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山林的诗句
一、《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www.souquanme.com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而当时的官场风气极为腐败,谄上骄下,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绝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的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这首诗便作于此时。
二、《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当时的陆游遭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被搜趣网罢官归里。这首诗就作于诗人被罢官司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之时。
三、《山中问答》(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曾多次隐居山林,公元727年-737年,他在安陆(今湖北境内)居住十年,隐居在碧山桃花岩。这首诗便作于此时,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的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
四、《鹧鸪天博山寺作》(南宋辛弃疾)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时期,是一首宣泄厌弃官场、决意归隐的词章。不论在抗金战场,还是在文苑词坛,辛弃疾都如虎挪狮拏,但这样一位高才,却长期被旁置闲居,报国无门。词人意托于松竹花鸟,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
五、《山居即事》(唐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这是诗人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这首诗虽然写出了诗人惬意的生活,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落寞之情。而这样的心态,也更促使诗人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六、《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北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这首词作于公元1083年的夏末秋初,当时苏轼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已有三年,仕途的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从词中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对词人形象的刻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www.souquanme.com。
七、《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的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而诗人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www.souquanme.com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八、《好事近摇首出红尘》(宋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朱敦儒是处于北宋、南宋之交著名的隐逸词人,一生曾两度隐逸。他共有六首渔父词,这首是其中之一,词中“倦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笠执鱼竿”的渔父形象,其实是是徜徉山水的隐士生活的写照。这首词作于词人晚年,他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安闲自得,自由自在。
九、《宿王昌龄隐居》(唐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常建和王昌龄同是开元十五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只做过盱眙县尉,之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诗中所言西山;而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并未退隐。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触景生情而作的。
十、《答张五弟》(唐王维)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张五弟即张諲,为唐代书画家,官至刑部员外郎,与王维是好友。俩人情投意合,中年以后曾同隐居在终南山,王维山居和张諲山居距离很近。这是王维在居住终南山期间为赠答张諲而写的一首小诗,表现了诗人在隐居中寂静安闲的生活情趣,又表达了对志趣相投的友人的真挚感情。
二、《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当时的陆游遭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被搜趣网罢官归里。这首诗就作于诗人被罢官司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之时。
三、《山中问答》(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曾多次隐居山林,公元727年-737年,他在安陆(今湖北境内)居住十年,隐居在碧山桃花岩。这首诗便作于此时,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的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
四、《鹧鸪天博山寺作》(南宋辛弃疾)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时期,是一首宣泄厌弃官场、决意归隐的词章。不论在抗金战场,还是在文苑词坛,辛弃疾都如虎挪狮拏,但这样一位高才,却长期被旁置闲居,报国无门。词人意托于松竹花鸟,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
五、《山居即事》(唐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这是诗人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这首诗虽然写出了诗人惬意的生活,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落寞之情。而这样的心态,也更促使诗人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六、《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北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这首词作于公元1083年的夏末秋初,当时苏轼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已有三年,仕途的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从词中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对词人形象的刻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www.souquanme.com。
