听老王林讲述他女儿满堂娇被宋江鲁智深抢走,一气之下大闹忠义堂,并要砍倒杏黄旗,向宋江鲁智深问罪。剧中宋江云:“学究兄弟,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忠义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燕青再三向李逵解释说,“俺哥哥不是这般人,多有依草附木,假名托姓的在外头胡做。”较杂剧中的语言,既有相同用语,又更通俗明白。
《水浒传》中的通俗语言有些是从《三国演义》中借鉴而来,又有所变化,使之更朴素易懂,别有一番情趣。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描写关羽:“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涂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忠义水浒全传》第十三回描写朱仝:“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满县人都称他做美髯公。”同中见异,后者更为质朴、可信。再如《三国演义》第一回“关羽造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而在《忠义水浒全传》第四回中,鲁智深从五台山下来,要铁匠打条百斤重的禅杖,铁匠说太重,“‘只恐师父如何使得动?便是关王刀, 也只有八十一斤。’智深焦躁道:‘俺便不及关王,他也只是个人。’”一句话表现了鲁智深的耿直和胆识过人的英雄气魄,也看出作家的民本思想。语言通俗化也就是群众化,作家的作品语言之所以能高度通俗化,是因在他心目中民是神,神是民。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一样,保留了民间艺人说书的回目,每回的题目又都用了通俗易懂整齐悦耳的对偶句式,如“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等,既有很强的概括性,又有和谐之美;还保留了说书人的一些行话,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亲近之感。每回开头以“话说”引起,末尾以“且听下回分解”作结,中间用“只说”、“且说”、“再说”、“却说”、“看官听说”、“只见”、“当下”、“话休絮繁”(或“话休絮烦”)、“话分两头”、“不在话下”、“且把闲话提过”,只说“正话”、“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等等,都能提起读者的精神,有利于进一步表述人物事件。
《水浒传》中的韵文部分,或言志抒情,或刻画人物形象,或描写心理活动,作家首先注意的是通俗易懂,特别是经过金圣叹的大力删改,更加精炼,与故事内容更加融洽,更能使人物事件富有光彩。例如《忠义水浒全传》第十六回白胜挑着酒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以明白如话的民歌唱出了农民的艰辛、富人的享乐,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是动乱的根本原因。
再如《忠义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宋江在浔阳楼醉酒伤怀写下一首《西江月》和四句诗: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充分表现了宋江被压抑已久的强烈造反情绪和复仇愿望。他内心深处就是要做农民起义的领袖,与腐朽王朝对抗到底,实现他的雄伟抱负。绝假显真,咄咄逼人。既通俗易懂又情真意凿,使宋江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顿时鲜明生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转机。宋江的诗词,正符合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即重视文学语言的状物述情,达到了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又忘言,读者披文入情,见性情不睹文字的境界。
还如金本《水浒》第七十回,经金圣叹修改后的梁山英雄们的“誓词”,是通俗易懂的骈文,不但铿锵有力,而且字字点金,句句发光,表现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英雄心心皎洁,肝胆无二,同生共死,斗争到底的决心和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
二、《水浒传》语言的简明性和生动性
简洁明快和形象生动是《水浒传》语言的又一大特点。
茅盾《漫谈文学的民族形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民族形式,我以为可以用下面一句话来概括:粗线条的勾勒和工笔的细描相结合。前者常用以刻画人物性格,就是使人物能通过一连串的事故,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而这一连串的事故,通常是用简洁有力的叙述笔调(粗线条的勾勒)很少用冗长细致的抒情笔调来表达。后者常用以描绘人物的声音笑貌,即通过对话和动作来渲染人物的风度。”③不论是粗线条的勾勒还是工笔的细描,都需要运用简洁明快和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中国古代文学从《诗经》到《水浒传》、《红楼梦》,不形象生动的语言,不能算文学语言,不用文学语言写的文章,也不能称文学作品。也就是说,简洁明快,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是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之一。《水浒传》,特别是经金圣叹删改后的《水浒传》在文学语言方面,成功地运用了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技巧, 那就是简洁明快的叙述和形象生动的描写。
