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石湖六胜塔作文
速度拜托了!有的话 好的...我给分惠安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处台湾海峡两岸经济繁荣带的中心位置,隔海峡与台湾相望,惠安属泉州管辖,为国务院批准的闽南金三角对外开放县,素有“建筑之乡”、“石雕之乡”、“渔业强县”称誉。1984年被辟为对台贸易开放点,1985年被国务院列为闽南金三角开放县。
惠安县是中国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惠安人民用中央赋予的优惠政策,借助巨大的侨胞资源,大力弘扬“勤奋刻苦、务实求真、团结拼搏、创新争先”精神,解放思想,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能快则快,奋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对外经贸不断拓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随着海峡两岸试点直航的实现和“大泉州”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斗尾港大型船舶修造、大竹岛旅游观光、外走马埭围垦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的即将投建,作为享有沿海开放地区和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诸多优惠政策的惠安,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最活跃、最有吸引力的地区和投资中心之一。
惠安县是中国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惠安人民用中央赋予的优惠政策,借助巨大的侨胞资源,大力弘扬“勤奋刻苦、务实求真、团结拼搏、创新争先”精神,解放思想,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能快则快,奋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对外经贸不断拓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随着海峡两岸试点直航的实现和“大泉州”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斗尾港大型船舶修造、大竹岛旅游观光、外走马埭围垦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的即将投建,作为享有沿海开放地区和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诸多优惠政策的惠安,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最活跃、最有吸引力的地区和投资中心之一。
泉州有九湾十八港指的是哪些
泉州港古代称为“刺桐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古代世界第一大港 。位于泉州市东南晋江下游滨海的港湾,北至泉州湄洲湾内澳,南至泉州围头湾同安区莲河。港口资源优越,海岸线总长541公里,是福建省三大港口之一。历史上曾以四湾十六港著名于世,现又开发了湄洲湾肖厝深水良港。泉州港辖有四湾5个港区16个作业区,即:湄洲湾西岸肖厝港区和南岸斗尾港区;泉州湾东北面的崇武港及泉州湾港区秀涂港、蚶江港、石湖港、内港港、后渚港、华锦港;深沪湾港区的祥芝港、永宁港、深沪港;围头湾港区围头湾的围头港、水头港、金井港、东石港、安海港、石井港等。
石狮市二十年来的变化
要说清楚1966~1976年,在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石狮社会混乱,武斗严重,死于武斗者达30多人。工厂、商业、学校一度几乎关闭,侨汇、华侨存款也被冻结。侨汇收入大量下降。工农业生产停滞不前,物资缺乏,物价昂贵,社会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石狮吹起改革开放的号角。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冲破种种阻力,得到较快的落实。1978年年底,石狮人民充分利用侨乡闲资多、闲房多、闲人多的特点,以生产大队、生产队的名义,联户合资,创办企业。初期,规模小、资金少、设备简陋。但这种联户合资投股的小型工厂,大量出现,遍及城乡,一批农民成了产品推销员,跑遍全国各大城市。1980年8月,晋江县颁发《关于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社员集资办企业、允许雇工、允许股金分红、允许推销提成、允许价格浮动。尤其传达邓小平关于“允许一些地区先富起来”的指示后,人民群众吃了“定心丸”,于是镇办、社办、街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的企业犹如雨后雨春笋般出现,仅龟湖一村就有队办企业30余家。社队企业、乡镇企业,成了经济发展的“龙头”。
在大办乡镇企业的同时,石狮凭借侨资多、侨胞港澳同胞多和信息灵等优势,与外商签定“三来一补”合同,承接服装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置。同时又利用进口剩余布料,仿制港澳、国外流行服装,摆设“故衣摊”,上市销售。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利用海关开放的有利时机,大量进口国内还不能大量生产的电视机、收录机、计算器及其他洋布、洋货。这些自用有余的进口物资,也//www.souquanme.com上“故衣摊”交贸。1982年2月,石狮“故衣摊”发展到310多摊,形成一定规模的服装市场。由于采用进口布料、款式新颖,价格便宜,故石狮成了全国闻名的服装市场。1981年,每天进出石狮订货、购物车辆达135辆(次),全年接待客商207万人(次)。每月除西藏外,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27812人住过石狮旅社、招待所。1981年,石狮邮电局收入寄往全国各地的服装等包裹邮资达29万元,占该局总收入的50%以上。1982年以后,积极引进外商投资,经济迅速发www.souquanme.com展。出现“爱花牌”胸罩厂、全家福服装www.souquanme.com厂等15家“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1997年,“三资”企业产值4738.26万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3000多台,出口创汇4411万元。市场经济也更为活跃、繁荣。1997年,石狮市区小商品市场6处,农贸市场2个,以服装鞋帽为主的摊店2800多个(平均每9个居民、拥有1个摊店)遍布大街小巷,被称为“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全市商品销售额2.6亿元。
