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孝的诗句
①不学礼,无以立。
②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③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④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唐代: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译文: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两汉:司马迁《孔子世家赞》 译文: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唐代:杜甫《百忧集行》 译文: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www.souquanme.com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唐代: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译文: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唐代: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译文:“少君”把我带到了玉坛之上,远远地施礼请仙人相见。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唐代: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译文: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先秦:佚名《周颂丰年》 译文:配合祭典很适当,普降福禄多吉祥。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唐代:杜甫《忆昔二首》 译文: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
丰年多*多,*亦有高*,万意及*为,酒为酿函*,且*以洽百,礼降福也皆。 代*的字是什么?
请求大家帮忙丰年多黍多馀,亦有高廪,万亿及姊。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fēng nián duō shǔ duō yú , yì yǒu gāo lǐn , wàn yì jí zǐ 。
wéi jiǔ wéi lǐ , zhēng bì zǔ bǐ 。
yǐ qià bǎi lǐ , jiàng fú kǒng jiē 。
诗经带礼字的诗句
诗经《氓》中“礼”是怎样的观念?其中女子不幸是因为什么?
第一,孔子把当时大量的民歌,根据自己的标准加以选择,就编纂成了今天的《诗三百》。这选择www.souquanme.com的标准就很重要。根据孔子的儒家标准(主要是在《论语》里体现的观点),他强调“仁”和“礼”,《氓》主要是体现“礼”的观念,孔子并不是宣扬自由恋爱的,根据后文的说法“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可知,女子不幸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听从长辈(也可能是兄弟)的建议,自作主张,导致婚姻不幸。
第二,还是从孔子“礼”的观念出发,女子在婚姻中过于冲动,对男子了解不够深入,就贸然答应对方的求婚要求,是不幸的一个重要原因。诗中这么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可见男子性格暴烈,明明是自己的不是,却在姑娘面前大光其火,可是姑娘却没有原则地好言相劝,这种没有原则的所谓自由恋爱,在孔子看来,也是不合乎“礼”的。
第三,这篇诗词里,也有对男人的批判,那就是男子在婚姻中不守礼节,是造成女子不幸婚姻的一个重要原因。孔子的观念应当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这位氓却喜新厌旧,一味地贪恋美色,女子颜老色衰,就变心了。诗词这样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用比兴的手法说女子年老色衰;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是说氓喜新压旧。
总之,《氓》这首诗歌所体现应是孔子“礼”的观念,毕竟孔子之道“一以贯之”,在这一点上看,《氓》中女子的不幸就是自己不守“礼”,男子不讲“礼”。也有人说,《氓》中女子的不幸是没有生孩子,但孔子的作品没有什么地方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从孔子当时的观念看,这应当不是女子不幸的原因。
关于诗经《氓》中“礼”是怎样的观念?其中女子不幸是因为什么?在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应该都明白了吧,后面同学们也可以扩展更多 诗经《氓》中的知识点,丰富自己的知识。
千耦其耘什么意思?
意思是:千人并肩齐耕耘。
出处:载芟
佚名〔先秦〕
原文: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搜趣网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译文:
拔掉野草除树根,田头翻耕松土壤。千人并肩齐耕耘,洼地坡田都前往。家主带着长子来,子弟晚辈也到场。壮汉雇工都出勤,地头吃饭声音响。丈夫夸妻饭菜香,妻爱其夫有依傍。耜的尖刃多锋利,南面那田先耕上。各类谷种播入土,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长出苗儿好漂亮。禾苗越长越茂盛,谷穗下垂长又长。收获谷物真是多,露天堆满打谷场,成万成亿难计量。酿造清酒与甜酒,进搜趣网献先祖先妣尝,百礼合洽供祭飧。美味佳肴散芳香,呈现国家很兴旺。献祭椒酒香喷喷,祝福老人常安康。不是此地才如此,不是今年才这样,万古都有这景象。
赏析:
首四句写开垦。描写了有的割草,有的刨树根,一片片土壤翻掘松散,“千耦其耘”,遍布低洼地、高坡田,呈现热烈的春耕大生产景象。“千耦其耘”的“耘”字,单释为除田间杂草,与“耕”合用则泛指农田作业。
开垦时重在耕(翻掘土壤),这里是为了用韵,略为“耘”,实即“千耦其耕”。所谓“耦耕”,是上古一种耕作方式,即二人合作翻掘土壤。如何并力,可有几种形式,如挖掘树根,宜对面合作;开沟挖垅,不妨并肩;盖使用耒耜翻地,必须一推一拉。
与礼有关的诗词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周公制礼,典章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的程度,使孔子赞叹不已,宣称“吾从周”.周人本以“尊礼”著称,到了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封建等级制度破坏,统治阶级内部对于礼任意僭用,礼崩乐坏,所以司马迁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史记孔子世家》).但由于周代礼制深入人心,仍为士大夫所向往,力图予以恢复.春秋时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师服、内史过等,与孔子同时的人,如叔向、晏婴、游吉等,论礼的很多.但论礼最多,并自成体系的首推孔子.他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论语》中有34处记载孔子论礼.他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礼与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礼的本质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
荀子(见荀况)云:“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又云:“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贤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礼记》云:“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韩非子(见韩非)云:“礼者……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董仲舒云: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白虎通德论》云:礼所以“序上下、正人道也.”这些话都证明礼是有差别性的行为规范,决非普遍适用于一切人的一般规范.
《说文解字》就说:“礼,履也,所以事福致福也.”可知,“礼”原来并没有等级制度的伦理道德方面意义,在阶级社会出现后,人类开始有等级之分,宗教祭祀也随之出现了身份的限制和区分,于是,作为宗教祭祀仪态的“礼”便开始具有了社会身份区分的内容.逐渐转化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身份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