以武松为例。在金本《水浒》第二十一回,他在柴进庄上与宋江第一次见面,第二十二回与宋江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都是粗笔勾勒,但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www.souquanme.com,却把武松不吃亏、性急躁、重感情、讲义气的性情透露出来。紧接着写他回清河县看望哥哥,路过阳谷县景阳冈,演出了振动人心而名声远扬的打虎一节,而真正与老虎交战的场面,只写了一千多字。前边用了三倍的篇幅为武松打虎做铺垫,以显示武松的粗豪自尊自信。武松吃了十八碗“出门倒”,不听酒店主人劝阻, 奔上了景阳冈,一读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回去,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而一旦老虎出现,“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真是细腻的工笔。金圣叹批曰: “以下人是神人,虎是活虎,”“施耐庵……画出活虎搏人图来。”以下,作家以丰富多彩的辞藻和粗豪泼刺的语言,着力描述武松打虎惊心动魄的扬面:当又饥又渴的大虫向他扑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作家先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的具体生动凶相,和武松一闪一躲又一闪的机警动作,进而写武松反守为攻, “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中劈将下来”,由于性急,未劈着大虫,“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疙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 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在此,金圣叹将《忠义水浒全传》中以下的概念化的赞美词句和冗长的古风一首及重复语言删掉,接下为“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捧橛又打了一回。”在此,金圣叹将“那大虫气都没了”,改为“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达意更完整明确,亦显示武松斗争到底的英雄本色。接着写武松要拖死虎下岗去,可是“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武松再来青石上坐了半歇,(金圣叹批曰:写出倦极,便越显出方才神威,又收到青石,妙绝。”)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岗子去,明早却来理会。’”“走不到半里多路,只见枯草丛中,钻出两只大虫来。”(金圣叹将“丛” 字删掉,在“钻出”前加上一“又”字。)武松道:“啊呀!我今番罢了!”(金圣叹批曰:“啊呀,奇文”。)
作者对武松打虎全方位、多角度、多感受的描写,可谓书墨酣畅,淋漓尽致,神情面貌、动作心态,如闻其声,如睹其景,如见其人。既写出武松的神力神威,又写出他与老虎搏斗的艰险辛劳,使这位传奇式的英雄形象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可爱。
随着武松的传奇故事展开伸延,武松的思想性格也得以多方面的表现。他打虎以后做都头,看哥哥,引出嫂嫂潘金莲,从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至第二十五回,其间用工笔细描了武松地道的正人君子,男子汉大丈夫,更是忠于哥哥的悌弟典范。虽然用字不多,但仁义忠信俱全。杀嫂一节,表现了他坚决报仇雪恨而又谨慎细心的性格特点。金圣叹在他删改后的第二十五回总评中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读《水浒》不读设祭,不知《水浒》之奇也。”往下还有戏弄孙二娘、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进一步展现了他的恩仇观念和勇猛、无畏、狡诈、狠毒的性格,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遭遇下之不同反映,使形象富有立体感,给人以有血有肉及真善美、假恶丑互现而又以真善美为主的深刻感受。武松的这一形象,作者是靠简洁的勾勒叙述和细腻的工笔描述完成的。
黑格尔的《美学》第一卷谈及人物性格时写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在具体环境中的具体性格特征。其实,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中国的文学批评家、美学家金圣叹已在《读第五才子书读法》中论述了这方面的问题:“别一部书,看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明容与堂刊本《水浒传》第三回总评曰:“《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性急的,渠形容刻划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见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金圣叹在《读法》中讲得更明确具体:“《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这不同的粗鲁性格是由《水浒传》的作者以同中见异的深入观察体会和以高超技艺表现出来的。金圣叹还说,鲁达“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李逵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熳到底。”阮小七真要算做第一个快人, 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足都销尽。”批评“关胜写来全是云长变相。”在《水浒传》中,不同身份、不同教养、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物性格自然不同,即使身份年龄教养阅历相近或相同的人,性格也有不同,即使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地点、环境,也会出现性格的自我差异,个个都栩栩如生。
《水浒传》怎样塑造了这么多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呢?金圣叹说:“《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奇绝本事。”他一再称赞《水浒传》“文字有气力”。这就是说,《水浒传》是以个性化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刻划人物思想性格特点的。这包括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和(或) 行动来表现自己的具体而真实的性格。不论是叙述还是描写,处处注意了语言的简洁明快和形象生动,达到了审美效果。
请看金本《水浒》第二十五回何九叔为武大殓尸,发现武大郎被毒身死的真相,感到难以处置,他老婆却说:
“如今这事有甚难处,只使火家自己殓了,就问他几时出丧,若是停丧在家,待武二归来出殡,这个便没什么皂丝麻线;若他便去埋葬了,也不妨。若是他便要出去www.souquanme.com烧化时,必有跷蹊。你到临时,只做去送丧,张人眼错,拿了两块骨头,和这十两银子收着,便是个老大证见。他(武松)若回来,不问时便罢,却不留了西门庆面皮,做一碗饭却不好?”
