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圆明园的文章(关于圆明园的说明文作文400字)

关于圆明园的文章,中国的圆明园,首先从圆明园名字的来历说起.圆明”两个字在字义上是“圆融和普照”,意味着完美和至善,但事实上这个名字是佛语。......

描写圆明园的文章(关于圆明园的说明文作文400字)

关于圆明园的文章

  中国的圆明园
  首先从圆明园名字的来历说起.圆明”两个字在字义上是“圆融和普照”,意味着完美和至善,但事实上这个名字是佛语。引用著名的唐代僧人玄奘所说的,赡部洲中释种净饭王第一夫人,今产太子悦豫之甚,因为他将是大彻大悟之人,当证“圆明一切智”(大唐西域记)康熙和雍正两帝喜爱佛学,是众人皆知的。康熙被誉为“佛心天子”,而雍正也称自己为“圆明居士”,因此,康熙选择这个富有佛学涵义的名词作为宫苑的名字,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全盛时期的圆明园(包括长春园和绮春园),占地5200亩(约350公顷)。其中,西洋楼约120亩(约7公顷),占全园总面积的4%,其余96%,都是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古典园林。从圆明园的历史文献资料和现存遗址,可以看出圆明园中国园林部分的100多个景区,没有一个不是建筑与山水、花木的有机结合,没有一个不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圆
  明园的风貌,正是由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景区构成的。今天整修圆明园,如果只恢复山形水系、植物配置,而不恢复相应的建筑,就必然丧失这些景区原有的文化内涵,恢复圆明园原有的风貌也就成为一句空话。1980年,侯仁之先生提出了整顿圆明园遗址的八字方针:以水为纲,以木为本。现在,有必要在这两条之后再加一条,以建筑为魂。
  2000年8月1日,北京市市长办公会原则通过了北京市 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同年9月29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原则同意。一场持续了近20年的论争终于画上了句号。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已不再是圆明园要不要整修而是如何整修了。
  整修圆明园,主要包括恢复山形水系,恢复园林植被景观,恢复部分建筑。其目的则是恢复圆明园的风貌。对于恢复山形水系,恢复园林植被景观,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基本一致。对于恢复部分建筑,则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有人认为,一切建筑都不应该恢复;有人认为,至少应该恢复80%。《规划》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将“恢复建筑面积控制在古建遗址面积的10%之内”。因此,恢复建筑与恢复圆明园原有风貌的关系,就成为整修圆明园遗址工作中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全盛时期的圆明园(包括长春园和绮春园)占地5200亩(约350公顷(hm2))。其中,西洋楼约200亩(约13公顷(hm2)),占全园总面积的4%,其余96%,都是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古典园林。从表面看,圆明园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园林。但是,圆明园的艺术特色,不是她的中西合璧,也不是她的欧式建筑,而是她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在那封著名的《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把中国的圆明园和雅典的巴黛农神庙分别作为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的代表,称前者为梦幻艺术,称后者为理念艺术。他盛赞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
  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毁于咸丰十年(1860年),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历时150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圆明园的规模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圆明园的黄金时代是在乾隆一朝,圆明园的风貌,就是在这时形成的。
  乾隆在位的60年,是清王朝的鼎盛时期。这时,封建的中央集权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乾隆曾经说过:“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又说:“朕亲阅本章,折中酌定,皆非大臣所能参与。”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有关圆明园的上谕、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以及乾隆本人有关圆明园的诗文,可以看出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就是乾隆。不论是设计中国园林的样式雷,还是设计西洋楼的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都不过是乾隆旨意的执行者而已。
  乾隆是满族人,但是,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深的造诣。他能写诗、填词、作文、绘画,书法也有一定的水平。具有相当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对于造园,他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在《清漪园记》中说:“湖之成以治水,山之名以临湖。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点缀?事有相因,文缘质起。”他认为,有了昆明湖、万寿山这样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必须有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来加以点缀。建筑之于湖山,是文和质的关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是,这种点缀,并不是草率从事,而是刻意经营。圆明园的100多个景区,都是建筑和山水、花木有机地结合,构成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从圆明园的造景,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出圆明园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出建筑在形成圆明园风貌中的重要作用。
