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描写山的段落运用了什么方法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这3段,快,今天作业!拟人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对比,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
比喻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比喻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初中第二课济南的春天第三自然段如何描写了小山?
这篇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在北中国的冬天”这一修饰语也十分重要,因为温晴的天气是许多地方都有的。而“在北中国的冬天”中隐含了“理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这一段四句话,三组对比。第一句用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大风和济南冬天的没有大风对比。作者不直接说“北平几乎天天刮大风”,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这样既使得语言生动,显得情真意切,同时也隐含了这样的意思:“济南的冬天却没有大风,这真是奇迹了。”第二句用伦敦冬天的多雾和济南冬天的天空晴朗无云对比。作者也是从自己的感受角度写的,为了避免用语重复,作者把“奇迹”换成了“怪事”,其中自然也隐含着“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真是怪事了”的意思。第三、四句就进入天气的对比了,作者用热带的毒日、十分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温晴。正因为济南的冬天是“奇迹”,是“怪事”,它“温晴”,所以作者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真”在这里是的确、实在、应该的意思。 “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都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 第2段用“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一句过渡,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 在分写山、水之前,作者先从上方俯瞰,为我们勾画了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请闭上眼睛想”一句,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体结构课文第二部分的www.souquanme.com作用,本段以下部分和第3、4段都是写山的,第5段是写水的。“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阳光”“暖和”紧扣了“温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在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口气是征求意见,实际饱含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紧接着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作者仍然从上方俯瞰,描写了济南的地理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这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一句中的“特别”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再次强调了“在冬天”.这就隐含了这一圈小山可以挡住冬天呼啸的北风,保持气温的作用。“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这一段到这里本来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住笔,又写了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 因为冬天气候温暖晴朗,所以人们的表情“面上含笑”;因为小山像摇篮,温暖舒适,所以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因为度冬如春,所以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和“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因为冬天这样慈善,所以就是这点幻想—时不能实现,人们的心情也“并不着急”。这些描写又都是紧扣住“山”来写的:写表情紧承“小摇篮”而来,写感觉是看到了“那些小山”,写两个“也许”的幻想是“由天上看到山上”,写心情则是总结上文。“慈善”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表现了济南冬天给人的感受。这一层的描写之中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上文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这一层写济南人的感受,二者互补,更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第3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小”是由“温晴”决定的),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山上写矮松。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呢,是“矮”松,这就使得整个画画比例非常和谐。一个“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因为是小雪,所以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而“顶”字中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士)”的比喻,日本的护士头上总是戴着—顶别致的白色工作帽。帽子往往突出在头的顶部.好像是“顶”在头上似的,两者的相似点就在“顶”着白帽子上。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山尖是山的最高部位,它和蓝天相接,所以写它们的色彩。“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是“小雪”的杰作,因此山坡上就出现了“—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色彩;白的是雪色,暗黄是草色,“暗”字非常准确地绘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区别。秋天刚枯萎的草色彩是金黄的。随着天气的变冷,枯草就逐步失去了光泽。由金黄变成了“暗黄”。这里的“暗”是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的意思。一个“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感。“看着看着”以下是联想,“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理解为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这—联想与第2段两个“也许”的幻想照应,表现了对春天的憧憬。 山腰着重写光和色。“光”是写“快日落”时的阳光.“色”则写出了色彩的变化。“微黄”的阳光“斜射”在白雷上,就露出点粉色。这里的色彩和上文的“青黑”“白花”“蓝天”“银边”“暗黄”等的描写,更增添了诗情画意。 “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最后一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 第4段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是远眺。在这幅画里,远山是背景。两个“卧”字用得尤为传神。“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一句,更增添了“这是张小水墨画”的真实感,“也许”表示不很肯定,却肯定了这实在是一幅画。 第2至4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作者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先着力渲染“绿”,一连用了五个“绿”。一个写绿萍,四个写水藻。用“绿”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冒着点热气”的“点”字用得十分准确。“点”字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冒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是“温”。如果去掉“点”,变成“冒着热气”,那就不是“温”。而是“热”了。“水也不忍得冻上”拟人的方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 “看吧”从天上到水面,由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蓝汪汪。用空灵的蓝水晶来比喻,字里行间透出赞美喜爱之情。 第6段,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点题,又扣住标题“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的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tiEvqtkyDJ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摘录,徐汉华)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形成了一幅幅生//www.souquanme.com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济南的冬天 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来到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点明地点,节令。告诉读者,它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冬天。因此他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老舍先生还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难点解析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930—1931//www.souquanme.com年间,也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不堪迫害投湖自尽了。他的死是无法估量的损失。因为他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提名,几乎就要成为现实的关键时刻,他被迫害致死。而诺贝尔奖章程规定,死者不能获奖,于是中国又一次失去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宝贵机会。(另一次是沈从文,也是因为去世的原因,没有最后获得领奖的机会。)
