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七律平仄不对怎好?
看看一下资料,或许有些帮助。
《浅谈七绝平仄格式》
七绝有四种平仄格式,下面逐一列举,看看它们是由哪些结构材料组成的。 ①式为: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b、c、d,用了全部四种) ②式为:b仄仄平平仄仄平,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b、d、a、b,用了其中三种) ③式为: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d、a、b,用了全部四种) ④式为:d平平仄仄仄平平,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d、b、c、d,用了其中三种) 可见,七绝这四种平仄格式,使用了a、b、c、d四种结构材料,亦即使用了: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与五绝的结构材料比较一下,七绝的只多了一个停顿,即在五绝四种结构材料之前增加一个停顿,是“仄仄”开头的增加“平平”、是“平平”开头的增加“仄仄”,就成搜趣网了组成七绝的句式。 七绝平仄格式在结构上有些什么特点呢?把七绝的所有平仄格式,列表分解一下,便可一眼看出。 七绝①式: 句间 句尾 a平平/仄仄/平平 /仄 搜趣网 1
已知首句 对立< ↓ ↓ ↓ ↓ b仄仄/平平/仄仄 /平 2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粘连< ↓ ↓ ↓ ↓
c仄仄/平平/平仄 /仄 3句间粘连句尾仄声 对立< ↓ ↓ ↓ ↓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4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七绝②式: 句间 句尾 b仄仄/平平/仄仄 /平 1
已知首句 对立< ↓ ↓ ↓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2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粘连< ↓ ↓ ↓ ↓ a平平/仄仄/平平 /仄 3句间粘连句尾仄声 对立< ↓ ↓ ↓ ↓ b仄仄/平平/仄仄 /平 4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七绝③式: 句间 句尾 c仄仄/平平/平仄 /仄 1
已知首句 对立< ↓ ↓ ↓ ↓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2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粘连< ↓ ↓ ↓ ↓ a平平/仄仄/平平 /仄 3句间粘连句尾仄声 对立< ↓ ↓ ↓ ↓ b仄仄/平平/仄仄 /平 4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七绝④式: 句间 句尾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1
已知首句 对立< ↓ ↓ ↓ b仄仄/平平/仄仄 /平 2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粘连< ↓ ↓ ↓ ↓ c仄仄/平平/平仄 /仄 3句间粘连句尾仄声 对立< ↓ ↓ ↓ ↓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4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根据以上分解,便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七绝四种平仄格式是由四种特殊句式构成的,即由“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四种句式构成的。四种句式分别充当首句,从而组成格式四种。四种句式的主次关系与五绝的类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是基本的,而“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则是派生的。必须基本、派生四种句式齐备,才能构造出七绝的所有平仄格式。 第二,七绝四种平仄格式共同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从第二句开始,后续句子句间的平仄必定先对立后粘连、句尾的平仄必定先平声后仄声,交替进行。关于“对立”、“粘连”的解释跟五绝的一样。 第三,在已知七绝平仄格式第一句的情况下,按照从第二句开始,后续句子句间的平仄先对立后粘连、句尾的平仄先平声后仄声的原则,运用七绝平仄格式的四种结构材料去造句,应该能够把七绝的平仄格式正确重组出来。 随意重组七绝平仄格式,也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熟知七绝平仄格式的结构材料,牢记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四种句式。二是熟知七绝平仄格式的结构特点,牢记当首句已知,从第二句开始,后续句子必然存在句间先对后粘、句尾先平后仄的关系。
《浅谈七绝平仄格式》
