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甑糕的诗(甑糕jing还是zeng)

关于描写西安回民街的诗词关于描写西安回民街的诗词1、《残春旅舍》唐代: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

描写甑糕的诗(甑糕jing还是zeng)

关于描写西安回民街的诗词

关于描写西安回民街的诗词

1、《残春旅舍》

唐代: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译文

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

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

借写诗杆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2、《长安春》

唐代:白居易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门外的杨柳无力的下垂着,春天的东风把柳枝吹成了金黄色。

东街的酒力太小,醉了很容易就会醒来,满腹愁苦还是消不了。

3、《长安春望》

唐代: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 一作:春来)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译文

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

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

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

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4、《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6、《长安古意》

唐代: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搜趣网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译文

长安纵横的大道连着小巷,四通八达,香车宝马川流不患。

玉辇奔驰。金鞭络绎。出入于公主的府第,往来于王侯贵族之家。

龙衔着华盖,凤叼着流苏,映照着朝阳,连带着晚霞。

游丝飘绕着绿树,一群啼叫的娇鸟催开了百花。

游蜂戏蝶在千门万户前飞舞流连,碧树成荫,楼台掩映。

复道凌空,窗格做成合欢花形;双阙高耸,殿宇相连,阙上都雕着凤凰形的饰物。

皇亲贵族雕梁画栋的楼阁高耸,建章宫的铜柱遥指白云间。

楼上的佳人可以相望却难以相知,即使是在路上相遇了也难以和她结识。

向别人打听到她美如天仙,曾经学过歌舞,在贵族家欢度青春年华。

如果能和她结成美好姻缘,像一对和谐的比目鱼,谁还害怕死亡,只愿做一对鸳鸯而不羡慕神仙。

双双来去的比目鱼和鸳鸯真让人羡慕,你难道没见过它们?

最厌恶帷帐上绣一只孤零零的鸾鸟,取下来另换上绣有双飞燕的门帘。

双燕绕着画栋雕梁齐飞,罗帷翠被散发着郁金香的香气。

乌云似的黑发梳成蝉鬓,额上涂着一弯纤巧的淡淡发黄的月牙儿。

这美丽的姑娘从车中走出来,含娇多姿的情态和普通女子真不一样。

美貌时髦的少年骑着有连钱状花纹的宝马,歌舞女所乘车的合页上雕绘着盘龙形的花纹。

御史府中乌鸦在黑夜里啼叫,廷尉门前鸟雀将要栖息。

大道旁边的宫城隐隐可见,一辆辆华美的车子遥遥驶向金堤边。

长安城南那群飞鹰走狗打猎的少年,渭水桥西那帮为人报仇的游侠,

都耀武扬威带着宝剑,一起来到娼家门前。

日暮时分穿着紫罗裙,宛转唱着清歌,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堂上的人儿有如明月般美丽,门前的马骑有如云般涌集。

在娼妓聚集的北里,道路纵横交错,繁华热闹。

弱柳垂地,青槐葱郁,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扬起的飞尘遮昏了天地。

执法的金吾将军也被人前呼后拥地来到这里,鹦鹉杯装着翡翠绿的美酒,饮了一杯又一杯。

罗襦衣带为君解开,美妙的歌舞为君www.souquanme.com表演。

还有那豪奢的将相权贵,他们互相倾轧,谁也不让谁。

他们飞扬跋扈,不遗余力地排除异己,专权独断,容不下其他人。

专权的意气昂扬到处称豪雄,坐着骏马在春风中奔驰。

自以为这样的歌舞可以长达千年万载,自以为这样的骄奢逸乐可以超过五公。

节物风光变换,不会等待人,桑田沧海须臾之间就改变了。

昔日有金阶白玉堂的地方,如今只见青松矗立在那儿。

扬雄居住的宅院是何等的寂寥,年年岁岁只有一床书作伴。

唯有南山的桂花盛开了,飘飞的花瓣落在人的衣襟上

甑糕jing还是zeng?

是zeng,zèng gāo。

甑生母z,韵母eng,读四声。

甑糕小吃历史悠久。甑,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古老的蒸器,有陶制、铜制、木制、铁制等,后经民间传承,将铁甑保留,而用之蒸制的粘糕也别有风味。

甑糕是关中地区、晋南地区的风味小吃。陶甑蒸出来的质量最好。甑糕的原料是江米(传统是无锡糯米)、大枣(以灵宝毛头枣最好)其比例是每锅江米10公斤,大枣3公斤泡米、装甑、加水与火功等,都有严格要求。

轶事典故

吃甑糕易上瘾。有一作家,黎明七点跑步,八点赴甑糕摊吃三碗,返回关门写作至下午四点方停歇,数年一贯,写书十年,体壮发黑眼不近视。 甑糕,实在无愧为西安的特色小吃。

单看蒸甑糕的深口大锅,便已十足的“生愣”:口阔二尺六,锅深二尺八,铸铁而成,陕西老话称此种锅为“甑”,甑糕即因此而得名。卖甑糕的小贩也甚是“生愣”,蒸好甑糕的铁甑,外面被煤烟熏得乌黑,就直接搬出来往食摊上一架,颇像一只硕大的黑鼓。

