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余人是50多人还是不够50
五十多人的意思。
余
名词
(1)剩下、多余。周礼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颁赐。」同「馀」。
(2)◎某一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如:「课余」、「业余」、「公余」。唐孟浩然行出东山望汉川诗:「雪余春未暖,岚解昼初阳。」
(3)◎大数目或度量单位等的零数,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如:「三十有余」、「年四十余」;十~人。清姚鼐登泰山记:「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袁(袁可立子袁枢)出家刻十余种及王觉斯法书以示。”
余
名词
(1)剩下、多余。周礼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颁赐。」同「馀」。
(2)◎某一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如:「课余」、「业余」、「公余」。唐孟浩然行出东山望汉川诗:「雪余春未暖,岚解昼初阳。」
(3)◎大数目或度量单位等的零数,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如:「三十有余」、「年四十余」;十~人。清姚鼐登泰山记:「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袁(袁可立子袁枢)出家刻十余种及王觉斯法书以示。”
教室里大约有5O余人。(修改病句)
大约和余是矛盾的。在语言学上,大约一般指不到 或者将近某个数。而余是比某个整数要多。所以修改病句的时候,去掉大约或者余其中一个即可。
辛弃疾带着50余人闯入金军大营是怎么回事?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诗人。
当时辛弃疾是耿京手下的大将,而耿京使当时最大的反抗金国的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当时辛弃疾受命联系南宋一起对抗金国,谁知道带着好消息回去的路上就得知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起义军也因此分崩离析,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辛弃疾知道后悲痛不已,就告诉手下的人“我们要去抓住张安国这个畜生,为耿京报仇”,此时的张安国躲在金国的大营之中,有着5万的金兵驻守,怎么想也是不现实的,但是辛弃疾去意已决,于是带着50个勇士一起快马加鞭,等到金兵大营附近的时候已经是黑夜了,一行人趁着天黑偷偷的潜入,当时张安国正在饮酒作乐,辛弃疾等人很快就找到了他,不给张安国反应的机会,辛弃疾迅速的把他捆绑了起来,当时那座大营中有着不少的驻守士兵都是起义军被招降的,辛弃疾见状就大喊着劝降了他们。在那些真正的金兵反应过来之前就带着叛徒走了。
辛弃疾一行人将张安国带到南宋的地界斩首示众,因为这件事,年纪轻轻的辛弃疾名声大噪。
沙民事件是什么?
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国外资本主义入侵);,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国外资本主义入侵);,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国外资本主义入侵);,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国外资本主义入侵);,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国外资本主义入侵);,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国外资本主义入侵);,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国外资本主义入侵);,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国外资本主义入侵);,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国外资本主义入侵);,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国外资本主义入侵);,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国外资本主义入侵);,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国外资本主义入侵);