因为当时石狮、永宁、蚶江、祥芝仅是乡镇一级建制,在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治安交通管理能力及基础设施等方面,与迅猛发展的石狮经济不相适应,各类矛盾日趋尖锐,出现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制约了石狮经济的持续发展。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石狮由镇升格为省辖县级市。经过半年多的筹备,1988年9月30日,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新成立的石狮市是福建省开放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是全国首次经过公开推荐、民主选拔正、副市长,率先施行公务员制度的城市。同时,党政机构的设置也超前改革,“建立一个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全市党政只设13个机构。
石狮市的成立,掀开石狮史册崭新的一页。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高举邓小平伟大理论旗帜,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全市人民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石狮。石狮人民抓住机遇,领先发展市场经济。石狮市政府抓住制约石狮经济发展的电力、自来水、通讯等设备的建设。1988年10月,建成了塔前35千伏变电站,又于1990年6月,建成了山兜220千伏变电站;1992年10月建成山兜日供水2.5万吨自来水厂,1993年扩建为日供水3.5万吨自来水厂。又于1996年12月建成了全省县级规模最大的日产20万吨玉浦自来水厂。1990年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400多个市县及国外182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话。此外,拓宽、改建石狮五大路口水泥公路,新建一批公厕,有效治理了交通拥挤及脏乱差。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石狮市政府用活用足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创办外向型企业及土地成片开发。同时,努力开拓商品销售渠道。邀请全国各地客商前来石狮参加商品展销会、订货会;组织石狮企业到北京、上海、大连、西安等地举办石狮商品展销会。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政府抓住机遇,加大内引外联力度,扩大土地成片开发规模。同时,修建了通往永宁、蚶江、祥芝三镇的38米宽水泥公路,兴建大堡污染控制区工业区。这些重大举措,促使了石狮经济出现了超常规、跳跃式的迅猛发展。
1987年,石狮建市前,社会总产值5.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3亿元。1992年,社会总产值33.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2.9亿元,分别比1987年增加6.6倍和6.9倍。1995年,石狮市掀起第二次创业高潮。中共石狮市委、市政府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外资,创办高科技集团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1997年,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八大工业园”及石湖万吨级码头及祥芝、梅林码头建设顺利,成为全市fNQWi龙头项目。在农村,全面推进宽裕型小康建设,30个村街已通过达标验收。1997年,以“招商年”为契机,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70个合同投资1.64亿美元(到资1.45亿美元),增资项目34个,增资总额4746万美元。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全年各项存款余额54.25亿元,比去年增长27.6%。在第二次创业中,石狮建成港口型农工商贸城市,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1997年石狮市全面完成各项经济计划。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2.5亿元,完成计划的100.4%,比增15.9%;工农业总产值113亿元,完成计划100.5%,比增19.6%,其中工业总产值105.4亿元,完成计划100.1%,比增20.2%;乡镇企业产值(按现行价,并含第三产业)110.3亿元,完成计划100.3%,增长23.6%;社会产品零售总额59.2亿元,完成计划100.4%,增长20.8%;财政总收入4.182亿元,完成计划的100.2%,比增13.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7860元,比增4.8%;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比增5.2%;零售物价指数100.9%,是升幅较低的一年,达到了控价目标。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一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8位,人均纳税额名列全国第6名。居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前列。
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政府认真落实华侨政策,做好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的接待、联谊工作。1991年,石狮市政府领导到菲律宾,协助旅菲华侨成立“菲华石狮市各乡联合会”,组建香港、澳门两个“石狮市同乡公会”,调动了一切港、澳、台同胞及侨胞的积极因素,引进外资有了重大突破,至1997年底,“三资”企业达1320家,其中合资项目520个,合作项目63个,外商独资项目737个,投资总额21.8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18.9亿美元。港、澳、台同胞及侨胞捐建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4亿多元。
