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莲的形象 先用衬笔(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 先用衬笔 其中 是一般衬映)

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是一般衬映,———和———是重点衬映。独爱菊,盛爱牡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描写莲的形象 先用衬笔(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 先用衬笔 其中 是一般衬映)

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是一般衬映,———和———是重点衬映。

独爱菊 盛爱牡丹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我想应该是吧

《爱莲说》的解释答案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的幽香;笔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很多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丛书集成》本)。周敦颐(1017—1073),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濂溪先生。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fán):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李唐:指唐代。唐代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淤(yū)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xiè)玩焉: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
先用衬笔,再转去写莲,突出莲的高洁可爱。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的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菊,从正面衬托,牡丹,从反面衬托。描写莲的形象,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各个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先总提后分说。含蓄地说明,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体现。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遗世独立,
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两个“独”字又相对地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一一描绘莲的性状,写出莲的可爱之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莲,花之君子〔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者也。噫〔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菊之爱〔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又从衬托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示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不同的花被比喻为不同的人。对三种花的不同评价,实际上是对不同爱花情趣的人的评价。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的道德理想。
用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疑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这篇短文有不少突出的艺术特点。一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它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陶渊明独爱菊”,因为“菊,花之隐逸者也”,可见陶渊明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因为“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可见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而“予独爱莲”,因为“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见作者既不愿意隐逸,也不贪慕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也是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
二是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文中先以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衬托,突出“予独爱莲”,并描绘出莲的可爱形象,由此进入正题;再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做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最后用“菊之爱”“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莲之爱”,特别是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三次衬托,既各有其作用,又使主题步步深化。全文始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彼此对照,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文中分别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十分贴切。特别是描写莲的形象的文字,体物入微,“形”“神”兼备,既准确地表现了她的外部特征,又传神地揭示了她的内在气质,使花貌、花品与人格浑然一体。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从体态www.souquanme.com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芬芳,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这些描写,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了,是作者心志的写照,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情操。
三是语言精练,骈散相间。全篇仅10句话,119个字,却婉转曲折,摇曳多姿,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又讽刺了世态,寓意深刻而耐人寻味,感情深切而打动人心。其中对莲的形象的描写尤为凝练而传神。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都是骈句。散句与骈句交错运用,因此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本文的立意和语言对后世都产生了影响。如鲁迅先生青年时期所作的七律《莲蓬人》就曾写道:“扫却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出淤泥而不染”一句,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表明了一种颇为可贵的生活态度,是至今传诵的名句。

7年到9年上册的所有古诗理解性填空的题,加答案,急用!!!

七年级上册:
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老当益壮)的句子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过故人庄》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5、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从登山、下山这一曰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9、《如梦令?常记溪亭曰暮》中抒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中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八年级
第五单元《桃花源记》
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是∶ , 。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 ,
, , 。 , 。4.本文中描UunICCLr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
6.《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其中的两个 、 。
《短文两篇》1.《陋室铭》中的主旨句: , 。
2.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 。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句: , 。4.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 , 。5.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
, 。 , ?
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7.《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 , 。8.《爱莲说》中“ , 。”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 。9.《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 , , 是一般映衬, 和 是重点映衬,菊是 牡丹是 。
《大道之行也》
1.全文纲领性句子是:
大道之行也, , , 。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句是: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 , , , , ,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 ,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恶其弃于地也, ; ,不必为己。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全文总结性句子是:
, , 是谓大同。
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 。《望岳》1.描写《望岳》中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 。2.《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
3.细望泰山景色句是: , 。
《春望》
1.拟人诗句是: , 。2.忧国思乡诗句是: , 。3.首联诗句是: , 。
4.悲己句是: , 。《石壕吏》1. 反应官吏残暴对待百姓诗句是
2.说明当时战争惨烈的诗句是: , 。【课外古诗】1.少壮不努力, 。 2.树树皆春色, 。3.乡泪客中尽, 。 4. ,波撼岳阳城。5.黄鹤一去不复返, 。 6.日暮乡关何处是, 。7.常恐秋节至, 。 8.相顾无相识, 。
9. 搜趣网 ,平海夕漫漫。 10.气蒸云梦泽, 。11.坐观垂钓者, 。 12.晴川历历汉阳树, 。
【拓展延伸】
1.“神舟六号”遨游太空,让全体中国人的心随着它跳动了五天五夜,也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 , ”的雄心和气概。(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2.请写出一句含有 “鸟”的诗句。: , 。
3.请写出一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或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句:
第六单元 《三峡》
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
春冬: ,良多趣味。夏: , 。
秋: , 。
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 ,不以疾也。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 , 。(山河秀丽句)描写泉水瀑布句是: , 。
4.故渔者歌曰:“ , 。”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 , 。两句诗一致的。
6.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中首句 , 。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 。
2.《答谢中书书》中的描写句是: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 , 。
3.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 , 。
(2)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 ? 。
《湖心亭看雪》
1.《湖心亭看雪》中的写景句是: , , 。
湖上的影子, 、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诗词四首》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早晚躬耕句子是: , ;表明自己归隐决心的句子: , 。
2.《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 , 。(诗中有画句)
3.《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想象来描绘长江之景的句是: , 。
4.《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长江之水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5. ,徙倚湖山欲暮时。
6.万里来游还望远, 。
7.白头吊古风霜里, 。
【课外古诗】
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高远爽朗,毫无悲秋之意)
2.好峰随处改, 。(梅尧臣《鲁山山行》)
3.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4.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
5.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6. 此地一为别, 。 (李白《送友人》)
7.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霜落熊升树, 。(梅尧臣《鲁山山行》)
9.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
《桃花源记》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7.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怡然自乐、鸡犬相闻、与世隔绝、老死不相往来。《短文两篇》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7.莲,花之君子者也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9.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 牡丹 正衬 反衬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大道之行也》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①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4.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望岳》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1.三男邺城戍 2.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课外古诗】
1.老大徒伤悲 2.山山唯落晖3. 孤帆天际看 4.气蒸云梦泽 5.白云千载空悠悠 6.烟波江上使人愁7.焜黄华叶衰 8.长歌怀采薇 9.迷津欲有问 10.波撼岳阳城 11.徒有羡鱼情 12.芳草萋萋鹦鹉洲
【拓展延伸】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峡》
1.清荣峻茂;夏水囊陵,沿溯阻绝;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3.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UunICCLr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诗词四首》
1.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箫鼓追随春社近
【课外古诗】
1.便引诗情到碧霄2.幽径独行迷3.谁道人生无再少4.铁马冰河入梦来5.浮云游子意6.孤蓬万里征7.自古逢秋悲寂寥8.林空鹿饮溪9.萧萧暮雨子规啼10.僵卧孤村不自哀
九年级
请去doc88.com找九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可以注册下载

