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厌潇湘少人处上一句(求解答~~~诗词鉴赏题(杜牧)《早雁》)

关于大雁的古诗,早雁,年代:【唐】作者:【杜牧】体裁:【七律】类别:【动物】,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

莫厌潇湘少人处上一句(求解答~~~诗词鉴赏题(杜牧)《早雁》)

关于大雁的古诗

 
 早雁
  年代:【唐】作者:【杜牧】体裁:【七律】类别:【动物】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归雁
  年代:【唐】作者:【钱起】体裁:【七绝】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
  年代:【唐】作者:【崔涂】体裁:【五律】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规雁
  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五绝】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秋雁(一作虞世南诗)
  年代:【唐】作者:【褚亮】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为有传书意,翩翩入上林。
  鸿雁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闻雁
  年代:【唐】作者:【杜牧】体裁:【五律】
  带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
  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
  入云声渐远,离岳路犹赊。
  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雁
  年代:【唐】作者:【杜牧】体裁:【七律】
  万里衔芦别故乡,雪飞雨宿向潇湘。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
  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搜趣网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金河秋半虏弦开化用了什么中的典故

搜趣网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两题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气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诗中哪一句是用典?用了什么典故?“莫厌潇湘少人处”中的“潇湘”怎么解释? 2.试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答案: 解析: 1.“长门灯暗搜趣网数声来”一句用典,即“长门”一词用了汉武帝时失宠的陈皇后的典故。 “莫厌潇湘少人处”的“潇湘”原指湖南境内的潇水、湘水,诗中泛指湖南一带。 2.这是首寓言式诗歌,全篇运用比兴手法,通过描绘完整的鸿雁的形象,寄托作者对苦难中人民的深切同情。

大雁北归的古诗句有哪些?

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TciDLk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
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2、南中咏雁诗

韦承庆 〔唐代〕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译文:我被贬谪到万里之外、险恶湿热的南方,春暖花开之际,大雁正朝北飞去。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3、秋风辞

刘彻 〔两汉〕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译文:秋风刮起,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大雁南归。兰花、菊花都无比秀美,散发着淡淡幽香,但是我思念美丽的人的心情却是难以忘怀的。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行至中央激起白色的波浪。

鼓瑟齐鸣船工唱起了歌,欢喜到极点的时候忧愁就无比繁多。少壮的年华总是容易过去,渐渐衰老没有办法!

关于大雁北归的古诗句还有以下:

早雁

杜牧 〔唐代〕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译文: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求一首古诗及其鉴赏~有追加

要压“哀”的韵,越多带“ai”音的字越好,作者尽量有名一点。是古诗哈,鉴赏也要有~好的疯狂追分,咱不差钱~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少数民族回鹘乌介可汗率众向南骚扰。北方边地各族人民流离四散,痛苦不堪。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深为关注。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虏弦开”,是双关挽弓射猎和发动军事骚扰活动。这两句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炼的动态描写。
  颔联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汉代建章宫有金铜仙人舒掌托承露盘,“仙掌”指此。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这景象已在静谧中显出几分冷寂;在这静寂的画面上又飘过孤雁缥缈的身影,就更显出境界之清寥和雁影之孤孑。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就更显出境界的孤寂与雁鸣的悲凉。“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写的是失群离散、形单影只之雁。两句在情景的描写、气氛的烘染方面,极细腻而传神。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诗人特意使惊飞四散的征雁出现在长安宫阙的上空,似乎还隐寓着微婉的讽慨。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月明灯暗,影孤啼哀,整个境界,正透出一种无言的冷漠。
  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说如今胡人的骑兵射手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地区,明春气候转暖时节,你们又怎能随着和煦的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故乡呢?大雁秋来春返,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但这里的“春风”似乎还兼有某种比兴象征意义。据《资治通鉴》载,回鹘侵扰边地时,唐朝廷“诏发陈、许、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来春驱逐回鹘”。朝廷上的“春风”究竟能不能将流离异地的征雁吹送回北方呢?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们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更象是面对边地流民深情嘱咐的口吻。两句一意贯串,语调轻柔,情致深婉。这种深切的同情,正与上联透露的无言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照。
  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何处是它们的归宿?—“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潇湘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带。相传雁飞不过衡阳,所以这里想象它们在潇湘一带停歇下来。菰米,是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嫩茎叫茭白)。莓苔,是一种蔷薇科植物,子红色。这两种东西都是雁的食物。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尽堪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诗人在无TciDLk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贴。由南征而想到北返,这是一层曲折;由北返无家可归想到不如在南方寻找归宿,这又是一层曲折。通过层层曲折转跌,诗人对边地人民的深情系念也就表达得愈加充分和深入。“莫厌”二字,耽心南来的征雁也许不习惯潇湘的空旷孤寂,显得蕴藉深厚,体贴备至。
  这是一首托物寓慨的诗。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它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而这种深婉细腻又与轻快流走的格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以豪宕俊爽为主要特色的杜牧诗中,是别开生面之作。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