在“二次创业”中,石狮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成立中共石狮市委精神文明办公室,建立文明安全片区,创办市民文明学校,编印市民文明读本,开展群众性“绿洲”读书活动。开展军警侨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果。1997年,石狮市评为省级文明建设一级达标城市、全省双拥模范城。
中共石狮市委、石狮人民政府确立“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先后制定“八五”、“九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及奖励办法,市财政按比例安排科技三项经费并建立科技发展基金,累计已达1000多万元,进一步加快星火技术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1994年,石狮市进入全国科技百强县、市行列。1997年11月,国家科委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称号。
石狮市将教育摆在城市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行教育体制、办学体制的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1994年10月,开始实施初级中学义务教育,经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估,达到省颁“六项督导”评估指标的优等水平。1996年6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双基”达标验收,石狮市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石狮市将文化事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石狮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石狮建市后,即着手组建文化馆,发挥国办文化主渠道的作用,同时,发动社会组建了12个群众文化团体、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成了文化中心、文林图书馆、新世纪电影城等文化设施。石狮市政府鼓励文艺创作,繁荣社会主义侨乡文化,已有20多个作者出版文学作品集及学术著作28部,有10多个创作节目在全国及本省文艺调(汇)演中获奖。南音、舞狮多次被上级公派出国访问表演。是全国著名“灯谜之乡”。
石狮市积极开展全面健身运动。石狮建市以来,政府增加对体育的投入,走“民办体育”之路,成立市级体育总会,建立10多个群众性体育协会,依靠社会集资,兴建一批体育运动场、馆。1996年,预计投资8000万元的石狮体育中心工程动工。1988年以来,举办三届市运动会,举办承办20次全省、全国和国际性体育单www.souquanme.com项竞赛。一批运动员在全国、全省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奖。民国武术活动十分活跃,1992年荣获国家体委命名的首批“武术之乡”称号。
石狮建市以来,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建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医疗、防疫、保健网络,改建了市立医院、新建了华侨医院、增添大批现代医疗设备。1990年以来,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卫生镇、卫生村活动,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加快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1992年12月,石狮市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称号。1997年12月,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复检。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新的进展。1988年出生率18.31%,1997年为5.98%;1988年计生率36.05%,1997年为98.51%;人口自然增长率1988为14.04‰,1997年为7‰。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
石狮出现石狮有史以来经济实力增长最快、发展最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大好形势。随着中共十五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在邓小平理论旗帜指引下,石狮人民正豪气满怀,信心百倍地奔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石狮吹起改革开放的号角。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冲破种种阻力,得到较快的落实。1978年年底,石狮人民充分利用侨乡闲资多、闲房多、闲人多的特点,以生产大队、生产队的名义,联户合资,创办企业。初期,规模小、资金少、设备简陋。但这种联户合资投股的小型工厂,大量出现,遍及城乡,一批农民成了产品推销员,跑遍全国各大城市。1980年8月,晋江县颁发《关于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社员集资办企业、允许雇工、允许股金分红、允许推销提成、允许价格浮动。尤其传达邓小平关于“允许一些地区先富起来”的指示后,人民群众吃了“定心丸”,于是镇办、社办、街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的企业犹如雨后雨春笋般出现,仅龟湖一村就有队办企业30余家。社队企业、乡镇企业,成了经济发展的“龙头”。
