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描写人物(水浒传里的人物描写)

水浒传人物描写及主要事件只说史进提了朴刀,离了少华山,取路投关西五路,望延安府路上来,但见:崎岖山岭,寂寞孤村。披云雾夜宿荒林,带晓月朝登险道。......

客官描写人物(水浒传里的人物描写)

水浒传人物描写及主要事件

只说史进提了朴刀,离了少华山,取路投关西五路,望延安府路上来,但见:
崎岖山岭,寂寞孤村。披云雾夜宿荒林,带晓月朝登险道。落日B021行闻犬
吠,严霜早促听鸡鸣。山影将沉,柳阴渐没。断霞映水散红光,日暮转收生碧雾。
溪边渔父归村去,野外樵夫负重回。
史进在路,免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独自一个行了半月之上,来到渭州。
这里也有经略府。“莫非师父王教头在这里?”史进便入城来看时,依然有六街
三市。只见一个小小茶坊,正在路口。史进便入茶坊里来,拣一付座位坐了。茶
博士问道:“客官吃甚茶?”史进道:“吃个泡茶。”茶博士点个泡茶,放在史
进面前。史进问道:“这里经略府在何处?”茶博士道:“只在前面便是。”史
进道:“借问经略府内有个东京来的教头王进么?”茶博士道:“这府里教头极
多,有三四个姓王的,不知那个是王进?”道犹未了,只见一个大汉,大踏步入
来,走进茶坊里。史进看他时,是个军官模样。怎生结束?但见:
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
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乾黄靴。生的面圆耳大,
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犭喿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那人入到茶坊里面坐下。茶博士便道:“客官要寻王教头,只问这个提辖便
都认得。”史进慌忙起身施礼,便道:“官人请坐拜茶。”那人见了史进长大魁
伟,像条好汉,便来与他施礼。两个坐下。史进道:“小人大胆,敢问官人高姓
大名。”那人道:“洒家是经略府提辖,姓鲁讳个达字。敢问阿哥:你姓甚么?”
史进道:“小人是华州华阴县人氏,姓史名进。请问官人:小人有个师父,是东
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姓王名进,不知在此经略府中有也无?”鲁提辖道:“阿哥,
你莫不是史家村甚么九纹龙史大郎?”史进拜道:“小人便是。”鲁提辖连忙还
礼,说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你要寻王教头,莫不是在东京恶了
高太尉的王进?”史进道:“正是那人。”鲁达道:“俺也闻他名字。那个阿哥
不在这里。洒家听得说他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勾当。俺这渭州,却是小种经
略相公镇守。那人不在这里。你既是史大郎时,多闻你的好名字。俺且和你上街
去吃杯酒。”鲁提辖挽了史进的手,便出茶坊来。鲁达回头道:“茶钱洒家自还
你。”茶博士应道:“提辖但吃不妨,只顾去。”
两个挽了胳膊,出得茶坊来。上街行得三五十步,只见一簇众人,围住白地
上。史进道:“兄长,我们看一看。”分开人众看时,中间里一个人仗着十来条
杆棒,地上摊着十数个膏药,一盘子盛着,插把纸标儿在上面,却原来是江湖上
使枪棒卖药的。史进看了,却认的他,原来是教史进开手的师父,叫做打虎将李
忠。史进就人丛中叫道:“师父,多时不见。”李忠道:“贤弟如何到这里?”
鲁提辖道:“既是史大郎的师父,来和俺去吃三杯。”李忠道:“待小子卖了膏
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鲁达道:“谁奈烦等你!去便同去。”李忠道:
“小人的衣饭,无计奈何。提辖先行,小人便寻将来。贤弟,你和提辖先行一步。”
鲁达焦燥,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便骂道:“这厮们挟着屁眼撒开!不去的洒
家便打。”众人见是鲁提辖,一哄都走了。李忠见鲁达凶猛,敢怒而不敢言。只
得陪笑道:“好急性的人!”当下收拾了行头药囊,寄顿了枪棒,三个人转弯抹
角,来到州桥之下,一个潘家有名的酒店。门前挑出望竿,挂着酒旆,漾在空中
飘荡。怎见得好座酒肆?正是:李白点头便饮,渊明招手回来。有诗为证:
风拂烟笼锦旆扬,太平时节日初长。能添壮士英雄胆,善解佳人愁闷肠。三
尺晓垂杨柳外,一竿斜插杏花旁。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三人上到潘家酒楼上,拣个济楚阁儿里坐下。鲁提辖坐了主位,李忠对席,
史进下首坐了。酒保唱了喏。认得是鲁提辖,便道:“提辖官人,打多少酒?”
鲁达道:“先打四角酒来。”一面铺下菜蔬果品案酒,又问道:“官人吃甚下饭?”
鲁达道:“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这厮只顾来聒噪!”酒保
下去,随即BO23酒上来。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卓子。三个酒至数杯,
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间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
鲁达焦燥,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鲁提辖气
愤愤地。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东西,分付卖来。”鲁达道:“洒家要甚么!
你也须认的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洒家须不
曾少了你酒钱。”酒保道:“官人息怒。小人怎敢教人啼哭打搅官人吃酒。这个
哭的,是绰酒座儿唱的父子两人。不知官人们在此吃酒,一时间自苦了啼哭。”
鲁提辖道:“可是作怪!你与我唤的他来。”酒保去叫,不多时,只见两个到来
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儿,手里拿串拍板,都来到
面前。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但见:
蓬松云髻,插一枝青玉簪儿;袅娜纤腰,系六幅红罗裙子。素白旧衫笼雪体,
淡黄软袜衬弓鞋。娥眉紧蹙,汪汪泪眼落珍珠;粉面低垂,细细香肌消玉雪。若
非雨病云愁,定是怀忧积恨。大体还他肌骨好,不搽脂粉也风流。
那妇人拭着泪眼,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那老儿也都相见了,鲁达问
道:“你两个是那里人家?为甚啼哭?”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
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这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亲在客店
里染病身故。子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
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
家身体。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
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执不的。他又有钱有势。当初
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儿,来
这里酒楼上赶座子。每日但得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子父们盘缠。这两日
酒客稀少,违了他钱限,怕他来讨时受他羞耻。子父们想起这苦楚来,无处告诉,
因此啼哭。不想误触犯了官人,望乞恕罪,高抬贵手。”鲁提辖又问道:“你姓
什么?在那个客店里歇?那个镇关西郑大官人在那里住?”老儿答道:“老汉姓
金,排行第二;孩儿小字翠莲。郑大官人便是此间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绰号镇
关西。老汉父子两个,只在前面东门里鲁家客店安下。”鲁达听了,道:“呸!