0
machangjunm 2009-10-20 21:26:46 115.51.192.* 举报 铁列克提事件------中苏对峙时我军被伏击真实内幕
中苏关系六十年代初完全破裂后,苏联因美国相距太远,视毗邻的中国为头号敌人,自65年末起“亡我之心不死,陈兵百万”,步步进逼。除帕米尔高原无人区外,从汗腾格里峰北侧的一号界碑(我方74团场、波马边防站;苏方纳林格勒城〈图称纳伦科尔〉)起至阿尔泰的最北端,在长达1200公里的边境线上重兵压境。
仅就边防设施而言,苏军从边界线到纵深的布置是:第一道为铁丝网,凡方便出入的地段外敷迷魂钢丝套,人或牲口误入,不得出来,常可见到牛等被缠在里面的遗骨。第二道是3米宽2米深的堑沟。沟边是10米宽的松土带,拖拉机常作耕耙。挨着的是5米宽平整的碎石面巡逻路。在2公里外是标准更高的巡逻路,路边15米高的了望铁塔一公里一座,不远处有一军营。巡逻出动均嘎司越野小车1辆(军官乘),车帮为折椅的大卡车2-3辆(士兵乘);大山区用飞机巡逻,间杂军人骑马或步行巡逻(险要地段无法走马)。
而我方的边防站(连)只合百里一座,巡逻在草丛小路。除阿拉山口、玉克科等极少的边防站用骑马巡逻外(近期的电视剧最后的骑兵的场景正是阿拉山口边防站),全部为步行。有潜伏任务是根据情报临时布置。基本可称为是有边无防。
铁列克提事件
该事件举世瞩目。有关铁列克提事件,目前网络仅见2篇介绍,矛盾百出。比如:一说死50余人,一说死38人;一个排牺牲,当一个团人次日赶到时……那你那一个站(连)的人哪去了?说行进中突然发现许多覆盖在新“沙丘”里的坦克及军人突然冒出……那是个一马平川的大戈壁滩,事发地点距我实际控制线(即争议区的我方边线)1.5公里,我方处于小丘陵边缘,居高临下能看不见吗?除了蛋大卵石,沙从何来?还有出发前塔城军分区政委伫立在一个高地上,目送巡逻队出发……这是怎么回事?等等等等。我与军区苏科长于10年后勘测边界时得到的信息如下:
到达铁列克提边防站的次日一早,我们拜谒了不远处的小自然地名——柳园。一片不大的柳丛里掩映着默默无闻的烈士坟茔。细数了一下——79人,其中还有一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记者。
我们随带的1:5万军事地图已作正规印制,标注为:
1、小丘陵下坡仅几十米位置为争议区的我方边线,苏方边线是茫茫几十里的大戈壁另端。尤其苏在珍宝岛失利后,谋求在新疆发起报复,频频进入靠近我方的边线,甚至在争议区内筑有多处简易工事。
2、事发三日前在我方边线标志物的一块大独立石处,一名战士遭潜伏中弹牺牲。这是该段几月来的第三次。
3、该战士牺牲次日,经上级同意,我方在距独立石1.5公里处构筑战壕两个中午,以示抗议及准备。
……(注:阿拉山口系博乐分区管,北部紧邻铁列克提、巴克图等,系塔城分区防段)
内地同志不知道,很早以前新疆的部队和地方就知道这个不公开的秘密。随着龙书金的下搜趣网台等等,逐渐得以证实。
龙书金系当时新疆军区司令员,强渡大渡河最后哭喊要去的小战士即十八勇士之一。林彪《五七一工程纪要》明载:可借用力量——龙书金的新疆部队。文革中众人戏虐为:王震开荒,王恩茂种粮,龙书金吃光。当时他主要精力在政治上,铁列克提的失利纯属龙之所为,连他的主子林彪事后就大发雷霆:你有失我国威!有失我军威!虽然毛主席、周总理异常气愤,但考虑还能什么便宜都你一个人占吗,加之其他,也就算了。
情况如下:
1969年8月10日凌晨,发现我方一名战士被袭牺牲后,北疆军区的副司令员当即赶到事发地点,塔城军分区政委随汇报最近对面苏军调动频繁,夜间可听到坦克的轰鸣声。副司令员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新疆军区司令部。
8月11日,我方在双方经常会晤的巴克图(边防团驻地)哨所悬挂红旗,这是邀请对方长官过来会谈的约定信号。然而,红旗悬挂了一天,苏军边防站的上校、中校谁也没有露面www.souquanme.com。
8月12日,新疆军区作战部长接到塔城军分区再次来电,认为苏军行动反常,马上报告给龙书金。龙书金弃置一旁,没有答复。
当晚,塔城军分区政委又电话直报新疆军区作战值班室,报告对面苏军可能有重大的行动。请示第二天的例行巡逻可否取消。
值班参谋回答:军区首长已接到你们的报告,但对取消例行巡逻一事没有明确指示。
8月13日上午8时,按照常规,铁列克提边防站的79名官兵及赶来的一名八一厂摄影记者,全员行动执行例行巡逻任务。出发前,该塔城军分区政委特伫立在一个高地上,目送巡逻队向10公里外的大独立石处出发。
至目的地后,见远处苏军百余人已向我方赶来,我方即留下一名当通信员的小战士在大独立石处做饭,全部赶往1.5公里的战壕作战斗准备。
开始时他们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被我打了回去,并一次次如此。至中午以后,情况变化,苏军由百余人逐渐增加到300人,甚至过来6辆坦克,还有两架直升飞机。