  平湖秋月,在福海西北隅,正宇三楹。西为流水音。东北出山口临河为花屿兰皋。折而东南,度桥为两峰插云,又东南为山水乐,其北为君子轩,为藏密楼。乾隆在《平湖秋月词序》中说:“倚山面湖,竹树蒙密,左右支板桥以通步搜趣网屐。湖可数十顷,当秋深月皎,潋滟波光,接天无际。苏公堤畔,差足方兹胜概。”苏公,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苏公堤,就是他任杭州太守时为治水而修筑的西湖中的长堤。“苏公堤畔”四字告诉我们,这一景区是模拟西湖十景中同名的一景。
  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门三楹,南向。正殿七楹。殿前东为畅襟楼,西为神州三岛。东偏为随安室,西偏为日月平安报好音。由蓬岛瑶台东南度桥为东岛,有亭为瀛海仙山。西北度桥为北岛,正宇三楹。乾隆在《蓬岛瑶台诗序》中说:“福海中作大小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阁之状。苕苕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也。”李思训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这一景区,就是他的代表作《仙山楼阁图》的再现。
  上下天光之西,折而南,度桥为杏花春馆。西北为春雨轩。轩西为杏花村。村南为石间壑余清。春雨轩后,东为镜水斋,西北室为抑斋,又西为翠微堂。乾隆在《杏花春馆诗序》中说:“由山亭逦迤而入,矮屋疏篱,东西参错。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灿然如霞。前辟小圃,杂莳蔬瓜。识野田村落景象。”这里的景色,和唐代诗人杜牧《清明诗》的意境是何等相似啊。
  海宁陈氏的隅园,是江南名园之一。1762年乾隆www.souquanme.com南巡,驻跸于此,赐名安澜园。因“喜其结构致佳,图以归”。就修葺四宜书屋之便,“左右前后,略经位置,即与陈园曲折如一无二”。因为该园的蓝本是海宁的陈园,于是,这座园中之园也被命名为安澜园了。安澜园之正宇五楹为四宜书屋,东南为?经馆,又南为采芳洲,其后为飞睇亭,东北为绿帷舫。四宜书屋西南为无边风月之阁,又西南为涵秋堂,北为烟月清真楼,楼西稍南为远秀山房,楼北度曲桥为染霞楼。对于这些建筑,乾隆一一题咏,称《安澜园十咏》。
  以上四个景区,有的模拟自然风光,有的再现前人诗画意境,有的移植江南名园,代表了圆明园造景取材的几个主要来源。从有关圆明园的历史文献资料和现存遗址,可以看出圆明园的景区没有一个不是建筑与山水花木的有机结合,交相辉映;没有一个不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圆明园的风貌,正是这些具有诗情画意的景区构成的。1860年,一位曾经看到圆明园景色的英国随军牧师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历史家、美术鉴定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图写园景,形容尽致。”圆明园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这位牧师的话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我们整修圆明园,如果只是恢复山形水系、花草树木,而不恢复一些景区的建筑,这些景区就失去了灵魂。蓬岛瑶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的福海,已经恢复了碧波荡漾的景观,但是,福海大小三岛上仿唐代画家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阁之状的建筑没有恢复,人们就很难想像乾隆在《蓬岛瑶台诗序》中所描绘的人间仙境。平湖秋月、杏花春馆、安澜园等景区,如果只是恢复山形水系、花草树木,而不恢复相应的建筑,亦必然丧失这些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果一个个的景区都没有了建筑,丧失了历史文化内涵,恢复圆明园原有的风貌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中国的古典园林和外国的古典园林有很大的不同,譬如,西方的建筑主要是砖石结构,中国的建筑则主要是土木结构。砖石结构,寿命较长,即使遭到破坏,它的废墟还可以长期保存,有的还能给人以美感。土木结构,寿命较短。乾隆在《安澜园记》中说:“土木之工,二十年斯敝。”这就是说,土木结构的建筑,其寿命只有20年。如果遇到战乱,这些建筑更是难逃厄运。北宋李格非在《书〈洛阳名园记〉后》一文中说:“唐贞观(627~649年)、开元(714~741年)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躏,化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我国现存的许多名胜古迹,都是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屡坏屡修,才得以保存下来的。我们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做好圆明园的整修工作。对于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决不能照搬。
  1980年10月,侯仁之先生在《圆明园》一文中提出了整顿圆明园遗址的八字方针:“以水为纲,以木为本。”这一方针,是符合当时实际的,是完全正确的。在今天,对圆明园遗址的整修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但是,侯仁之先生并不反对恢复建筑,只是把“重点恢复一些景区”作为正式开放以后“再逐步考虑”的问题。而恢复景区是必然包括建筑的。20年过去了,重点恢复一些景区的条件已经成熟。我认为,在侯仁之先生提出的“以水为纲,以木为本”两条之后,有必要再加一条“以建筑为魂”。至于恢复多少建筑,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决定。恢复建筑,要有精品意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力争达到最高水平。只有这样,这座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世界名园才能重放异彩。
  从雍正到咸丰,清朝皇帝长期居住在圆明园,而他们的终点也和圆明园有关。雍正于1735 年死于圆明园九州清宴殿,道光皇帝于1850 年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在英法联军侵华期间死于热河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是在1860 年从圆明园开东大门仓皇出逃的。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

关于圆明园的文章!

