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的含义
“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一句出自南怀瑾先生在其著作《历史的经验》中的一段引用,具体出处南怀瑾先生并未提及,或是其根据《金刚经》提炼,或是自己的创作。
直译:
日月、风云、山河等客观世界恒古依然,古人看到的和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世界,但人的感搜趣网知却不同,同样的风景,有的人看了很愉悦,而有的人看了却痛苦不堪。
引申含义:
人世间,无论花开花谢、云卷云飞,还是潮起潮落、月盈月亏,无非是草自枯荣,物是人非,细想之下,永远是山河依旧,古今同月,白云千载,一念万年!面对亘古不变的风花雪月,我们的览物之情却各不相同,在念天地之悠悠的同时,总不免感怀身事,触景生情,因此风月虽然一样,但是情怀有深浅,如佛法所说,都是个人自己唯心所造!
扩展资料: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1]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南怀瑾先生在其著作《历史的经验》一书首篇“话题”中提到“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这个诗句,书中原文:“宇宙没有什么过去、现在、未来的太多不同,它永远是这样的太阳、这样的月亮、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只是人的思想观念上感受不同,发生了情感、思想上不同的形态,我们中国人用文学来表达,就成了这样的诗句。古人主张多读书,就是在于吸收历史上许多经验。‘’
"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记得那时读《红楼梦》也读不出什么意思,就是做梦也想不到现在红学家们所揭示的秘密。我最感兴趣的只是上面的诗词,到图书馆借来书后的几天内,我就把上面的诗词抄录了一遍。一有空我就看一看,品一品,沉浸其中一番,为的是写作文时好有点灵感,对《红楼梦》一书中的内容则一扫而过。
“风月无古今”。大千世界过客何其多矣!书写清风明月的诗句数不胜举,但描述的也只是当时自己的心情而已,对清风无损,对明月何益?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总相似”,“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还有很多能引起人共鸣的诗句,但若没有进入一定的氛围则很难体会诗人的心境。
“情怀自浅深”。清人张潮就有“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的巧妙比喻。同样,随着阅历的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楼梦》里的诗词有的慢慢地淡忘了,有的却记忆犹新,但与现实生活相互印证,却也收益不小。可能每个读过RiBSl《红楼梦》的人都记得“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诗,想想自己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可不就是这样吗?!
“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出自哪里?解释一下其中的内涵
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秋色从客观来看在南北都一样,但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看法想法就不一样。
"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这是张爱玲的祖父李鸿章读罢《金刚经》,由其中“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衍生偶得之。
秋天的景色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没有多少差别,但是由于人们的知识结构、看问题的角度等多方面的差异,因此在对同一事物理解、看法上也会有的浅显、有的深刻。
与“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表达意思相似的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意思是:仁者从仁的角度看待,智者从智的角度看待。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本义: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有如佛家明心见性,心中有仁者就从仁的角度去考察发掘事物仁的一面,智者就从智的一面去考察发掘事物智慧的一面。
出自:战国孔子后学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翻译:有仁爱之心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是“仁爱”,有智慧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有“智慧”。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意思是:从正面、侧面搜趣网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RiBSl、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这两句诗词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