战斗打响后,前沿和军分区、北疆军区的电报电话一刻未停。是打?是撤?是增援?军情火急,只待军区首长发令。我们的龙司令员就在会议桌前,会议立即散了。他老人家呆坐一天,电话铃一刻未断,他一声没吭……
前方,站长明知电台无指令,只能高喊:“坚决顶住!大部队两小时内赶到……一小时内赶到……半小时内赶到……10分钟内赶到……5分钟内赶到……”
血腥的场面可想而知。到最后,我们的记者把胶片全部拉出报废,摔烂机器,捡过冲锋枪猛烈射击……打到夕阳时,枪杀声停了,血染的云霞为之哀痛……
那名在远处做饭的小战士成了俘虏。
更残忍的场面出现了,他们把79具遗体拉到一起,几具火焰喷射器一齐对着……
我们的小战士受到了火煎的摧残,他们给他打上麻药,变成了木头人,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游街几天,任凭狂人的唾骂砸脸……经过周总理的数次抗议,一月后被他们扔在那块独立石旁边,总理立即叫人把他接到北京,可他一句话都不会说……
中苏对峙时我军被伏击真实内幕
别这样,他们还有用呢 中苏关系六十年代初完全破裂后,苏联因美国相距太远,视毗邻的中国为头号敌人,自65年末起“亡我之心不死,陈兵百万”,步步进逼。除帕米尔高原无人区外,从汗腾格里峰北侧的一号界碑(我方74团场、波马边防站;苏方纳林格勒城〈图称纳伦科尔〉)起至阿尔泰的最北端,在长达1200公里的边境线上重兵压境。
仅就边防设施而言,苏军从边界线到纵深的布置是:第一道为铁丝网,凡方便出入的地段外敷迷魂钢丝套,人或牲口误入,不得出来,常可见到牛等被缠在里面的遗骨。第二道是3米宽2米深的堑沟。沟边是10米宽的松土带,拖拉机常作耕耙。挨着的是5米宽平整的碎石面巡逻路。在2公里外是标准更高的巡逻路,路边15米高的了望铁塔一公里一座,不远处有一军营。巡逻出动均嘎司越野小车1辆(军官乘),车帮为折椅的大卡车2-3辆(士兵乘);大山区用飞机巡逻,间杂军人骑马或步行巡逻(险要地段无法走马)。
而我方的边防站(连)只合百里一座,巡逻在草丛小路。除阿拉山口、玉克科等极少的边防站用骑马巡逻外(近期的电视剧最后的骑兵的场景正是阿拉山口边防站),全部为步行。有潜伏任务是根据情报临时布置。基本可称为是有边无防。
铁列克提事件
该事件举世瞩目。有关铁列克提事件,目前网络仅见2篇介绍,矛盾百出。比如:一说死50余人,一说死38人;一个排牺牲,当一个团人次日赶到时……那你那一个站(连)的人哪去了?说行进中突然发现许多覆盖在新“沙丘”里的坦克及军人突然冒出……那是个一马平川的大戈壁滩,事发地点距我实际控制线(即争议区的我方边线)1.5公里,我方处于小丘陵边缘,居高临下能看不见吗?除了蛋大卵石,沙从何来?还有出发前塔城军分区政委伫立在一个高地上,目送巡逻队出发……这是怎么回事?等等等等。我与军区苏科长于10年后勘测边界时得到的信息如下:
到达铁列克提边防站的次日一早,我们拜谒了不远处的小自然地名——柳园。一片不大的柳丛里掩映着默默无闻的烈士坟茔。细数了一下——79人,其中还有一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记者。
我们随带的1:5万军事地图已作正规印制,标注为:
1、小丘陵下坡仅几十米位置为争议区的我方边线,苏方边线是茫茫几十里的大戈壁另端。尤其苏在珍宝岛失利后,谋求在新疆发起报复,频频进入靠近我方的边线,甚至在争议区内筑有多处简易工事。
2、事发三日前在我方边线标志物的一块大独立石处,一名战士遭潜伏中弹牺牲。这是该段几月来的第三次。
3、该战士牺牲次日,经上级同意,我方在距独立石1.5公里处构筑战壕两个中午,以示抗议及准备。
……(注:阿拉山口系博乐分区管,北部紧邻铁列克提、巴克图等,系塔城分区防段)
内地同志不知道,很早以前新疆的部队和地方就知道这个不公开的秘密。随着龙书金的下台等等,逐渐得以证实。
龙书金系当时新疆军区司令员,强渡大渡河最后哭喊要去的小战士即十八勇士之一。林彪《五七一工程纪要》明载:可借用力量——龙书金的新疆部队。文革中众人戏虐为:王震开荒,王恩茂种粮,龙书金吃光。当时他主要精力在政治上,铁列克提的失利www.souquanme.com纯属龙之所为,连他的主子林彪事后就大发雷霆:你有失我国威!有失我军威!虽然毛主席、周总理异常气愤,但考虑还能什么便宜都你一个人占吗,加之其他,也就算了。
情况如下:
1969年8月10日凌晨,发现我方一名战士被袭牺牲后,北疆军区的副司令员当即赶到事发地点,塔城军分区政委随汇报最近对面苏军调动频繁,夜间可听到坦克的轰鸣声。副司令员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新疆军区司令部。
8月11日,我方在双方经常会晤的巴克图(边防团驻地)哨所悬挂红旗,这是邀请对方长官过来会谈的约定信号。然而,红旗悬挂了一天,苏军边防站的上校、中校谁也没有露面。
8月12日,新疆军区作战部长接到塔城军分区再次来电,认为苏军行动反常,马上报告给龙书金。龙书金弃置一旁,没有答复。
当晚,塔城军分区政委又电话直报新疆军区作战值班室,报告对面苏军可能有重大的行动。请示第二天的例行巡逻可否取消。