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臜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
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回头看着李忠、史进道:“你
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史进、李忠抱住劝道:“哥哥息怒。
明日却理会。”两个三回五次劝得他住。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父
子两个告道:“若是能勾得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
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
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
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
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
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
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子两个将去做盘缠。
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
女儿拜谢去了。
鲁达把这二两银子去还了李忠。三人再吃了两角酒,下楼来,叫道:“主人
家,酒钱洒家明日送来还你。”主人家连声应道:“提辖只顾自去,但吃不妨。
只怕提辖不来赊。”三个人出了潘家酒肆,到街上分手。史进、李忠各自投客店
去了。只说鲁提辖回到经略府前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吃,气愤愤的睡了。主
人家又不敢问他。
再说金老得了这一十五两银子,回到店中,安顿了女儿。先去城外远处觅下
一辆车儿,回来收拾了行李,还了房宿钱,算清了柴米钱,只等来日天晓。当夜
无事。次早五更起来,子父两个先打火做饭吃罢,收拾了。天色微明,只见鲁提
辖大踏步走入店里来,高声叫道:“店小二,那里是金老歇处?”小二哥道:
“金公,提辖在此寻你。”金老开了房门,便道:“提辖官人里面请坐。”鲁达
道:“坐甚么!你去便去,等甚么!”金老引了女儿,挑了担儿,作谢提辖,便
待出门。店小二拦住道:“金公那里去?”鲁达问道:“他少你房钱?”小二道:
“小人房钱,昨夜都算还了。须欠郑大官人典身钱,着落在小人身上看管他哩。”
鲁提辖道:“郑屠的钱,洒家自还他。你放这老儿还乡去。”那店小二那里肯放。
鲁达大怒,叉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
打下当门两个牙齿。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走了。店主人那里敢出来拦他。金老
父子两个,忙忙离了店中,出城自去寻昨日觅下的车儿去了。
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
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迳投状元桥来。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
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鲁
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来,唱喏道:
“提辖恕罪。”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提辖请坐。”鲁达坐下道:“奉着经
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郑屠道:“使
头,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臜厮们动手,你自与
我切。”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
切做臊子。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正来郑屠家报说金老之事,却见鲁提辖坐在
肉案门边,不敢拢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这郑屠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
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教人送去?”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
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道:“却才精的,
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鲁达睁着眼道:“相公钧旨分付洒家,谁敢
问他。”郑屠道:“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
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来包了。整弄了一早辰,却得饭罢时候。那店小二那里
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
府里去。”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
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罢,跳起身来,拿着那两
包臊子在手里,睁眼看着郑屠说道:“洒家特的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
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
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纳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
来。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
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的呆了。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
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了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
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
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
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
边,恰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
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
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稍只一拳,打得眼睖缝裂,乌珠进出,也似开了个采帛铺
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
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
了你。你如何叫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
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
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
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
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舍
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
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且说郑屠家中众人,救了半日不活,
呜呼死了。老小邻人,迳来州衙告状。正值府尹升厅,接了状子,看罢,道:
“鲁达系是经略府提辖,不敢擅自迳来捕捉凶身。”府尹随即上轿,来到经略府
前,下了轿子,把门军士入去报知。经略听得,教请到厅上,与府尹施礼罢。经
略问道:“何来?”府尹禀道:“好教相公得知。府中提辖鲁达,无故用拳打死
市上郑屠。不曾禀过相公,不敢擅自捉拿凶身。”经略听说,吃了一惊,寻思道:
“这鲁达虽好武艺,只是性格粗卤。今番做出人命事,俺如何护得短。须教他推
问使得。”经略回府尹道:“鲁达这人,原是我父亲老经略处军官。为因俺这里
无人帮护,拨他来做提辖。既然犯了人命罪过,你可拿他依法度取问。如若供招
明白,拟罪已定,也须教我父亲知道,方可断决。怕日后父亲处边上要这个人时,
却不好看。”府尹禀道:“下官问了情由,合行申禀老经略相公知道,方敢断遣。”
府尹辞了经略相公,出到府前,上了轿,回到州衙里,升厅坐下。便唤当日缉捕
使臣,押下文书,捉拿犯人鲁达。
当时王观察领了公文,将带二十来个做公的人,迳到鲁提辖下处。只见房主
人道:“却才拕了些包裹,提了短棒出去了。小人只道奉着差使,又不敢问他。”
王观察听了,教打开他房门看时,只有些旧衣旧裳和些被卧在里面。王观察就带
了房主人,东西四下里去跟寻。州南走到州北,捉拿不见。王观察又捉了两家邻
舍并房主人,同到州衙厅上回话道:“鲁提辖惧罪在逃,不知去向。只拿得房主