这篇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在北中国的冬天”这一修饰语也十分重要,因为温晴的天气是许多地方都有的。而“在北中国的冬天”中隐含了“理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这一段四句话,三组对比。第一句用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大风和济南冬天的没有大风对比。作者不直接说“北平几乎天天刮大风”,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这样既使得语言生动,显得情真意切,同时也隐含了这样的意思:“济南的冬天却没有大风,这真是奇迹了。”第二句用伦敦冬天的多雾和济南冬天的天空晴朗无云对比。作者也是从自己的感受角度写的,为了避免用语重复,作者把“奇迹”换成了“怪事”,其中自然也隐含着“济搜趣网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真是怪事了”的意思。第三、四句就进入天气的对比了,作者用热带的毒日、十分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温晴。正因为济南的冬天是“奇迹”,是“怪事”,它“温晴”,所以作者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真”在这里是的确、实在、应该的意思。
“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都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
第2段用“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一句过渡,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
在分写山、水之前,作者先从上方俯瞰,为我们勾画了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请闭上眼睛想”一句,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体结构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本段以下部分和第3、4段都是写山的,第5段是写水的。“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阳光”“暖和”紧扣了“温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在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口气是征求意见,实际饱含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紧接着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作者仍然从上方俯瞰,描写了济南的地理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这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一句中的“特别”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再次强调了“在冬天”.这就隐含了这一圈小山可以挡住冬天呼啸的北风,保持气温的作用。“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这一段到这里本来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住笔,又写了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
因为冬天气候温暖晴朗,所以人们的表情“面上含笑”;因为小山像摇篮,温暖舒适,所以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因为度冬如春,所以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和“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因为冬天这样慈善,所以就是这点幻想—时不能实现,人们的心情也“并不着急”。这些描写又都是紧扣住“山”来写的:写表情紧承“小摇篮”而来,写感觉是看到了“那些小山”,写两个“也许”的幻想是“由天上看到山上”,写心情则是总结上文。“慈善”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表现了济南冬天给人的感受。这一层的描写之中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上文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这一层写济南人的感受,二者互补,更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第3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小”是由“温晴”决定的),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山上写矮松。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呢,是“矮”松,这就使得整个画画比例非常和谐。一个“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因为是小雪,所以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而“顶”字中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土)”的比喻,日本的护士头上总是戴着—顶别致的白色工作帽。帽子往往突出在头的顶部.好像是“顶”在头上似的,两者的相似点就在“顶”着白帽子上。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山尖是山的最高部位,它和蓝天相接,所以写它们的色彩。“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是“小雪”的杰作,因此山坡上就出现了“—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色彩;白的是雪色,暗黄是草色,“暗”字非常准确地绘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区别。秋天刚枯萎的草色彩是金黄的。随着天气的变冷,枯草就逐步失去了光泽。由金黄变成了“暗黄”。这里的“暗”是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的意思。一个“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感。“看着看着”以下是联想,“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理解为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这—联想与第2段两个“也许”的幻想照应,表现了对春天的憧憬。
山腰着重写光和色。“光”是写“快日落”时的阳光.“色”则写出了色彩的变化。“微黄”的阳光“斜射”在白雷上,就露出点粉色。这里的色彩和上文的“青黑”“白花”“蓝天”“银边”“暗黄”等的描写,更增添了诗情画意。
“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最后一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
第4段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是远眺。在这幅画里,远山是背景。两个“卧”字用得尤为传神。“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一句,更增添了“这是张小水墨画”的真实感,“也许”表示不很肯定,却肯定了这实在是一幅画。
第2至4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作者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先着力渲染“绿”,一连用了五个“绿”。一个写绿萍,四个写水藻。用“绿”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冒着点热气”的“点”字用得十分准确。“点”字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冒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是“温”。如果去掉“点”,变成“冒着热气”,那就不是“温”。而是“热”了。“水也不忍得冻上”拟人的方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
“看吧”从天上到水面,由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蓝汪汪。用空灵的蓝水晶来比喻,字里行间透出赞美喜爱之情。
第6段,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点题,又扣住标题“济南的冬天”。
典型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
2.找出文中的三组对比
① 。
② 。
③ 。
3.指出三组对比在文中的作用。
答: 。
解析: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选段中的问题也是围绕这点设计的。第1题,选段紧紧抓住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第2题,在课文分析中已经讲过,这段四句话,三个对比:①北平刮风与济南没有风声作比。②伦敦雾天与济南响晴作比。③热带日光与济南温晴作比。第3题的设计是从全文角度考虑的,这里的三组对比引出对“济南是个宝地”的描绘。