值班参谋回答:军区首长已接到你们的报告,但对取消例行巡逻一事没有明确指示。
8月13日上午8时,按照常规,铁列克提边防站的79名官兵及赶来的一名八一厂摄影记者,全员行动执行例行巡逻任务。出发前,该塔城军分区政委特伫立在一个高地上,目送巡逻队向10公里外的大独立石处出发。
至目的地后,见远处苏军百余人已向我方赶来,我方即留下一名当通信员的小战士在大独立石处做饭,全部赶往1.5公里的战壕作战斗准备。
开始时他们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被我打了回去,并一次次如此。至中午以后,情况变化,苏军由百余人逐渐增加到300人,甚至过来6辆坦克,还有两架直升飞机。
战斗打响后,前沿和军分区、北疆军区的电报电话一刻未停。是打?是撤?是增援?军情火急,只待军区首长发令。我们的龙司令员就在会议桌前,会议立即散了。他老人家呆坐一天,电话铃一刻未断,他一声没吭……
前方,站长明知电台无指令,只能高喊:“坚决顶住!大部队两小时内赶到……一小时内赶到……半小时内赶到……10分钟内赶到……5分钟内赶到……”
血腥的场面可想而知。到最后,我们的记者把胶片全部拉出报废,摔烂机器,捡过冲锋枪猛烈射击……打到夕阳时,枪杀声停了,血染的云霞为之哀痛……
那名在远处做饭的小战士成了俘虏。
更残忍的场面出现了,他们把79具遗体拉到一起,几具火焰喷射器一齐对着……
我们的小战士受到了火煎的摧残,他们给他打上麻药,变成了木头人,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游街几天,任凭狂人的唾骂砸脸……经过周总理的数次抗议,一月后被他们扔在那块独立石旁边,总理立即叫人把他接到北京,可他一句话都不会说……
0
machangjunm 2009-10-20 21:26:46 115.51.192.* 举报 铁列克提事件------中苏对峙时我军被伏击真实内幕
中苏关系六十年代初完全破裂后,苏联因美国相距太远,视毗邻的中国为头号敌人,自65年末起“亡我之心不死,陈兵百万”,步步进逼。除帕米尔高原无人区外,从汗腾格里峰北侧的一号界碑(我方74团场、波马边防站;苏方纳林格勒城〈图称纳伦科尔〉)起至阿尔泰的最北端,在长达1200公里的边境线上重兵压境。
仅就边防设施而言,苏军从边界线到纵深的布置是:第一道为铁丝网,凡方便出入的地段外敷迷魂钢丝套,人或牲口误入,不得出来,常可见到牛等被缠在里面的遗骨。第二道是3米宽2米深的堑沟。沟边是10米宽的松土带,拖拉机常作耕耙。挨着的是5米宽平整的碎石面巡逻路。在2公里外是标准更高的巡逻路,路边15米高的了望铁塔一公里一座,不远处有一军营。巡逻出动均嘎司越野小车1辆(军官乘),车帮为折椅的大卡车2-3辆(士兵乘);大山区用飞机巡逻,间杂军人骑马或步行巡逻(险要地段无法走马)。
而我方的边防站(连)只合百里一座,巡逻在草丛小路。除阿拉山口、玉克科等极少的边防站用骑马巡逻外(近期的电视剧最后的骑兵的场景正是阿拉山口边防站),全部为步行。有潜伏任务是根据情报临时布置。基本可称为是有边无防。
铁列克提事件
该事件举世瞩目。有关铁列克提事件,目前网络仅见2篇介绍,矛盾百出。比如:一说死50余人,一说死38人;一个排牺牲,当一个团人次日赶到时……那你那一个站(连)的人哪去了?说行进中突然发现许多覆盖在新“沙丘”里的坦克及军人突然冒出……那是个一马平川的大戈壁滩,事发地点距我实际控制线(即争议区的我方边线)1.5公里,我方处于小丘陵边缘,居高临下能看不见吗?除了蛋大卵石,沙从何来?还有出发前塔城军分区政委伫立在一个高地上,目送巡逻队出发……这是怎么回事?等等等等。我与军区苏科长于10年后勘测边界时得到的信息如下:
到达铁列克提边防站的次日一早,我们拜谒了不远处的小自然地名——柳园。一片不大的柳丛里掩映着默默无闻的烈士坟茔。细数了一下——79人,其中还有一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记者。
我们随带的1:5万军事地图已作正规印制,标注为:
1、小丘陵下坡仅几十米位置为争议区的我方边线,苏方边线是茫茫几十里的大戈壁另端。尤其苏在珍宝岛失利后,谋求在新疆发起报复,频频进入靠近我方的边线,甚至在争议区内筑有多处简易工事。
2、事发三日前在我方边线标志物的一块大独立石处,一名战士遭潜伏中弹牺牲。这是该段几月来的第三次。
3、该战士牺牲次日,经上级同意,我方在距独立石1.5公里处构筑战壕两个中午,以示抗议及准备。
……(注:阿拉山口系博乐分区管,北部紧邻铁列克提、巴克图等,系塔城分区防段)
内地同志不知道,很早以前新疆的部队和地方就知道这个不公开的秘密。随着龙书金的下搜趣网台等等,逐渐得以证实。
龙书金系当时新疆军区司令员,强渡大渡河最后哭喊要去的小战士即十八勇士之一。林彪《五七一工程纪要》明载:可借用力量——龙书金的新疆部队。文革中众人戏虐为:王震开荒,王恩茂种粮,龙书金吃光。当时他主要精力在政治上,铁列克提的失利纯属龙之所为,连他的主子林彪事后就大发雷霆:你有失我国威!有失我军威!虽然毛主席、周总理异常气愤,但考虑还能什么便宜都你一个人占吗,加之其他,也就算了。