在大办乡镇企业的同时,石狮凭借侨资多、侨胞港澳同胞多和信息灵等优势,与外商签定“三来一补”合同,承接服装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置。同时又利用进口剩余布料,仿制港澳、国外流行服装,摆设“故衣摊”,上市销售。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利用海关开放的有利时机,大量进口国内还不能大量生产的电视机、收录机、计算器及其他洋布、洋货。这些自用有余的进口物资,也//www.souquanme.com上“故衣摊”交贸。1982年2月,石狮“故衣摊”发展到310多摊,形成一定规模的服装市场。由于采用进口布料、款式新颖,价格便宜,故石狮成了全国闻名的服装市场。1981年,每天进出石狮订货、购物车辆达135辆(次),全年接待客商207万人(次)。每月除西藏外,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27812人住过石狮旅社、招待所。1981年,石狮邮电局收入寄往全国各地的服装等包裹邮资达29万元,占该局总收入的50%以上。1982年以后,积极引进外商投资,经济迅速发www.souquanme.com展。出现“爱花牌”胸罩厂、全家福服装www.souquanme.com厂等15家“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1997年,“三资”企业产值4738.26万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3000多台,出口创汇4411万元。市场经济也更为活跃、繁荣。1997年,石狮市区小商品市场6处,农贸市场2个,以服装鞋帽为主的摊店2800多个(平均每9个居民、拥有1个摊店)遍布大街小巷,被称为“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全市商品销售额2.6亿元。
因为当时石狮、永宁、蚶江、祥芝仅是乡镇一级建制,在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治安交通管理能力及基础设施等方面,与迅猛发展的石狮经济不相适应,各类矛盾日趋尖锐,出现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制约了石狮经济的持续发展。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石狮由镇升格为省辖县级市。经过半年多的筹备,1988年9月30日,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新成立的石狮市是福建省开放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是全国首次经过公开推荐、民主选拔正、副市长,率先施行公务员制度的城市。同时,党政机构的设置也超前改革,“建立一个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全市党政只设13个机构。
石狮市的成立,掀开石狮史册崭新的一页。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高举邓小平伟大理论旗帜,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全市人民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石狮。石狮人民抓住机遇,领先发展市场经济。石狮市政府抓住制约石狮经济发展的电力、自来水、通讯等设备的建设。1988年10月,建成了塔前35千伏变电站,又于1990年6月,建成了山兜220千伏变电站;1992年10月建成山兜日供水2.5万吨自来水厂,1993年扩建为日供水3.5万吨自来水厂。又于1996年12月建成了全省县级规模最大的日产20万吨玉浦自来水厂。1990年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400多个市县及国外182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话。此外,拓宽、改建石狮五大路口水泥公路,新建一批公厕,有效治理了交通拥挤及脏乱差。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石狮市政府用活用足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创办外向型企业及土地成片开发。同时,努力开拓商品销售渠道。邀请全国各地客商前来石狮参加商品展销会、订货会;组织石狮企业到北京、上海、大连、西安等地举办石狮商品展销会。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政府抓住机遇,加大内引外联力度,扩大土地成片开发规模。同时,修建了通往永宁、蚶江、祥芝三镇的38米宽水泥公路,兴建大堡污染控制区工业区。这些重大举措,促使了石狮经济出现了超常规、跳跃式的迅猛发展。
1987年,石狮建市前,社会总产值5.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3亿元。1992年,社会总产值33.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2.9亿元,分别比1987年增加6.6倍和6.9倍。1995年,石狮市掀起第二次创业高潮。中共石狮市委、市政府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外资,创办高科技集团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1997年,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八大工业园”及石湖万吨级码头及祥芝、梅林码头建设顺利,成为全市fNQWi龙头项目。在农村,全面推进宽裕型小康建设,30个村街已通过达标验收。1997年,以“招商年”为契机,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70个合同投资1.64亿美元(到资1.45亿美元),增资项目34个,增资总额4746万美元。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全年各项存款余额54.25亿元,比去年增长27.6%。在第二次创业中,石狮建成港口型农工商贸城市,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1997年石狮市全面完成各项经济计划。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2.5亿元,完成计划的100.4%,比增15.9%;工农业总产值113亿元,完成计划100.5%,比增19.6%,其中工业总产值105.4亿元,完成计划100.1%,比增20.2%;乡镇企业产值(按现行价,并含第三产业)110.3亿元,完成计划100.3%,增长23.6%;社会产品零售总额59.2亿元,完成计划100.4%,增长20.8%;财政总收入4.182亿元,完成计划的100.2%,比增13.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7860元,比增4.8%;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比增5.2%;零售物价指数100.9%,是升幅较低的一年,达到了控价目标。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一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8位,人均纳税额名列全国第6名。居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前列。
