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美、下一句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描写山川美丽的诗句
1.描写山川之美的诗句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搜趣网,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2.描写山川美景的诗句有什么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4、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7、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3.赞美山川之美的诗句有哪些 1. 宋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宋苏轼《初入庐山三首其一》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3. 明汤宾尹《同友人游黄山》 冒雨穿山羡未曾,息肩无寺寺无僧。 宽围白浪身千叶,峭入青天手一藤。 龙吼药炉舂急杵,猿调茶鼎煮孤灯。 与君伸脚量峰碛,踏着云光不记层。 4. 唐王昌龄《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5. 清袁枚《独秀峰》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nbs搜趣网p;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4.赞美“山川景色美丽”的诗句有哪些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5.有关祖国山川美的诗句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搜趣网,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6.古时候赞美山川景色美丽的诗句 以下是20句古人赞美天地山水的诗句 &nbs搜趣网p; 1. 雄鸡一声天下白--唐. 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7.有关山河优美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 作者:杜甫
山川之美的解释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一句原文一句翻译一.译文:
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论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两岸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早晨的薄雾将要消歇时,(传来)猿猴、鸟雀的鸣叫声;傍晚夕阳将落,潜游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丽山水的人了。
二.介绍:
作者
陶弘景,字通明,晚年在华阳隐居,他是丹阳秣陵(今南京)人,生于南朝宋孝武帝建三年(公元456年),死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活了八十一岁,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是继葛洪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个有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家。
陶弘景年轻的时候,家境也并不宽裕,但是他很爱学习,“读书万余卷”,具有“一事不知,以为深耻”的钻研精神。据《南史》本传中记载,他在幼年的时候,就常“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练就一手好书法,草书、隶书写得很好,行书更是妙绝一时。他在青年时期,曾经被宰相萧道成(后来称帝,就是齐高帝)招聘,为诸王侍读,在宫中任职。
因为陶弘景小的时候,曾经看过葛洪著的《神仙传》,受影响很大,从此有了学仙养生的想法。所以在他三十七岁的时候(齐开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就辞去官职,隐居句容(在今江苏省)茅山,继续钻研学问,修道炼丹,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梁武帝萧衍天监四年(公元505年),移居积金东涧。
陶弘景知识渊博,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方面,都有一定贡献。如他曾经制造过能够演示天象的天文仪器“浑天象”。而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医学上。他总结了自《神农本草经》问世后几百年间药物知识的发展,编了《本草经集注》七卷,在本草学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山川之美》是写给谁的?内容是什么?
陶弘景的许多著作没有流传下来,从现存的搜趣网史料来看,他在自然科学的不少领域都是有贡献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谢灵运
中国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 、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写秋色“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 ”(《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谢灵运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 》、《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画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盘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 晋书 》,《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 隋书•经籍志 》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 卷,收入《 汉魏六朝百 三家集 》。另有明代李献吉 、焦竑辑刻的《 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
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论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两岸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早晨的薄雾将要消歇时,(传来)猿猴、鸟雀的鸣叫声;傍晚夕阳将落,潜游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丽山水的人了。
二.介绍:
作者
陶弘景,字通明,晚年在华阳隐居,他是丹阳秣陵(今南京)人,生于南朝宋孝武帝建三年(公元456年),死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活了八十一岁,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是继葛洪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个有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家。
陶弘景年轻的时候,家境也并不宽裕,但是他很爱学习,“读书万余卷”,具有“一事不知,以为深耻”的钻研精神。据《南史》本传中记载,他在幼年的时候,就常“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练就一手好书法,草书、隶书写得很好,行书更是妙绝一时。他在青年时期,曾经被宰相萧道成(后来称帝,就是齐高帝)招聘,为诸王侍读,在宫中任职。
因为陶弘景小的时候,曾经看过葛洪著的《神仙传》,受影响很大,从此有了学仙养生的想法。所以在他三十七岁的时候(齐开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就辞去官职,隐居句容(在今江苏省)茅山,继续钻研学问,修道炼丹,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梁武帝萧衍天监四年(公元505年),移居积金东涧。
陶弘景知识渊博,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方面,都有一定贡献。如他曾经制造过能够演示天象的天文仪器“浑天象”。而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医学上。他总结了自《神农本草经》问世后几百年间药物知识的发展,编了《本草经集注》七卷,在本草学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山川之美》是写给谁的?内容是什么?
陶弘景的许多著作没有流传下来,从现存的搜趣网史料来看,他在自然科学的不少领域都是有贡献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谢灵运
中国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 、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写秋色“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 ”(《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谢灵运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 》、《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画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盘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 晋书 》,《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 隋书•经籍志 》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 卷,收入《 汉魏六朝百 三家集 》。另有明代李献吉 、焦竑辑刻的《 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