写圆明园的,好点的!
我不愿意追怀你往昔的繁华,只愿意睁开眼,看看你这繁华的残迹,民族的伤痕。
感谢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卷走这伤痕与残迹,着意留下了祖国第一园的悲剧。
伤痕是痛苦的,但抚摸伤痕,可以使心常常醒着,昨天的血与繁华不会白白地流逝。
残迹并不美,它是美的灰烬。但是,灰烬保存着美在受难时的苦味。
我在繁华的残迹里,看到了我们民族那些羞耻与屈辱,想起了战争中悲哀的鬼魂,古老的心被戳
成碎片的条约,狗与洋人蹂躏的可怜的大街,想起了败走的“九一八”和被烧杀的海岛与大陆。呵
,繁华的残迹,轩辕子孙们的尊严常常哭泣着的残迹。
抚摸着残迹,我不再漂浮,社稷深重地压在我的心里。如果不是这些残迹,我也许会趁年轻气盛
的时候,盲目地唱着浅薄与浮滑的歌。
我并不沉沦。在残迹里,我看到伤痕,也看到强健;看到灰烬,也看到烧不尽的美,烧不死的文
化,烧不死的精神。圆明园的繁华死了,但缔造繁华的民族还充满生机地活着,它在世界的大森林里
,已挺立起伟岸的躯干,并正在创造着再也不会衰败的繁华。
呵,圆明园,你叫我悲愤,也叫我奋发……
我不愿意追怀你往昔的繁华,只愿意睁开眼,看看你这繁华的残迹,民族的伤痕。
感谢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卷走这伤痕与残迹,着意留下了祖国第一园的悲剧。
伤痕是痛苦的,但抚摸伤痕,可以使心常常醒着,昨天的血与繁华不会白白地流逝。
残迹并不美,它是美的灰烬。但是,灰烬保存着美在受难时的苦味。
我在繁华的残迹里,看到了我们民族那些羞耻与屈辱,想起了战争中悲哀的鬼魂,古老的心被戳
成碎片的条约,狗与aubXbS洋人蹂躏的可怜的大街,想起了败走的“九一八”和被烧杀的海岛与大陆。呵
,繁华的残迹,轩辕子孙们的尊严常常哭泣着的残迹。
抚摸着残迹,我不再漂浮,社稷深重地压在我的心里。如果不是这些残迹,我也许会趁年轻气盛
的时候,盲目地唱着浅薄与浮滑的歌。

关于圆明园的文章!!!!!