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政府认真落实华侨政策,做好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的接待、联谊工作。1991年,石狮市政府领导到菲律宾,协助旅菲华侨成立“菲华石狮市各乡联合会”,组建香港、澳门两个“石狮市同乡公会”,调动了一切港、澳、台同胞及侨胞的积极因素,引进外资有了重大突破,至1997年底,“三资”企业达1320家,其中合资项目520个,合作项目63个,外商独资项目737个,投资总额21.8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18.9亿美元。港、澳、台同胞及侨胞捐建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4亿多元。
在“二次创业”中,石狮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成立中共石狮市委精神文明办公室,建立文明安全片区,创办市民文明学校,编印市民文明读本,开展群众性“绿洲”读书活动。开展军警侨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果。1997年,石狮市评为省级文明建设一级达标城市、全省双拥模范城。
中共石狮市委、石狮人民政府确立“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先后制定“八五”、“九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及奖励办法,市财政按比例安排科技三项经费并建立科技发展基金,累计已达1000多万元,进一步加快星火技术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1994年,石狮市进入全国科技百强县、市行列。1997年11月,国家科委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称号。
石狮市将教育摆在城市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行教育体制、办学体制的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1994年10月,开始实施初级中学义务教育,经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估,达到省颁“六项督导”评估指标的优等水平。1996年6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双基”达标验收,石狮市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石狮市将文化事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石狮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石狮建市后,即着手组建文化馆,发挥国办文化主渠道的作用,同时,发动社会组建了12个群众文化团体、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成了文化中心、文林图书馆、新世纪电影城等文化设施。石狮市政府鼓励文艺创作,繁荣社会主义侨乡文化,已有20多个作者出版文学作品集及学术著作28部,有10多个创作节目在全国及本省文艺调(汇)演中获奖。南音、舞狮多次被上级公派出国访问表演。是全国著名“灯谜之乡”。
石狮市积极开展全面健身运动。石狮建市以来,政府增加对体育的投入,走“民办体育”之路,成立市级体育总会,建立10多个群众性体育协会,依靠社会集资,兴建一批体育运动场、馆。1996年,预计投资8000万元的石狮体育中心工程动工。1988年以来,举办三届市运动会,举办承办20次全省、全国和国际性体育单www.souquanme.com项竞赛。一批运动员在全国、全省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奖。民国武术活动十分活跃,1992年荣获国家体委命名的首批“武术之乡”称号。
石狮建市以来,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建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医疗、防疫、保健网络,改建了市立医院、新建了华侨医院、增添大批现代医疗设备。1990年以来,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卫生镇、卫生村活动,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加快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1992年12月,石狮市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称号。1997年12月,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复检。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新的进展。1988年出生率18.31%,1997年为5.98%;1988年计生率36.05%,1997年为98.51%;人口自然增长率1988为14.04‰,1997年为7‰。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
石狮出现石狮有史以来经济实力增长最快、发展最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大好形势。随着中共十五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在邓小平理论旗帜指引下,石狮人民正豪气满怀,信心百倍地奔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