人并邻舍在此。”府尹见说,且教监下。一面教拘集郑屠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
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郑屠家自备棺木盛殓,寄
在寺院。二面叠成文案,一壁差人杖限缉捕凶身。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
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鲁达在逃,行开个海捕文书,各处追
捉。出赏钱一千贯,写了鲁达的年甲贯址。画了他的模样,到处张挂。一干人等,
疏放听候。郑屠家亲人,自去做孝,不在话下。
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东逃西奔,却似:
失群的孤雁,趁月明独自贴天飞;漏网的活鱼,乘水势翻身冲浪跃。不分远
近,岂顾高低。心忙撞倒路行人,脚快有如临阵马。
这鲁提辖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行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
不避路,到处便为家。自古有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惶不择路,贫不择妻。
鲁达心慌抢路,正不知投那里去的是。一迷地行了半月之上。在路却走到代州雁
门县。入得城来,见这市井闹热,人烟辏集,车马骈驰,一百二十行经商买卖,
诸物行货都有,端的整齐。虽然是个县治,胜如州府。鲁提辖正行之间,不觉见
一簇人众,围住了十字街口看榜。但见:
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攘攘难分贵贱。张三蠢胖,不识字只
把头摇;李四矮矬,看别人也将脚踏。白头老叟,尽将拐棒柱髭须;绿鬓书生,
却把文房抄款目。行行总是萧何法,句句俱依律令行。
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挨满在十字路口,也钻在丛里听时,鲁达却不识字,只
听得众人读道:“代州雁门县,依奉太原府指挥使司该准渭州文字,捕捉打死郑
屠犯人鲁达,即系经略府提辖。如有人停藏在家宿食,与犯人同罪。若有人捕获
前来,或首告到官,支给赏钱一千贯文。”鲁提辖正看到那里,只听得背后一个
人大叫道:“张大哥,你如何在这里!”拦腰抱住,直扯近县前来。
不是这个人看见了,横拖倒拽将去,有分教:鲁提辖剃除头发,削去髭须,
倒换过杀人姓名,薅恼杀诸佛罗汉。直教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水浒传的人物描写

水浒传引首~第二回的人物描写。。。很急~~~~`
(一)、宋江形象分析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
宋江的绰号
《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宋江却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而他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水浒传》第18回: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住,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
呼保义 第四个绰号就是“呼保义”。呼保义这个词,一直到今天,大家都无法把它解释清楚。有一种解释说,保义是南宋时候武官的一个称呼,叫保义郎。另外一种解释,说“保”,就是保持的保;“义”就是忠义的义,“保义”即保持忠义,呼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那样叫他。大体上说,呼保义这个词实际上讲的是宋江对待国家的态度,对待朝廷的态度,对待皇帝的态度。
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
《水浒传》第18回宋江刚出场的时候,就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介绍。他是世代务农,世世代代种地,守一些田园过活。自幼攻读经史,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更主要的一点就是他所从事的职业。他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所以从他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这是我们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
对宋江的第二个角度的理解:
第二,宋江到底是仗义的英雄?还是国家的忠臣?我们可以从他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之后的几件事来分析一下。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并且为了怕事情暴露,杀死阎婆惜。从这些事情上来说,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那么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他领导梁山兄弟的几次战役,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而在受招安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来的“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忠臣才有的行为。所以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二)、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小结: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几个梁山人物“上山”的比较: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三)、《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成三类:
1、上附天罡地煞之数的梁山三位“女英雄”: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
2、第二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个淫妇:二潘、阎婆惜以及卢俊义的贾氏夫人;
3、《水浒传》里面描写了一个贞节娘子:林娘子。此外还有一些人物形象,比如说有两个老太婆,一个是面目不太清楚的阎婆惜的母亲阎婆,一个是面目可憎的王婆。
孙二娘 黑店老板娘,孟州道十字坡开人肉包子铺的,绰号母夜叉。她这个“母夜叉”形象是“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擦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而且母夜叉跟她丈夫之间的关系是倒过来的。丈夫武艺没她高强,而且这个店不是姓张,而姓孙,为什么呢?孙二娘的黑店是祖传的,她父亲叫山夜叉孙元,是江湖上的前辈绿林中是有名的。这个形象以及她的作为,我们大概很难接受。武松眼中看到的这个黑店是“墙上挂了几张人皮,梁上吊了几条人腿”,这样也算好汉吗?是农民起义吗?任何一个朝代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恐怕都是要法律追究的。说到底,孙二娘就是一个娴熟于江湖黑道的女人。
读者对梁山上三位女英雄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扈三娘。因为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但她却是一个非常不成功的文学形象,不管《水浒传》写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笔浓彩,但是作为人物形象,作为艺术形象是单薄的,没有性格可言,嫁给王矮虎已经是她的人生大不幸,最后又死于非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的一种轻蔑态度。她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一个哑美人。这个符号就是:能征惯战,美貌佳人。
潘金莲是小说中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加之后来有了《金瓶梅》,于是“潘金莲”就成了“淫妇”的典型、代名词。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潘金莲本来是一个安分守己的想过平安日子的女人。是一个有追求的女人,从她和武大的和睦相处到最后的毒杀亲夫,潘金莲有一个逐步堕落的过程。
潘金莲有一个逐步堕落的过程。最初她还是有追求的,还是有一些独立的想法。张大户垂涎她,她本来可以弄一个小妾的名分,她不干,被财主报复嫁了“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好一块羊肉倒落在了狗嘴里”(也就是现在说的“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心中不满意,又经了外人的挑唆,一步一步走向深渊。中间还描写她有一个追求,看到了武松,遭到了武松的拒绝。在潘金莲那里,应该说是她欲望膨胀大于道德。在她那里是没有道德观念的,当然一个使女出身,大概也不识几个字,没有什么见识,可能是自然属性高于她的社会属性,本能压倒了理智,所以走向了毁灭。
《水浒传》中一段绝妙文字 小说第23回写武松见嫂。
金圣叹评:凡叫过三十九遍“叔叔”,忽然改作“你”字,真欲绝倒人也!
金圣叹评:上篇写武二遇虎,真乃山摇地撼,使人毛发倒卓;忽然接入此篇,写武二遇嫂,真又丝柳花朵,使人心魄荡漾也。
《水浒传》中,为什么如此塑造安排这些女性形象?作者的女性观为什么如此落后?梁山好汉为何“不近女色”?