情况如下:
1969年8月10日凌晨,发现我方一名战士被袭牺牲后,北疆军区的副司令员当即赶到事发地点,塔城军分区政委随汇报最近对面苏军调动频繁,夜间可听到坦克的轰鸣声。副司令员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新疆军区司令部。
8月11日,我方在双方经常会晤的巴克图(边防团驻地)哨所悬挂红旗,这是邀请对方长官过来会谈的约定信号。然而,红旗悬挂了一天,苏军边防站的上校、中校谁也没有露面www.souquanme.com。
8月12日,新疆军区作战部长接到塔城军分区再次来电,认为苏军行动反常,马上报告给龙书金。龙书金弃置一旁,没有答复。
当晚,塔城军分区政委又电话直报新疆军区作战值班室,报告对面苏军可能有重大的行动。请示第二天的例行巡逻可否取消。
值班参谋回答:军区首长已接到你们的报告,但对取消例行巡逻一事没有明确指示。
8月13日上午8时,按照常规,铁列克提边防站的79名官兵及赶来的一名八一厂摄影记者,全员行动执行例行巡逻任务。出发前,该塔城军分区政委特伫立在一个高地上,目送巡逻队向10公里外的大独立石处出发。
至目的地后,见远处苏军百余人已向我方赶来,我方即留下一名当通信员的小战士在大独立石处做饭,全部赶往1.5公里的战壕作战斗准备。
开始时他们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被我打了回去,并一次次如此。至中午以后,情况变化,苏军由百余人逐渐增加到300人,甚至过来6辆坦克,还有两架直升飞机。
战斗打响后,前沿和军分区、北疆军区的电报电话一刻未停。是打?是撤?是增援?军情火急,只待军区首长发令。我们的龙司令员就在会议桌前,会议立即散了。他老人家呆坐一天,电话铃一刻未断,他一声没吭……
前方,站长明知电台无指令,只能高喊:“坚决顶住!大部队两小时内赶到……一小时内赶到……半小时内赶到……10分钟内赶到……5分钟内赶到……”
血腥的场面可想而知。到最后,我们的记者把胶片全部拉出报废,摔烂机器,捡过冲锋枪猛烈射击……打到夕阳时,枪杀声停了,血染的云霞为之哀痛……
那名在远处做饭的小战士成了俘虏。
更残忍的场面出现了,他们把79具遗体拉到一起,几具火焰喷射器一齐对着……
我们的小战士受到了火煎的摧残,他们给他打上麻药,变成了木头人,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游街几天,任凭狂人的唾骂砸脸……经过周总理的数次抗议,一月后被他们扔在那块独立石旁边,总理立即叫人把他接到北京,可他一句话都不会说……
中苏对峙时我军被伏击真实内幕
别这样,他们还有用呢 中苏关系六十年代初完全破裂后,苏联因美国相距太远,视毗邻的中国为头号敌人,自65年末起“亡我之心不死,陈兵百万”,步步进逼。除帕米尔高原无人区外,从汗腾格里峰北侧的一号界碑(我方74团场、波马边防站;苏方纳林格勒城〈图称纳伦科尔〉)起至阿尔泰的最北端,在长达1200公里的边境线上重兵压境。
仅就边防设施而言,苏军从边界线到纵深的布置是:第一道为铁丝网,凡方便出入的地段外敷迷魂钢丝套,人或牲口误入,不得出来,常可见到牛等被缠在里面的遗骨。第二道是3米宽2米深的堑沟。沟边是10米宽的松土带,拖拉机常作耕耙。挨着的是5米宽平整的碎石面巡逻路。在2公里外是标准更高的巡逻路,路边15米高的了望铁塔一公里一座,不远处有一军营。巡逻出动均嘎司越野小车1辆(军官乘),车帮为折椅的大卡车2-3辆(士兵乘);大山区用飞机巡逻,间杂军人骑马或步行巡逻(险要地段无法走马)。
而我方的边防站(连)只合百里一座,巡逻在草丛小路。除阿拉山口、玉克科等极少的边防站用骑马巡逻外(近期的电视剧最后的骑兵的场景正是阿拉山口边防站),全部为步行。有潜伏任务是根据情报临时布置。基本可称为是有边无防。
铁列克提事件
该事件举世瞩目。有关铁列克提事件,目前网络仅见2篇介绍,矛盾百出。比如:一说死50余人,一说死38人;一个排牺牲,当一个团人次日赶到时……那你那一个站(连)的人哪去了?说行进中突然发现许多覆盖在新“沙丘”里的坦克及军人突然冒出……那是个一马平川的大戈壁滩,事发地点距我实际控制线(即争议区的我方边线)1.5公里,我方处于小丘陵边缘,居高临下能看不见吗?除了蛋大卵石,沙从何来?还有出发前塔城军分区政委伫立在一个高地上,目送巡逻队出发……这是怎么回事?等等等等。我与军区苏科长于10年后勘测边界时得到的信息如下:
到达铁列克提边防站的次日一早,我们拜谒了不远处的小自然地名——柳园。一片不大的柳丛里掩映着默默无闻的烈士坟茔。细数了一下——79人,其中还有一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记者。
我们随带的1:5万军事地图已作正规印制,标注为:
1、小丘陵下坡仅几十米位置为争议区的我方边线,苏方边线是茫茫几十里的大戈壁另端。尤其苏在珍宝岛失利后,谋求在新疆发起报复,频频进入靠近我方的边线,甚至在争议区内筑有多处简易工事。