http://www.injinan.cn/blogview.asp?logID=160
难点解析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930—1931//www.souquanme.com年间,也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不堪迫害投湖自尽了。他的死是无法估量的损失。因为他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提名,几乎就要成为现实的关键时刻,他被迫害致死。而诺贝尔奖章程规定,死者不能获奖,于是中国又一次失去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宝贵机会。(另一次是沈从文,也是因为去世的原因,没有最后获得领奖的机会。)
这篇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在北中国的冬天”这一修饰语也十分重要,因为温晴的天气是许多地方都有的。而“在北中国的冬天”中隐含了“理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这一段四句话,三组对比。第一句用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大风和济南冬天的没有大风对比。作者不直接说“北平几乎天天刮大风”,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这样既使得语言生动,显得情真意切,同时也隐含了这样的意思:“济南的冬天却没有大风,这真是奇迹了。”第二句用伦敦冬天的多雾和济南冬天的天空晴朗无云对比。作者也是从自己的感受角度写的,为了避免用语重复,作者把“奇迹”换成了“怪事”,其中自然也隐含着“济搜趣网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真是怪事了”的意思。第三、四句就进入天气的对比了,作者用热带的毒日、十分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温晴。正因为济南的冬天是“奇迹”,是“怪事”,它“温晴”,所以作者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真”在这里是的确、实在、应该的意思。
“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都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
第2段用“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一句过渡,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
在分写山、水之前,作者先从上方俯瞰,为我们勾画了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请闭上眼睛想”一句,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体结构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本段以下部分和第3、4段都是写山的,第5段是写水的。“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阳光”“暖和”紧扣了“温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在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口气是征求意见,实际饱含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紧接着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作者仍然从上方俯瞰,描写了济南的地理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这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一句中的“特别”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再次强调了“在冬天”.这就隐含了这一圈小山可以挡住冬天呼啸的北风,保持气温的作用。“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这一段到这里本来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住笔,又写了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
因为冬天气候温暖晴朗,所以人们的表情“面上含笑”;因为小山像摇篮,温暖舒适,所以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因为度冬如春,所以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和“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因为冬天这样慈善,所以就是这点幻想—时不能实现,人们的心情也“并不着急”。这些描写又都是紧扣住“山”来写的:写表情紧承“小摇篮”而来,写感觉是看到了“那些小山”,写两个“也许”的幻想是“由天上看到山上”,写心情则是总结上文。“慈善”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表现了济南冬天给人的感受。这一层的描写之中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上文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这一层写济南人的感受,二者互补,更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第3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小”是由“温晴”决定的),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山上写矮松。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呢,是“矮”松,这就使得整个画画比例非常和谐。一个“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因为是小雪,所以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而“顶”字中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土)”的比喻,日本的护士头上总是戴着—顶别致的白色工作帽。帽子往往突出在头的顶部.好像是“顶”在头上似的,两者的相似点就在“顶”着白帽子上。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山尖是山的最高部位,它和蓝天相接,所以写它们的色彩。“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是“小雪”的杰作,因此山坡上就出现了“—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色彩;白的是雪色,暗黄是草色,“暗”字非常准确地绘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区别。秋天刚枯萎的草色彩是金黄的。随着天气的变冷,枯草就逐步失去了光泽。由金黄变成了“暗黄”。这里的“暗”是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的意思。一个“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感。“看着看着”以下是联想,“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理解为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这—联想与第2段两个“也许”的幻想照应,表现了对春天的憧憬。
山腰着重写光和色。“光”是写“快日落”时的阳光.“色”则写出了色彩的变化。“微黄”的阳光“斜射”在白雷上,就露出点粉色。这里的色彩和上文的“青黑”“白花”“蓝天”“银边”“暗黄”等的描写,更增添了诗情画意。
“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最后一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
第4段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是远眺。在这幅画里,远山是背景。两个“卧”字用得尤为传神。“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一句,更增添了“这是张小水墨画”的真实感,“也许”表示不很肯定,却肯定了这实在是一幅画。
第2至4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作者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先着力渲染“绿”,一连用了五个“绿”。一个写绿萍,四个写水藻。用“绿”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冒着点热气”的“点”字用得十分准确。“点”字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冒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是“温”。如果去掉“点”,变成“冒着热气”,那就不是“温”。而是“热”了。“水也不忍得冻上”拟人的方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
“看吧”从天上到水面,由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蓝汪汪。用空灵的蓝水晶来比喻,字里行间透出赞美喜爱之情。
第6段,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点题,又扣住标题“济南的冬天”。
典型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
2.找出文中的三组对比
① 。
② 。
③ 。
3.指出三组对比在文中的作用。
答: 。
解析: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选段中的问题也是围绕这点设计的。第1题,选段紧紧抓住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第2题,在课文分析中已经讲过,这段四句话,三个对比:①北平刮风与济南没有风声作比。②伦敦雾天与济南响晴作比。③热带日光与济南温晴作比。第3题的设计是从全文角度考虑的,这里的三组对比引出对“济南是个宝地”的描绘。
http://www.injinan.cn/blogview.asp?logID=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