七绝有四种平仄格式,下面逐一列举,看看它们是由哪些结构材料组成的。 ①式为: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b、c、d,用了全部四种) ②式为:b仄仄平平仄仄平,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b、d、a、b,用了其中三种) ③式为: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d、a、b,用了全部四种) ④式为:d平平仄仄仄平平,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d、b、c、d,用了其中三种) 可见,七绝这四种平仄格式,使用了a、b、c、d四种结构材料,亦即使用了: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与五绝的结构材料比较一下,七绝的只多了一个停顿,即在五绝四种结构材料之前增加一个停顿,是“仄仄”开头的增加“平平”、是“平平”开头的增加“仄仄”,就成搜趣网了组成七绝的句式。 七绝平仄格式在结构上有些什么特点呢?把七绝的所有平仄格式,列表分解一下,便可一眼看出。 七绝①式: 句间 句尾 a平平/仄仄/平平 /仄 搜趣网 1
已知首句 对立< ↓ ↓ ↓ ↓ b仄仄/平平/仄仄 /平 2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粘连< ↓ ↓ ↓ ↓
c仄仄/平平/平仄 /仄 3句间粘连句尾仄声 对立< ↓ ↓ ↓ ↓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4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七绝②式: 句间 句尾 b仄仄/平平/仄仄 /平 1
已知首句 对立< ↓ ↓ ↓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2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粘连< ↓ ↓ ↓ ↓ a平平/仄仄/平平 /仄 3句间粘连句尾仄声 对立< ↓ ↓ ↓ ↓ b仄仄/平平/仄仄 /平 4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七绝③式: 句间 句尾 c仄仄/平平/平仄 /仄 1
已知首句 对立< ↓ ↓ ↓ ↓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2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粘连< ↓ ↓ ↓ ↓ a平平/仄仄/平平 /仄 3句间粘连句尾仄声 对立< ↓ ↓ ↓ ↓ b仄仄/平平/仄仄 /平 4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七绝④式: 句间 句尾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1
已知首句 对立< ↓ ↓ ↓ b仄仄/平平/仄仄 /平 2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粘连< ↓ ↓ ↓ ↓ c仄仄/平平/平仄 /仄 3句间粘连句尾仄声 对立< ↓ ↓ ↓ ↓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4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根据以上分解,便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七绝四种平仄格式是由四种特殊句式构成的,即由“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四种句式构成的。四种句式分别充当首句,从而组成格式四种。四种句式的主次关系与五绝的类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是基本的,而“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则是派生的。必须基本、派生四种句式齐备,才能构造出七绝的所有平仄格式。 第二,七绝四种平仄格式共同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从第二句开始,后续句子句间的平仄必定先对立后粘连、句尾的平仄必定先平声后仄声,交替进行。关于“对立”、“粘连”的解释跟五绝的一样。 第三,在已知七绝平仄格式第一句的情况下,按照从第二句开始,后续句子句间的平仄先对立后粘连、句尾的平仄先平声后仄声的原则,运用七绝平仄格式的四种结构材料去造句,应该能够把七绝的平仄格式正确重组出来。 随意重组七绝平仄格式,也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熟知七绝平仄格式的结构材料,牢记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四种句式。二是熟知七绝平仄格式的结构特点,牢记当首句已知,从第二句开始,后续句子必然存在句间先对后粘、句尾先平后仄的关系。
谁能教下平仄、押韵之类的东西?
平仄是什么?怎么样才算是押韵?写诗还要注意什么?求教~~~~~~~~~~~对联规则基本篇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对联规则平仄篇
一声二声我说平,(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三声四声他言仄。(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
上句我用仄作尾,
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
对联忌讳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论,(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
二四六字巧分明。(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
一三五,
天下汉字任我用。
二四六,
他说平来我说仄,
他说仄来我说平。
细敲平仄费心机,
朗朗上口成好联。
对联规则机关篇
偏旁部首设陷阱,(落英上联:木椟竹简绢丝纸,青丝华发写青史)
同音同字当机关。(落英下联:夜阑珊,意阑珊,倚栏望月沐山岚)
巧拆汉字埋地雷,(彩衣上联:水干无有汗,遇日则更旱)
玻璃人名做炸弹。(华鹏下联:王义夫又登金台)
一不小心灰头脸,
哎哟哟,
大喝一声,“俺乃张飞在世!!!”