这种铁甑,其实不仅秦地独有,二十年前全国各地几乎都能看到。在古代,蒸食炊具就有陶甑,商周时代有铜甑。宋代大诗人陆游的《秋花歌》中有“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的诗句。不过,宋代的甑已经是铁甑了。

柴璐的一个问题

柴璐他以前是干什么的?
柴璐
开放分类: 主持人、柴璐
柴璐(1977-),女,陕西西安人,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记者,主要研究公共管理。
目前是中央电视台4套海峡两岸节目主持人!
作者单位:柴璐(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北京,100859)
学习经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播音专业 文学学士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专业 公共管理学硕士
工作经历: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 实习记者 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 记者 、主持人
个人博客:http://blog.cctv.com/chailu
最喜欢的事:看书
最喜欢的花:荷花
最喜欢的动物:马
最向往的职业:作家、摄影师
希望做一个: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的人
1岁时刚刚学会了走路,就跑去厨房,在爸爸身后踮着脚,悄悄伸手去够灶台上的一个锅,大概是好奇使然吧,结果一锅沸粥灌进了棉袄,手臂上落下了一道伤疤,妈妈心疼地抱着我哭,三天三夜没有睡觉,可能当时是疼的,但这一切感觉都并没有存进我的记忆,所有的痛苦都没有记忆,我只能靠大人们的描述去想象自己当时的壮观。但懂事起,我知道我右臂的伤是我护身的武器,可以去吓唬想欺负我的小男生。那时的我,却并不知道,这道伤毁灭了我人生的第一个梦想。
3岁,第一次站上舞台背诗,表情丰富、手舞足蹈,赢得了一口袋的糖豆;
6岁,第一次参加诗歌朗诵比赛,骄傲地背下30多页的长诗,却因为时间实在太长引得评判哈欠连天而大笔一挥得了亚军;
10岁半,第一次参加全市“古城知识竞赛”,却在临上场的最后一刻惨遭淘汰,一个人站在大雪纷飞的楼 顶流泪,在心底摸索到“坚强”两个字支撑自己微笑着重回舞台,捧得竞猜奖;
15岁,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声音从校园喇叭里放出来,合着音乐在尘土飞扬的操场流淌,夕阳西下,立刻沉 醉成一幅剪影,全然忘记晚自习的铃声;
17岁,第一次参加北广面试,第一次知道自己先天斜颈,作出此生第一个冒险选择:为坚持梦想埋单——用一个外科手术和一年的生命;
18岁,以全国专业最高分90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19岁,第一次电影配音,扮演<<简爱>>里的女主角,捧着小说连读三遍依然泪流满面,发誓要做一个有尊严、有骨气、有知识的女子;
21岁,第一次以其和同学们合作创作的<<百年恩来>>获得齐越诗朗诵大赛一等奖;第一次以实习记者的身份采访,大受震撼,改变人生方向;
22岁到今天,选择了一条路,没有拐过弯,没有停过脚,无论晴天还是雨季,无论泥泞还是平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一直走着,一走就是8年,一直走到你们面前。

找吆喝50,60年代的

西安“吆喝族”大多集中在市井的大排档和夜市,像北院门一条街、大麦市街、东新街夜市。尤其是北院门,食肆排档聚堆,吆喝声自然也盛,这边“烤羊肉!正宗烤羊肉!”那边“甑糕!枣泥甑糕!”还有数来宝似的“豆沙包、糖包、小米糕、黑米糕、荞面糕、枣糕、包谷面发糕!”一口气能吆喝出七八十来种食品。吆喝声声,此起彼伏,锵锵然还是这条街的一道风景呢。
西安的另一类吆喝族是流动小贩,人虽分散、个体,但吆喝更有特色。这是必然,你想,他的吆喝要是不出点新奇,要是不够动听,能把呆在家里的老老少少唤出来么?我记得小时候住北四府街,伴着拨浪鼓的响声,“糖———面———人!”的吆喝声一响,街坊的孩子们便飞也似的从各家各户跑出来,团团围住卖糖稀、捏面人的货郎担。管着钱的大人们也慢慢后脚跟来。再看货郎小贩表演,他在小炭炉上支一方形厚铁板,一勺热糖稀在铁板上刷刷刷挥几下,立时就画出一朵小花或一只小鸟来,中间一根小棍儿撑着,既好看又好吃,孩子们高兴得欢天喜地,大人看了也满意地愿意掏钱。捏面人更是绝活,家常的白面团,到了货郎小贩手里,三捏两捏,就捏出一个猪八戒,耳朵和肚皮夸张得很大,又逗得孩子们一阵哄笑。货郎小贩也一手收了钱,一边得意地又扯起一声吆喝:“糖—搜趣网——面———人来!”
这朗声的吆喝,很有些黄土地上西北风的刚劲,先是重重地吼出第一字,然后平滑地拖腔,末了一声必是重重的仄音。比如,“甑———糕!”、“换———大米!”、“包谷面鱼鱼———搅团!”吆喝声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很像本地的戏剧秦腔。元朝诗人元好问在《送秦中诸人引》中说:“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道出了秦人说唱的特点。作家梁实秋先生忆他少年在北京时,听到院外街巷的叫卖吆喝,就像听到京剧清唱,极有韵味。看来各地的吆喝,多少都能代表一点当地的戏剧。也许,戏剧唱腔就是从早期的吆喝声中演变而来的呢。
我觉得西安街巷的叫卖吆喝是一种民俗文化,像秦腔,像西安的老宅民居。可惜,如今秦腔在城市已日渐式微,而近些年大规模造楼运动,西安城里的老宅民居也越来越少。也许西安秦汉唐的皇家名胜太多,对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民俗不足惜,无人会像作家冯骥才先生那样为保护民俗奔走疾呼。随着时代发展,市容整肃,西安的摊贩越来越少,吆喝声也日益萧肃。我现在住的这条小街上,那家几代人守着大锅叫卖吆喝的枣泥甑糕,现在也收摊不干了。偷偷摸摸出来的流动小贩,大部分都是骑自行车或三轮车,灵活机动,与市容城管玩老鼠和猫的游戏。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吆喝声竟被喇叭声代替。有些小贩车上安有电动喇叭,内装事先录好吆喝声的芯片,边走边放。像我住的这条小街上每天吆喝声最响的“饣合饣各———,荞面饣合饣各———!”就是放的录音。不知其中机关的人听了,还以为叫卖的小贩真有那么大的嗓门。