第一,《水浒传》同《三国演义》一样,写的是男人的世界,基本上是“男性文学”。打家劫舍,南征北战,这是男人的事情,女人是没有份的。但为了突出不近女色的男性英雄本色(如武松),就得有淫荡的女性作为陪衬(如潘金莲);另外,从话本演变而来的小说,为了招徕听众和读者,还得配些“荤料”才对市井细民的胃口。
第二,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权文化和“女人祸水论”的投射。潘金莲淫荡到了可怕的地步。我们文化中为什么会塑造潘金莲这样一个不可理喻的恶女人和淫荡女人的形象呢?说到底还是男性作家对自己欲望的一种恐惧投射到女人身上。所以这种有欲望的女人她特别可怕。她就没有善终的,那她的这种命运结局是作家的一种道德理念在这里起作用。就是有欲望的女人,尤其是自己要把握自己欲望的女人,我们文化就要给她判死刑。告诫现实生活中的女人,你们还是温顺一点的好,回去做贤妻良母的好。
第三,是“江湖观念”作祟。《水浒传》描写的是江湖绿林的故事。那么江湖绿林中的准则,他们的观念,跟一般社会上的普通平民是不同的,这是强人的一种观念。比如杀人越货,开黑店,实际上就是江湖黑道。为什么走江湖黑道的他们会如此轻蔑女人呢?因为江湖中自有江湖中的准则,他们是亡命之徒,啸聚山林,打家劫舍。他们认为女人妻小是个累赘。生理需要可临时去抢占。所以在《水浒传》中描写很多,小霸王周通抢压寨夫人,王矮虎也做这样的事情。所谓压寨夫人可不是真正的“夫人”,实际上就是性工具。如果等到官兵来剿,那么这压寨夫人一个都难逃做刀下鬼,要么被自己的男人杀掉,要么被俘以后,作为匪人家眷也都会死于一些官法。
历史可以证实,比如说李自成,张献忠,他们都做过这样类似的事情。崇祯十二年,李自成在潼关园大败,逃到商洛山中,当时觉得穷途末路,几次要自杀。养子李双喜劝阻了,他的大将刘宗敏为了辅佐李自成东山再起,回去就把自己两个妻子杀掉。然后其他的一些壮士,也就是李自成的死党们,一看大将军刘宗敏如此做事,也回去把自己的妻子杀掉。这些妻子实际上都是压寨夫人一类的,都是掳掠来的女人。杀掉以后表示死心塌地跟朝廷再战。李自成这样才轻骑突围,终于东山再起。这样一种观念,视女人为累赘,视女人为物品,他们把女人处死,就好像烧掉山寨一样。那些女人是没有人格地位的,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的作者,他也是这样一种心态,轻视妇女,视妇女于草//www.souquanme.com芥,如虫蚁。
第四,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如:扈三娘的出现以及王矮虎大战扈三娘的情节,是要与第31回宋江许愿给王矮虎找一个夫人的情节相扣;潘金莲与武大、武松以及西门庆的种种纠葛,是武松一步步走上梁山的必然过程。
第五、错误的“养生”观念作祟。比如说晁盖,他是个财主,有钱,东溪村保正,仗义疏财,结交天下好汉。书中宋江出场大约是三十四五岁年纪。他跟晁盖两人见面的时候,说晁兄长我十岁,那晁盖就是四十余岁。小说中专门写晁盖,不娶妻子,只爱使枪弄棒,整日打熬筋骨。也就是说,当时的这些绿林中人,认为练武艺跟近女色是矛盾的。这是中国古代一个养生学里边的理论,古人认为练武首先要保先天元气。所以对女性的轻视也是意中之事。

水浒传中的人物简介故事

拜托了,谢谢谢谢,故事150到250就够了,不要太多
燕青,排梁山三十六名天罡星最后一位,在梁山十名步军头领中排第六位。燕青是卢俊义的管家,从小死了父母,被卢俊义收养,吹箫唱曲样样能行,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杨之功,人称“浪子燕青”。卢俊义被骗到梁山,管家李固平时就与卢俊义妻子贾氏有勾搭,见此机会就与贾氏作了夫妻,霸占了卢俊义的家财,将燕青逐出家门。卢俊义回家后,李固向大名府告卢俊义私通梁山,卢俊义被发配沙门岛。李固买通董超、薛霸,要他们在路途中杀了卢俊义。薛霸、董超正要动手,被燕青两箭射死,救卢俊义上了梁山。任原自称擎天柱在泰安州东岳庙摆擂台,两年未遇敌手,却被善于相扑的燕青打败。宋江东京暗通李师师,燕青吹一口好箫,和李师师拜为姐弟,面见皇帝,传递梁山消息,为宋江受招安立了大功。受招安后,燕青预感跟卢俊义前去受封没有好结果,便独自离去,功成身退。
浪子燕青的出场可谓姗姗来迟,第六十一回才现身,而且身份仅是卢俊义的一个家奴。三十六天罡中,比燕青出场迟的还有关胜、张清、董平等人,但刻画单薄,作为文学形象基本上立不起来。燕青在第六十一回出场,似乎是有意的安排,《水浒传》后六十回实际上只塑造了一个人物,就是燕青。
李逵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也是在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人物。
沂州沂水县百丈树人,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个小牢头。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
水浒传人物,天杀星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气杀了四虎。李逵请卢俊义喝酒,卢俊义想推辞,他却要“眉尾相结,性命相扑”。李逵对宋江情分最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可是一旦知道宋江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却决不轻饶,要和他大动干戈,结果发现是一场误会。
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之一,绰号 “黑旋风”,具有农民的纯朴、粗豪的品质,反抗性很强,对正义事业和朋友很忠诚,但性情急躁。是刚直、勇猛而又鲁莽的人物典型,元代以来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座次:22,天罡星
星名:天杀星
绰号:黑旋风
职业:江州小牢头
使用兵器:两柄大斧
梁山职司:步军头领
第一次出场回目: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宋江,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戴宗原来是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两院节级。 外号神行太保,江州人。学得道术,把两个甲马拴在两只腿上,作起“神行法”,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一日能行八百里。在江州充做两院押牢节级,人称他戴院长。为梁山泊总探声息头领。宋江在浔阳楼写下反诗,蔡九令戴宗前去捉拿宋江,戴宗让宋江披头散发,把屎尿泼在身上,装疯以逃过捉拿。戴宗与吴用是旧交,自幼练就了一身行走如飞的功夫,人称“神行太保”。戴宗被蔡九派往京城送礼给父亲蔡京,却在梁山泊朱贵开的酒店中,被人下蒙汗药逮住。在梁山,和吴用商议用计让人模仿蔡京笔迹写成假书来救宋江,不料一时疏忽,在图章上出了纰漏,连累戴宗也被陷在狱中,后被梁山好汉从法场上救出,上了梁山泊,做了总探声息头领,排梁山好汉第二十位。受招安后,被封兖州府都统制,戴宗不接受,到泰安岳庙陪堂,了此一生。
吴用,字学究,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鍊。与晁盖自幼结交。
与托塔天王晁盖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的。受招安后,佐宋江 、卢俊义征伐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等,功绩卓著。授武节将军,武胜军承宣使。后因见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当道,恐刑戮及身,遂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
花荣,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一员。原是清风寨副知寨,使一杆长枪,箭法高超,有百步穿杨的功夫。清风寨正知寨刘高陷害宋江,花荣得知后造反,大战黄信、秦明,救了宋江。花荣多次用箭法建立奇功。宋江三打祝家庄,花荣射落祝家庄的指挥灯,使祝家庄兵马自乱。
受招安后,花荣被封应天府兵马统制。宋江被毒死后,花荣到楚州看视,和吴用一起上吊死在宋江、李逵墓前。
座次 9,天罡星
星名 天英星
绰号 小李广
职业 清风寨武知寨
梁山司职 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
所用兵刃 长枪、弓箭
出场回目 第33回
花荣的出身及绰号:
花荣,上梁山前为清风寨武知寨,少年将军,宋江的旧友。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乍臂,银盔银甲,善骑劣马,能开硬弓,掌中一条银枪,有着一身惊人的好武艺,射得一手好箭,能够百步穿杨,人们爱其武艺,把他比做汉朝的名将李广,因此,江湖上人送美誉“小李广”。
柴进,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沧州横海郡人,精通武艺,人称柴大官人,江湖上又唤做“小旋风”。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的嫡派子孙,因陈桥让位有德,宋太祖敕赐丹书铁券在家中。仗义疏财,喜爱交结天下英雄,曾帮助过林冲、宋江、武松、杜迁、王伦等人。长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因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妻弟殷天锡仗势要夺柴进的叔父柴皇城的住宅,柴皇城以有朝廷发的“丹书铁券”保护,与其论理,竟被他殴打,后来宋江等人派兵攻打唐州,解救出了柴进。
柴皇城召其侄柴进回来,继续与之论理时,殷天锡又欲殴打柴进,李逵在旁愤极,将其杀死。高廉便将柴进拘捕入狱,将其打入死牢。梁山好汉为救柴进,起兵攻打高唐州,由李逵从高唐州大牢后的枯井中将其救出。柴进被救上梁山后,为山寨掌管钱粮头领。随宋江去东京看灯时,柴进簪花入禁院,从睿思殿的御屏上剜下了御书四大寇中“山东宋江”四字。受招安后,随宋江、卢俊义征讨辽国、田虎、王庆。征方腊时,柴进化名柯引带着燕青到方腊处做卧底,深得方腊信任。

水浒传里的人物描写

摘抄10段(每段大概100字左右)水浒传里的人物描写(动作或外貌描写)。要原文。急~~~~急~~~~~~在线等!!!!!!!可以追加!!!!!!!!!