关于火烧圆明园、重建圆明园的原创作文(各一篇)。必须要是原创的!!!不要网上有的!。麻烦发到我的邮箱里953390455@qq.com。谢谢,发给我的告诉我你的邮箱地址,完了给你100悬赏分!!!
  1、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想看看有许多美丽传说,极精美的,举世无双的火烧圆明园呢?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奇异的花草树木搜趣网,那价值连城的国宝……然而,这一切都不存在了,流下来的只是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里,它们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屈辱和痛苦。许多年前,嗜血成性的英法联军,无视中华民族的尊严,盗意践踏中华国土,大肆掠夺火烧圆明园的文物和财宝,推倒火烧圆明园的亭台楼阁,毁坏了圆明园的奇花异草。为掩饰罪行,他们放火烧了圆明园。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今天我看了一部大型的记录片《圆明园》,它让我感到我们祖国在建筑文化上的空前绝后,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个闭塞的国家的最终的结局。
  我是一个学习建筑的学生,也了解过世界上的一些伟大的建筑,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那种给人以无比景仰之情。
  可那长城与金字塔我都是在一些书上或一些短片上了解的,可是这一次给我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通过数字化的制作让我们看到了先人的智慧与创造的力量。
  圆明园集中了多少中国人的精力与智慧,从www.souquanme.com建筑的一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像那个田字形与万字形的建筑,圆明园多以封闭与隐闭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也可以看得出我们的国民是追求和平与安逸的生活的。他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样也是这个政府灭亡的催命苻
  在惯穿整个记录片中,以一种平实的读白与清晰的画面向我展示着一个历史上伟大建筑的诞生与灭亡也在展示着中华民族强大的清帝国的诞生与灭亡。
  当我看到西方以中式为时尚是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我以我做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我以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文化而感到自豪。但当我看到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时我无比的气愤却也无助。要是我也可以上战场我想我一定会多杀几个敌人的。
  封闭则代表着落后的到来,“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了。
  所以,最后圆明园的灭亡也只是迟早的事了,当然中间有一段说乾隆皇帝说要建造欧式建筑我觉得那只是他的自大与攀比心理(当然,我觉得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心理)。
  最后,圆明园被灭了,只不过它不是像阿房宫一样是毁在中国自己人手里而以,对于是什么样的人去做的这件事我不想去说什么?你没有别人强大你就无话可说,这不也正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吗?可是人们为什么要毁坏它呢?难道这真的是人们的天性!我不敢想了!
  圆明园看完了,可是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只有祖国的强大我们才可以安居乐业,要安居乐业我们就必须强大!!
  2、重建 圆明园之争
  断壁,静静地伫立在北京的圆明园中,静美而荒凉。而此时,圆明园外,是否在横店新建圆明园却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建,还是不建?交杂了太多中国屈辱血泪史的圆明园成了风暴的中心。
  不同意新建者自有其理由。他们认为圆明园的破败是中国耻辱历史的见证,在旧址重建就已经不可行了,却还想着在山高皇帝远的影视基地横店新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更是对中国历史的亵渎,炒作!绝对是炒作!但是,圆明园的新建就真的这么天理不容么?
  我并不这么认为。相反,我却认为圆明园的新建好处多多。圆明园的新建,花的并不是国家的钱,而是私人的投资。投资者毕生的愿望就是尽己之力,再现圆明园的美景。如今有了雄厚财力的他,在横店影视城新建圆明园,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给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横店影视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横店的旅游事业做出一番贡献。新建圆明园于个人、于地方,貌似没有什么不好吧?
  也许有人认为新建的圆明园仿造效果会不尽如人意,新建的圆明园永远也比不上曾经辉煌的北京圆明园,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横店新建的圆明园,能让现代人真切地感受到圆明园——这个花了清朝两代人的心血,极尽奢华之能事的皇家园林,曾经的辉煌与气宇轩昂;能让现代人惊叹我们的祖先有着怎样聪慧的大脑,才能设计出如此的人间奇迹;新建的圆明园与北京的圆明园遗迹的强烈反差,也能让曾经的强盗感到羞耻,让今天中国人更深刻的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记住英法联军曾经对圆明园、对中国所做的一切!
  有人说,如此大费周章的重建,是不折不扣的炒作。可正所谓受争议才是受关注,受关注才能够进步。曾记得,三峡大坝的修建问题备受关注。建?不建?在关注中完工的三峡大坝带来了“高峡出平湖”的美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电能,更带来了长江下游一方百姓免受洪灾威胁的安全;曾记得,秦始皇陵的开放问题备受争议。开放?不开放?在争议中部分开放的秦始皇陵迎来了中外的游客,迎来了用于保护、研究的资金,更迎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曾记得,杜甫的草堂重建问题备受争议。建?不建?在争议中重建、完善的草堂招来了络绎不绝的仰慕者,招来了杜甫诗歌的再受关注的高潮;招来了它千百年来最辉煌的时刻……在争议与关注背后,需要的是进步!是圆明园不再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的进步,更应该是作为游客的我们,增强保护文物遗迹意识的进步!
  在游览时,你是否会随地吐痰、乱丢纸屑?你是否会到处刻上“某某到此一游”?你是否会上蹿下跳,到处拍照?你是否按秩序排队?你是否安静参观而不是大声喧哗?……这些细节,不仅体现的是个人的素质,更是我们这些后人对先人留下的遗迹的一种感恩与尊敬!
  圆明园的新建势在必行,真正应该置于关注中心的不是建与不建,而应该是建成后,我们应该怎样尽到保护新的圆明园和那个饱经战乱的圆明园遗迹的义务;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两地的圆明园作为文化的产物,是怎样起到提高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的凝聚力的作用!
  圆明园杂草丛生、腐蚀严重,寂寞伫立的它,依旧无声。风过耳、草摇曳,圆明园的辉煌是我们的骄傲、圆明园的破败是我们的耻辱,欣喜与痛楚、骄傲与耻辱同在,这才是我们最完整的历史!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