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日:礼之用,和为贵。下一句
有子日:礼之用,和为贵。下一句【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和:协调、和谐。(你可以粗犷的理解成人民满意度高)
贵:重要。
翻译:
有子说:“礼的实际运用,和谐是最重要的。理解(学习前辈www.souquanme.com的解答)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在实际运用当中,人民是否满意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该怎样正确理解?
&nbsxtmQWJgCp; 首先,看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成白话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说:“礼的应用, 要以斟酌损益、考虑得失,从容、中和为最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如果什么事情都死守着礼规不放,有时也会行不通;一味地用和,而不用礼来规范,也是不行的。 ”
这句话中的“礼”,指的是上流社会中需要遵从的社会习惯,社交礼仪。孔子一生都在提倡恢复周礼,也就是再现周朝时期,王公贵族中施行的礼仪盛况。而“礼”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和”,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的“和”。
“礼之用和为贵”的核心意义,其实指的就是用礼仪的手段达到和谐的局面。社会是有等级区分的,人与人之间也是有偏差的,而消除这些偏差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方法只能是用礼仪,通过礼仪的教化让社会各阶级、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共生。
还要注意一点,必须要先有礼,才能有和,是用“礼”为手段,达到“和”的目的。
然而这句话不能断章取义来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孔子对这句话真正的阐述其实是虽然历代君主都以和为贵治理国家,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但是并不是所有场合的适合固守旧俗,不变通的话搜趣网也会导致不好的后果。这句话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中“中庸”观点的体现之一,凡事不能走极端,守礼的搜趣网同时也要融会变通,才是明智之举。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是什么意思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是的意思是礼的作用,以遇事都讲究和谐为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小事大事都讲究和谐,(但是如果都死板地按照和谐来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
(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扩展资料
1、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搜趣网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3、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
4、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
5、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团结、互助、友爱、求同存异,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为贵”一词出自《论语》:“礼之用,和为贵。”
礼之运用,贵在能和,就是主张借礼的作用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把人和”置于天时地利之上,更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
追求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是所有民族和文化的共同理想,但中国传统和谐处世思想又有其独特之处。一方面,中国和谐处世观特别重视人与人关系的处理;另一方面,对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有着独特的理解。
参考资料_百度百科 和为贵(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