2、事发三日前在我方边线标志物的一块大独立石处,一名战士遭潜伏中弹牺牲。这是该段几月来的第三次。
3、该战士牺牲次日,经上级同意,我方在距独立石1.5公里处构筑战壕两个中午,以示抗议及准备。
……(注:阿拉山口系博乐分区管,北部紧邻铁列克提、巴克图等,系塔城分区防段)
内地同志不知道,很早以前新疆的部队和地方就知道这个不公开的秘密。随着龙书金的下台等等,逐渐得以证实。
龙书金系当时新疆军区司令员,强渡大渡河最后哭喊要去的小战士即十八勇士之一。林彪《五七一工程纪要》明载:可借用力量——龙书金的新疆部队。文革中众人戏虐为:王震开荒,王恩茂种粮,龙书金吃光。当时他主要精力在政治上,铁列克提的失利www.souquanme.com纯属龙之所为,连他的主子林彪事后就大发雷霆:你有失我国威!有失我军威!虽然毛主席、周总理异常气愤,但考虑还能什么便宜都你一个人占吗,加之其他,也就算了。
情况如下:
1969年8月10日凌晨,发现我方一名战士被袭牺牲后,北疆军区的副司令员当即赶到事发地点,塔城军分区政委随汇报最近对面苏军调动频繁,夜间可听到坦克的轰鸣声。副司令员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新疆军区司令部。
8月11日,我方在双方经常会晤的巴克图(边防团驻地)哨所悬挂红旗,这是邀请对方长官过来会谈的约定信号。然而,红旗悬挂了一天,苏军边防站的上校、中校谁也没有露面。
8月12日,新疆军区作战部长接到塔城军分区再次来电,认为苏军行动反常,马上报告给龙书金。龙书金弃置一旁,没有答复。
当晚,塔城军分区政委又电话直报新疆军区作战值班室,报告对面苏军可能有重大的行动。请示第二天的例行巡逻可否取消。
值班参谋回答:军区首长已接到你们的报告,但对取消例行巡逻一事没有明确指示。
8月13日上午8时,按照常规,铁列克提边防站的79名官兵及赶来的一名八一厂摄影记者,全员行动执行例行巡逻任务。出发前,该塔城军分区政委特伫立在一个高地上,目送巡逻队向10公里外的大独立石处出发。
至目的地后,见远处苏军百余人已向我方赶来,我方即留下一名当通信员的小战士在大独立石处做饭,全部赶往1.5公里的战壕作战斗准备。
开始时他们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被我打了回去,并一次次如此。至中午以后,情况变化,苏军由百余人逐渐增加到300人,甚至过来6辆坦克,还有两架直升飞机。
战斗打响后,前沿和军分区、北疆军区的电报电话一刻未停。是打?是撤?是增援?军情火急,只待军区首长发令。我们的龙司令员就在会议桌前,会议立即散了。他老人家呆坐一天,电话铃一刻未断,他一声没吭……
前方,站长明知电台无指令,只能高喊:“坚决顶住!大部队两小时内赶到……一小时内赶到……半小时内赶到……10分钟内赶到……5分钟内赶到……”
血腥的场面可想而知。到最后,我们的记者把胶片全部拉出报废,摔烂机器,捡过冲锋枪猛烈射击……打到夕阳时,枪杀声停了,血染的云霞为之哀痛……
那名在远处做饭的小战士成了俘虏。
更残忍的场面出现了,他们把79具遗体拉到一起,几具火焰喷射器一齐对着……
我们的小战士受到了火煎的摧残,他们给他打上麻药,变成了木头人,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游街几天,任凭狂人的唾骂砸脸……经过周总理的数次抗议,一月后被他们扔在那块独立石旁边,总理立即叫人把他接到北京,可他一句话都不会说……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是什么意思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江阴人民抗清,81日守城,义兵死难者6.7万人,清兵损兵折将7.5万人。江阴人民立“忠邦峰”,怀念保邦死难者。状元姚文田于搜趣网1799年为江阴题“忠义之邦”四个大字。道光年间摹作南门门额,光前裕后。帝国主义者最怕中国人民讲忠义。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炮击,毁去“义之”二字。1947年换蒋中正书“忠义之邦”石刻,后毁。现将姚文田“忠邦”二字刻于忠邦峰后面的忠邦亭内。
清军占领南京,捉弘光帝以后,派出使者招抚南直隶各府县。绝大多数地方都慑于满清淫威,纳土投降。其间,只有杨文骢带领一支军队闯入苏州,把满清伪政府派来招抚苏淞地区的黄家鼎等处斩。但是,杨文骢却没有把当地绅民组织起来据城固守,而是乘清军来到之前主动放弃该地,退往浙江。江南各地的绅民迫于剃发令,群情激奋,纷纷自发举兵抗清。首先高举义旗的是——江阴县。