七、《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的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而诗人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www.souquanme.com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八、《好事近摇首出红尘》(宋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朱敦儒是处于北宋、南宋之交著名的隐逸词人,一生曾两度隐逸。他共有六首渔父词,这首是其中之一,词中“倦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笠执鱼竿”的渔父形象,其实是是徜徉山水的隐士生活的写照。这首词作于词人晚年,他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安闲自得,自由自在。
九、《宿王昌龄隐居》(唐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常建和王昌龄同是开元十五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只做过盱眙县尉,之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诗中所言西山;而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并未退隐。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触景生情而作的。
十、《答张五弟》(唐王维)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张五弟即张諲,为唐代书画家,官至刑部员外郎,与王维是好友。俩人情投意合,中年以后曾同隐居在终南山,王维山居和张諲山居距离很近。这是王维在居住终南山期间为赠答张諲而写的一首小诗,表现了诗人在隐居中寂静安闲的生活情趣,又表达了对志趣相投的友人的真挚感情。
陶渊明归隐山林的诗句。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大意:
年少的时候就没有适应世俗的习惯,我的天性就是热爱自然,热爱大好河山。失足落入了宦海,转眼间沉浮了十余年。就像笼中的鸟儿怀念往昔的山林,池里的鱼儿思念昔日的江河湖海,我也想开垦几亩荒地,归隐田园。有那么十余亩地,八九间草屋,院子后面榆树和柳树遮着屋檐,院子前面种满了桃树和李树。炊烟袅袅地升起,远处的村落依稀可见。大黄狗在巷子里吠叫,雄鸡站在桑树顶上啼鸣。庭院里没有世俗的繁杂,空荡荡的房间里有满室的闲暇。在官场里打滚了这么多年,终于又返回了田园生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大意:
年少的时候就没有适应世俗的习惯,我的天性就是热爱自然,热爱大好河山。失足落入了宦海,转眼间沉浮了十余年。就像笼中的鸟儿怀念往昔的山林,池里的鱼儿思念昔日的江河湖海,我也想开垦几亩荒地,归隐田园。有那么十余亩地,八九间草屋,院子后面榆树和柳树遮着屋檐,院子前面种满了桃树和李树。炊烟袅袅地升起,远处的村落依稀可见。大黄狗在巷子里吠叫,雄鸡站在桑树顶上啼鸣。庭院里没有世俗的繁杂,空荡荡的房间里有满室的闲暇。在官场里打滚了这么多年,终于又返回了田园生活。
隐居山林的诗人的诗句
山间秋夜
宋代:真山民
夜色秋光共一阑,饱收风露入脾肝。
虚檐立尽梧桐影,络纬数声山月寒。
真山民,生卒年不详,姓名及出生地亦不详。他是宋末的遗民,曾为进士,为逃避世俗,隐姓埋名,故自称山民。此人销声匿迹,其诗源出晚唐,而安命委时,无一怨尤语。作者HnDDZYqx的志操识量,别人均不可及,为宋代遗民之第一流。
诗人平时深居简出,不过生活却自给自足。他在幽静的山林里独居茅屋,房前桃李芬芳,屋后清溪潺潺,时有莺雀于枝头欢唱,鸥鹭在溪中栖息。
诗人却从不打扰它们,有时还长时间地注视着,久而久之,山间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似乎也与他成为挚友,他沉醉于这种闲适无忧的生活,更在大自然中物我两忘。
日月轮转,季节更换,转眼间夏去秋来,山野里更是凉爽无比。一天傍晚,诗人用膳完毕外出散步。他独自走在林荫小道上,一阵山风拂过,周围野花散发出阵阵幽香。再往远处眺望,天边浮现出一片片灿烂的晚霞。
不过很快天色就黯淡下来,刚开始还是淡淡的氤氲,接下来整个山林都笼罩在烟雾之中,直到一轮玉盘慢慢升起,月光如水,也如同泼墨渲染,整个秋林又沐浴在温柔的月色下。诗人不禁口占一句,“夜色秋光共一阑”。
秋夜的景色美不胜收,诗人只用七个字就加以概括,描绘出空无一人、寂静虚寒的深秋夜景。自古以来,描写秋夜的诗作数不胜数,稍不当心就容易落入俗套,不过次句“饱收风露入脾肝”弥补了这个缺陷。
风露,指秋风与白露;脾肝,指脾脏和肝脏,这里指腹中的意思。胸腹饱收风露的凉意,作者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只想与秋夜、秋山以及周围景物融为一体的愿望,也使读者领会到寂静而幽深的秋夜气氛。
诗人来到一座废弃的空屋旁稍作休息,只见旁边杂生了各种树木,几棵梧桐树利用它们高大的身躯占据了很大地方,也在月光下留下了婆娑的影子。诗人立在檐下,再次感受到秋夜的凉爽,继续吟出后两句,“虚檐立尽梧桐影,络纬数声山月寒。”
虚檐,此处指空屋;络纬,就是蟋蟀。作者化用柳宗元的“欻乃一声山水绿”句,静寂的夜晚,突然传来三两声蟋蟀的鸣叫,令人感到秋林寂静,山月添寒。
远处云杉高耸,近处泉水汩汩,周围还有柔软的青草、长满青苔的石块,诗人虽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却极其喜爱这里的草木和清泉。秋林的夜色美妙,富于变幻,诗人隐居山林,这首七绝写景如画,让人心神荡漾。作者远离尘嚣、没有烦恼,却有朦胧的月亮对着他微笑。
宋代:真山民
夜色秋光共一阑,饱收风露入脾肝。
虚檐立尽梧桐影,络纬数声山月寒。
真山民,生卒年不详,姓名及出生地亦不详。他是宋末的遗民,曾为进士,为逃避世俗,隐姓埋名,故自称山民。此人销声匿迹,其诗源出晚唐,而安命委时,无一怨尤语。作者HnDDZYqx的志操识量,别人均不可及,为宋代遗民之第一流。
诗人平时深居简出,不过生活却自给自足。他在幽静的山林里独居茅屋,房前桃李芬芳,屋后清溪潺潺,时有莺雀于枝头欢唱,鸥鹭在溪中栖息。
诗人却从不打扰它们,有时还长时间地注视着,久而久之,山间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似乎也与他成为挚友,他沉醉于这种闲适无忧的生活,更在大自然中物我两忘。
日月轮转,季节更换,转眼间夏去秋来,山野里更是凉爽无比。一天傍晚,诗人用膳完毕外出散步。他独自走在林荫小道上,一阵山风拂过,周围野花散发出阵阵幽香。再往远处眺望,天边浮现出一片片灿烂的晚霞。
不过很快天色就黯淡下来,刚开始还是淡淡的氤氲,接下来整个山林都笼罩在烟雾之中,直到一轮玉盘慢慢升起,月光如水,也如同泼墨渲染,整个秋林又沐浴在温柔的月色下。诗人不禁口占一句,“夜色秋光共一阑”。
秋夜的景色美不胜收,诗人只用七个字就加以概括,描绘出空无一人、寂静虚寒的深秋夜景。自古以来,描写秋夜的诗作数不胜数,稍不当心就容易落入俗套,不过次句“饱收风露入脾肝”弥补了这个缺陷。
风露,指秋风与白露;脾肝,指脾脏和肝脏,这里指腹中的意思。胸腹饱收风露的凉意,作者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只想与秋夜、秋山以及周围景物融为一体的愿望,也使读者领会到寂静而幽深的秋夜气氛。
诗人来到一座废弃的空屋旁稍作休息,只见旁边杂生了各种树木,几棵梧桐树利用它们高大的身躯占据了很大地方,也在月光下留下了婆娑的影子。诗人立在檐下,再次感受到秋夜的凉爽,继续吟出后两句,“虚檐立尽梧桐影,络纬数声山月寒。”
虚檐,此处指空屋;络纬,就是蟋蟀。作者化用柳宗元的“欻乃一声山水绿”句,静寂的夜晚,突然传来三两声蟋蟀的鸣叫,令人感到秋林寂静,山月添寒。
远处云杉高耸,近处泉水汩汩,周围还有柔软的青草、长满青苔的石块,诗人虽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却极其喜爱这里的草木和清泉。秋林的夜色美妙,富于变幻,诗人隐居山林,这首七绝写景如画,让人心神荡漾。作者远离尘嚣、没有烦恼,却有朦胧的月亮对着他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