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民族的脊梁》全文
鲁迅,原姓周,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鲁迅生长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也有浓厚兴趣。13岁时,家庭遭受了一场决定他命运的风暴,过早的结束了他的和平宁静的少年生涯。鲁迅的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一夜之间由朝廷命官沦为朝廷钦犯。从此以后,周家丧尽了元气,像是一艘破旧的即将沉没的船,颠簸在艰难困苦的沧海之中。鲁迅和弟弟们随同母亲//www.souquanme.com离开县城到外婆、舅父家避难。一些人有意回避他,似乎他是个“丧门星”,惟恐他给他们带来灾祸。鲁迅开始被人瞧不起,还被取笑为乞食者。在长达半年的避难日子里,这种践踏和侮辱人格的嘲讽,深深刺伤了鲁迅的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踵而来的是父亲患了重病,昂贵的医药费对这个家来说是雪上加霜,家庭很快从小康坠入困顿。少年时代的鲁迅为分担母亲的悲愁和忧伤,经常出入当铺和药店,拿着衣物、首饰,站在比自己高一倍的当铺柜台前去典当,在冷漠、歧视的眼神下接过钱,又到同自己一样高的药铺的柜台前为父亲买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父亲亡故。前后四年多时间里,鲁迅在被轻蔑受歧视的环境中,饱受世态炎凉。他这时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一名医生,用自己的医术医治和父亲一样有病的人。他深深体会到上层社会的虚伪和堕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真正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童年的生涯,不幸的家庭,破落的遭遇,为他以后的成长埋下了最早的思想因素和感情种子。心灵里包含着苦痛的鲁迅十分愤恨,决定到别的地方,走别的道路,寻找别样的人生。1898年,他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开始走上新的人生征途。翌年,因不满该学堂“乌烟瘴气”,转到了江西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在学校接触了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了“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方派赴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他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与秋瑾等革命党人一起,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他在有关日俄战争的幻灯片中,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军所杀,周围站着看热闹的是一群中国人,面对惨剧,竟神情麻木。此时鲁迅身受刺激,痛感中国人的愚昧。他原先以医学救国的理想随之改变,以为改造中国人的精神重于医治人的肉体,只有精神,才能让沉睡的祖国惊醒起来。1906年,他毅然弃医从文,选择以文学艺术为武器救国救民的毕生奋斗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也是一个光辉的起点,从此他沿着自己的伟大理想奋勇直前。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人间之历史》、《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编译《域外小说集》等。他以笔为武器,积极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立誓要为祖国的复兴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了表示自己为救国救民而奋发学习,志向革命的满腔热忱,鲁迅在赠给好友许寿堂的一张照片背后,壮怀激烈、锐志浩宏的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灵台无计逃神失,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1909年回国,1911年11月,绍兴光复后,鲁迅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2月,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鲁迅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随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课。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身受鼓舞,和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倡导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一发不可收,写了大量闻名中外的小说、杂文,从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7年10月,鲁迅定居上海,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他系统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不顾国民党当局的高压迫害,主编〈〈前哨〉〉、〈〈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他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撰写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斗争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先生逝世。他毕生期盼光明的白昼,并朝着这个理想不懈奋斗,终年56岁。他给后人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德、法等50多种文字,身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鲁迅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仿佛是一幢巍峨崇高的文明大厦,是一座庄严深邃的思想殿堂,蕴藏着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凝结着民族的意志、性格、和气魄,浸透和记载着人民的痛苦血泪、奋斗经历,寄托着美好的理想,忠贞不渝、为国献身是它的核心。无论谁走进这幢大厦,步入这座殿堂,都会强烈地、深刻地感受到永恒的光和热。
[心语]枫叶如丹照嫩寒。鲁迅,这个闪光的名字,从他立下以文学救国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理想和抱负,他就以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朝着这一崇高理想迈进。毛主席称颂“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搜趣网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曾经鼓舞并继续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前进。
中国脊梁名言名句
2、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作者:鲁迅
3、泪水刺痛眼眶,生活压弯脊梁。琥珀是生命的坟场,珍珠是痛苦的成长。平平常常事经过方不怯场,随随意意心坦荡方无愧过往。
4、最后两句话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人民的灵魂,百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作者:季羡林
5、我的脚步走走停停,我的心却从未远离。 这片土地沉淀了多少历史的沧桑,多少辛酸疾苦,这里祖祖辈辈永不抛弃,这里个个少年挺起脊梁。