《水浒传》怎样写武松
吴海平
摘 要 武松是《水浒传》中最迷人的艺术形象之一,被金圣叹誉为“水浒第一人”,然而作者笔下的武松并非完人,他的性格具有多面性,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武松的性格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展变化。本文拟从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这三个方面分析《水浒传》作者怎样塑造武松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 武松,《水浒传》,潘金莲,写作艺术
《水浒传》的写作艺术博大精深,不能在短短的篇幅里能够备述的。这篇文章仅以作者对武松的刻画为例,探讨《水浒传》的写作艺术,可谓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然而这“一斑”却不是普通的一斑,它是具有代表性的。
《水浒传》塑造了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的形象,虽然不能说个个面目不同,但是至少有一打以上的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每个好汉的故事几乎可以独立成章。作者显然比较偏爱武松,因此在一百二十回的篇幅中竟然花了整整十回着力塑造他的英雄形象,可谓用心良苦。如果从把武松的十回故事从《水浒》中分离出来,并不影响这十回故事的完整性,也不会有损于它的艺术性,但是《水浒传》便要大大失色了。这十回实在是精彩:景阳冈打虎,鸩杀武大郎,武松杀嫂,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等,早已被搬上戏剧舞台,成为经久不衰的剧目。后代文人亦在武松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例如,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小说《金瓶梅》,便是从《水浒传》的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回敷衍出来的,相同情节竟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水浒传》。由此可见武松的故事受欢迎的程度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抛开精彩的故事情节不说,人物性格的刻画也栩栩如生。武松在历史上本来只有简简单单平铺直叙的记录。根据《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等史籍记载,武松原来是浪迹江湖的卖艺人,后因武艺高强、人才出众,受到当时杭州知府高权的赏识,担任都头。高权因得罪权贵获罪,武松也受到牵连。新任知府是蔡京的儿子,虐政殃民。武松便伺机刺杀了蔡知府,被捕获,惨死在重刑之下。当地百姓深感其德,把他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并为了怀念他,想像出了许多他的义举,代代相传,不断积累,最后经过施耐庵的艺术加工,武松便成了《水浒传》里“时而静若处子,时而动若脱兔”、仁义宽厚、疾恶如仇、智勇双全、“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连评点《水浒》的金圣叹也盛赞武松为水浒“第一人”。他认为水浒中的一百零六人,都胜过宋江,但是都比不上武松“绝伦超群”。为什么呢?因为武松“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魁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可见,武松集梁山好汉的优点于一身,堪称“天人”。这种观点虽然有失于偏激,武松到底是作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人物。在对武松的形象塑造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布局和写作技巧。那么施耐庵是怎样写武松的呢?我认为主要通过三种主要方面来写:一是立体丰满的人物性格;二是含意深远的细节描写;三是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后文中,我将分别阐述。
一、丰满立体的人物性格
《水浒传》作者是怎样让人物性格立体丰满起来的呢?我认为,一是通过写性格的多面性,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二是通过写人物性格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
虽然《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几乎出现在同一时期(元末明初),但是《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却比《三国》显然更胜一筹。《三国》里的人物描写常常被批评为“特征化”、“类型化”、“符号化”,仿佛是戏剧舞台上的脸谱,人物的忠奸善恶一望便知:好人便一概都好,坏人便一概都坏。有时候为了表现人物的特征性格,作者甚至不惜夸大失实,以至于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三国》道:“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1]并且,《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缺少发展变化,“好像曹操生来就奸诈,刘备生来就仁义,关羽生来就忠勇,诸葛亮生来就聪明。”[2]
《水浒传》的人物却细腻丰满得多:英雄也有气短的时候,他们也有性格上的缺陷,所谓人无完人;而反面人物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这些人物坏得有道理,比方说,潘金莲,读者虽然恨她的淫荡、心狠手辣,但是我们也为她不幸的婚姻感到惋惜,也对她追求幸福婚姻的渴望表示理解。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一个妇女想要自主寻求爱情和挣脱不幸婚姻的束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潘金莲不过也是个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也是一个受压迫、受损害者。由此看来,潘金莲的死并不是简单的“恶有恶报”,而带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和时代意义。
反面人物不一概都坏,正面人物也并不一概都好。武松虽然被作者赋予了许多美好的性格,(“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魁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但是并没有被塑造成一个“完人”,更不是金圣叹所称的“圣人”“天人”“神”“佛”。他仍有刚愎自用、虚荣自负、气狭量窄、鲁莽急躁、野蛮粗暴等等性格弱点。正因为有了这些弱点,武松不至于成为被高高地供在神龛上的“神”,而是一个植根于现实生活的“人”,虽然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