注:上文中“玻璃”,指玻璃对,即联中每个字,左右结构对称
其实还有些规则的,不过上面所说的,对于初学者够用了。
另,对联的机关还有很多,如无情对、词牌对、典故对、回文对,顶针对等等,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搜趣网。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关亍对联的语法规则
对联在句型中被称为对偶句,它被广泛应用到律诗、词曲等文学形式中。它的语法规则(建议命名为《王力定律》)是:
一,句型性质:
句型相同的句子可以造对偶句,句型不同的句子也可以造对偶句,两句单句可以造对偶句,一句(或二句)复句可以造对偶句,甚至一副对联仅是一个单句。
二,词语、节奏规则:
对联的上下联有“词语、语义节奏对应一致的”,也有“词语、语义节奏完全不对应一致的。”
对联的语音节奏是固有的,是由平仄相间和相对决定,但语意节奏是多变的。一副对联的语意节奏可以和语音节奏相同,也可以不同;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语意节奏也可以允许不同;一副对联仅是一个单句时,可以说是无语意节奏相对的对联。节奏上的差异更能显示对联的艺术美和汉语的文字美。对联的艺术美是自然美,它包孕有对称美,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对称美的成分更多些,纯粹对称美是错误的。
三,词性相对规则:
(1),对联基本上要遵守相对词的词性相同原则,是名词的还要兼顾门、类划分标准,原则上词性是对仗规则的参照物。词(词组)与非词(词组)相对时,要严谨到词(词组)的组成单位的语法性质,这叫做“字面相对”。
(2),由于词的语法功能与其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并不总是一致的,所以在词性相同时,还须比较其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我们还必须注意到词性与词的结构无关,因而词的结构不是对仗合格的参照物。
(3)同义词的使用不是“合掌”的判定标准。“合掌”是指联语的对偶意义相同。“合掌”是因为对同一(同类)事物的描写面雷同造成的。对不同事物的描写如果选择的描写面相同,称为正对(事异义同),正对也是要尽量被免的。
(4),对联按名词的门类相对,掌握宽严,分为工对、邻对和宽对。此项分类与句型无关。对联(楹联、春联、喜联、挽联)原则上须用工对(但也允许有突破)。诗联在要求上低于对联。
(5)句子的成分按下面的定义式(对担当句子成分的小句和结构也按此规定进行划分):
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补语|定语+中心语
主谓 述宾
中心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是修饰成分。
主语和谓语相对待,没有主语,也就没有谓语,反之亦然。述语和宾语相对待,没有宾语也就没有述语;定语、状语、补语可以合称为附加语,附加语和中心语相对待,没有附加语,也就没有中心语。
中心语与中心语相对时,词性要求从严,附加语与附加语相对时词性要求可宽。
句型不相同的句子造对偶句时,词性要求从严,即附加语的词性要与相对应的中心语的词性相同www.souquanme.com。
四,例外条款:
(1) “借对”及“诗、酒;人、物;金、石…等对立语相对”视为工对。
(2)动词“无”与副词“不”被认为是工对,因而“无”字后面的名词与“不”字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相对被认可。
(3)代名词“之”视为虚词。
(4)介词虽属虚词,可与属实词的动词相对、也可与副词相对。
(5)疑问代词、前缀“自”与副词视为可对。
五,另类对联规则:我们把满足以上四条规则的对联称之为正类对联。下面的几种对联,我们称之为另类对联。“正类”与“另类”是相待的,没有“正类”,也就没有“另类”,反之亦然。
(一),限制性定语与描写性定语实行通对原则的对联。
(二),副词(通常只能做状语)与动词和形容词的对仗从状语位置放宽到动词和形容词担当句子述语时的对联。
(三),在名词与名词相对中,其中一些名词的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互不同的对联。
(四),造句中因省略和倒置而形成的动词与形容词相对的对联。处在副词和形容词后的后缀和助词与动词相对的对联
多了点 慢慢看吧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对联规则平仄篇
一声二声我说平,(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三声四声他言仄。(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
上句我用仄作尾,
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
对联忌讳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论,(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
二四六字巧分明。(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
一三五,
天下汉字任我用。
二四六,
他说平来我说仄,
他说仄来我说平。
细敲平仄费心机,
朗朗上口成好联。
对联规则机关篇
偏旁部首设陷阱,(落英上联:木椟竹简绢丝纸,青丝华发写青史)
同音同字当机关。(落英下联:夜阑珊,意阑珊,倚栏望月沐山岚)
巧拆汉字埋地雷,(彩衣上联:水干无有汗,遇日则更旱)
玻璃人名做炸弹。(华鹏下联:王义夫又登金台)
一不小心灰头脸,
哎哟哟,
大喝一声,“俺乃张飞在世!!!”
