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下一句是什么?
司马迁在《孙子吴起列传》中称赞说:"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引申意思为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口才好,他只能做不能说;而有理论知识的人实践能力不一定好,他只能说不能做.
司马迁说过一句话一什么天二什么道三什么人
司马迁的名言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3、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类别:志向
5、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6、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7、不知其人,视其友。类别:友谊
8、人固搜趣网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一样,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类别:事业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1、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1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hhdFLWaSc;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6、不识其人视其友。
17、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8、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修养
1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www.binzz.com,转载请保留。
2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1、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25、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26、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27、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类别:友谊
28、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9、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励志短句)
30、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31、因此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32、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34、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35、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7、民人以食为天。
38、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39、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类别:国家
40、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4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lz,)耻辱者勇之决也。
42、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43、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44、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45、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46、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对公司的祝福语)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9、悲莫痛于悲哀,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50、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5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2、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为下。
53、法令因此导民也,刑罚因此禁奸也。
54、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55、一死生命,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56、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道德
57、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你自己在这里找找看吧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3、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类别:志向
5、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6、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7、不知其人,视其友。类别:友谊
8、人固搜趣网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一样,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类别:事业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1、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1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hhdFLWaSc;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6、不识其人视其友。
17、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8、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修养
1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www.binzz.com,转载请保留。
2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1、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25、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26、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27、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类别:友谊
28、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9、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励志短句)
30、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31、因此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32、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34、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35、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7、民人以食为天。
38、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39、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类别:国家
40、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4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lz,)耻辱者勇之决也。
42、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43、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44、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45、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46、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对公司的祝福语)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9、悲莫痛于悲哀,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50、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5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2、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为下。