《水浒传》第二十二回,武松正式出场。这时候的武松,无论从外形,还是从内在的性格上都算不上一个真英雄。从外形上来说,武松当时患了三个月疟疾,正守在火炉边相火,必然瑟缩成一团,可以想见当时其外貌之猥琐,与后来的“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不可同日而语。论社会地位,武松当时不过是个市井无赖,“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为了避祸寄居在柴进府上。论性格,更是乖戾暴躁,像块爆炭:“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众人都对他不满。论世道人情,更是不通。武松对他的救命恩人柴进非但没有感恩之心,反而抱怨柴进听信谗言,不像先前待他那么好:“‘客官’,‘客官’!我初来时,也是‘客官’,也曾最相待过。如今却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无千日好。’”如果人物性格就停留在这儿,那么武松不过和“大碗吃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弄不好,便要杀人放火”的李逵、阮小七之流是同样的货色。
作者也写了武松的刚愎自用和虚荣自负。在“三碗不过冈”的酒店中,武松不听酒家苦劝,一口气吃了十八碗酒,却几次三番嘲笑店家说:“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我却又不曾醉!”走出门前来笑道:“却不说‘三碗不过冈’!”这几次得意洋洋的“笑”,充分显露出了武松对自己的充分自信。正是这样的固执己见和一意孤行为将来埋下了更大的危机,使他不得不在醉酒、赤手空拳、月黑风高等等不利情况下,独自面对猛虎的袭击。另外,对于店家关于景阳冈上有老虎的劝告,武松也置之不理,反诬陷店家道:“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及至第一次看到树皮上写的榜文,还自以为是地冷笑道:“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甚么鸟!”这时的武松也狡诈,也谨慎,也有心机,但却是对别人的好意作恶意的猜度,实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并非真英雄所为。
如果一个人刚愎自用,他的虚伪面具终究会被戳穿。当武松上了景阳冈,看到古庙前贴的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可见,武松打虎,并非发自内心地要为民除害,而是因为大话已经说下了,如果返回去,面子上又下不来,所以只得硬着头皮上景阳冈。这个时候的武松是盲目的,他虽然对未来的事情有那么一点恐惧,但是性格中鲁莽豪放的成分和对自身能力的充分自信又让他“一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已知的不利状况和未知的危机之间形成巨大的张力,紧张得让读者透不过气来。读到这里,我们为武松的命运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将此回和第二十六回作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两回书中的武松简直判若两人。在十字坡遭遇孙二娘的武松表现得是何等的机智审慎!两个公人被麻翻了,武松却拆穿了孙二娘的伎俩,制服了孙二娘,事后对张青说道:“我是斩头沥血的人,何肯戏弄良人?我见嫂嫂瞧得我包裹紧,先疑忌了,因此特地说些风话,漏你下手。那碗酒我已泼了,假作中毒,你果然来提我。……”这里的小心谨慎,是经过了“斩搜趣网头沥血”的大世面以后的老谋深算,并不是以小人之心度人。
但是你如果沿着情节发展一路看下来,并不会觉得人物性格有割裂或者矛盾之感。为什么呢?在施耐庵的笔下,英雄不是生下来即是英雄,他们大多经历了人格上巨大的转变。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林冲,原先养尊处优、逆来顺受的林冲,如果不是来自上层统治阶级的无以复加的迫害,断然不会变成后来疾恶如仇、“杀人不眨眼”的绿林好汉。作者在描写人物性格变化的过程中,着重突出外因对内因的作用,即社会环境、外界影响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作用,因此人物性格的变化显得合情合理,并不会有前后矛盾或者割裂之感。
武松的性格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我认为,其变化的动因主要来自这么两个方面:一是,其他人的感化;二是,社会舆论。
原先喜欢吃酒闹事、脾气暴躁的武松,碰到了江湖上的“大哥大”,素有“及时雨”之称的宋江,只因宋江“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他便“前病都不发了。”这种转变一方面写出了宋江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更突出了武松性格中善良的一面。人之初,性本善。受到别人的善待,更何况还是自己仰慕已久的人的礼遇,武松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变得自重自持,因此原先的劣迹便不得不有所收敛了。
然而真正让武松意识到自己是个英雄,应该像英雄那样为人行事的,却是后来的一连串“奇遇”,以及人们对这些壮举的反应。例如,景阳冈打虎,虽然是无意为之,却让武松一鸣惊人。人们带着惊奇的眼光要武松一遍又一遍叙述打虎经过,武松披着缎匹花红游街,整个阳谷县的人们“压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县令的赐酒、赏钱和抬举为都头,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武松清楚地意识到打虎壮举有多么惊世骇俗,自己原来这么伟大。得到舆论的认可以后,武松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他决定不辜负人们对一个英雄的期望,于是,开始克制市井流氓的习气,戒骄戒躁,恪守忠厚仁德的教条,像英雄一样为人行事。用《儒林外史》里面胡屠户的话来说,就是要在平头百姓面前“装大”起来。他的人格也随之上升到英雄的层次。
武松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遇到了好兄弟、好长官、好境遇,便一心向善;遇到了恶嫂嫂、草菅人命的长官、逆境,便也能挥起屠刀,伸张正义;武松在《水浒传》最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做法也跟他的性格转变一脉相承。在征方腊的战争中,武松失掉一只手臂,残疾了。他终于认识到这些梁山好汉不过是受了朝廷的利用,用一方土匪去剿灭另一方土匪,朝廷坐收渔翁之利。武松便看破红尘出家,最后八十而善终。
二、含意深远的细节描写
契诃夫说过,如果小说在前面写到墙上挂着一把枪,那么后面一定要写用到这把枪,否则这把枪就根本没有必要挂在那里。可见,小说中所有的细节描写都有它的深意,不是单为描写而描写。细节描写重在细节所透露出来的消息。
在我看来,《水浒传》中的细节描写有这么几个作用。一是,预示情节发展,所谓“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这种手法在《红楼梦》中被用得淋漓尽致)。前面埋下伏笔,后文便有呼应。一个例子是武松的哨棒,在第二十二回中竟被提及了十八次之多。作者无论描写武松走路、吃饭、睡觉,亦不忘交待哨棒。因此,读者有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哨棒必然在打虎中搜趣网派上大用场。不想到了第十六次写哨棒,居然是“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作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哨棒到此功能全无。金圣叹批道:“半日勤写哨棒,只道仗他打虎,到此忽然开除,令人瞠目噤口,不敢复读下去。”作者到此笔锋一转,使武松没有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依仗,更显出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的神威。
“草蛇灰线法”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潘金莲的帘子。帘子是伴随着潘金莲第一次出场而出现的:“只见帘子开处,一个妇人出到帘子下。”如果换成“门开了,一个妇人从门里出来”,就失去了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之美。作者虽没有直接描写潘金莲的美貌,但是人们有这种期望,从帘子下出来的定是个美人。第三次写帘子是说潘金莲“独自一个,冷冷清清立在帘儿下等着,只见那武松踏着乱琼碎玉归来。”如果没有帘子,金莲须独自立在门外,少了多少诗情画意!一个帘子,直写出了一个有心,一个无意;一个如迎,一个似送。