6、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7、别把自己看得太高,自诩之人众皆侧目,取悦你的,必是势利之徒;别把自己摆得过低,总在别人视线之下,别人只能俯视你。要挺直自己的脊梁,不畏强,不凌弱,挫败不气馁,遇事守底线,得之不失态,失之无悲声,平等待人,坦然接物,于人无愧,于心有安,才不会丢了自身尊严。
8、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缤纷的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人类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这类人是人心的旗帜,人世的脊梁,人群的魂魄。
9、有时候,永远是现实给我沉重的一击,一层一层,叠加起来,压弯了我的脊梁。
10、什么是大学? 大学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科学脊梁,还是人才
中国名族的 脊梁 是指什么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所说的四种民族脊梁人物:其一,“埋头苦干的人”;其二,“拼命硬干的人”;其三,“为民请命”的人;其四,“舍身求法”的人。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具有这四种特质的人都不同程度的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人我们就把他视为“民族脊梁人物”,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民族脊梁精神”。他们的代表人物有的为经世济民,追求真理,竭尽全力,声名远播,成绩卓著;有的不为名利,公而忘私,利泽于民,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博爱;有的为了捍卫祖国的安全舍生忘我;有的为了祖国建设爱岗敬业;有的为了科学创新勇攀高峰孜孜不倦;有的……。民族脊梁精神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揭示了民族脊梁精神,就扑捉到了民族之魂这个道理。在这六个方面中,包含了各家学派的思想,容纳了各家学派的精华。诚然,各个学派都有其优秀的文化、各自的特点,是互相学习、采长补短、共同进步,一起为民族繁荣为人类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团结起来,其能量一定是巨大的。
民族脊梁精神在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等领域具体的体现着。远有古代的女娲补天、神农氏尝百草、大禹治水、李世民贞观之治……等;又有近代的虎门销烟、辛亥革命……等;近则还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青藏铁路、三峡工程……无不体现民族脊梁精神的www.souquanme.com巨大力量;司马迁、文天祥、李时珍、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鲁迅、白求恩、张思德、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雷锋、牛玉儒……这些人他们无不是民族脊梁人物中最杰出的代表;卧薪尝胆、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都是脊梁精神的楷模;井岗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则更是民族脊梁精神的发扬光大。
民族脊梁精神的内涵,涵盖了百家学说的精华,内容广泛、意义深远。如果全面论述、即使写上几万字、几十万字,也未必能够参透说得明白。我们撰写她在于弘扬民族脊梁精神才是目的,只有人们理解了,并铭刻在心,进而付诸行动才有意义。具有民族脊梁精神的人多了,民族兴旺,国家繁荣就有了保障。和谐社会从小康到富有也就为期不远了。
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就是中国的脊梁,我们要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创造更有活力的中国,我想现在我们就要努力了,请党组织鼓励我们帮助我们,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成为顶天立地的人!
关于中国脊梁的名言
2、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作者:鲁迅
3、泪水刺痛眼眶,生活压弯脊梁。琥珀是生命的坟场,珍珠是痛苦的成长。平平常常事经过方不怯场,随随意意心坦荡方无愧过往。
4、最后两句话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人民的灵魂,百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作者:季羡林
5、我的脚步走走停停,我的心却从未远离。 这片土地沉淀了多少历史的沧桑,多少辛酸疾苦,这里祖祖辈辈永不抛弃,这里个个少年挺起脊梁。
6、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7、别把自己看得太高,自诩之人众皆侧目,取悦你的,必是势利之徒;别把自己摆得过低,总在别人视线之下,别人只能俯视你。要挺直自己的脊梁,不畏强,不凌弱,挫败不气馁,遇事守底线,得之不失态,失之无悲声,平等待人,坦然接物,于人无愧,于心有安,才不会丢了自身尊严。
8、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缤纷的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人类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这类人是人心的旗帜,人世的脊梁,人群的魂魄。
9、有时候,永远是现实给我沉重的一击,一层一层,叠加起来,压弯了我的脊梁。
10、什么是大学? 大学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科学脊梁,还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人类社会的道德良心和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引领力量。
11、正气是人的形象,骨气是人的搜趣网脊梁,朝气是人的希望,勇气是人的力量。
12、婚姻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在最无助和软弱时候,有他(她)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令你坚强,并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运。那时候,你们之间除了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铭心刻骨的恩情。
13、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作者:洪战辉
14、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骨,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作者:颜之推
15、父爱是高山,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鼓励我挺直脊梁。
16、他有弘哥哥的鼻子,高高的,直直的,好像山的脊梁,眼睛特像贤,不仅很大,还长长的,像一潭深水,他眉毛可漂亮了,是那种剑眉,透着英气。对了,还有嘴,像显,不,更像旦,厚厚的嘴,嘴角还微微上扬,下巴上还有一道儿,就在这儿,很威武的样子。我知道了,是牙,牙更像显,雪白整齐,泛着轻轻的品色,他笑起来的样子啊,好像春天里最亮丽的一束阳光。作者:郑重 王要 出处:大明宫词
17、最开始的天使 睁眼等天亮,你也体会过那样的迷茫 无语泪两行,你也经历过那样的心伤 无情花开落,你也徘徊过离别的彷徨 萧瑟秋风起,你也感受过背叛的凄凉 孤独的月台,努力背起生活的行囊 风雨过后,你可记得 那曾最最美丽的飞翔 最开始骄傲的那个天使 折去耀人双目的翅膀 坠落凡尘,漂泊入海 只为那缥缈虚无的梦想 最开始柔弱的那个天使 挺起伤痕累累的脊梁 埋在钢筋泥土的城市 掩去光芒,从不绝望 最开始纯真的那个天使 把所有的任性都留在天堂 一个人哭,一个人笑 一个人披荆斩棘,向前方
18、北方的人如北方的云,波涛汹涌,气势恢宏,横跨在大山的脊梁!