53、法令因此导民也,刑罚因此禁奸也。
54、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55、一死生命,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56、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道德
57、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你自己在这里找找看吧
出自史记的名言
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 货殖列传》
【译文】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赏析】司马迁在义利问题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在探寻古今之变的历史过程中,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物质利益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追求是合理的。他认为求利致富是:“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都是为了求富取利而奔波忙碌。
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译文】天上的飞鸟都被抓完了,好的弓箭也只能收起来没有了用处。狡猾的兔子被杀死了,驱赶追逐兔子的走狗也就会人拿来煮。敌国一破,出谋划策的臣子也就得死了
【赏析】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功成名就,要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了。”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常让后人感叹赞赏;而李斯为秦国建立功勋缺身亡,发出“出赏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的“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得道路。实际上,“走运”的人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他们随时愿意根据情况变化而修订策略,以抓住良机,全身而退。而一些在事业上“倒运”的人往往刚愎自用,自高自大,不知该在什么时候改变策略以减少损失,最后往往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3、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史记郑世家赞》引古语。
【译文】:因权势利益而结合的朋友.一旦权尽利绝,交情就会疏远。
【赏析】郑厉公逃亡于栎。他诱劫郑国大夫甫瑕杀掉在郑国执政的郑子使厉公回郑国即了王位。厉公的目的已经达到,就以甫瑕“事君有二心”(指杀郑子)的罪名,杀掉丁甫瑕。司马迁在赞中引~的古语说明甫瑕的遭hhdFLWaSc遇。这句古语现在仍有警戒意义。
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汲郑列传赞》
【译文】:当人们处在生死关头,才能看出友情的忠贞与否,当人们一会儿贫穷,一会儿又富有起来,才能看出友情的深浅;当人们一会儿得势升迁,一会儿又失势贬谪,才能考验出友情的真假。
【赏析】翟公为廷尉时,宾客盈门,及度,门可罗雀。翟公后又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就在门上大书“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几句话,司马迁有感于岌黯、郑庄显赫时宾客趋之若鹭,固罪贬官时宾客纷纷离去,就引了翟公的几句话抒感慨.作评语.这几句话说明真诚的友谊只有在一十人地位发生急剧变化时才看得最清楚。借用此典故说明现在一些类似的社会现象,十分恰切。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史记 李将军列传》
【译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赏析】此语出自《论语 子路》篇,司马迁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赞扬李将军的为人,说他诚恳质朴,虽不善言谈,但在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人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极尽哀痛。他的品质确实得到了士大夫们的信任。由此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统治者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是用言语而是用自己的行为感召天下,“上行下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兴旺起来。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会招致国家的败亡,人心的离散,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无秩序状态的产生。
6、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译文】价值千金的狐皮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皮制成的;楼台亭榭的椽木,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能建成的;夏商周赛赛的工业,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能完成的。
【赏析】司马迁认为刘邦建立汉朝是集中了群雄智慧的结果。他说,汉高祖出身平民,评定天下,筹谋方略和领兵作战的本领可以说是全都具备了,然而刘敬放下车杆提了一个建议,就建立了长期安定的格局。叔孙通着眼世俗,根据当代事物而制定礼仪,进退去留依照时势的变化,终于成为汉朝的儒家大师,因此,一场伟大的斗争,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多方面人才的共同努力,需要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取得成功。“团结就是力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赏析】这几句成语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只要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8、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史记 李斯列传》
【译文】泰山搜趣网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流没有挑拣细小的溪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为国之君,不推却百姓,就能申明他的美德。
【赏析】这就是李斯就秦国借韩国水工郑国间谍案而驱逐客卿一事给秦王政的一封谏书,即《谏逐客书》。当时,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入秦效力的客卿逐渐增多,影响了秦国宗室贵族的权势。于是秦国秦国宗室规则于秦王政十年借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做间谍被发觉而发难,煽动秦王政驱逐一切客卿,以图赶走“外来户”,从他们手中夺回失去的权势。秦王政果然下令逐客,李斯自然也在被逐之列,临走,他愤然给秦王政上了这封谏书。在谏书中,李斯以泰山、河海做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逐客”为一大失策,分析了用客与逐客对秦的利害关系,系秦国的安危、秦王的帝业于笔端,证明了客卿在秦的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独特作用。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说服力强,达到了深刻打动秦王政之心,而使一代雄主当即收回成命的劝谏目的。
9、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史记 刺客列传》
【译文】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赏析】晋国人豫让曾服侍范中行氏,不得重用,后做智伯家臣,智伯对他很是尊宠。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发誓说:“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改名换姓,乔装打扮,多次行刺赵襄子,未果自尽。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揭示出人类一种普遍的知恩图报的心理。
10、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译文】灾祸傍依着福,幸福隐藏着祸。