武松出远差之前,特别叮嘱哥嫂:“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武松的这席话,特别突出了帘子的作用,是为了防范是非。一道帘子,本意是把金莲和外面的世界隔绝起来,谁知到了后面,竟成了惹事的祸端、通奸的由头:“那妇人惯了,自先向前来叉那帘子。也是合当有事,却好一个人从帘子边走过。……这妇人正手里拿叉杆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因这一打,便有了后文的王婆献计、西门庆金莲通奸、鸩杀武大郎和武松的报复。可见,小小一面“帘子”处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用不可低估。
细节描写的第二个作用是用来暗示或者隐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施耐庵对雪景的描写。武松搬到哥嫂家以后,这日从县衙画了卯回家,“连日朔风紧起,四下里彤云密布,又早纷纷扬扬,飞下一天大雪来。当日那雪,直下到一更天气不止。”(这样的雪景在《三国演义》中似曾相识)与寒冷的外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屋里的温暖:潘金莲“去武松房里簇了一盆炭火”,然后独自一个,“冷冷清清立在帘儿下等着,只见武松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可以想见,金莲望着心爱的人由远而近,心中是何等的喜悦。这段描写,武松和金莲,一动一静,一冷一暖,参差的对照,让这段文字充满张力。炭火暗喻潘金莲火热的情欲,而雪的寒冷则代表武松的冷酷无情。
作者几次描写武松的穿着,也有特别的用意。雪天归来的武松穿的是冷色调的“鹦哥绿纻丝衲袄”,暗喻他内心的寒冷和无情。打虎之前,武松穿的“一领新纳红绸袄”则表现其性格的暴烈,预示了后文血腥的复仇。田晓菲在评《金瓶梅》时,对武松衣着的象征意义有过类似的阐述:“在死亡方面,武松是以死亡施与者或曰死神使者的形象出现的:‘只为要来寻他哥子,不意中打死了这个猛虎。’他坐在马上,‘身穿着一领血腥衲袄,披着一方红锦’。这个形象蕴涵着无穷的暴力与残忍。武松一出场,便和红色的鲜血联系在一起。”[3]
细节描写的第三个作用是烘托和渲染气氛。比方说武松打虎之前的几段景色描写,看似闲笔,其实却是必不可少的。“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衬托出一番“骇人之景”[4]“(武松)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金圣叹批注:“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作者之所以写出这番“骇人之景”,一来为了预示前途的凶险,武松跟猛虎会有一场恶斗;二来更突出了武松的过人胆量,当然,武松之所以敢只身涉险,除了艺高人胆大,还有刚愎自用、麻痹大意的成分在里面。
另一个烘托气氛的细节是,武松出远差回来以后,不知哥哥已死,但是人们知道即将东窗事发,武松即将开始一场血腥的报复。在武松杀嫂的高潮到来之前,作者做了层层铺垫,来烘托这种箭在弦上的紧张气氛:他不写武松急于回家看哥哥,而是先荡开一笔,写武松怎样回县衙交卸差事,怎样回住处从容地换了一身新衣服,众邻舍看到武松又是怎样的惶恐……仿佛把一张弓拉得满满的,只等最后的发射。及至武松看到武大的灵位,作者只用两个字便传神地写出他的反应:“呆了。”层层的铺垫到此也戛然而止。但是就好像是刹车刹得太猛,车子一时间停不下来一样,还要向前冲一冲。武松不能相信眼前残酷的事实,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怀疑,于是连哭都想不起来,只是一味地逼问嫂嫂哥哥的死因。这一行为看似不近情理,却是再近情理不过了。
细节描写的第四个作用是通过对比来映衬人物。有的时候,作者欲写甲,先去写乙,会收到比直接写甲更好的效果。写老虎的威猛、猎户的谨慎小心,实际上是写武松神威。写武松在武大的灵床前翻来覆去睡不着,“看那土兵时, 〔鼻勾〕〔鼻勾〕的却似死人一般挺着”。这个细节,写出一个心中有事,一个心中无事来。另一个例子是,金莲勾引武松不成,反咬武松一口,说是武松调戏她,武松“也不应,一直地只顾去了”。武大还问老婆“我叫他又不应,只顾望县前这条路走了去,正是不知怎地了。”武大的混沌魍魉,正映衬出武松的机智沉稳。
三、精当传神的语言
比起《三国演义》的政治社交语言,《水浒传》的语言来自底层人民大众,因此要生动丰富得多,基本上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平民语言的风貌。周先慎在评《红楼梦》的时候,认为《红楼》的语言之美在于“其中蕴涵着人物性格的内涵和社会生活的内涵”[5]。这评语基本上也可以用来说《水浒》,虽然《水浒》的语言比《红楼》要稍逊一筹,然而,无可否认,《水浒》的语言基本上是量体裁衣,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和社会地位的,正像鲁迅所评价的:“《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够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以《水浒》中的称呼为例,潘金莲初见武松时,对这个仪表堂堂的叔叔心生爱慕,一迭连声地称呼武松“叔叔”,嘴里跟抹了蜜似的;称呼自己则用比较谦卑的“奴家”,显出金莲的乖巧、羞涩和谦恭有理。(“每读到此,我都不由得想到汉成帝对赵飞燕的那句非常出乎意料之外的评价:‘谦畏礼义人也。’”[6])金莲对武松的称呼与对大郎的称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莲因为嫌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连称呼也是极不耐烦的、极带有侮辱性的:“你”、“我那三寸丁谷树皮”、“那不晓事的”、“糊涂桶”、“混沌魍魉”“你这个腌臜混沌”、“武大那厮”、“你个混沌浊物”。勾引武松时,却忽然改“叔叔”为“你”:“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金圣叹批注道:“以上凡叫过三十九个叔叔,至此忽然换作一你字,妙心妙笔。”[7]一个“叔叔”,一个“你”,亲疏远近,一望而知。称呼“你”是很唐突的,即便是关系亲密如夫妻,亦不能“你”来“你”去地叫。武大郎在人前称呼金莲为“大嫂”,金莲则称呼武大为“大哥”。只有在不正式的场合,对关系非常亲密的人;或是表示对别人的鄙夷、气愤,才称呼“你”。可见,此时,金莲已把武松当做自己人了。及至勾引不成,金莲恼羞成怒,对武松的称呼便成了“外人”、“武二那厮”、“那厮”、“你”、“冤家”、“这厮”、“你那兄弟”;对自己的称呼也变成了“我”和粗犷豪放的“老娘”。
《水浒》的语言还精当传神。交待时空变化,作者只用“去时残冬天气,回来三月初头。”两句,明净之极。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常常只用几个字。比如说金莲要跟武松自在家吃酒,“着实撩斗他一撩斗”,却生怕武大来家捣乱,便对武松说:“哪里等得他来!等他不得!”一句话的意思分两句说,正表现金莲口乱心乱。金莲鄙夷武大不懂风情,则只是说:“他晓得甚么!晓得这等事时,不卖炊饼了。”话里话外透出对武大的貌丑、无能、懦弱的极端鄙视和厌恶。武松临出远差之前,武大郎依依不舍地说:“兄弟去了,早早回来,和你相见。”一句“兄弟去了”,字面上是说武松的远行,实际上却是谶语,预示了武大的悲惨命运。
与此相反,有时候为了突显人物性格,作者却不惜笔墨地写人物语言。比方说,潘金莲面对武松防范她的告诫,恼羞成怒,指着武大骂道:“你这个腌臜混沌!有甚么言语在外人处说来,欺负老娘!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甚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要着地。”“叮叮当当响”的一番话,真是一篇锦绣文字!“许多话在纸上有生气,如见如闻。”[8]充分表现了金莲的泼辣、爽利和聪明。这样一番聪明爽气的话,与前文武松骂金莲的话遥相呼应:“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