在弘光政权迅速瓦解的大变动中,江阴县的明朝知县林之骥解印去职,伪清政府委派的知县方亨上任后遵照清廷法令张贴布告叫百姓剃发。闰六月初一日,生员许用等人在孔庙明伦堂集会,一致决定:“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也。”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方亨见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树威”。这封密信被义民搜获,于是在初二日把方亨等逮捕,推典史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陈明遇虽然胸怀忠肝义胆,却感到自己缺乏军事组织才能,在他推荐下江阴士民把乡居的原任典史(弘光时调升广东英德县主簿,未赴任)阎应元迎接入城担负守城重任。阎应元入城后立即把全城的户口分别丁壮老幼详加调查,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会合乡兵二十余万人分班上城,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由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汪把总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任守北门。他和陈明遇兼负昼夜巡查四门的责任。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肃清内奸。为了解决军械粮饷供应,阎//www.souquanme.com应元同绅民商议后,委任擅长理财人士负责把城内公私所藏物资分类征集,统一分配使用。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很快就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江阴百姓抗清的消息传开以后,清常州知府宗灏派兵丁三百人赶来镇压,闰六月初五日被江阴义民歼灭于秦望山下。清军统帅多铎见江阴蕞尔小城竟敢于抗命,派降将刘良佐领兵来攻。刘良佐部兵数万自闰六月下旬包围江阴县城,屡攻不利,一再派使者用弓箭射书信入城招降,甚至亲自来到城下现身说法,要阎应元投降。应元在城头痛斥良佐的背叛明朝,说:“有降将军,无降典史!”刘良佐无言可对。多铎先派恭顺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协攻”,接着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带领满洲兵携红衣大炮前往攻城。博洛来到江阴城下,认为刘良佐曾任明朝伯爵,手握重兵,却连一个江阴县城也攻不下来,打了他一顿板子。刘良佐惭恨不已,督促部下拚命攻城。阎应元、陈明遇鼓励城乡义勇扼守危城,多次派徽商程璧等人出城联络各地义师来援,却始终没有得到江浙救兵。坚持到八月二十一日,清军集中大炮轰击城东北角,城墙崩塌,清军蜂拥而上,江阴失守。陈明遇巷战而死,阎应元负伤后投湖,被清军从水中拖出,不屈遇害。清军屠城至二十三日午后才“出榜安民”,城内百姓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而八十多日抗清中,江阴城内外军民共亡六万余人,而清兵亦付出了损失了近八万人的惨重代价。
阎应元在临死前的一副对联阐述了这场抗清战斗的意思:“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江阴士民的奋勇抗战,在两个多月里顶住了数万清军的围攻;城破以后,还拚死巷战,“竟无一人降者”。《江阴城守后纪》的作者总结道:“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陈、阎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在福州继统的隆武皇帝听说泾县和江阴百姓的坚贞不屈,深为感动,说:“吾家子孙即遇此二县之人,虽三尺童子亦当怜而敬之。”江阴战役,满清“七王”、“翼王”、“十王”都死于城下,参加攻城的还有后来晋封为亲王的博洛(伪端重亲王)和尼堪(伪敬谨亲王)、伪恭顺王孔有德。在江南各地望风披靡之时,阎应元、陈明遇以微末下吏凭借江阴百姓的支持,竟然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坚持了近三个月,实在是南明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江阴人民抗清,81日守城,义兵死难者6.7万人,清兵损兵折将7.5万人。江阴人民立“忠邦峰”,怀念保邦死难者。状元姚文田于搜趣网1799年为江阴题“忠义之邦”四个大字。道光年间摹作南门门额,光前裕后。帝国主义者最怕中国人民讲忠义。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炮击,毁去“义之”二字。1947年换蒋中正书“忠义之邦”石刻,后毁。现将姚文田“忠邦”二字刻于忠邦峰后面的忠邦亭内。