西安有哪些有名的小吃?

1、biángbiang面

Biángbiáng面(汉语拼音:Biángbiáng miàn,biang字是一个合字,有多种写法,均无法输入电脑,常被代替写为BiángBiáng面、biángbiang面或彪彪面)是陕西关中特色传统风味面食,是传统的陕西裤带面。因为制作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

特指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由上等面粉精制而成,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烧热的植物油即成。

2、饺子宴

饺子宴属于传统名小吃,它主要是由这种千姿百态的饺子组成的宴宾筵席,故称之为"饺子宴"。是春节,元宵节等各种民俗节日的特色食品之一。

饺子宴是北方人普遍喜欢吃的一种面食,馅有荤有素,佐以调料,食之味美。

3、秦镇凉皮

秦镇凉皮已有2000余年历史,秦镇本地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已经开始有凉皮,为皇朝供物。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主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成糊状,平铺在多层竹笼内,旺为蒸熟,做出的凉皮筋、薄、细、软,具有独特风味。

4、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简称羊肉泡、煮馍,制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葱末、粉丝、糖蒜等,古称"羊羹",陕西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留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因它暖胃耐饥,素为陕西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5、锅盔

锅盔(英文:guokui),又叫锅魁、锅盔馍、干馍,是陕西省关中地区www.souquanme.com以及甘肃省武威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地方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

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省外人编成的顺口溜“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关中较为著名的有乾州锅盔、泾阳锅盔.武功县锅盔、长武县锅盔、岐山县锅盔,扶风县锅盔,凤翔县锅盔,西和锅盔。

6、肉夹馍

肉夹馍是古汉语“肉夹于馍”的搜趣网简称,中国陕西省传统特色食物之一。

陕西地区有使用白吉馍的“腊汁肉夹馍”、宝鸡西府的肉臊子夹馍(肉臊子中放食醋)、潼关的潼关肉夹馍(与白吉馍不同,其馍外观焦黄,条纹清晰,内部呈层状,饼体发胀,皮酥里嫩,火功到家,食用时温度以烫手为佳,且老潼关肉夹馍是热馍夹凉肉,饼酥肉香,爽而不腻)。肉夹馍是陕西著名小吃。

7、腊汁肉

腊汁肉是陕西西安驰名的地方特色小吃,早在战国时期,便以寒肉称之,唐代谓之腊肉。 腊汁肉色红、晶莹光亮,食之肥而不腻,肉瘦无渣,食罢浓香经久不散。

腊汁肉即用腊汁煮出来的肉。但它不同于干腊肉,区别在于干腊肉是用烟熏腊的;它也不同于一般的卤肉,卤肉是用卤法制作的肉,即用盐水、五香料或酱油制成卤水,将肉放进卤水里煮熟即成。而腊汁肉不加姜葱、料酒,也不用加糖来调色,只需用几味中草药及香料与肉同煮即可。

8、葫芦头

葫芦头,陕西西安传统特色小吃。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葫芦头的基本原料是猪大肠和猪肚。

吃时顾客先把馍掰成碎块儿,厨师再把猪肠肚和鸡肉、海参、鱿鱼等排列在碎馍块儿上,用煮沸骨头原汤泡三四次,然后加熟猪油和青菜等。吃时佐以糖蒜、辣酱等,鲜香滑嫩,肥而不腻。相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将烹制猪肠肚的方法传授给长安一家饮食店店主,并将一个药葫芦赠给店主调味。店主按照孙思邈的指点改进制作方法,长安“葫芦头”从此有名,千年流传。

扩展资料: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一带一路”核心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美媒评选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下辖11区2县并代管西咸新区,总面积1075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户籍人口905.68万。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安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