如果细细分析两段话,就发现它们在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一个是“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一个是“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一个“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一个“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一个威胁道:“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一个警告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句式上惊人的相似,作者仿佛在暗示,无论从相貌还是智慧上,金莲和武松才是“门当户对”的一对,针尖对麦芒。武大郎作为一个陪衬人物,完全被撇在一边了。
类似的对应还有很多,比方说金莲见到武松的反应“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竟与武松见到宋江的反应“江湖上只闻说及时雨宋公明,果然不虚。结识得这般弟兄,也不枉了。”如出一辙。另外,武松告诫金莲要遵守妇道的话“只要心口相应,却不要心头不似口头。”竟是原封照搬先前金莲勾引武松的话。两个人密不透风的默契又把武大郎抛在一边。因此,田晓菲在《秋水堂论金瓶梅》中把武松和金莲形容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不无道理。
《水浒传》中语言的精妙之处还在于语言中蕴涵的深意。双关语、隐语的运用在《水浒》中比比皆是。例如,“怎地鱼和肉也不吃一块儿?”本是普通的劝菜的话,从金莲嘴里说出,便成了淫荡的暗示:以美肉与武松吃,分明意在勾引。西门庆被金莲的叉杆打到以后,魂不守舍,便央求王婆撮合他和潘金莲。王婆和西门庆几段对话充满了隐语:“做梅汤”暗喻“做媒”;“合和汤”暗喻和金莲“合和”;“姜茶”性热,更是有着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意味。
四、结语:
当然,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通过典型情节来塑造人物,比方说脍炙人口的景阳冈打虎、武松杀嫂、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等。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一方面是为了塑造人物,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市民的欣赏口味。有时候,为了吸引听众,甚至加入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然而这也无损于《水浒传》的艺术性。正如上文所分析的,正是这些丰满立体的人物性格描写、含意深远的细节描写和精当传神的语言描写,使《水浒传》成为一部不朽杰作。

水浒传里的人物动作描写快!快!

水浒传
潘金莲 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潘金莲的成名当然是缘于《水浒传》和《金瓶梅》的描写。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有鬼才之称的魏明伦一出荒诞川剧《潘金莲》,及然后汹涌而来的张宇的《潘金莲》、何小竹的《潘金莲回忆》和阎连科的《金莲,你好》,掀起了一股“潘金莲”热。
几百年来,她一直被订在历史耻辱柱上,成为妖冶、淫荡、狠毒的典型!但也有人同情她的遭遇,羡慕她追求自由反抗旧伦理的勇气。这就是潘金莲。经施耐庵初刻划兰陵笑笑生极度演绎而活在戏剧舞台文学作品市井百姓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 虽然她第一次出现在文学著作中是《水浒传》。但真正着重描写这一人物形象并把她作为主角来描写的则是之前的第一奇书《金瓶梅》。
林冲 上梁山经历了一个由忍让到绝望的过程,对统治者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从以后章节里可以看到,在梁山这支队伍中,林冲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不相信宋朝天子会真心招安,对招安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招安不过是蔡京、高俅等奸臣设下的陷阱,招安凶多吉少。但是,林冲的意见没为宋江所采纳。他恼恨、痛苦、无奈,最后默默地死去。
林冲性格特征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他使我们认识到了宋代“乱自上作,乱自下生”的历史事实。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性格。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人民的反抗。从郑屠户一类的地痞流氓到陆谦一类的恶吏,以及梁中书一类的贪官,还有蔡京、高俅这些朝中奸臣和昏庸无能的宋徽宗,形成一个庞大的压迫阶级。官逼民反,各个阶层的受压迫者都揭竿而起,走向造反的道路。林冲是受压迫者中的一员,像他这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都如此下场,何况一般平民?所以出现方腊、宋江、王庆等农民起义军也是自然的,乱自下生的根源是乱自上作。
花荣自上梁山后屡立战功,被称为“神臂将”“银枪手”,梁山好汉受招安后,花荣随宋江平定了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其间,多次大显神威,枪挑箭射,威风八面。他曾在盖州城下,连射田虎部下大将方琼、张翔、杨端等数人,被称为“神箭将军”,敌军闻之丧胆;大战睦州时,阵前一箭射死方腊手下国师邓元觉立下大功。平南归京后被授予应天府兵马都统制。宋江受蔡、高、童、杨四奸陷害饮鸩而亡后,花荣、吴用闻讯赶至蓼儿洼,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场,双双自缢,赴义而亡。
武松 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www.souquanme.com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景阳岗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进行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
行者武松 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
鲁智深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1)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fDjlMLBL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3)率直粗犷,勇而有谋,粗中有细: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的离开,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拖住店小二追寻金氏父女的举动,“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在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直到后来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