《爱莲说》的译文加解释!谢谢

《爱莲说》里的谓是什么意思?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的幽香;笔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很多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丛书集成》本)。周敦颐(1017—1073),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濂溪先生。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fán):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李唐:指唐代。唐代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淤(yū)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xiè)玩焉: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
先用衬笔,再转去写莲,突出莲的高洁可爱。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的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菊,从正面衬托,牡丹,从反面衬托。描写莲的形象,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各个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
先总提后分说。含蓄地说明,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体现。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遗世独立,
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两个“独”字又相对地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一一描绘莲的性状,写出莲的可爱之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莲,花之君子〔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者也。噫〔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菊之爱〔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又从衬托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示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不同的花被比喻为不同的人。对三种花的不同评价,实际上是对不同爱花情趣的人的评价。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的道德理想。
用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疑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这篇短文有不少突出的艺术特点。一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它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陶渊明独爱菊”,因为“菊,花之隐逸者也”,可见陶渊明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因为“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可见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而“予独爱莲”,因为“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见作者既不愿意隐逸,也不贪慕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也是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
二是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文中先以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衬托,突出“予独爱莲”,并描绘出莲的可爱形象,由此进入正题;再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做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最后用“菊之爱”“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莲之爱”,特别是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三次衬托,既各有其作用,又使主题步步深化。全文始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彼此对照,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文中分别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十分贴切。特别是描写莲UunICCLr的形象的文字,体物入微,“形”“神”兼备,既准确地表现了她的外部特征,又传神地揭示了她的内在气质,使花貌、花品与人格浑然一体。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芬芳,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这些描写,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了,是作者心志的写照,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情操。
三是语言精练,骈散相间。全篇仅10句话,119个字,却婉转曲折,摇曳多姿,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又讽刺了世态,寓意深刻而耐人寻味,感情深切而打动人心。其中对莲的形象的描写尤为凝练而传神。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都是骈句。散句与骈句交错运用,因此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本文的立意和语言对后世都产生了影响。如鲁迅先生青年时期所作的七律《莲蓬人》就曾写道:“扫却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出淤泥而不染”一句,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表明了一种颇为可贵的生活态度,是至今传诵的名句。

爱莲说中写出莲莲洁身自好质朴庄重的君子品德

15.《爱莲说》中“ ,.”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16.《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 ,,是一般映衬,和 是重点映衬,菊是 牡丹是 . 17.《爱莲说》文中描写莲的生长环境句:,.描写莲的体态、香气句:,,.描写莲的清高风度句:. 18.《爱莲说》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1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 牡丹 正衬 反衬
1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莲之爱,同予者二人?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