这一番话可不简单,沉着干练地为何九叔进一步弄清事实真相,做到心中有数,提出了具体方案。她设想了三种可能,做出了两种判断,要何九叔有两手准备,真可谓快刀斩乱麻,巧妙地应付事态的发展变化。作家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形神毕肖地活画出这个女人颇有心计的思想内涵和精明世故的处世能力。
再看金本《水浒传》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杨志怒打军健,“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栈?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在这里,谢都管先炫耀自己是太师府里的“奶公”,其实当时是对奶妈丈夫的称呼,并不是什么官职,仅是一个老奴罢了。而他却在杨志面前如此摆架子,一方面说明当时蔡京的权势之大,另方面也显示谢都管对杨志的轻蔑。接着就对杨志大加训斥,并刻薄地奚落,话虽不多,可句句亮身份,灵牙俐齿有棱有刺,出神入化地表现出这个老奴才狗仗人势作威作福的神态。他这一揭底,则表明了杨志的地位还不如一个挑担的军健,只是梁中书暂用的工具而已。可见作家语言的简明而又深刻。
《水浒传》又是如何以人物自己的行动来表现其思想性格特点的呢?
还是先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的描写: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稍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动弹不得。”(重点号多为金圣叹加,少为笔者加)
在这里,作家使用了具有动态感和情态感的动词和具有味觉感、视觉感和听觉感的形容词和形容化的名词,采用了灵活机动而又有韵味的句式,充分调动读者的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幻觉,采用了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达到语言的简明生动,语句间饱含着强烈的嫉恶如仇的思想感情,塑造了积极主动向邪恶势力猛烈进攻的光辉艺术形象,鲁达爱憎分明、救人救彻、杀人见血的果敢性格跃然纸上。所以金圣叹在间批中连批三次“真正奇文”。
再看金本《水浒传》第九回“林教头风雪YCPgXbNG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通过李小二的眼,作家只用两个“闪”字来点明陆虞侯、富安的特别行动,揭示出他们要干见不得人的罪恶勾当,是再准确生动不过的了,所以金圣叹连批“闪入来妙”。
《水浒传》对景物描写,其语言也是简洁明快而又形象生动的。如金本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以林冲的活动为线索,以林冲的感觉为出发点描写了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把景物描写与人物的政治处境结合在一起来写,www.souquanme.com迫使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决心造反,报仇雪恨上梁山。景物描写如此自然,而思想意义又如此深远,可谓奇文妙笔。到了第七十回,经金圣叹改写,“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大聚义之际,“是日晴明得好,天和气朗,月白风清”,一派祥和气象,可谓简明,赏心悦目。
《水浒传》即使写梦境,也注意抓住要领,突出人的性格特征,详细分明。《忠义水浒全传》最后一回“宋徽宗梦游梁山泊”,作家不写高俅等奸臣,而偏偏让皇帝梦见李逵手提双斧对他大加责斥,并“抢抡起双斧,径奔上皇。”吓得他“混身冷汗”。此段文字,是李逵之斧,作家之笔,二者并用,砍杀人间不平!既揭露了皇帝是万恶之源,也表现了李逵自始至终既反贪官又反皇帝的思想性格。
三、《水浒传》语言的幽默性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无幽默”④。后来又说“博人一笑的作品,汉代以来也有些”。⑤他认为《水浒》的“第三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或可称为‘幽默 ’罢。”⑥我认为,从《诗经》到《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其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幽默性的语言,即使非文学的《论语》中也有幽默之处。如《子罕》篇,子贡问先生:“有美玉于斯,蕴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可谓诙谐有趣,而内心的悲凉却悠然而现, 这是孔老夫子怀才不遇的感慨。
谈到《水浒传》中语言的幽默性,让人感受最深的是对李逵性格的刻画。容与堂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第五十三回的批语指出:“试看种种摩写处,那一事不趣?那一言不趣?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既是趣了,何必实有是事,并实有是人?”可见批评家是将李逵看作典型的幽默形象。所以第三十八回李逵一出场,容与堂本(假托李卓吾)就批曰:“趣人来了。”
先看金本《水浒》第三十七回写李逵见宋江一段:
“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厮恁么粗鲁,全不识些体面!’李逵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鲁?’(金圣叹批曰‘连粗鲁不知是何语,妙绝。’)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鲁,却是什么?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金批‘妙语’)节级哥哥,不要赚我拜了,你却笑我!’(金批:‘偏写李逵作乖觉语,而其呆愈显,真正妙笔’)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金批:‘称呼不类,表表独奇。’)你何不早说些个,(金批:‘却反责之,妙绝妙绝。’)也叫铁牛欢喜。’(金批:‘写得遂若不是世间性格,读之泪落。铁牛欢喜四字,又是奇文。’)扑翻身躯便拜。(金批:‘写拜亦复不同。扑翻身躯四字,写他拜得死心搭地。便字,写他拜的更无商量。’)”这一段以典型的幽默语言写出了李逵粗鲁到“呆”的程度,显示他天真烂漫的性格、纯真坦率的气质和热爱宋江的情态。
李逵想请宋江的客,手中没钱,只好骗了宋江十两银子去赌博,心想赢得钱既可请客又能还钱,然而,却又输光,心急之下,便不顾“闲常最赌得直”,一反常态,“就地下掳了银子,又抢了别人赌的十来两银子,都搂在布衫兜里,(金批:‘妙绝之事,奇绝之文。’)睁起双眼,就道:“老爷闲常赌直,今日权且不直一遍!’”(金批:“二语遂若出自圣人口中,盖上句守经,下句达权也。”)大打出手,无人敢近前讨钱。而在戴宗、特别是宋江面前,他却“惶恐满面”, (金批:“天真烂熳,不是世人害羞身分。”)便道:“哥哥休怪,铁牛闲常只是赌直,今日不想输了哥哥银子,又没有些钱来相请哥哥,喉急了,时下做出这些不直来。”)金批:“写他自辩处。天真烂熳,妙不可说。”)他的直与不直的言行,都让人感到妙趣横生,真实可爱。让人一边欣赏奇妙之文,一边不觉会心微笑。
鲁迅先生所赞誉的“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更可谓幽默语言连篇,出人不意、文彩飞扬、妙趣横生、令人深思,既让人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又突现了鲁智深性格的重要方面,让读者领略“英雄失时”的特殊表现,更加深刻地认识他、理解他、同情他、热爱他。
《水浒传》对武松英雄形象的塑造也充满着幽默。
在十字坡,武松假装被蒙汗药药倒,当孙二娘将他提起来时,他“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金批:“写出妙人无可不可,思之绝倒。胸前搂住,压在身上,皆故作丑语以成奇文也。”)按武松平时为人的逻辑,他不会这样做,而又偏偏做了,值得深思。一是他为兄报仇余气未消,二是看到孙二娘也太歹毒,可谓江湖上的女强人,便生出要与她比试一番的念头。把过去单打硬汉转嫁为也试女中豪强,这正丰富了武松的性格,显示其血肉之躯。
武松到孟州“安平寨”做囚徒,初来须吃一百杀威棒,而管营因施恩之求,故意问他:“你路上途中曾害病来?”(金批‘妙’)?武松道:“我于路不曾害,(金批:“妙妙”。)酒也吃得,肉也吃得,饭也吃得,路也走得。”(金批:“妙妙,反说出一串来。”)管营道:“这厮是途中得病到这里,我看他面皮才好,且寄下他这顿威棒。”两边行杖的军汉低低对武松道:“你快说病。这是相公将就你,你快只推曾害便了。”(金批:“加赠一层更妙。”)武松道:“不曾害,不曾害,(金批:“妙妙,反说出两句。”)打了倒干净!我不要留这一顿寄库棒,(金批:“新语”)寄下倒是钩肠债,(金批:“新语”。)几时得了!” (金批:“妙妙。”)两边看的人都笑。连管营都笑了,说他“多管害热病了”,“故出狂言”。”读者在喜不自禁之际,的确佩服武松是条硬汉,又深思之,其实武松也不知何故对他如此厚待,刻画他的性格,既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幽默之极,令人心服。
《水浒传》语言的幽默性随处闪光。《水浒》第一回,说高俅原来人称“高�”,“后来发迹,便将气�那字去了‘毛旁’,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 名俅。”金圣叹批得好:“毛旁者何物也,而居然自以为立人,人亦从而立人之,盖当时诸公衮衮者,皆是也。奇绝之文。”语言何等幽默,爱憎感情何等分明,讽刺一针见血,揭露一览无余。
《水浒传》中幽默的语言大多含有作者深沉的伦理思辨,表露出鲜明的是非观念和强烈的爱憎感情,而没有单纯的娱乐性质。从中可见儒学对文学的影响之深。
综上所述,《水浒传》在语言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它以自己特有的通俗性、简明性、生动性和幽默性闻名于世,这也是《水浒传》广泛流传的重要因素,对以后文学语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我们应该珍视,并继续深入地去发掘、去研究、去借鉴,为提高民族文学的语言水平做出有益的贡献。
注释:
① 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的《序》中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是彩著。虽有高人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黜。”李嵩系南宋中期的著名画家,这就说明宋江故事在这时已进入“街谈巷语”。
②《〈水浒传〉词语汇释选例》,见《水浒争鸣》第1辑。
③《茅盾文艺评论集》(上册),文化艺术出版社1980年2月版,第383页。
④《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
⑤《鲁迅书信集》下卷,《1932年5月13日致增田涉》,第1100页。
⑥《鲁迅书信集》下卷,《1932年5月22日致增田涉》,第1103页。
有关宋江的摘抄及赏析
《水浒传》第18回: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住,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