清军占领南京,捉弘光帝以后,派出使者招抚南直隶各府县。绝大多数地方都慑于满清淫威,纳土投降。其间,只有杨文骢带领一支军队闯入苏州,把满清伪政府派来招抚苏淞地区的黄家鼎等处斩。但是,杨文骢却没有把当地绅民组织起来据城固守,而是乘清军来到之前主动放弃该地,退往浙江。江南各地的绅民迫于剃发令,群情激奋,纷纷自发举兵抗清。首先高举义旗的是——江阴县。
在弘光政权迅速瓦解的大变动中,江阴县的明朝知县林之骥解印去职,伪清政府委派的知县方亨上任后遵照清廷法令张贴布告叫百姓剃发。闰六月初一日,生员许用等人在孔庙明伦堂集会,一致决定:“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也。”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方亨见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树威”。这封密信被义民搜获,于是在初二日把方亨等逮捕,推典史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陈明遇虽然胸怀忠肝义胆,却感到自己缺乏军事组织才能,在他推荐下江阴士民把乡居的原任典史(弘光时调升广东英德县主簿,未赴任)阎应元迎接入城担负守城重任。阎应元入城后立即把全城的户口分别丁壮老幼详加调查,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会合乡兵二十余万人分班上城,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由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汪把总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任守北门。他和陈明遇兼负昼夜巡查四门的责任。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肃清内奸。为了解决军械粮饷供应,阎//www.souquanme.com应元同绅民商议后,委任擅长理财人士负责把城内公私所藏物资分类征集,统一分配使用。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很快就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江阴百姓抗清的消息传开以后,清常州知府宗灏派兵丁三百人赶来镇压,闰六月初五日被江阴义民歼灭于秦望山下。清军统帅多铎见江阴蕞尔小城竟敢于抗命,派降将刘良佐领兵来攻。刘良佐部兵数万自闰六月下旬包围江阴县城,屡攻不利,一再派使者用弓箭射书信入城招降,甚至亲自来到城下现身说法,要阎应元投降。应元在城头痛斥良佐的背叛明朝,说:“有降将军,无降典史!”刘良佐无言可对。多铎先派恭顺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协攻”,接着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带领满洲兵携红衣大炮前往攻城。博洛来到江阴城下,认为刘良佐曾任明朝伯爵,手握重兵,却连一个江阴县城也攻不下来,打了他一顿板子。刘良佐惭恨不已,督促部下拚命攻城。阎应元、陈明遇鼓励城乡义勇扼守危城,多次派徽商程璧等人出城联络各地义师来援,却始终没有得到江浙救兵。坚持到八月二十一日,清军集中大炮轰击城东北角,城墙崩塌,清军蜂拥而上,江阴失守。陈明遇巷战而死,阎应元负伤后投湖,被清军从水中拖出,不屈遇害。清军屠城至二十三日午后才“出榜安民”,城内百姓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而八十多日抗清中,江阴城内外军民共亡六万余人,而清兵亦付出了损失了近八万人的惨重代价。
阎应元在临死前的一副对联阐述了这场抗清战斗的意思:“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江阴士民的奋勇抗战,在两个多月里顶住了数万清军的围攻;城破以后,还拚死巷战,“竟无一人降者”。《江阴城守后纪》的作者总结道:“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陈、阎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在福州继统的隆武皇帝听说泾县和江阴百姓的坚贞不屈,深为感动,说:“吾家子孙即遇此二县之人,虽三尺童子亦当怜而敬之。”江阴战役,满清“七王”、“翼王”、“十王”都死于城下,参加攻城的还有后来晋封为亲王的博洛(伪端重亲王)和尼堪(伪敬谨亲王)、伪恭顺王孔有德。在江南各地望风披靡之时,阎应元、陈明遇以微末下吏凭借江阴百姓的支持,竟然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坚持了近三个月,实在是南明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