【赏析】一切事物都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hhdFLWaSc,这是哲学上的一条根本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福”与“祸”之间的关系。如果人们遭受灾祸而能够吸取教训,就可以让灾祸成为过去,而让幸福来临。如果人们在幸福种骄奢淫逸,那么幸福就会离开而让灾祸来临。老子关于福祸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最具代表性。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在喜忧祸福种之所以不动心,就是他明确了地认识了这个道理,所以能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因素,在成功中总能思虑危险的成分,在喜悦中总能探求不利因素。
——《史记 货殖列传》
【译文】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赏析】司马迁在义利问题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在探寻古今之变的历史过程中,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物质利益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追求是合理的。他认为求利致富是:“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都是为了求富取利而奔波忙碌。
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译文】天上的飞鸟都被抓完了,好的弓箭也只能收起来没有了用处。狡猾的兔子被杀死了,驱赶追逐兔子的走狗也就会人拿来煮。敌国一破,出谋划策的臣子也就得死了
【赏析】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功成名就,要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了。”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常让后人感叹赞赏;而李斯为秦国建立功勋缺身亡,发出“出赏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的“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得道路。实际上,“走运”的人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他们随时愿意根据情况变化而修订策略,以抓住良机,全身而退。而一些在事业上“倒运”的人往往刚愎自用,自高自大,不知该在什么时候改变策略以减少损失,最后往往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3、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史记郑世家赞》引古语。
【译文】:因权势利益而结合的朋友.一旦权尽利绝,交情就会疏远。
【赏析】郑厉公逃亡于栎。他诱劫郑国大夫甫瑕杀掉在郑国执政的郑子使厉公回郑国即了王位。厉公的目的已经达到,就以甫瑕“事君有二心”(指杀郑子)的罪名,杀掉丁甫瑕。司马迁在赞中引~的古语说明甫瑕的遭hhdFLWaSc遇。这句古语现在仍有警戒意义。
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汲郑列传赞》
【译文】:当人们处在生死关头,才能看出友情的忠贞与否,当人们一会儿贫穷,一会儿又富有起来,才能看出友情的深浅;当人们一会儿得势升迁,一会儿又失势贬谪,才能考验出友情的真假。
【赏析】翟公为廷尉时,宾客盈门,及度,门可罗雀。翟公后又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就在门上大书“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几句话,司马迁有感于岌黯、郑庄显赫时宾客趋之若鹭,固罪贬官时宾客纷纷离去,就引了翟公的几句话抒感慨.作评语.这几句话说明真诚的友谊只有在一十人地位发生急剧变化时才看得最清楚。借用此典故说明现在一些类似的社会现象,十分恰切。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史记 李将军列传》
【译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赏析】此语出自《论语 子路》篇,司马迁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赞扬李将军的为人,说他诚恳质朴,虽不善言谈,但在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人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极尽哀痛。他的品质确实得到了士大夫们的信任。由此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统治者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是用言语而是用自己的行为感召天下,“上行下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兴旺起来。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会招致国家的败亡,人心的离散,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无秩序状态的产生。
6、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译文】价值千金的狐皮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皮制成的;楼台亭榭的椽木,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能建成的;夏商周赛赛的工业,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能完成的。
【赏析】司马迁认为刘邦建立汉朝是集中了群雄智慧的结果。他说,汉高祖出身平民,评定天下,筹谋方略和领兵作战的本领可以说是全都具备了,然而刘敬放下车杆提了一个建议,就建立了长期安定的格局。叔孙通着眼世俗,根据当代事物而制定礼仪,进退去留依照时势的变化,终于成为汉朝的儒家大师,因此,一场伟大的斗争,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多方面人才的共同努力,需要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取得成功。“团结就是力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赏析】这几句成语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只要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8、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史记 李斯列传》
【译文】泰山搜趣网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流没有挑拣细小的溪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为国之君,不推却百姓,就能申明他的美德。
【赏析】这就是李斯就秦国借韩国水工郑国间谍案而驱逐客卿一事给秦王政的一封谏书,即《谏逐客书》。当时,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入秦效力的客卿逐渐增多,影响了秦国宗室贵族的权势。于是秦国秦国宗室规则于秦王政十年借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做间谍被发觉而发难,煽动秦王政驱逐一切客卿,以图赶走“外来户”,从他们手中夺回失去的权势。秦王政果然下令逐客,李斯自然也在被逐之列,临走,他愤然给秦王政上了这封谏书。在谏书中,李斯以泰山、河海做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逐客”为一大失策,分析了用客与逐客对秦的利害关系,系秦国的安危、秦王的帝业于笔端,证明了客卿在秦的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独特作用。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说服力强,达到了深刻打动秦王政之心,而使一代雄主当即收回成命的劝谏目的。
9、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史记 刺客列传》
【译文】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赏析】晋国人豫让曾服侍范中行氏,不得重用,后做智伯家臣,智伯对他很是尊宠。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发誓说:“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改名换姓,乔装打扮,多次行刺赵襄子,未果自尽。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揭示出人类一种普遍的知恩图报的心理。
10、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译文】灾祸傍依着福,幸福隐藏着祸。
【赏析】一切事物都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hhdFLWaSc,这是哲学上的一条根本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福”与“祸”之间的关系。如果人们遭受灾祸而能够吸取教训,就可以让灾祸成为过去,而让幸福来临。如果人们在幸福种骄奢淫逸,那么幸福就会离开而让灾祸来临。老子关于福祸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最具代表性。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在喜忧祸福种之所以不动心,就是他明确了地认识了这个道理,所以能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因素,在成功中总能思虑危险的成分,在喜悦中总能探求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