呼保义 第四个绰号就是“呼保义”。呼保义这个词,一直到今天,大家都无法把它解释清楚。有一种解释说,保义是南宋时候武官的一个称呼,叫保义郎。另外一种解释,说“保”,就是保持的保;“义”就是忠义的义,“保义”即保持忠义,呼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那样叫他。大体上说,呼保义这个词实际上讲的是宋江对待国家的态度,对待朝廷的态度,对待皇帝的态度。?
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
《水浒传》第18回宋江刚出场的时候,就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介绍。他是世代务农,世世代代种地,守一些田园过活。自幼攻读经史,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更主要的一点?就是他所从事的职业。他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所以从他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这是我们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
对宋江的第二个角度的理解:
第二,宋江到//www.souquanme.com底是仗义的英雄?还是国家的忠臣?我们可以从他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之后的几件事来分析一下。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并且为了怕事情暴露,杀死阎婆惜。从这些事情上来说,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那么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他领导梁山兄弟的几次战役,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而在受招安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来的“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忠臣才有的行为。所以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描写宋江滴段落
要一段描写《水浒传》宋江的段落。绰号:及时雨、呼保义
,外貌,:黑、瘦小
性格:仗义疏财、但是对统治者妥协、反抗不坚决,有封建愚忠思想
主要事例简述:宋江怒杀阎婆惜。
私放晁盖。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败露以后,首先宋江知道,宋江见到官府防范梁山晁盖贼寇公文,有一段心理描写:“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观察;又损害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於法度上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这段心理活动中传递出两个信息:第一,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灭九族的的罪,虽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不能够回头了;第二,宋江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疏忽和闪失,心中有种隐隐的操心。这是一对矛盾,从理上讲,晁盖等人于法度上饶不得,从情上讲,却不愿他们出现闪失。这是宋江</B>很真实的的心理,也是宋江复杂人格的外在表现。
《水浒传》中关于宋江的外貌描写、、急求!!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这段话出自《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扩展资料:性格特点
宋江的性格可以概括为孝、义、忠、智四个方面。
孝,就是他对父兄的情感,这个在作品中深有体现。比如,宋江见北宋徽宗朝君昏臣奸,天下迟早会大乱; 自己又爱跟江湖好汉结交,迟早会出事。为了不连累父亲,便让父亲去告自己忤逆。北宋法律,如果父亲告儿子忤逆,父子关系便算断绝,犯了法,也互不连坐。宋江的这种孝,真算得上是一种苦孝。
义,特别体现在英雄义气上,宋江情商高,重视兄弟情义、英雄义气甚至到了多愁善感的地步,这一点使他轻而易举地俘获了所有梁山好汉的心,甚至意见不同的好汉们也不得不认同他的真诚的行为态度。
忠,就是对所在国家坚定不移的信念,梁山中,李逵是反国家的,鲁智深是怀疑国家的,多数英雄则没有什么明确的国家概念,宋江则不同,他把国家放在了一个最重要的位置,所以他做了领袖,梁山的结局就只能是招安、征辽、平田虎、打王庆、打方腊。他自己的结局则只能是喝毒酒身亡。
智,主要表现在历次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靠的是出色的智谋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如果说,出色的智谋是吴用和宋江共同具备的素质的话,那么,出色的组织能力就是宋江的专长。
孝、义、忠、智这四个方面支撑了宋江的思想大厦,宋江就是靠着这四种品质成就他的事业的。当然,宋江的局限性也在这四个字中暴露无遗。宋江的临事而惧、爱才如命、兄弟情长等性格在文中尤其有非常多的细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