19、好似无论云海翻腾,无论风雷雨电,无论岁月光阴,无论世间风云,它就是这样,寂静的伫立在那里。 不知是在睥睨望着山河,还是在挺立着一种不屈的脊梁。作者:千秋墨痕 出处:战武通天
20、至糖葫芦--竹签刺破了山果,成了一生的脊梁!
21、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船主与漆工的故事告诉我们,今//www.souquanme.com天社会真正富有的人,不是富可敌国的富豪,不是沟壑难填的贪官,不是只会数钱的富二代,而是漆工。正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漆工,成就了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22、长江,她以自己的渊源流长、磅礴大气和她的风光万千,为我们构筑了永恒的大江之美,启发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激情与灵感,赢得了世人发自肺腑的赞美和感叹而当之无愧。我骄傲,因为冬泳,我把自己微弱的心跳加入到她强劲的脉博当中,我把自己满腔的热血汇进了她势不可挡的滚滚洪流;我骄傲呵,我们这些严冬中的勇士,在刺骨的北风中、在冰冷的江水里,光着脊梁书写着自己的追求和冬泳人的光荣!
23、你有一个伟大而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炎黄子孙自豪您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您挺拔的脊梁;我们自豪您的坚强,抵御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我们自豪您的强大,中华民族将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们自豪您的精神,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祖国,你把握新世纪的航舵,用速度,用实力,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你用勤劳,你用智慧,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祖国,您永远充满希望,您永远朝气蓬勃!
24、老婆,我爱你。你那甜甜的微笑总像丘比特的箭,深深的穿透我的脊梁,直达心脏。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爱的体验,那是一种超越境界的幸福的感觉。
25、生活中的一个个挫折,就像冰糖葫芦一样,竹竿刺进了身体,却成为了一生的脊梁!
26、恐怕自己也被别人戳着脊梁骨骂过千万遍
27、生活中的挫折 就像那冰糖葫芦 竹签刺穿了身体 却成了一生的脊梁
余下全文
请问:鲁迅先生关于民族脊梁的那段原话是什么?
具体是: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句话是出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的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中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概念,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伟大民族,她孕育了千千万万个英雄豪杰,其中既包括劳动人民中的优秀人物,也包括剥削阶级中的志士仁人以及历代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
文章赏析
鲁迅杂文的一大特色是小中见大,“格局虽小”,内里却“有着时代的眉目”。这是由他的革命的创作思想所决定的。
他在谈到自己写杂文的目的时说:“现在是多么切迫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这就告诉我们鲁迅写作杂文完全是时代的要求,斗争的需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正是这样。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语言犀利是和作者出色地运用仿拟修辞手法是分不开的。鲁迅笔下的仿拟,决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而是仿照现成的词语格式变动字眼、寓以新意的一种创新用法。
这种仿拟修辞手法往往都书有一定的针对性,或顺其意而仿之,或反其意而仿之,都能借助变动的字眼表明自己的独特见解,尤其是在驳论文章里往往能产生一种辛辣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因而仿拟修辞格为鲁迅杂文广泛使用,如《拿来主义》中仿拟出“送去主义”便是。
这一篇中“自信力”本是《大公报》社评使用的一个字眼,鲁迅抓住不放,就着这个字眼起伏翻腾,在“信”的对象、类属、影响上大做文章,起而剖析出反动政府本没有“自信力”而只有“他信力”,继而联系新近求神拜佛闹剧进一步挖掘出现在正发展“自欺力”,由“自信力”而“他信力”而“自欺力”,析理精警,出语奇崛,使人耳目一新。
由于运用“仿拟”修辞格翻造出一字之差的三个词语,层层深入剥笋,步步强化逻辑力量,而且睿智闪烁,机趣横生,也增添了辛辣的讽刺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