注:上文中“玻璃”,指玻璃对,即联中每个字,左右结构对称
其实还有些规则的,不过上面所说的,对于初学者够用了。
另,对联的机关还有很多,如无情对、词牌对、典故对、回文对,顶针对等等,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搜趣网。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关亍对联的语法规则
对联在句型中被称为对偶句,它被广泛应用到律诗、词曲等文学形式中。它的语法规则(建议命名为《王力定律》)是:
一,句型性质:
句型相同的句子可以造对偶句,句型不同的句子也可以造对偶句,两句单句可以造对偶句,一句(或二句)复句可以造对偶句,甚至一副对联仅是一个单句。
二,词语、节奏规则:
对联的上下联有“词语、语义节奏对应一致的”,也有“词语、语义节奏完全不对应一致的。”
对联的语音节奏是固有的,是由平仄相间和相对决定,但语意节奏是多变的。一副对联的语意节奏可以和语音节奏相同,也可以不同;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语意节奏也可以允许不同;一副对联仅是一个单句时,可以说是无语意节奏相对的对联。节奏上的差异更能显示对联的艺术美和汉语的文字美。对联的艺术美是自然美,它包孕有对称美,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对称美的成分更多些,纯粹对称美是错误的。
三,词性相对规则:
(1),对联基本上要遵守相对词的词性相同原则,是名词的还要兼顾门、类划分标准,原则上词性是对仗规则的参照物。词(词组)与非词(词组)相对时,要严谨到词(词组)的组成单位的语法性质,这叫做“字面相对”。
(2),由于词的语法功能与其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并不总是一致的,所以在词性相同时,还须比较其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我们还必须注意到词性与词的结构无关,因而词的结构不是对仗合格的参照物。
(3)同义词的使用不是“合掌”的判定标准。“合掌”是指联语的对偶意义相同。“合掌”是因为对同一(同类)事物的描写面雷同造成的。对不同事物的描写如果选择的描写面相同,称为正对(事异义同),正对也是要尽量被免的。
(4),对联按名词的门类相对,掌握宽严,分为工对、邻对和宽对。此项分类与句型无关。对联(楹联、春联、喜联、挽联)原则上须用工对(但也允许有突破)。诗联在要求上低于对联。
(5)句子的成分按下面的定义式(对担当句子成分的小句和结构也按此规定进行划分):
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补语|定语+中心语
主谓 述宾
中心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是修饰成分。
主语和谓语相对待,没有主语,也就没有谓语,反之亦然。述语和宾语相对待,没有宾语也就没有述语;定语、状语、补语可以合称为附加语,附加语和中心语相对待,没有附加语,也就没有中心语。
中心语与中心语相对时,词性要求从严,附加语与附加语相对时词性要求可宽。
句型不相同的句子造对偶句时,词性要求从严,即附加语的词性要与相对应的中心语的词性相同www.souquanme.com。
四,例外条款:
(1) “借对”及“诗、酒;人、物;金、石…等对立语相对”视为工对。
(2)动词“无”与副词“不”被认为是工对,因而“无”字后面的名词与“不”字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相对被认可。
(3)代名词“之”视为虚词。
(4)介词虽属虚词,可与属实词的动词相对、也可与副词相对。
(5)疑问代词、前缀“自”与副词视为可对。
五,另类对联规则:我们把满足以上四条规则的对联称之为正类对联。下面的几种对联,我们称之为另类对联。“正类”与“另类”是相待的,没有“正类”,也就没有“另类”,反之亦然。
(一),限制性定语与描写性定语实行通对原则的对联。
(二),副词(通常只能做状语)与动词和形容词的对仗从状语位置放宽到动词和形容词担当句子述语时的对联。
(三),在名词与名词相对中,其中一些名词的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互不同的对联。
(四),造句中因省略和倒置而形成的动词与形容词相对的对联。处在副词和形容词后的后缀和助词与动词相对的对联
多了点 慢慢看吧
词牌名的“平仄”是什么意思?怎么用?
意思:平仄是古代对汉字发音的划分,平音相当于现在的一 二两声,仄是三 四两生,由于汉语拼音的发明,许多古音为了方便都该了,所以现在一般不讲平仄。现在运用主要是对联中仄起平收 ,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用法:平仄是词的固定格式,用法根据每首词的固定词谱.
李清照 武陵春 的平仄
李清照 武陵春的平仄是怎样的?李清照《武陵春》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仄平平(韵)。
《武陵春》全词: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 ,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 ”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在“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在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
在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www.souquanme.com,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在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 ”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仄平平(韵)。
《武陵春》全词: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 ,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 ”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在“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在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
在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www.souquanme.com,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在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 ”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